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1400000053

第53章 江山多娇(4)

这仅是整个重庆扶贫10年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重庆最南端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将发展中药材作为增加农民收人的重点产业,大力实施绿色食品工程。2001年,该县提出建立20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的发展目标。5年来共投人资金574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375万元,部门配套资金86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450余万元,农民自筹资金2100万元。他们先后引进红星中药材开发公司、金太阳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等企业,采取公司屮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方式,在31个乡镇、134个村,带动种植农户54000户,其中贫困户18500户,建成金银花基地9万亩,内术32000亩,青花椒33800亩、青蒿和天冬等中药材27000亩,中药材总面积达18余万亩。2006年,仅金银花鲜花产量就达3400吨,干花产量850余吨,鲜葛和白术产量6200余吨,种植农民平均每户药材收人达3000余元。昔日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们已经有不少人用上了手机,甚至买了小汽车……

重庆人民不会忘记在扶贫的工作中,从中央到其他省市和人民解放军给予他们的全力支持与帮助。尤其是今天我们在三峡库区所看到的一座座新兴的城市、一座座崭新的医院、一座座办公楼甚至是乡村的一口口母亲水窖、希望小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全国各族兄弟姐妹对新直辖市那些贫困同胞们的深情厚。

仅仅是几年时间,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像巫山庙堂乡那样的贫困山区的农民今天也能看上电视,买上手机,孩子能穿着新衣服到当地房子盖得最好的学校去上学。可这呰都是真的……前年我又第3次进庙堂乡时,所见所闻,像是变了个世界。那个曹家四姐妹,现在也过上了好日子。3个姐姐出去打丁挣钱了,最小的妹妹在上学。她们的父亲也因为家乡变好了,从外地回到了家。这,对我来说,都觉得像是在做梦……我看到罗成友的眼里再一一次闪动着泪光,而这一回他的泪光里闪动的是幸福与自豪。

你能肯定现在整个重庆已没有像当年你所看到的庙堂乡那样的穷地方?我想从这位诚实的农民记者口中了解今天的重庆大乡村。

没有!绝对不会有了!罗成友没有任何思索地告诉我,并说现在重庆还有需要帮助的40多万贫困人口,他们主要是城市吃低保的和农村残疾人及没有子女的五保户……

我满意罗成友的回答。他几十年如一日和永不改变的农民性格,让我感觉从他口中得到的结论要比其他来源的材料真实得多。

重庆的扶贫工作成就卓著。在这其中许多人付出了努力和辛劳。我想特别提一下扶贫办的一位女同志,她叫赵綦雅。这位与共和国同年龄的女同志,当年是位知青,父母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劳模。她本人在知青回城后一直在机关工作。直辖市成立前她来到市扶贫办工作。10年来,扶贫办换了一茬又一茬人,唯独她还在扶贫岗位上。现今她是扶贫办的元老。就是这样一位50多岁的老大姐,—位家族中几代都是城里人的她,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在为那些苦难的山区农民排忧解难。赵綦雅说她跑过全市500多个贫困村,几乎所有最贫困的村寨她都去过。为了了解和听取那些苦难的山民们的真实情况,她无数次独自徒步走进山村,吃住在农民家里,含着眼泪听贫苦的农民兄弟姐妹诉说苦难与希望。她不仅无数次将自己带的钱全部掏给了那些吃不上饭、没有衣服穿的农家孩子和妇女,甚至几次差点在进山的路途中掉进深谷沟壑……

赵綦雅苦涩地告诉我,她干了10年扶贫工作,没有得过一次荣誉。我的眼睛只会往下看。赵綦雅的话,其实对我内心产生巨大震撼:因为我想只有像她这样眼睛只往下看的人才能做好扶贫工作,我们的那些贫闲的人民才会有盼头!不是吗?

赵綦雅和千千万万个像她一样默默无闻地在为直辖市奉献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举起右手,向他们深深地敬个礼?

大城乡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看江城重庆,游三峡绝景,有一处你不能不去,这就是堪称世界第一水文站的涪陵白鹤梁。

白鹤梁其实是滔滔长江中的一个狭长形的袖珍小岛,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上游约1公里的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巨型石梁。但此岛与一般的小岛不同,它长年淹没在水中,只有在枯水季节才露出江面。传说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广德元年763年有位道人在此修炼,并细心地在白鹤梁上刻下两条石鱼,记录下了当时的枯水水位。该人后来得道成仙,乘内鹤而去。白鹤梁因此得名。白鹤梁外形也酷似一条卧于滚滚江流上的大鱼,因而当地人又叫它石鱼。其后不断有人效仿,或刻石鱼,或题文字,记录了一千多年间长江枯水水位变化的情况。由于江水每年枯盈不同,前人刻下的石鱼并不是每年都能露出水面。人们慢慢发现,石鱼露面的第二年往往是个丰年,于是乎,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说法就流传开了。

由于白鹤梁出水是每年川江上游的一大盛事,故而千百年间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题刻。据统计,小小一个白鹤梁上的题刻多达167段,3万余字。内容或诗或文,或记亊或抒情,有不少书法精品,其中以北宋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的题名最为有名。此外,朱熹、王士祯等名家的题刻也赫然在列,所以它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都是罕见的。令人叹服的是,内鹤梁的一尾石鱼的鱼眼恰与现代当地的水位零点相当。古人刻鱼为标,与现代水文观测原理十分接近。从目前来看,白鹤梁是世界江河水文记录最早之地,世界第一水文站便由此而来。

三峡工程建设,使库区的江水抬高,白鹤梁也将沉人江底。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国家动用了3亿元为卜鹤梁做了一个庞大的罩子,罩子内是过滤后的长江清水,通过专门的循环水系统与江水相连,这样罩子基本上处于水压平衡的状态,负荷小,简单、经济,同时又能有效防止水库内的推移物质对白鹤梁可能造成的损坏。罩子内还将沿白鹤梁建一条参观廊道,由耐压金属和玻璃窗构成,游客可沿着廊道近距离观看白鹤梁上的水下碑林。

白鹤梁这样得以保存,实为国之所幸。

涪陵在历史上,因白鹤梁而出名。

这里是为巴渝故邵,扼西南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锁长江天险,历来为群雄說銳之所。天府之国,巴人旧乡,绵延三千岁,同照万里月。岁月悠悠,往事皆付笑谈;江山依旧,养育代代传人。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两江交汇之处,竞成奇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然终融为一体,一路欢歌,共赴东海。昔者将军巴曼子,求楚平乱,割头谢楚,忠烈魂惊,刎颈高风永悬日月,旧事邈远山河;诗仙李太白,腰悬利剑,放歌蜀中,举杯抒怀,挥毫题写白鹤石刻,遂成千古绝唱;别驾黄庭坚,谪居涪城,身在江湖,心系社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福祉泽被后世;学者程正叔程颐人理学至尊,感慨时弊,遁迹山水,点校易经造福苍生,成就一代宗师;翼王石达开,逐鹿中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虽时运不济饮马涪城,临末路穷途,仍不失英雄本色;管带徐邦道,功彪史册,驰骋韁场,甲午风云,力挽大清国落日余晖,碧血染黄海,铸民族不朽之魂灵……引自涪陵赋。

斗转星移,春秋代序,滚滚长江东逝水。

今日之涪陵,恐在国人心目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榨菜和太极两大珍奇了!太极一枝独秀,蜚声神州海外,一柱擎天。这是说的涪陵太极医药业。也有人说当今涪陵应有三杰:榨菜、太极和涪陵香烟。不过我以为,真正让国人认识涪陵的恐怕最最第一的还是涪陵榨菜。笔者生活在京城,亲朋好友间串家走户吃顿家常便饭是常有的事。而这普通饭桌上有一样东西几乎少不了,这就是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的口味让国人着实每天离不开它!

中国咸菜的历史源远流长,也与南方人的生活习性和自然条件有关。涪陵出榨菜便是。涪陵出榨菜,首先应归功于这里生长着一种满山遍野都能见得到的青菜头。它茎部有膨大凸起的乳状组织,显得奇形怪状。有的像圆球,有的像羊

角,有的更像是小胖儿童的脸,平滑光亮特别可爱,所以当地人给它取名为青菜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农业科学工作者确认,正式命名青菜头的植物。了解涪陵榨菜之前,笔者倒是听得一则神农菜的传奇:话说在涪陵乌江口外的南岸上,有一座高耸人云的山峰,名叫聚云山。山上有一古刹,名叫聚云寺。

聚云寺创建历史很早,唐代贞观年间即已闻名。相传,曾有帝王来此巡幸,故又名天子殿。该寺四周风景清幽,游人不少,骚人墨客多留有题咏,曾经被誉为赛丰都。后来因故寺庙被毁,至今遗迹尚存。

相传在聚云寺内,从前有一位住持高僧,活了100多岁,仍然耳聪目明,经常坚持坐禅。有天晚上,这位高僧正在静心打坐,忽然看见一个仙人,驾着祥云,自天而降,飞快来到聚云寺禅堂,清楚地对他说:天子要见你。髙僧又惊又喜,半信半疑,随口便问:天子在哪里?仙人说:你跟我走就知道了。高僧跟随仙人,慢慢悠悠,进人天庭,只见天宫之中,奇花异卉,芳香扑鼻,仙乐仙舞,煞是迷人。

高僧来到銮殿,毕恭毕敬,拜见天子。施完法礼,天子见他年迈,招呼他一旁坐下。

然后降旨:念尔从小学佛,诚心诚意。今命神农与尔一同返寺,继续修炼,躬耕学圃。并赐神农菜种,精细耕耘,定获硕果。高僧领旨后,同神农一道,回到聚云寺。

只见神农在菜园边,用手一指,原先种在园内的大头菜蔓菁统统都变了。茎部长出了许多青绿色的、肉头肥厚脆嫩的包块,菜叶也变得更青、更肥、更大了。高僧只顾看菜,不知神农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聚云寺。一阵凉风吹来,高僧被吹醒了。

醒来之后,才知道上述情况,是自己做的一个梦。第二天清早,高僧来到寺旁的菜园一看,果然看到他原来种的大头菜,全都变了样。你说它是什么菜,都不大像,因为每棵菜都长了一个青黝黝的菜脑壳,僧人们就称它为青菜头。又因为它是天子派神农来帮助栽培成功的,所以有人便称它为神农菜。这种菜发展很快,在涪陵地区以及大江南北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早已成为腌制榨菜的最重要的基本原料。

传说归传说。不过,涪陵的青菜头史话确实值得国人了解一下。

据史书记载,涪陵青菜头最早种植始于涪陵清溪场一带,流传日久,涪陵长江沿岸种植青菜头的菜农比比皆是。因其叶和茎均可利用,又便于加工贮藏,深受农家喜爱,长江沿岸农家无不种之。清朝末年,青菜头被人们加丁利用形成商品后,陆续发展到丰都、重庆江北、巴县、江津、忠县、万县等地,20世纪30年代引人浙江,至70年代末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

早年间,浩陵长江沿岸种植有菱角菜、笔架菜、猪脑壳菜、独立菜、无乳简庄菜、棒菜等品种,当时以瘤茎的角长最好,短而次之,无瘤棒菜最差。在涪陵民间,栽培习惯于先播种,后移栽,一般不直播。多种植于通河长江风的油沙地带。

青菜头植株莒肥、耐寒、生长期短,个重500~1000克。每年白露前后播种,至寒露后开始移栽,次年立春后即可收获,惊蛰后即抽菴开花结实。然而,正宗的涪陵榨菜原料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质环境、气候中孕育出来的,产区面积不是很大,主要在重庆市丰都县的高家镇至重庆巴南区木洞镇附近200公里长江沿岸地带,其中涪陵系中心主产区。生长特别好,收获的青菜头肉质肥厚、嫩脆、少筋、味优良。这一范围外的地区生长的青菜头质地较差。这真有点儿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意味。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特产,涪陵的青菜头无论如何是其他地方的青菜头所无法比拟的。

涪陵榨菜独特,关键还在于加工工艺之超人一等和它的不断创新进步。学者周睿著文榨菜工艺创始录中有记载:

菜头为涪陵特有,用它制作泡菜、咸菜起于民间,系素食佳品,年代已相当久远。其发明创造,一说始于天子殿僧,一说是城西洗墨溪邱氏所创。据当年数次专题考察证明,两者说法并不确切。天子殿是按民间的加工方法,切成小块,装成小坛作为馈赠施主之用,其加工特色并无独到之处。然而向外地起到宣传作用很大,因此施主远近皆求,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天子殿僧借此募化,因此致富,亦不枉为做菜之功。然而邱氏兄弟长期在外经商,故史传邱氏发明梓菜之说亦属夸之过胜。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学教授李家文等亲自到涪陵调查后形成梓菜调查报告,该报告称:调查费时两月有余……并访晤榨菜发明人。1963年秋,四川省文史资料编委派员到涪陵进行两月之久的采访、座谈核实后,才确定了榨菜创始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关于梓菜缘起的内容综述如下:梓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千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由于邓炳成懂自己家乡大头菜的加工技术,与邱家妇女们商量,他试着仿以大头菜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制成腌菜,其味甚之。有客至,主妇置于席间,宾主皆赞美。翌年继而制之,数达八十坛……这足以说明邓炳成就是涪陵榨菜的创始人,由于他既善于总结民间咸菜制作经验,又善于引用外地技术,创造了青菜头的全形加工新技术。他为开创涪陵梓菜事业迈出了第一步,给人民创造了宝责的财富。

当年,青菜头腌菜制好后邓炳成顺便梢带两坛到宜昌供邱寿安尝新。邱又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认为此菜奇特,鲜美可口,为其他腌菜所不及。

同类推荐
  • 味觉谱

    味觉谱

    《味觉谱》作者对于出生地东北和后来生活的四川这两个地方的日常起居饮食的体验。文字简洁,随和。切换异乡故乡两个视角,将怀乡情和烟火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 秋风秋雨愁煞人:庐隐诗文精选

    秋风秋雨愁煞人:庐隐诗文精选

    庐隐与冰心齐名,被誉为“一代才女”,茅盾先生更曾称她为“五四的产儿”。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庐隐都直露地宣泄和陈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文笔清浅而直切,渲染出哀戚动人的意境。本书精选了庐隐的小说、散文、诗歌、情书、杂论,皆是庐隐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她的文字品味着、思考着现代女性人生的酸甜苦辣,并以其细腻、感伤、直白的笔墨叙写着她们的悲欢离合,亦是抒发自己内心悲哀愁苦的心境!
  • 劳伦斯性爱作品经典

    劳伦斯性爱作品经典

    本书是译者黑马选取劳伦斯作品中以性爱为主题的一个结集,包括散文、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节选。性爱主题作品时劳伦斯作品中较为精彩也最有其个人特色的一部分,读者从这些选篇中基本可以了解劳伦斯的情爱观,对情爱、人性、男人与女人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 老人与海(壹力文库中英双语珍藏版)

    老人与海(壹力文库中英双语珍藏版)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为海明威夺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本书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鱼搏斗的故事,塑造了文学史上典型的硬汉形象,宣扬了不畏艰难、不屈服于命运的斗争精神。
  • 苏曼殊作品选

    苏曼殊作品选

    英人诗句,以师梨最奇诡而兼流丽。尝译其《含羞草》一篇,峻洁无伦,其诗格盖合中土义山,长吉而镕冶之者。曩者英吉利莲华女士以《师梨诗选》媵英领事佛莱蔗于海上,佛子持贶蔡八,蔡八移赠于余。太炎居士书其端曰:“师梨所作诗,于西方最为妍丽,犹此土有义山也。其赠者亦女子,展转移被,为曼殊阇黎所得。或因是悬想提维,与佛弟难陀同辙,于曼殊为祸为福,未可知也。”
热门推荐
  • 都市终极至尊

    都市终极至尊

    (新书:贫道许仙道门至尊,已发布,求兄弟们助攻!)身披金甲圣衣,脚踏黄金追云靴,试问苍茫宇宙谁最牛逼?都市终极第一!ps:本书纯属虚构。ps:粉丝群216536066
  • 黑科技直播间

    黑科技直播间

    科学是种精神更是种手段,是追求真理最直接的方法和最简单的途径,而科技就是科学发展中,逐渐被掌握的,改变世界的力量。可控核聚变,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通讯,虚拟现实技术……这每一样,都能轻而易举的掀翻世界。………………………………………………………………………………………………………………………………………………………………欢迎加入黑科技直播通知群,群聊号码:716,096,023
  • 百鬼夜行长篇系列:铁鼠之槛(全集)

    百鬼夜行长篇系列:铁鼠之槛(全集)

    铁鼠又称〔赖豪鼠〕,是平安时代末期说书人热爱的题材之一,据延庆本《平安物语》所言,白河天皇立关白藤原师实之女为后,人称中宫贤子,两人极其恩爱,因此希望能让贤子产下皇子,天皇听说三井寺赖豪阿阇梨法力灵验,故命其代为祈愿,并应允〔事若有成,一切恩赐不难〕。后赖豪阿阇梨尽心祈祷,拜此愿力,敦文亲王随之出生,天皇大悦,询问阿阇梨意欲何赏赐,赖豪阿阇梨答曰:〔望得天皇敕许三井寺建立戒坛。〕天皇一时爽快应允,但是却忽略了其时三井寺于比叡山侧,天台宗延历寺即在此处,闻得天皇特许三井寺建立象征统率佛寺地位的戒坛,特别动用政治关系,向天皇进言,最终天皇觉得不可让天台宗分裂,于是收回前令。赖豪阿阇梨闻得此变化,怒道:〔皇子乃我费心尽力祈愿修验得来,如今天皇负我,吾今将其带至魔道去矣。〕语毕,即不进粒米,终至绝食毙命。是时,天皇枕边出现一白发妖异僧侣,握持锡杖站立在床前,让天皇大惊不已,令比叡山僧侣祈福攘祸,可惜敦文亲王不到四岁便已死去。据民间传说,赖豪阿阇梨将自己关到密室中,不修须发不剪指甲,一百天来不眠不休焚香诅咒,待得死去后,化为八万四千只巨鼠,有着铁般的牙齿、石头般的身体,一路往比叡山去,将佛像、经典尽数啮破。由于有着铁般的牙齿,因此鸟山石燕在《画图百鬼夜行》中将其称为〔铁鼠〕。
  • 最强帝皇

    最强帝皇

    绝代至尊重生故土,以无敌之姿,横扫三千世界。凌驾于天道之上,吾乃帝皇,最强帝皇!
  • 荒野直播大明星

    荒野直播大明星

    全球第一荒野主播,丛林求生专家,原始狩猎专家,传奇人物,真正的男神,顶级极限运动员,金属乐手,精通六国语言,群号805632827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千亿萌宝:总裁爹地宠妈咪

    千亿萌宝:总裁爹地宠妈咪

    三年前,她生下了一对孪生宝宝,母性使然,她偷偷留下了其中的一个。三年后,她以心理医生的身份重新回归,为的就是寻觅自己的另一个儿子。
  • 带着海贼系统当神父

    带着海贼系统当神父

    城墙之上,在一队功夫海牛雄赳赳的目光注视下。艾文看着自己身后迷茫而恐惧的信徒,无奈的叹了口气,取出一枚布满螺旋花纹的果子,苦大仇深的咬了一口。而后,他的指尖上,细细的电光开始四射。面对远方夜幕下的无尽魔潮,艾文背对着狂热的信徒说道:“神总会关注着我们,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信仰、然后相信下去。”“2亿伏特,雷神!”……ps:本书没看过海贼也不妨碍阅读! 建了个书友群:639584147(艾文),欢迎大家加入哦(?-ω-`)!
  • 瞎眼录

    瞎眼录

    身为天下第一大美男的女儿,秦千千表示压力山大——尤其是不知道该如何直视天下男子。这个问题叫她十分烦恼。因为打小看惯了美得天怒人怨的美人爹的她,除了美人她看谁都会觉得眼睛疼,以致疼到后来她养成了看人都不敢直视的习惯。作为吸取教训,她眼疼之余自制《瞎眼录》一本,记录所有见过的男子的瞎眼等级。只是不成想,某天她那美人爹不知为何突然抽风,要将自己许配给一个最丑的男人。为了自己今后眼睛的健全,她决定要奋起抗争!本书已经上市啦!目前当当、京东、亚马逊、魅丽文化淘宝店以及各大书店都有售哦~!
  • 盛世侠侣

    盛世侠侣

    乱世之下,风云变幻、战火纷飞,她是当朝宰相之女,容貌倾城,才学惊艳,他是正直善良却不得圣宠无人关注的皇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不知情起何时。为了自保更为了百姓安宁匡扶正义他们互相扶持登上帝位,却不知这不是终点,才是苦难的起点。两国交战带兵亲征,却惨遭陷害被俘他国,患难真情坚守终逃出牢笼,本欲归隐江湖,却始终不忍百姓流离失所,共同开拓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