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2600000003

第3章 江水情深 (1)

阿成

当我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治水史诗》一书的发行式,并拿到两大本厚重的《中国治水史诗》的时候,真的是感慨万千。这样一本专题性的,并集合了国内众多一流作家,用文学的形式和历史史实,共同撰写的纪实治水史诗,可以说,前无古人。纵观中国的治水史和文学史,甚至文化史,哪朝哪代曾经有这样的魄力,这样的能力,这样的智慧,邀请国内众多作家一同来撰写这样的一部大书?这不是“曲水流觞”即兴作赋,也不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式的几位雅士吟唱,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甚至也可以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奇迹。这样的事情也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做得到,也只有在像梅雁水电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这样的企业文化大家的鼎力的支持下、热情的扶植下、慷慨的资助下,本着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万代负责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才能推动与完成这样一部伟大的鸿篇巨制。当我用手摸着这部书的水蓝色封皮的时候,我不由得对杨钦欢这个人,对这个人的襟怀,对这个人的远见,对这个人的学养由衷地钦佩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企业家已经不单纯是那种埋头生产与建设的领路人了,而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成为新一代高水平的企业文化的领头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杨钦欢董事长本身就是一个尺度,一种召唤,一个启示,在这样的尺度、召唤和启示下,我们一定能看到在他的身后,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家,一手把自己的企业搞得好上加好,另一手则放眼全局,把企业文化和人民的福祉作为自身的终生奋斗目标。毫无疑问,像杨钦欢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的确是功德无量。他开创了一个先河,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让我们对中国企业界的人士,让广大人民群众,让世界刮目相看。

还令我感佩的,是这本书的主要倡导者和编撰者之一,我国的著名作家、优秀的共产党员程贤章先生,他是文化人士的另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另一种楷模。程先生为了编撰这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治水史诗,本着要为子孙留下青山绿水的宏愿,不顾八旬高龄,带领几位年轻得力的助手,飞行40000公里,去新疆,又冒着肃杀的秋风,风尘仆仆来到了寒彻透骨的东北大野,然后去地震后的汶川灾区,再冒着酷暑和严寒,实地考查了中国著名的水电站和大江大河。从5月到7月,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程先生带着他的助手们,不仅去了四川映秀、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治水工程考察,去了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坎儿井,还去了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中段和终点。去了山东黄河入海口、浙江的钱塘江、西湖、上海的苏州河和黄浦江等地进行实地勘察。他们的文化壮举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几乎全国各大媒体都发布了他们的消息。于是又有好多作家都主动请缨,主动联系,希望能成为这本大书的撰写者之一,能为中国治水史贡献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或者我们会说,在程先生身上,我们能看到古代那个徐霞客的影子,但是,徐霞客游览神州的名山大川时还很年轻啊,可程先生已经是80高龄了,带着他的助手,不舍昼夜,上天入地,涉江过河,俨然像唐僧取经一样,历经千辛万苦和种种磨难,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终于以亲历者的身份和资格,率先掌握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把住了治水史的脉络,取得了真经。之后,程先生又率领他的助手们,马不停蹄地逐一地去拜访各地的每一位作家,他们心灵之虔诚,态度之谦虚,让那些正在繁忙创作的作家、诗人和报告文学家们深受感动,毅然放下自己手头的创作,为程先生,为程先生背后的鼎力支持者——杨先生和中国作协的老朋友披挂上阵,挥笔创作。

但是,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可以尽情的抒情,在浪漫的天地里肆意地挥洒与虚构。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想到程贤章先生退休返乡之后,依然信誓旦旦要每天写一千字,一年出一本书的老作家、老前辈,都毫不犹豫地放下了自己原定的计划,投入到这项宏大的文学工程里去。真可谓是热血壮怀、不言辛苦了。

说起来,我之所以能够接下这个沉重而光荣的任务,也和我对松花江、黑龙江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密不可分的。我几乎就是看着松花江,在松花江的哺育下长大的,松花江和黑龙江,这两条江是我的两个母亲。我从五六岁就来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居住在离松花江只有几百米远的一幢俄式的小二楼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条蓝色的大江从容地向东流去。当时这座城市的人口很少,不足现在人口的五分之一(哈尔滨现在约有900万人口),如果用现在的感觉来描绘当时哈尔滨城的状态,那就是一个大的疗养院,或者一处水汊纵横的宁静的风景区。我曾经为央视创写了一部上下集的《一个人和一座城市》,我开头的设计就是松花江跑冰排的时节,许多乌鸦站在冰排上顺流而下,孤独而凄凉。我觉得这是一座城市的起点,一座城市的起点大多是从神话开始,从江河开始……

的确,这座城市的起点是从松花江开始的。我记得曾经到哈尔滨的道外区去玩,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少年,而道外区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船坞。道外船坞是一处偌大的客货混杂的大船坞,周边的广阔地区堆满了各种货物,木材、粮食、煤炭,等等,这里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人、车、船集结。站在这儿,你可以看到那些从黑龙江驶来的,或者从这里驶出的客船、货船在这里鸣笛,停靠。而最早,建造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第一船货就是从这里卸下来的。中东铁路修建哈尔滨段,就是沿着黑龙江,然后经松花江,到这里靠岸,俄国人还在简陋的江堤上修建了一个铁路专用线,用来拉运从货船上卸下来的铁路器材。有人称哈尔滨是“铁半城”,它最初的建城理念也是“以铁路为主,以城市为辅”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座城市的起点就在松花江,就在这条江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黑龙江和松花江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缔造者。

是啊,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人们,都对这两条江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相恋终生,不离不弃。它们不仅养育大江两岸的儿女,而且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卓绝的人才和爱国志士,无论是金戈铁马的古代,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这些传诵在两江流域的英雄故事。松花江和黑龙江不仅创造了黑土地上英雄的历史,也创造了东北人的智慧,使得一座座简单的小城市成为世界瞩目的大都市。所以,对这里的人们而言,松花江和黑龙江恩重于山。有人说,东北人的身体好,健壮、高大、威猛,而且吃苦耐劳,英雄果敢,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与两条大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有人说血浓于水,但是,就这两条大江而言,却是江浓于血。

关于黑龙江和松花江的记忆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如果说这座城市的起点是这两条大江创造的,那么,在解放战争胜利以后,苏军从这里撤退,也是从这两条江回到俄国。遗憾的是,他们用船载走了许许多多的“战利品”,包括江边的小船和铁路的铁轨,都源源不断地运到苏联去了。这让松花江与黑龙江的历史变得复杂而扑朔迷离。但是,中东铁路、黑龙江和松花江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松花江和黑龙江是伟大的。然而,这两条江不仅给我们以舟楫灌溉之利,也发生了许多洪灾,凡此种种,都是接下这项写作任务之后,让我能够有机会专心地梳理两江的历史脉络。这是偏得。同时,在我收集相关的资料之时,那种责任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就已经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并下决心要把这两篇文章写好。就是本着这样一个目的,我开始跑哈尔滨的图书馆、档案馆,在浩瀚如烟的书库里、资料里,寻找有关两条江的历史记载和新闻报道。的确,这是一个非常辛苦,也非常麻烦的工作。但是,想到正在外面奔波的程先生和他的助手们,我这点苦,只是他们千辛万苦中的一些而已。他们是把苦作为一种乐,一种享受来对待。我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以苦作乐,以苦为荣呢?这便是我的另一种写作动力了。

无论是黑龙江还是松花江,它的历史功绩真是难以一一述说,它创造了两岸人民的美好生活,繁荣了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革命史,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它曾经在历史上给两岸生活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无论是《大江作证》还是《气壮山河》,这两篇文章主要书写的就是两江流域抗击洪水的那段特殊的岁月。说心里话,在写这样文章的时候,我是有一种压迫感的,有一种对不起这两条大江的感觉。在我看来,无论如何这两条江是功大于过的。正如艾萨克·沃尔顿所言:“水是造物主最年长的女儿,在水之上,上帝第一次移动,利用它创造出大量生物:没有水,那些居住在陆地上的,甚至所有用鼻子呼吸的动物,都会在瞬间化为乌有。”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是的,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不容忽视。就黑龙江和松花江两条大江而言,自打有文字记载,我相信至少有上千次的洪水记录,只是,那时候生活在两江两岸的人很少,所以没有更多、更详细的文字记载。而更多、更详细的记载,则是在上个世纪初开始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松花江1932年大洪水。这方面有许多记载。而1932年正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在闹洪灾的日子里,真的是民不聊生,而腐败的官员却趁机大发洪水财,等等。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只是篇幅有限,我没有在那篇文章里加以详细的述说。我想这也是一种矛盾心情所致吧。毕竟对于这两条大江,我的敬畏之情从来是占主导地位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仅松花江就发生了两次特大洪水。一次是1957年的特大洪水,最后,在党的领导下,用人海战术,终于战胜了这次特大洪水,抵御了特大洪水的侵犯,保护了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次则是1998年特大洪水,那场殃及全国的大洪水给我们敲起了沉重的历史警钟!1998年,黑龙江和松花江的特大洪水超过历史上所有大洪水的水位,但是,英雄的哈尔滨人民战胜了它。这是治水史上的伟大壮举,伟大史诗。后来,我们在感谢江水之情和江水之恩的陶醉之中,以及战胜洪水的喜悦当中猛地醒悟过来了,说实话,爱一条江,就需要首先治理好一条江,大江就像烈马一样,烈马从来就是一匹好马,但要为我所用,就必须把它驯服,这样,才能让它成为一匹保卫家园的战马。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对治理两条大江的深入思考。从那时开始,治理两条大江的宏伟计划就摆上了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前不久,我曾参加了一次关于松花江两岸的治理规划论证会,其中一点得到了我高度的赞扬,一是他们不仅要投资几个亿,开创和建造一百年一遇大洪水的防洪大堤,同时还要将松花江和黑龙江沿城市流经地段,建成美丽的风景区,供人们休养生息,休闲度假。可以说,这个宏伟蓝图不仅激动人心,同时也给我们的子孙提供了生活、生产、生命安全和全面发展的保障。难道这没有《中国治水史诗》的影响吗?!

同类推荐
  •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捧墨赠友

    捧墨赠友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历年受朋友之请题写的各种隽语联楹。所有内容均为作者自撰、自选的人生格言、境界描述。作者自己认为,由于状态轻松愉快,本书在书法水准上很可能高于前面的碑书和经典抄写。此外,本书还选录了作者的“行世十诫”和作者自填自书的七阕词作。
  • 萧红文集精选:黄金时代,生死一场

    萧红文集精选:黄金时代,生死一场

    在新文学史上,萧红是独异的一位女作家。在她身上,勃发着身为底层女性的创造力。萧红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内心充满爱、温暖,敏感而多情。其写作方式充分散文化,自由、散漫、率真、自然,讨厌教条。在她那儿无所谓“文体“,只爱自由地表达。她的作品,几乎全数带着自叙传的色彩,主观色彩浓郁。鲁迅曾说,在她的作品中,”北方人民的对于生动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萧红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特意收录部分书简和小说中的两个独立章节,以见萧红整体作品散文化的风采。不论虚构还是纪实,其底色皆是:爱与自由。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复活的生命

    复活的生命

    从古到今,真正的诗心是随着生命而浩瀚翻湧,生动活泛的,犹如万流朝宗,合归于海,势不可当。人生中有田园诗、边塞诗、浪漫诗、朦胧诗、印象诗,隨着生命的壮丽多彩,今又有一涓涓细流,归回了大海,那就是“白鸟先生”《复活的生命》之诗。从“白鸟先生”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白鸟集》,到如今的第二本诗集《复活的生命》,我们可从中观出一个残疾人士的心路历程,人生印记和滋润心田的美善见证。珍贵在全能的造物主,赋予了“白鸟先生”诗心的灵感与感动,从《白鸟集》到《复活的生命》……一唱三叹。
热门推荐
  • 修真九要

    修真九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世界的碰撞

    异世界的碰撞

    2125年4月27日,由Z、M两国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开启了与另一个世界通道,虽然只有几秒,但依旧让世界震惊!之后,世界联合国从成员国中精心挑选出36位顶尖科学家,以及138位精英辅助,稳定次元通道!在一次失误中,次元通道无限扩大,奔溃!两个世界开始重叠!末世来临,异世界的巨虫,变异的野兽,恶劣的环境,食物的紧缺,所有人唯一的目标只有活下去!
  • Maitre Cornelius

    Maitre Corneli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现代家庭防治百病科学滋补食谱

    现代家庭防治百病科学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现代家庭防治百病科学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 我家娘子有异能

    我家娘子有异能

    末世异能女明眉穿越到一个古代傻妞身上,不仅继承了傻妞的离奇身世还继承了她的丈夫,局面有些混乱,明眉准备装傻到底。可是这个相公真的很可人疼啊,从没有嫌弃她傻不说,还各种对她好,为了拒绝各种烂桃花还惹下滔天大祸。明媚很痛快的将他划到自己的地盘,开启了她在古代的护夫模式。某人为报答她的大恩坚决要求以身相许看着俊美无双的某人,明媚很为难,是直接开吃呢,还是扮猪吃老虎,慢慢来呢。
  • 原来血族也修炼

    原来血族也修炼

    当异世界的强者重生为吸血鬼时,首先要做的竟然是带领全族开始修炼。其他魔族,狼人:这个血族可能是疯了。
  • 首届世界华语悬疑大赛优秀作品选集(柒)

    首届世界华语悬疑大赛优秀作品选集(柒)

    生活是人性的修罗场,故事则是在演绎修罗场里的悲欢情仇……而悬疑文学一直是用故事凝练的生活序章,本书收录首届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入围及获奖的中短篇作品精选集,包括科幻、恐怖、冒险、情感、历史等七类悬疑和泛悬疑题材,让你一次读过瘾!
  • 剑动云海之神尊崛

    剑动云海之神尊崛

    少年自天郡城出,手持通天神剑,劈世界之门,闯向了那决彩的大千世界,一代至尊从此诞生。
  • 夫人每天都想上了天

    夫人每天都想上了天

    【女强,多重身份,有剧情,宠文】本着再三低调的原则进入学院,谁知阴差阳错,成为了一方学神。得,她认栽。虽然老天为她关了一扇窗还顺带夹了一下脑门,不过好在为她留了一些汤。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与小美人的不期而遇。小美人不仅家财万贯,还会做饭打怪。某女:世上皮囊千千万,你怎就偏偏长成了我喜欢的模样。自此宫玖音生活的三部曲如下:美人,美人,美人!!!说真的,感觉人生无时无刻不是高潮。某男:是么?夫人可还想上天,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