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01800000088

第88章 回娘家

善人,是对神婆子、神汉的敬称,也是这些人的自称。

上古时期,我们可以从史书里面发现,国家层面上,国家祭祀、军队打仗、天旱求雨等等事情,都要问卜于天。

中国老百姓自古就是有信仰的,信仰就是天神、老天爷、玉皇大帝,实际上就是道教里面的主宰者。后来佛教传入,又信仰菩萨,如来佛等等。再后来,基督教传来,也有信仰耶稣基督的。

然而后来的信仰,比如说菩萨如来和耶稣基督,在老百姓眼里,还是拿来当玉皇大帝给照顾。

除了天神至上的信仰,中国老百姓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另一个重要信仰,就是祖先至上。

祈求天神保佑仿佛是一种奢望,然而祈求祖先保佑却被认为是唾手可及的事情了。

赵青山陪着刘玉堂喝了一场酒,完了之后回到凤凰岭村,没有去养鸡场,而是直接回了家里。

“妈,碎石岭那边我上午的时候让玉堂叔给方了十间屋,你看待会儿你去一趟小庙,找一找我三姥娘,给看个日子,咱们挖地基。”

挖地基,鲁中当地老百姓又叫挖地槽。

“行。”

赵志江夫妇两个很高兴自己儿子是个能折腾的人,本来他们已经够穷的了,不怕折腾,折腾折腾着,现在他们就富了。

“去找你三姥娘不能白去。”

赵青山笑了笑,摸出五百块钱,递给自己母亲张慧芬:“够吗,娘?”

张慧芬笑着接过自己儿子递过来的钱,哈哈说道:“够了,儿子哎,我儿子就是有本事。”

赵志江这两天已经从前些天被打的阴影之中走了出来,心情好多了。

“给三婶子买两盒烟,再给她坛上压五十块钱就行,今天你也别干别的了,先把这件事情给办了,咱儿子从泰山市定的孵化机说来就来,要是来了,到时候没地方放可就麻烦了。”

“行,那我现在就去。”

张慧芬不会骑自行车,行动都是十一路车,步行。

好在小庙村和凤凰岭村挨着,跨国山岭就到了。

小庙村是张慧芬的娘家村子,回一趟娘家村子,不回娘家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于是,她到里屋换了一身干净衣服,然后还把这些天左邻右舍看望自己丈夫的鸡蛋饼干等的包了一包袱,挎着,上了路。

到了小庙村的村头,张慧芬又到村头的小卖部里面买了一条大鸡烟。

当木匠的普遍都有抽烟的习惯,张慧芬的父亲也不例外,不但喜欢抽烟,而且烟瘾还很大。

到了自己娘家,张慧芬的父亲没在家,去别的村子给别人干活去了。

在2003年的时候,铝合金的门窗虽然已经开始在农村里面满满流行开来,但是主流的门窗,还都是木头的。所以不管谁家盖房子,总离不开木匠到家里面打门窗口。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木匠的工作非常多,包括挖担丈、造马扎、打门窗口、做家具等等,几乎每家每户的许多工作都离不开木匠,一年到头,木匠是很忙碌的。

到了九十年代,传统木匠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家具、担丈和马扎抢占了市场,让木匠的工作减少了很多,非常影响木匠的收入,木匠不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

而到了2000年以后,木匠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木制的门窗口越来越少见,相反大家都喜欢用铝合金的门窗口了。

慢慢的,到后来,传统的,背着工具箱,耳朵上夹着铅笔,拿着墨斗、握着手锯的木匠越来越少,最后直接都转行开始干室内装饰,包门窗口的,刷涂料的,贴地板砖的,可能原先都是木匠。

张慧芬的父亲和大哥都是木匠,不过,他们年龄都大了,没有了转行去干别的赚钱营生的能力了。

将东西放下,说明来意之后,张慧芬的母亲便亲自带着自己女儿,去找她本家的一个弟媳去了。

张慧芬的三婶,赵青山应该叫三老娘,在整个莱钢县里面,也是出了名的神婆子,甚至于连鲁中钢铁厂运输部上百辆大小车辆,每年六月的敬车工作,也都是由张慧芬的三婶来操作的。

每年的六月份,是鲁中地区老百姓敬天的日子。

估计老百姓这种敬天的传统,源自于古代皇帝的祭天习俗。

百姓百姓,实际上最开始这个词是同黎民相对应出现的,连起来就是百姓黎民或者黎民百姓。

黎民是对黄帝部落的群众的称呼,而百姓则是对东夷部落的群众的称呼,当然了,这两种称呼都源自黄帝部落。黎民是高等一些人的意思,而百姓则是低等一些的人,然而百姓的人数要远远多于黎民。

时间一久,黎民不再高等,百姓不再低等,都成一伙人,叫黎民百姓了。

黎民百姓对于生活同样是有追求,有向往的,上层祭天,老百姓呢,敬天。

敬天,在鲁中地区的六月份,是老百姓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要一家人都在场,烧纸钱,放鞭炮,磕头。

这种仪式化的生活其实蛮有意思,是信仰的表达,如果说有人觉得这是落后的,要去抵制他,反对他,甚至于强迫别人不要这样做,那么请那些这样做的人先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生活之后再去做这件无聊的事情。

人活得仪式化一些,其实有时候恰恰就是对人生的尊重,传统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落后的。

现在人类对于科学的盲目崇拜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对于宗教的盲目崇拜,难道说科学就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宗教?难道说,科学就能解释一切人类所见的问题?

任何你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其实都存在瑕疵,都有被彻底推翻的可能。

科学和宗教并不冲突,爱因斯坦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吗?

爱因斯坦是否信仰上帝?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似乎本应该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恰恰相反,爱因斯坦一生中始终怀有一种对宗教的虔诚,并成为开启他科学之门的重要因素。

张慧芬来到了自己的三婶家,对于一些重大,而自己却又不知道哪一天去干的事情,交给神婆来确定时间,往往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同类推荐
  • 母亲的江湖

    母亲的江湖

    以我母亲坎坷曲折的人生作为铺垫.八九十年代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热血.激情.一幕农村真实版的英雄本色...
  • 旧书店里的落榜生

    旧书店里的落榜生

    这是一本温暖人心的书籍,它可以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失去了爱情、友情、亲情的备受冰冷家庭折磨的落榜生选择了离家出走,他来到了一个旧书店。在旧书店里,他见到了很多像他一样失意的人,虽然他没有走出自己的痛苦,可他却尽力帮助那些失意的人走出他们的痛苦,从他们的口中,他了解到了他们痛苦,那些悲哀的事情深深撼动着他的心灵......
  • 致前女友的一封信

    致前女友的一封信

    苏小小,现在,我躺在这里。黑夜静谧,月色美好,而我很想你。距离你离开我,已经两年了,这是我们在一起后,最长的分别。就当度假了吧,现在,我要去接你。我希望我还来得及。
  • 社会之魂

    社会之魂

    关于社会之魂的简要说明亲情,友情,爱情,情暖天下。正义,道义,大义,义薄云天。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笔如涓涓流水,娓娓道来。笔力有深度,书中有大量原创诗词植入,有学习借鉴之用。
  • 愿你的青春不负红尘

    愿你的青春不负红尘

    青春年华,荒唐岁月不负君,万仗红尘,千次回眸与君挟。
热门推荐
  • 王者第一部之王者传奇

    王者第一部之王者传奇

    在王者大陆这片热土上,从古至今,一直演绎着各种波澜壮阔的传说。远古时期,魔族肆虐,妖兽横行。太古时代,神族降临,人族起源。黑暗年代,人族、神族、魔族、妖族、黑暗种族互为攻守,互为杀戮。黄金年代,人族终于迎来了春天,繁衍生息,主导着王者大陆的历史走向。今日,人族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以李白、铠、诸葛亮、花木兰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族的故事就此展开。
  • 久爱成疾

    久爱成疾

    【已出版】出版名《久爱成疾》,当当,天猫上均有销售。英俊矜贵,冷漠无情的世家继承人厉沉暮看上了寄养在家中的拖油瓶少女顾清欢。从此高冷男人化身为忠犬,带娃,做饭……整个世家圈跌破眼镜,人人艳羡。顾清欢佛系微笑:腹黑,精力旺盛,睚眦必报,白天一个人格,晚上一个人格。【阅读小贴士:1V1,双洁,宠文,女主美美美。】
  • 透骨

    透骨

    良宴有不凡的出身,曾经活得太过肆意张狂,南钦的出现是他醉生梦死里唯一的救赎。可是即便同床共枕,即使面对面时嘴唇相距不过两公分,心却始终无法靠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Joy

    J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命升

    命升

    沾一鞋尘土,到世间一走;踏一汪海水,去世外一游
  • 余生别和我说再见

    余生别和我说再见

    *可以的话,她希望她从来没有用过“莫祁”这个身份,这样的话,她的妹妹就不会死了,然后又出现了一个和她相似的人出来,她或许就不会……*可以的话,他希望她从来没有过……这样她就不会心疼了,虽然她掩饰的很好,但是还是会有所伤害,以至于……但是,她还有他,他也还有她……*可以的话,她希望她在喜欢上他的那一年,她能……或者,让她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候陪在他身边也好啊……不过,一切都会好……*余生别和我说再见,好吗……【PS:本文可能有许多东西都是瞎扯的,瞎扯的,瞎扯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我瞎扯的可能涉及到什么科幻啊还有打仗啊什么的,虽然都不是真的。因为时间在3051年啊~)】
  • 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良宠

    良宠

    前世历尽千帆,转眼重头再来。这一世,沈君茹誓要守护家族,手刃仇敌。却一不小心惹上未来权倾朝野摄政王。(身心干净,专情一人,宠文,宠文宠文!)
  • 重生之风萧萧的幸福人生

    重生之风萧萧的幸福人生

    前世被渣男渣女害死,而且还意外的得知了不久的将来会是末世。重生后她有仇抱仇,有怨抱怨,顺便勾搭一个汉子回家,可是何时乖宝宝,变成成了一条大尾巴狼,她好怕怕!重生后的幸福生活简直不要太好,如果上天给你们一次重生的机会你最想干什么?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这是一部时光之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的角度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十多年在沙漠乃至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思考。其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心情心态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人世的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力求更逼真地书写个人乃至时代的平民生存史,其中还大量地涉及到了地域文化及历史遗迹,乃至个人生命过程中的种种遭际。整部书格调忧伤而又高贵,多“道人所未道,言人所难言。”作者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合唱,坚持自己的艺术思想与独特的书写理想,使得这部书稿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当下任何散文作品,堪称新世纪以来一部独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