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44500000141

第141章 兵临城下 下

李思的计策确实很诛心,古人最重孝道,在众人看来,李孝诚恐怕是有麻烦了。

王猛听到李雄的话以后也是皱了皱眉头,暗道了一声:“好歹毒的手段。”

李存孝则是有些慌了手脚,虽然他自小便跟在李孝诚的身边长大,他的性格也被李孝诚给带的挺歪,但是他李存孝可不是穿越者,李忠和杨萍可是他亲爹亲娘,他可做不到李孝诚那般没心没肺。

李存孝看着李孝诚问道:“哥,怎么办?要不?”

李孝诚没等李存孝把话说完便打断他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放弃你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吧,对敌人有丝毫的怜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对异己有丝毫的幻想,就是对自己的不忠,你把这句话给我记住了。”

李存孝闻言却是不甘心的点了点头,他不甘心,但是他却也无话可说,因为他知道,自己哥哥是对的,如果这时候选择投降的话,会死更多的人,包括父母,哥哥,自己,还有妹妹允儿,以及这些追随自己兄弟二人的将领们。

李孝诚的心里很不爽,他很愤怒,他想杀人,杀很多人。

李孝诚打马出列,好似疯魔般的咆哮道:“李文父子,才不及贩夫,德不及走卒,守成尚有不足,何况开拓乎,大夏四周强敌环绕,他们二人又有何能力保我大夏江山以万世太平?

江山期盼强者,百姓更待豪杰,而我李孝诚,就是那个能够带领大夏完成一统霸业的强者,

仁者不以安危易节,义者不以祸福异心,勇者不以生死异志,我今天就把话给挑明了,这大夏的江山,我李孝诚坐定了,

还有,你们所有人都给我听清楚了,就算是我父亲今日身死,他依然会是我大夏的太宗皇帝从而名垂青史,

至于你李文,我劝你尽早悬崖勒马,如果你愿意开城投降的话,我李孝诚可以保证留你以及你全家人的性命,我甚至还可以保你以及你的家人生活无忧,

否则待破城之日,天崩地裂,血流成河,届时你休要怪我不念及手足亲情。”

李孝诚喘了口气,然后冲着自己一方喊道:“二通鼓给我敲起来,一刻钟以后敲第三通鼓,届时全军攻城。”

李孝诚话音刚落,咚咚咚!咚咚咚!第二通鼓便响了起来。

这鼓声好像是敲打在了城墙上一众人的心里一般,大家此时也真的是心思各异。

李孝诚好似一个疯子一般撕心裂肺的说了许多,其实本来他还想再多说几句,只是他现在有点口干舌燥的,说不出话来了。

李孝诚本身就是个奇葩,他武力逆天,可却是个小嗓门儿,他平日里说话之时,大多都是慢条斯理且细声细语的,给人的反差特别的大,当然了,偶尔他也会爆发一次,就像是现在,爆发的结果就是嗓子有点紧。

李孝诚打马回到阵中,一边用手捏着自己喉结的位置,一边跟宇文成都说道:“快,给我水,我要喝水”,这哥们现在的样子有点滑稽,王猛见了也是摇头苦笑不已。

李孝诚的这些话算是彻底的震住了城上之人,众人现在心里想的是,这小子现在已经是丝毫不加以掩饰和隐藏自己的野心了。

大夏黄龙旗统领谢威原本是站在李忠的身后的,可是在听了李孝诚的话之后,谢威微不可查的向李思的方向挪动了几步,他并非是想要做那行刺之事,他只是在向李思发出一个信号,那意思就好像是在说:“陛下,大夏黄龙旗只忠于您,只要您一声令下,我大夏黄龙旗愿意为您死战至最后一人。”

李忠和李思自然看明白了谢威的意图。

李忠倒也没在意,大夏黄龙旗本就是忠于皇帝的,

李思见状却是有一些感到欣慰的,自己终究是没有看错人。

只不过李思并没有命令谢威出城迎战,他作为大夏的开国皇帝,他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大夏陷于内部战争的泥潭之中而无法自拔,他只能退让,哪怕就是自己最终落得个身死的下场他也要做出妥协与让步。

李思叹了口气,对身边的人说了句:“回宫吧”,然后他便在太监的搀扶下起身向城下走去,走到一半的时候回头对着众人说道“把城门给打开吧,没必要再徒增伤亡了。”

李思说完便走了。

李忠夫妇,李庆以及一众官员则是跟在他的身后离开了。

李忠和杨萍走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李忠回头看见自己大哥李文那失魂落魄的背影,他有些心疼,于是他冲着李文温声说道:“大哥,我们一起走吧?”

李文闻言才将自己的思绪收回来,勉强露出一丝微笑说道:“好,老六,走,一起走”,说完便带着李雄朝着皇宫的方向行去。

李雄现在好似牵线木偶一般的跟在自己父亲的身后向皇宫的方向走去,他的梦彻底碎了。

与其说李文想当皇帝,倒不如说李雄更想当皇帝,李文毕竟已经六十多岁了,说句不好听的,他还能活几年啊,而李雄正值壮年,只要把他老爹给熬死,他倒是能在皇帝的宝座上享受挺长一段时间,起码能过足了皇帝的瘾,只不过现在一切都以成空罢了。

不一会儿,守城的士兵便将沈城府的四面城门全部打开。

李孝诚见城门开了,他却是愣了一下,随既看向了身旁的王猛。

王猛笑着说道:“此事已经尘埃落定了,殿下,领兵进城吧。”

李孝诚闻言笑了,他先是命冉闵与裴元庆领兵一万接管四门城防,并且嘱咐二人道:“无自己的手令不得擅离岗位。”

冉闵,裴元庆二人拱手领命后便一齐离开了。

然后李孝诚又命关羽领兵三万在城外驻扎,这也算是以防万一之选了。

李孝诚忽然想到了些什么,他又特意叮嘱道:“约束全军的军纪,如果有人胆敢在我大夏之地做出扰民,害民等违法乱纪的事情来的话,杀无赦,家人也要连坐,尤其是给我看住那群大唐的士兵们,胆敢动我大夏子民一分一毫,我活剐了他们。”

李孝诚又说道:“等来年开春伐金之时,再让大家抢个痛快。”

李孝诚特意这么说一句自是有他的道理的,没点好处谁跟着你造反啊?只不过一竿子被他打到了明年,谁知道明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李孝诚心里想的是必须要尽快的同化那群大唐百姓组成的士兵,同化他们的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洗脑了,以后要日日洗,时时洗才好。

众人闻言均是拱手领命,他们对这个命令自是拥护的。

李孝诚命张飞领兵一万打头阵,他自己则是领兵三万紧随其后进了大夏的国都沈城府。

入城之后李孝诚便吩咐李存孝和张飞领兵一万控制城内各处交通要道,大臣们的府里也要被严密的监控起来,如果有反抗势力出现,自然是要杀无赦的了。

李孝诚是特意支开李存孝的,毕竟一会进了皇宫以后,恐怕免不得要杀几个人立威,李孝诚不希望自己弟弟看到那一幕。

将一切都安排好以后,李孝诚便亲自带着王猛,宇文成都还有岳云径直往皇宫行去,一路上自然是畅通无阻了。

人家身后还有三万大军呢,谁会闲的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

来到大夏皇宫的宫门前,李孝诚笑了,因为这宫门也是大开着的,李孝诚记着以前自己入宫时走的都是偏门,而此次他却是要有一回正门了。

李孝诚到底是个谨慎的性子,其实就是胆子小而已,

他命宇文成都带着自己的一千名雪豹亲兵在前,岳云带着四千名士兵在后,让这两拨人马先进宫。

他自己则是在宫门外等着宇文成都二人将皇宫彻底控制住以后再入宫。

不一会儿,亲兵王小虎亲自出来禀报道:“殿下,宫内已经全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并没有遇到任何的反抗,陛下并王爷王妃他们此时正在奉天殿内等着见您”。

同类推荐
  •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一卷):从群雄逐鹿到玄武之变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一卷):从群雄逐鹿到玄武之变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这三百年间关于唐朝的一些故事,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任务为主线,采用小说、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布衣士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作者历时五年时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也算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本卷从唐高祖李渊出生开始讲起,写至玄武门之变结束。叙述了隋亡唐兴,群雄逐鹿天下,李渊父子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扫平十八路藩王,六十四处烟尘,瓦岗寨众英雄归心,天下一统。李世民大战王世充、窦建德,虎牢关对决,大唐玄甲军一战成名。李靖南征北战,平岭南,定北疆。还有千古疑案玄武门之变,太子与秦王的皇位之争到底真相如何。波诡云谲,惊心动魄,让人不忍释卷!
  • 中国美学通史4(隋唐五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4(隋唐五代卷)

    《中国美学通史》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美学思想的发展史。美学是对审美活动的理论性思考,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所以这部美学通史不同于审美文化史、审美风尚史等著作。 这部《中国美学通史》是由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由汤凌云著,叶朗任主编。 这部美学通史共有八卷,分别是先秦卷、汉代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现代卷。
  • 重生刘阿斗

    重生刘阿斗

    上天给我一次重活的机会,我将对抗命运,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一统天下、诛灭四夷,扬我华夏之威!
  • 皇朝大人们

    皇朝大人们

    一直在犹豫踟蹰,怎样才能向今天孜孜以求的年轻人准确地说明创作的用意,选取历史上二十多位声名显赫的大人,堆砌起这几十万字,并非志在作传,——叙写他们生平的文字早已汗牛充栋,我只是像本山大叔小品里那个光头的王小利一样,抢过话筒来要往祖坟上刨。功名利禄人人向往,有人所向披靡,有人却捉襟见肘,在这条荆棘遍布的仕途上奔突驰驱,是需要些内力和手段的。信仰固然重要,谙熟政治的波诡云谲,厘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是宦海弄潮的基本功。我们都被正统的文字蒙蔽误导了,信以为“天生我才”。剥开灵魂给你们看看,但求后来人少走些弯路。这或许正是书写他们的初衷。为不致寂寞生涩,我不时伴着现时的影像前行。
  • 佛系战国

    佛系战国

    佛系三连:都行,可以,没关系。佛系青年钟离穿越到诸侯纷争、兵戎四起的战国。女儿是未来的王后,女婿是大国的君王。钟离准备天上掉馅饼,静等成为国丈爷,一不小心还能力挽狂澜,只手遮天,踏碎金戈铁马,轻松了却天下事。然而穿越的时候——钟离看着身边哭得可怜巴巴的小萝莉,他正在卖女儿换粮食……钟离:我是一个佛系青年,但却是“斗战胜佛”。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黄天之世

    黄天之世

    “苦难,腐败,欺凌!”“我等小民饱经苦难,官吏腐败横行,肆意欺凌我等,我等不过是贩夫走卒,农人兵丁,家无立锥,不为大汉天子所知,对于高高在上的大汉天子,不过蝼蚁!”“官兵称我等为蚁贼!!!”“天下大旱,颗粒无收,而赋税益重,只因宦戚权贵欲骄奢享福!”“我等家无立锥,手无寸铁,唯有人多势众。今我等裹黄巾而聚众而起,定当革天命于世间,汉家气数已尽,我等必将取而代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本书是“大唐才子诗传”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照时间的维度记述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屡遭战火摧残和亲人离世之苦,但是他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用诗歌倾吐着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苦难的抗争,最终佳作迭出,成就了千古诗名。
  •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自己创业能够带来非常诱人的回报。不过,在你决定辞职作企业家之前,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在人们眼中,企业家是能够独立承担风险、颇富创新意识的偶像。与此相对,如果从经理人转变为一个企业家,这应该是什么样呢?从经理人转向企业家的旅途充满艰难险阻。你有充分准备去迎接这一挑战吗?你为什么要离开公司?有可能创业成功的经理人之所以离开他们的公司,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了不起的新创意。这种新创意是一种能量的源泉,可以补偿你作为独立商人时的资源溃乏。
  • 随想生活

    随想生活

    生活,随便想想,闲暇之余聊两句,姑妄听之。
  • 逢珠

    逢珠

    我见众人皆草木,唯你是青山。温庭玧见众女皆庸脂俗粉,唯文玉珺是蒙尘珍珠。文玉珺,文氏家族低调内敛的庶出,却内藏珠玉,腹有诗书,本以为自己会低调一世,不想那个人,会俊眼识珍宝,从此高看自己一眼,对自己如珠似宝。 丞相庶女与太子嫡子相知相扶,尝遍荣辱起伏,终定鼎天下的故事。
  • 愿无岁月可回首

    愿无岁月可回首

    “苏念,你不要太过分了!”某人气急道。“是谁当年不告而别,是谁私会前女友!”苏念一脸理直气壮。“苏念,你可以侮辱我,请不要侮辱我的感情!”某人开始咬牙切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极夜的晨昏线

    极夜的晨昏线

    北纬58度26分39秒,东经131度12分11秒,呼叫幸存者…………人类被自己的创造物逼入了绝境,在最后的装甲部队覆灭后,幸存者们所能做的似乎只有苟延残喘。但是听啊,《晨昏线》在传唱:文明生生不息。在此存亡之际,为了文明的存续,无数个勇敢的意志,或尊或卑,以生命完成一场场传承的接力,而那首来自无名者的悲歌,便伴随着这一场场接力,鼓励着一代代后生的灵魂。于是这些灵魂,便成了这本书中的英雄们。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