登陆注册
940300000041

第41章 学者的理性与诗人的灵性

--读毛翰《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

钱韧韧

长期以来,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歌词创作的言说可能趋于两极:一极倾向于歌词文本的随意读解,另一极则执著于跨学科理论的过度阐释。如果研究者对歌词的本质认识不足,不加分析地将歌词研究机械化,则会出现审美判断的偏离。歌词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面对广大的受众,歌词语言需要直抵人心,一听就懂,又需要意味隽永,百听不厌。关于歌词的理论言说,应该无负于歌词的这一审美特征。

自2003年以来,毛翰在《词刊》连续发表了《歌词创作十二讲》、《百年歌词佳作回望》(十二篇)、《各种体裁歌词创作论》(二十篇),引起了歌词界的普遍关注。后来,它们被结集为《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一书,由线装书局出版。这是一部兼顾读者接受与理论深度的论著。它以流动的气韵、睿智的表述,让人耳目一新;以深入浅出、洗尽铅华的理论言说,让人感叹,词论还可以这样写!毛翰是学者、教授,也是诗人、词人,理论和创作的双重修养,使得他的词论清新畅达,自成一家风范。

毛翰曾任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现为华侨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由诗兼及歌词。从《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诗美创造学》、《中国周边国家汉诗概览》到《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辛亥革命踏歌行》,从《陪你走过这个季节》到《天籁如斯》,毛翰一直坚持着理论和创作的双重实践。他较好地处理了学者与作家之间的关系,既拥有学者那样广博的知识面,也同作家一样才思敏捷。他以一语中的的表达,简洁灵动的笔调,创造出一种富于个性的理论话语。

《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的上编十二章是总论,基本上囊括了歌词创作的所有问题。毛翰论及了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歌词的创作过程,即构思立意和布局谋篇的过程,包括意象、意境的营造,以及纯形式范畴的修辞、体裁、曲式等艺术技巧的运用。最后四章("艺术个性"、"歌词与诗"、"歌词与音乐"和"歌词之病")也展开了歌词艺术内外的一些论辩。这部歌词创作论系统、全面,对流行的歌词创作倾向和理论时尚有自己的审美判断。

有学者认为:"回归文学本体,以审美为本位,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研究。"也就是说,文学批评需要透过感性的现象,不囿成说,提出新的学术增长点。歌词研究也是如此,它需要诚挚的批评,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毛翰《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关于艺术源于生活还是源于艺术,就有精彩的论述。是的,"艺术源于生活",教科书说的没错。"但实际上,艺术并不总是直接源于生活,它还可能源于别的艺术。艺术创作中,其灵感的触发和诗意的获取,不一定直接源于生活,而可能源于对别的艺术作品的鉴赏中,尤其是像歌词这样的篇幅短小的作品的创作。

前人听琴、观舞、赏画、读史,以及仰观天象、卧听林泉,欣赏大自然的作品,触发灵感而得诗,不乏艺术源于艺术的成功之例。"他的这种理论言说与自身的实践密不可分。毛翰曾经谈到,他听词作家王健谈创作经验(听着音乐写歌词)后,回家也如法炮制。随机点了一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然后摊开稿纸,抓一支笔,闭上眼睛,进入音乐的意境。随着旋律的跳荡、舒卷,果然诗意萌动,有词句从笔端流出。他的一首《听月光奏鸣曲》就是这样诞生的:"一叶小舟在轻轻荡漾,今晚迷失了它的方向。一天月光凄清如水,打湿了我的思绪和行囊。月光是一种野生植物,你不能收获它的馨香。月光是一片淡淡的诗意,它不能治疗你的心伤。......"

有学者说:"我们已经习惯了以理论的框架和逻辑体系的方式进行学术性研究,这自然是一个学者的基本功夫,也是应然的学术的重要研究方式。可是,当我们在这种习惯的支配下,学者自身的生命体验,也主要是心灵、情感体验的鲜活性,感知的真切性的意识和能力,往往也被弱化,因而对研究对象的具体生命、生存体验的认识理解或者体验,常常漫不经心难以构成研究者的中心。"毛翰的歌词研究从来就没有被固有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束缚住,他总是能推陈出新,以生命体验的方式去做新鲜、独立的审美判断。无论是在歌词的遴选、理论的阐释,还是在语言的书写和思想的运用等方面,毛翰都能以真挚的生命体验、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理论体系,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这种生命体验的方式与毛翰的诗人身份也有一定关系。他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尝试超文本诗歌写作的第一人。音画诗集《天籁如斯》等作品在网络发布后,吕进、吴思敬、陈仲义等都曾给予了高度评价,孙绍振说:"其成功尝试,大有开创之功,让困境中的新诗看到了前途和曙光!"毛翰将诗歌与音乐、绘画联系在一起,对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自然也就给歌词带来了许多可贵的借鉴之处(他的歌词曾入选各种年度选本的"中国年度最佳歌词")。李怡认为:"一首歌的流行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词的文体美。"毛翰在歌曲和歌词方面都有实际的经验,又能融入他个人的才力,他为《鼓浪屿之波》重新填写的歌词"鼓浪屿白鹭飞翔,浪漫写在天上......"让厦门人为之赞叹。

论著的下编开创了歌词分类学批评的先河。毛翰分别论及了爱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泛爱、言志、讽喻、生命、哲理、唯美、咏物、写景、叙事、咏史、民俗、少儿、军旅、体育、形象共二十类歌词的创作原理和方法。以如此广泛、全面的方式论述各类歌词创作的原理和方法,这在歌词界尚属首例。其自序称:

把歌词分成这么二十类,不是随意的,而是循着一个大致的内在逻辑的。那逻辑便是,歌词所要表现的,是我们的主观世界和我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的一方面,歌词可以是抒情(爱情、友情、亲情、家国之情、泛爱之情等)的,可以是言志的,可以是说理的,可以是唯美的。在客观世界的一方面,歌词可以是咏物、写景的,可以是叙事、咏史的。"情""志""理""美"完全是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而"物""景""事""史",有时就是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就是目的;有时则只是作为意象("景""物"是自然意象,"事""史"是社会意象),作为表现手法出现,咏物、写景、叙事、咏史的目的,在于表达"情"、"志"、"理"、"美"。

毛翰的二十类歌词创作论,在行文上,有着自己的创新点。譬如论述情感类的爱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泛爱类歌词创作论,毛翰有时以流行语开篇:"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着你毛茸茸的小手,轻轻地咬上一口。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有时用朋友聚散时的种种情绪起伏,安排主体内容:"心存友爱然后有歌""歌在聚散时""聚散之余歌何为"。......又或者以对比的方式讲述亲情,甚至包括亲情异化的怨歌;也可以用智慧的言语结束全文:"人类泛爱,如果泛到了'爱我们的仇敌'的地步,那无疑是迂腐的,在仇敌放下屠刀之前,是不可以爱他的。"。毛翰的论著常常是信手拈来,用自然的笔韵,将"情"、"志"、"理"、"美"融入其中。

上编论述的是歌词创作的原理和方法总论,下编是各类歌词创作的分论。毛翰按照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角度,分别论述了相应的各类歌词创作。与主观世界对应的抒情、言志、哲理、唯美类歌词创作论,与客观世界对应的咏物、写景、叙事、咏史类歌词创作论,也单列了少儿、军旅、体育、形象、讽喻、生命、民俗等几类歌词创作论。这种逻辑体系的安排,使论著的结构更加完整,内容也更加丰富。同时,各章的歌词创作论按照分节的方式,使文章既自然洒脱,又秩序井然,偶尔带有的会心之处,也能够藏着机趣。有《诗法概论》云:"诗法乃为学诗者而作,非为能诗者作,以能者自可出入变化,不泥于法。"毛翰就是一位能纵横于歌词研究的法理之间的智者。他将自然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在梳理史料和阐述理论时,又有着清爽的神韵,可谓是创建了一种兼具学者理性和诗人灵性的歌词分类学批评。

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谈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意思是说文章同作家的个性才情相关。毛翰也不止一次地强调人格修养和艺术修养。在谈到如何让词有意境时,他说:"其人须有灵性,有胸怀,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精神的追求,词的境界毕竟缘于人的精神境界。"这句话用来评价毛翰的其人其文也是较为中肯的。

他真诚豪迈,一身正气,眼光特别敏锐,敢于批评著名词学家的作品,如张藜的《亚洲雄风》、乔羽的《人说山西好风光》等;他的笔锋犀利,对一些流行歌曲的指责也不留情面,如《咱老百姓》、《军港之夜》、《弯弯的月亮》、《低等动物》等;他义正词严地指出各种歌词之病:假大空、媚俗、浮躁,谈起歌词之病如何疗救,认为需要"完成人格修养和艺术修养。毕竟,血管里流出的才是血,水管里流出的终是水"。;他故意回避歌词分类中的祝颂一类,曾写过论辩文字《孔夫子为什么不说诗可以颂》,以讽刺那些阿谀粉饰、谄媚邀宠之徒。当然,他也是肯定人类的真挚情感的,肯定对亲人、友人、爱人、家乡和祖国的祝福与赞颂之词。毛翰才高气盛、通识聪慧,浑身洋溢着作家的才气与文人的性情。通读《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之后,读者仿佛会在思致微妙之间可以随处聆听智者的言语,孺慕诗人的风采。

同时,毛翰的歌词研究也充斥着学者的气质。他对理论的运用可谓是驾轻就熟,但是他从来不会故作深沉之语,而是"力求简洁明快,一语中的,不作旁征博引,繁琐引证"。所以,毛翰的论著时有微言大义,具有一种洗尽铅华的美感。譬如,谈到意象与意境的比较时,他会说:"如果说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说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说意象是狼狗、警棍、坦克和铁丝网,意境就是白色恐怖。"。他也会用诙谐和幽默的笔法,如:"语言好比蛋清,清澈透明;意象好比蛋黄,具体可感。"。如果将毛翰论著中的语言比喻成"清澈透明"的"蛋清",那么其中的理论也正如"蛋黄"一般,被语言包裹着,"具体可感"。总体说来,《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中的理性并不体现在对理论的详细论证,而是借鉴中国传统美学中象喻的方式,旁敲侧击,点悟读者,以形成简练畅达的文风。

长期以来,在西方理论思潮的冲击下,人们对标新立异的词语似乎有着特别的兴趣,仿佛语言的艰涩就意味着见解的独到,语言的洗练就是思想的平庸。但笔者却不以为然。典雅浓郁是一种美,简洁畅达也未尝不是另一番风景。无论采用哪一种风格,行文都应该追求词与物的契合。难道非要等到词语"拣尽寒枝不敢栖"的时候,我们才去聆听自然深处、心灵深处的声音?或许我们应该认真地反思"理论的旅行"了。毛翰这种兼具诗人灵性和学者理性的文学研究,对当下以理论遮蔽文本的炫酷式文学批评风气,不能不说是一个强烈的反讽。

当下,歌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歌词艺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考虑到接受者身份、地位和文化的差异,歌词研究需要以洗尽铅华的语言,实现作者与读者精神火花的撞击。理论的研究重在指导实践,过于深奥的语言势必会将一部分人拒之门外。既然歌词语言的要求是一听就懂,回味无穷,那么关于歌词的理论言说也不妨通俗直白些。如果能以微言大义的方式来阐述理论,那么歌词研究大可以像毛翰这样表述:

歌词与诗同宗同源,所表达的都是作者心中的那份诗意,即所谓情、理、美,即作者面对世界的那份情的感动、理的感悟及美的感受。二者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诗是用来阅读或朗诵的,歌词是用来和乐演唱的。以它们与音乐的关系论,入乐为词,出乐为诗,张开音乐的翅膀即为词,收拢音乐的翅膀即为诗。对此,西方人的理解应该也是一样的,英文lyric,既是指抒情诗,也指歌词,其辞源本是竖琴。

如此明白如话、意味无穷的语言比起动辄上千字的旁征博引,可能会更吸引人们的兴趣。总之,毛翰以学者的理性和诗人的灵性实现了词语的抵达:妙语连珠、妙笔生花、妙合无垠。《歌词创作的原理与方法》无疑是一本优秀的歌词研究论著,它启示我们:歌词研究需要挑战和创新,需要开拓新的学术境界,需要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共鸣,更需要论者融入自己的人格修养与艺术修养。从创作论的拓展、方法论的突破,到歌词分类学批评的创建,毛翰以洗尽铅华的语言,建立起了属于他自己的歌词研究体系。

同类推荐
  • 北大的源头在哪里?

    北大的源头在哪里?

    北京大学的历史源头在哪里?其思想轨迹大体如下:(一)1918、1925年,蔡元培校长两次讲到:中国古代太学是近代新北大的“高曾祖”;(二)1925年蒋梦麟代校长判定:本校由国子监改为京师大学堂;(三)1948年胡适校长提出:北京大学是历代“太学”的正式继承者;(四)1964年前后,陆平校长提出:继承太学、学习苏联、参考英美是北大三大办学方针;(五)20世纪60年代和1982年,冯友兰讲:北大校史应从汉朝太学算起;(六)1987年,任继愈指出:北大源头应追溯到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开办太学;(七)20世纪80、90年代,季羡林在北大九十周年校庆时提出:北大历史应从国子监创办算起,还可上溯到汉代太学;(八)1986、1988、1997年,萧超然反复讲:北大源头可直接上溯到代代相传的晋代国子监;(九)1998年,我提出:北大最初历史源头是公元前124年西汉太学创立,直接源头是古代北京地区的太学和公元947年辽南京太学、1287年元大都国子监。
  • 京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合集:废名经典文藏(全集)

    京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合集:废名经典文藏(全集)

    本套书包括《竹林的故事》;《杜甫论》;《桥(上下)》;《阿赖耶识论》;《莫须有先生传》;《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新诗讲义》;《美学讲义(上下)》、《杜甫的诗》;《鲁迅研究上中下》;《谈“阿Q正传”》;《跟青年谈鲁迅》;《新民歌讲稿》;《枣》;《桃园》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上中下)》共16册。《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竹林的故事》为废名的短篇小说集,包括《窗》《讲究的信封》《柚子》《少年阮仁的失踪》《病人》《浣衣母》《半年》《我的邻居》《初恋》《阿妹》《火神庙的和尚》《鹧鸪》《竹林的故事》《河上柳》《去乡》。废名的作品常与其禅学思想相关,不同时期的废名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也是因其禅学思想转变的影响。《杜甫论》是研究杜甫的为人,包括诗人一生的生活和思想。诗人杜甫是中国的极为伟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是他接近人民,他的生活,表现在诗里的他的思想感情,都是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当时那样用功,作为千古后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惊人的笔,读了他的诗真喜悦,而且能够推知他是怎样下功夫的。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古及今,可以说是得到普遍的承认的,杜甫继承而且发挥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废名的禅学思想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桃园》也是他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到《桃园》的时候,废名写得很熟了,精心构建了一个“桃源世界”,但其实这个世界却蕴含着生活的大悲苦,颇为晦涩,是一本表面充满美与爱,实际上在讲善与恶、理想与现实激烈对抗之后的悲剧性结局,是一本让人能体会到痛苦的书,书中象征与隐喻随处可见,在废名的著作中很少见。
  • 杜甫的诗

    杜甫的诗

    书中内容原刊于1956年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共三篇。废名将其拆下,重新排序装订,并将名字改为了《杜甫的诗》,且序号从“二”至“八”,没有“一”,其间文字有少许更动。通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前出塞”、“后出塞”三“吏”、三“别”,杜甫的律诗和他的抒情诗,在秦州时写的诗,以及入蜀和在夔州写的诗的变化,分析了杜甫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杜甫说他作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光是“语”的问题,同时包含了“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问题,而首先是要思想感情饱满。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人,就要有一支熟练的笔,否则就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古今中外所有的杰作都是如此。杜甫是属于那些最用功的人中的一个,因此他的成绩显著。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 三十六陂烟水

    三十六陂烟水

    《三十六陂烟水》为美籍华人作家刘荒田散文精选集,书名出自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共分三辑,第一辑“落日楼头”,抒写海外人生;第二辑“白头想见江南”,描摹故国所忆所见所感;第三辑“坐看云起时”,包括读书笔记和议论性文章。作者刘荒田生长于“侨乡”台山,又在海外生活多年,思想沧桑、目光敏锐、笔触犀利。从唐人街的人生百态、新旧移民的悲欢歌哭到已老还乡的无限感慨,他的笔刻画出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许多篇章既富情趣,又发人深省,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热门推荐
  • 我的第一本笑话书

    我的第一本笑话书

    本书共有5部分,主要以“乐乐”这个主人翁展开来写的各种糗事、笑话。从个人调皮、小小恶作剧、快乐家庭、校园生活、成语的误解等方面着手。每个方面都体现主人翁的聪明、机灵、有时会笨笨的闹出笑话。全书都是以类似的笑话为主,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读了本书后,能体会出生活、道理、常识等各方面中的知识。多看、多读这方面的笑话,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帮助培养孩子自信、开朗的性格。也能开动孩子的脑筋,让孩子多动脑、多思考,让小朋友们有个乐趣的童年。
  •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本书选取了民国时期九个颇具代表性的名人爱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对夫妻作为本书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透彻,而又删繁就简。“何事秋风悲画扇”部分的三个男主角分别是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楼月”的三名女子为萧红、苏青和吕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圆”部分,选取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微,胡适与江冬秀。
  • 员工工作技能提升指导读本

    员工工作技能提升指导读本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诗话总龟前集

    诗话总龟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后魔兽时代

    后魔兽时代

    魔兽世界对于许多人来说,不仅是一款游戏,而是一种记忆。让我们不曾忘怀的,不是所谓的装备,幻化和坐骑,而是和朋友在这里的恩怨情仇……有一些人从来不曾离开过,也有很多人因为现实原因已经离开这里。而更多的人则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寻寻觅觅,却发现找不回从前的那种感觉。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多年以后,魔兽因为玩家太少,被迫关服,一家神秘的公司买下了魔兽世界进行改版,一些玩家在游戏中的故事。 游戏虽然变得更酷炫,但不变的依然是那种我们怀念的魔兽情感,这就是一个关于青春,热血,和友情的故事.....
  • 龙剑凤琴

    龙剑凤琴

    一袭白衣,一把绝世古剑,一把冠绝天下古琴,谱写绝世篇章,曲动九天,剑惊天下龙魂显,凤魂出,天下归,一剑断万古,琴声震九天,一叶可遮天
  • 步步攻心:宫女上位守则

    步步攻心:宫女上位守则

    家族没落后成为宫女不说,为了活命,不得不李代桃僵,做了和亲的公主。陆挽棠尚来不及感叹一声命运多舛,就被要挟去刺杀皇帝。她该如何才能够步步荣宠,摆脱控制,重获自由?而这深宫之中,到底又有没有真情?孙皇后,张贵妃,各色妃嫔美人,待她杀出血路,于九宫之上,看尽风光。
  • 清雨枭客

    清雨枭客

    如果有一瞬间我是去救你的,那就不会这样了。如果我当初不那么做的话,事情会不会另有转机。如果我不会遇见你,可能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如果你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那该多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