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1700000036

第36章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15)

更严重的是,几代人苦心经营起来的中国地质教育单位由于设立和培养的都是黄汲清资产阶级式的专业课程而被停课、下放、撤销。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有两个校址,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武汉,就是在文革时,上面一声令下,把学校的教师、器材、研究机构统统赶出北京,先迁至湖南石门,后又移至湖北江陵,最后才迁到武汉市。一个拥有上万人的名牌大学,经得如此折腾,真可谓文革一大奇观。代表红色革命势力的人要的就是这样,不然黄汲清他们的反动学术权威和徒子徒孙们的阴魂散不掉。

地质队的状况更荒谬了。不管你过去和现在是干什么的,你都必须学习和反复学4地质力学。江西有个物探队的技术干部说:我从事电测工作学地质力学干吗用?上面的人回答他:地质力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地质领域的具体化,你不想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还想用黄汲清那一套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啊!更为可笑的,有人竟将什么地质工程师布钻孔,孔孔落空;老贫农布孔,孔孔见煤一类话编成经验,在报刊上大吹特吹……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时光已经移至1971年。

这一年,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鼓动了数栽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毛泽东,显得异常疲劳。他的最亲密战友野心家林彪一直在盘算如何解决了林立果谋反分子对毛泽东的代称笔者注、以登匕国家上席宝座。几个月后,林彪彻底背叛,最后摔死在蒙古乌兰巴托以东的沙漠里。

毛泽东万分沮丧地低下头颅。他自然顾不及他那亲自树起的大庆、大寨等红旗,此刻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抓好林彪一直控制的人民解放军部队。

1971年4月29日,北京医院急救手术室一位虚弱的老人在被胸部剧烈的疼痛折磨中,缓缓抬起眼皮,想说什么,又没有说什么就闭上了双眼……一代名流李四光,他的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在痛苫的手术台上度过的。

李四光是在他政治生涯敁辉煌的时刻,突然病逝的。当时,外界人特别逛地学界谁都没有猜想到,连他本人也自称至少还能活六七年。

但他死了,死得很突然,也很平静。

然而,在当时的外界社会里依然不平静,地学界的学术与政治上的斗争依然充满着火药味。

至于对李四光的个人评价,在地学界后来众说纷纭。在李四光去世十二年后,另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著名地质学家尹赞勋,在已知自己生命行将结束时,冋首地学界往事,写下了一苜无题七律旧体诗,很让人回味!

幸丁翁李四大家万人敬仰幸夫子;

一分为二是规律四人评价不定案;

名列第四李四光前尊后敬我有变;

今后地廣遗吻大勘乱战犯脚下踏;

评人不要简单化妄想地质向前跨;

建国前后不一样不知同行怎样讲;

尹赞勋也算是除章、丁、翁、李之后中国地学界元老了。建国后,李四光为官的第一个副手就是他,当时尹赞勋出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后来他当过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常委,北京地质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等职。老先生一生耿直,从不这个派那个派,因而他对李四光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

正本清潭,两度上书邓小平;黄汲清一石挪海,激起千展觭澜。科学大会上,群英座序,一纸定终音……

黄汲清并没有想到自已能活着从江西五七干校的喂猪场回来。他戏萏要感谢林彪,因为如林副统帅不死,他的那把老骨头就可能埋在峡江土地广。

1972年春,当了四年猪馆的著名科学大师黄汲清回到北京。他与老伴在子女们搀扶下,摇摇晃晃地走出车站时,大师眯着双眼,嘴里不住地说肴含糊不清的话语。

爸爸,您老活着回来是幸事,就别再念叨以前了。啊,身体第一……子女们一边抹着泪一边在旁边不停地劝说。

嗯?我没事,我是在唱歌呢!大师猛地驻足,一把将老伴拉到身边,不信问你们妈。

真的呀?子女们喜出望外。

老伴陈传骏苦笑地点点头。

来,我们一起唱。这回大师的发音很清楚锤子右手囊在背,前行前行复前行。

越大山,爬峻岭,打完了石头唱个歌儿听。大家同打又同唱,响不尽的鍾声和歌声。前行前行复前行,莫辜负了少年好光例

妈妈你怎么也会唱呀?女儿洁生简直开心坏了,搂着母亲直问。

母亲长叹一声,脸上泛出一丝久违的微笑:三十年了,那时你爸常哼这首自编的歌,来哄你弟呢!

是啊,整整三十年了。大师举目当下遍地狼藉的大字报、红海洋,回首年轻时代的往事,心头不由凄怆起来。那个时候,就知道科学救国,啥政治不政治的。只要锤子一拿,行装一背,就投人到大自然里了。1942年8月的一天,黄汲清和地质调査所的同事李陶、曾鼎乾,登上家称天府名岳的华訾山考察。晚上他们住在老乡家,一大早啃几个熟红薯,喝一碗汤就往山上走。登至1500米的山峰时,正值中午。三人拿出饭盒野餐起来。这时,耳边忽闻一阵又一阵高亢、悠扬的歌声。原来,是半山腰一群躬耕的农民在唱山歌,那歌声深深地吸引了生性好动的黄汲清。伙计们,我回去编一首顺口溜,明儿个也像老乡们一样唱出来怎么样?李、曾一听黄汲清的话,拍手叫好。当晚,黄汲清便在昏暗的櫚浦灯下,整理完一天的野外资料后,就左吟一句右哼一句把这首自命为靑年地质学家的山歌给编了出来。后来,三人坐在床头,模仿着四川山歌小调,你一声我一腔地唱开了。黄汲清的这首杰作后来还真在年轻地质队黾流行了一时。

大自然是浪漫的,然而现实却是十分的晦涩。

黄汲清回到北京的第一个窘境是,他连最起码的一个栖身地几乎都没有。1969年离京时,他家尚有四间房子。可此次回京,只给安排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看来虽然猪倌不当了,但还是属于牛鬼蛇神一类。更使他不能容忍的是,他苦心经营并为中国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大地构造研究室也被无情地撤销了。

那段时间里,黄汲清一直处在极度的悲痛与忧郁之中。他觉得自己真正的老了,快死了。当年的恩师们都死了,当年一起跋山涉水周游世界的地质调查所的好友们也死的死,老的老,没几个中用了。自己是研究地球科学的,而现在虽然猪倌不当了,可依然要职务没职务,要工作没工作,要助手没助手……唉,人活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意义呢?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啊,我也七十了,该去天堂见章、丁、翁还有李先生了。不算少了,比起谢家荣几位好友,自己还不是白拣了这七八年嘛!

大师绝望了,麻木了。一天清展,他没有跟谁打招呼,独自拄着拐杖走向玉渊潭湖一

各位听众,现在播送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长篇评述文章,题目是独立自主,高歌猛进评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马路旁的高音喇叭里,正在播出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有什么听的,每天都是假大空!大师过去一向有听新闻的习惯,可今天他不想听,没用,听了也没用。他加快了步子,力图想摆脱追到耳边的喇叭声。可是见鬼,他越想摆脱就越摆脱不了……在我国科学技术战线上,常常听到用争气、争光给科研成果命名。每一个这样的名字,都有一段不平常的来历,都包含着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科学技术的雄心壮志。

在我国地下找到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件事,也是和这样的争气、争光分不开的……

嗯?说找石油的事呢!听听,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大师的双脚一下停住了。

多少年来,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一直在散布中国贫油论。他们的专家、权威论断说,已知的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按照这个论断,中国就只有永远靠洋油过曰子。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和年轻的地质科学工作者却不相信这一套。他们满怀信心地说:石油就像一个浪子,在地底下到处跑。虽然不好找,但总是有规律可以探索。我们要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力虽把它找出来!李四光根据我国地质构造的特点,运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认为在我国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沉降带,有着良好的生油和储油条件。他根据这一全新的理论尖锐地指出,说中国贫油,那是形而上学,结论未免下得太早了……

听听,又是万能的地质力学!大师对天长叹:我们都形而上学哪!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地质工作者决心跑步前进,为祖国开发石油当好侦察兵。几年之中,他们转战南北,根据李四光提出的理论,在辽阔的国土上作了大量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一口气钻了几千口井,展开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査工作,发现了不少储油的远景地区,初步证实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但是,找油的道路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一个地区,处在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沉降带,按理说,应该找到石油。由于中国贫油论的影响在一些同志的头脑里还没有完全肃清,这一带无油的洋框框也就打不破,所以开头几年,找来找去,没有收获。有的同志泄气了,甚至提出放弃这个地区,结果使这个地区的石油普査工作在几年里几次上马又下马。但是,石油普査的工人们却相信自己的地质科学,他们坚决主张打回老家去再找。工人们的意见得到了李四光的热情支持。他说,工人同志说得很对,我们要打回老家去广这个口号很有意义。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科学家沈括就在我国发现了石油,并且说: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穹。今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条件这样优越,一定要下决心啃这个硬骨头。随后,他根据大置野外观察资料,如数家珍谈了这个地区的山山水水,每块髙地、每条沟谷的地质构造,并且指出应该在哪里打钻。普査队按照新的部署打回老家去,结果短短一年时间,就找到了一个大油田。

各路普查队的侦察兵们,接二连三地向毛主席、党中央报喜:发现大庆油田了,发现大港油田了,发现胜利田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油田被发现了……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他们又在说谎话!说得无边无际了!大师愤怒地用拐杖在水泥地上猛地戳击。不行,我得把大庆、还有大港、胜利等等油田的发现真相给全国人民说个明白,不然,这事就会沉怨千古了!刘毅被整死了!谢家荣自杀了!当年普委的负责人就剩我--个人了,我再不把真相说出来,还有谁说得清楚呀!我不能死!我不能这样让全国人民、让子孙万代,还有毛主席他老人家蒙在鼓里听谎话。我要说,即使有一口气也要把大庆油田发现的真相给说个明白!这不是我个人的事,这是历史,这是一代找油人用生命和心血凝成的历史。我不说就是有罪,就对不起像谢家荣等许多巳经死去的科学家和同事好友们!

大师愤然折回身,步子变得异常有力。他要活下去,直到可以痛痛快快彻彻底底把大庆油田的事说个明白为止!

他活了下来,活到了--声春雷平地起的粉碎四人帮的十月。

他活了下来,活到了拨乱反正,科学和知识得到尊重的春天。

爸爸,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小平同志终于出来!

是吗?拿来我看看!快!

黄汲清从儿子手中抢过报纸,他看着看着,热泪顿时像断丫线的珠子一泄不止……多少年的委屈,多少年的积忧,此刻一齐涌上心头。

这一夜,大师翻来覆去睡不着。凌晨两点,他干脆爬了起来。他推开窗户,遥望明月当空的天际,心潮澎湃。他想了很多很多,是啊,国家遭受了那么多年的浩劫,百业待兴。可是中华要振兴,科技和知识最重要,而十多年来,在林彪、四人帮淫威下,科技界、知识界的一家独言,假大空现象太严,重了;党的双百方针得不到恢复,广大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应拨乱反正。

黄汲清想着想着,忍不住铺开一叠稿纸,向他尊敬和熟悉的老上级邓小平敞开了一位爱国科学家的心扉……

小儿子黄渝生告诉我,他父亲的这封信发出后,邓小平很快作了重要批示,特别强调了科技界包括文化艺术界一定要执行双百方针。这个批示尽管没有给黄本人传达,但后来在科技、文化、教育等知识界出现的万千新景象,特别是之后不久邓小平主持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是多少与黄汲清的这封信有着关系的。

值得一提的是,黄汲清本人的问题,也在当时的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和国家地质总局局长孙大光总局即后改为地质部,孙大光任部长的亲自过问下,得到了彻底平反,并恢复了他在十几年前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之职,他的大地构造研究室也重新组建了起来。大师的一家老小终于结束鸡笼式的拥挤生活,搬进了三里河部长楼。

当时在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冢的直接领导和亲自关心、过问下,全国性的拨乱反正,使得文革和历史上遗留的许多重大问题得以正本清源。黄汲清是个急性子,他想到那么多年

来关于大庆油田发现问题上的冤冤屈屈,是是非非,该到了向党和全国人民说个明白的时候了。于是就在1978年1月11日,再度向邓小平因此信清方毅转交邓,故方也是收信人之一发出一封信。这封信是我在行将完成此文时才得到的,又是大师生前的一极其重要的珍贵文献,他在里面不仅阐述了大庆油田发现的问题,而且牵涉到对李四光及其地质力学理论的看法。在地学界至今仍盛传李四光和黄汲清是老对头的一类说法,为防讹传,故我在这里将黄给邓小平、方毅的信全文抄录下来,以供读者了解得更清楚些。特此说明一点:由于可以理解的历史原因,信中有四处写到英明领袖失失失的字样,我把它略去了,其余的全文如下:邓副主席:方较同志:我在去年6月14日曾写信给邓副主席反映了地质系统长期以来不能贯彻落实毛主席的双百方针的实际情况,党的十一大之后不久就听说邓副主席对我的信作了重要批示,强调总而言之一定要执行双百方针。尽管邓副主席的批示至今没有向我传达,但是当我听到这一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和兴奋,因为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信件的批示,而是代表了党对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巨大关怀和支持。此后不久,我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有了改善,大地构造研究室正在着手恢复。我衷心感谢党、感讲邓副主席,只有打倒四人帮才能出现这种大好局面,我国地质科学事业才大有希望。我决不辜负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我要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地质科学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贡献我晚年的全部精力。

同类推荐
  • 两地书

    两地书

    本书是鲁迅与景宋(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通信结集。
  • 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

    中国经过了几百年的低谷,现在已经崛起,各领域都将出现本土的大师,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汉语新诗也一样。现在汉语新诗大致上(仅仅是大致上)已显露出“旧自由体”和“新自由体”两个阵容。相信不远的将来必会出现诗与诗的“可比性”,即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一比就比出来了,一点儿也用不着自负、固执、大肆标榜和故弄玄虚不为别的,只为有标准。标准的确立会给每一个诗人两样东西:艺术的良知和洞察一切的目光。然而,标准确定之前,前进者靠什么?这是每一个前进者必须警惕的。
  • 我知道你没那么坚强

    我知道你没那么坚强

    你的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以前特别害怕失去,不管是物质还是感情,后来经历的多了,渐渐地学会了独撑和豁达。如今再也不担心谁会走,再也不担心会变穷,因为知道失去的自己依然可以再挣回来。对自己的信心,就是最大的安全感,无需外物来证实和陪衬。心情不好就少听悲伤的歌,饿了就自己找吃的,怕黑就开灯,想要的就自己赚钱买。谁都没比谁生活的更容易,只是有的人怨天尤人,而有的人却默默咬着牙,逼自己学会坚强。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你已从弱小的身影变成别人可依靠的肩膀。
  • 厨房(徐坤文集)

    厨房(徐坤文集)

    本书重新收录了作者创作二十多年来发表过的影响较大的中短篇小说,如,获过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厨房》,连续五届获过《小说月报》大众评选“百花奖”的《狗日的足球》《遭遇爱情》《早安,北京》《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通天河》,获得《小说选刊》及《中国作家》奖的《鸟粪》《一条名叫人剩的狗》等。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热门推荐
  • 大卫王评传

    大卫王评传

    古代以色列国在中东地区有着巨大影响,而大卫王就是以色列国影响力的奠基人,至今在当地许多民族中仍流传着大卫王的故事。本书根据历史记载,总结了这位被称为合神心意的君主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包括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以及他人性的软弱等等,将这位三千年前的以色列王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书深度剖析大卫王的一生,祝福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拾取属于您的珍珠!
  • 上阳子金丹大要

    上阳子金丹大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今夜不忧伤

    今夜不忧伤

    她本是九天神女,因为一次任务跟一只狐狸接下了梁子,狐狸给她施了人间最大的诅咒,让她生生世世都得不到幸福。他本是紫微星宿下凡,只因和她注定的情缘,而被人改了命运。所有的坎坷,好像都是因为背后的那一只大手,但所有的坎坷,都敌不过一颗想战斗的心。人间好累,天庭很暖,但天庭没有他,没有他的世界,便没有了生趣。她要去找他,虽然人海茫茫,虽然已物是人非,她已不知他的模样。
  • 悠然的锦绣田园

    悠然的锦绣田园

    悠然带着游戏空间穿越了,现代小孤女摇身一变成了有爹有娘,有兄有弟的十一岁女孩。身处逃难大军,没事,空间在手,吃喝自然不愁。家里没钱,没事,空间里人参多的是,随便拿一株卖了就够一家人吃喝好几年。空间被人发现,没事,用美貌加美食俘虏他的心,让他爱上自己心甘情愿为自己保密。且看穿越女如何在古代过得风生水起,携手古代帅哥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 魔禁里的多重能力者

    魔禁里的多重能力者

    重生到魔禁世界时白井洛是淡定的,不过在知道自己的表妹是某个写做黑子读作hentai后白井洛整个人都不好了。(分类改回来了!)欢迎加入魔禁里的多重能力者,群聊号码:694235948Ps:本书是综漫流,预定世界魔禁,从零,约会,fate,幻想乡,JOJO的奇妙冒险。
  • 美女别逃

    美女别逃

    看着林涵雨如此的紧张着秦然,这让应皓的心里在瞬间,那种不舒服的感觉骤然的增加。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难道真的会是爱吗?
  • 蛇夫总裁的小狼犬

    蛇夫总裁的小狼犬

    作为南都首富的私生子,贝知洛的童年是过着妈不要,爸不疼的日子,终于有一日,贝家长子的意外离世,令他从见不得光一举成为贝家唯一的继承人。 从此他开始与养母斗,处心积虑,步步为营。与妹妹争,刀刀扎心,势必要她俯首称臣。终于他成为了最终的王。 可他却越来越觉得孤独,只有那个他一直割舍不下的小女人还在他身边,可是他还能得到她的心吗? …… 一天晚上,李秋意说:“阿洛,我们要个孩子吧!” 他沉吟了一瞬,忽然笑容便荡漾开来,他用他的大手覆上李秋意闪烁着星光的大眼睛。 然后李秋意听到他说:“傻丫头,你以为生孩子是可以闹着玩的?” 后来,她又听到他说,他的孩子只会由他的妻子生育。 新书《系统重生之房东小姐超甜的》已开,欢迎大家围观~
  • 萌物变身恋爱记

    萌物变身恋爱记

    魔界公主,由于一次意外。魂穿至十万年后,竟离奇失忆,大变身,成为一只萌宠。软萌可爱会撒娇,还那么聪明。某一天,萌宠化为人型了。
  • 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潘石屹、张朝阳、龙永图、任志强、王潮歌、张维迎、周其仁、高西庆、阎焱、陈浩武……这是一群在商界、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拥有独特的经历,体会过艰难困苦的岁月,极具远见卓识。他们曾在迷茫中忐忑徘徊而最终顿悟,曾在痛苦中执着奋斗而迎来希望,也曾在欲望中摸索前行而获得成长。他们聚首于此,追忆往事,回首他们的青春岁月,分享经历风风雨雨之后所彻悟的生命真谛。如果人生只是一连串的偶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道路、追逐梦想、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