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28300000007

第7章 放鱼鹰

这幅《天津白河鹈饲风景》,是日本近代画家中村直人绘制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海河(昔日称白河)上渔民捕鱼的水墨风景明信片。这样的场景,当时在各地很常见。只不过,当年天津海河上小火轮、大轮船往来穿梭,海河两岸各国租界、码头林立,还能够有这样充满古老水乡情调的场景,也算够稀罕的。

鹈,即鸬鹚鸟,羽毛为黑色,类似乌鸦。颈、喉无羽毛,露出黄色皮肤。其构造独特,口腔内无牙齿,咽喉、食道能扩大五倍左右。因鸬鹚全身乌黑,长得像乌鸦,亦称老水鸦、水老鸦、鱼老鸦、伽蓝鸟、淘河鸟,四川人称其为乌鬼,北方多称鱼鹰(以下行文跟随引文原作者的表达,鸬鹚鱼鹰通用,不做统一)。鸬鹚喜群居,三五成群,很少鸣叫,除繁殖期或群栖时彼此纠纷时,才会发出低沉的“咕、咕、咕”的叫声。

鱼鹰是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齐白石等人皆画过鱼鹰。在画家的笔下,鱼鹰往往端坐在渔船一端的船帮上,以它那特有的长嘴一下下地梳理着自己黑色的羽毛,远远望过去,跟白鹤似的。出水不久的鱼鹰黑得发亮,栖立于渔船的船帮上,所谓“鹰立如睡”。大多数水鸟的尾脂腺能分泌油脂,它们把油脂涂在羽毛上来防水。鱼鹰缺少尾脂腺,羽毛防水性差,身体很容易被水浸湿,不能长时间地潜水。鱼鹰翼极狭长,脚上长蹼,后弓明显,翼面在腕处折屈,善鼓翼欲飞,喜欢在水域低空以短距离滑翔。在每次入水被浸透以后,它们要站在岸边晒太阳,待羽毛晾干之后,才回到水下。

一提到鸬鹚,很多人都会想起小学时读郑振铎先生的那篇散文《鸬鹚》:“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鸬鹚不断地跳上跳下,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那一幕鸬鹚捕鱼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让人不由得惊叹起鸬鹚捕鱼的能耐。

驯养鸬鹚捕鱼,世界上以中国为最早。最迟到唐代,中国饲养鸬鹚捕鱼已很普遍,杜甫即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唐代诗人杜荀鹤《鸬鹚》诗有“一般毛色结群飞,两岸烟汀好景时。深水有鱼衔得出,看来却是鹭鸶饥”的诗句,把鸬鹚的栖息环境、食性和习性描写得颇为生动。再往前说,四川出土有汉代陶鱼鹰。生活在四川奉节的鱼复人及古蜀人皆以鸬鹚为图腾,三峡出土文物中不时有鸟首形器发现,蜀王更是以鱼凫命名。还有人推测,《诗经》名句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称的“雎鸠”即是鱼鹰。与马可·波罗同一时期来到中国的阿多里克在游记中,有一段关于鸬鹚捕鱼的生动记录:

我停留在一个城镇里……我的居停主人殷勤地对我说:如果您要看捕鱼,请您同我一起去。于是,他引我到桥上,我看到在那里就有他的船,船上有一种水鸟停留着。这些水鸟都有一条细绳扎住它的咽喉,因为如此,当它捕到鱼就不至于咽下去。此后,他取下三个竹篮,船头、船尾和中舱都放一只。于是,他将鸟赶入水中,鸟就钻到水底,捕到大量的鱼,放入篮中。不久,三篮都满了。我的主人将鸟咽下的绳解开,使鸟再入水中,捕鱼自食;最后,仍出水停留在船上如前。

这一段记述元代利用鸬鹚捕鱼的情形,与后来并没有多少出入。明末徐芳《鸬鹚说》称:“鹚,水鸟,状类凫而健喙者也,善捕鱼,河上人多畜之,载以小桴,至水滞袱鱼所聚处,则驱之入。鹚见鱼深没疾捕,小者啣之以出,大者力不胜,则碎其翅,呼类共搏,必噎之乃已。”这是中国古代唯一的阐述鸬鹚生态习性的专著。进入清代以后,来华的外国人所描写的中国风物中,常可见到关于鱼鹰的生动记录。清初,荷兰使团途经山东济宁,见到渔民用鸬鹚捕鱼的场面,赞其为了不起的发明,《荷使初访中国记》中记:

他们有一种两边都架着竹竿的小船,用桨划动,上述的鸟就停歇在竹竿上。他们把小船划到湖里,把那些鸟放出,那些鸟就立刻潜到水里寻鱼。而中国的船夫们则继续划桨前行,而这些鸟就以同等速度跟着船游动寻鱼。这些鸟的嗉囊用圆环勒住,以防它们捕到鱼后囫囵吞下。而这些鸬鹚在水里一叼到鱼,就立刻浮出水面,先把鱼咽到嗉囊里,飞到船上,渔夫就使劲掰开它的嘴巴,从嗉囊里熟练地掏出那条鱼来。如果鸬鹚不再潜入水中捕更多的鱼,中国渔夫就用棍子或竹板将他们的鸬鹚打得羽毛横飞,这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事情。

民国时期,鸬鹚是各地最常见的一种水鸟,多生活于池塘、沼泽、湖泊、河流等处。几乎各地的河港沟汊,有渔船处必见鸬鹚,常常三五只结成小群聚集船头。鸬鹚在北方为候鸟,而在秦岭以南,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鸬鹚栖息繁衍的好地方。鸬鹚叽叽嘎嘎的叫声,与渔船咿咿呀呀的划桨声应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韵致,是中国水乡风景的最佳主角之一。

有关捕捉与驯化鸬鹚捕鱼的记述,古籍中多有记载。从宋朝《东斋记事》上“以绳约其吭,才通小鱼,大鱼不可食时,呼而取之”的记述到《夔州图经》中“绳系其脚……”等描写,不难看出古人鸬鹚捕鱼之方法,与后来乃大同小异。

鸬鹚多成群饲养,少者几只,多者十几只,在户外扎一个棚子,或编一罩网,可以饲养一二十只鸬鹚。这些鸬鹚平时挤成一堆,睡觉时头钻到翅膀下,缩成一团,因它们惧怕光线。驯化鸬鹚一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捉野鸬鹚驯化,另一种驯化家生的小鸬鹚。第一阶段,在河边、湖岸进行。首先,把捉到的野鸬鹚或小鸬鹚先喂养几天,然后在其足上拴一麻绳,另一头拴在树上或木桩上,饲养一段时间。接着,渔夫不断驱其下水,让它先捉小鱼。待得鱼后,主人发出特别的呼声(暗示它不能吃小鱼),同时顺手把鸬鹚扯回岸上,喂以小鱼,然后再驱其下水。如此反复训练约一两个月时间,基本就可以听从主人的指挥了。

第二阶段,是带着鸬鹚上船训练。这时,让鸬鹚站在船帮或船头上,当发现鱼群时,即令鸬鹚下水捉鱼。鸬鹚脖子上的皮肤非常宽松,老是一鼓一鼓地动着,其喉咙很大,一次能装十条小鱼。下水前,渔夫总是将细细的绳圈绾在它们脖子的根部,使鸬鹚只能将鱼衔在嘴里,吞在宽大的口腔里却不能咽下。驯化了的鸬鹚,即可解掉脚上的长绳,但要在颈项部位套一圈环,使之只能吞下小鱼,不能吞下较大的鱼。这一阶段训练达两个月之久,直到训练成功为止。其间,驯鹰人除运用口令外,还有一种指挥杆,驯鹰人一挥杆,鸬鹚即下水,一收杆,鸬鹚也能及时归来。有趣的是,当鸬鹚遇到大鱼而力不胜时,可由众多鸬鹚齐心协力的“围而歼之”。大鸬鹚驯服后,小鸬鹚就可以跟着学习。

经过如此“训练”之后,鸬鹚就可以下河捕鱼了。鸬鹚的嘴修长,末端略曲,有尖钩,咬住鱼时类似钳子夹物,紧而不脱。鸬鹚在岸上的动作笨拙迟缓,但却擅长潜水,可潜水二三米到十米深,每次可潜入三十至四十五秒。

站在水乡岸边看鸬鹚捕鱼,是一件饶有兴味的事情。在南方河川上,渔船常用竹排联排而成。渔民篙子一摆,鸬鹚几个跟斗,就扎进了水底。过一会儿,一只只鸬鹚从水里呼呼地冒了出来,有的嘴里衔着一条银光闪亮的活鱼,有的颈脖里鼓起一个包,得意地向着船边游来,活蹦乱跳地上到小船,渔民用手在鸬鹚的颈脖轻轻地往上一抹,鸬鹚嘴里的鱼就自然落下,连同已吞入喉中的鱼都吐了出来。渔民则惬意地划着小船,继续观察着四周水域的动静,顺流而下,且捕且赶。有时,赶上了鱼群,渔民站在船头,脚踏渔船,剧烈晃摇,渔夫嘴里“哦嗬”“哦嗬”地喊着,挥动竹竿击打水面“啪啪”作响。水浪叠起,鸬鹚仿佛大受鼓舞,纷纷蹿跃着猛往水里扎,上下穿梭,不亦乐乎。水底的鱼藏不住了,慌不择路拼命地逃窜,能看到鸬鹚伸着长脖子在水下追撵的黑乎乎身影。眨眼工夫,一只嘴里叼着鱼的鸬鹚浮出水面,接着又是一只……有时两三只鸬鹚合抬一条大鱼,鸬鹚那尖钩一样的利喙死死叼紧鱼鳃不松口。

天晚了,渔民会把右手握成杯形,鸬鹚一看,就明白是收工了,它们会欢快地围在船边扑腾,像一群闹够的孩子,等着回家吃饭。到家时,主人会解开它脖子上的绳圈,把鱼呀、蟹呀、豆腐泥等吃的端给它们。鸬鹚的饭量很大,一昼夜要吃掉3斤重的鱼;而一条35厘米长、半斤重的鱼,一口即能吞下。

为了防止鸬鹚飞走,在驯化时都要剪掉翅膀。事实上,鸬鹚的翅膀并不发达。鸬鹚悠闲的时候,常低低地飞掠过水面,飞翔时伸直了颈和脚,姿态颇为优美。可惜,鸬鹚已经丧失了在天空中翱翔的本领,它们的翅膀早就退化,又经过了人为的修剪,因此它们只能与人厮守。

这是民国年间渔民和鱼鹰休憩的一幅生动场景,极具北方水乡韵致。沈从文在题刘焕章《鱼鹰图》中对鱼鹰的水下作业有一段极生动的描述,曰:

闲居无事,唯知据船舷或船篷上扇翅膀,瑟瑟缩缩,呈可怜状。必待主人用细绳将其颈项缚住,用篙迫其下水取鱼时,明白有任务待尽,始三三五五陆续下水。一改其平时可怜相。于水中迅速如其同类之鹰鹗。得长达尺余之鲢鲤后,上浮水面,待其主人用篙援之,始能登船,将鱼吐出于舱中,渔人又复迫之下水,必得鱼三数尾后,始能解去颈束,饲以小鱼一尾。既表示对主人之无限忠诚,亦深感主人恩惠。

河南南阳地区所用的鱼鹰捕鱼船,为用两只木船组成的“一担船”。每只船放三四只鱼鹰。到了渔场,渔民即放鱼鹰下水,抓到鱼后,渔民再以舀子抓起,把鱼放在船舱之内。当地用鱼鹰捕鱼时,有不少禁忌,如不能遇到耍猴儿的,也不能谈论鬼神等。

早在东汉时期,微山湖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山即有鱼鹰捕鱼的形象。清朝乾隆年间,马戛尔尼的使者路经微山湖,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对这种用鸬鹚捕鱼的风俗也做了详细的记载:“船从这里开行不久,看到一种捉鱼的鸟,这种鸟可以训练为人捉鱼,每天收获量很大……在这里运河之东附近有一个大湖,里面有上千条小船,都是用这种鸟来捉鱼,每只船有十几只鸟。船主发一信号,它们马上飞到水里去捉鱼。我们非常惊奇地看到在它们很小的嘴里衔着很大一条鱼,它们被训练得真是好,用不着在它们的喉部用线或圈套着,它们把全部捕获物交给主人,自己不吃一条,除非主人为了奖励或饲养,发信号叫它们吃一两条。这些小船都很轻,主要是在湖里划,当地渔民依此为生。”

民国时期,微山湖渔民用鱼鹰捕鱼的习俗仍然如此。微山湖渔民用鱼鹰捕鱼规模很大,一般要出动五至十只船,各船有一定分工,其中的“带船”乘坐船头,即指挥,又称为指挥船。“带船”后为打船,负责传达、落实指挥船的命令,其上的船手年轻力壮。“子”上的人负责管理鱼鹰。抵达渔场后,打船先划一个大圈,俗称“大环子”。然后沿大环子划两个小圈,为小环子。环子不断收缩,接着把鱼鹰轰下水,渔船上的人则取鱼。此时,带船上的人以竹篱敲打船舷,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同时唱“鹰号子”。

乡下有歇后语曰:鱼鹰嘴里的鱼——离吃还远。与扳罾的、撒网的、下卡子捕鱼的渔民不同,放鱼鹰的人对付鱼鹰自有一套好办法。过去,养鱼鹰的人家很好辨识,谁家门口的鱼腥味重,即是。捕鱼前,鱼鹰要熬一熬的,不给它们吃,饿着肚了才会卖力地干活。只有等收工回到家,才会解去每只鱼鹰脖子的套环,把它们拎到渔棚的架子上,将小鱼拿过来,一条一条地抛给已有点饿坏了的鱼鹰吃。冬天里,这些人家每天都要把鱼鹰子拎出来放到渔棚外竹竿上,让它们撑开两翼晒太阳,且带梳理羽毛。然后,就把从打撒网的渔户那里买来的小鱼虾拿出来喂它们,每抛出一条,鱼鹰子都能准确接住,扬起长长的脖子一吞而下。

同类推荐
  • 后窗

    后窗

    本书为散文集,内容涉及故乡、童年、风俗人情、亲情、生活体验、心迹、世相、情趣、时代印迹、底层关照、社会事件、旅行等,作品篇篇有“我”。阅读全书,像品一杯成年的酒,弥漫的是挥之不去的诗味、趣味、风俗味、文化味和美味。
  •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为读者领略文化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提供了一张“素描图”。作者把阅读比喻为书山之旅,时而扮演成地质工作者,探寻书山中的富矿;时而把自己假想为修行者,心无杂念地追问人文之道。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1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
  • 名演讲录

    名演讲录

    马丁·路德·金曾经让身处不平等环境的黑人们站了起来,只因一句“我有一个梦想”。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让千万士兵们奋不顾身投入战争之中,只因一句“我们将战斗在沙滩!”。索琼娜·特鲁斯曾经让妇女们敢于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只因一句“难道我不是个女人?”。当慷慨激昂的演讲灌入耳中,人们往往会为之动容。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演讲,它们带给人们除了追溯历史,还有更多可以汲取的精神。例如:自由、平等、勇敢。
  • 穿行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地区

    穿行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地区

    2007年7月,我应澳大利亚北领地旅游局、澳大利亚WDW公司的邀请,随同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摄制组人员及部分摄影家,前往澳大利亚北部阿纳姆地保留地,对那一片神奇的土地进行了深入的探访,领略了那里奇特的自然风光,还有令人难忘的风土人情。 丛林中的塔形蚁山 旅行车疾驶在澳大利亚北部阿纳姆地保留地一望无际的旷野。一眼望去,公路两侧遍布热带气候的标志性植物群落,它们以粗细不等的桉树家族为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植物乐园。
热门推荐
  • 欧小姐的日常

    欧小姐的日常

    拥有强大背景和通天大脑的欧雯然一直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可现实不允许。十七岁时便迎来了全新的一切,家族竟然是修仙世家,这让她有点乱。但天之娇女就是不一样,不管是在现实还是修仙界都活动自如。
  • 穿越汉朝的一件布衣(微阅读1+1工程·第八辑)

    穿越汉朝的一件布衣(微阅读1+1工程·第八辑)

    吕啸天创作的《穿越汉朝的一件布衣》是“微阅读1+1工程”这套书中的一册,收录了《苏秦纳妾》、《寻找柳蕊》、《司马相如谋爱》、《打捞猫儿眼》、《周朝的一本族谱》、《吕尚秘密制造两个兵符》、《穿超汉朝的一件布衣》、《三十三张狼皮制作的战鼓》、《飞过大明天空的一只苍鹰》、《武林还原无影脚的真相》、《晚清俊才陈启源》、《百孝寺的尚德宴》、《度缘寺的菩提树》、《光福寺的木鱼石》等故事。
  • 交际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交际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交际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萌妻捕灵人

    萌妻捕灵人

    阴阳分界,人鬼殊途。鬼节当晚,她捡了一只猫,结果被猫坑了,成了捉鬼引魂的捕灵人。失踪的尸体、消失的亡灵、附身尸体的恶灵,都是谁在背后操控这一切?从地府逃出的恶鬼,又藏在人间的哪一处?行走阴阳两界,在人与鬼之间,任重而道远。
  • 牌局

    牌局

    王天没有工作,在社区棋牌室打麻将看小牌赢点小钱为生。而这样的王天却和陆小露看对了眼。这日陆小露忽然打电话指责王天之前同别的女人的事,尔后便失去了音信。再次见到陆小露是在棋牌室,她开始向王天借钱。只能靠老婆朱芳芳补贴金维持家计的王天犯了难,找棋牌室的陈管理借钱无果,跟踪富婆段丽却被人误会打伤。伤好以后似乎世界已经变了样,原来陆小露之前赌钱输太多被扣押了,设在铜器厂的赌窝已经被端,陆小露如愿同小李离了婚。而这一切似乎已经和王天没了关系,王天一直卧病在床的老婆朱芳芳死在了卫生间里……
  • 品周易,学管理

    品周易,学管理

    《周易》用最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深奥的领导学知识。读《周易》,领略这份独到的美,带给人的是巨大的享受和收获。如果你具备了过硬的素质和修养,一流的将帅才能,较强的治人、管理能力,又能时时保持警惕谨慎,以静制动,随时积累,持之以恒,就可成为优秀的领导者了。
  • 灰色转角

    灰色转角

    前方,所有未知的美好的愿景正熠熠生辉灯塔一般向琳楠召唤,然而,转角一个又一个不期而遇,走着走着,她差点忘了自己是谁,在哪里...
  • 二线

    二线

    雷伏虎像一头困兽一样在办公室来回踱着,最终还是走到了窗前。他用手撑住窗沿,做了一次深呼吸,想努力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窗外的景色异常肃杀,那排粗壮的水杉树在深秋的风里变得枯枝裸干,地上铺满了密密匝匝的枯叶。其实,雷伏虎在同一个窗口已经目睹了那排水杉树十年的枯荣。这个属于县卫生局局长室的窗口,给了他独特的视角。而以往他站在窗前的时候,似乎并没在意那些树的枯荣,油然而生的念头是,自己也会像那些挺拔的大树那样永久地伫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但今天雷伏虎的想法却有些沮丧,他想,当这些树再一次披绿的时候,站在窗前看风景的可能就会是另一个人了。
  • 伤感句子文

    伤感句子文

    这里有很多好的句子。“人间情话本就不多一个女生脸红胜过所有情话以前没有胭脂少女的脸只为情郎红可是我们忘记了后来有了胭脂分不清是真情还是假意……”
  • 凤归倾天下

    凤归倾天下

    前世,她是站在世界之巅的大佬,在这个玄之又玄的世界,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如她,在渡劫时被强大的唤灵术弄得人魂分离。这一切是巧合?还是阴谋?亦或者,是深情……!再次醒来变成了人人可欺的丞相府废物。爷爷大伯为了结交帝都最厉害的炼丹师,把她当成垫脚石。却不知,失传的丹药她有,绝世功法她也有,人人追捧的炼丹师是她徒弟。原本以为,嫁个傻子也挺好,谁知傻子腹黑又护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