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03

第3章 大山里飞出的凤凰 (3)

中文不及格照样予以毕业,甚至聘请的中文老师水平低下,竟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从中国可以坐汽车直达美国,出现这样的常识错误和笑话。因此,林语堂对学校的许多清规戒律非常反感,有时简直深恶痛绝。遇到这样的中文老师,林语堂只好在下面"自学",好歹老师也从不关心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也不关心学生在下面做什么。这样,林语堂就利用不喜欢听的课和课余时间,偷偷地看杂书,如张伯伦的《十九世纪的基础》、赫克尔的《宇宙之谜》、华尔德的《社会学》、斯宾塞的《伦理学》和韦司特墨的《婚姻论》,涉猎范围远远超过了他所学的专业,从而广泛地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使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圣大图书馆只有五千册藏书,其中三分之一是神学书,林语堂几乎把这些书都读过了。这对于勤奋好学的林语堂来说太不过瘾。林语堂后来总结了在圣大的读书经验:第一、读书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不喜欢的完全可以抛置一边。第二、读书读到精妙之处可以停下来,尽心尽力地咀嚼。第三、读书是一种乐趣,在读书过程中可寻找自己喜爱的作者或书中人物进行灵魂的对话。第四、读书可以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和人生。林语堂对读书有时达到迷恋的程度。

圣大毕竟是一所教会大学,学校一刀地割断了中国学生和本国文化的联系,甚至不准学生看中国的戏剧,以致林语堂在二十岁之前知道古犹太国约书亚将军吹倒耶利哥城,知道耶和华命令太阳停住以使约书亚杀完迦南人等圣经故事,却不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也不知道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中国的神话故事。这一切都是这个文化"断层"所造成的后果。当然,所谓断层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早年父亲已经对林语堂兄弟们灌输过儒家文化。在圣大,林语堂学习了外语、地理、算术、地质、体育等科学知识。他像进了知识的海洋,对数学和几何学、物理学、地理学均产生了浓厚的趣味,特别是英文水平的提高,使他毫不犹豫地注册了人文科的语言学作为专门学科,学好英文以便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林语堂从来没有为考试而填鸭死记。圣约翰大学坐落在苏州河畔,那时的苏州河没有受到环境污染,所以河中鱼虾自由地生活其间。每当考试临近,林语堂根本没把考试放在心上,而是提着钓鱼竿来到苏州河边垂钓,小鲫鱼呀、小鳗鱼呀,一个个被他收进了鱼筐。其他同学都忙于背书迎考得高分,所以来钓鱼的人很少,这样,林语堂就会满载而归,大获全胜。林语堂向来对课堂学习不太认真,他认为,凡做什么事都不愿居第一,其实,他只要稍微努力些就会拿到第一名的成绩,而他偏偏用垂钓这一乐事把第一名让给那个为分数而死记硬背的"傻小子"而感到毫不可惜。

在大学二年级结业典礼上,他荣获三种奖章,同时又代表讲演队登台领取优胜的银杯。在同一典礼上一人四次登台领奖,创造了圣约翰大学的领奖纪录,轰动全校。

林语堂不仅学习好,而且还是多项体育运动的出色选手。他学打网球,参加足球校队,还是圣大划船队的队长。他从夏威夷留学生根耐斯那里学会了打棒球的技术,是一名精于投上弯球和下坠球的垒球手。最为出色的是,他创造了学校一英里赛跑的记录,还参加了1915年5月15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中国队囊括了足球、排球、游泳、田径四项冠军,荣获总分第一。

林语堂在教会学校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尤其是圣约翰大学给林语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清华学校里的年轻教师

1916年,林语堂以第二名成绩从圣约翰大学毕业,由校友和同乡周辨明的推荐,应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校长周诒春之聘,任英文教员。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最初是一所中等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国民政府改名为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设立研究院。学校坐落在北京近郊前清端亲王的花园里。清朝康熙年间称熙春园。

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为清华园。学校的图书馆、大礼堂、体育馆、游泳池在当时国内堪称一流。林语堂任职时,那座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正在建设中。当时清华学校的学制分为中等科和高等科,共八年,前五六年基本为中学程度的科目,后二三年才安排大学的有关课程。学生毕业后,按成绩高低和志愿分别插入美国的各个大学。所以考上了清华学校,就意味着到美国留学的希望基本实现了。美国政府的本意是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培养一批"追随美国的精神领袖",而学校偏偏又建在了被英法联军洗劫过的清华园和迎春园。学生整天面对着被焚毁的断壁残垣,民族耻辱感时时涌上心头。

由于在圣约翰大学把英文基础打得很牢固,因此,林语堂是一个称职的英文教员。不仅如此,他也是一位洁身自好的青年。他不饮酒,也不近女色,每当星期天,有的同事去"八大胡同"嫖妓,而林语堂却在校内主持一个圣经班的功课,被同事称之为"清教徒"。

林语堂由于自小进的是教会学校,虽然从父亲那里知道一点四书五经的知识,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基本贫乏。他为自己的中文知识如此贫乏而感到羞耻。他在晚年回忆说:"我曾经说过,因为我上教会学校,把国文忽略了。结果是中文弄得仅仅半通。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如此。我一毕业,就到北平清华大学去。我当时就那样投身到中国的文化中心北平,您想象我的窘态吧。不仅我的学问差,还有我的基督教教育性质的影响呢。......我身为大学毕业生,还算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实在惭愧。......为了洗雪耻辱,我开始认真在中文上下功夫。"

林语堂要"洗雪耻辱",要"开始认真在中文上下功夫",他选择了语言学作为研究方向。他首先从《红楼梦》下手,他觉得《红楼梦》中的语言太美了,所以对《红楼梦》产生了兴趣。他还博览群书,经常到琉璃厂去选购一些国学书籍,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琉璃厂、隆福寺的书肆,大多是南方人开设的,这些人多为进京会试名落京师,又不会经商其他,对于书籍却是内行,便搜求古籍出卖,给读书人开辟了一个市场。林语堂经常逛这些书铺,在与这些书铺老板的接触中也获得了各种文化知识,如版本学,目录学,尤其是语言学方面的《四库集录》、《说文·玉篇》、《广韵》、《韵府群玉》、《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等等,只要他认为有价值,又加上便宜,就大量购买。在清华任教的几年里,他把国学基础重新补好,为以后从事语言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撰写了《论汉字索引制及西洋文学》、《汉字索引制说明》、《分类成语辞书编纂法》等论文,分别发表于《新青年》和《清华季刊》上。

林语堂在清华学校的三年里,正是胡适和陈独秀揭起"文学革命"大旗的时候。1916年8月21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胡适,受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老师的影响,决定从文字上进行试验改革,变文言为白话,他在与留美学生梅光迪、胡先骕、吴宓、任鸿隽、杨杏佛、陈衡哲等人反复讨论未果的情况下,写信给《新青年》主编、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即:"一曰不用典;二曰不用陈套语;三曰不讲对仗(文当废骈,诗当废律);四曰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五曰须讲求文法之结构;六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七曰不模仿古人;八曰须言之有物。"这引起陈独秀的注意。陈独秀不仅支持和声援了胡适,而且立即向蔡元培推荐了胡适来北大。

胡适还没有来得及博士论文的答辩,学位证书还未拿到,就匆匆回国,走马上任。北京文化界满怀着期待,热烈欢迎这位首举"文学革命"义旗的风云人物。林语堂以清华学校一个普通英文教员的身份参加了欢迎,虽然没有引起胡适的特别注意,但对林语堂来说,胡适那"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形象刻在了他的脑中:胡适引用了荷兰神学家Erasmus的话说:"现在我们已经回来了。一切要大不同了。"的确如他所预言的,1917年成了中国新文学史的开端年。从此,中国文学掀开了新的一页。

当林语堂的有关语言文字论文发表后,引起了胡适的重视,从此,两人开始了交往,并建立了私人的友谊。没有想到,与胡适的私谊对林语堂后来的留学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16年,有一次,林语堂在中央公园还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辜鸿铭。林语堂在清华学校任教后,曾耳闻目睹过许多有关辜鸿铭的奇闻轶事。辜鸿铭(1856-1928),名汤生,祖籍福建同安,出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曾在英国、德国、法国学习十四年,精通英、德、法、拉丁、希腊和马来西亚等语种,福建方言和北京话也成了他的主要语言,能够熟练地运用九种语言,一生获得过十三个博士学位。孙中山曾说:"中国精通英文的,只有三个半。其一辜鸿铭,其二伍朝枢,其三陈友仁。"还有半个他不肯说,有人猜说可能是王宠惠。辜鸿铭著有《读易堂文集》等,译有《痴汉骑马歌》,以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为己任,用英文撰写宣传儒家思想的著作:《春秋大义》(德文版定名为《中国的精神与战争的出路》),并把《论语》、《中庸》、《易经》、《道德经》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外文,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德国有个学者台里乌斯,大力宣扬辜鸿铭的思想;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在1917年专门写了《辜鸿铭》,对辜鸿铭颇为推崇。在西方人的眼里,辜鸿铭成了东方文明的代言人,他同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冈仓一起被奉为东方圣哲。然而,在国人的眼里,辜鸿铭纯属一大怪人。辜鸿铭的怪名声,多半由于他天生的狂态,他酷嗜小脚、娶妾、逛妓院、穿长袍马褂,头上一顶平顶红结黑缎瓜皮小帽,用红丝线夹在头发里编成的细细的色彩斑斓的长辫子,还有他的骂人骂世。张勋复辟委任他为外务部官员,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纷纷点他的名,指为东西文化论战的靶子,复辟论的代表。辜鸿铭生性怪僻,如他穷困时,愈是援助他的人愈挨他的骂,他任气忤物,往往开罪于人。他为人刚愎自用,与众不同,是一个天生的标新立异者:众人所承认的,他反对;众人所喜欢的,他则不喜欢;众人崇拜的,他蔑视。林语堂以自己的标准来看待辜鸿铭的性格,对其怪癖偏好不以为非,林语堂欣赏的就是这种有个性、充分自由的知识分子。

同类推荐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最好不相忘:张爱玲传(典藏版)

    最好不相忘:张爱玲传(典藏版)

    张爱玲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她的写作,还是她的生活,都可谓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太多的人,沉醉于她笔下的故事中,却忽略了那些故事的背后,她若隐若现的寂寞身影。本书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张爱玲的众多作品,追溯了张爱玲似若传奇的一生,并挖掘出了诸多关于张爱玲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年少恐怖的遭遇、结实炎樱、成年后与胡兰成的爱情、五光十色的成名经历、大洋彼岸与赖雅相识相恋、老年孤老他乡……比期现有的对张爱玲的各种记述,本书更为完整、详细、清晰,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张爱玲。作者用凄美的文字还原了那个民国第一奇女子的一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将独属于她的时光,刻成一段新的传奇。
  •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称他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外国情报机关称他是“中国奇人”。他在刑场上陪过绑,从枪口下脱逃,当过野人;当过台湾高级间谍,受过蒋家父子的召见与嘉奖;与韩国四位总统是至交,打开了中韩秘密通道。他一身铮铮傲骨、嫉恶如仇,多次遭歹人暗算。在他身上,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缩影,透过他多灾多难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我们将领略到成大业者无坚不摧的个性与品格。
  • 耿耿忠心效桑梓

    耿耿忠心效桑梓

    王竹溪,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被业界称为“百科学者”。我国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王竹溪先生的学生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坐标,用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从从王竹溪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生涯两个方面,叙述他光辉灿烂的一生,使读者对王竹溪先生有全面的了解。回顾先贤所走过的历程,继承王竹溪先生作为优秀知识分子代表的爱国传统,发扬他坚强的信念和钻研的精神,继承他严谨求精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类作品,百科学者王竹溪的人生轨迹更值得当代国人认真学习和研读。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热门推荐
  • 东望沧溟

    东望沧溟

    泱泱中原王朝,五年未雨,只因帝王梦会神龙,便要她舍身海祭,换来甘霖挽救苍生,而她也被鱼虾啃噬尽了残躯。所谓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待她归来之时,前尘往事了散云烟,却未能逃过造化因缘。前世纵然身居万人之上永享尊荣,却奈何命不由己终日惶恐,既然如此,今生便换个活法吧,不能飞上枝头做凤凰,还不能跃过龙门成神女么!再不恋红尘锦绣,芙蓉华裳,为只为母仪四海,正道沧桑。
  • 柔情秘书,休想逃!

    柔情秘书,休想逃!

    (新文《替身新娘:总裁,离婚吧》已开更)他是御氏集团的总裁,霸道冷酷,说一不二;她是御家收养的孤女,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走进他的那一刻起,她就被迫发誓,永远不对他动情。四年了,在一次次无情的凌辱之下,她寸寸芳心被烧灼成为寸寸灰烬,终于决定放弃了,离开了。他,却在这时,紧扼她的下巴,厉声道,“御雯,今生今世,除了我,你休想爱上任何人!”面对这样的他,她又该如何抉择……
  • 路人甲女配的自我逆袭

    路人甲女配的自我逆袭

    嗯,作为一个路人甲女配,魏黎初没有想过逆袭什么的,只希望自己不要被炮灰掉。可是,好像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三番两次的对上女主,真的只是为了炮灰她吗?魏黎初质疑了。
  • 好看的背后

    好看的背后

    《好看的背后》是孙哲在担任时尚杂志《红秀GRAZIA》编辑总监期间,写就的时尚评论文章的结集。全书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点了时尚行业背后的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另一面”,是谓“好看的背后”,穿透表象反思行业本质,冷眼静观时尚这个喧嚣、繁华的圈子与其中的人;二是关于内心生活,有对禅道的体认、对生活的见解,也谈论文化、时事、当下社会风潮,屡见机锋,是一本带有哲学思辨的散文集。
  • 吴文肃公摘稿

    吴文肃公摘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日本人与中国人

    日本人与中国人

    邻人恰似一面镜子,照出不熟悉的自己。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经典,带你走进“菊”与“刀”之外的日本。这是一部独特的日本论,也是一卷东瀛与神州大地古往今来的趣闻怪谈史略。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一生在两个故乡、两种文化之间徘徊,边缘人身份让他领受命运的桎梏,也使他以绝无仅有的生命经验和生动的“复眼”视角,洞见两国历史传统的差异与交叠,遂成妙语连珠、谐谑天成的中日文化随笔。他从遥远的古代折返现代的中日文化接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随意驰骋;要以“遗书”的心情,写下阻碍中日两国相互理解的原因。重新认识邻人,亦是抽丝剥茧地审视自己。我们这对邻居——长短相补,此为天命。
  • 无序者的摇篮

    无序者的摇篮

    掠夺与欺骗,杀戮与破坏,生与死。这便是普莉姆拉无序地带唯一都市丹塔利欧的日常。这里没有公共的秩序与法律存在,随心所欲,很是自由。各种各样的人因不同的原因,来到了这里。当然,也包括本来就出生在这里的人。听上去……的确很不错啊。一般的穿越者来到这,绝对能搞出大新闻。可同样是穿越,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拜托我只想刷个钱而已!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ps1:虐主文……偏压抑,前期跑团。ps2:本文为DND的二次设定,嗯,二次。ps3:充斥着大量的动漫游戏梗,等你来挖掘
  • 嫁偶天成

    嫁偶天成

    姜七姑娘生的花容月貌,倾国倾城,择婿当日,世家子弟悉数到场,严阵以待。靖安王世子躲的远远的,喝着小酒,嗑着瓜子,听人八卦哪个倒霉蛋会躲不开河间王府抛出来的绣球,然后一颗绣球破窗朝他后脑勺砸来……
  • 一生气你就输了

    一生气你就输了

    本书详尽分析了生气对人生各个方面的危害,如影响人际关系、阻碍事业发展、影响婚姻生活、使不良情绪无止境地蔓延、丧失积极进取的勇气等等,同时阐述了远离生气地各种方法,讲授了不生气的智慧,是一部个人改善自我、走向成功的心灵读本。
  • 秋生渭水叶落长安

    秋生渭水叶落长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何谓江湖?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诗酒年华,仗剑天涯。吾心归处,即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