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600000039

第39章 一个为共和国诞生而背了30余年黑锅的老地主(3)

“商业机密,不可泄露。”“好你个老吴同志呀!连我都不透露一点?”“不透露!”吴仁宝一双眯成细缝的笑眼里透着几分狡黠。

“好,你不说我也不问了!你吴仁宝和华西村借钱,我一万个放心!2000万就2000万!”“谢谢市长!华西村百姓会永远记着你的恩。”

吴仁宝这回张大嘴乐了,他用借得的贷款和村上的自有资金及村民集资的几千万元,一下“吃”进后来翻了数倍价格的万余吨钢坯和千吨铝锭及数百吨电解铜,又将这些原材料投入到之后上马的村办新企业生产中,而别人还在细学慢嚼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时候,他吴仁宝和华西村早已甩开四蹄扬鞭在经济大发展的快速道上--10亿村、20亿村……50亿村、60亿村……华西村直奔天下第一,无人匹敌!此后的吴仁宝领导的华西村,不再仅仅是全国产粮标杆、农民艰苦奋斗建设新农村的形象了,她已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勇前进的巨轮--跃居全国百强企业行列;她已成为农工商全面现代化的旗舰--称雄华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场;她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先导和成功实践的经验产地--闪耀在中国共产党时代丰碑上一颗贴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农村具体实际相结合标签的五彩金星!说吴仁宝是个奇人的已经很多了。但仅仅靠积累的经验和天性的聪慧而制造出的一点奇迹,并不能保证他会成为一名永不倒地的英雄和奇才。吴仁宝的一生闪耀的光芒,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对所追求的信仰的坚定性。这绝非所谓的奇人所能够拥有的。

足够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华西村现在的实力和发展速度仅凭想象是很难形容得出的。“3年。

再过3年你来华西村看看就更不一样了!”吴仁宝见我后的第一句话说得很自信也很有底气。

“三年后的华西会是什么样呢?”我在眼花缭乱的“人间天堂”中参观时尽力去想象明年的华西与现在的华西之间的差异,但我自感想象力的匮乏。明天的华西村有更多的“金塔”(华西村现在有3座15层的金塔)?明天的华西实现1000亿的年产?明天的华西是一个田野上的现代化都市?

吴仁宝笑了,细言细语地告诉我:“这些都不难。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华西村能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就是我们掌握了实事求是这个法宝。”这是一句与炫耀丝毫无关的朴实之语,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即便是“实事求是”的发明者和倡导者。它考验着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同时也标立出了普通人与伟人之间的一道分水岭……

吴仁宝的华西村并非生来就是天堂福地。20世纪50年代末,吴仁宝出任华西村前身的23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当时正值“大跃进”年代,一些头脑发涨的人都在放卫星。先进分子吴仁宝自然逃不出上面的点名:“吴仁宝同志,你们大队的稻子长势比别人家的好,你能报多少亩产?”“那--人家报了多少?”吴仁宝问。

“最少的也有一万斤了。”“一万?”吴仁宝两眼发直,心里打算了半天怎么也高不上去。最后他狠狠心,鼓足气报了3700斤。

“保守,太保守了!仁宝同志你应该认识到,产量报得高低是个政治问题,也是党性问题,你要好好考虑考虑。”吴仁宝打小在田野里打滚,他清楚每一块田里到底能打多少粮出来。面对无数双咄咄逼人的眼睛,这回他不想再说违心话了:“这样吧,等收割时,公社派人到我们大队监收,如果地里能多收一斤稻谷,我们全大队宁愿挨饿也要倒贴10斤指标卖给国家;可如果亩产每少收一斤,你们也得给我们如数补上啊!”这个吴仁宝!他的话一出,从此再没人朝他要亩产数字了。

“那时我不满人家报万斤粮的,其实我报3700斤也说了假……从那以后,我再不相信玩虚的了。玩虚的假的,沾光的可能是一些当官的,但吃亏的肯定是老百姓。我是从田埂上走出来的共产党员,一辈子脱不了双腿上的泥土,所以我不忍作假……”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吴仁宝如此深情和执著地对我说。

1961年,华西村正式组建,当时称大队。下辖10个生产队,人口667个,可耕面积841亩,人均欠债15000元。12个小自然村落,破破烂烂,茅草房,泥垛墙,羊肠小道弯弯曲曲,七高八低的田地落差数米……“高的像斗笠帽,洼的像浴锅塘。半月不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这是华西村当时的真实写照。

面对贫穷,吴仁宝最真切的感受和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要让自己的兄弟姐妹不再面黄肌瘦,就是要把那些背井离乡的孩子和婆婆婶婶们找回来暖和他们的手和脚……

那时吴仁宝想要做到这两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带领乡亲们改天换地。

改天换地的战斗,是靠每一滴汗水冲刷和垒起的一种艰苦奋斗。吴仁宝一生最佩服陈永贵这位农民兄弟,就是因为当时的大寨精神给了他和华西大队一个改变村子旧貌的榜样力量。

学先进、赶先进,新中国50多年岁月里有过无数次这样的运动和高潮。但吴仁宝与众不同之处或者说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创造。在全国性的“农业学大寨”热潮中,吴仁宝带领华西走的是一条既求艰苦奋斗,又讲规划目标之路。为“15年将华西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吴仁宝身先士卒,与全村干部群众实干拼命干,提前8年实现。“做煞大队”换来的是土地平整、道路宽畅、白墙青瓦的新农村和闻名全国的“亩产超吨粮”先进典型。

现在我们到华西村参观早已看不到昔日吴仁宝他们改天换地留下的那些旧景了,其实当时他们干得相当悲壮。有一首民谣曾在华西村四邻流传了很久:“做煞大队无搭头,干起活来累死人。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浜里。”吴仁宝和他的农民兄弟姐妹们的拼劲,是华西精神最初的核心内容。那会儿华西人的苦干确实吓退了不少本来已经准备嫁给华西村小伙子的外村姑娘。一时间,退婚的女子把华西村搅得人心惶惶。这是一向笑眯眯的吴仁宝所不曾料到的。别出心裁的“寻开心”青年社员大会上,吴仁宝高扬起嗓门,说:“我不相信华西村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今天我们改天换地的战斗确实比别人苦出几倍,可明天我们华西村就会比别人好出几倍。那时候,我们华西村就会有成群送上门的好姑娘!你们说是不是啊?”“是--!”小伙子们被吴仁宝说得眉飞色舞。“现在我想鼓舞一下我们华西村的姑娘们,你们干活各个冲锋陷阵,不甘落后。现在你们要拿出干活的劲头去跟我们村上的好小伙子们去恋爱、去结婚!”吴仁宝的这句话把“寻开心”会引向了高潮……当下,“铁姑娘队”队长赵毛妹“噌”地站起身,响亮地表态:“我要嫁给别村姑娘不要的那个……”说完,她涨红着脸,瞥了一眼坐在旮旯儿的那位被外村姑娘退了婚的小伙子赵福元。赵毛妹后来真的与赵福元结为百年之好,证婚人自然是吴仁宝。赵毛妹非常了不起,她不仅以自己的行动在“做煞大队”的关键时刻为村里稳定了军心,后来也成长为吴仁宝的得力助手,人称“华西村的郭凤莲”。

华西村靠一根扁担、两个肩膀威震神州大地。那年大将军许世友率领江苏省干部们到华西村开现场会,见身边站着一位衣冠楚楚的农村大队书记,一把将其揪到吴仁宝面前,说:“你这个书记我看不要当了,瞧瞧人家吴仁宝:捋胳膊,光双脚,手上的老茧铜钱厚。这样的书记才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嘛!”华西出名的时候正值“文革”时期。靠实干和抓生产争出的典型,在那会儿并不吃香。倒是一个由林彪老婆叶群抓的“学毛选”积极分子一夜间像神话般传遍了大江南北,因为这位种田的老阿婆能画各种符号来谈“学毛选”的体会。一时间,这位邻近华西村的老阿婆成了万众瞻仰的人物。可人们上她那儿学到的却是十分荒唐可笑的“早请示晚汇报”和“忠字舞”。种田出身的吴仁宝一看那些玩意儿就愤愤地甩袖回到华西村,对自己村民们如此说:“早请示晚汇报和忠字舞出不了一棵好苗好秧。我们把生产搞上去就是用实际行动向毛主席献忠心。”就这样,东边的“学毛选积极分子”老阿婆那里书声琅琅,却生产连连下降;西边的华西村脚步咚咚,却生产大丰收。于是不多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毛选典型”的人纷纷转道上了华西村。这还了得!吃政治饭的人赶紧派队伍杜绝前往华西村的人群,哪知根本不起作用。

“吴仁宝,你这么搞是什么用意?想用生产压革命啊?”帽子满天飞的年代,有人举着这样的高帽来压吴仁宝。

“我……”吴仁宝想当场顶那“领导”,可灵机一动,他又恢复了平时一脸笑眯眯的神情说道:“毛主席不是说了‘抓革命,促生产’嘛!我们华西就是一手抓革命一手促生产,再说我们的生产上去了,也是学习‘毛选’后的结果呀!”“老吴,你要这么说就对了!华西村的生产上去了,就是靠的学政治嘛!”那“领导”这回对吴仁宝颇为满意。

“我现在经常对人说,自己为什么七八十岁了还没有完全退休,就是因为以前犯过3个错误: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三个主义在我们新中国建设的几十年里,经常有人犯,我也不例外。所以总想在自己身体允许和有能力改正错误的时间里多补点回来,多干点有利于老百姓的事。”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已从华西村“一把手”退位至“总办”主任的吴仁宝在华西接受我采访时说到此处,又一转话锋,“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实事求是的最大敌人,我为什么总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就是因为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要想从实际出发,为百姓干点实事时,不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在‘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也不要社会主义的苗’的年代,我们华西村为了改善和增强集体经济,偷偷摸摸搞了个‘小五金’厂。那时华西已经是全国有名的农村先进典型了,我们办‘小五金’厂在当时是绝不允许的事,属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范围。但我们为了让百姓日子过得好一点,就把办‘小五金’厂当做头等重要的副业来抓,后来每年为村上创利几十万元,那时候一个生产大队有几十万元收入,绝对算富裕了!可这么好的事,领导来了我们只能赶紧关门,参观的人一走又机器隆隆响起……后来露了马脚,我只好跟领导这样汇报:‘这是响应上级指示精神,搞两条腿走路。’上面的人信这呀!他一信我们就可以继续干,华西村就这样慢慢有了较强的集体经济……”有人说吴仁宝之所以成为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个“不倒翁”,就是因为他有一套能对付上面的手段。吴仁宝听我口出此言时,爽朗地笑道:“我尽管很痛恨形式主义,但有时觉得形式主义还有点用。比如我们要干成自己想干的一件事,当时的政策和形势可能就不让你干,怎么办?这个时候我就玩点‘形式主义’了。这形式主义能对付官僚主义,因为官僚主义比较喜欢形式主义。”吴仁宝说到此处,笑眯眯地把嘴凑到我耳边说,“给你讲个故事,你不是就住在我们华西的金塔宾馆吗?华西的金塔现在有3座,我们还要造十几座金塔。你们大城市来的人看了金塔一定会说这塔怎么不土不洋呀!吴仁宝怎么就这农民水平呀!我告诉你为什么要造这不土不洋的东西。华西村发展成现在这规模,按照一般思路就得有非常气派的行政大楼、业务大楼、综合大楼什么的。可我不搞那些。因为我们华西还是农民的华西,要有农村特色。农民对塔建筑容易接受,一句话:喜欢塔。所以我就主张建塔,以塔代替各种大楼。你看到的金塔全是我设计的。造好后,大家的感觉就是有些不土不洋。我心里偷偷笑,华西和我吴仁宝要的就是这不土不洋。而且这不土不洋就是一个形式,专门对付那些官僚主义。现在可以告诉你我为什么这样做。如果当初我把塔建得特别洋气,就会有领导指着我鼻子问我搞那些洋气干什么。他们还会说华西是中国农村的先进典型,那么洋气就是脱离农民呗!反过来同样道理:我把塔建得太土了,人家领导又会指着我的鼻子,说你吴仁宝和华西村再富也是农民,就是土。你说说,这难办吧!所以我干脆来个不土不洋--正好。哈哈……”吴仁宝说着自个儿先笑起来。一个典型的农民风格的智者。“话得说回来:一般情况下,领导们到下面来总是爱看点好的、听点好听的,于是下面就有人专门搞些迎合的东西和名堂了。所以说到底,除掉形式主义的根子还要靠下面,靠实事求是。”吴仁宝如此下结论。

到60年代末,华西村依靠一个“小五金”厂和一台小磨坊,便积累了100多万固定资产和100多万现金存款。而此时的华西村村民们也全部搬进了大队统一盖建的新瓦房,并且家家有存款。从这时候起,外村姑娘嫁到华西村甚至小伙子“倒插门”来华西的风潮一直延至今日……

吴仁宝通过华西村第一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深切地体会到:将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责任落到为百姓谋幸福之上是多么的重要,而人民群众对这种重要性的呼应,又使吴仁宝更加坚定了走实事求是和创新创造的发展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句名言,叫做‘发展是硬道理’。我怕农民群众弄不太懂,就自创了两句话,叫做‘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

我们华西就是靠这个精神一步步求发展的,走得还比较顺。所以我总结了18个字: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现在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我的看法是:

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瞧这位农民政治家出口成章的经典词语,既朴实又充满深刻的实践思想!“让百姓幸福就是社会主义。让百姓幸福就必须大发展。”这是吴仁宝担任华西村支部书记几十年来总结和遵循的一个“真道理”。

为了把这个“真道理”转化为农民们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觉,吴仁宝带领华西人走过了“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的3次革命性征程。

“70年代造田”完成的是农民们实现温饱的革命。就是在这样的一条农民们人人都明白如何走完的革命途中,吴仁宝也创造过许多“特色”。“造田”初始,吴仁宝就放言说:“这些年,干部一动员大干快上就说要让大伙儿脱几层皮、掉几斤肉。我看哪,叫群众脱皮掉肉的干部一定不是好干部。从今儿起,我们华西人在搞大干快上时,不仅不能脱皮掉肉,而且还要长肉增膘!”天底下能有这等事?当然有。这就是现今老一代华西人给后代们经常讲的“老支书办食堂”的一则百听不厌的故事--农忙来临,支书吴仁宝忙着张罗的不是农田里的播种与收割,而是那个“大食堂”。

“你们听着:主食供应要放开,小菜副食多花样,荤素搭配得合理,茶水点心送田头……”吴仁宝拉长嗓门在食堂内外不停吩咐着。

同类推荐
  •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是著名学者周国平与济群法师的一系列深度对谈。两人从各自专研的领域出发,围绕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命运的可变与不可变、人生的苦与乐、觉醒与解脱、无常与永恒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辨析甚至激烈的辩论,探讨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智慧与哲思。在当下这个喧嚣迷茫的时代,两位智者的对话,为读者指引出一条保持天真自省、归于内心和平的途径。
  • 信仰之海

    信仰之海

    马休 阿诺德在维多利亚的盛世,听到了代表基督精神的“信仰之海”落潮的哀声,于是呼吁用真诚的爱来拯救那表面上光明的世界。如果说,《信仰之海》作者也有自己的“信仰之海”,那一定是诗歌,毕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大部分文字,都与诗歌有关,涵咏经典诗文,足见作者滋养性情之用心。还有小部分文字是关于翻译和读书的随笔,是现实生活的点滴侧影。《信仰之海》可以说是作者对“诗性人生”的诠释与见证。
  • 穿越海峡的白鸽

    穿越海峡的白鸽

    我记不清骑着这匹名为孤云的白马在苍茫的荒野上奔跑了多久,处在惊慌状态中的我脑子里老是闪动着凶狠的日本鬼子挥舞寒光闪闪的刺刀向我逼近的场面,这种幻觉刺激着我的神经,使我不断挥动马鞭抽打着孤云,孤云铆足了劲,拼命向前飞奔。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孤云突然放慢了步子,它回过头,望了望伏在它身上的主人,此时的我长长吁了口气,心渐渐平静了下来。我用手摸了摸脑袋,真的有点儿不相信自己能从那场天昏地暗的恶战中幸存下来。现在,枪炮声、呐喊声、马蹄声都已远去。
  • 爱的常青树

    爱的常青树

    《爱的常青树》以作者本人的恋爱经历为原型,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在考古队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为背景,描写了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女考古队员郑心怡与地方上的文物干部“我”相爱的故事。作者以务实的心态描写了那个转型时期新兴的考古和文博事业,青年人冲破世俗与偏见,终于在爱情中成为眷属,在事业上找到归属。他们执著追求理想、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大环境中得以实现。该书是考古爱情书,以俩人的爱情发展为脉络,贯穿考古、人文的线索,对了解历史和文物也有较大裨益。
  •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内容围绕黄河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合理。
热门推荐
  • 点美策

    点美策

    在女尊世界里女人三夫四侍的很正常,但是要在男尊女卑的世界里养一大堆面首,那就很不正常了。凑巧的很,她,姜昕,就是这么个不正常的人。她不过就是一个兼职编辑,整天游手好闲,却也有踩到狗屎运,遇见天使可以许愿的时候,却偏偏许错了愿望,居然带着“睡尽天下美男”这个“自做孽不可活”的愿望,来到了一个*男尊*世界。在男尊世界实现“睡尽天下美男”的愿望,她,要如何才能做得到呢?话说自古以来,有香香公主之美貌的女子不少见,有建宁公主之权力的女子也不少见,在女尊世界里三夫四侍的蹩脚穿越者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要在男尊世界里兼具以上所有条件的人,就是寥寥可数的了。可是,姜昕就是这么个人,她甚至因为嫌记名字太麻烦,就给自己的三夫四侍排了编号……“小九,你去看看牛奶热好了没,孩子们都饿了!”姜昕抱着其中一个怎么都哭不停的孩子,又开始了每天那些絮絮叨叨的发号施令道,“小二,叫你顾的奶妈怎么还不来?你不知道去催着点啊?小三,我都说过都多少次了,你现在的身子不能下床,这里没有什么地方非你帮忙不可,你给我回去躺着去养胎去。小四,我的外衣呢?你昨天晚上给我丢哪里去了?什么?没有了?那你还不快去找其他的?小五,过来抱着这孩子,我抱一上午了,胳膊都酸死了。小六,咱家的那些下人真的越来越不像话了,仗着我客气,就真不把我当主子了啊?你去说说去,他们要是再都给我偷懒,你就把他们都‘请出’咱公主府吧,咱家养不了这么多闲人。小七,小八干什么去了,怎么到现在还不回来?小十,叫几个侍女进来给我梳头,我说把头发剪短了,你们还都不同意,我自己可是没有本事每天弄这些头发。还有,那个死皇帝呢?不要以为他就可以轻松了,难道这些孩子里没有他的啊?他有本事生,就得有本事养!去,叫他过来给他儿子换尿布!”、恩,这个就是原来的《睡尽天下美男》原来的名字不让用啦...推荐好书新书:我自己的另一本新书:驭男有术银末一醉红尘艾小璐《极品系列之混混娘子》灵境《极品混混》筱灵《极品系列之红颜非祸水》绯寒樱《极品系列之穿越就要改写历史》情然然《极品系列之仙子爱上‘魔’》《穿越之绝色神偷闯情关》月夜姬璇玑伤情女王太花心
  • 此生不负你情深

    此生不负你情深

    传闻名门之家华氏有个貌丑口吃的五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这还不算,偏偏家族为她指婚的对象还是个渣男,大婚当日,本该遭人嘲笑的她,婚宴上玉手一指,给自己抓了个临时替补,完美逆袭。世人这才惊讶,原来五小姐不仅相貌倾城,而且妙语连珠,天资聪慧。隐匿多年,锋芒毕露,天才降世亮瞎世人眼。只是万万没想到,临时替补的新郎竟是个大麻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见欢:美男惹不起

    相见欢:美男惹不起

    救命!你们要干什么?这一个个男人都怎么了,明明都是实用与观赏价值并举的美男,竟然全巴望着要爬上她的床。坑爹啊,一下子上来这么多祸水蓝颜,她会消化不良啦!!泥玛,又是哪个男人的旧情人来找她算账了?什么?!连皇女都出动了,摆明了要她死。亲亲美男们,高抬贵手吧,留她一条小命可以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我是主角的先知老爷爷

    我是主角的先知老爷爷

    妖魔降世,神话再启。天下风云动,我辈才人出。封惜觉得终于轮到自己来当主角,走向人生巅峰了。但是怎么就遇上这几个挂逼了呢……大师兄孙武孔系统流,二师兄朱午嫩穿越废柴流,三师弟砂雾锦重生流……还有师傅是个无敌流的大魔王…… 唉~算了,还是好好的在主角的身后当一个先知老爷爷吧。 PS:本书暂停更新,开了本新书,有兴趣的读者姥爷们就去看看吧!
  • 海贼王之全能与平凡

    海贼王之全能与平凡

    生下来被父母抛弃,成为奴隶,遭到非人的待遇,迫于无奈的成为了海贼出生在平凡的家里,过着平凡的人生,突然有一天身为穿越者的记忆苏醒,就获得了金手指。出海了。全能与平凡,这两个人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香

    天香

    生在公卿世家,就算没法呼风唤雨,改朝换代,能够不愁吃穿,金玉满堂,也算投得个好胎了吧。然而事实上,生活永远比她想象的还要跌宕起伏,惊险刺激。别人越希望她过得不好,她就越要过得好。总有一天,比所有人都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尊天下夫君太妖孽

    女尊天下夫君太妖孽

    纳尼?睡了一觉居然穿越了,还是以女为尊,要不要太爽?那个,不好意思,我是新人,那个封面弄了半天,还是不行,所以我就我就不弄了,请大家多多照顾~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中南海里的肝胆相照

    中南海里的肝胆相照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