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400000022

第22章 不结籽的玉米棒子(3)

“平遥的农民同志们,问题已经解决到这一地步了,你们提出的赔偿要求基本得到了满足,省农科院和强盛种业公司现在的处理态度和行动也是积极和实事求是的,他们也作出了很大牺牲,一次性支付了你们的750亩绝收种子地损失,剩下的一百亩,平遥县也作了明确安排,这应该说是圆满了结的好事。可你们不能一味坚持所有的意图都按你们的来办。农民利益要维护,人家职工利益也要维护的嘛!再说我们处理也总得有个灵活方法是不是?所以说,这种情况下,你们再不离开省城,一定要坚持聚集闹事,那我只能马上通知平遥方面派一百个公安干警,并且请求太原市公安局再增援200名干警来强行遣返你们……”梁雨润这回真是发怒了,只见他说完这些话后,大步跨上车,“嘶——”地离开了现场。得到满意结果的南长寿村村民与梁雨润合影。这时,信访局处长王英气喘嘘嘘奔跑过来,只见他将手中的一个纸包交给平遥信访局赵桂花局长,说:“54000元整,你让大伙看清了,一分不少。”赵桂花局长问王英:“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钱?”

王英笑笑说:“我媳妇是今年从部队转业的干部,她有一笔转业安置费,我给偷偷提了54000元借你急用……”赵桂花一听,眼泪夺眶而出。然后转身举起那54000元现金和那张汇款单,高声对南长寿村的农民们说:“你们都看到了吧?钱都在这儿!你们还不回哪?啊——?”

“好嘞,我们回家了——!”160多位农民,这才欢欢喜喜地离开现场,登上回家的路途……从而结束了在省城的15天讨赔之战。11月3日,平遥县委书记带领的一行人专程来到省信访局,他们向梁雨润送上一面锦旗,上面这样写着:良雨润田百姓福。平遥人感谢梁雨润和他的同事们,不辞劳苦为他们解决了一桩难事。事后我问梁雨润:“那天你向农民大发雷霆,是不是真的要派警察来驱赶他们?”梁雨润笑笑,说:“我根本就没有真心想请警察来,我是想吓唬吓唬那些不懂法、不明理的个别人。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啥时候,人都得讲究得理让三分。我们是个法治社会,做什么事情,都得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农民也有一个教育问题,如果需要维护他们的利益时,我们应当坚决维护,但他们对政府、对组织、对他人也得尊重,尤其要遵纪守法。其他人也是这个理,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它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的事,它是全社会所有公民的共同责任。”是的,没有全社会的所有成员的这份责任,和谐社会的建立只能是一句空话。和为贵,是中国人的处世良方。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集中体现的正是这种和谐理念。人与人需要和,家与家需要和,族与族需要和,国与国更需要和。和,让我们心境愉快,能让我们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地去工作和生活。心平气和,能让我们在困难和艰辛时,找到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能让我们在胜利和成功时保持清醒和谦逊,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人与人和谐了,我们面对的是笑脸;家与家和谐了,我们获得的是真诚与亲情;族与族和谐了,我们感受的是处处阳光;国与国和谐了,世界就是美好的大同。

和谐是一种心态,和谐是一种行为,和谐还是一种修养。和谐本身就是辩证法和自然法则。社会要创造和谐,那么就应人人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点滴开始。而和谐本身,就是在克服不和谐的矛盾之中逐步实现的。和谐让我们的一切都美好起来。

结语:假如没有梁雨润

没有梁雨润,这个世界照样还存在。没有梁雨润,这个地球肯定还在运转。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局部地方对一些弱者来说,没有梁雨润,则意味着一生的不幸,或许他们在人生的半途上倒下后不再能起来,或许一辈子永远处在含耻与痛苦之中……

梁雨润在他所在的地方,他是那些民众的福星。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由衷地高喊“梁雨润万岁”这样的口号——我绝对相信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声。因为所有通过他的努力改变现状的百姓们真切地告诉我,如果没有梁雨润,他们或许还会一天天地挣扎下去,一年又一年地屈辱下去,直至对整个社会产生厌恶与憎恨……

这种心结其实很可怕,问题之严重在于这种国民心态在今天的社会里在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中存在着。它与我们如此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日益繁荣的物质世界格格不入,与我们梦想建立的和谐社会更是背道而驰。在一个庞大的国度,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度,一个贫富差异越来越大、强者与弱者严重分化的社会里,梁雨润这样的共产党人和国家公务员的存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我认识梁雨润是2001年的事。之前我们彼此毫不相干,后来因为一部《根本利益》,改变了我们彼此的关系,我们从此成了朋友和熟人。

《根本利益》之前,只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们得以相识,并由于当时梁雨润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使我下决心为这位被百姓称为“梁青天”的人民好干部写一部书。这就是我用了仅半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根本利益》。当时写得很淋漓洒脱,但由于作品发表后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共有三人作了批示。为调查核实梁雨润的事迹真假,中央专门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考察组,对其进行近半年的事迹核实工作。所幸的是我书中所谈及的梁雨润的事迹全部无误,于是在作品发表的半年多之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专门作出决定,号召全党向梁雨润同志学习。加之中央电视台把梁雨润评选为2003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梁雨润的名字和我的《根本利益》从此成为大家熟识的人物和作品。

但这期间,外人并不了解一个情况:因为梁雨润当时所在单位的个别人出于忌妒心理,扬言说是梁雨润“为了自我宣传”,向首先报导他事迹的记者与写《根本利益》一书的我“送了几十万元的好处费”。这一诋毁梁雨润和我及那位记者的人格的无耻谣言,后来被考察组否定,梁雨润的形象和我的《根本利益》从此不再受质疑,更加广为传播。梁雨润后来成为党的先进性教育中的一个全党学习榜样,根据《根本利益》改编的电影《信天游》,在这场空前的党员教育中也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作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的主要发现者和传播者,老实说我心头想想此事就有些心酸: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共产党人,为人民做了那么多好事并被人民誉为“百姓书记”的梁雨润,却被某些同级干部同事无中生有地诬陷造谣呢?

细细想来,也很简单:有些人自己不为人民办事、办好事,看到别人做出一些成绩并出了名后,心里就醋劲涌动……

中国的许多事坏就坏在这里!这样的人不仅仅在梁雨润身边有,我们的身边也常有。他们的所有本领是:我做不成的事你也别想做成;我没有捞到的好处,你也别想捞。这倒也没什么,可憎之处是:你明明出于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公务员的一片公心去为他人、为单位做些有益的事,并做出成绩之后,他自己不去做也就罢了,却反过来说你的风凉话,甚至造谣诬蔑泼脏水,实在是心胸狭隘小肚鸡肠。作为多年的纪检、信访干部,处理大量群众来信是梁雨润的日常工作之一。《根本利益》中的梁雨润,作为一名纪委书记,他看不惯有人不为百姓做实事,因而自觉自愿操心劳命去解决难题,为政府和党的形象增了光添了彩。

四年过去了,梁雨润怎么样了,这是人们有兴致关注的事。我当然也一直在关注着他,因为《根本利益》出来后,梁雨润对我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那就是他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他必须是一名值得人们信赖的好干部。梁雨润无愧这一称号,尽管他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现实生活中其实有许多梁雨润式的活着的优秀共产党人和优秀公民,他们是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但在现实中又有一个非常无奈的现象:谁要是当一名活着的焦裕禄、活着的孔繁森的话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必须要比死去的那些先进人物更优秀,甚至十全十美。而十全十美的人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像梁雨润这样不是先由“组织”确定的先进人物一旦宣传出名后,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说法和看法。好在梁雨润过得硬,好在他做的那些事让众多百姓受益和解难了,好在我们都是按着党性和良心在做事……

有人会说现在的良心还值几个钱?这倒是真的,现今良心几乎不太值钱了!可就是因为良心贬值了,所以我们才呼唤人要讲良心。建立和谐社会,有人可以把党性扔在一边,但你总得还有点起码的良心吧!应该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政府的温暖——这是梁雨润的一贯信念。发生在我们这本书里的故事,有些并不复杂,一般负责任一点的干部或公务员,完全可以像梁雨润一样处理得漂漂亮亮、利利索索,但就是有人不干正事,不那么负责,不把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样放在心上,所以才把一件件简单的事,越弄越复杂,一拖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人类有个共同的弱点,即容易爱富嫌贫,敬强欺弱。物质、权势和利益关系显得尤为突出的今天,我们身边一些无权无势又无钱的平民百姓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如何让弱者和强者享有平等条件下的共同的生存权、财富权与话语权,是今天这个社会的一项重大历史责任。据报界载文,目前中国有绝对贫困人口2300万,有3000万左右的残疾人,有2亿左右的进城农民工,每年还有1000万左右人次上地市、进省城、赴京城的上访人员,更有亿万生活上、心理上、情感上和司法上需要帮助的人们……

这一庞大的数字组成了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是中国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是中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考量,也是中国能否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目标的难题所在。因此尊重弱者,其实是为了让强者有更大发展与发挥空间;尊重弱者,其实是为了让富有者能够更快更好地获得收益与财富;尊重弱者,其实就是让不是弱者的人永远不会沦落成弱者。明白了这个道理,千头万绪的烦恼就不再有了,勉强与无奈的情结也能挥之而去,一切变得清爽与流畅,快乐与轻松。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就不是这样的,你是弱者,你就会受气、受欺,当你伸出干枯的双手去乞求他人帮助的时候,因为你没有背景没有送礼,你的事就可能永远无人理会,直至你怒发冲冠、出言不逊,或者做些过激的事,你因此就被扣上刁民的帽子。如果走运,你可能只吃了些筋骨皮肉之苦,不走运你就可能会背上黑锅而苦度终身……

同类推荐
  • 天亮散文

    天亮散文

    本书收录了《娘,过年好》、《芹業与小公鸡》、《母亲的石榴花》等散文作品。
  • 高晓声的鱼水情

    高晓声的鱼水情

    这里所谓的“鱼水情”,是指高晓声对鱼和水的感情。高晓声的家乡是江苏常州武进。这里是典型的水乡。河浜纵横交错。高晓声从小迷恋水和鱼。对家乡的水和水中的鱼有超乎寻常的感情。在新文学作家中,沈从文对水的描写早为人称道。也生长于水乡的汪曾祺,在作品中对水也有独特而精妙的表现。而高晓声对水的表现,绝对不在任何人之下。至于写鱼,在中国作家中,我没有见过可与高晓声媲美者。可以说,高晓声是把水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之一,而是把鱼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没有“之一”。高晓声的散文《我最熟悉的地方》,对家乡有过介绍。
  • 中年

    中年

    《中年》这本散文,是从俞平伯先生一生创作的大量散文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名篇佳构,也是俞先生散文精华之所在。俞平伯先生兼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于一身,他的散文也兼有诗人、散文家和学者的长处,收在这本书中的作品,既有诗的韵致,又有散文的冲淡恬美,同时还兼有学者的理性与绵密。俞平伯先生的散文就像一杯陈年佳酿,不宜可乐式地鲸吸牛饮,更适合夜阑人静时细细地品尝。
  • 垂钓日记

    垂钓日记

    本书收录了《“战”安昌》、《云竹风光掠影》、《冰天雪地独斗寒》、《寒风砭骨》、《倾听冰声》、《在大风中搏击》、《暖泉沟空军之行》、《青海湖散记》、《买鱼竿》、《夏钓清潭》等作品。
  • 石钟山自选集

    石钟山自选集

    石钟山的作品,大多与军旅题材有关,在作者笔下,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他善于创作主旋律作品,把老百姓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本书精选了石钟山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中篇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父亲进城)》、《幸福像花儿一样》、《快枪手》、《当过兵的二叔》、《关东镖局》、《文官武将》、《幸福的完美》,短篇小说《国旗手》、《小镇》、《最后一个士兵》等重要篇章,全面展示了石钟山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热门推荐
  • 帝少宠妻之青梅恋上竹马

    帝少宠妻之青梅恋上竹马

    第一次见面见面,帝先生看见顾叔叔手里冲他笑得很开心的的小一安,就认定了顾一安是他未来的妻子了,然后从此踏上了宠妻无度的征程。结婚第一天,“帝少!夫人把隔壁天天送你花的席家二小姐给打了”“怎么打人呢?”正当白秘书以为自家总裁会生气的时候,“白秘书,今年奖金取消,怎么能让夫人亲自动手,万一打疼了手,我不心疼吗?”第二天。“夫人说她想要去和叶少看电影,她对你没兴趣了!”某人立即坐不住了,“去!把帝都的电影都给我包场了,我倒要看看她是不是真的没“兴趣”了......本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码字不宜,手下留情。
  •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菊花三部曲:变迁

    菊花三部曲:变迁

    发生在新西兰的一场家庭闹剧,跨越100年,波及4代人,一个商业王朝的起起落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医生手记

    医生手记

    午后的天空乍然放晴,让宋祥贵的人生拐了弯。多天的阴雨像是下倦了,终于停下疲沓的脚步,太阳一头钻了出来,把暮春时节的乡村照得清清亮亮。宋祥贵双手插着裤兜,课本夹在胳肢窝里,匆匆走在村头的小道上。冷冽的空气随风灌进鼻腔,让人周身清爽,就为这清爽他临时改变了线路,往村西头绕了一段路,顺便去堂哥家看看。很快来到堂哥家院门前,宋祥贵推门就闯了进去。一只正觅食的芦花鸡被他踢飞,惊起更多鸡鸭四处逃散,团团烟尘裹着鸡毛鸭绒飘到空中,好一会儿才尘埃落定。宋祥贵还没来得及责怪自己莽撞,先愣在了那里。
  • 活就活出个人样

    活就活出个人样

    主人公郑少卿和韩洁茹都来自农村,他们彼此心心相印相爱,但老人的封建残余思想作祟,要拆散他们。为了追寻自己的幸福,他们约定私奔,在表姐的帮助下来到了南国东莞打工,进行艰苦创业。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他们遭遇了不少的挫折、磨难,经历了失业的阵痛,但任何困难都没有把他们击垮,凭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凭着忠诚、忠勇、坚毅、向上的品格,在吃尽了百般苦、历尽了万千难后,在事业上干出了名堂,在生活上品尝到了幸福。主人公郑少卿面对压力时积极乐观、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和感召着现代的年轻人不断奋勇向前,通篇体现的是正能量。
  • 二次元终结者

    二次元终结者

    莫名其妙,成了二次元的终结之.....神。简介短小无力,想看大雕,请看“正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天揽月

    九天揽月

    欧阳自远,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普通孩子,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刻苦努力,一步步走上中国科学的尖端,成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欧阳先生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追忆几十年的点点滴滴,讲述探月的梦想是如何走进自己的人生,而自己又肩负着祖国怎样的飞天梦。欧阳先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他期待中国探月的成功,但更期待国人真正了解“月亮文化”,感受到月亮后面的人文情怀。通过欧阳先生的自述,我们不但能够了解中国探月历程的发展与变迁,更能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为梦想执着一生的高尚情怀。
  • 帝尊驾到:世子,很倾城!

    帝尊驾到:世子,很倾城!

    她是凤倾凰,神魔之子。破命运之轮,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