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9700000020

第20章 虞洽卿:三分运气 七分苦争的上海闻人(1)

传略

虞洽卿(1867—1945),小名瑞岳,名和德,后字洽卿,并以行,人称阿德哥。浙江镇海龙山镇(今属慈溪市)人。清末民初知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出身贫寒,曾读私塾。15岁赴沪,初为颜料店学徒,工余自修,能英文会话。1892年,经族人虞芗山介绍,被聘任为德商鲁麟洋行跑街,旋即升买办。由于可以抽取高额佣金,收入颇丰。同时,他兼做进出口生意及房地产买卖,设立升顺、顺征等地产公司和通惠银号,购进闸北顺征里全部房产和浙江路等多处房地产。1896年,花了400多两银子,向清政府捐得“道台”官衔,具备了绅商的身份。1905年,虞洽卿等人领导上海总商会发起创办了华商体操会,并带头操练。1907年3月,华商体操会正式加入上海公共租界万国商团,是为“万国商团中华队”。每当政局动荡不安,“中华队”就随“万国商团”出防维持秩序。当时五大臣考察回国,载泽、端方等人途径上海,虞洽卿率华人队前往接受了他们的检阅,受到他们嘉奖。以后上海华界也效仿组织了“上海商团”,在辛亥革命期间,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成为光复上海的一支武装力量。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资助同盟会经费,沪军都督府成立后,任顾问官、闸北民政总长。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1925年五卅运动中曾支持罢工、罢市等活动。1927年支持北伐,反对孙传芳,后又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10年时间内,他曾任上海特别市参议会参事、中央银行监事、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上海公共租界纳税华人会主席。1931年,他宣布与日本经济断交。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组织中意轮船公司,并任上海难民救济会会长,从西贡、仰光运来平粜米,解决租界内难民拥挤而缺粮的危机。1941年日军占领租界前,他转道香港去了重庆,组织三民运输公司。1945年4月26日在重庆病逝,安葬于故乡龙山。

债王

虞洽卿虽然长期做买办,积累了一些财富,但在经营三北轮船公司的过程中,他还不得不利用一切机会举债,以扩大经营规模。1920年,虞洽卿得知他的旧相识、同乡、北京政府财政次长李思浩正在上海参加南北和平会议,便决定向他借债。但虞洽卿并未直接找李思浩,而是秘密指使心腹陈良初向李思浩献计说:“南北议和期间,北方代表团应广泛联络南方有声望的地方人士,制造舆论,压制南方。”接着把话题引到虞洽卿身上,说虞洽卿在上海十分有势力,若得虞洽卿相助,势必有成。李思浩对虞洽卿的能力自然相信,连忙请陈良初找虞洽卿帮忙,陈良初说:“虞先生因调拨头寸,正在大伤脑筋。恐怕无暇及此。倘能为他介绍交通银行总经理钱新之贷些款项,他一定能够为你奔走。”就这样,虞洽卿从交通银行贷到20万元。

为了借债,虞洽卿挖空了心思,甚至不惜“老虎嘴里拔牙”,动起了杜月笙的脑筋来。虞洽卿对杜月笙说道:“月笙,在上海滩,武数你,文数我。如果我拜你做老头子,你得拜我做先生,你说这岂不是好事一桩。”杜月笙知道这是戏谑之言,但经虞洽卿一捧,马上引虞为知己。谁知虞洽卿转身就向杜月笙的银行调款,拆了一堆烂账,杜月笙不得不自叹不如。

一年除夕,上海兴业银行地产部经理蒉延芳到三北公司办公室找虞洽卿聊天。刚坐下,虞洽卿笑着对蒉延芳道:“你来得正好,我现在差5万元的款子,你能不能帮帮我?”蒉延芳情面难却,道:“咱们公事公办,你用什么作抵押?”虞洽卿说:“我的船,你随便拣一只。三北公司借,鸿安担保。”蒉延芳摇头,道:“你太高明了,谁不知道这两个公司都是你的。自己借钱,自己担保,这哪成。”虞洽卿说:“都是老朋友了,抵押和担保只是一种手续,能向银行交代就行了。”蒉延芳没办法,只好带虞洽卿的财务人员到银行办手续。办完手续,又回来找虞洽卿聊天。

不料,刚进办公室,就见虞洽卿坐在里面,眉头锁得更紧了。蒉延芳奇怪地问:“怎么啦?手续都办好了,还发什么愁?”虞洽卿说:“实不相瞒,还差5万元。”蒉延芳生气地说:“刚才为什么不讲?”虞洽卿道:“实际上,今天需要2O万元,顺恩、顺慰两兄弟解决了一半,你来时还差10万元。我不好意思狮子大开口,因此只借了5万元。正在想别的办法,谁知四处碰壁。你来得正好,我也只有一客不烦二主了,你就好事做到底,再借5万元如何?”蒉延芳之所以肯如此帮虞洽卿渡过难关,全因两人关系极为密切。蒉延芳心想,如果不借他,他过不了年关,三北公司搁浅了,刚借走的5万元也泡汤了。虞洽卿在上海声大势大,只要他稳住了,这笔款以后还能收回,只好又为虞洽卿张罗另外5万元去了。

虞洽卿还通过购买旧船而大举借贷。每购买一次旧船,他可以贷两次款。先是在买进旧船后,以此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然后,用购买的旧船另组建一个小公司,再以此公司的名义向北京政府借款,其实,新组建的公司只是挂名而已。同时,每购买一次旧船,虞洽卿就向新雇员收一次押金。因此,随着三北轮船公司的发展,虞洽卿已是负债累累了。又加之一战后,外国商船卷土重来导致航运业的竞争空前激烈。三北公司的轮船又大多是旧船,运行成本高、速度低、质量差,无法与外商竞争,不久就濒于破产境地。

债务越积越多,虞洽卿整天生活在举新债、还旧债中。由于债务多、数额大,很多债务虞洽卿根本无力偿还。于是,每逢债主上门时,他便想尽办法敷敷衍衍、东躲西藏,渐渐地,人们送了他一个“躲债大王”的绰号。在虞洽卿创办三北轮船公司最初的十几年里,几乎每天都有人进他的办公室催债。他每天都像过年关一样向人赔着笑脸,请求延期偿还债务,或者答应更换票据。当催债的数额巨大时,虞洽卿便装腔作势地喝问儿子虞顺思“他的款子准备好了吗?”儿子说还没筹齐,他便破口大骂儿子,说他早就交代过了,为何还没办好。次数多了,虞顺思也就不堪忍受了,当着催债人的面拆穿虞洽卿的小把戏,父子俩往往因此当场大吵大闹起来。催债人在旁边看着过意不去,反而要为他们父子调解,并答应延期。当一些小债主上门纠缠不休时,虞洽卿就避而不见。

债务缠身的虞洽卿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偿还债务,有时甚至不择手段。1929年,他提前知道南京财政部即将发布命令,非银行业不得兼营储蓄业务,他还了解到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并没有银行营业执照,但照样经营储蓄业务。于是,他灵机一动,立即向南京财政部申请设立“上海永安储蓄银行”,并很快得到批准,领到了执照。当禁令发布后,永安百货公司向财政部申请银行执照时,被告知上海已有了这家银行的备案,要想继续经营银行业务,要么更名,要么买回原名。没办法,永安百货公司只得出重金向虞洽卿购回了执照。虞洽卿虽然百般钻营,但债务依然很多。即使到了1937年,73岁的虞洽卿还是债台高筑,仅欠四明银行款就达300万元之巨。

头脑

虞洽卿14岁到上海谋生。他在南市瑞康颜料行当学徒时,听说有家颜料批发店有一款德国进口的颜料在大贱卖。虞洽卿前往一看,始知贮装的铁罐因遭海水浸泡而锈迹斑斑,“卖相”全无。虞洽卿自掏腰包买了一桶回店试用,发现质量完全不受影响。于是,他极力建议老板全都吃进,再施行“整容术”:全员突击,去掉铁锈,更换包装贴纸。老板依计而行,小学徒此举使他获利丰厚!

过了些日子,虞洽卿又获知一信息:一位上海最负盛名的德国大颜料商突然要回国,急于脱货求现。虞洽卿分析:德商如此急切地大抛售,短期内不可能复返,他所独家经营的品类定然随之短缺,日后一定会暴涨。为了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商机,这位还未满师的小学徒竟然不顾老板外出无人拍板,毅然先斩后奏,倾囊进货。不多时日,原先怒气冲冲斥责他冒险的老板笑开了颜:这些颜料价格一路飙升!

虞洽卿25岁在德商鲁麟洋行当买办,一天,听朋友说,一位北京军界要员将来沪采购大宗白布,染色后做军装。虞洽卿马上意识到,这是出清本行仓库中大量积压的白坯布的天赐良机。不料,这位大员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虞洽卿几次上门都遭严拒。一天,他发现那位大员正坐马车兜风,于是,急雇一辆高大马车,许以重酬,追撞上去。结果,大员的车被撞得歪斜难行。大员大发雷霆,虞立即诚惶诚恐地“赔罪”,答应赔偿一应损失,送大员回家,再为他置酒压惊,又殷勤伴其游览邑庙名胜。几番来去,彼此终成知交,当然,虞出清库存白坯布兼带染料的大宗合同也就水到渠成了。

又一次,虞洽卿接待了一位外地来沪的购颜料的大商人,因价格不合,卖买不成,那商人去别户颜料行接洽,发现价格比鲁麟还高,而又碍于面子不肯“吃回头草”,虞洽卿探得这个情况,想去接近那位大商人,但苦无机会,一天晚上,他上戏院看戏,恰巧坐在他前排的正是那位大客商,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点上一根纸烟吸起来,故意仰头看戏,把香烟火触在对方西装背上,一会儿,漂亮的上等西装被烧了一个小洞,那商人闻到衣服焦味,摸摸背上西装烧了个洞,放下脸正欲发作,虞洽卿连忙赔罪,要了对方一张名片,说明天一定登门道歉,又问了对方西装的尺码,那商人见虞洽卿如此谦虚认错,心也软了,连声说:“终究是件衣服而已,不过以后吸烟要小心些。”虞洽卿连连点头赔礼。第二天虞洽卿按照商人告知尺码,买了一套新的高级时尚西装送上门作赔偿,对方不肯收,虞洽卿坚持让他收下,那商人见虞洽卿如此大方谦和,也请虞洽卿上咖啡厅喝咖啡。在咖啡厅,虞洽卿亮出自己的身份,并把上海滩上颜料市场情况介绍给对方。那商人知道虞洽卿是颜料界中的“行家”,鲁麟洋行又直接从德国进口颜料,其价格之公道,质量之上乘,执上海颜料业之牛耳,自然成就了这宗大买卖,一套西装,换来一笔巨额利润。

较量

虞洽卿曾经几次同洋人抗争,为中国人争取了不少公正的机会。1898年7月,法租界公董局谋筑马路,要求毗连法租界的专为旅沪宁波人办理丧葬事宜的四明公所让地,被公所拒绝。法国领事白藻泰便派法兵强行拆毁公所冢地的围墙,企图以武力夺地。这一举动激起了宁波人的愤怒,他们纷纷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抗议。四明公所董事严筱舫、叶澄衷、沈仲礼出面向法方谈判交涉,但这三位董事年事已高,皆老成持重,素来不敢为难官府,见到洋人更畏惧退缩。

1898年6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天气炎热,虞洽卿正在住宅大厅,摇着大芭蕉扇,看《申报》上登载的有关“四明公所案”的新闻,新闻说四明公所董事严筱舫、叶澄衷代表四明公所向法租界洋人交涉,畏缩不前,严、叶两人有负宁波帮人重托云云。这时,一个叫虞三宝的年轻人来到了虞宅。虞三宝是宁波人,在法租界为法人驾马车的,年方25岁。他母亲是法租界一个倒垃圾的工人,上月也参加了四明公所案罢工,法国巡捕开枪打死两个宁波人,其中一人就是他母亲,法国人对虞三宝有杀母之仇,于是,虞三宝便身藏尖刀,要与洋人拼命。虞三宝前天去找董事严筱舫,严家的人对他说:“严老病了,另请高明。”另请高明?请谁呢?他想起同乡虞洽卿。去年他刚来上海时,找不到工作,一日三餐不继,他找到虞洽卿借钱,虞洽卿立即摸出两块银洋送给他,叫他去找工作,此人急公好义,我去找虞公去。在虞宅,虞洽卿见了三宝说:“找到工作了吗?”三宝点点头,又把四明公所董事严、叶两人害怕洋人,畏难不敢管的事说了一遍,虞洽卿说:“那么依你说怎么办?”三宝亮出尖刀来说:“我与白藻泰这洋狗拼了,为我娘报仇。”虞洽卿夸奖了三宝不畏强暴,不畏洋人的精神,但对他的报仇方法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正说着,外面人声喧闹,十多个在法租界做工的短衣工人闯了进来,齐声要求虞洽卿先生为四明公所作主,为宁波帮撑腰,团结起来,不斗倒洋人决不罢休,虞洽卿向工人们拱了拱手说:“承乡亲们瞧得起我,我一定出来顶住,与大家齐心协力与这些横蛮无理的洋人较量。”

三宝与工人们走后,虞洽卿内心升起一股正义之火。“我决不退缩,决不辜负宁波乡亲们的重托与信任。”第二天,虞洽卿开始奔走于上层与基层劳工群众之间,决定通过宁波劳工领袖沈洪赍发动甬藉劳工做其他劳工的工作。虞洽卿答应沈洪赍,凡参加这次罢工的工人、佣人、职员工资一律照发,钱由他负责向上海工商界筹募,沈洪赍听到虞洽卿为此案政治上出力、经济上负责,便大胆发动劳工罢工罢市。不久,法租界内的洗衣做饭师傅、马车夫、清洁工纷纷罢工,罢工从法租界扩展到公共租界、从宁波帮扩大到所有华人,那些洋人们吃不到饭,坐不到车,马桶满了没人倒,垃圾堆满门口。外国人生活困难,日子难过,饿肚子、穿污衣,便抱怨法租界当局闯了祸,法国当局骑虎难下,自愿与清政府上海当局谈判,答应保留“四明公所”,承认其土地所有权,抚恤赔偿案件中死伤劳工。虞洽卿领导的这次斗争获得了胜利,事后有人以为虞洽卿是侥幸成功,虞洽卿笑笑说:“这不是运气,而是民气压倒洋气也。”

四明公所事件的解决,使虞洽卿成了宁波同乡中的知名人物。事后,沈洪赉被众人推举为四明公所经理,虞洽卿也成为旅沪宁波人的领袖之一。

1905年底,又发生了会审公堂案,调解此案使虞洽卿成为上海滩妇孺皆知的新闻人物。事情的起因是,广东籍妇女黎黄氏丈夫在四川做官,夫死,她带着15名婢女返回原籍。路过上海时,英租界巡捕房探子怀疑她贩卖人口,将她抓了起来,解至会审公堂审讯。审讯中,承审官华人金巩伯与陪审官英副领事德为门意见产生了分歧,前者判令羁押再查,后者硬要叛贩卖人口罪。德为门蔑视中国法律,当场辱骂中国人是野蛮民族,值庭的英籍捕头也拒不听从金巩伯的命令,反而气势汹汹地持棍上前打了金,将金的马褂外套也撕裂了。旁听的中国人见此情景,无不激愤,群起殴打英捕头,于是会审公堂里华洋双方互相大打出手,一片混乱。

消息传出后,上海市民极为愤怒,反响强烈。第二天发生了罢市风潮,多处出现英国巡捕被群众殴打之事,有一巡捕房被群众放火焚毁,德、比两国领事也在街上遭人袭击。英租界巡捕为保全性命,纷纷罢岗。为了向上海人民报复,英租界当局派兵大肆抓人,被捕群众达五六百人,不少人还被英巡捕开枪打死打伤。上海工商界人士在事件发生后的次日举行大会,对肇事的英副领事和捕头表示极大愤慨,强调“万不可不有策以抵制之”,同时又认为“中国对付之策,仍须和平”。

同类推荐
  • 一个女人渐渐老去的活法

    一个女人渐渐老去的活法

    过着过着,我们就老了;过着过着,我们就成精了。我们不再有不经过筹划的激动,我们不再有不经过修饰的理想,我们甚至不再有“胡作非为”的闲情。所有这些,都不过是似有若无的迷茫的梦。梦醒了,我们都要回到现实中,过着一是一、二是二,有尺度可测量的标准生活。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一个人老去的活法,一个女人老去的活法。日本的上野千鹤子曾经写过一本书,详细地列出了一个女人老后的各种应对策略,比如,理财规划、医疗照护、居住问题等。
  • 卡耐基说话技巧与人际交往

    卡耐基说话技巧与人际交往

    本书将会教会你:赢得他人赞同的说话技巧;赢得他人合作的说话技巧;有效说服的说话技巧;当众说话的沟通艺术;如何做一个受人欢迎的说话高手;如何克服恐惧建立自信;如何学会当众讲话让别人相信和接受你……如果获得了这些技巧,你将迎来崭新的人生!
  • 李嘉诚给青少年的10条准则

    李嘉诚给青少年的10条准则

    《李嘉诚给青少年的10条准则》一书从十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李嘉诚做人做事的准则,可以给青少年朋友带去奋斗的目标和生命的启迪,十条准则包括:理想与求知;勤恳与律己;谦虚与骄傲;思想与智慧;诚信与责任;为人与处世;思维与创新;分享与合作;让利与得利;富贵与博大。
  • 构筑目标(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构筑目标(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

    当你需要勇气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懦弱;当你不够勤奋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懒惰;当你需要谦虚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骄傲;当你无法宁静的时候,就要战胜自己的浮躁。本书从发现自己——掌控自己——战胜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这样一根金线,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包括自我定位、聚焦自我、战胜自卑、战胜退缩、战胜命运、摆脱依赖、征服惰性、克服恐惧、逆境成长、征服狭隘、征服固执等诸多方面出发,全面阐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所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
热门推荐
  •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学习做人智慧的故事

    本书分为励志篇和哲理篇,内容系统,包括爱的内涵、为人处世、智慧人生、走向成功、挑战命运、教育哲理、财富智慧等内容,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将许多人生哲理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计读者能抛开理论的迷雾,直入心灵,获得人生感悟。
  • 狂傲女帝

    狂傲女帝

    桃夭出生于书香世家,是英国皇家医学院中医系的学生,却意外穿越成府中惨被欺负的痴傻小姐。阴谋不断,她沉着面对,三根银针救活当朝君主,医治混世魔君,惩罚昏官奸虐。看一只小白兔如何化身为浴血修罗,一步步走向世界的顶端,成为首位俯撖整个宇宙的至尊女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誓不为后:追捕神医小逃妻

    誓不为后:追捕神医小逃妻

    四年之前这个男人退婚让她成为凤府的罪人命悬一线四年之后这个男人竟然把她困在皇宫之中要她成为他的妃子为他生皇子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她是谁?她可是凤子歌天下商号‘歌’号的幕后老板还是神医‘魅’的唯一传人这样的她不屑待在这个皇宫之中经过一番算计她带着他的儿子落跑了这一落跑竟然就是另外一个四年
  • 独剑契血录

    独剑契血录

    平静的大陆,已经有三百年不出世的独剑阁居然又出现在了大陆之上,这次等待大陆的将会是什么血雨腥风。
  • 重生在狩猎之地

    重生在狩猎之地

    一觉醒来,叶耀发现自己重生回到了6年前,以无怨无悔为信念的叶耀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需要改变的人生,以重新再做一次自己的想法开始了又一次叶耀生活,也在这重新开始的人生里,叶耀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以及这一场重生的意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之除灵师

    神之除灵师

    创造者蹦着宇宙瞎几把乱搞的事情,整个人幕后黑手。
  • 医路修缘

    医路修缘

    林墨,本着想在医学上有作为的心态毕业的名校博士毕业生,在踏入临床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就挂了,并遇到了某江湖上盛名已久的外挂,从此开始了一段医学奇缘修炼之旅
  • 生存之一种

    生存之一种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于四川南江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及游记《黄金腹地》、《云南天堂》等,作品曾获天山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文学奖等。《生存之一种》是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文章笔端细腻深刻,读起来意境深远,值得品评。
  • 米粮库胡同往事

    米粮库胡同往事

    本书是吴雅山老师多年实地走访、各方搜集信息而著,写了几百年来米粮库胡同一带的著名景物、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作者作为京城百姓的切身体会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