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600000006

第6章 专业化分工与内生技术进步 (2)

经济增长源于劳动分工的思想始于古典经济学的创建人亚当·斯密。在其划时代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Smith,1776)中,他明确提出其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国家财富的增长。他在第一篇开篇就提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发现的更大的熟练、技能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指出:"......有了分工,同数量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工作。......"。在斯密看来,导致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不断演进。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成产率,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分工深化的过程,所以如何促进分工演进是问题的关键。

斯密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必需品都是无数人分工合作的结果。"考察一下文明而繁荣的国家的最普通技工或日工的日用物品吧!你就会看到,用他的劳动的一部分(虽然只是一小部分)来生产这种日用品的人的数目,是难以数计的。例如,日工所穿的粗劣呢绒上衣,就是许多劳动者联合劳动的产物。为了完成这种朴素的产物,势必由牧羊人、拣羊毛者、梳羊毛者、染工、粗梳工、纺工、织工、漂白工、裁缝工,以及其他许多人联合起来工作。"斯密的论述表明分工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分工有利于人们专务一业,增进劳动生产力,同时分工的确立,能够使生产者有更多的剩余劳动生产物,可以交换自己所需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为了便于交换,而产生了商业社会与现代货币。

斯密关于分工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的观点:第一,劳动生产率与分工有关。斯密强调分工是通过它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成为增长的一个要素。斯密注意到分工的发展同时也是生产迂回发展的过程,而技术进步则以分工加速知识积累的形式,成为报酬递增的源泉(Smith,1776)。第二,分工是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相互交易的自然产物。分工产生于人类要求相互交换的本性,而非人类理性、计划或政府干涉的结果。斯密天才地指出相同条件的个人之间的生产率差别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Smith,1776)。显然,他认识到即便所有个人的条件相同,只要选择不同专业化水平生产产品,由于专业化报酬递增,就可能造成差异。杨小凯和Borland将此称为内生比较优势(Yang and Borland,1991)。

第三,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斯密特别指出了分工对于报酬递增的意义,认为分工的发展往往受商品交换的范围所限,分工受制于市场的广狭,即市场规模决定了分工水平,"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专务一业";"有些业务,哪怕是最普通的业务,也只能在大都市经营。"这就是Allyn Young所说的"斯密定理(Smith Theorem)"。即"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延续分工源于交换能力的论述,他提出分工的程度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即受市场广狭限制的结论。他进一步讨论市场规模与人口数量和密度,自然资源及可以得到的资本积累的数额,以及运输难易程度成正相关(Smith,1776)。总之,与当时工商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斯密已经将分工与市场规模联系起来,这是分工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斯密定理揭示了分工演进与经济发展的机制。斯密所讨论的分工是基于人们交换能力的专业化分工,不同的生产环节必须由不同的人操作完成,即分工必须形成专业化。斯密定理的思路是专业于某一物品的生产,可以使生产者获得超出自己消费需要的剩余,而专业化的代价则是他无法生产所需的全部物品。所以,只有当他能够用此剩余来换取其他物品时,他:才有动机去从事专业化的生产。这种交换能力取决于是否存在对其产品的充分需求,后者又称为为"市场范围",也即参与交易的人员规模所决定。所以说,交换能力制约了市场交换范围的实现,交换范围限制了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斯密之后,Marshall(1890)将古典经济学思想在新古典框架中进行处理,虽然在其经典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第四卷第8~12章)讲述了他对分工和专业化的洞见,关注古典的经济组织问题,但在将这一思想形式化时遇到角点解的难题,转而强调需求和供给在经济分析中的核心地位,因为以边际分析为基础的供求分析可以做成一个漂亮的数学分析框架!而数学化的经济学思想观念便于知识的积累和交流,故能流传开来。之后主流经济学就从关注经济组织转到关注资源配置问题上,分工就逐渐从主流经济学消失。

2.Allyn Young的分工理论

1928年,美国经济学家Allyn Young发表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一文,这篇著作指出了一个发展古典经济学思想的方向,一个与新古典主义不尽相同的方向。Young重视斯密的分工思想并对其进一步的深化,他的主要思想被杨小凯(1998)称为"杨格定理(Young Theorem)",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有保证的收益递增依赖于渐进的劳动分工";"不仅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范围,而且市场范围也依赖于劳动分工";"需求和供给是劳动分工的两个侧面"。

Young指出,递增报酬并不是由工厂和产业部门的规模产生,而是由专业化和分工产生。在他看来,规模经济的概念尽管抓住了分工经济的量的方面,但它却忽略了分工经济最本质的东西。Young用三个概念来描述分工:第一个是每个人的专业化水平,这种专业化水平随每个人活动范围的缩小而提高;第二个是间接生产链条的长度;第三个是此链条上每个环节中产品种类数。可见,Young是对斯密的分工思想(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因为存在规模经济和资源稀缺性的现象,使得在产品种类增加时就会降低规模性,而市场扩大能增大折中这种两难冲突的余地)的发展。

Young的分工思想体现在他提出的两个命题上。第一个命题是,递增报酬来源于迂回生产方式(Indirect or Roundabout Methods of Production)。迂回生产方式是劳动分工的最重要的形式。Young认为,产业之间的不断分工和专业化是收益递增实现过程的一个基本内容。斯密说明分工会导致发明,即工人从事某种专门化的日常操作会逐步发现完成同一结果的更好的方法,但Young指出,这忽视了分工的要点。他认为,这一收益的真正原因在于,劳动分工可以使一组复杂的过程转化为相继完成的简单过程,且至少有某些过程会导致机器的使用,而机器的使用及间接生产过程的采用又导致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这意味着,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在初始生产要素和最终消费之间插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生产工具、半成品、新知识的专业化部门,使分工越来越深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进步取决于分工的深化,分工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第二个命题是,迂回生产方式,较之劳动分工的其他形式,更依赖于市场范围。Young认为,市场容量的决定因素不单单是人口规模,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购买力,而购买力取决于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又取决于劳动分工的水平。于是,斯密定理转化成了"劳动分工受劳动分工限制"。这一结论深刻地指出了劳动分工与市场规模的动态关系(斯密只强调了市场对分工影响的一面性)。在考虑市场这个概念时,我们不能从某个特定产业的角度出发,把它看作外在的产品销售渠道,而应该把它看作所有产业产品需求的综合。在这种"大市场"中,某个产业的产出就是其他产业的需求。这样,需求与供给就变成了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且它们都由劳动分工的水平所决定。

这一命题还意味着经济增长是一个内生的过程。由于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一种商品供应的增加将引致对其他商品的需求,而后者又会反过来刺激这种商品的生产。这种反馈机制使得经济体系中的组织调整可以不断累积放大,或者说,劳动分工是在自己为自己开创道路。因此Young认为,即使人口规模不变并且没有新的科学技术发明,经济增长也依然能够持续下去。

分工可以在个人专业化水平、迂回生产程度和产品种类数三个方面得到度量(A.Young,1928;杨小凯,1998),因此分工演进意味着个人专业化水平提高、迂回生产程度增强和产品种类数增加。Young使得斯密的分工思想再度引起较为广泛的重视。同时,劳动分工也得到现代研究方法的处理并被纳入到规范的微观经济理论和一般均衡增长模式中,从而显示出分工在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中不容忽视的地位。

3.杨小凯关于专业化分工的论述

1991年,杨小凯及其合作者在JPE上发表了A Microeconomic Mechanism for Economic Growth,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演进这一微观角度研究经济增长,发展了分工的演进模型(ED,Evolvement of Division of Labor)。分工所到达的水平是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一个分工不断深化的经济表现为:生产的迂回度不断增大,新产业和新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

古典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没有区别总量、平均量与边际量,因而不能解释价值悖论。新古典经济学引入边际分析,虽可以解释价值悖论,但由于着重于资源配置的边际分析,忽略了对分工与专业化的研究。资源配置的边际分析研究的是劳动时间与其他生产要素、产品与中间产品等的数量在边际上增减的收益与成本。但专业化的选择是,要专业下海捕鱼还是要专业上山打猎,而不只是在边际上增减捕鱼或打猎的时间。因此,对分工与专业化的分析,不能只用边际分析,而必须比较不同专业点。杨小凯的贡献就在于对分工与专业化的模型处理。分工与专业化的好处是能通过专业化的经济(由于有报酬递增)而提高生产力。由于学习与其他固定成本、熟能生巧等原因,最优的分工水平是在提高专业化的经济与减低交易成本之间做最优取舍。

同类推荐
  • 萨迦世系史:藏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萨迦世系史:藏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一个教派,对西藏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许多重要事件都与萨迦派密切相关。随着藏族史研究的深入发展,萨迦派史料的重要性越来越显得突出。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五个部分,即:光明天界之世系,无垢昆氏家族之世系,由萨迦昆氏家族分出的四个拉章之世系,结束语部分即萨迦历任法座亦称历任达钦。在叙述这些内容时,作者主要依据大学者贡觉伦珠所著的《萨迦世系史——贤者口饰》,同时参考了尊胜萨迦派的历辈祖师的传记,还补充了许多上师的口头的传说,是研究萨迦派的重要基本史籍。
  • 书游记(2015·春)

    书游记(2015·春)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时代的精神现象:解读郭明义

    时代的精神现象:解读郭明义

    《时代的精神现象:解读郭明义》围绕郭明义精神之所是,郭明义精神之所思,郭明义精神之所值的逻辑理路,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视角,从郭明义精神与工业化进程、郭明义精神与中国工人阶级品格、郭明义精神与现代科技革命、郭明义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郭明义精神与转变经济发展人方式、郭明义精神与改革开放、郭明义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多层次、多维度地进行追问,希望给人以启迪。郭明义精神是21世纪的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再版”。它再一次向世人证明:雷锋有同志,同志有雷锋。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热门推荐
  • 寒门士子传

    寒门士子传

    汉末,寒士崛起,侠士精神也为之流传,这是一部关于书生侠士的故事。
  • 《共产党宣言》与世界社会主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共产党宣言》与世界社会主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这是一本历史地、科学地、深入浅出地介绍《共产党宣言》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书籍。该书从16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展开,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以其雄辩而尖锐的笔锋和深邃的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以天才、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以《共产党宣言》为指导,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东欧社会主义实践,新中国诞生,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如火如荼、波澜壮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新曙光,改变了世界。本书已入选为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首批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并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相信本书会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及时代化等发挥重要作用。
  • 缠蛇记(上)

    缠蛇记(上)

    蒋峻熙退役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事做。这天,蒋峻熙来到县城,信步游街,见大街上一些两元店生意红火,他想,开两元店本钱要不了多少,但县城的房租太贵。如果开家“移动的两元店”,就不需要房租了,走乡串户,乡下人就讲究个经济实惠,说不定生意会出奇地好呢。蒋峻熙上网查询了一下,发现许多大一点的地级市,都有专门给两元店配货的公司。蒋峻熙坐上了到偏远山区古溪县的长途汽车,准备以古溪县为“根据地”。
  • 竹马翻译官I

    竹马翻译官I

    小时候被人称为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从俊朗的少年到帅气的男人,她陪他成长了十余年。可是十余年的时间似乎也不够她了解他。他从小就特别喜欢欺负她,没有他在的时候他就不许她跟别的小朋友玩。长大后的他依旧霸道无比,可是她却从没拒绝,只因为她觉得自己在他心里是特殊的。可是,现实永远磨人,两颗不能交集的心,永远站在彼岸。再见面时,他是全世闻名的翻译官,而她只不过是一个小镇教师。时光流逝,记忆中刻骨铭心的爱情始终忘不掉……
  • 零之使魔的改变

    零之使魔的改变

    07年的时候,13岁龙星山是第一次接触到日本动画,那时的他除了用卧槽表达自己的激动以外,是无法用其他语言来形容自己的心情。零之使魔是龙星山第一次接触到的动画,也是印象最深的动画,第一季OP那段露易丝穿丝袜的画面,在龙星山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感动,露易丝也成了他第一个“老婆”。十二年后,25岁的龙星山已经很久没接触二次元了,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然而那天他却突然被召唤到了零之使魔的世界,代替才人,成为了露易丝的使魔。
  • 琉璃双目不识君

    琉璃双目不识君

    我们玄医门的人都是仙魅,不归天地管,只听从本心,虽懂医道,却是喜欢杀人就杀人,喜欢救人就救人。而我的师父一生杀的人比救的人还多。只是师父不幸身死传位与我成为玄医门门主,却不想贼人趁我与徒儿易谷上山采药之际,竟屠我满门弟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双极天道

    双极天道

    你有上古矮人打造的神利器?黄金圣衣也好,强殖装甲也罢,都不过是我的物品卡?什么!你还有魔法?哎,我来自仙侠世界的技能卡我都不敢放,怕你们说我反人类......
  • 闺中十年

    闺中十年

    一切仿佛就是一场梦而已,又仿佛走了很长很远的路,累了、醒了,各种各样的烦恼行云流水般地淌了过去。岁月像个拉纤的人,卯足了劲,使了全力,无论是怎样的路,都一溜烟地带过去了,恍惚间又觉得只不过是踏过了一个槛而已。这一晚又是风又是雪,那风雪底下的人们来了又走。又宽又广的大街,在一夜欢腾之后,又变得像个老者般沉默起来了。睡梦中的人们,突然听到空荡荡的街角兀自响起胡琴的声音,拉琴的人被风吹得手都发了抖,走了调,拉来拉去,依然是那两句:“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 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从古到今,无数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的成功都与其接受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和人的一生成长中,都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