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59700000084

第84章 奇迹(求票)

几个专家学者,三言两语就把羽民国的来历,阐述得清楚明白。

这也让王丰感叹……但是还不够。陈教授等人觉得,羽民国有人会飞,只不过是以讹传讹的传说……而他却清楚,这不是传说。

在力场手环的帮助下,他也可以飞……

虽然飞得不高,属于飘浮的阶段,但也是脱离了地球的引力。不要说古代了,哪怕是科技发达的现代,一样是奇迹。

在古代的时候,肯定属于神迹,甚至成为……神。

王丰可以想象,在几千年前,那蒙昧的时代,有人飞在了半空,出现在原始部落先民的眼前,绝对会被尊为神明。

为了供奉神明,修建巨大的城池,雕刻高大的石像,也可以解释得通了。

问题在于,王丰肯定不会透露这个机密,只能保持沉默。现在只好寄希望于,陈教授等人深入考察之后,有更多的发现了。

“这石像……”

走了两圈,大家回到城门。一帮人登上城墙,甚至爬到了巨大石像身上,仔细地观察、触摸其中的质感。

过了片刻,就有人语气肯定,感慨万端道:“这石像,不是拼接成的,而是以一座巨大高耸的石山,硬生生雕成了石像。”

“这绝对是水磨的工夫,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时间,才完成这奇迹工程。”

“最巧妙的是,附近都是泥山,那么修建城池的材料,应该就是就地取材,以雕刻石像的石料,垒石为城,一举两得。”

那人斩钉截铁,兴奋道:“单单是这一个石像,就可以列为世界级奇观之一。更不用说,石像旁边还有大体保存完好的城池……”

尽管城池中的房屋建筑,起码倒塌了一半以上。但是在陈教授等人眼中,却已经是得天独厚,举世罕见的奇迹。

因为世界各地的古城,大多数不是被掩埋在泥土、沙尘中,就是被淹没在湖泊、海底,基本上不成模样,只有大概的轮廓。

像失落古城这样,城墙、街道、房屋,历经几千年不倒,依然保留到现在的情形,真的非常非常的少见,珍稀之极。

“等到初步考察工作完成之后。”一个建筑专家,忍不住道:“我一定向上头申请,看看能不能把整个古城,彻底地复原。这修复工作,我来主持……”

“哈哈,希望你成功。”

其他人予以祝福,不过也知道,这事很难。

毕竟对于古迹,业界一般有两个看法。一是古迹出土时怎么样,就原封不动的保留,不要去做太多的变动。第二,却是有人觉得,对于古迹可以予以修复,修旧如旧,让现代的人,领略完整古建筑的风采魅力。

两种观念,各有支持的人,争执不下。

对此,王丰没兴趣去了解,他在陈教授等人感怀的空隙,又趁机问道:“各位专家,你们觉得……这古城荒废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

一瞬间,陈教授等人面面相觑,表情也变得严肃。

“据我们的经验。”

良久之后,一个老人才开口道:“百姓背井离乡,无非是几个原因。战争、饥荒、天灾、疾病,除此以外,也没别的原因了。”

“饥荒,没有粮食,肯定要离开。天灾,火灾、地震之类,可以摧毁整个城池,这有些不可能……因为古城没倒塌,而且城中也没有什么骸骨。”

陈教授分析道:“大规模的瘟疫疾病,避得全城百姓逃离……可能性是有。不过也要挖掘四周山地,看看有没有病变的尸骨。”

“至于战争……”

陈教授环视破败的古城,语气也有几分迟疑:“其实这个可能性最大,因为我刚才也注意到了,城中所有建筑,也没留下什么生活器皿、生产工具之类。”

“这充分说明,城中的百姓,那是主动收拾家当离开的。”

陈教授沉吟道:“可是……如果真是遇上了,兵临城下的战争,也不可能撤离得这么干净呀。逃难啊,不可能打包全部家当,这不现实……”

“除非是早知道大敌要来了,而且确定自己打不过对方,才提前做足准备,有条不紊的撤离……这也不对呀。”

陈教授摇头,随之笑道:“总而言之,疑点很多……这就要大家,同心协办,一起破解其中的隐秘了……”

“哈哈,理所当然。”一帮人欣然点头。

废话,如果啥事都清楚了,他们还考察研究个什么劲呀?就是充满了疑问,一切仿佛在雾里看花,才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对了,你们发现了没有,这是圆城啊。”

冷不防,有人提醒道:“圆形的古城,还保留了一些原始遗风。”

“什么意思?”

王丰愣了下,不是很明白。

“你不知道,其实我们国家,最古老的城池,那是圆的。”陈教授解释道:“但是后来,不确定从哪个时期起,城池就变成了方形。”

“值得注意的是……”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笑眯眯道:“古代文明起源之后,修建的古老城池,基本是以圆形为起始。比如说,我们国家古城第一遗址,城头山,就是圆形的。而西方国家,也有营造圆城的传统,罗马城是圆的,传说中的特洛伊也是圆的……”

“不过说起来,东西方学者,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古人要先建圆城。”

陈教授轻叹道:“其实相对圆城来说,方城更好建造吧。”

“有人说,这是受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

一个老人随口道:“方城之外,还有圆形的城郭。但这只是反向推断,没有确切的文献资料表示,古人营造城池,就是按这指导思想进行的。”

“好端端的,说这个干嘛。”

旁边的老人,不耐的摆手:“与其空谈,不如务实一些。走,先找一个可以安营扎寨的地方,等大部队过来,大家就可以,正式开始考察。”

这话很对……

当下众人商量了片刻,最终决定入住神庙。

因为在神庙的旁边,就是咕噜冒水的古井,这是最优质的活水之源。

同类推荐
  • 龙王的女婿

    龙王的女婿

    不小心吞掉“薄荷糖”,就成为龙王的女婿……龙王是集团大BOSS,未婚妻是一颗小辣椒,众位长老……虎视眈眈……呃,这个世界真危险……
  • 装逼大帝来都市

    装逼大帝来都市

    美女,跟在下走一趟吧,带你装逼带你飞不是在装逼,就是在装逼的路上。进来看看吧。
  • 大叔之混在娱乐圈

    大叔之混在娱乐圈

    中年大叔林南穿越平行空间......为了早日回地球勇闯娱乐圈,他真的还能回去吗?
  • 时光旅行者

    时光旅行者

    穿梭时空,改变命运,梦幻现实,塑造传奇人生!PS:各位大老爷,上善新书万千世界许愿系统已经发布,拜求各位大老爷的支持,感激不尽!
  • 潜存的记忆

    潜存的记忆

    你尝试过变成他人的感受吗?我们生下来就与正常人有所不同,虽不曾见面,但彼此共生,如今你遭人陷害,作为另一个你,我又怎能袖手旁观?
热门推荐
  • 校草的猫丫头

    校草的猫丫头

    超市无意间的触碰,两人便擦出了奇葩的火花儿,正是开学之际,大门口拥挤不堪,纯净的眼眸射向面前招蜂引蝶的货,第一次招惹了学院的风云人物,便引得无数粉丝围攻怒骂。你当真如此的玩弄我于掌心之中,你这般的虚情假意,又为什么还要唬弄我,骗取我的真心为你,你若欺凌我,我不会就此放弃,一定让你狠狠地先爱上我,之后心也渐渐沦陷下去……若喜欢请加Q群:178011638
  • 伤痕名爱

    伤痕名爱

    那些已然消逝的时光,是否还可以感受得到?
  • 惹祸逃妃太狂妄

    惹祸逃妃太狂妄

    午后。炙热的阳光密密疏疏的从枝叶间斜射下来,白白的光芒充满了幽静典雅的院落……“小姐小姐……”一声高过一声的急切叫喊顿时打破了宁静,随着杂乱的脚步声,一个满脸焦急的红衣少女出现在院落里。又是没人,就连府里的最后一个地方都被她找遍了,这下她真的不知道那位古灵精怪的小姐又躲在了什么地方。垮着一张小脸,红衣少女无奈的快步向院外走去。然而,就在这时——“呼呼………
  • 我的藏宝阁

    我的藏宝阁

    该死的,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修仙世界?邪魅是什么鬼.....?湖泊怎么是血红色的.你们为什么都要杀我还有......这藏宝阁是假的吧,拿个小小的半灵器都还要用灵源换???系统,你去死吧!
  • 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王蕾著的《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主要收录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份份浓浓的爱意,一盏盏点亮未来的灯,一束束温暖的光,都源于平日的记录。生动的故事,记录的是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折射的是教师的责任与理想,蕴藏着教师的智慧与情怀。
  • 诸天秘境时代

    诸天秘境时代

    地球上秘境开启,通往光怪陆离的异世界:丧尸秘境、巨人秘境,巫师秘境,天堂秘境……秘境又有诸多通关赛制:生存,积分,吃鸡,塔防……在这场浩大莫名的游戏中,人类能否幸存,成为赢家?
  • 偶的小白2019

    偶的小白2019

    女孩和一只狐人的简单的爱情故事,简单、单纯,温暖。
  • 经历死亡

    经历死亡

    人的生命,是多么的奇妙和偶然,要历尽多少机缘才能来到这个世界。可生命,往往又是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丁点儿打击。30岁那年,我曾经历过一次死亡。那天,我和班上的唐洁在变电站做高压试验。就是通过对停电的电器设备施以额定运行电压的几倍高电压,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缺陷。这在电力系统来说,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每个操作程序都必须严格遵循《电力安全规程》要求,要胆大心细,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疏忽,都有可能酿成设备和人身事故。灾难和死神的降临,是毫无预感的。
  • 豪门禁爱:腹黑新贵别靠近

    豪门禁爱:腹黑新贵别靠近

    她被他强势地钉在墙上。“你想干什么?明明是你说的,以后我们是陌生人!”她怒了,他却淡淡:“我是说人前,现在是人后!”……继而紧追不舍:“我要你留在我的身边,只是,不是以妻子的身份!”……
  • 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以明代夫容馆刊《楚辞章句》为底本,对该书收录的楚辞作品作简明扼要的校勘、注释、分段及全文品鉴,意在为广大楚辞爱好者提供一种版本可靠、文意疏通的楚辞读本。书前有长篇导论,介绍楚辞之价值,楚辞名称的由来,先秦两汉楚辞的特征,楚辞研究的历史,以及楚辞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可以引发广大读者阅读的兴趣。《楚辞》作为国学经典,是与《诗经》齐名的集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梁启超说:“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可见,阅读欣赏《楚辞》是中国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