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0700000014

第14章 在审查逮捕环节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意义及对策措施(2)

4.强化逮捕必要性要件在逮捕措施适用中的作用

逮捕必要性要件是适用逮捕措施所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但遗憾的是,该规定的司法实践中没能发挥出其应有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使当前“构罪即捕”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因此,我们应以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为契机,重新认识这一问题并加以完善。《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了“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据此,笔者认为逮捕必要性包括两个条件,即“社会危险性”和“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而这两个条件中,第一个明显比较重要。

笔者将“社会危险性”分为“再犯危险性”和“妨害诉讼危险性”,与一般的“罪行危险性”和“人身危险性”的分法有一定区别,主要依据是《关于依法适用逮捕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中第一条第二项“有逮捕必要”具体列举的4类情况,第一类就是再犯可能,后四类则是妨害诉讼的可能。

“再犯危险性”是指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危害社会的。这主要基于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和罪行情况。犯罪嫌疑人个人情况,主要是指是否多次犯罪、连续犯罪、累犯等,是否有攻击性人格或其他异常精神状态等;罪行情况,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性质和严重程序是否会影响其再次实施犯罪。从理论上说,犯罪嫌疑人所犯的前罪越大,他在犯后罪时所需要的成本越低,若前罪有可能被判死刑,那犯罪嫌疑人有可能完全不顾忌后罪会被判刑多久。

“妨害诉讼危险性”是指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自杀或逃跑的;可能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可能有碍其他案件侦查的。这主要包括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表现来判断,如犯罪后是否有存在隐匿证据或毁灭证据等行为或意图,是否曾给同案犯、证人、被害人施加压力,是否干扰作证或串供,案发后是否自杀或逃跑等等来进行判断。

上述“再犯危险性”与“妨害诉讼危险性”共同构成了“社会危险性”的具体内容,只要符合两者中任意一项的条件的,即应当认为该犯罪嫌疑人具有社会危险性。

除了“社会危险性”外的第二个条件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笔者认为这个条件在理论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即肯定的逮捕的谦抑原则,但在实践中操作性较差。根据该条件,为了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应当首先考虑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我们知道,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用之不当,则个人的权益受到践踏,国家利益、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社会公平受到损害。因此,现代社会要求非羁押化、限制逮捕的适用,对逮捕的滥用也越来越警惕。这一思想被概括为逮捕的谦抑原则或者逮捕的必要性原则。

在实践中,这一项条款却无法很好地适用。首先,取保候审对犯罪嫌疑人的限制较低,再加之执行机关不重视取保候审对象,造成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形同虚设,无法阻止社会危险性的发生。而监视居住措施由于成本过高,适用率几乎为零。故一般在审查逮捕时,承办人若发现犯罪嫌疑人有社会危险性,就直接判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故现在往往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凡是有社会危险性的,大多认为有逮捕必要。而这一做法不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判断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等方法是否能够防止社会危险性发生时,应当区别对待,因每个犯罪嫌疑人具有的人身危险性大小是因人而异的,故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是否能够防止发生这种危险性,有一个相对复杂的考察判断过程,需要承办人根据各相关事实及证据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5.正确认识错误逮捕

对于什么是错误逮捕,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有五六种观点。笔者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诉讼结果主义,还有一类是逮捕条件主义。一般学者都比较倾向于后一类的观点中比较完善的观点,即主体有权、程序合法、证据恰当的均不是错捕。但在实践中还是常常以诉讼结果来判断一个案件是否为错捕。在逮捕后因证据不足撤案、不起诉、判无罪的大多被认为是错案。有一些案件虽然以逮捕条件主义来判断,但又是拿着判决的证据标准来判断逮捕的对错。因为息诉须作出赔偿,使得不少的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部门因为害怕赔偿,而人为提高了逮捕条件,造成法律规定的逮捕条件的虚置,导致不捕案件的不正常增长,对打击犯罪不力。而为了在考核中保障不捕率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检察机关又不得不逮捕部分有条件不捕的犯罪嫌疑人,以免不捕率过高。这就造成了笔者上文所说的过高的罪行标准,导致刑事政策在打击上畸轻、在手段上畸重。因此,为了保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运用逮捕措施,必须依法规范什么是错误逮捕。

(二)实践操作中的要求

1.正确对待讯问犯罪嫌疑人

对于讯问犯罪嫌疑人,部分承办人偶尔会表示出反感。毕竟类似于笔者所在的基层检察院,每个承办人一年要审查一百多件案件、二百多名犯罪嫌疑人,每个案件包括犯罪嫌疑人作有罪供述的都要进行讯问是一个相当大的工作量,而刑事诉讼法和其他司法解释都没有对审查逮捕时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强制规定。但不要小看这一次的讯问。因为缺少了它,审查逮捕这一程序就无法体现出他的司法性。审查批捕的过程是由侦查机关提请检察机关审查批准,检察机关根据提供的材料,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和侦查机关之间的诉讼制衡,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对每个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如果缺失,这一程序与其说是司法程序,不如说更像是单向的行政性审批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虽然可以聘请律师,但律师只能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为其申请取保候审。而在审查逮捕阶段,律师也不能提出辩解意见。可见,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时缺乏了解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是否具有逮捕必要性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在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任务不仅是要进一步核实事实和证据,更重要的是听取其无罪、罪轻辩解以及不应受到羁押的理由。从而使得审查逮捕成为保障人权的重要战场,以期更好地实践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2.理性对待有条件逮捕

宽严相济中的“严”的刑事政策要求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集中力量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必须从严打击,绝不手软。从严从快逮捕可起到震慑犯罪、警示社会的作用,达到预防犯罪和稳定社会的目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规定和办案实际制定了《关于绝对不捕、相对不捕、存疑不捕和条件逮捕的使用条件的规定》和《关于有条件批准逮捕的实施细则》,规定了对于杀人、重伤害、抢劫、强奸、放火、爆炸、绑架等严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涉毒犯罪案件,如果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确实具备补充、完善证据的条件和可能,而且公安机关已有补充侦查的具体计划与方案的,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使用有条件批准逮捕。这一规定给予了检察机关较大的裁量空间,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有效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但有条件逮捕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适用时往往证据尚未达到批准逮捕标准,其适用本身就是对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破坏,侵害了现有的法益。它的适用只是考虑到严重刑事犯罪对社会的侵害远大于适用有条件逮捕对法益的侵害,属于无奈之举。因此,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有条件逮捕,更不能滥用。

3.完善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审查逮捕工作机制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环节最能够体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中“宽大、宽缓、宽容”的特点。因此要贯彻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就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在办案中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认真把握好对未成年人批捕的条件,在坚持慎捕少捕原则的同时,积极探索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一是要根据案件的特点和情况,采取适宜于未成年人的讯问方式;二是做好保障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的法律援助权利,根据规定实现从审查逮捕阶段开始为涉案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三是从严把握逮捕的必要性标准,完善非羁押措施的可行性评估,为非本市户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适用取保候审创造条件;四是在整个办案过程中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尊重其人格,注重对未成年犯罪的保密工作,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4.积极探索利用刑事和解制度

刑事和解工作机制是借鉴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引入协商合作形式来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大胆尝试。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悔罪、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谅解后,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一种工作机制。它为双方解决冲突矛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效地减少、缓和了刑事诉讼所带来的社会矛盾,能够在实体上确保被害人的实际利益,同时也合乎刑事追诉的经济原则。具体到国内对刑事和解理论的探讨与实践情况,一般都谨慎地将刑事和解适用于有被害人的轻微刑事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初犯、偶犯、过失犯等案件。作为享有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应该在刑事和解中发挥重要作用,刑事和解不能仅仅局限在起诉、审判阶段适用,在审查逮捕阶段也可以适用。日前,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法院、司法局签订的《关于轻伤害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肯定了刑事和解的合法性,给予了刑事和解以法理上的支持。就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刑事和解的政策基础;刑事和解应当成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的一项具体机制。我们应以宽严相济为理念,不断探索包括轻伤害案件在内的轻微刑事犯罪的刑事和解制度,创建一定的程序安排和操作规范。

在当前以羁押性刑事诉讼为主流的大环境下,在审查逮捕环节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能够将逮捕的暴力强度降低到必要的最低限度,并有可能保证逮捕的适度性、合理性和正当性。正如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所说的:“随着刑罚变得宽和,随着从监所中消除了凄苦和饥饿,随着怜悯和人道吹进牢门并支配那些铁石心肠的执法吏,法律将心安理得地根据嫌疑决定逮捕。”

(作者陈宇华系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吴真系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同类推荐
  • 柏桦讲明代奇案

    柏桦讲明代奇案

    明王朝有277年的历史,留下难以数计的案例,从中选择一些“奇案”,其目的不在于解释“奇”字,而是在于发现古人的智慧。因为一个“奇”字,既有案情的离奇,又有破案的神奇,更有人情的奇幻,还有鬼神莫测奇巧。奇才、奇行、奇技、奇怪、奇思、奇略、奇情、奇道、奇想、奇闻、奇谈、奇险、奇缘、奇观,种种“奇”合在一起,就可以从中发现“奇”字所蕴含着人类善恶智慧。
  • 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

    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

    传统文化中的集体精神观念阻碍了现代个人权利的生张,家国本位的思想观念和儒家文化的盛行扼杀了作为民事主体的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意识。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国内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综合服务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单行本系列》的供稿单位。负责全国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委员长会议的会务工作;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承担拟定有关议案草案等职能。
  • 国际大案

    国际大案

    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其意指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把理解历史作为把握人生现实的一本教材。本书旨在“观复而知新”,主要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理论性、教育性于一体:一是探秘中外法律文化,感悟先贤的才智思辨与法理智慧,挖掘经典文化的时代脉络和人文气息;二是揭秘历史大案要案,还原案件真相,洞察不为人知的内幕细节;三是解密传奇人物,体悟人生起伏,透视传奇背后的风云变幻。本书着重介绍国际大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全面分析案件产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使读者重温案件发生、处理的背景和过程,知往鉴今,探究历史和文化新的内涵。同时,也可以充分了解世界各国在不同的司法体制和诉讼模式下维护司法正义的司法方式。
  • 台湾地区权利保障司法案例选编

    台湾地区权利保障司法案例选编

    本书以1990年台湾地区“宪政改革”后之“大法官解释”为对象,对台湾地区法律制度进行介绍和分析,所涉案例均与台湾地区人民的基本权利息息相关。全书共分两个部分:基本权利保障的总论和基本权利保障的分论,可以作为涉台理论和实务界、法学界研究、教学的参考资料,以及关心台湾问题人士的兴趣读物。
热门推荐
  •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皇上,冷宫有喜了

    皇上,冷宫有喜了

    21世纪金牌杀手,阴差阳错魂穿古代,却成了人人都不待见的冷宫弃后,本就厌倦了被人摆布的人生,这样的傀儡皇后,不当也罢。一壶清酒,一树桃花,一诺倾城,一生天涯,那才是令人向往想要的人生。如今月上枝头,想必皇宫侍卫什么的都已经在打盹了吧,此时不逃,更待何时?不是,这帅哥是怎么回事?这地方还有如此沉鱼落雁的大帅哥怎么没人告诉我呢?这怎么回事,到底怎么回事?不如......不如先泡个帅哥再一起浪迹天涯,做一对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吧,别拦我,你们可都别拦着我呀......
  • 重生之战神降临

    重生之战神降临

    如果重来一世,我定要将这天踩在脚下,将这地崩裂成天空,叫那满地的怪物化为糜粉,让那漫天的诸神烟消云散,我是王毅,我重生在末世降临之前……
  • 山中最后一季

    山中最后一季

    蓝迪·摩根森是巨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的传奇巡山员。他救助过许多身陷困境的登山者,也指引过许多游客领略山野之美,是“行走在园区步道上最和善的灵魂”。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一日,五十四岁的蓝迪在巡逻途中失踪。此后,园方出动一百名人力、五架直升机、八组搜救犬,展开前所未有的搜救行动,结果却一无所获。蓝迪在优胜美地的山谷中出生长大,在巨杉和国王峡谷做过二十八年夏季山野巡山员、十多年冬季越野巡山员。山上有什么风吹草动,他立刻就会知晓。这让他的失踪愈加成谜。
  • 仙界大佬有点甜

    仙界大佬有点甜

    林檎死了,不过又活了,重生在了一个修仙界废物身上,虽是占了人家的身体,但还要替她收拾烂摊子。这些都不算什么,自己手痒痒做善事,却被一个弱鸡缠上了。“多谢恩人相助,我无以为报,愿以身相许。”“……”她不需要。不过看在这小弱鸡是个如此英俊的美男子,她还是勉强收留他吧!从此林檎的任务就是:帮助弱鸡,走上人生巅峰。
  • 江南如歌

    江南如歌

    从儒听闻塞上不如江南繁华。塞上人镇守边疆为人豪爽刚强,而江南人擅长经商,人娇弱却衿贵。“如歌,为何你如此不同?”如歌只想安静的翻个白眼。“我未来可是要做将军的!”娇贵塞上王子×俏皮南方姑娘“喂,小王子。我看上你了,要不要跟爷回家呀。”
  • 炽芒

    炽芒

    成王败寇以强为尊乃万古不变的法则。强者可以运用武力肆意妄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弱者只配沦为强者的奴隶,没有丝毫地位可言。超级世家的天才二少爷到底是因为何故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介庸才?是阴谋诡计,还是命该如此?昔日荣耀已逝,换来的是无尽屈辱……家族视他为弃子,惨遭无情抛弃,他的归宿又将何去何从?是打破枷锁束缚,无畏前行,逆流而上?还是甘于平凡,苟延残喘,了此余生?他会做何选择?他又能是否走出属于自己的王者之路?心无所畏自逍遥,不屈意志震九霄。
  • 记者型主持人语言智略研究

    记者型主持人语言智略研究

    “记者型主持人”这一提法近年来在内地的电视新闻界中十分盛行,对此,人们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这不过是按照日美电视台的称呼,将负责发布新闻的“主持人”或“记者”换汤不换药的称谓;有的说这主要指那些能够担任主持人工作的记者;有的说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像记者一样去新闻现场采访的主持人;还有的说这是比播音员更高层次一点,能够即兴播音的主持人……
  • 鬼魂律师

    鬼魂律师

    你相信世界上有鬼吗,当一个绝对无神论者可以看见鬼,她的内心是怎么样的,世界观崩塌?惶惶不可终日?都不是,她要带着这些鬼一起生活,一起帮她赚钱。正义or金钱,爱情or事业。你怎么选!人生的选择题很多,每个人的选择不同,结局也各不相同。说她是伸张正义的律师,可她还是利用鬼魂的守财奴。说她自私自利只为金钱,她却自愿签下了和鬼魂共生的契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名校毕业的天才律师,家人同学眼里的正义使者。一夜之间变成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还当什么律师啊,没有良心的,都害死人了,居然没被抓起来,听说执照被吊销了,活该!罚的太轻了!”“他们为什么叫我灵魂律师,因为我能看见鬼!既然这样,那就叫鬼魂律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