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07

第7章 在北京 (2)

"川岛在《和鲁迅相处的日子》里,回忆的更详细:"在孙伏园辞去《晨报副刊》的编辑以后,有几个常向副刊投稿的人,为便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控制,以为不如自己来办一个刊物,想说啥就说啥。于是由伏园和几个熟朋友联系,在那年的11月2日正好是星期天,钱玄同、江绍原、顾颉刚、周作人、李小峰、孙伏园和我在东安市场的开成豆食店集合,决定出一个刊物,大家写稿,印刷费由鲁迅先生和到场的七人分担,每月每人八元。刊物的名称大家一时都想不出来,就由顾颉刚在带来的一本《我们的七月》中找到'语丝'两字,似可解也不甚可解,却还像一个名称,大家便同意了。就请钱玄同先生题签。次日即由伏园去报告鲁迅先生,他表示都同意。后来又由伏园去联系了几位,就写了一张石印的广告,说这个周刊将在何时出版,是由某某十六人长期撰稿,到各处张贴、发散。一个星期后,《语丝》便出世了。"

《语丝》周刊的创刊号,在1924年11月17日出版。它是一本十六开八页的小型刊物,每周星期一出版。八十期以后,改为三十二开十六页的装订本。开始,它的地址是"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实际上并没有社址,只是借用新潮社的屋子做了《语丝》的编辑、校对、发行的地方。后来北新书局成立,才由北新书局发行了。

《语丝》的广告上,虽然列出了十六个长期撰稿人,实际上也只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章川岛等五六个人是真正的投稿者。而未列入十六个长期撰稿人之中的刘半农(当时正在法国留学)、俞平伯、冯文炳(废名)也是《语丝》的重要作者。《语丝》于1924年11月创刊,在1927年10月24日被张作霖军阀政府查封了。发行《语丝》的北京北新书局也遭到了查禁,《语丝》后来移到上海,仍由搬到上海的北新书局出版。

《语丝》的发刊辞是周作人起草的。文章说:"我们几个人发起这个周刊,并没有什么野心和奢望。我们只觉得现在中国的生活太是枯燥,思想界太是沉闷,感到一种不愉快,想说几句话,所以创刊这张小报,作自由发表的地方。"发刊辞强调了以下几点:①发表自己所要说的话。②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混浊停滞的空气。③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④也兼采文艺创作以及关于文学美术和一般思想的介绍与研究。⑤发表学术上的重要论文。

《语丝》是一个以散文为主,兼登小说、诗歌、学术文章的刊物。虽然孙伏园提出过"语丝的文体",但他似乎并没有说明这种文体有什么特征。周作人在《答伏园"语丝的文体"》中概括了它的特点:(一)可以随便说话。(二)大胆与诚意。(三)说自己的话,不说别人的话。林语堂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中,对周作人所说的"大胆与诚意"、"不说别人的话"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并提出:"我主张语丝绝对不要来做'主持公论'这种无聊的事体,语丝的朋友只好用此做充分表示其'私论''私见'的机关。这是一点。第二,我们绝对要打破'学者尊严'的脸孔,因为我们相信真理是第一,学者尊严不尊严是不相干的事。"

鲁迅在《我和〈语丝〉的始终》中概括它的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确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这些所谈语丝体特色,似乎着重在思想上、立场上和态度上,对于文字特色涉及不多。后来周作人作《〈语丝〉的回忆》才提到了它的文字风格:"《语丝》的文章古今并谈,庄谐杂出,大旨总是反封建的。"应该说,不仅是"任意而谈","庄谐杂出",而且多讽刺,多反语,文字是嬉笑怒骂。

1924年底,《语丝》和《现代评论》先后问世,新文化阵营发生了分化,北大教授们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个派别,即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按照一般的人情来说,林语堂到北京大学任教,应该与胡适走得很近。这是因为:一是胡适是他来北大的引荐者,二是"吃水不忘打井人",在林语堂留学期间遇到经济困难时,是胡适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林语堂对胡适的主张也是完全赞同和支持的。不仅是胡适,林语堂与徐志摩关系也很好,林语堂最初一些文学作品就是在《新月》上发表的,林语堂也参加过新月社的一些活动,但林语堂最终没有参加《现代评论》活动,而参加了《语丝》的活动。其主要理由是由他的自由主义的人生态度所决定。在林语堂看来,《现代评论》是带有"官"办的性质,而"官话"与"自己的话"相去很远。林语堂"接近语丝,因为喜欢语丝之放逸,乃天性使然"。《语丝》的几个特点,正中林语堂的下怀。所以,林语堂接近《语丝》,未参加《现代评论》,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实际上,《现代评论》也是一份自由的刊物。它是1924年12月13日创刊于北京的综合性周刊。初期经理为刘叔和,始终负主要责任的是王世杰。主要撰稿人多为新月社成员,有胡适、高一涵、陈西滢、王世杰、唐有壬、徐志摩、李仲揆(四光)等。刊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教育、科学等各种评论文章,兼刊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发表闻一多、徐志摩、胡也频、杨振声、凌叔华、沈从文、丁西林等人的诗歌、小说、剧作、散文和文艺评论等。

在编辑方针上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态度,在"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中,既有揭露帝国主义暴行,揭露段祺瑞军阀主义的文章和支持进步学生的言论,也有污蔑学生,为军阀开脱罪责的言论;既有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真实情况的文章,也发表一些反苏、反共、反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文章。在文化思想上,批判封建复古主义,鼓吹资产阶级脱离政治。由于该刊创办者和主要撰稿人的基本政治倾向代表了资产阶级右翼,当时被称为"现代评论派"。北大教授燕树棠、周鲠生、陈源(西滢)、杨振生、彭学沛和清华教授钱端升等也参加过编务,他们大多都在北大文科任教,又大多数住在东吉祥胡同,所以,北京《大同晚报》曾称之为"东吉祥派的正人君子"。胡适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林语堂后来在《八十自叙》中说:"说来也怪,我不属于胡适之派,而属于语丝派。""我们都认为胡适之那一派是士大夫派,他们是能写政论文章的人,并且适于做官的。我们的理由是各人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说别人让你说的话'(我们对他们有几分讽刺)对我很适宜,我们虽然并非必然是自由主义分子,但把《语丝》看做我们发表意见的自由园地。"

当然无论是社也好,派也好,都不能与今天我们说的党派和社团那样来理解,因为它们毕竟是些宽松的组织。

除了以上因素外,林语堂加入《语丝》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林语堂跟周作人、钱玄同等人是北大方言调查会的伙伴。他们志同道合,相互切磋,建立了一定的友谊。

四、与鲁迅的交往

鲁迅是1920年8月聘为北大国文系兼任讲师,直至1926年离开北京为止,主要讲授中国小说史,并以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为教材,讲授文艺理论。与此同时,他还应聘任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兼任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林语堂于1923年9月来到北大英文系任教。他们两人是否接触过,不得而知,但他们是北大的同事关系却是事实。林语堂与鲁迅的接触,可能是因参加《语丝》开始,并且由同事发展到战友。

林语堂加入《语丝》社后,经常参加该社同人的活动。他们由每月一次的聚会发展到每两周举行一次。一般都是星期六下午,地点是中央公园的来今雨轩。来今雨轩饭庄坐落在中央公园内环坛西路上,主体建筑具有浓郁的古典色彩,庭院内假山、小桥、喷泉、瀑布相互映衬,海棠树郁郁葱葱。当海棠花盛开的时段,漫步庭院中,不时清风吹拂,点点海棠花瓣似风如雪般轻轻飞扬着。来今雨轩始建于1915年,最早由当时中央公园董事会发起成立,轩名为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所定。原址在中央公园内坛墙东南角外,里筒瓦歇山卷棚屋面,南向,建筑面积481平方米,厅前平台周围砌矮花墙,中间独置太湖石一座。厅后西侧堆叠山石,为广东刘姓老人堆砌。建成后本拟做俱乐部,后改为餐馆,由赵升永租来开设了华星餐馆和茶座。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当时众多的社会名流,也留下了许多轶事。如著名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就喜欢来今雨轩,不管是春柳含烟、蝶舞莺唱,还是冬雪堆玉、老梅燃情,也不管是秋菊噙香、黄叶流金,还是夏荷出水、翠竹临风,这里都给人一种惆然脱俗的美。他的代表作《啼笑因缘》便诞生在这里。

据《鲁迅日记》记载,自1917年至1929年,鲁迅先后曾27次到来今雨轩就餐、饮茗、交谈、阅报、翻译小说,他翻译的小说《小约翰》便是在这里完成的。

语丝社虽在东安市场开成北楼拟定,但后来的聚会大多是在来今雨轩。林语堂在《八十自叙》中谈到了语丝社活动的情形:"我们是每两周聚会一次,通常在星期六下午,地点是中央公园来今雨轩的茂密的松树之下。周作人总是经常出席。他,和他的文字笔调儿一样,声音迂缓,从容不迫,激动之下,也不会把声音提高。他哥哥周树人(鲁迅)可就不同了,每逢他攻击敌人的言词锋利可喜之时,他会得意得哄然大笑。他身材矮小,尖尖的胡子,两腮干瘪,永远穿中国衣裳,看来像个抽鸦片烟的。没有人会猜到他会以盟主般的威力写出辛辣的讽刺文字,而能针针见血的。他极受读者欢迎。在语丝派的集会上,我不记得见过他那位许小姐,后来他和那位许小姐结了婚。周氏兄弟之间,人人都知道因为周作人的日本太太,兄弟之间误会很深。这是人家的私事,我从来没打听过。

但是兄弟二人都很通达人情世故,都有绍兴师爷的刀笔功夫,巧妙地运用一字之微,就可以陷人于绝境,置人于死地......他们还有一位弟弟周建人,是个植物学家,在商务印书馆默默从事自己本行的学术工作。"林语堂的这段回忆中,有两处是不属实的,可能是林语堂写此自叙时年龄已高(八十岁),记忆有误是难免的:一是语丝社的聚会不是"每两周一次"。据川岛在《和鲁迅相处的日子·说说〈语丝〉》一文中说:"《语丝》既没有稿酬,于是先是印了'语丝稿纸'送给写稿的人,后来是请吃饭。大抵在《语丝》出版到十多期之后,每月月底就必有一次聚会,每次一桌两桌不等。这就在一些饭铺的或一房门外,有时便会看见挂着一块上写'语丝社'的木牌。从此,《语丝》也就开始有'社'了,但也只在这样的小木牌上有时写写而已。

"鲁迅在《我和〈语丝〉的始终》里也谈到了聚会的情况:"《语丝》的销路可只是增加起来,原定是撰稿者同时负担印费的,我付了十元之后,就不见再来收取了,因为收支已足相抵,后来并且有了赢余。于是小峰就被尊为'老板',但推尊并非美意,其时伏园已另就《京报副刊》编辑之职,川岛还是捣乱小孩,所以几个撰稿者便只好搿住了多眼而少开口的小峰,加以荣名,勒令拿出赢余来,每月请一回客。......但我那时是在避开宴会的,所以毫不知道内部的情形"。二是鲁迅从未参加"语丝社"的聚会。鲁迅于1923年7月14日与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发生严重冲突,当晚即改在自己房内用餐,不再与周作人等一起吃饭。7月19日,接到周作人亲自送来的绝交信,兄弟二人就此绝交。8月2日,鲁迅搬出八道湾十一号的寓所,与朱安一起,迁至西城的砖塔胡同六十一号居住。1923年底才购买了宫门口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房宅。1924年6月11日,鲁迅往八道湾十一号旧宅取书及什器,又与周作人夫妇发生冲突。11月17日,参与组织的《语丝》周刊创刊。

同类推荐
  •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
  • 先生们(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先生们(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著名传记作家李辉撰写的他与之交往的文化老人,回忆往事,谈古论今,“时间如此流过,先生们的风范犹存,温暖于心”。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爱笑的人

    爱笑的人

    Klee Wyck是Emily Carr的印第安朋友给她起的名字,意思是“爱笑的人”。女画家走遍了加拿大西岸的山山水水,和温哥华岛的原住民一起生活,这本自传记载了她的经历以及心灵所受的震撼。Klee Wyck是她的第一部作品,出版以后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对加拿大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时光带不走的是我们

    时光带不走的是我们

    只一眼,苏瑾的眼睛就亮了。为了与他靠近,个中苦楚只她自己知道。当她终于拿到那所他也很喜欢的学校的通知书时,他却去了国外。谁知道那几年苏瑾是怎么过来的。再相遇,她对他客气亦疏离,他却在一步步靠近。
  • 你的大神队友已上线

    你的大神队友已上线

    身为时空管理局的主神,却被个病毒坑到了位面里。倾黛表示,没关系,不就是网游嘛,不就穿成了跟宠嘛,不就被挖了墙角嘛。左手智能系统,右手无敌外挂,抽死穿越,打死逆袭,摁死翻天。就是...看着眼前摇着尾巴一脸求抚摸求抱抱的病毒。嗯?病毒...什么鬼(ノ`Д)ノ某病毒:媳妇别闹,我不是鬼,是你老公(づ ̄3 ̄)づ╭?~倾黛:...【PS:双洁,1V1,绝宠,端游转全息治愈系小萌文,换地图虐渣打脸!】推荐旧文《快穿女配逆袭:男神请上钩》
  • 唯山

    唯山

    独自来到一块荒凉的热土他们称我作带来希望的人,他们称我为恶魔;他们说我前来播种,他们说我的使命是收割;他们叫我守护者,他们要杀死我,因为我是破坏者;无论我是谁,我都会坚定的踏上救赎之路。我们能够得到肉体的享乐,精神的愉悦。可是体会过灵的空虚者,唯山必然是未知而神秘的神圣之地之地。永远不要指着唯山起誓……
  • 沙皇的信使

    沙皇的信使

    十八世纪中叶,鞑靼人与俄罗斯人之间爆发了战争。由于叛徒出卖,俄方形势十分危急。故事的主人公米歇尔临危受命,将沙皇的亲笔信送给伊尔库次克大公——沙皇的弟弟。虽然其间路途遥远,沿途还要经过敌占区,但作为沙皇的信使,米歇尔最后还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使命。途中,他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遭遇令人震撼。
  • 守候是我最好的告白

    守候是我最好的告白

    陈依茉终于回来了。张至源从未想过,陈依茉这一走,走了8年,而自己,居然等了她8年。哪怕她从未知道自己的爱恋,哪怕他追求者众多……可是,等等……陈依茉已是别人的未婚妻?! 但是,谈到未婚夫时,陈依茉的脸上分明写满了无奈与愁怨,而张至源和她四目相对时,她的目光里却含情脉脉。而且,他们还听到了彼此抑制不住的心跳……
  • 午夜开启的暗门

    午夜开启的暗门

    石达准备买房子了。他媳妇兴奋异常。石达对买什么样的房子曾经有过想象,但是真要买了,他却不在乎了,他让媳妇去挑,去选,去掂量。他知道,如果家里事无巨细统统要按自己的想法干,那这日子肯定就没法过了。那天从学生家里回来,幽冷的夜色已经降临,小区门口卖菜的棚子外亮着持续放光的电灯,有个妇女在弯腰拣菜,有个穿着长筒靴的红衣女孩从暗影里走进灯光来。远远近近的楼上,透出了永恒明亮的光芒。石达刚生了一个女儿,六个月了,她成了石达快乐的源泉。小姑娘的母亲下周就要上班了,如今非常珍惜在家里的时间。进屋后,照例看见厨房亮着灯。
  • 快穿之十生十世缘

    快穿之十生十世缘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他与她,修来了缘,却没有分,哪一世都是擦肩而过。他永堕魔渊,日夜忍受炼狱的煎熬,换来她十生十世的轮回。第一世,他是冷傲的王爷,她是杏林高手的女儿。相遇时他受重伤,她施手相救,暗生情愫,许下月下之盟,可她的身份却被人冒用,她信守着承诺,他却令娶他人,他懊悔,自责,他执起她的手,“我将用整个天下补偿你,影儿,原谅我么?”第二世,她是贫家女孩,他是堂堂叶氏集团的少爷,阴差阳错,他的跑车撞了他的父亲,欢喜冤家,她嫁到了叶氏集团成了少奶奶,他却成了小奶狗,“喂,老婆,行行好,我没有零花钱了……”每一世,他与她的身份都不同,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她的心,她对他的爱。(简单来说便是十个故事,玄幻、现言、古言等等,喜欢的来。)
  • 途次大梁雪中奉天平

    途次大梁雪中奉天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漂流志

    漂流志

    本书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旅行路上的故事。小说以第一视角展开讲述,记录所见,以及所感。全文贴近生活现实,笔触细腻,传递着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 爱在恨的边缘:放逐

    爱在恨的边缘:放逐

    “喝酒不要超过六分醉,吃饭不要超过七分饱,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对他,她心甘情愿的付出了十二分的爱。她是众人捧在手心里呵护的公主,可她的城堡里始终只有他一个。一个宠溺的捏着她鼻子,叫她‘菜菜’的人。他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认为他始终都是要做她丈夫的人。执拗的认为,用力的去爱,努力的追逐……最后才发现,自始至终她都是一道不合他胃口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