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500000007

第7章 历史文献学的成长

1.史书部类趋于定型

随着史学的发展以及史学跟社会生活关系更加密切,人们加强了对于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使用,从而推动了历史文献学的进步。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历史文献学成长起来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史书部类趋于定型,另一个方面是史注取得了巨大成就。史书部类的趋于定型,是史书在数量上迅速发展和种类逐渐增多的要求;史注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

史书部类趋于定型,一是看它在整个文献中所占据的部位,一是看它本身内部分类的发展。《汉书·艺文志》以史书附于“六艺略”《春秋》之后,史书在整个文献分类中尚无独立的位置,更不曾有内部的分类。这种情况,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汉书·艺文志》以后,直到《隋书·经籍志》问世以前,诸家“正史”都没有艺文、经籍之志。史书部类的变化、发展,可以从专门的目录书中加以考察。《隋书·经籍志二》“簿录篇”著录两晋、宋、齐、梁、陈、隋诸家目录书17种(专科目录不在此数);《隋志》失载而见于《新唐书·艺文志二》“目录类”的,有南朝宋人殷淳《四部书目序录》和隋朝王劭《开皇二十年书目》;上述二志均未著录,而见于别处记载的,隋以前的目录书,也还有一些。根据有关文献对这些目录书的介绍,大致可以看出史书部类趋于定型的发展情况。

这个时期最早的目录书是三国时魏国郑默所著《中经》(亦称《魏中经簿》)。西晋荀勖在此基础上著《中经新簿》(亦称《晋中经簿》),特点是“分为四部,总括群书”。四部,是甲、乙、丙、丁;其丙部书,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它在文献分类上,已不同于《七略》和《汉书·艺文志》,这是一大变化。另一大变化,是史书独立为四部之一,这是史书与其他文献在分类上的里程碑。东晋李充著《晋元帝书目》。因荀勖四部之法,“换其乙丙之书”,史书升为第二位,“自是厥后,世相祖述”。自此,史书在文献整体分类上的位置就确定下来了。南朝宋、齐间人王俭著《七志》,梁人阮孝绪著《七录》,以及隋朝许善心著《七林》,都是对文献作七种分类。《七志》对于史书分类,没有多少意义。《七录》作者阮孝绪因“今史家记传,倍于经典”的事实,特“分出众史,序《记传录》为内篇第二”。他说的“内篇”,是指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技术等五录;“外篇”,是指佛、道二录。《七录》继承了李充列史书于第二位的分类法,同时又扩大了荀勖对于史书内部分类的范围,分史书为12类,是史书分类上的又一里程碑。《七林》是仿《七录》而作,它的特点是:“各为总叙,冠于篇首。又于部录之下,明作者之意,区分其类例焉。”《七录》和《七林》,在史书分类方法和文献学思想方面,为史书分类更加完备和走向定型,提供了重要的成果。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隋书》十志(即《五代史志》)修成,其中《经籍志》是《七略》《汉书·艺文志》以来最重要的目录书,是对两志之间目录书的总结性成果。《七录》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隋书·经籍志》把前人的四部分类法和按经、史、子、集加以部次的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文献分类格局。其中史部又分为13类,每类均有小序1篇,加上史部大序1篇,共14篇序,约4100字。各类小序概说此类史书性质、体例、源流、存佚情况、代表作品;史部大序略述史职要求、史学功用、史官制度。《隋书·经籍志》已超出一般目录书的价值而具有学术史雏形的意义,其史部则具有史学史雏形的意义。至此,史书分类不论在与相关文献之关系的部次上,还是在内部分类的格局上,都基本确定下来。历史文献学在广义的文献学领域里,已卓然自立。

2.史注的突出成就

这是历史文献学成长起来的另一个突出标志。首先,许多重要的历史著作这时都有了注或新注,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史注名作。《左传》,有西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国语》,有三国吴人韦昭的《国语解》;《史记》,有南朝宋人裴骃的“集解”、唐代司马贞的“索引”和张守节的“正义”,习惯上统称为“《史记》三家注”;《汉书》,主要有唐代颜师古注;《后汉书》纪传,有唐代李贤等注;《续汉书》志,有南朝梁人刘昭注;《三国志》,有南朝宋人裴松之注。此外。南朝宋人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有梁人刘孝标注;三国佚名氏所撰《水经》,有北魏郦道元注等,皆为名家。这些史注都流传下来,对于后人释读、研究和使用丰富的史学遗产,发挥了很大作用,直至今天,它们都还有参考价值。

其次,是出现了多种注史派别和注史方法,为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些派别和方法主要有:

——补充史事。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还有唐人李善《文选注》,是这方面的名注。裴松之肯定《三国志》“铨叙可观,事多审正”,是“近世之嘉史”,惋惜它“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于是“采三国异同”为之作注。所注内容是:“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有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这一段话,说明作注的宗旨和方法,具有理论的价值。从“补其阙”、“备异闻”、“惩其妄”、“有所论辩”来看,裴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其着眼点在于对文献的搜求,即所谓“务在周悉,上搜旧闻,旁摭遗逸”。因此,裴注重在具有补充文献的价值。从史注发展来说,《三国志注》开创了新的注史方法,在史学史上是值得重视的。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原为8卷,刘孝标注本为10卷,今传本分上、中、下3卷。这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记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间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对于反映魏晋时期门阀地主的思想、生活及清谈放诞的风气,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刘孝标仿《三国志》裴注之注,广征博引,采撷文献400余种,以注《世说新语》,这就更加提高了它的历史文献价值。《世说新语》注也兼有考史、评史的作用,但不如《三国志注》在这方面的作用突出。

萧统所编《文选》(后亦称《昭明文选》)30卷,是一部文学总集,选录先秦至南朝萧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也只选录少量“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全书分为38类,共700余首,是梁、陈、隋、唐时的重要文学读本。唐代先后出现了两个《文选》注本,一是高宗显庆年间的李善(?—689年)注本析为60卷,一是玄宗开元年间的“五臣注”本。宋人又把它们合为《六臣注文选》。李善注精于“五臣注”,这是两宋以后的普遍看法。《新唐书》称赞李善:“淹贯古今”,“为《文选注》,敷析渊洽”,“居汴、郑间讲授,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选》学’”。南宋尤袤指出:“五臣特训释旨意,多不原用事所出;独李善淹贯该洽,号为精详。”今传《文选注》,大致保存了李善注文的优点,但已非李注原貌。李注重“用事所出”,征引赅博,储存了唐初以前的丰富文献,这跟《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是有同样价值的。这三种注,被认为是“六朝唐人书注最浩博者”。刘知幾指出,“掇众史之异辞,补前书之所阙”,是南朝学人注史的一个特点。齐陆澄的《汉书注》、梁刘昭的《后汉书》注,也是采用搜集同异以为注的方法。

——训释史文。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后汉书》李贤等注,是这种注史流派的代表作。它们的特点,是重在训释史文,疏通原著。刘知幾称赞这种史注有“开导后学,发明先义”的作用,又便于“古今传授”。《史记》三家注以前,有东晋徐广作《史记音义》13卷,以注音释义为主,“具列异同,兼述训解”。裴骃“集解”即“以徐为本”,又“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加以训释。司马贞在此基础上,“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重为述赞”,撰成《史记索隐》。“索隐述赞”兼有提要和评论的性质,这是“索隐”不同于“集解”的地方。张守节作《史记正义》,自谓:“评《史》《汉》诠众训释而作正义,郡国城邑委曲申明,古典幽微窃探其美,索理允惬,次旧书之旨,兼音解注,引致旁通。”三家注虽不尽相同,且有互补之效,但中心都没有脱离音字释义这个基本方法。从《史记正义》的体例说明“论史例”、“论注例”、“论字例”、“论音例”、“音字例”、“发字例”、“谥法解”、“列国分野”,可以看出这一派史注的风格和特点,跟《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是迥然不同的。

颜师古的《汉书注》是这一派史注中成就最大的。颜注是在已有20多家《汉书》注的基础上所作的,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待旧注:凡恰当可用者,“具而存之,以示不隐”;凡意有未伸者,“衍而通之,使皆备悉”;凡“越理乱真”者,则“匡而矫之,以祛惑蔽”:凡“泛说”、“芜辞”,“徒为烦冗”者,一概不取;凡旧注阙漏者,则“普更详释,无不洽通”。第二,是对待“六艺”之文:不“追驳前贤”,也不“曲从后说”,而“各依本文,敷畅厥指”。第三,对本书纪传表志所记“时有不同”者,或“笔削未休,尚遗秕稗”,或“后人传授,先后错杂”,都“穷波讨源”,予以甄释。颜注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在字音、字义的注解上一丝不苟,功夫坚深;一是不脱离原著,“翼赞旧书,一遵轨辙,闭绝歧路”,反对“竞为该博,多引杂说,攻击本文”。史载:《汉书注》出,“大显于时”;时人称杜预、颜师古为“左丘明、班孟坚忠臣”。这反映出杜预、颜师古注史的成就,也反映出这一史注流派的学术影响。

——以著为注。郦道元《水经注》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水经》是一部水利史专书。北魏郦道元为之作注,广搜资料,大加扩充,成《水经注》40卷。《水经注》共记河流1252条,详细记述了各条河流所经过的山陵、郡县、城市、关津、名胜、祠庙、冢墓等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歌谣以至神话传说。注文共约30万字,为原书的20倍。其引用书多达431种,并收录了不少汉魏时期的碑刻,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水经注》跟《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相比,可谓貌似而神异,它具有明确的撰述思想和撰述体系,可以说是一部以注代著或以著为注的历史地理名作。

——著者自注。以上几种史注,都是注家注他人之书。自注,是著者自注己书,刘知幾《史通·补注》篇称为“子注”。自注是著者在撰述中对于历史文献的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这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行文中由此及彼,旁及相关事物,不便书入正文而又可以烘托正文所记者,北魏杨衒之(一作羊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属于这种情况;一是为简省正文而对正文所做的补充或说明,唐杜佑的《通典》属于这种情况。《洛阳伽蓝记》在流传中正文与注文久已混淆,后人难以复其原貌。《通典》正文约170余万字,注文约20余万字,占正文八分之一左右,是《通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献整理、总集和类书

这个时期的历史文献学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成就。一是西晋初年对汲冢出土的古文献的整理、研究,其中《纪年》12篇在历史文献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说明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已有略具雏形的编年体通史的撰述。

二是关于总集和类书的编纂。总集以萧统编的《文选》最有价值,所收诗文多为历代代表之作,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历史面貌。它所收录的史论和史述赞,尽管是从“辞采”和“文华”着眼,但把史论列为总集的一目,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晚唐文宗大和年间,裴潾“集历代文章,续梁昭明太子《文选》,成三十卷,目曰《大和通选》,并音义、目录一卷”。章学诚对其评价甚高,说它“汇公私之述作”,“以词章存文献”,是“史部之通”的一种形式。可惜此书今已不存。类书有隋末唐初虞世南编的《北堂书钞》、唐高祖武德年间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唐玄宗开元年间徐坚等编的《初学记》,今三书皆存。《北堂书钞》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原有174卷,今存160卷。全书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等19部,851类,按类排比资料。引书除集部书外,多达800余种,而原书今多亡佚,故储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艺文类聚》100卷,分为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等44部,720余目。每目之下,“事居于前,文列于后”,征引唐以前文献1431种,今所存十不一二。《初学记》30卷,分天、岁时、地、州郡、帝王等23部,313目。每目之下,依次按“叙事”、“事对”、“诗文”,三个部分采撷文献。《艺文类聚》《初学记》都比《北堂书钞》严谨,而《初学记》在取材精审上又胜于《艺文类聚》。这三部类书因保存了大量的已佚古书中若干资料而备受后人重视,对宋以后类书的发展和校勘、辑佚之学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各种同类性质的文献汇编日渐增多,这跟封建皇朝政治统治的需要和社会风气有直接的关系。《新唐书·艺文志二》故事类著录有《魏名臣奏事》30卷;刑法类著录有陈寿《汉名臣奏事》30卷,有《条钞晋宋齐梁律》20卷;谱牒类有王俭《百家集谱》10卷,王僧孺《百家谱》30卷、《十八州谱》712卷等。按文献性质分类汇编,是历史文献整理的基本工作,这个时期有了明显的进展。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文献学的成长,为宋元时期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同类推荐
  • 捡个女帝当媳妇

    捡个女帝当媳妇

    俗话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无数个默默奉献的女人。陈望北却不以为然,“像咱这种五好青年,当然追求的是质量。您说是吧,女皇大人。”一场意外,来到异世界的陈望北开启了一段被别人征服的奇幻冒险。
  • 拔剑

    拔剑

    三国之后,中原大地尸骸遍野,人口锐减;到了西晋,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乘机南下烧杀抢掠。汉人从2000万急剧下降到400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
  •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解读五代历史的通俗性、史论性读物,从多个视觉品读五代的人和事,试图寻找破解五代历史之所以“ 混乱”和“无耻”的密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五十三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多武夫,五代多俗臣,他们抹杀仁义道德、败坏三纲五常,随处可见子弑、兄杀弟、军戏臣、臣反君的历史闹剧。
  • 跑到盛唐挖墙角

    跑到盛唐挖墙角

    752年,大唐王朝的盛世达到顶峰,边境上,哥舒翰压得吐蕃人不敢过临洮,安禄山磨刀霍霍直指契丹;朝堂上,李林甫奄奄一息,杨国忠跃跃欲试;兴庆宫,明皇抱着美丽的儿媳夜夜笙歌,看起来,既无内忧也无外患。752年,地跨亚非欧、全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波斯人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复兴,新生的阿拔斯王朝正致力于巩固和平叛,从埃及到叙利亚,从巴格达到呼罗珊,到处都充满了阴谋和算计。752年,一度被阿拉伯人打到都城之下的东罗马帝国获得了喘息,君士坦丁五世联同他们的姻亲可萨汗国的达干可汗开始了计划之外的反攻,却在小亚细亚和高加索两个方向上摇摆不定。752年,法兰克王国进入加洛林王朝时期,欧洲大陆从来没有这么统一过,矮子丕平和他那个伟大的儿子,已经看到了复兴罗马帝国的曙光,跨越比利牛斯山而来的异教徒,不过是成就伟人功业的踏脚石而已。752年,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却注定要载入史册,因为......刘稷来了。哥的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热门推荐
  • 林晓熙日更

    林晓熙日更

    一个职场小白的每日一更来着林晓熙的日记……
  • 谁摸了我一下

    谁摸了我一下

    赶尸是湘西的一种古老神秘的巫术。 赶尸人之所以昼伏夜出,很可能就是为了保守这个机密。 赶尸队伍在黑糊糊的山路上行走。 赶尸队伍一直在朝前走,爬过一个坡又一个坡。 这时候,堂屋里的灯亮起来。这里竟然没有电,点的是一盏茶油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桥

    《桥》是萧红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她对此篇十分偏爱,在发表之前就以此名结集成小说、散文集《桥》。作品在意象选择、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等艺术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使她的作品创作始由稚嫩走向成熟,为日后创作更具深度的长篇小说奠定了基础,而它所体现的悲剧性则代表了萧红的创作基调。
  • 当我们很久很久没见

    当我们很久很久没见

    致我那些年的可爱同桌,或开心,或吵闹,你们都是我仅次于英语分数的美好回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回回头看见爱

    回回头看见爱

    本书是我社“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亲情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感人的亲情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丧服

    丧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中国近现代创业奇才性情档案

    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中国近现代创业奇才性情档案

    乔致庸、胡雪岩、叶澄衷、张振勋、孟洛川、荣氏兄弟等人物,他们的财富令人羡慕,他们的智慧令人敬佩。智慧与胆识构筑创业的财富。本书探秘近代财富家族传奇,解读近代商人智慧谋略。
  • 太清修丹秘诀

    太清修丹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