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58000000002

第2章 灵·诗·乐

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

真正的修行,是清醒的“返观内视”,是精神之独立,是“自救”和“利他”。

末法时代就是没有诗的时代,就是感性被窒息、被扼杀的时代。人越来越冷漠、脆弱——这种冷漠和脆弱都缺乏神性,充满了可怕的动物性。

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

在中国传统医学,人与人的不同,源于“五藏神”的不同。

血肉是一样的血肉,人与人的不同恰是那血肉之中“神明”的不同。心神的强大与弱小,肝魂的稳定与飘忽,肺魄的沉着与动荡……决定了你、我之不同。

万物皆有神明,肉身五藏六腑亦如是。在别人看那是一堆血肉;在我们看,我们的爱、恨、情、仇就源自那堆血肉“精魂”的悸动……

【精·气·神】

人身所藏之精,譬如油;人身之气,譬如火;其光亮,譬如神。油量足则火盛,火盛则亮度大;反之,则油干火熄而光灭。

【灵】

中国的神话说寂寞的大神女娲用泥土捏了小人后,用呼吸赋予了他们的灵动;希腊神话的开篇也说普罗米修斯用藏有天神的种子的泥土混合着河水而捏成了人形,并摄取了各种动物的心的善与恶密闭在人的胸膛里,最后由智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和神圣的呼吸吹送给了这生灵……

所以“靈”字从三“口”,一个呼吸接着一个呼吸,人之性灵也随之一步步地升腾,直至形成冲破云雾的光焰。

在那源头,人类的开始多么相像!泥土是否在比喻我们固有的肉欲及物质性,而轻灵的呼吸则成就了我们的精神和神性!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知怎样使用我们高贵的四肢和被吹送在身体里面的圣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在梦中”(《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所以,在那以后的时光里,我们要做的,只是要重新开启“灵能”。

【悟】

觉也。就是睡醒来的那个感觉。从一个梦中醒来,从一个混沌中醒来,从死寂中醒来……总之,一切都已改观,一个新世界,生命也随之变新。

有时候,这一觉可能很漫长,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有醒来。

当我们从梦中醒来的那一刻,当我们认识到命中注定的“苦”的那一刻,我们,也种下了来世欢乐的种子。

现在讲究修行的人越来越多了,是“觉醒”的一种标志吗?难说。有的人只不过是随大流的“自发功”,依旧是梦中呓语,糊涂盲从。而真正的修行,是清醒的“返观内视”,是精神之独立,是“自救”和“利他”。

个人灵魂的觉知只改变个体命运,而集体灵魂的觉知注定会改变集体的命运。所以,我和我们,都要努力前行。

一般而言,真正修行者修的是“尊”;普通百姓求的是“福”。

据说释迦牟尼佛落地的第一个举动就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此话大有意境,值得深思。

“尊”是自性由内而外发;“福”是内心无根底的外求。所以有的人修了一生都没修成,因为他没修“自性”和“尊”,顶多悟了个“顽空”。其实,悟“尊”比悟“空”更有意义。

这个“尊”,在佛是大日如来之光芒;在耶稣是头上光圈;在毛泽东,是“为人民服务”;在人,是生物场,是影响力。

生命能量的大小从此定。大格局者有大场,和大尊。

我渴望有几个这样的下午,和释迦,和老子,和孔子,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一起,不必说话,只是静静地感受他们的温暖和光芒。

但我知道,要走近他们,我要先完成我自己,成就那自我的光芒……

【持戒】

修行为什么要先持戒?持戒是先管住自己的神魂意魄志,五藏神定了,人就无妄念,就纯粹专一,肉身也就安定了;然后由肉身的“定”养成习惯。当善德、善行成为一种习惯时,人就从一种被动中走出来了,灵就出来了,修行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事而非做作了。

对身体,对生活,对一切,当追求完美;但要明白的是:真正几于完美的只有心灵。

“佛”的境界绝不是离开现实的人生去寻求,他存在于每一人的生命之中,每个觉悟了的与宇宙永恒光明共存的人、每个破除了“我执”“断见”的人、每个为全人类的幸福而自觉奋斗的人,他就是佛。

佛的梵文原意就是觉悟者,在这个时刻,宇宙之法与我的本质合为一体,克服了欲望和自我保存的本能。它并不否定“小我”,而是要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扩大和升华。由此,生命开始变革,开始形成超越时空的那种极致的美感。

末法时代就是没有诗的时代,就是感性被窒息、被扼杀的时代。人会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脆弱——但这种冷漠和脆弱都缺乏神性,充满了可怕的动物性。

在这世上,光做“人”是不够的,最好还要做一个诗人,最起码是个骨子里有诗意的人,那样你与世界的对话就丰富而且充满意义了。

【诗】

由“言”和“寺”组成,言是心灵独语,寺庙是道场,那么“诗”就是道场里的长啸;是内心能量的外化;是修行者孤独的情感表达。

中国文学,最初是四言,然后是五言、七律,再往后是词,是曲子,是散文,是小说……越来越散漫,越来越曲折,越来越虚妄,越来越啰嗦……心,也就越来越……涣散。

【诗人】

是最原始的系统性思想者,他用词句组成意识的盛宴,颠覆或强化你对世间的无穷感受。

《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些都是愁苦灵魂的抒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三个字了不得,大境界啊。

【思无邪】

第一,用佛家的话讲,叫做“正思惟”。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出发点要正。第二,真性情。真性情是什么?敢爱、敢恨、一片童真,不在意输赢。

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一定是超越语言的。快乐可以用舞蹈来表现,但是痛苦是表达不出来的,让人窒息。“微我无酒,以敖以游”:不是我没有酒来解我忧愁,是困在我内心的忧愁太深了,即使喝醉酒我也达不到那种自由的状态。

《诗经》:一切诗意的、高雅的、蒙太奇式的圆满。

中国应该有最唯美的电影,因为中国有《诗经》。

可惜,导演们都不看《诗经》。

不同的时代,人们靠诗来释放自我。

气势狂放莫如帝王: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即便是流氓也得有大苍凉)

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便是奸雄也得有大慈悲)

朱元璋阉猪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即便是土匪也得有大决断)

毛泽东: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即便是……也得有大气势)

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未免太妇人气了。

中国最伟大的诗(词)人是李白、李煜、李清照、苏东坡、辛弃疾……他们把一切绝望写尽,又从中引发生的顽强。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国维)

看文学实际上看的是文学的境界,文学的境界从哪儿来——从作者的生活境遇和心境里来。唐以前的文章和诗词,都是以贵族的姿态出场的,文学到了宋词这儿,就以平民的姿态出现了。

网友问:古人诗词为什么总说“西楼”,少说“东楼”呢?

曲曰:李清照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李商隐“画楼西畔桂堂东”,为啥他们都爱说上西楼,而不说东楼、南楼,或北楼呢?因为“西”字本是群鸟立于巢上之象,西方主收敛,有肃杀之气,苍茫、悲凉、哀伤;东方主生发,雀跃积极,与诗人情志不符。无清肃、悲凉、沉淀,无以感言。

而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却是愁肠百结,是沉郁没落到极点后的生发,是心已死,而恍惚之中一点生意的朦胧返光……

唯有痛苦令人沉思,因为在痛苦中,人要内求、外求、上求、下求,以求突破,所以,人只有在败落的痛苦中才能升华出深刻的东西来。而幸福,让人只想留住、留住,不要变化……人会因为软弱的执著和对命运的畏惧,而害怕改变,放弃追求。

世界会越来越乱、越来越热闹的,但必须坚守的一点就是——俺就是一字不识也要堂堂正正做一个人。

能作用于人的神明的,除了诗,还有音乐。

人不能控制神明,但可以干扰神明。

知音最好是琴声,而不是对话。知音不必对话,远远地击节、赞叹、点头,即可。

【乐记】

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声】

是本能的号叫,只是简单地传递信息。比如,屋里突然闯进来一群强盗,我们一害怕发出“啊”就是本能的“声”,代表心受到了震动,因为“啊”为心音。

【音】

是调子,是情绪的表达。凡情绪,就有可能走极端。凡不知节制、不知约束自己情感者为众庶,为百姓。

【乐】

有情感的层次和起伏,发乎情,止乎礼义。能战胜自己情欲的才是君子。“乐”就是调子组合在一起好听了,和谐了,有韵律了,因此,和谐之道叫做“乐”。“唯君子为能知乐”,意思是只有君子才能守和谐之道。

“乐”既可以念“yuè”,也可以念做“lè”,音乐和快乐是一回事。“藥”字从“樂”,讲究和谐配伍,与音乐同;讲究“通利”,与快乐同。

古代的《乐记》为什么消失了?

答案:1.被诗(韵)替代了。2.知音太少或中国人太含蓄了,不好传承。3.汉字太丰富和多义。4.音乐只有恋爱、婚礼、葬礼时才用,因为这时语言是多余的。5.肾虚,耳力不好了。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君子的快乐与“道”相符,得其大道则大乐,不得其道则深忧;小人的快乐与“欲望”相符,得其欲则高兴,不得其欲则痛苦。

总而言之,何谓君子?君子就是有“度”,圆融;百姓就是一条道走到黑。(譬如养生,你要说吃什么好,百姓就是一口气吃到底,而明白人知道什么吃久了都有偏性,而且还得分什么人吃。)

【君子·小人】

孔子说,“君子怀德”,意思是君子依仗内心的富足,所以无怨;“小人怀土”,指小人过分依赖环境,喜欢抱怨。

人生,若能做到无怨无悔,快乐自在,也是圣境。

人的一生:兴于诗——情动于中,发言为诗;立于礼——人性约束;成于乐——情性相合,和谐人生。

【兴于诗】

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那种感应,人类一求情感的满足,二求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兴于诗”指人一生的生发先从情感的抒发开始。

在《诗经》中,凡是平民写的诗都没有“兴”,都直来直去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凡是贵族写的都有“兴”,香草美人以喻高洁,蒹葭风雪以喻沧桑。贵族就是“暧昧”和“委婉”的代表,他们表达感情及潜意识都要丰富些。

【立于礼】

是说人要在世界上站住脚,就要有规矩。“礼”是什么,就是规矩。就是要承担社会的责任。

【成于乐】

是说人生在世,光会表达感情和懂得规矩,是远远不够的,离君子成功之道还有差距。要想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还要懂“乐”,“乐”是什么?是和谐,只有懂得阴阳之道、和谐之道的人才能真正成功。人先学诗,懂得情感,懂得人情,然后懂规矩,知道人与人之间怎么相处,最后懂得和谐之道,就ok了。

古代乐器有“南琴北瑟”之说。南面对应的是琴,指情性之宣散;北面对应的是瑟,指情性之敛藏;东面对应笙,代表生发之机;西面对应磬,由金石而做,代表肃杀之气;中间对应埙,陶土所做,呜呜咽咽,调四方之音,守中庸之道。所以,孔子最喜欢的乐器就是埙。

中国古代讲“晨钟暮鼓”,这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早晨应该敲鼓,兴生发之气,晚上应该鸣钟,主收敛。但是在古代寺庙里,早晨都是敲钟的,这就要告诉你生发不可太过,要收敛着升,晚上反而敲鼓,暗示要缓慢地降。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反者道之动”。

大道都讲反复之理,尤其是生命之道、做人之道。

人有本性、德性、悟性、根性、习性……所以,要想把人看全面很不容易。

【本性】

人在整个生物链条中,由先天脏腑神明所决定的特性。

【德性】

是本性不再蛰伏于肉身,而是外散出来,可以温暖或黑暗他人以及这个世界的特性。它,太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会被它的多变而吓得瞠目结舌。所以,“认识你自己”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又是一件多么值得我们去努力的事情。

【悟性】

从梦中醒来的能力,觉悟的能力。它,需要契机,需要我们自性的努力。

【根性】

指人先天的禀赋,与前世有关,与你千百年来的修习的目标有关。比如孔子六岁学俎豆祭祀之礼,就是自己的根性。

【习性】

由习惯、环境所生成,属于后天。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身之所触、心之所喜恶,都会对形成今天的你起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怎能不战战兢兢,怎能有丝毫的懈怠,而放松对自己品质的要求……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土难生。其中,得人身,要三缘和合——父精、母卵,和灵魂。得真法,要参悟,要机缘,要有引路的人。得中土,要五行俱全为最上。生为中国人,就是来修行的吧?中国人的黑眼睛里满是沉思的忧郁,何止杞人在忧天,你我何尝不是,在修行的路上踟躇?

但常常,人“悟则易悟,了却难了”。明白了还做不到,就是人的困境。

人人都说明白了,人人都还糊涂着。

【生老病死】

生是无明苦,老是无奈苦,病是锥心苦,死是游离苦,由此,人的一生,快乐成了一种奢侈,欢喜成了一种难得。但人活着,就要顽固地、坚强地“离苦得乐”。

可是我多么喜欢“轮回”这个词,我把它看成一种机会,看成灵魂的漫游,只不过这灵魂似乎迷了路,一遍遍地,误入了这个充满思考、质疑、无情与杀戮的世界。我们必须在这里长大,完成我们肉身的进化。我们必须挥霍自己,必须不间断那些分裂的对话,如同一场梦中的大戏,我们必须唱完,必须完整地走完这破碎的一程,享受所有的快乐和受尽所有的凌辱,然后,飞升。

所谓灵魂不朽的观念,是诗意的而非宗教的。所谓诗意,是让人更了解生命,更热爱生命。

人的一生是来重修的吧,所以,要好好珍惜。

来此一生,有使命固然好,做陪读、做陪绑也好,做疏离的玩家,来看热闹也好,一切不过了愿而已。每个人,都须乐观地、积极地活着;而在生命的最深处,有无对世界的悲观及悲悯的态度,却是一个人能否觉悟和成就的关键。

从这一点而言,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们的根底应是悲观主义,没有对人类苦难的沉思,就没有他们思想及视野的高度。

现在朋友圈子里据说有人会看前世,说前世是件好玩的事,至少知道自我的生命有某种连续性,有一种宿命的感觉,这让人很温暖。但重要的还是做好今世,能在死前无遗憾、无恐怖,如能得大自在,就更好。

所谓前世,就是你的一切错误,一切未曾被满足的意愿,一切遗憾……在现世要重新来过,无穷无尽……从远古黑暗中传来的叹息,深沉而悠长。

常言道:是真佛所言皆俗事,能明道每论必家常。真佛也是过来人,只不过他们比我们觉醒得早,他们早早地勘破大千,然后悲悯地垂望世间,等待我们这些未来者结束这场梦幻、这场游戏。

我能不能用沙哑的歌声就把你疗愈了;我能不能用低沉的耳语就为你疗了伤;我能不能用安静的拥抱就为你抚平了痛苦……可我的内心多么绝望多么悲伤,因为如此伟大的秘药,无人相信,无人赞叹,无人认领,无人知晓,于是,我只好,身着华美之盛装,在黑暗中独自舞蹈……

有时候,人是多么不可救药。

如果你是盲人,我点火把又有何用?于是,从他们的眼里和我们的眼里,泪水潸然而下……

伟大的人和伟大的文化

有人问孔子:“黄帝三百年”是什么意思?孔子答:“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一个伟大的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贡献,及其影响就是这么深远。

不错,是人在创造历史,在书写历史,但其中,是伟大的人,和强者,在创造文化,并为这个世界的众生制定规则。而那些为了让人能生活得更好、让人类的未来更光明的东西,就是经典。

所谓经典,都是智慧之书,而不仅是知识之书。是这个民族对宇宙自然及生命的感悟与认知,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隐秘的热情世世代代反反复复去阅读的书。虽然这个民族多灾多难,但,也福报匪浅。

文化:一个民族的思想、行为方式及个性的积淀。一要继承,二要传承。

对于传统文化,凡用心者,都可“继承”;但“传承”者则需要有更多的禀赋——需要有气势、气度和尊严,否则,传承无力,无磁场,无感召力。当然了,好的、有悟性的继承者会渐渐地“相由心生”,有法相了,自然可以担当“传承”之要务。

孔子,就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传承人。而且,他是个大诗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万事万物都流逝如滔滔江水,昼夜无休——在天地间循环的,是他无尽的沧桑与高尚的情怀。

孔子68岁返鲁,69岁在人生达到自由境界的时候删诗书,定礼乐。

六十而耳顺(遂顺众生),七十而从心所欲(自由境界),不逾矩。

人,60岁前是“知”,60岁后是“觉”。人人都应如是。

孔子在60岁之前处在一个“知”的阶段,60岁之后是一个“觉”的阶段。中国把60岁定为退休年龄是非常合理的,60岁之后退休在家,大家就靠60之前的积淀去觉悟吧,前面人生的积淀、人性的积淀有多厚,后面就有多高的觉悟。

60岁之前的“知”看的是厚度,厚度向下;60岁之后的“觉”看的是高度,高度向上。前面能有多厚,后面就可以有多高。一切都是阴阳之道。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在自由状态下删定的书,大家说该不该学?!

所以,看孔子的境界,不是看《论语》,而是看六经。

孔子有名,并不是因为《论语》里的孔子,而是删定六经,他是给中国文化制定规则的人,是中国文化的总设计师。而且,他有教无类,把贵族专属的东西普及给大众。

中国的《十三经》基本都是儒家经典,而《老子》、《黄帝内经》等归为“子书”,譬如《诸子集成》,所以读经总是有点倾向性的问题。无论如何,古代说“经”是“微言大义”,要想读懂绝非易事,但读懂了可是受益匪浅,因为“经”是孔子在人生的自由境界下而非人生困顿时完成的,所以,它代表着人生的一个高度,值得我们去攀缘。

所谓“经学”,是孔子周游列国失败后的反思。三千年前不被接纳的东西,现在就能被接纳了吗?!有时候,幼稚天真的不仅仅是小孩子。

孔子的伟大精神就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也。他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并坚信,人,终有一天会走出愚昧,终有一天会超越自我,终有一天会实现他君子淑女的理想国。

孔子的理想是君子淑女国——在这里,情欲不是张扬的,而是温和的;思想不是极端的,而是端正无邪的;人性不是拘束的,而是自觉的——他的目的不是强迫你彻底地觉悟,而是要你承载人性的弱点,不断地修正自我;不断地接近圣人(控制自我)——要你安于世间所给予的一切——爱情、家庭、父母、子女……并借由你的付出,使得这世界尽可能地美好。

孔子圣明,从来没要求人一开始就做圣人,他要求大家只要做一个好人就可以了。好人是什么样的?就是君子和淑女这样的——男人温文尔雅,深沉少语;女人温顺贤淑,知书达理。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死亡,是对生命最强烈的表达。

“传统”不是“过去”,而是时空的不断延续,它存活于现在,连接着过去,同时也包蕴着未来,它是如此开放,由于它的存在,我们可以一会儿在过去,一会儿在当下,一会儿在未来,我们可以在往复穿越中不断地丰富人生。

现在许多人把传统文化称之为“国学”,“国学”总有点国家之学的意思,而“国家”是机器,是政治,是代表某一阶级利益的学问,所以,还是叫传统文化吧。传统文化从纷杂历史中凝练、沉淀出的精华,一定超越国家概念,它,如同冬日的暖阳,只为唤醒,只为照耀,只为燃烧……

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学习直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最终达到浑厚、圆融的境界。而现在的所谓国学宣讲,都是断章取义地教人作伪、奸诈。

所以在我的会所里,在我的讲堂上,无论是谁讲,都要从经典入手,而且不能断章取义。这很难,但坚持下来,就是功德。

如何把一个民族的传统和精神传达出去,并服务于人类;如何把一个民族的记忆变成人类的记忆,依靠的恐怕不是几个人,或几代人,但,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并为此而努力。哪怕只是生个孩子,并按照民族的理想去教育他,感化他,都是在这个传承的链条上努力着。

科技文明时代带给了我们空前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建立了一种对物质利益无限追求的世界观。而传统社会的人更关心的是追求美德和思想上的卓越。

现代化并不等于西化,现代化不必在价值取向上以西方文化为归依,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才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

其实,文化没有低劣或高级之区分,关键看它服务于哪个阶级。未来的世界对文化会趋于两种极端,要么是极度宽容,要么是极度杀伐异端。我们可能会自以为是地笑话所谓落后民族的落后文化,但那可能是我们无法理解他们对世界的那种敬畏和淳朴,而在他们眼里,我们的先进也许是动物般的残忍与无知……所以,我们能做的,除了尊重,还是要尊重。因为在天道法则下,没有所谓前后之分,有的只是世界文化的“缤纷”。

道场:心灵独语的地方,闲人勿进。

若众生人人修为,这世界便是天堂。

同类推荐
  • 卡夫卡谜题(1—15)

    卡夫卡谜题(1—15)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转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秋天。山间的树叶停止了光合作用,并将自己残余的养分重新退回到自己的母本。一个光彩夺目的色彩盛宴开始了。各种树木争相露出自己最后的灿烂之光,将要脱离树枝的叶片显出了五彩缤纷的一幕,这是最后的一幕,辉煌绝伦的一幕。为什么它们用夏季只有花朵才能说出的语言来留下未来的预言?它们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是一个年度轮回的感叹?还是对自己命运的酬谢?
  • 百年新诗代表作(1949—2017)

    百年新诗代表作(1949—2017)

    2017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也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年。一百年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呼唤,中国新诗横空出世,应运而生;一百年间,中国新诗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趋于成熟、从简单到日渐精彩的过程;一百年里,陆续问世的新诗何止成千上万,其中的佳作也是繁星满天;而今我们采撷名作,只为呈现精彩!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头上顶的黄土(王韶华文集)

    头上顶的黄土(王韶华文集)

    这部散文集,首先与“黄土”有关,它是作品中蕴含的“气”质,一方面,黄土赋予人生活的浑厚感,以及它包举历史的深厚感;另一方面,黄土那种自然的本真的质朴味、真淳味,尤其融入文化就愈加深刻了。无论纵观天地沧桑,或者俯首风土人情,还是直面苦乐忧思,有的洋洋洒洒以宏论,有的几句闲言碎语道之,可谓“黄土文章”是也。
热门推荐
  • 剑徒之心

    剑徒之心

    他是周家多余的人他是大圣最亲密的伙伴他是幽冥之主最好的挚友他是敌人最恐惧的梦魇他是老师最出色的弟子无!极!之!道!
  • 八零福妻养包子

    八零福妻养包子

    【新书《姜医生每天都在艰难求生》已发,求支持~~】【年代文+宠文+萌宝】末世一场大战,回到了八十年代!刻薄婆婆,极品大嫂,奇葩小姑......过去谁拿了我的什么,给我送回来;谁吃了我的什么,给我吐出来,一笔一笔慢慢算。等等,这枚突然冒出来的糯米团子什么情况?团子:“麻麻抱~”叶婉樱:牙疼!某天,一身冷漠气息的妖孽男人出现,大手一览:“媳妇儿,跟我走!”叶婉樱:卒!
  • 做人不要太张扬

    做人不要太张扬

    低调做人,不张扬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在放纵、放荡中悲剧而亡,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不张扬就要自我束缚,将个性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而不是固步自封。要真正做到“风临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的境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走向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示人以弱乃生存竞争的大谋略,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资本,藏锋是一种自我保护,藏而不露也是一种魅力。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渣你还需要理由吗

    快穿之渣你还需要理由吗

    系统一线牵,珍惜这段缘。柔弱白莲表小姐×风华无双嫡长子论如何虐哭玛丽苏女强文男女主,让他们悔恨终生。清冷师尊×伪奶狗徒弟林微笙:(惊慌失措)阿煜,快放开我!其实内心暗爽,来呀,哇,黑化之后真带感,刺激!(三)道长背着个鬼娃娃李
  • 老寨魅闻

    老寨魅闻

    幼时,夜间在邻家看恐怖片回家途中的魅影经历,深深烙印在了他的脑海。成年于外打拼多年后,他特意为此返回了老寨……
  • 缘碎机缘

    缘碎机缘

    修炼界原来的修炼等级划分因为种种获得奇缘的人扮猪吃虎而遭到质疑,而匹配灵石的出现,完全探测出修炼者最真实的实力,也让获得传承和机缘甚至老爷爷的修炼者被曝光,因为它还能将这些也数值化表现在修炼者综合实力中,这也导致前一秒还借着金手指风光,下一秒就要被无数人知根知底的人追杀,所以这块灵石也有一个不好的称谓,斩缘灵石,斩断奇缘。
  • 九天星尊

    九天星尊

    一道神秘光门,一只暗黑触手,涅槃还是迷失自我!一个被狼族养大的小子,却在少年时突逢灭族!究竟是什么样的势力在窥伺?他们口中的血食又是什么?万般无奈下的狼族小子重返人族世界,带着身世之谜和那道催命的光门,开启了一段天才般的成长之路。...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快穿攻略:男神爱不起

    快穿攻略:男神爱不起

    【1V1,身心干净】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虐情谋爱,下册黑暗相伴。如受不得虐心位面的,请直接跳至第十四位面三百九十五章。拈花一笑百媚生,轮回异世挽君心。惊鸿一瞥是你,执手相伴是你,余生便也只能是你。谁敢不服,我愿为魔换尔一片清净。韩昙精分日常:夫人,为夫心绞痛,需夫人亲亲抱抱举高高才能好。苏扶月宠溺脸:夫君不疼,为妻这就上天道那儿替夫君“讨”两颗药来,给你治治心绞痛!天道:此乃两打劫为生的不良夫妇,坑蒙天道日常!一把天涯明月刀扛在肩头,苏扶月含笑道: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呐!【在线直播精分打脸过程,作者日常精分,本书全靠脑洞撑着。PS:打脸请专注第二册,第一册略虐略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