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1900000008

第8章 “拨浪鼓”(4)

我更忘不了卢浩说的:“我父亲原在国民党军队当过中校教官,1949年在杭州投诚,经过党和政府教育,被留任在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院校任教。在极左年代,我父亲阴差阳错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于1965年病逝。他老人家一死了事,而我却从此成了‘罪人’。‘反革命狗崽子’成了我儿时的别名。长大了,没人愿意嫁给我这样的‘坏蛋’,无奈我跟自己的表妹结婚,对此我从没后悔过,然而有人却连生活的权利都要从我这儿剥夺。村上的人可以出去摇‘拨浪鼓’,我却不能,似乎放我一出去就会跑台湾去。‘十年浩劫’结束了,我也由‘狗崽子’变成了与别人一样的可以行使正当权利的公民了。可在最初的开放年份里,一切变化都在非常非常的沉重之中。村上的人都开始经商做小买卖,我学着也捣鼓起来,可刚一动手,背后的‘枪手’就来了。那年,队上分给我1200元的政府征地费。苦了快半辈子的人了,我也想学着大伙的样做起买卖。于是我到杭州边的一个地方进了1200双袜子,下午坐火车回义乌。那时车站上的‘打击投机倒把’的便衣检查人员到处隐伏。我刚把200双一包的袜子从车窗递给妻子,突然几个彪形大汉从我妻子的背后冲上前来,扭住我妻子的胳膊。我一看吓坏了,慌忙将头缩回车厢内,随即脱下外衣,又转换了一个座位。我知道不这样做的话,马上就会面临恶运。果不其然,几个便衣检查人员迅速登上车厢,逐一搜查,好在我若无其事地装着与一位乘客聊天,才未被认出。可等检查人员下车时,我摸摸自己的衣襟,早已湿了一片--那是冷汗呀!我好怕好怕,怕得不知如何处置:是下车还是怎么着?我心头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我全家的1200元货物泡汤!就在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车开了,开到了另一个地方,我又急又怕,这时一个好心的乘客帮了我,使我在半途跳车逃下了火车。我终身难忘的是那个再不能黑的夜晚。当我一脚高一脚低地摸着回到家门时,妻子‘哇’的一声哭得差点背过气。她告诉我:来搜家的人刚走十几分钟……第二天一早,我就被叫到车站候车室一个房子内受审。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把你弃农经商搞资本主义的罪行交代出来!瞧,那时候做点小买卖有多难!多心悸啊!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小屋子出来后,我的后背就像多长了两只眼睛,时不时地要往后看看有没有人在后面盯着。妻子劝我说有什么怕的,咱一没偷二没抢,让我再去街上卖袜。我就是不愿去,她偏让我去。最后我只好去,当我战战兢兢提着一包袜子上到街头刚放下正准备吆喝,我又一下目瞪口呆:几个‘打击投机倒把’人员像铁面包公似的站在了面前……我怕,我真的想如果不是后来党的政策开放,我现在恐怕早已得神经病了,咱义乌人做买卖的开始时期,没有几个不像这样天天是在心惊肉跳的情况下出外摇‘拨浪鼓’,做小买卖的……”

在我去“拨浪鼓”故乡的那一天,廿三里镇正在举行一个特殊的表彰会,几十名自动出资捐助政府修路的农民披红戴绿、手持镜框,从崭新的镇政府大楼里走出。当我得知此情况时很想上前采访一下这些无私为公益事业做贡献的农民兄弟。但我始终未上前打扰哪一位,原因是廿三里镇女党委书记告诉我,她这儿的大多数公路都是农民自己集资兴建的。开始我心头有些疙瘩,想是不是这里“坑害“农民的现象很严重?女书记大笑起来,说这可是你们太不了解咱义乌人了。她说我们义乌在处理农民利益问题上在全国也是做得比较好的,从不在利益问题上坑害农民,恰恰因为在政策和制度上这么多年来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方向,农民才真正富裕了起来。而富裕了的农民今天他们又主动自愿地出钱出力来支持政府搞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比如像最近镇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当地的投资环境,决定修建一条新交通要道,由于政府一下拿不出那么多钱,当农民们知道后,主动组织起来进行捐献,300多万元没几天就集齐了。女书记自豪地说:“在义乌,农民们在做生意上一分一厘会算,但对支持公益事业上也是最大方的,几千元、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地拿出来不眨一下眼,而且是作为一种荣耀。我相信,因为在去年的那场大洪水过后的捐助活动中,义乌农民的捐款数额在全省是最高的,如果人均计算恐怕在全国农民中也是最多的。有位农民一个人就捐了10万元。”

这就是义乌人。他们的每一次抬手举足都叫人心服口服,都叫人难以置信,然而我们更多的是缺少了解他们每一次举手投足时所经历的非凡。这是最重要的。

“廿三里市场后来因为人越来越多,再加上由于受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影响,我们义乌的多数出外做小生意的拨浪鼓手,此时已经感到传统的‘鸡毛换糖’远不如直接做其它的生意收益好了,特别是那些经常跑广州、上海方向的人,更感到摇几个月拨浪鼓,不如走两趟广州、上海贩点小商品赚得多。再就感到廿三里毕竟是小镇,离火车站、离县城又远,很不适合做买卖,于是摇了几百年拨浪鼓的义乌人,从此放下“鸡毛换糖”的活计,把注意力放在了做各类小商品买卖上。在告别廿三里老街的旧市场时,我们小镇上曾经出现了齐山村的一户农民用了两台拖拉机把全家积存的1吨多重‘鸡毛换糖’而赚来的硬币,拉到信用社储蓄。银行为此发动了全体工作人员整整数了5天,才把这两拖拉机的硬币数清,总共是43439元!”

在我临别廿三里时,村支书朱有富别有一番感触地向我透露了当地的这一传闻。这个真实的传闻,虽然是在无意间听说的,但它在我心头却占了很大的空间,因为我不止一次在品味拥有1吨多重硬币的主人在平时是如何积存它的,而当这些辛辛苦苦积存下来的硬币被满满地装上两台拖拉机驶向信用社的路上时,其主人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呢?虽然因为时间关系我没能采访到这位存硬币的农民,但从他一家一户所拥有的如此多的硬币以及他最终毫不犹豫地将其存入银行的那一瞬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义乌人独特的积财方式和从商的决断行为,那是十分叫人钦佩和深思的。

许多精神是可以学习得到的,而许多精神又是无法学习得到的。义乌过去创造的“鸡毛换糖”从商方式流传了几百年,使在一方贫瘠土地上繁衍生息的骆氏后代得以传宗接代。今天他们继承和发扬“鸡毛换糖”的精神,在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中谱写新的乐章,具有深刻而不朽的宝贵精神财富。

就在被如今的义乌人视为“中国小商品市场”奠基者的谢高华书记到任义乌前夕,义乌县城所在的稠城街头便开始了一群群做小买卖的生意人。这中间有上面提到的冯爱倩、何海美、金莲珠等人,他们都是义乌市场的第一代经商者。这些人中间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位人物,他便是黄昌根--现今义乌市场里绝对的大亨。

黄昌根也干过“鸡毛换糖”的事,而且是廿三里市场上最早的客户之一。但因为黄昌根是“地主狗崽子”,生产队不发他外出从商的证明,于是他只好在家摇他的“拨浪鼓”。而正是这种非人性的压迫使这位具有经商天才的农家汉子饱受痛楚。在今天千千万万个义乌经商者中,上一点年岁的都知道和了解黄昌根这个人,因为在义乌所有经商者的眼里,早期的黄昌根是受苦最多的一个。他母亲是解放前的“地主小老婆”--解放后改嫁了还当了“好人”,所以这就决定了黄昌根要比别人更往下低头;他黄昌根多才多艺、聪明过人,因而也就决定了在那个特定年代里他要比别人更多地碰上倒霉的事。那年他实在脚痒也想偷着出去“鸡毛换糖”,可老天不作美,在经过一条山溪时,滂沱的大雨唤来咆哮的山洪,挑着货郎担的黄昌根只觉脚底一滑,连人带担掉进了滔滔而去的山洪激流之中,当时他唯一的知觉是:这次是死定了。但上帝没有让其过早地结束苦难,一位卖山货的人路过时搭救了他……黄昌根因此认定“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哪来福呀?他听说廿三里市场上能做小买卖,于是手巧心灵的他便在自个家里办起一个小作坊--其实就是在家门前挪出一块空地,做黄泥哨子。这种不用任何本钱的事正好适合他黄昌根做。黄泥哨在当时对小朋友们来说是很受欢迎的一种玩艺,只要有力气和手巧就能制作,经黄昌根十个指头来回掐掐捏捏,一把把小哨子就成了,而且他一天竟能做500个这样的小哨。“快来买啊,一分钱一个!”黄昌根哪敢在市上把这些泥巴做的小玩艺卖高价?他把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压到了最低点,没想到这些小玩艺大受欢迎,毕竟一分钱能买到一样东西,再穷的人也不会在乎这么便宜的买卖。黄昌根呢,回家一点钱,整整5块哪!他想我在家挣工分一天也就几毛钱,这几毛钱与5块钱之间的差异可非同一般呀!黄昌根望着门前的一堆黄泥巴乐得合不拢嘴,而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心灵深处从此牢牢根植下了要出去做生意的坚定信念。但黄昌根想不到他的生意越兴旺自己的命运就会越倒霉。“地主狗崽子”搞“资本主义”肯定是罪加一等。一天,“革命领导小组”来了一群人把他的家特别是门前那个制作黄泥哨的家什搅了个翻天,最后留下一句话:“你要是再干,就准备再在批斗大会上下跪吧!”黄昌根心想,下跪的日子太多了,我又不是没跪过,但要让我瞅着5块钱一天的生意白白闲过去,那怕是难了。这不,不让“狗崽子”干了,可左邻右舍的老百姓们闲不住呀。捏黄泥哨的活儿大伙都学会了,可没有人会做那模具。于是东家出5块钱请黄昌根做一个,西家又出5块钱请黄昌根再做一个模具。哈,黄昌根乐死了:不到半小时做一个模具赚5块钱,比自己上街卖小哨子还来钱呀!黄昌根真是因祸得福着实赚了一大笔--当然,邻居们也没有少赚。这是1966年至1970年之间的事。黄昌根那时正少年,脑子聪明好使,看到卖泥哨子的人多了,他便翻着花样卖老鼠药。两分钱一包的磷化锌,经他一加工药性不改价值却变成了两元,升值99倍。那时正值“抓革命,促生产”的形势下,杀老鼠和斗“地富反坏右”同是农村斗争的重点,黄昌根因此常常一天就能赚得四十几元钱,而当时一般工人一月的工资也才三四十元,用黄昌根自己的话说,“老鼠药简直让我对老鼠都有了感情!”

黄昌根自己也不会想到,义乌今天出现令世人瞩目的庞大市场,正是当初有了像他这样一批依靠自己的聪明与勤劳,又不断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与可能,做着一样又一样小而实用的百姓日用品,才慢慢形成与构筑起了现在“中国小商品市场”的根基和它的商业定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义乌人还清楚地记着20年前的稠城街头,时常有一批极为惧怕被抓却又始终抓而不走的地摊小贩们,整天串东街走西巷。别小看了这些人,在义乌人眼里,这些提着竹篮或者仅拿着一块破布满城跑、满街摆摊的“游击商”们,无论是在昨天还是今天,他们都是英雄,是了不起的英雄。因为正是这些“街头游击商”的吆喝声,才唤醒了千千万万曾经只会在异乡和偏远地方去“鸡毛换糖”的“拨浪鼓”手,同时也给管理这片土地的那些父母官们以清醒的重新认识。

第一代的义乌市场经商者都还记得这样一幕:手巧的黄昌根在大街上正向来回走过的行人演试着他用肥皂重新加工制作的一种新型油渍洗涤剂。用了几十年固体肥皂的百姓,对黄昌根发明的用液体洗涤剂去污特别是去普通肥皂去不掉的油渍,极感神奇。因此每当他在大街上吆喝售卖这些东西时,总能吸引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者。而正是这种非正常的街头行为,使得黄昌根一次又一次地被早先的“造反派”和后来的“打击投机倒把”工作人员抓起来批斗。黄昌根呢,好像就根本不把这种批斗当回事,似乎自己这样的“地主狗崽子”不被批斗才不正常呢。生活的无奈和有利可图的诱惑,使他无法不上街兜售他自制的手艺制成品和连同他的聪明与智慧。那时商品匮乏的义乌街头的众多行人,又特别喜欢黄昌根这些人手中的既便宜又花样新的小商品。因而除廿三里外,义乌县城街头便从此不断开始出现像黄昌根一样的小商小贩,他们最初是各干各的“游击”式的兜售,后来是自发地成群结队地满街吆喝,再后来便是占地为市,设棚摆摊。老城的新华书店门口来往的人多,黄昌根等最早“吃螃蟹”的小商贩们就集中在那儿叫卖。后来他们觉得挤在大街上影响过路行人容易被有关部门取缔,这时正好对面有块火烧房基空着,于是就到了那儿。不多日子,做买卖和来买货的人越来越多了,黄昌根他们就把小摊延伸到了北门街的两侧人行道。

义乌城内的这条叫北门街的小街从此失去了它的宁静,而整个县城乃至县城外的所有1105平方公里的义乌大地也失去了宁静。神州大地的改革春风和本土上涌动的叫卖声,此时正剧烈地撞击着千万个行程途中的“拨浪鼓”手,他们从自己的亲友口中知道了家乡的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再不能犹豫了,再不能单一地依靠传统的货郎担去从事“鸡毛换糖”了!义乌农民们心底里期盼的自我革命的时刻到了!

而此时,一个重要人物也将天降大任似的来到了义乌。

他便是谢高华同志。冯爱倩的一席抨击,打开了这位县委书记的心扉。

义乌人的一场新的为改变自己命运的革命由此开始……

同类推荐
  • 烟水行程

    烟水行程

    以“名家+经典”的形式组合而成,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内容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有游记,有散文,有杂文,亦有学术普及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皆为各学科领域久负盛名、家喻户晓之作,对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大众书架的畅销长销图书。《烟水行程》由戴望舒所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语言的魅力,他的作品里的比喻常常是新鲜而又适切。他所用的题材,多是自己亲身所感爱的事物,抒发个人的遭遇与情,读者可从这些作品看出作者的写作风格和风貌。
  • 被风吹过的村庄

    被风吹过的村庄

    本书围绕毛南族地区的人事风物,抒写三大内容:一,村人:通过写一些亲人、老师以及村里的人,反映本民族风俗特点,了解民族的发展情况;书写民族珍贵的非传统文化遗产,体现灵魂坚守,精神创造。二,村事:记录毛南族地区发生事情及习俗,比如晨读,体现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表现毛南族人民克服条件艰苦,努力创造生活,生生不息,体现民族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三,村物:主要抓住毛南族特有的风物,比如村头的大树,令村里人万般敬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等,记录着毛南族人民的智慧。这些风物,展现毛南族的生活风貌、生命意象。
  • 狄金森的一天

    狄金森的一天

    那日早上出门,随手拿了小开本的《狄金森诗选》(64开本,硬精装,江枫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装进外衣口袋。这本诗集大约是五六年前,从旧书店买到的。当时就读了,后来因为给一个儿童杂志写文章,还想过推荐其中几首诗。现在重读,除了个别篇目还能想起初读时的心情,多数诗篇竟像初读,不断产生意外的惊喜。一自然总体来说,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的诗,写得短小精悍,意味隽永。她不像惠特曼(WaltWhitman,1819-1892)那般浩荡宏阔,相反,笔触总是很小——但诗意并不因此而小,或者单薄。
  • 擦拭

    擦拭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无论是回顾乡土的生命细节,还是展示前程里的自然风光,无论是置身校园的书香和树香中,还是身居家庭的温馨和美好里,都可看出作者对自然、生活和生命的敬重,都可看出作者浓浓的感恩意绪。作者以独特的角度进行诗性的表达,这是富于质感的文字,是一个思想者的深思独语。
  • 中国的笑容

    中国的笑容

    我曾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的威严、庄重我曾在金水桥上望天安门城楼望城楼何处发出巨人之声我是那么深情地仰望国旗啊仰望国旗, 就是仰望共和国的坚定我是这样久久地仰望城楼啊仰望城楼, 就是仰望中国的笑容。
热门推荐
  • 大宋男儿

    大宋男儿

    那一夜之后百万雄兵直指中原,那一夜之后南人尸山血海命比狗贱,那一夜之后神州陆沉再无中国!不认命便拼命,只有死战才能换来一线生机,何必要等日月重开大宋天,大宋男儿总有浩然正气,总有一腔热血,拔剑,冲锋!
  • 静谧的原野

    静谧的原野

    这是一个初冬的深夜。巴彦诺尔村靠西边的一座破旧的毡包(即蒙古包)里,传出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在一个嘶哑、低粗的声音抚慰下,婴儿的哭声渐渐地小下去了。包内,挂在包壁的马蹄灯,灯捻儿小小的,发出昏暗的光。一个60岁左右的汉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这是一个不足3个月的女婴,被裹在用羊皮缝制的婴儿套子里。她贪婪地吸吮着奶嘴,偶尔还呛一下,嘴角溢出了奶汁。她吃饱了,把奶嘴推了出来。
  • 虞书

    虞书

    跨越千年的时空,翻看历史的长河,无数君王沉浮于此。大虞天定三年,虞军攻破魏都,江山从此改姓。本书起元虞文帝垂宪十二年,终于虞毅帝兴和十年,历经十帝,共二百六十二年。(本书并无主角,人人皆有可能为主角,非要分辨一个的话,那就是这个有三百零五年国祚的大虞朝!)Ps:欢迎大家加群讨论:492189942均订满一百,在书友中抽奖送一部游戏主机。
  • 错过你的那十年

    错过你的那十年

    如果说青春是一本书,那我的青春就是被撕掉结局的扉页。所以,不管是在那个名叫季扬的男孩子出来之前,还是那个叫做“季安辰”的人出来之后,我以为我会一直喜欢简潇,一直。可那个说会在未来娶我人,最后也食言了
  • 股市操盘手(连载二)

    股市操盘手(连载二)

    金董事长与余小姐在晚饭前,看了会儿盘子,金董事长研究了666的走势及成交情况,又查看龙虎榜软件中666成交的主要账户,不觉微微一笑。他问余小姐说:“有关666的消息发出去了没有?”余小姐说:“今天下午二点多钟,已将消息发了出去。”金董事长满意地说:“没错,从二点十五分起,从盘口上能看出发生了异动。从操作手法上看,也已不是程兴章的风格了。”“程兴章与新娘一起到四川度蜜月了。”余小姐回答说。“那很好,程兴章远离上海会省却我们不少麻烦。”金董事长高兴地说。
  • 爷的夫人又去种田了

    爷的夫人又去种田了

    女主版简介:二十一世纪资深单身狗白诺刚刚买了房换了车,迈着四方大步朝渣女大波浪方向走去的时候,一朝成了古代小村民的傻女儿。到手的房车没有了,渣女大波浪也不用想了,命运免费赠送她自私绝情老爹、清纯如白莲的后娘、好吃懒做的大哥、倔强小弟、一时一个样的奶奶一位,同时还带着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属性——不能退货的那种。单身狗还是那只单身狗,只是现在跟以前相比凄惨了一点,白诺使出了十八般手段,才好过了一些;到了待嫁之年又千挑万选了一个相公,开开心心的嫁过去,盼着对方一如既往的娇弱,她好把持家中大权,不用立规矩,不用以夫为尊,过她的逍遥日子。男主版简介:京城胡二爷,含着金钥匙出身,家财万贯,端的是潘安之貌却是个病秧子,走一步歇三步,走三步喘一喘。到了娶妻之年,胡二爷千挑万选选了一个好媳妇,文能左手作画右手成诗,下得了厨房上的了厅堂,武能抬得动家中大床,打得过大伯三叔的女子;开开心心的把人娶回来,日日盼着对方一如既往的彪悍,然后自己可以安心吃软饭,又除掉了自己的对手,一举两得,轻松又自在。成婚后的两人就日日夜夜在想怎么才能使对方一直都这样呢?是自己去煽风点火,还是……
  • 巫族圣女洛伊

    巫族圣女洛伊

    她是巫族圣女因继任族长需出谷历练三年,再得到族长的命令,让她守护在一位男人的身边帮他改命,这让本有着一身法术修为想悬壶济世的洛伊有些心有不甘,而她要守护的这个男人是荆州市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他冷酷无情、暴虐凶残,人人是传他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变态,洛伊抱着对他的好奇从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 九星修界

    九星修界

    上有九星,下有九域。九域列九主,九主皆臣服。琴弦一动,天骄横空。乐音一鸣,四海震惊。昔日我入星修圣榜,如今我进灵阵神序。踏遍大陆五域,行尽妖魔海界,历极雪中神领,统一这九星天下。世人皆称我为九星神主!
  • 十世之黄泉尊者

    十世之黄泉尊者

    地狱里有这么一句话:铁打的黄泉,流水的阎王。从地狱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六位阎王,而黄泉却只有二十一位。端木伊人,从出生起便顺应天意,寻回三魂七魄,接黄泉之位。而若要寻回三魂七魄,却要入轮回十世,生生凄苦,世世杯具。如今,是第十世,若是成功,便位列黄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是失败,便是身死道消,魂飞魄散。是生是死,她说:佛挡弑佛,魔挡屠魔。
  • 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

    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