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01800000092

第92章 农村房屋的变化

泉城那边,何慧的大学生活轻松而且愉快,而另一边的凤凰岭村,赵青山一家则忙坏了。

后天是好日子,张慧芬当神婆的三婶要来凤凰岭村碎石岭敬天烧纸,祈祷赵家的工程一路平安。

要动工了,就得去跟包活的建筑包工头子刘玉堂说一声去。

自己父亲现在身体还在恢复期,肯定指望不上了,所有事情都得依靠自己,这让赵青山有了点压力起来。

身边的人手明显不够用啊,看样子下一步必须得招聘新员工了。

下一步自己有了自己的孵化场,接下来还缺一些应手的管理员,而赵青山的想法是将自己二姑一家给招聘过来。他将自己的想法跟父母一说,父母也表示支持。

既然下一步自己打算让二姑夫崔洪汉来管理孵化场,那么现在将盖房子的工作也一块交给他们一家负责,也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今天晚上赵青山到刘玉堂家里面说好了后天破土动工之后,明天一早就得再到二姑家里面跟二姑商量雇佣他们一家的事情。

现在,崔洪汉平时农闲的时候,也就指望着打个建筑小工赚钱。虽然说崔洪汉心灵手巧的,但是他有些恐高,上不了建筑架子,所以也就只能当个小工。

在2003年的时候,干建筑的,一个大工一天的工资大约是二十到三十块钱,而一个小工的工资,则只有十块到十五块钱。

建筑工人的工资,在很长一段时间,是非常低的。

在2006年的时候,建筑工人的工资,也才只有三十来块钱一天而已。

不过,到了2018年的时候,建筑工人的工资已经很高了,一天三百来块钱的工资是很正常的。

相对于建筑工人的辛苦,这一天三百来块钱,当然也值。

但是,工人的工资之所以涨上来,并不是老板良心发现了,而是说到2018年的时候,许多建筑队都出现用工荒的问题。

大家都去上大学了,谁还愿意干建筑啊。

下一步谁要是能够真吃得了干建筑的苦,这日子,绝对要比那些勉强上个不入流的大学,毕业后也没有啥一技之长的学生混子过得好。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太多,容易挤到水里面去。

吃过晚饭,赵青山让刘涛自己一个人在养鸡场照应着,然后自己则溜达着,去找刘玉堂了。

到了晚上,东岭这边只留下赵青山一个人大家都不放心,然后刘涛呢就陪着赵青山在这边。

一开始的时候赵青山还打算着让马进昌和刘玉仁他们两个也轮流晚上在他们家养鸡场这边值班,后来发现刘涛不管轮不轮到他,他都会在这边。到晚上两个人一个床伸腿睡觉,玩会儿电脑,喂喂鸡,看个电影,也都蛮开心的。

刘玉堂的家很显眼,高大的大门楼子,显得那么得与众不同。

说实在的,在2002年的时候,刘玉堂应该还是凤凰岭村的首富。虽然说这个首富的含金量不怎么高,也就净资产二三十万的样子吧。

当然了,现在有了赵青山,刘玉堂数不着了。

不过,赵家还没有翻盖新房子,所以刘玉堂家的房子,现在还是凤凰岭村最豪华的一栋。

求人办事,空着手总不好,赵青山路过自家门口并没有进家里面,而是直接来到了邻居曹玉仁家的小卖部里面,买了两盒一支笔。不空手是好习惯,找人办事不空手,好话说给人家,这事总能办成。

来到了刘玉堂家里面,赵青山被刘玉堂让进了屋里。

因为他是包工头子,他们家晚上从来不缺人,有来问着想要跟着他干活的,也有来商量着求他的建筑队帮着自己翻盖房子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里面的老百姓富起来之后,第一件干的事情,就是翻盖房子。

改革开放以前,别说凤凰岭村了,就是整个寨子乡,大家住的也都是草房子,真正的瓦房也没有几家。

要说寨子乡范围内的瓦房,不说新盖的红砖红瓦房,就说原先的青砖青瓦房,那些都是原先时候的大地主盖的。

如果说一个村子没有大地主,那么基本上这个村里就没有什么青砖青瓦房了。

赵青山四五岁的时候,也就是在1988年左右的记忆里面,一次去寨子村,集市两边全是青砖青瓦房。那些房子据说是清泉岭村的一个大商人盖的,后来商人被抄了家,所有东西都充了公。

那些青砖青瓦房都很讲究,在1988年左右的时候,都已经破败不堪,年久失修没法住人了。然后赵青山上初中的时候,还跟着自己的初中同学到那些断壁残垣里面,从墙缝里面抠出许多铜钱来。

原先的大地主喜欢将铜钱放在墙缝里面,光赵青山就抠出来十几个铜钱,然后到城子坡的文玩市场上面,以一个两块钱的价格全部都卖掉了。

也不知道那个收购自己铜钱的人后来赚了多少钱,反正肯定赚了不少。

凤凰岭村早先时候也有一家大地主,那就是马进昌的爷爷和父亲,当年他们家的产业很大,在寨子街道上有自己的布店,家里面田产也很多。原先的时候,凤凰岭村最中间有一栋大门两层楼的青砖青瓦房,进了大门里面两进门的大院子,回廊游廊,雕梁画栋,很是气派。不过,到马进昌的时候,这间大房子就被充公了,然后马进昌因为成分不好,只分到了三间草房子。

后来赵志江七八岁年纪的时候,一场大火,将马家老宅子烧了,再后来公社又给分到马家老宅子的户翻盖了新的草房子,一直到2003年的时候,原先马家老宅子的模样早就一点都没有了,只在墙头路边上,被人丢弃在那边的残损的石头狮子,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房子,是老百姓心中非常重要的追求。

从1984年左右,农村里面,最先富起来的农户首先开始翻盖红砖红瓦房,然后到2018年的时候,几乎只要是住人的房子,农村里面,都已经是红砖红瓦房了。

赵青山将两盒一支笔放在刘玉堂的茶几上,然后将后天破土动工的意思说了说,刘玉堂答应的很痛快。

同类推荐
  • 婚姻说明书

    婚姻说明书

    第一部,省散打冠军因受伤选择退役到满城大学攻读经管学位,因运动会出色表现遭遇外国语院花,数理学院可爱女生,法学院冰冷女皇,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讲述几对不同的伴侣如何度过自己的第一年,第十年,第二十年,第三十年婚姻!
  • 利花缘

    利花缘

    本文真实的记录着利氏家族从强到弱,从弱变强!
  • 致献

    致献

    一部关于时态的致献作品,现实百态是青春的时光,编年流体之韵味带人体会青春之时光!
  • 上学时候嘚那些事儿——高考篇

    上学时候嘚那些事儿——高考篇

    【2019年现实品类征文之生活大爆炸】高考特别篇:已经度过的时光,再也回不去的过往。一群快乐的学子,回不去的青春岁月。一群负责任的老师,人生路上的重要方向标。这是我的青春,也是你的青春。领略人生百态,环顾社会热点,记录当代人生活,挖掘现实家庭生活。(本文纯属虚构,为了娱乐,请不要将自己带入。)
  • 敢走就有路

    敢走就有路

    这是一个普通人三十多年艰苦创业的真实故事,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到现在的成败得失,进退自如,审时度势,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热门推荐
  • 奔赴岗位

    奔赴岗位

    写下这十天的日记之后,按照编辑部的安排我已从震区返回北京进行暂时休整。今天,当我把十天来的抗震日记整理出来时,我的自我评价是:一位摄影记者震后奔赴岗位的文字写真。我以为,汶川地震发生后摄影记者的岗位一定是在灾区的最前沿,而不应该是别处。所以,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到达现场,否则就是失职。事实上,和我一样无论是先行一步到达现场,还是稍后一点赶到现场的同行们,目前,他们仍然还有成百上千的人继续奔波在抗震救灾的各个角落进行着艰苦的采访。
  • 我能改变时间轴

    我能改变时间轴

    有了时间轴,战斗就好轻松!所谓快进一时爽,一直快进就一直爽!
  • 恰似秋风胜暖阳

    恰似秋风胜暖阳

    (已完结)高冷,内心有隐痛的男神叶秋风看上了拖油瓶少女苏青青。从此以后,高冷男神化身为暖男,带娃,做饭……整个世家圈跌破眼镜。苏青青离开港城市七年之后带着自己的小豆豆,回到港城。原本对男人绝缘的女人,竟然在叶男神的温暖下,逐渐融化……
  • 快穿之男神关怀系统

    快穿之男神关怀系统

    唐糖只想安安心心收集能量,然后离开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可是,这半途中蹦出来的人是谁啊?
  • 病魔心理学

    病魔心理学

    有人说,生命,是一场孤独的跋涉,一个人走,一个人停,一个人流浪;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坚强。心理学泰斗弗洛伊德也认为,成年人的行为模式根源于童年。这也就意味着大家都有“病”的根源在于每个人自己。这种说法我很理解,却不完全赞同。因为它无法解释,多年前距离我们似乎还很遥远的拖延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病症,为何会在今天这个时代,突然像病毒一样,在这熙熙攘攘、人流不断的都市里,无声地蔓延,以至于让我们这个时代也贴上了“众症”的标签?
  • 妃来横祸:邪王很宠很撩人

    妃来横祸:邪王很宠很撩人

    一朝穿越,她本无意沾惹是非,却被母妃早逝的皇子乱了心。她以为他是弱小无助的小可怜,可“小可怜”一朝登上皇位成了王。“子衿,天下为聘,你可愿嫁?”
  • 洛河三千星

    洛河三千星

    其苦不堪言其痛难言尽洛河三千星不独照月明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甜宠到货

    甜宠到货

    甜宠?不,其实虐。玛丽苏的爱情?不,很倔。男女主最后幸福快乐生活在一起?这可不一定。爱恨纠结少不了,人是想泡就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