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3100000034

第34章 小说地理的言说

黑丰

一九九三年夏季的一天,我在乡下老家的菜园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纸上的漂泊中,我呼唤并期望寻索一种新的地理。我提倡人的不灭,祖先永远活在土地上。认为文学实则是一种变相的考古学。我们不仅要善于从人使用过的器物中,从历史的遗迹与印痕中,从空间的迷局中给祖先和易失的人类按脉,还要善于从当代人的身上发掘我们的祖先,从而发掘人的存在的多样性,从而开启另一扇人的生存之门,进而拓展一种神性的文学新疆界,让比我们更古老的词语重新开口说话。

第一次在我的笔下提出了“地理”的概念,凭直觉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认为“祖先永远活在土地上”,并且推论文学应该是“一种变相的考古学”。文学“地理”的提出,主要经由一九九〇年前后几个实验小说的托举和承重,具体形成“地理”这一概念是一九九三年。

现在看来,仍然是对的。这个认识后来在福柯和德里达的著作中得以认证。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正是研究时间中的“空间”、历史中的“档案”的。他认为空间为外化了的时间,时间不单纯是“绵延”的,也是沉淀的。“博物馆”看起来保存的是“物”,但其实是时间的“遗迹”,使用它们的人虽然不在,但使用的印痕、生命浸淫的汁渍和时间沉淀的“遗迹”还在。物就像一个“贮放人性的容器”(里尔克语)。时间虽然从死亡的零界、从握着“烟斗”(福柯)的手上断裂,但消失的时间会在“烟斗”上一层层“冷冻”下来,同时它也会在今人身上“沉淀”,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发掘。“烟斗”的所指具有意义,它的能指同样具有意义,或许更为本质。德里达的《文字学》也有进一步的表达,《文字学》是一部强调“写”“轨迹”“文本”的书。他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是“时间—历史”的“轨迹”,这种“轨迹”不是直线的“绵延”,而是层层覆盖。现在“覆盖—删改”着过去,透示着未来。眼前的事物,大多为昨天的事物,事物在“延续”中“自身同一”,但今日的事物,已非昨日的事物,今非昔比,“同”中有“异”。这就是德里达的“延异”。

在我的实验小说《人在芈地》中,主人物“尹”三次遭遇一棵命定的楝树,其中有两次是爬树的。三次,表象地看似乎是三个时间片断爬向了一种沉淀的时间;但也可以这样看,三次爬向的不是一棵楝树,而是爬向(尹)自己,自己(在某一刻)就是家乡(芈地)的一棵苦楝。

尹离开猪舍,走了一程,看见一棵熟悉的苦楝。他的手有些发痒。他丢下简单的行李,脱下一件一件的衣,朝手上吐一口唾沫,就向树上爬,爬上树后一看方觉时令已值初夏。这时,他看见米粒般的、紫色的楝花。楝花出现,楝花的暗香也就出现了。尹站在树丫上,深吸一口气,小便的要求接着就来。在树上小便可能与抽水马桶小便大相异趣。它潇洒。尹刚刚撤了一半,树下的竹床上传来一个女孩梦乡中呻吟转为惊呼之声。芸正在楝树下竹床上午睡。芸已到随身携带卫生纸的年龄。芸正在开满紫花的楝树下暖暖地做着春梦……

尹费劲地在酸度越来越稠的空气中一步一步走。他的装订松散的哲学笔记一页一页地飘落。这些靠楝树皮制作的纸品飘逸着楝花时节的芬芳。一棵命中注定绕不开的楝树就出现在眼前。他除下简单的行李,爬上楝树。他爬树的动作像一只敏捷的老猴。爬到楝树的一半,他习惯性地回头望了望,他望见了年轻的自己,自己正走下堤坡。年轻气盛的他竟然没有发现这个爬树的老猴。他向上望了望,他看见了青云般高高在上的树冠。等尹爬上楝树的枝丫已是下午的一些时光。尹喘得厉害,叹息气力不如当年——这时他望见遥远的地方有一支吹吹打打的丧葬队伍走过。

尹跟着孩子走在归家的途中。这时,一片黄色的楝叶飘来,尹绕过一口池塘;二片黄楝叶飘来,尹跨过一根横木;越来越多的黄叶从一个方向飘来,境与物越来越熟。一棵预期的苦楝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凉床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苦楝的下面。此时已是深秋天气,苦楝已过了它的茂盛时期。苦楝上伶仃地挂着一些不落的楝果,楝叶的叶柄正在松脱,一匹匹灿黄的楝叶在瑟瑟的秋风下无声无息地飘落。芸此刻仍身着夏令时的服装躺在凉床上,一根裤带极不体面地拖到地下。芸衣着松散,仿佛刚刚梳洗过似的,才睡了过去的样子。可是芸的身上和四周已积满了历史的楝叶。纷飞的楝叶似乎向人们述说着一件暧昧的往事。

三次,一次与一次都不一样。小说中尹第一次(并非尹的人生第一次)爬树,动作是“丢下”(行李),第二次“除下”(行李)……渐变的。渐变的还有其他。楝树在这里,既可是另一情状的“人”,也可是另一种“泥土”。“人”也罢,“泥土”也罢,都是以空间形式显世或在世的。泥土可以理解成一种高举的“地理”,“芈地”通过这棵树升到了空中,“升”是时间页岩的另一种沉降。“尹”的诞生,“尹”的童年,“尹”走下北方那所大学的台阶,“尹”归故里(芈地)以至“尹”走入棺木等,都能在这棵树的深处望到。树的“深处”正是这一楝树所处的被日常所遮蔽的特殊区域。这一区域,与你所处的纯物理区间也许是一致的,部分是重叠的;但它的未可知的(大片大片的)“页岩”就“叠”在那里,冷冻在那里,你在树下望不到,或很难望到,根本无法契入。当“丢下……行李”或“除下……”,他(尹)就望到了这一隐在的区域,望到了“时令已值初夏”,望见了“年轻的自己”。他的小便洇醒了冷冻在一区间的“正在楝树下竹床上午睡”的芸。有时一匹黄叶打开一扇门,将你引入一棵树的“深处”,使你看见另一区域。飘落的树叶一匹一匹地向你诉说,你(尹)的亲人,那个疑似姐姐疑似情侣疑似母亲的身份不明的女人(芸),芸可以在树叶的飘打中像经霜的黄叶一日之内年老色衰,极不检点,“衣着松散”,“一根裤带……拖到地下”。

我的写作“考古学”的意义,是空间的,遗迹的(发掘),“人虽不在场,却完全存在于景物当中”(塞尚)。因此,我重视“物像”,重视罗伯·格里耶,重视他的重要代表作《嫉妒》。物体和词语中存在“一种非有机体的生命的力量”,“消亡的是有机物,不是生命”(德勒兹)。

我的小说撇开了传统小说的故事链条,特别强调了地理的因素,强调一种考古学意义的地层发掘。《第6种昏暗》《人在芈地》《白棺》《黑鸟为什么盘桓》《蛇的弥漫》等多篇实验小说都特别重视地理。譬如一九九〇写的《黑鸟为什么盘桓》就是一篇特别具有地理性的象征小说。虽然它尚够不上一个短篇的那种特有的精致,但它的价值不在这,而在于叛逆,在于它的延“异”(这正是我所要标举的最可贵的地方)。其实从中国文学传统“延”下的(东西)只能是很小的一部分,重点在“异”(陌生化),重在(血液的)刷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重生。

有一种写作不是承继的、顺从的,而是“反父性的,它自始至终是一场搏斗——既与他者,又与‘孤家’。这个他者,可以是历史幽暗渊薮中的所有‘他们’(父亲们,但不是天父)。在此,我们必须用力、用烈火,打倒并销毁‘父辈’的永生的金像,只有在残酷的销熔中,我们方得以再生(或重生)。同时,写作又是一种召唤(直指可能之物和未知事物)——对神意、对那些游荡的、无家可归的虚位‘在者’,使那些曾经‘在’的‘在者’重新临在,复位和安居”(见拙作《一个逐渐逼近天造的我的永梦》)。

人的这种“反父性”和叛逆与一个人的个性有关。当初严词否决一种大众化的惯性(故事化)写作,否定一种既定系统,一意孤行地确立地理地貌上的物像变化,这确实是很生理很个人化的反应,就像吃某种东西就过敏就呕吐一样,它不适应我的身体和我的胃。可能,我的体液中有一种特别异质的东西,它抵制,它不允许我这么做。人一旦有了这种异质便不易在惯性轨道中滑翔。它规避,它易燃也易爆。如果顺滑它就有可能要(精神)分裂,化为碎片,使不复存在。最主要的是我的身体需要陌生化,需要深潜沉,需要有异于淡水的咸海中的那种逆流;需要一种新的价值、新的路径和炳朗星空的照彻。所以我不看好那种线性的很平面化的写作。我所认可的小说和我所认为的世界不是这样的,所有事物都是共在的、平等的。人不是升起的孤礁,不能孤立的独存。人是由与人共生共荣的天地万物(包括日月星辰大气液态)构成的,万物构成自己也构成人。它们像上帝的恩宠和奥秘一样日夜围浸着我们并成为我们。一点一滴的悸动,一匹树叶在枝儿上的轻摇,一只青蛙在一座新坟上的叫喊,一颗黑桑葚“莆——”的滴落,一支猎枪的蛇影在水面蠕动……都与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暗示着什么昭显着什么言说着什么。并非空穴来风。万物静默如谜,但万物也倾声如诉,只是不为人知而已。

所有写作最终在于指向并言说一种不可言说,指向并言说天地万物之深奥。指向并无限切近这种感性背后最本质的存在。指向并非沉默论者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之所谓“对不可言说的必须沉默”。

“如果存在某种不可说但对人类意义深远的真实,那么,人们怎么能言说这种真实呢?不可说的怎样变得可以说?”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由著名宗教哲学家H-奥特提出并在他那里解决:“在此重要的是不可说的必须作为不可说的说出。‘不可说性’、神秘没有被消除。”——那么,如何使“不可说的”作为“不可说的”说出,又保持了它们的“不可说性”与“神秘”呢?

H-奥特的答案是:象征。唯有象才使“不可说的”作为“不可说的”说出,又保持了它们的“不可说性”与“神秘”。

事实上,地理是象征的。因为地理中任何一种物象,都是有上帝参与的,不是无缘无故的。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言说,通过一种未知的语言介入我们的生活。

那种认为世界万物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科学的唯物史观,实际上是粗鄙的片面的,那是人的一种“盲”。认为小说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故事,写就是生产,写就是组装,无休无止。无休无止地写无休无止地看。这是制造庸众,也是对现象、对世界真相的和个性的扼杀,对物自体的粗暴干预。

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迹象、有应和、有先兆、有暗示、有预警。不是孤立的。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都在一定的地理中核磁共振。不同的时空也可并置。《黑鸟为什么盘桓》写了一个小孩的惨死,他妈妈很伤痛(振动),他的弟弟很惊恐(振动),周边的事物与气象一起振动。孩子是如何死的?是砍树枝、偷吃桑葚,还是被一支猎枪捕杀?这是一个谜。作品没有明确的宣喻。但围绕这一事件构成的有许多动态、零碎的物象与地缘片断,它们像一个阴谋,一种忧伤的雾霾,像大雨临界的种种征候,围浸着言说着,但又含糊着。

H-奥特的象征,实际上就是强调了一种空间的、地理的要素。记忆的历史的时间的都是地理的,都会在大地上沉降或沉淀。地理实际上是一种十分感性的东西,时间才是理性的。人对时间的记忆实际上是对一种地理的记忆,因为它们总是在一定的地理(或境遇)中发生的,然后在相似或相同的地理中遣悲怀、追忆、停顿或展望(向前推进)。地理诞生时间也迷失时间;诞生人类也迷失人类;诞生万物也迷失万物。

强调小说中的地理性,这是空间颠覆时间,感性颠覆理性。把时间还给上帝。这种颠覆性的地理写作直指一种无法把控的最高存在、直指上帝的理性。上帝的理性即人类永远也无法参透的神秘性。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地理小说,也是我的小说观。

(原载《创作评谭》2016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鲁迅研究(二)

    鲁迅研究(二)

    这一部《鲁迅研究》,是从根据《新民主主义论》的精神来研究鲁迅的愿望出发的。作者说:我们是通过对鲁迅作品作具体的分析然后得出我们的结论,因为伟大的思想家与伟大的革命家的鲁迅毕竟是伟大的文学家,我们必须掌握他的作品。我们不敢说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把它发表出来便好得到指正。书中包括《鲁迅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鲁迅是最早对写普通话最有贡献的人》《鲁迅期待炬火和自己不以导师自居》《鲁迅的政治路线和文艺实践》等内容。
  • 两条狗狗和一个旅行箱:萨拉·简的旅行日志

    两条狗狗和一个旅行箱:萨拉·简的旅行日志

    在澳大利亚度过四年半的生活后,我们又一次举家搬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法国西南部的乡村小城。我们把澳大利亚经历过的各种挑战带来的阴影抛在脑后,以全新的、积极的姿态活在当下。随着作者笔触,去了解作者内心想法,和对家庭、新环境和欧洲生活方式的观察,在欢笑和泪水中,收获每天满满的正能量。名家/媒体评论这是我有幸阅读的萨拉的第二本书。本书继续讲述了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她并没有试图描绘一个法国乡村的美好而虚幻的景象,而是真诚直接地记叙了一对夫妇带着一个手提箱和两只狗,重新出发,追寻梦想时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 鲁迅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 北大文学课

    北大文学课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从北大走出了数不清的文学大家,他们博古通今、指点江山,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在北大学者的点评中,我们学习百家古文,重温民国美文,阅读国外经典,于文字中领略生活之美。
  • 退步集续编

    退步集续编

    本书由近两年陈丹青的杂文、博客、采访汇编而成,与《退步集》在体例上接近,既有对教育体制的系统剖析,也有对“文艺复兴”的借题发挥,还有三篇关于写鲁迅的杂文。责编陈凌云说:“读《退步集》时,能感觉到陈丹青的一腔热忱,文风犀利老辣轻快,是一个提问者的姿态。但到了《退步集续编》,他不仅提问而且试着回答,尤其是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有些篇章显出用力过猛,这可能源自他逐步对国内现世的了解。另一个感觉是陈丹青缺少对话者。”与《退步集》相比,本书话题有所调整:教育、城市的议论相对减少,人文与艺术的剖析,相对增加。回顾往事,作者向历史借一双眼,试图更为清晰地描述当今文化的种种情境,于是谈鲁迅、谈文艺复兴、谈木心。
热门推荐
  • 海贼之木叶村长系统

    海贼之木叶村长系统

    带着村长系统穿越到海贼王的世界,这尼玛玩我呢,这个世界这么危险,世界政府加盟国的国王都不能自保,颠倒山下一个百十人的村庄有屁用,等等,你说啥,这个村叫做木叶村?不要叫我村长,请叫我火影八代目!
  • 天命主宰一切却又略输神明

    天命主宰一切却又略输神明

    庙宇:“出家人怎能受如此肌肤——阿弥那个陀佛。”应心璃月:“我真的只爱寒烟一个,不信你试试!”波澜壮阔的世界,暗流涌动的登天路,飞升背后的黑手……各路妖孽层出不穷,至亲的背后又是谁?(本书唯一主角,次角都会死)
  • 穿越之傲娇王爷妖孽妃

    穿越之傲娇王爷妖孽妃

    穿越真的有金手指,不过这好像不是我一个人有呀,这个傲娇王爷敢坑我,还不知谁坑谁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大决战:淮海战役

    大决战:淮海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情况。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以7个纵队的强大优势兵力在徐州附近的新安镇对黄百韬兵团实施包围,切断黄百韬兵团与李弥兵团等国民党军队的联系,实施重点打击,各个歼灭。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为标志。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就是中国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中,中原地区也成为国共双方志在必得的主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打的第一仗,就是围攻我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从此以后,中原大地上两军作战一直是此起彼伏,彼伏此起,战场越来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国共双方都有在调兵遣将,都有在筹划这场大战,最终以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 宅男的无奈人生

    宅男的无奈人生

    三百五十年前,圣源大陆上千国家林立。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那是强则强、弱则亡,人命如草芥的纷争乱世。最终,乱世在一个从超科技文明召唤而来的男人,不惜牺牲自己背负一切的行动下,得以平定。三百年五十后,那个男人再度了睁开眼睛,成为一个生活在被他创造出来的和平年代里的普通中学生。故事...从这里开始。注:本文是都市休闲文,日常篇幅较多,前传是交待主角来历背景的,略虐,如果只想轻松愉快的看日常文,请从正文开始阅读。书友群:599237898
  • 电竞女神:萌宝买一送一

    电竞女神:萌宝买一送一

    经纪人抢了我的男友,黑了我的钱,居然还敢让我学狗叫!失去事业爱情的我偏不认命!天降冰山总裁给我两百万,要我给他生孩子?萌宝出生腹黑女将身无分文。将我丢在异地。五年归来,只为手刃仇敌……
  • 长生殿

    长生殿

    主要内容包括:人宫受封、杨国忠弄权、春困人乏、姐妹争宠、横生枝节、贵妃被逐、剪发传情、重召贵妃、不详的预兆、梦中闻仙乐、谱写霓裳曲、将相不和、神笛偷学霓裳曲、无人知是荔枝来、初演霓裳、安禄山野心膨胀等。
  • 一念佛魔

    一念佛魔

    一念为佛,一念为魔。天欲渡我成佛,我要度天入魔。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说:待吾屠尽天下,世间再无因果。
  • 明日歌·山河曲(终结篇)

    明日歌·山河曲(终结篇)

    正当人们质疑赈灾银到底是一次不幸的意外,还是一场监守自盗的戏码时,这场天大的“阴谋”的主导者逐渐的浮出水面…… 到底是谁主导了这场戏?随着真相被揭开,朝堂上的权利争斗疑云和隐藏多年的江湖往事、恩仇纠葛也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