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45100000003

第3章 《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

1798年4月见诸报端的“XYZ事件”把美国人的“仇法”情绪推向高潮,好像立马就要跟法国打仗似的。1798年4月,国会拨款100万美元修缮港口和军事要塞,准备应对法国的进攻。接着,国会决定建立一支1万人的临时陆军。4月30日,海军部正式成立,海军部长成为总统内阁的新成员。5月,国会授权私人船只携带武器,在公海上拦截法国商船。7月7日,国会单方面废除了《美法同盟条约》。

在这一系列动作中,最让亚当斯总统高兴的是海军部的成立,他早就想建一座“木头城墙”了(那时候的军舰都是木头造的)。他高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终于有机会任命一位他信得过的内阁成员:海军部长本杰明·斯托德特。但是,对其他那些措施,特别是建立陆军,亚当斯不太感兴趣。他压根儿不想打仗,或者说,他不认为法军真的会打到家门口。咱在海上跟他们比画比画就算了,其余的没必要。民众可不知道总统咋想的,大家正在气头上,举国一片喊“杀”声。议员们天天盼着总统来请求对法宣战。只要他一开这个口,国会立刻就会通过“宣战”的决议。可是,左等右等,亚当斯一点要宣战的意思都没有。碰上这么不开窍的总统,大家真是有劲儿使不出。咋办呢?在看到法军入侵之前,咱先清算一下“隐藏在人民内部”的敌对分子吧。

1798年6月到7月,联邦党控制下的第五届美国国会陆续通过了四个法案,合称《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这四个法案中有三个针对的是外国人和客居美国的外国侨民(永久居民)。一是《归化法》。这个法案提高了成为美国公民的门槛。本来,永久居民(今天所说的“绿卡”持有者)只要在美国连续住满5年就可申请成为公民。《归化法》把这个年限改为14年。二是《客籍法》。这个法案使总统有权随时羁押和驱逐他认为对和平和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的外国人或外侨。三是《敌对外侨法》。在战争期间,总统有权随时羁押和驱逐来自与美国交战国的外国人或外侨。

美国本是移民国家,没有移民就没有发展。新大陆啥都不缺,就缺人。这三个法案看上去就像“逐客令”,好像恨不得把移民都赶跑才痛快,这不是自断手足吗?看似荒唐的事总有荒唐的理由,1798年的理由是:恐惧。其实,这些法案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法国侨民。当时,由于法国革命引起连年战争,大批法国人逃往新大陆,光费城就有2.5万多法国侨民,而费城的总人口不过5万。既然要跟法国打仗,大伙瞅着所有的法国人都像恐怖分子或间谍。他们要是捣起乱来咋办?而且,法国人大多是天主教徒,跟新大陆的清教徒和新教徒格格不入,看着就别扭。最要命的是,法国移民就像大多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的移民一样,基本上是支持共和党的。移民初来乍到,没有根基,一切从零开始。共和党走的就是群众路线,团结底层民众,提倡平等自由,比走精英路线的联邦党更受新移民的欢迎。这些新移民一旦变成美国公民并获得了投票权,他们投谁的票还用说吗?那简直是联邦党的噩梦。所以,我就要用《归化法》拖延你变成美国公民的时间,然后用《客籍法》和《敌对外侨法》让你永远也成不了美国公民。说来说去,都是“党争”惹的祸。多年的争斗让联邦党时时刻刻生活在恐惧中,它已看不到希望与光明,以致用这种近乎“自杀”的方式维护得来不易的权威。杰斐逊说:“也许这是一个普世的真理:(一个国家的)内部失去自由总是以外来的威胁为借口。”

如果你觉得这三个关于外侨的法案真的很糟糕,那是因为你还没看到第四个——《惩治煽动叛乱法》。这个法是针对美国公民的。它说:任何人“撰写、印刷、谈论、出版……任何反对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错误言论、谣言以及恶意的文字,以此诋毁、污蔑政府及国会或煽动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仇恨,都要受到两千美元以下的罚款和两年以下监禁的惩罚”。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造谣污蔑政府或煽动别人仇视政府,你就要交钱和蹲监狱。这种“似曾相识”的法律在旧大陆不稀奇,但在自由比生命更重要的新大陆却是匪夷所思的。什么叫“诋毁和污蔑”?怎样定义“错误和谣言”?谁来判断对与错?在强大的政府面前,人民应该怎样表达意愿才不算“诽谤”?这明摆了就是要整人嘛。因言获罪,人权何在?联邦党制定此法的目的就是打压共和党:再乱喊就把你抓起来!

你不需要法律专家,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个法案违宪,因为它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参看061《权利法案》)。第一修正案保护公民的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惩治煽动叛乱法》一出,哪还有什么言论和出版自由?但是,联邦党认为,基于英国普通法的第一修正案有一个被大家公认的原则,即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不受事先约束的权利”。所谓“事先约束”,就是言论在发表之前要经过政府的检查,也就是“新闻审查”。第一修正案使媒体享有“免于审查”的自由,所以,英国和美国都没有“新闻审查”制度。联邦党说,我不审查你,你爱说什么说什么,但你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因为政府有“事后追查”的权力。如果我查出你恶意诽谤,别怪我不客气。共和党说,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自由不分“事先”和“事后”,所谓“事后追查”和“打击报复”有什么区别?少拿法理吓唬人!显然,共和党对第一修正案的理解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观点,从联邦最高法院后来的判例中可以看出,法院对“事后追查”有严格的限制,想证明公民“诽谤”政府比登天还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言论自由。联邦党以为他们是在通过限制“过度的自由”来保护自由,却不知道他们正在扼杀自由本身,因为他们做的正是当年他们在制宪会议上竭力避免的事:多数人的暴政。

毫无疑问,《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是美国司法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让新大陆蒙羞。但在当时,这似乎是形势使然。参、众两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法案,把它送到总统手中。亚当斯一开始时比较犹豫,他也觉得有点过,尽管他并不认为法案违宪。激进的联邦党人催着总统赶紧签字。更重要的是,亚当斯最信任的人,总统夫人阿比盖尔,全力支持法案。自从进了总统府,阿比盖尔每天一睁眼就看到谩骂、侮辱自己丈夫的言论,一会儿说亚当斯愚蠢、固执、专制、无耻,一会儿讽刺他又矮又胖、秃顶、驼背、满嘴牙掉光光。亚当斯自己还开玩笑:“他们说的不对,我还有几颗牙没掉呢。”阿比盖尔可不干了,她对丈夫的爱让她无法忍受这样的折磨。这种言论当然应该受到严厉打击!阿比盖尔的态度对亚当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应该说,如果此时阿比盖尔坚决反对,亚当斯还是有可能行使“一票否决权”的。否决它,他的伟大将永载史册;签署它,他将永远摆脱不掉历史的谴责。亚当斯选择了后者:他让法案成为法律。一切只在那一念之间。历史没有假设。

签署《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是亚当斯一生最大的污点。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不停地为自己辩解,说他是多么迫不得已。在汉密尔顿去世后,他又说这都是汉密尔顿的阴谋,等等,反正越描越黑。事实上,在众议院刚开始讨论法案时,汉密尔顿根本不知道。财政部长沃尔科特把《惩治煽动叛乱法》的草稿拿给他看,汉密尔顿吓了一跳。他说:“这个法案中的很多条款非同寻常,严重的话有可能会引起内战……我希望国会不要匆匆忙忙地通过它。我们不要建立暴政。政府的能力和暴力是两码事。”后来,国会在讨论中增加了救赎的办法:如果反政府的言论被证明是符合事实的,发表言论的人就不会获罪。汉密尔顿赞成修改后的法案。关于那三个涉及外国人的法案,很不幸,这位新大陆最著名的移民说:“他们(新移民)早该滚回去了!”他似乎忘了他当初是怎样满怀梦想来到新大陆,又是怎样以最快的速度从社会底层进入权力的中心的。没有新大陆宽广的胸怀,哪有他的辉煌?可见,残酷的“党争”已摧毁了理智。不光他,连理智到极点的华盛顿也对新法抱同情态度。他虽然从没公开支持过这套法案,但私下里针对一些具体的事表达了意见。比如,他说,如果外国移民怀着政治目的来新大陆并试图影响政府,这种移民我们不欢迎。后来,有一个人指责亚当斯政府接受英国贿赂、搞英式腐败(这是造谣),根据《惩治煽动叛乱法》,此人被判刑。华盛顿支持这个惩罚。他似乎忘了他在当总统的时候是怎样容忍那些谩骂和指责的。总之,只因共和党被看成美国的雅各宾派,所有支持共和党的人,甭管外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成了洪水猛兽。“国父”们为之奋斗的自由恐怕暂时要给仇恨和冲动让道,人权在强权面前只能先退避三舍。

那么,作为受害者的共和党真的那么无辜吗?当然不是。实际上,共和党对联邦党政府的指责绝大多数是谎言,判他们“诽谤罪”不算冤枉。造谣是共和党人的长项(杰斐逊就是造谣大师),他们还动不动就骂得人家体无完肤,这种人格侮辱搁谁谁也受不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共和党有点咎由自取,他们但凡收敛一些也不至于这么招人恨。然而,这就是那个年代。合众国只是个“实验”,没有人知道民主应该是什么样的,也没有人知道民主和专制之间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联邦党没有意识到,《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的实施是他们为自己掘的坟墓,他们在“XYZ事件”中聚集起来的人气迅速消退,共和党成了人权的守护者,赢得了民众的同情和支持。此消彼长的运气将决定1800年大选的结果。联邦党是个奇怪的动物,你要是跟它斗,绝对斗不过它。但你要是偃旗息鼓,它可能死得很快。詹姆斯·门罗说:“咱越不搭理他们,他们就会越快地自我毁灭。”大多数共和党人赞成他的意见,他们就想坐在那看看联邦党怎么把自己玩死。但共和党的两位领袖,杰斐逊和麦迪逊,可没耐心看热闹。他们要往火里添把柴,却没想到差点引火烧身。

1798年年底,杰斐逊和麦迪逊分别给肯塔基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州议会起草了抵制《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的决议案,这就是《肯塔基决议案》和《弗吉尼亚决议案》。从这些决议案里可以看出,共和党发起疯来一点也不亚于联邦党。在《肯塔基决议案》中,杰斐逊说:宪法是各州之间的“合同”。根据合同,各州把某些权力转给联邦政府,但与此同时保留了大部分自治的权力。因此,联邦政府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它的权力。如果联邦政府滥用权力,各州有权宣布联邦政府的立法违宪和无效,并可以废除它。杰斐逊的意思是,《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超越了各州对联邦的授权,我们(肯塔基州)认为它违宪,拒绝执行。他还警告说,如果联邦政府不知收敛,它将引起“革命和流血”。

麦迪逊的《弗吉尼亚决议案》也采用了“合同”的概念,但他对宪法的理解显然比杰斐逊深刻,他不认为各州有权废除联邦的立法,只强调各州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介入”的姿态,挡在联邦和人民之间。“介入”是为了保护各州的人民不受联邦伤害,它需要各州的联合,一两个州是做不成的。

1798年11月,肯塔基州议会通过了杰斐逊起草的决议案,但把“废除联邦立法”的句子去掉了,大家觉得那样说太过分。12月,弗吉尼亚州议会通过了麦迪逊起草的决议案。这两个决议案形成了一套“九八原则”。“九八原则”的中心是州权至上,各州有权裁定联邦法律违宪,并在必要的时候“介入”甚至脱离联邦。

“九八原则”对美国影响深远,或者说,贻害无穷。原因是:第一,宪法不是各州之间的合同,而是人民的意愿。宪法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人民”,不是“我们各州”。只有人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才能决定联邦是否越权。各州无权裁定联邦的立法是否违宪或是否有效,更无权废除它。杰斐逊不懂法理情有可原,麦迪逊可是“宪法之父”,他当初在制宪会议上一再强调联邦对各州有至高无上的否决权。不知道他在起草《弗吉尼亚决议案》时有没有觉得不好意思。第二,这两个决议案都强调了州权,甚至暗示各州如果对联邦不满就可以分裂出去。州权应该受到保护,但若把它凌驾于联邦之上就完全违背了宪法的宗旨。一位学者说:“杰斐逊不是在号召各州以和平与合法的方式抗议,他在鼓动公然的叛乱,他反对的政府正是他自己担任副总统的政府。”《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确实违宪,但宪法有一套纠错机制,各州可以通过合法程序废除法案或修宪。杰斐逊和麦迪逊的行为如果被其他人效仿,后果不堪设想。华盛顿在听说《肯塔基决议案》和《弗吉尼亚决议案》后对帕特里克·亨利说:如果这两个决议案得到“系统和盲目的执行,我们的联盟就完了”。事实上,六十多年后,南部各州就是以“九八原则”为依据宣布脱离联邦,引发“内战”。战争结束时,未来的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说:《肯塔基决议案》“包含了废除联邦立法和分裂联邦的细菌,今天,我们终于收获了恶果”。如果说,《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严重侵犯了人权,那么,《肯塔基决议案》和《弗吉尼亚决议案》以同样恶劣的方式践踏了宪法,并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但是,杰斐逊和麦迪逊比亚当斯不知幸运多少倍。亚当斯在明处,他俩在暗处。他们起草决议案是匿名的,除了几个亲信,没人知道这是他们干的。杰斐逊的一个传记作者说:“如果这件事当时就被人发现,副总统先生至少要承担企图分裂国家的罪责,甚至叛国罪。”结果,杰斐逊和麦迪逊不仅躲过一劫,还进了白宫。只能说亚当斯太倒霉了。当然,对美国来说,最大的幸运是,当领袖们发疯的时候,人民没疯。《肯塔基决议案》和《弗吉尼亚决议案》出台后,这两个州把它们的决议案送往其他14个州,希望得到响应。结果,6个州拒绝接受,4个州明确反对,其余的没有回音。那10个有回音的州都表示:各州无权给联邦当裁判,只有联邦机构能决定国会的立法是否违宪。看来,就算“宪法之父”犯糊涂,天下还有明白人。这场由独立州发起的“护法运动”就这样不了了之。

如果你熟悉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你一定会问:在这个故事中,最高法院去哪儿了?如果《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发生在今天,官司早就打到最高法院了。最高法院判它违宪,问题不就解决了?可是,在1798年,最高法院形同虚设。此时的大法官们还没搞清自己的定位呢。他们整天忙着“巡回”各州,帮着处理一些州际纠纷,哪有工夫管宪法的事?“三权”的政府其实只有两权,当那两权沆瀣一气,权力就失去了平衡。美国人只能耐着性子再等三年。在约翰·马歇尔成为首席大法官之前,“司法审查”不存在。

引起如此轩然大波的《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到底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呢?答案是:它除了摧毁联邦党的声誉,似乎没有祸害太多人。首先,这些法案是有期限的。国会和总统都把它们看成“临时的”“战时的”举措,法案的有效期只有三年,到1801年自动失效,除非国会给它们延期。特别是那三个针对外国人的法案,基本上有跟没有一样。《归化法》把入籍要求从5年改成14年,但它在生效前给移民们留下一个“窗口”,只要在某月某日之前申请,还是可以5年入籍。那些符合条件的人都赶在法案生效前申请了,没耽误多少事。《客籍法》听上去很可怕,共和党觉得,亚当斯大笔一挥,移民们就会被一船一船地逐出新大陆。实际上,亚当斯一次都没行使过这个权力,他没驱逐过任何人。因为与法国最终没打起来,《敌对外侨法》也没用上。除《敌对外侨法》以外,其余三个法案都在1801年失效。但是,《敌对外侨法》被国会改成永久性的法律。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根据这个法律把几千名日本、德国、意大利侨民拘押在集中营并最终将他们遣返回国。

影响最大的是《惩治煽动叛乱法》,大约有20个人因此法被判刑。佛蒙特州的联邦众议员马修·里昂可能是最有名的一个。里昂曾是“绿山男孩”的一员,跟着伊森·艾伦打天下。佛蒙特共和国加入美国后,他当选为众议员。他像艾伦一样豪放又粗鲁。有一次,另一位议员不同意他的观点,他竟然一口痰吐在人家脸上。那个议员抄起手杖要跟他拼命,他也随手抓起根铁棍冲上去。两人在众议院大厅大打出手,议长看得不亦乐乎,议员们赶紧死命把他俩拉开。里昂在佛蒙特州的一家报纸上发表文章,大骂亚当斯总统,结果被判罚款1000美元,监禁4个月。这哥们儿在监狱里还没忘了竞选众议员,最后居然赢了。蹲完4个月监狱,他又回到众议院继续当议员。另一个获罪的名人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外孙——本杰明·富兰克林·贝奇。贝奇创建了一份报纸,叫《费城之光》,这报纸是共和党的舆论阵地,把华盛顿和亚当斯都骂得狗血淋头。《惩治煽动叛乱法》通过后,贝奇被抓。他取保候审,但在1798年9月死于黄热病,年仅29岁。还有一个苏格兰移民詹姆斯·卡伦德,他写了一本书抨击联邦党,被判罚款200美元,监禁9个月。总之,大部分因《惩治煽动叛乱法》被判刑的都是报社编辑或出版商,罚款大多在100~400美元,监禁2~18个月。虽然看上去不算很糟糕,但影响太坏,它直接导致了联邦党在1800年大选中的惨败。1801年,杰斐逊入主白宫。他立刻赦免了所有因《惩治煽动叛乱法》而获罪的人,并把他们交的罚款全部退还。但是,杰斐逊在这个法案失效之前,利用它抓了几个攻击他的联邦党人。可见,正义不是绝对的。

从所有这些混乱和纠纷中不难看出,年轻的共和国是怎样在恐惧、疯狂与不知所措中探寻着民主和法治的道路。《处置外侨与煽动叛乱法》以及它引起的风波是对代议制民主和联邦体制的严重考验。“党争”可以让精英们失去理智,权力可以让领袖们忘记理想。联邦党认为,只要共和党得势,美国就会进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共和党认为,联邦党背弃了共和原则,早晚会把美国变成君主制国家。事实是,他们担心的事都没发生。双方对所有问题的过度反应似乎是新国家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痛苦。也许,是那部宪法最终约束了人的欲望;也许,是人民的智慧让那部宪法回归它最原始的追求。也许,杰斐逊的一段话是对这段历程最好的总结:

只要一点耐心,我们就会看到巫术的统治即将结束,它的咒语将被解除,人民将恢复他们真正的视野,把他们的政府重新建立在真正的原则上。

但是,在1798年,事情看上去远没有那么乐观。美国人在忙着内斗的同时,还在准备着与法国兵戎相见。他们将怎样面对战争的危机?亚当斯总统又怎样在战争的阴影中寻求和平?请看下一个故事:《没有必要的战争》。

同类推荐
  • 重回大明当太子

    重回大明当太子

    上辈子朱佑明当了一条混吃等死的咸鱼,到最后妻女全都被清军所害。当朱佑明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三岁的朱慈烺。年龄太小怎么办?先弄个杂交水稻出来让老百姓都可以吃饱肚子,再把火铳改良一下提高一下军队战斗力,再来个工业革命将汽车坦克弄出来。本文属于慢热的类型,前面是猥琐发育,后面高潮不断。
  • 三国最强主簿

    三国最强主簿

    乱世米贵,居之不易!郭威:老汉儿,让你家娃娃来我这里上私塾吧,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呦!老汉:咱村里的好娃娃,3岁能放牛,4岁能赶鸭,5岁能捡柴,6岁能割草,7岁能下地,8岁就是家里的一个壮劳力,那要读书认字儿了,能放更好的牛,赶更好的鸭,捡更好的柴,割更好的草,下更好的地吗?郭威:确实不能!怎么办,他说的好有道理,好羞耻,我好像被说服了!有没有搞错!你只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路人甲,有必要这么能说会道吗?郭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穷二白,诸事一窍不通来到三国乱世,与时代一同成长,能否在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呢?
  • 狂秦

    狂秦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毕六王,一四海,逆古制,称皇帝,威震天下。废诸侯,立郡县,平百越,镇匈奴,功传万世。八荒之内,皇帝之土,六合之间,帝王之业。始皇帝如山巍峨,镇压这个时代。但人固有一死,帝陨之际,这个帝国将何去何从?当一个来自两千年后的灵魂出现在这个时代之后,帝国是分崩离析,还是万世绵延?历史会因此而改变吗?
  • 掌上帝国之乱世春秋

    掌上帝国之乱世春秋

    八一八那些让你不明觉厉的历史故事,揭秘五千年前高富帅的生活、重口味的乱世春秋。
  • 创业在北宋

    创业在北宋

    穿越到北宋的杨牧当然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热门推荐
  • 求生三国

    求生三国

    在乱世能白手起家吗,世人会认可一个无名之人吗?现代高中生周易穿越到三国成为周仓,他会怎样求生,又会改变哪些人的命运?历史还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吗?
  • 会说不难:50种社交场合的最佳说法

    会说不难:50种社交场合的最佳说法

    社会交际中的谈话,看起来似乎人人都会,因为人人都有一张嘴,但如果说的离题万里,或者不着边际,同样是不会说话的表现因为他没有达到说话的目的。可见,要真正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真正达到表达思想、融洽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还必须把握交谈的一些规律和原则、技巧和方式。而具体到每一个人不同的社交场合与社交情境来说,适合于此的并不适合于彼,适合于这个情境的并不适合那个情境,适合于这个场合的并不适合于那个场合。因此,总结与归纳各种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的各自不同的最佳说话方式,肯定会对每天每时每刻都不停地穿梭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合的亲爱的读者朋友大有用处,大有好处。
  • 大小姐不是人呐

    大小姐不是人呐

    你见过凤凰吗?就是那种有着七彩的羽毛的鸟儿。她身上的光芒可以照亮一切阴霾。凤云梓死的很惨,却没想到被背叛她的男友重新送回了过去,重来一次她还能继续恨吗?可是为什么一切都和上辈子不同了呢?【文案一】:余南泽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是从没相信那些大师们说的,自己活不过二十八岁,而且需要一个女人来压制自己的命格,可是当那个女人走到他面前,事实摆在眼前,似乎也没什么不好?【文案二】:凤云梓上辈子因为一纸婚约被害死,这辈子想方设法远离这纸婚约,可是为什么?她喜欢的小哥哥为什么会变成了他?她还要不要退婚?!
  • 腹黑公子的病娇神医

    腹黑公子的病娇神医

    【魂穿女主x忠犬男主,甜宠1v1身心健康】一朝穿越,薛灵仙只想坐吃等死安享晚年,可奈何寄人篱下不得不身不由己。“仙儿,忘了君悦哥哥是怎样告诫你的了”?“时刻谨记,不能和师傅单独接触,不能和雅君一起出去玩,不能擅自离开君悦哥哥的视线”。“不错,还有呢”?薛灵仙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就三条没少啊。傅君悦拉着薛灵仙的手往身边一带,薛灵仙整个人落进他的怀里。“还有,只能喜欢君悦哥哥,只能爱君悦哥哥,只能和君悦哥哥一起起床...”薛灵仙无奈的看了看天。这就是人生啊,绝望而又甜蜜。
  • 三国追星纪事

    三国追星纪事

    东汉乱世,群雄并起,英雄人物,天下三分。。。。。。等等等等,这和我其实没多大关系,我就是想来看偶像一眼啊一眼。
  • 仙雷迢迢

    仙雷迢迢

    宁寒瑶穿了,穿到了一个修仙的世界。宁寒瑶想着,也回不去了。那就修仙吧!宁寒瑶踏上了修仙路之后,只觉得自己上辈子是作了什么孽啊!别人修仙历劫时被雷劈,可为什么自己的修仙路这么奇葩啊!怎么自己修仙路要时不时劈自己一下啊!宁寒瑶只好含着一把辛酸踏上修仙路的天雷滚滚……
  • 雄霸三国

    雄霸三国

    如果告诉你王允与董卓是同谋,你会信么?如果告诉你董卓火烧雒阳得到朝廷支持,你会相信么?如果告诉你,吕布在决定嫁女儿前是大汉的忠臣,你信还是不信?作为吕布的小舅子、表弟,魏越正经历着这些,将见证三国是如何于纷乱中诞生的。
  • 恶魔的伪装

    恶魔的伪装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梅尔·康莉带来了这个揪心的故事,这个故事基于真实事件。珍妮·斯莱特受困于婚姻暴力,非常希望自己的生活不仅仅只有为了掩饰伤痛所说出的谎言。她的三个孩子都不知道父亲禽兽不如,珍妮纠结于是否要告诉孩子们她所受的折磨,这折磨已经让她无法忍受。珍妮在美国的笔友是唯一一个意识到真相的人。珍妮恳请笔友来访英国,此时她的家庭争吵不断而她依然不能下定决心离开英国。然而,一纸神秘来信寄达,寻求珍妮的帮助,她就飞到了美国。她决定拯救另一个受困的灵魂,结果却陷入了另一场任人摆布的关系当中……
  • 白露动人

    白露动人

    喜欢是一种简单纯洁的感情。在悠悠漫漫的日子里,关于我喜欢你的点点滴滴。这本书讲述了一些温馨而甜蜜,简单而清澈的喜欢的故事。
  • 我的世界在缩圈

    我的世界在缩圈

    开局自带轰炸区,想不吃鸡都难哦⊙?⊙!同样是穿越,人家是生存,而李衍是生活。自带世界小地图,开局欧皇捡空投,98k一枪一个小朋友。另类大逃生,不过这个游戏只有主角才明白游戏规则。穿越者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开挂的穿越者,想活下来的时候难。(本书后面还会到不同的世界,当然,篇幅都不长,算快穿)?想改书名《我的世界从缩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