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500000061

第61章 轩然大波的开路之本

1988年冬。东莞。

这天,东莞市市长郑锦滔特地起了个大早。昨天下班前省里突然来电话,是省长梁灵光的秘书打来的,口气很急,让他尽快来一趟广州,省长找他有事,很重要的事情!

外面天气阴霾,赶往广州的路上,郑锦滔坐在车里,心情也十分沉重。他隐约感到,这次省长召他去谈话,没别的,只有一件事:兴师问罪!不久前,梁省长刚刚找他谈过一次话,因为东莞有人给中央写了告状信,告东莞市委市政府非法集资,这次很重要的事情十有八九还跟这事有关,因为东莞这次动作闹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

郑锦滔的预感没错。一迈进省长办公室,梁灵光劈头就问:“老郑啊,你们怎么搞的吗?怎么又让群众写信到上面去了……”

这一切要从年初的东莞升为地级市这事儿说起。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的一纸公文,将东莞变为了地级市。

沉浸在东莞升为地级市的庆典鼓声中,东莞人的心底深处也突然激发出一种以前从不曾有的梦想:既然东莞成了真正的地级市,那么,一个市哪能是现在这副小县城的格局和模样,我们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应该就地城市化,搞成一个真正的市才行。

此时的东莞人,一心求变,却不知怎么变法,满身干劲,也不知使在哪里。于是,一个个摩拳擦掌的东莞人在喜悦和期盼的同时又陷入到一种茫然之中。

有一个人却不茫然。此人就是一个月后回东莞出任市委书记的欧阳德。

欧阳德此前在惠阳地区任行署专员,1975年至1981年,他曾在东莞担当县委书记一职,此前一直在东莞工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莞人,放牛娃出身,16岁便参加了革命。

如何让东莞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新的领导班子一致认为第一步就是深入调研,问计于民。于是,东莞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副市长等领导各带一班人马分头下到基层,广泛收集意见,摸清东莞现在的发展情况,掌握和了解东莞目前的困难以及制约东莞发展的瓶颈。

经过一两个月的调研之后,各路人马回到东莞,集中意见。先后几次研讨会,都是开得非常热烈。大家首先达成一致的共识是,尽快加速发展,要发展必须要发展工业,无工不富,要发展工业必须把外资引进来。有了这种共识之后,大家又开始围绕如何才能更多更快引进外资等问题畅所欲言,畅谈改革。

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几大难题分别是路、电、水、通讯等。

先说电的困难。电不够用是所有镇书记反复抱怨的事。实际上,这方面的困难不仅是电量不够,配电设施也相当落后,因变电站少得可怜,故东莞通往各镇的电网完全不成体统。说白了,即使东莞有电,也送不出去,更何况东莞没电。加快发展怎能缺电?电的问题必须解决!

接着是水的问题。当时东莞市区里只有两家自来水厂,加起来一天最多也就万把吨的供水量。要想尽快发展工业,毫无疑问,水的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接下来便是对症下药,即拿出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交给各相应部门落实,电的问题由供电局拿方案,人才的问题由人事局拿规划,不一而足。于是,各个部门立即加班加点认真研究讨论。

不料,规划方案拿出后,到了欧阳德手上,统统又给否掉了。理由是视野不够,眼光短浅,得重新规划。

比如说水,当时东莞市供水局提交的方案是将每天的水产量提高至3万至5万吨。欧阳德说不行,应该要上20万吨;电也是如此,大家开始提出的方案非常保守。欧阳德则在图纸上大笔一挥,说是要修建两个大电厂,一大批变电站,还要建设一个22万千瓦的大变电站!

不难看出,东莞地级市第一任市委书记是一位魄力十足的改革家,采用的是大规划大建设的发展方式。欧阳德甩开膀子大干了!

改革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超前。事实证明,也正是这一点,东莞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同样,也正是这点,也才有了本章的开篇情节,从而使笔者在叙述东莞当年修路这一至关重要的历程时不至于为缺少冲突而担忧可读性。

冲突的起因不难想象:钱的问题。

电的问题好办。通过努力,省电力局对东莞的支持很大,不仅对变电站的项目进行投资和改造,联上电网,也做了许多工作,毕竟东莞用电量大,抵得上中山、佛山、南海几个地方的用电总和。水的问题也容易解决,向银行贷款,建个水库,此后以收缴水费的形式还款,再说22万吨的水源当时投资仅需1亿多。通信问题也得再上一个台阶,当时整个通信项目改造需要15亿,但因有银行贷款,这个问题也不算太难。

难就难在路上。

众所周知,东莞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路,虽然80年代初、中期也开始把一些泥泞小道铺上一层柏油,但那种路的承载力实在有限。

随着农村工业化的推进,许多来料加工厂也顺着那些窄小的简易公路进到了乡村,几年发展下来,问题也随之而来,最恼人的问题是,许多集装箱车必须来来回回出入东莞,那些司机们一说起东莞的路就摇头叹息:东莞的路实在太难走了。当时在香港货柜车司机中流传这样的话:不怕东莞佬,最怕东莞路。

东莞当年打下的这些微循环的根基实在太薄弱了!

路这个难题明摆着,肯定是东莞发展路上的一个拦路虎。

起初公路局拿出的方案是在原来的道路上加以扩宽。可欧阳德大手一摇,不行,应该建4条主干道,而且要把路拉直拉平,标准拉高,搞成国家一级公路!还要在全东莞建13条联网公路!

这样的大动作分明是一场大跃进呀!

有人心里犯嘀咕,好事是好事,可事情哪那么容易?

事情的确不容易,因为4条主干公路和13条联网公路的投资需要近20个亿。

20个亿!天文数字啊!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冷酷的。东莞的财政只有几千万。

让几千万变出20个亿?怎么变?东莞的这些干部都茫然地看着书记。

欧阳德说:事在人为嘛!

有了书记的这句话,于是大伙儿开始充分开动脑筋,一番热烈的讨论后,一致认为最佳方案是去银行贷款。然而此方案很快就被推翻,因为大家跑遍银行,所有的银行都无奈地摊开双手,上面有政策,我们没法放贷给你们呀。接下来,大家又开始热烈讨论,讨论的结果是找外商合资,于是大家又分头行动,通过各种关系去游说外商。可外商们对此并没有他们那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再次讨论时,大家总算想了一些对策,和以前修路的形式一样,采用土办法:市里面出水泥,镇下面出劳力,出土地……

但还是不行,钱差得远着呢!

这一天,东莞市委大楼的会议室里,气氛异常。欧阳德一上来就说:“同志们,时不我待呀,关键是我们要有变的决心,才有变的行动。抱残守缺是活不出个人样来的。”说到这儿,他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目光中透出一种威严,停顿片刻,他抛出了一个令所有在场人大为震惊的构想:由市财政来做担保,用民间集资的办法,筹集10亿元,以后再用收过路费的方式偿还借款!

向企业以及老百姓借钱?这个动作太大了!立马,东莞市委这套班子就形成两种意见,赞同的自不必说,反对的则主要着眼于风险。

实际上,东莞的领导都不是胆小保守瞻前顾后之人,他们乍一听这个方案,也是怦然心动,因为经过这一个多月在基层的调研考察,他们也目睹了东莞的窘境,也清楚问题的症结,也希望能找到一个快速致富的良方妙策。但,这个别出心裁的集资方案也太离谱了,那可不是一般的风险啊!

首先,全国上下正在搞宏观调控,不主张搞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在这种大气候下,我们这么做不是和国家政策背道而驰吗?关键是现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后,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也开始谨慎,很多外商开始往回撤资。在这样的形势下,你怎么就能保证将来会有外商进来?

不光风险大,实施难度也大,老百姓的工作肯定不好做!这种担忧不是没有根据:前几年就有氮肥厂之类的东莞国有企业搞过集资,开始许诺得天花乱坠,可后来,这几个厂效益不好,亏了,老百姓的钱也没了影子。为这事老百姓怨声载道,还来过市里上访,到现在这笔钱还没还上,现在又向他们搞集资,他们还肯掏钱吗?

总而言之,不合时宜,集资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条路看上去前景并不令人乐观,何不等等再说?!

这事要是搁在一般人头上,也就几声浩叹,等等再说也不迟。但欧阳德不是一般人,认准的事绝不会轻易撤退,他当即表态,不能等,这个项目一定要上,这个款一定要筹!

紧接着,在进一步细化具体操作方案时,欧阳德又提出一个更令人咋舌的想法:所有东莞的车辆包括摩托车都要交费。理由是“你这些车辆要走这些路嘛,既然你要经过的话,你就得交费,只不过现在我一次性地提前把你过路费收上来了。”还有人头费,比如说企业的打工者,向他们每人收一百块钱,这笔钱跟企业的老板要;有固定工作的人,向他们每人借一个月工资……

所有人都感觉到,欧阳德此举乃背水一战。

集资方案向社会推出后,造成的强烈反响,完全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欧阳德立马陷入了老百姓口诛笔伐的围剿中。车主们骂爹骂娘,老板们牢骚满腹,老百姓更是难听话满天飞。一所学校的老师们因操作者没讲清缘由,看到自己无缘无故被借去一个月工资,愤怒了,一封揭发信告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此时的欧阳德穿行在人们的不解和谩骂之中,在一个又一个巨浪的吞噬中艰难前行,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无论如何,他必须把这件事往前推进。万事开头难,欧阳德便从动员机关人员做起,他要求大家“带头交钱,有多少钱交多少”。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入股,市委又开出比银行利息高一倍的优厚条件,14厘。欧阳德说:“我们也要给东莞人做点好事,利息高一点,给群众一点好处。另外,我们通过集资款把基础设施修好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波未平,那波又起,老百姓的积极性又引发出银行战线的不满情绪,因为这一集资影响了他们的存款业务啊,于是东莞5家银行的领导便私下联合起来,也准备来封告状信。欧阳德听说后,赶紧召集他们开会,耐心向他们解释:“东莞的存款递增100个亿,我们的集资才10个亿,这根本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存款啊……”欧阳德说得有理有据,几位领导听后,思想竟也通了很多。算了,不告了。

正当集资风波闹到中央还没完全消停,偏又冒出另一档子麻烦事来。

这档子麻烦事和刚刚开工修建的第一条路有关。

第一条路叫莞长路,起于莞城止于长安镇,途经大岭山镇。

按理说这条路在外人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可稍一打听,问题就来了,因为那个大岭山镇偏偏是欧阳德的家乡。于是乎,欧阳德“徇私舞弊、以权谋私”之类的话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老百姓本来就对集资一事抱有一肚子怨气,一看原来是市里的大领导为了自己的家乡做贡献,这能不让人愤怒吗?愤怒中的老百姓一呼百应:告他去!于是便也有了本章开头郑锦滔市长被梁灵光省长叫去问话的那一幕。

那天,在梁灵光的办公室里,郑锦滔一五一十地向省长汇报起事情的来龙去脉:“省长,其实一开始我们的确没打算先修莞长路,也是想要先修107国道那条路的。但后来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您看,这是107国道,如果先修这条路,那么修路时,这条路的交通肯定要受影响,但是这条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莞城、厚街、虎门、长安这些地方去深圳都必须经过这条路,是惟一的一条路,而且这些地方去深圳的车最多。车一多,我们再修路,那么,这条路就很容易被堵死,这样外商的货车就麻烦了,问题就严重了,肯定会影响生产。所以我们就琢磨,应该先修好莞长路……”

其间,梁灵光一直聚精会神地听着。听完郑锦滔的汇报,他点头表态:“我明白了。你们这么做是没问题的。”

回到东莞,郑锦滔立即组织召开全体干部大会,把修这条路的原因又向大家做了详细解释,让基层干部再逐一将这件事向群众解释清楚,把误会消除掉。

“路开通后我们才发现,市里面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东莞到广州,从莞长路出发比绕到虎门长安走,短了13.5公里。从长远来说,节省多少油量,节省多少时间啊。”一位老东莞人这样告诉笔者。

种种风波尘埃落定,东莞升为地级市后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战开始了。

从1989年初开始修路,到1994年,4条主干道和13条联网公路才全部全线贯通。不要小看这几条路,这可是东莞交通的大动脉,也让东莞的城市建设上了一层楼。所以,很多人都说,东莞路网的正式完善,还是从4条主干道修成才开始算。1995年,东莞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92.9公里,而全国平均公路密度仅为11.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东莞公路建设居全国领先地位。

1992年,对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是个让人们难以忘却的年份。这一年的年初,邓小平同志来到湖北、广东、上海考察,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如同一股暖流,一下子温暖了东莞大地,也使得持观望态度的外商们立即行动起来。

东莞人这时发现,东莞的这一特立独行可真是占尽了便宜,在当时治理整顿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缓建状态,故而当时的水泥钢材价格猛落,东莞此时不但捡了个成本低的便宜,一公里的公路成本仅400万元左右,同时还救活了自己的一些水泥厂,看到东莞的基础建设响起凯旋之歌时,中山、南海等城市过来一瞧,纷纷发出“东莞超前”的感叹,当他们也回去跟进时,此时的成本已翻上了一番,800万元建一公里都打不住。

不仅如此,此时的东莞更是抢足天时,成了纷纷进来的外商们的首选之地。在这么一个明朗化的喜人形势下,“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这句话的效应在东莞也变得立竿见影。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差,东莞一个龙腾,一下子跃到了“四小虎”之首。

这一跃,跃得漂亮,跃得奇丽,跃出了东莞改革开放史上的又一个华彩!

同类推荐
  • 大唐再起

    大唐再起

    与赵匡胤同年为帝,稳扎稳打,以南伐北,统一天下的道路上,更先一步…… 交流群:大唐再起:631774182
  • 秦·君临天下

    秦·君临天下

    人常说功高莫过救驾,白宣不仅救了皇上还一直竭尽全力保护皇上。他让皇上从质子变成了太子,再变成王最后成了皇帝。皇帝一直管白宣叫大兄,即便皇帝把白宣关进死牢的时候也没有改变这个称呼。而满朝文武敬他的称白宣为君侯,怕他恨他的称他为权奸。人常说伴君如伴虎,可是皇上被白宣指着鼻子骂的时候不仅没生气还低头认错,想办法哄白宣开心。白宣,前世是顶尖杀手,现在是大秦人屠之孙,他努力改变着大秦,他能成功吗?本书纯属虚构,并非正史。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你!没错,就是你,看看你自己,你能做什么?你会做什么?把你丢到公元1629年,大明崇祯二年,那个李自成和皇太极的年代,你能生存吗?没有金手指,没有主角命,完全靠自己的专业和知识,你能生存吗?唯一幸运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背后,有一个集体,一个现代人的集体。来,试试看吧。-----------------------------本人新书《仙路桃花传》本月正式上架,眼下正是最需要成绩的时候,还请一六二九的老读者,老朋友们给予支持,订阅。如果方便的话,月票,推荐票请投给新书吧,可以加更的。新书期头一个月,每100月票即加更一次!
  • 穿越之皇帝成长计划

    穿越之皇帝成长计划

    主角一朝穿越惊现成了即将登位的太子,治理自己的国家。寻找名妃,培养子女,尔虞我诈;发展国家,收录名臣,秣马厉兵。是后宫佳丽三千还是后宫佳丽三千;西楚霸王、蜀汉名将、水浒英雄,谁能助我一统天下;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雄霸天下亦或是儿女情长,收录不尽的名臣美人,挑战无限的激情国战。
  • 高太尉新传

    高太尉新传

    这里有当时最富庶的城市,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这里有当时最灿烂的文化,但是,中原万里锦绣山河,却即将在巨大的耻辱中臣服于异族的铁蹄。倘若未雨绸缪,那么,北定燕云西进沙州,南出大理东下琉球,这一切是否不再会是梦想?本书已完结,请书友们支持新书《武唐攻略》链接见简介下的直通车,谢谢!
热门推荐
  • 阳光充足(中国好小说)

    阳光充足(中国好小说)

    本书主要讲述的主人公陈二毛由于要遵从父母的意见去娶有病的殷菊花,但是他却深深爱着殷菊花的妹妹殷雪花。小说大量描写男女双方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深意切。最后,终于在大婚的前一天晚上,两人走到了一起。
  • 生当常怀四海心:顾炎武励志文选

    生当常怀四海心:顾炎武励志文选

    本书选取了顾炎武的励志佳作,系统阐述了他在政治、经济、政事等方面的观点,始终贯穿着“经世致用”的思想。这些作品质朴方正,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同时也构建了对未来的美好蓝图,表现了顾炎武高洁的品行和心系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这本书便是从多如牛毛的历史事件中精选出来的最重要的108件世界大事。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世界史的浓缩本。本书通过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重温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知晓它发生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益于人生的经验。
  • 清穿之太子妃

    清穿之太子妃

    简单的说就是穿越太子妃努力培养丈夫,生孩子逗包子的故事!她在一次行动为救人而死去,穿越到了清朝,成为太子妃瓜尔佳氏,她表示压力甚大!成为太子妃好处没有,每天过的比原来还忙还累!上要讨好公公婆婆们,家里要斗丈夫斗小妾逗包子,出门要斗弟弟斗弟媳斗侄儿侄女,岂是一个忙字能诠释的?为了不让丈夫再被废,为了不让自己跟孩子们成为悲剧,势必要培养她家太子爷成为明君!
  • 娇妻甜似火,贺少宠妻无度!

    娇妻甜似火,贺少宠妻无度!

    婚后——有记者问:“贺先生和贺太太在人生前二十几年里做过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贺林深款款深情的看着身边的林小鹿,缓缓说道:“有三件。”“第一,没能早点遇见她。”“第二,没能早点和她结婚。”“第三,没能早点和她生孩子。”记者暗自咂舌,贺总宠妻狂魔的属性果然名不虚传,于是他又把话筒对准林小鹿:”贺太太呢,有什么特别后悔的事情吗?”林小鹿不假思索的吐出五个字:“太早遇见他!”当天晚上,林小鹿扶腰怒骂:“贺林深…你个王八蛋……”腹黑闷骚伪高冷男主×萌甜吃货女主
  • 明夏仍有离人

    明夏仍有离人

    楚可可曾说过在那个肾上腺素飙升的下午,无意间瞥见了篮球场打球的莫峤,就觉得这个男孩真好看。许是当时吹来的风格外轻柔,又或是阳光下斑驳的树影格外美好,再不然便是少年脸上明朗的笑让人觉得温暖。总之,一切都令人心动。当你开始注意一个人的时候,你们的故事也就开始了。——
  • 失踪者的旅行

    失踪者的旅行

    很简单,紧接着面临怎么写的问题。我咨询了一下正准备睡觉的妻子,她对我的写作毫无兴趣。她一向对我的写作毫无兴趣。但我的写作也不是无用的。因为非常明显,稿费可以列入生活中的一项进账。如果让我考虑在富有的情境中做一个伟大的希尼(爱尔兰诗人),我是愿意的。我现在当然也愿意把我所喜爱的希尼的名字说出来。因为是从阅读希尼开始,我才知道怎么写作的。但在这一篇文章中,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在哪里呢?如前所述,我已经谈到了经济问题。
  • 风花奇

    风花奇

    一个普通的女孩,关于风花链子的人生。一个奇异的老奶奶,人生的修路使。
  • 祸国·图壁(下)

    祸国·图壁(下)

    昭尹为沉鱼的胆量和见识所倾倒,遂派她出使程国,以为程王祝寿为名,暗中窃取机密情报。孰料改写四国历史的风云际幻就因为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决定而开始了……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从天真纯洁的多情少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从任人鱼肉的弱小女子,到叱咤风云的一代女王……
  • 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

    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

    如今,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都随风而散了,而我终将明白:有些人是用来珍藏的,不是用来追寻的。感情的可贵并不是因为那些幸福时光,而是那颗盈满了感动和不舍的心。我们习惯在别人的青春里,寻找行将消失的温暖印记;习惯从他人的爱情里,追忆匆匆而过的美好岁月。《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收录了20个爱情故事,“暖读”式疗愈风格,总有一帧场景,你似曾相识,总有一段文字,戳中你的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