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600000034

第34章 一个为两弹一星而隐姓埋名18年的大院士(5)

今天很多中国人为自己国家拥有强大的核武器而无比自豪,谁能想到当年王淦昌他们所进行的试验工作是那样的艰难!不说国家的物质经济条件差,不说西方世界对我国技术与情报的封锁,我们自己给自己却造成了那么多的难题!中国的地下核试验,实际上是在一个人工挖掘的山洞里进行的,这个洞长达一公里。在这样深的洞穴里装配原子弹,其难度要比在地面上大好多,特别是几百根各式各样的线路,每一根都要拉几公里长,接头与接头之间、线路与线路之间,稍稍有一点点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大难。

为了确保所有地下装置与线路不出任何问题,王淦昌一面向各个环节与系统提出要求,同时亲自深入洞内指挥和监督每道工序的操作和检验。

一次,探测器突然发出“啪啪啪”的响声,王淦昌立即赶到现场,询问是不是产品本身有放射性物质泄漏了,是不是山体本身有贫铀矿存在?为了查清真相,王淦昌一连几十小时钻在幽暗潮湿的山洞内,那时的他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呢?经过反复测试,终于查明是一种叫氡气的东西在作怪。氡气是一种放射性有害气体,对人的呼吸系统有很大损害作用。王淦昌得知真相后,看到在洞内工作的解放军小战士们根本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便一个个告诫他们:“小同志们,大家在干完工作和吃饭时尽量不要待在洞内,那样会很危险的。在工作时,一定要戴上防护口罩。千万千万记住我的话,人的生命宝贵啊!”“他这不是宣扬活命哲学吗?”“这是扰乱军心!”王淦昌没有想到早已想治他的“恶二赵”一帮人,竟然把他关心战士们的话当做“反动言论”,公然在大会上指名道姓地拿出来让“革命群众”批判。

“王院长,他们把大字报都贴出来了,您还是先躲几天吧。”几位好心人过来劝王淦昌。

王淦昌两只眼睛一下瞪得老大:“我躲什么呀?周总理交代的任务谁来完成?氡气就是有毒嘛,他们懂什么?同志们长期在洞内,不注意防护就是要伤身体的嘛!我叫大家注意点有什么错?他们这样批判我,我要向总理汇报,看看我到底有没有错!”老科学家较起劲来谁都拉不住他,“什么叫‘活命哲学’?我们是搞科学的,科学讲究的是实事求是嘛!”正是老科学家的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影响了全基地参加地下核试验的将士与科技人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试验准备工作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然而,地面上的大批判一浪比一浪高。当“恶二赵”赤裸裸地批判王淦昌是“反动学术权威”、“笑嘻嘻地腐蚀青年人”时,一位同志实在看不下去,便责问造反派:“像王淦昌这样好的专家,你们都要批判,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好人!”就这么一句话,这位同志竟然被“恶二赵”一伙抓了起来,并戴上了手铐,拉到刑场进行惨无人道的“假枪毙”。

王淦昌得知此事后,潸然泪下。他愤怒地对天长嚎:“我们辛辛苦苦干工作错在什么地方?

”他终于倒下了,血压骤然升高。但是他知道核试验远比自己生命重要得多,于是不顾大家的劝告,连续3天3夜在场指挥把最后的核装置和干燥剂放进洞穴。当工兵用最后一块水泥封死洞口时,指挥系统传来紧急状况:控制台的电压几乎全没了!没有电源怎么引爆地底下几千米的原子弹呢!“把洞口重新打开,我要进去检查!”王淦昌立即命令。

“不行,王院长你不能进去,里面已经有了核物质装置,太危险了!你绝不能进去!”战士和现场的同志们组成一道人墙,把王淦昌拦在外面。

“你们都给我闪开,技术方面的问题,我有权负责处理。谁也别想挡得住我,走开,让我进去!”王淦昌扒开人墙,指挥工兵迅速拆除封口,猫着身子钻进深深的山洞之中……

后来终于查出事故原因:一个地方的电线“脱壳”!这一事故,使王淦昌下决心发动基地人员重新从头到尾对已经装置好的整个核爆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1969年9月23日,王淦昌和参加试验的上万人在几十公里外的山巅上,亲眼看到了在天山支脉的一个山体上扬起滚滚尘埃。从千米地下发出的阵阵闷雷,回荡在天山南北……

我国的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了!“老院长,我们成功啦!我们终于完成任务啦!”在大家兴高采烈地向王淦昌祝贺时,这位“两弹元勋”的脸上只露出了一丝十分凝重的微笑……

王淦昌带着地下核试验成功的喜讯回到北京,然而当他回到那个熟悉的“灰楼”时,一切都突然变得陌生了。

“王淦昌先生,根据‘林副主席’的‘一号命令’,我们决定把在北京的九院所有机构,迁至四川绵阳一带,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大迁移工作,组织决定你也一起迁至那儿。”二机部“军管委”正式通知王淦昌。

“我一个人去,还是家属都迁去?”王淦昌问。

“当然是全家都去。而且,你们要做好长期工作、生活在那里的准备!”“好的,我回去马上做迁移准备。”王淦昌丝毫没有想过其他什么问题。在他看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本来就是高度机密的,几年前自己连名字都改了,这很正常。只是这一次是大迁移,所以他想到了家的问题。回到家里,王淦昌对老伴和子女只说了几句话,就把全家离开北京的事全都定了下来。王淦昌当然不明白中央作出这项决定的大背景。

就在王淦昌忙于在罗布泊组织地下核试验时,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9月11日,周恩来总理和苏联的柯西金总理在北京机场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短暂会面。这次会面,中苏两个大国敌对了近10年后双方都想试探一下对方的某些意图。但是那时的两国政治家们实在太不相信对方了,所以作出的一些判断现在看来都很偏激。在柯西金走后的一个多月,也就是在王淦昌报告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消息后的第22天,中南海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主题只有一个:研究当前国际形势和苏联战略动向。不知哪儿来的一份情报显示,苏联内部有人主张乘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尚不够充分的时候,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毁灭性打击,这使得中国领导人怀疑“老苏”真的想对我们中国突然发动核袭击。会议经毛泽东批准,政治局作出决定:在全国立即开展一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全民战备动员。

为防患于未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不管有无问题,一律紧急撤离北京。根据这一精神,毛泽东随即到了武汉,“林副主席”到了苏州,只有周恩来留在北京“守家”。

据后来了解,“林副主席”的“一号命令”共有5条内容:一是苏联谈判代表团于10月20日来北京会谈,对此要提高警惕;二是为防止苏联利用谈判做烟幕对我军进行突然袭击,全军各部队要立即将重武器和重要目标隐藏起来;三是通信联络要保持通畅;四是国防工业要抓紧武器弹药的生产;五是导弹部队要随时做好发射的准备。

王淦昌老两口带着外孙女三人很快到了目的地--四川绵阳(而今的长虹集团便是当年王淦昌他们的九院子属单位)。司机大邵一家跟着王淦昌“荣幸”地一起到了绵阳那片山沟沟里,并且这一去就是近20年。下面是大邵回忆跟着一起到四川后的有关王淦昌的一些情况--开始部里说了,凡是重要的领导和院长们都要迁到那里,可等我们一到那儿住下后,发现院级领导中就王先生一家搬去了。其他的院长都没有去,房子留着却是常年空空的。我对王先生发过牢骚,说你看人家多精,根本就没打算来。我们倒好,一下把全家的户口都迁到了这儿,现在想回去都没有门儿了。王先生说,别人我不管,可我们来这儿没有错,九院把主要人员和技术设备都搬来了,今后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机构,我们不跟着工作的地方还能干什么?

王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的心目中,从来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私事,只要他认为是上面交给的任务,不管在哪里,不管是干什么,他都要全身心地投入,直到完美地把它做好为止。那时绵阳的条件极其困难,连孩子吃的食糖都得从北京带过去。而我们的九院工作区为了适合战备需要,整个工区和生产厂区铺得特别大,共占6个县的地面,近的相互间距离三四十公里路,远的达100多公里。整个绵阳地区实际上成为中国核武器试验的大本营。那时王先生已经是近70岁的人了,但他是生产和技术的总负责,所以几乎每天都要在几百公里的工区里奔波。当时我们所在区域还有不少国民党残留部队,敌情很复杂。每次跟王先生出门,我必须带上武器,随时准备应付不测。由于“文革”影响,许多工厂停停干干,这给王先生的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他既要安排科研工作,还要做人的工作,那几年真是难为他了。绵阳地区又是地震多发区,我和王先生多次出门碰上地震,由于担心出事,我不让他往下面的工区跑,他哪儿肯听!地震一来,夜里我把他拖到汽车上睡,他就是不让,说怕什么?我是搞原子弹的,震波多大,对人类危害多大,我心里都清楚。他照常睡在屋里。有一次我问他,王先生你真的不怕地震砸死人啊?他嘿嘿一乐,说死谁都怕,只是你心里装其他事多了,死的事就给让路了。我相信他的话,因为他心里装了那么多工作,哪儿能顾及自己生死?但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为国家作贡献的老科学家,“四人帮”一伙仍没有放过他。青海基地的“恶二赵”派人把王先生抓到罗布泊,说是“工作需要”,实是为了批斗他。而在后方的绵阳,他们则进行大抄家。我知道王先生家里的东西都是国家核武器试验的重要资料和文件,所以我坚决不让造反派动一动。为此,造反派也给我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司机”帽子。

但这也并没有使我在抄家问题上屈服。我一直死死地把着王先生家的门,就是不让造反派进王先生住的房子。后来总算达成了一个“协议”:把房子封存起来。我心想这一招也行,既保护了王先生的东西,又可以过抄家这一关。但造反派头头警告我,说:“你以后不准再照顾王淦昌了,就是他从青海回来也不能去车接。”不几日,王先生真的从青海回到绵阳,我偷偷开车去接了他。王先生见了还特别高兴地对我说:“还是绵阳这儿好,这儿我就不是受批判的坏人了。”他哪里知道这儿的斗争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许多好心人一直全力在保着我们这位可敬的老先生而已……

1975年,因“文革”中断数年的第二次地下核试验又重新被列入议事日程,时已68岁的王淦昌仍然以技术总负责人的身份,与小伙子们一起,从吐鲁番到戈壁滩,乘着汽车,整整颠簸了11个小时,到达爆炸地。

“让我再进洞看一遍。”同每一次核试验之前一样,王淦昌坚持要在最后时刻亲自检查一下装置和线路。当在场的人看到老先生吃力地弯着腰在低矮的“猫耳洞”里钻进钻出时,谁都会感动。

大爆炸仍然在王淦昌的注视下获得预期的成功。

这一年,正是邓小平重新出来主持工作的年份。

这一年,王淦昌的名字又出现在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名单上。

1976年,70虚岁的王淦昌再赴风雪迷漫的青海高原,在一望无际的“死亡之海”的腹部又一次成功进行了我国第3次地下核试验。经过代号为“21—29”、“21—92”、“21—93”三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我国的空中、地面和地下核试验基本走完了所有历程。王淦昌带着让全国人民引以为豪的核试验成果,回到了北京。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最最敬爱的人--周总理离开了人世。

“你们看,上次我向总理汇报工作时,他向我提了5个问题,当时我只回答了3个。现在剩下的两个问题我也想出来了,可他已经走了……”王淦昌坐在椅子上悲痛欲绝地向人诉说着。

几个月后的“清明节”,天安门广场发生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悼念人民总理的活动。王淦昌不顾人多车挤、年高体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悼念队伍。

10月,沉闷了许久的中国响起一声春雷。王淦昌无比激动,他说:“这是更大当量的‘核爆炸’!我要继续努力为国家作贡献。”

1978年,王淦昌奉命从绵阳调回北京,任二机部副部长,并兼任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在这之前的3个月,他再次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9年10月20日,72岁的王淦昌实现了他毕生的追求,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0年2月,他被推选为新成立的中国核学会理事长,同时还被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这一年,他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同志作了题为《核能--当代重要能源之一》的报告,从此致力于中国核电站和其他核能科研的领导与组织工作。

1982年,75岁的王淦昌主动辞去二机部副部长等职,仍兼任原子能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3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他再次当选常委委员。

1984年,王淦昌亲自主持和指导秦山核电站及北京的强流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论证等。

1986年,他与王大珩等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国外高新技术发展的建议,即著名的“中国863计划”。

1987年,王淦昌主持国家“神光”激光装置鉴定会,并在80寿辰时发表有关中国激光研究的重要论文。

1988年,他与王大珩、于敏等物理学家向国务院提出将“激光核聚变”列入“863计划”,并获得批准。

1989年,王淦昌赴苏联杜布纳访问,被莫斯科大学授予名誉博士。

1990年2月,他与钱三强、李觉、姜圣阶联名写信给江泽民、李鹏同志,就中国发展核电站提了建议,由他领导的氟化氪准分子激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991年,王淦昌接受国家对“863计划”作出贡献的奖励。

1994年,王淦昌向“863计划”提出五点新建议,受到国家重视。

1995年,他与钱学森,黄汲清(大庆油田发现者)和王大珩一起获得李鹏总理颁授的“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

1996年,他捐款设立“王淦昌基础教育奖励基金会”。

1997年夏,他被无名氏(至今仍未查悉)骑车人突然撞倒致重伤,住北京医院数月。

1998年12月,王淦昌逝世。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和中外科学界著名人士、社会学界、教育界近千人送了花圈。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王淦昌等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熊剑东便哈哈哈大笑起来,“月盘啊月盘,生性文绉绉,只能一生做个被人奴役的月盘呀。

”“五六十年前,我对同窗学友的话并没有理会,不想后来还真被他言中了。唉,人哪,本来父母给你起个名字完全是一时的一种念头或灵感而已,可很多人却真的因为一个名字的缘故而命定终身。我就是。一个月字一个盘,命里似乎注定永远掌握在别人的手里……”陈月盘说起往事,不由感慨万千。

熊剑东如此杀人不眨眼,没多久也无法在乡下待下去了,陈月盘只好送他回上海,劝他另想出路,后来又帮助熊与国民党方面取得了联系,使这位“野马”有了比较好的归宿。

同类推荐
  • 谈天说海话仙乡

    谈天说海话仙乡

    蚕沙口被称作神龟背上的村庄,天妃仙驻的圣地;佛家说这里“天妃慈佑临福地,神龟背上隐仙庄”;方志说这里“滦控缰索,翼蔽畿甸,是为形胜”;帝师说这里“海外一荒村,远视如孤岛,命名曰蚕沙,谲奇费探讨”;民众说这里传说美丽,故事神奇,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游人说这里神秘的渤海湾、神圣的天妃宫、神奇的古戏楼……是看不完的圣境。
  • 撞见未来

    撞见未来

    《撞见未来》一书为作者精心创作的散文集,内容多样,包含对环境能源和新科技的思考、对人生活本质的探究、对经济发展的认知和对社会发展的感叹等等。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写作角度积极正面,融合了作者多年来对社会及人生的感悟。
  • 欢乐颂与沉思颂

    欢乐颂与沉思颂

    《欢乐颂与沉思颂》是英国诗人弥尔顿早年的两首杰作,表达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和深沉的爱恋、对人生诸世相透彻的思考,倾注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满腔的挚爱,显示了人文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英国后代诗人特别是浪漫派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欢乐颂与沉思颂》的译者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赵瑞蕻先生,这是他毕生珍爱的译作之一,在他去世之后由译林出版社整理出版。弥尔顿,英国诗人17世纪的伟大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反对封建礼教和宗教改革的战士。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失乐园》是和《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与《论语》等儒家经典不同,《尚书》因其晦涩难懂,是一本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著作。目前市面上关于《尚 书》的图书全部是很学术的专业图书,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本书则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以期对《尚书》这部经典著作的普及作出努力。 为什么要读《尚书》?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经典中的经典。自孔子编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以《尚书》为教材培养了三干弟子。从汉代开始,它就作为居于权威地位的教科书备受推崇,数千年间,一直充当着塑造中国心灵、中国固有文化的核心经典。《尚书》上起传说中的尧帝,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反映了这个时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论,偶尔也记录了他们的一些行迹。君臣们的言行虽然指涉甚广,内容宏富,但几乎都聚焦于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政治政之道与治之术。
热门推荐
  • 黑户六王妃

    黑户六王妃

    突然有一天,季安安穿越了,秒变黑户,还新增文盲技能。悲剧的人生莫过于没得吃,没得穿,没得住!还好遇见一只超帅的王爷,咦?这只王爷好熟悉的样子!然而还有更熟悉的太子男主,和太子妃女主!原来自己穿越到小说里了!!季安安表示,女主大人,男主大人,放心吧!我会把你们的弟弟养的白白嫩嫩的。季安安在某一年的七夕向天上的神仙许了个愿望:做当朝六王爷的妻子。而得知季安安心愿的某只面瘫王爷暗搓搓地笑了。
  • 一如顾往

    一如顾往

    给你一个后悔药,你会做什么?愿你穿越时空,珍惜七天,无悔无愧。
  • 世纪异闻之黄昏之章

    世纪异闻之黄昏之章

    没有记录的300年以前的历史,雾中废镇的神秘的瘦高鬼影,地下紧急遗弃的研究所,被销毁的研究内容记录,神秘的嗜血的银色晶体……活在黑暗中渺小的暗虫窥视着天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白领加薪减压路线图

    女白领加薪减压路线图

    本书是中国第一本给女白领看的书。让你“升职优先、快乐无边”的宝典!加法生活,让女白领成为事业的能手。减法生活,让女白领放松疲惫的身心。乘法生活,让女白领展现女性的优势。除法生活,让女白领享受快乐的生活。调查显示:90%女白领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各种压力,依次为工作压力、子女教育压力、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的压力、婚姻情感压力、:健康压力、经济压力,众多的压力使得女白领不堪重负、身心疲惫。女白领怎样才能成为事业的能手、温馨的妻子、孝顺的女儿、慈爱的母亲、朋友的知音呢?轻轻翻开这《女白领加薪减压路线图》,赠你一把悠然自得的金钥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海燕

    海燕

    本书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精选散文集。本书收录了《海燕》《春天的旋律》《鹰之歌》《书》《时钟》《人》等数十篇散文佳作,充分彰显了高尔基的革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对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青少年读者继承红色基因,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 大地龙蛇

    大地龙蛇

    《大地龙蛇》在老舍的作品中几乎是唯一没有受到研究界认真关注的,但却是最能反映老舍文化思想的作品,其底蕴内藏大有开掘的可能和必要,本文从立意、构思、写作等方面,对它进行全面探究。这是一部“受命文学”,老舍借抗战检讨中国文化,抒发自己的文化理想。这是一部“理念化”而非“概念化”的作品,老舍收获了民族的“精神庄稼”至今仍富启示意义。剧中设置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有深意的。
  • 重生异界去养龙

    重生异界去养龙

    末日来临,地球上所有人被传送到异世界,一个数据魔法的世界!在这个魔力浪潮中,人类驯养战宠,开辟领地,役使北方冰原的霜狼兽,冰原猛犸;驯养南方大平原的黄金雷龙,巨型迅猛龙!苏麟死后,却发现自己重生到了11年之前,灾难还没发生的时候!他本来只想在异世界安静的种田养龙,当自己的龙骑领主,然而女神突然到访,希望他去拯救女神!苏麟:嗯?
  • The Tenant of Wildfell Hall(III) 威尔德菲尔庄园的房客(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