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77600000003

第3章 楔子

我在深夜醒来,身上是腻腻的汗。

黑暗里睁眼看了会儿,手撑着半坐起来,觉得全身酸软,没有一点力气。

通常我的睡眠都很好,沾了枕头就着,一觉到天亮,如果没人打扰,甚至可以直睡到中午。小时候看动画片,主人公希曼有豹的速度熊的力量,我想我拥有的能力是猪的睡眠。

可偶然也有像现在这样的时候。

不一定是做了什么恶梦,只是突然地醒来,然后短时间里无法入眠。

我知道,这是一路走来,留下的痕迹。在身体里,在魂灵深处。那些经历的诡奇事件,这世界的零星真面目,一桩桩一件件叠起来。我曾以为天大的事过了就过了,惊涛骇浪全化为事后谈资,但不是,它们的影响一直都在。

这就是知道真相的代价吧。

我打开床灯,下床,走到书橱前。床灯发着亮黄色的光,但毕竟只是台灯,照到书橱的时候,已经黯淡了,阴影处处。

书橱里没有书,放着的是这些年来的收藏。我不愿把这些藏品放在客厅里,因为它们有点特殊。

比如放在最上层的一把青铜酒壶和两个青铜杯。这酒器造型高古,汉时式样。实际上,还真是东汉末的东西,曾是曹操的酒具。或许曹孟德吟唱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时候,就把着此盏。这是“幽灵旗”事件后,我从充满了自杀暗示符号的曹操墓里生还,顺手取的纪念品。当时从墓里出来的另两人,一个取了《孟德心书》,一个取了一卷竹简,一柄千年未锈的长剑,一盏黄玉酒壶。

青铜酒具旁,放着一截锈迹斑斑的铁管子。看起来这管子一点都不出奇,其实它并不是人工制品。这是我从青海德令哈市白公山脚捡回来的,一株金属植物的小段枝节。当时它的母体曾令所有知情者震恐,担心其对金属分子的富集力增加下去,会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一场核爆过后,母体钻入地心,在她把地心金属都吸收完之前,也许再也不会出来了。

整个书橱里唯一能和书稍沾边的,是几本黑色硬面抄。里面是另一个那多写的“那多手记”。当初通过各种古怪渠道拿到硬面抄的时候,我以为是某个同名同姓者写的短篇小说,实际上,这是另一个已经不存在的“我”在消逝之前,用以向“年”复仇的武器。听起来有点古怪是吧,“年”,这是一种生活在时间维度中的生物,独立于我们的生物学进化谱系之外的怪兽。

差不多每一次的冒险,我都会取一件纪念品放在这个书橱里。每每回顾时,不禁感叹在经历了这些之后,竟然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但也不总是如此,多年前那次人洞之行,就没有来得及带回任何东西。路云某次看见我这个书橱,便问需不需要她回一次人洞,取件纪念品放进来,被我立刻拒绝。那洞里只有累累人骨,我不想在卧室里摆这种东西。

书橱第二排上有一个大玻璃罐子,我盯着它多看了几眼。玻璃罐里的无色液体是福尔马林,泡着的褐色物就是民间俗称的太岁。传说中太岁是不死的,割掉一块会长回来,有日割一肉,永食不尽的说法。而今的生物学家对它研究不多,有的认为这是种罕见的菌类生命。

但我知道太岁究竟是什么东西。

2005年上海的某个小区曾被完全封闭了几个月,因为一种无药可救的范氏症在小区内蔓延。感染者的内脏代谢会在短时间内上升到极可怕的程度,疯狂汲取营养变巨,最后挤爆胸腹腔。这种病的本质,是内脏突变成独立生物,开始新一轮成长并试图突破人类躯壳的束缚。就像寄生蝇的幼虫在松毛虫的卵里成长,等到幼虫长成破卵而出,宿主当然就死了。

基因学界曾有过讨论,人是否仅仅作为基因的载体而存在?而患了范氏症的人,是确确实实成了内脏的载体,或者说,太岁的载体。当然,在那些变巨把宿主撑爆的内脏中,仅有极少数成为了太岁,多数在人死后不久也失去了活性。

泡在密封罐里的太岁,就来自四年前的那个小区。它曾是人肺叶的一部份,被何夕切了一小块给我,浸在福尔马林里密封着,冻结了体细胞的再生。但太岁的生命力实在太强,我怀疑现在如果打碎玻璃罐让它和外界接触,没准依然可以慢慢长大。

书橱的所有陈列品里,太岁是特殊的。在我看见其它的收藏品时,或感慨或唏嘘,有对那段历险的缅怀,有对这世界真面目的叹息。但这太岁,却是横在我心头的刺。

引发2005年那场危机的原凶,就是一个太岁。和其它普通太岁的差异之处在于,它竟然是由人类大脑突变而成的,拥有高度的智力。更为可怕的,是这个太岁可以吸附在人身上,连通神经突触,从而控制寄生体的一言一行。

当时这个太岁试图在上海散播范氏症病毒,不惜令千万人死去,以产生更多的同类。幸好最后关头,被两枪击毙。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其实被击毙的只是太岁的宿主,子弹并未击中吸附在宿主肚子上的太岁本身。

最终的结果,是市局法医解剖室内,宿主尸体上被解剖刀刻下了“等待亡者归来”六个字,而原本吸附在尸体腹部的太岁连同法医,消失无踪。

这些年来,再没有“亡者”的消息,但我心里总是觉得,也许下一刻,它就会带着无穷的恐怖归来。

我盯着阴影里的玻璃罐,其中的太岁切片若隐若现。

我心头的阴霾越来越重,却有一大半,和或许会在未来某日归来的“亡者”无关。

是因为昨天何夕的不适。

自打何夕从瑞士归来,摇身一变成为法医,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就几乎没生过病。有回晚饭时我见她左手上有道淡淡的疤,先前从未见过,随口问起,竟是当天下午在解剖室里不小心割伤的。而三个小时后我送她回家时,那疤已完全褪掉了。

可是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不舒服一次。便如昨晚,晚餐吃到一半,她就突地停筷,两颊潮红,额头上渗出细汗。然后,就要我送她回去。

她从不去医院。她明白这是为什么,我隐约也知道,所以更忧虑。当年她感染范氏病毒后独自离开,在一年后她奇迹般生还归来,具体发生了些什么,这是她的秘密。我很注意不侵入她的领地,直到某一天她明明白白地告诉我。

我躺回床上。

她什么时候才会告诉我呢,我看着黑漆漆的天花板想。

或许,我一直以来的做法,有些问题?

有的时候,灵光一闪,换了个思路,才会意识到从前走了死胡同钻了牛角尖。

我向来尊重别人的秘密,越是亲密的人,越是注意不要越界。所以每次何夕要求独处,独自熬过或者用某种方式渡过那段不适期时,我都默默把她送到家门口,然后离开。

但任何女人,再独立再硬气的女人,都会在某个时刻,希望能有可依靠的男人在身边的吧。其实男人也是这样,只是我们不说而已。

而秘密,当属于一个人的秘密被另一个人分享时,彼此的关系,难道不会变得更密不可分吗?

只要你能够承担伴随着秘密而来的责任。

我能承担吗?这是个不需要思考就能有答案的问题。

我几乎立刻要打何夕的电话,然后反应过来,这还是半夜里。

我居然愚蠢至此,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

我的心情顺畅起来,不知不觉中入眠。

同类推荐
  • 查有此人

    查有此人

    方述平到招待所敲门的时候,刘仁杰正在QQ上与李小小吵架。刘仁杰是双流市公安局督察支队的督察警,在支队从事文秘方面的工作,人称“笔杆子”。近期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清网”追逃行动,督察部门全方位介入,这样一来,人手就更紧张了。三天前他随督察长来到清溪县,领导待了一天就走了,将他一人留下。说白了,就是让他代表市局督察清溪县的“清网行动”,这是他入警以来承担的最重要的工作。李小小是刘仁杰的女朋友,是清溪县映山镇派出所的户籍内勤民警。
  • 河边的钟子

    河边的钟子

    邵丽,生于1965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创作小说、散文近两百万字。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全国大型刊物,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争鸣》《新华文摘》以及各种年选等选载。有部分作品译介到法国、日本、希腊等国家。曾获《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双年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拉力赛分站冠军,全国百家媒体“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称号。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获中国作协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试图述说别人的生活是一件十分吃力不讨好的事,这常常令我们非常沮丧。实际上,有时即使是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要说起来也是惊心动魄的,何况是那么漫长的一生,更何况是变幻莫测的内心。如果这一生是放在中国那些急剧变化的年代,就更是朝云暮雨,变幻无常了。
  • 七月惊魂之笔仙归来

    七月惊魂之笔仙归来

    一群刚刚毕业的学生,为了预知自己的未来,玩起了传说中的灵异游戏——笔仙。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手中的笔竟惹来凶灵诅咒。紧接着,参与游戏的几个人相继死去。他们的尸体个个惊悚怪异,死亡现场却像是一场场毫无预兆的意外……
  • 地图(卫斯理珍藏版)

    地图(卫斯理珍藏版)

    探险家临终要求四名好友代为「烧掉屋中一切」,身为遗嘱执行者之一的卫斯理,却在那些遗物中拾到一幅探险地图。地图上充满了危险记号,更令人费解的是,上面还有罕见的「金色」标示。好奇心驱使下,四人决定细查地图的秘密。这个违背旨令的决定,却令卫斯理身边好友相继突发身亡……下一位,更可能是卫斯理!这幅地图究竟隐藏了什么真相﹖寻找真相的过程,可会是死亡陷阱吗?《地图》这个故事,在卫斯理故事中,有一个特点:把故事的悬疑性,放在一件中国古老的传说之上。人,或一个星球上的高级生物,始终是属于这个星球的。
  • 母亲河

    母亲河

    迎来新中国解放的年轻知识分子贺文雍被打成右派,妻子凌芬以柔弱之躯与儿子贺庆生在屈辱和磨难的社会底层中生存。
热门推荐
  • 魔鬼的私宠天后

    魔鬼的私宠天后

    “没想到,你竟是如此的美味,哼!”一道阴冷邪魅仿佛来自地狱的声音,重重的砸在女人的心头,痛彻心扉。这一刻,慕婉晴已经麻木了,深深吸了吸气,然后冷漠地说道:“你到底是谁?为何要如此残忍的掠夺我的清白?如果只是为了毁掉我,那么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可以放我走了吧?”想不到她的第一次,竟然是被一个根本看不清样子的陌生男人夺走,悲哀,真是悲哀啊!“让我放过你,不是不可……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你的人间年少

    你的人间年少

    碧海青天,所及之处,天上人间,满皆欢喜。
  • 母校

    母校

    即使在正午阳光最烈的时候,这座位于公寓楼顶层的套房中仍然保持着与子夜时分别无二致的黑暗:位于屋顶天窗内侧的可调整遮光板已经全部放下,并被调节成了最深的黑色;镶嵌在墙壁上的落地玻璃窗则被镶满造型古典的金边人造丝绸窗帘遮挡得严严实实。房间里没有灯光,甚至连家用电器控制面板上的LED灯也被它们的主人刻意关掉了。唯一的光源,来自书桌上的那幅全息图像——以及凝固在光线中的那个男人。如果让一名来自摩尔根时代的人种学家分析这个男人的相貌,他多半会立即指出,这是一个最为标准的蒙古利亚人种男性个体。
  • 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

    书中剖析了中国何以缺少工匠精神,也提出为什么工匠精神才是核心竞争力。笔者提出问题让人思考的同时,不忘给出方法和解决之道,这也是推荐《华夏智库·新管理丛书大国工匠:寻找中国缺失的工匠精神》的原因所在。无论办企业还是在企业做工,都该秉持这种工匠精神,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然后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从而改进和传承。如今可能有人觉得这种精神已经落伍。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缺一流的设备和材质,缺的正是这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就像书中笔者呼吁的那样,让新时代的我们一起匠心归来吧!
  • Son of the Nation 国家的儿子

    Son of the Nation 国家的儿子

    2012年11月23日,“辽宁舰”成功完成舰载机歼-15起降训练,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等了近百年。然而,就在举国上下欢庆胜利之时,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却突发心肌梗死,因公殉职,英年五十一岁。该书作者历时四个月,深入罗阳学习和工作过的每个地方,访问了七十多个与罗阳有关的人物,以报告文学的方式,用真实感人的细节,艺术地再现了罗阳奉献给中国航空事业的悲壮人生。
  • 公案小说·于公案2

    公案小说·于公案2

    《于公案》是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与《包公案》《施公案》《海公案》《彭公案》以及《狄公案》并列为我国公案小说的代表作。本书主要讲述了清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审案破案的故事,重点刻画了于成龙清廉善谋的形象。书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破案过程峰回路转,既有真实的历史,也有人为的加工想象。 本书共三十五回,主要讲述了十几个案子。
  • 奇人马应龙

    奇人马应龙

    马应龙站在华风门前的大街上,口里吹着一只黄色的哨子,手里拿着小红旗,胳膊上戴着红胳膊箍,用自己的手势指挥着行人和自行车。到第五天,有一个更扎眼的风景跃入人们的眼帘,有一个女人爬到华风大药房的顶楼,用一把刀发疯地破坏着上面的广告牌。她专砍马应龙的脸,她恨那张脸,她要把那张脸千刀万剐。最先看到这越格情景的是马应龙自己,他一下子就认出那是楚芸。马应龙就强迫自己镇定自若,他把目光挪回来,开始气定神凝,刹那间他的小旗就挥舞得更有劲、口哨也吹得更响了。他不允许大街上此时出现一点事情,他俨然是在一个炮火硝烟的战场上,他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共和国卫士……
  • 人生如画

    人生如画

    冯涨础的家属于“三和居委会”管辖。居委会干部们都知道本辖区里有一对名叫冯涨础和俞金妹的退休老人,特别有爱心,多次用稿费扶贫捐款。一次,老两口读报时发现有位农民工遇到了难事需要帮助,立即就献上一笔捐款。但干部们并不知道他的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突然有一天,发行量近百万份的《上海老年报》上的一篇题为《丰收永远属于勤劳者——老劳模、画家冯涨础逸事》的文章引起了居委会干部们的注意,文章介绍了冯涨础在大西北、上海两地教书育人及潜心美术创作所取得的斐然成绩,并写出了作者深深的敬意与祝愿。
  • 我武维扬

    我武维扬

    方梦白中大奖,却被一张彩票带穿异世大陆。天庭坠落数万年后,人道牢牢占据中土,妖族默默寻求复兴。有魔道修士挂羊头卖狗肉,寻机兴风作浪,有无双剑客御剑青冥,剑气纵横万里。于是,方梦白只身闯进了这个神话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