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3100000035

第35章 书话

徐春平

余喜藏书十余年,因喜而藏,因藏而缘,因缘而有心得,谓为书话。

从安思远题赠本说起

去年8月,全球著名亚洲文物收藏家安思远去世,我曾一度想写一篇他题赠《安思远藏善本碑帖选》给我的文章,以怀念这位收藏界的传奇人物,但不知从何写起,故迟迟未能动笔。今年5月,读报看到《安思远旧藏亮相广州春拍》,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以华艺国际这件明十七世纪黄花梨大四件(一对)为例,首先是顶级家具藏家黑洪禄1980年在香港购得,后来在1992年前后,在纽约转到了安思远手上……”至此,使我重起旧念。这是因为,我手中的安思远题赠之书正是与黑洪禄先生有关。

2008年春,我到香港出差,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现为研究院)的马建钊所长托我去看望他的老朋友黑洪禄。建钊是我儿时同学,他不喜收藏但知我喜,此托也是“醉翁之意”,他看我刚换到一个比较空闲的工作岗位,为了让我开开眼界,长长见识,故出此招。建钊向我介绍黑洪禄:“老黑家的古董多到看得眼花,但生活却十分简单,我们去他家,他就煮牛肉面条招待我们。”我知道,建钊和黑洪禄都是回族,用牛肉面招待正对习俗。

黑洪禄先生是一位十分和蔼、外表朴实的老头儿,看不出是一位大收藏家。记得我第一次去他家拜访时,从广州带去一盒茶叶,并在香港街头书报亭买了一本刚刚出版的香港《信报财经月刊》(2008年1月),里面有我的一篇文章《道教雕版〈福地龙虎山冥途路引〉典藏记》。听我说喜欢收藏碑帖,黑洪禄便问我知不知道安思远这个人,还说就是他把《淳化阁帖》以450万美元卖给了上海博物馆。我回答说当然知道。黑洪禄告诉我,当年安思远买《淳化阁帖》,还是他介绍的。谈到兴起,黑洪禄随即允诺可以请安思远赠一本签名书给我。黑洪禄与安思远是老朋友,1979年,安思远第一次到中国来,是黑洪禄陪他到北京,后来又去了上海和西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黑洪禄把安思远引入中国的。

记得这次在黑洪禄家看了不少藏品,确实看到“眼花”,但具体看了什么已经大多记不起了,只记得有一尊大约五六厘米高的全金或铜鎏金观音像,十分精致,应该是北魏时期的。

大约半年后,我再次到香港出差,又去拜访黑洪禄。一见面,黑洪禄便拿出这本《安思远藏善本碑帖选》给我。我翻开书的扉页,只见安思远先生用英文题赠“TO MY FRIEND XUCHUNPING”,以及“安思远”的中文签名。《安思远藏善本碑帖选》,1966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启功先生以《真宋本〈淳化阁帖〉的价值》作序。安思远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亚洲艺术品收藏大家,能获得他的题赠本,令我十分高兴。同时,我更感谢黑洪禄,是他为我与远在万里之外又素不相识的安思远牵线搭桥。我想,归根到底,这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然。

《安思远藏善本碑帖选》,有《淳化阁帖》卷四、卷六、卷七、卷八。就是这四本《淳化阁帖》,2003年被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购得,曾轰动一时。此外,该书还有《宋拓十七帖》《宋拓黄庭经》《旧拓晋唐小楷》《宋拓怀仁集王圣教序》《宋拓怀素千字文》《唐小字麻姑仙坛》《水拓本瘗鹤铭》《明拓天发神谶碑》《明拓礼器碑》《曹全碑》(未断本)及《旧拓石鼓文》。且不说那四本稀世珍宝《淳化阁帖》,就是其他那些,也是今天碑帖收藏的珍罕之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中,碑帖拓本集古代书法篆刻、人文历史、造纸制墨工艺、捶拓工艺、装裱工艺等于一体,无疑最具民族特色。清末民国时期,碑帖善本的价格到达最高峰,但从民国末年到20世纪80年代,碑帖收藏逐渐陷入低谷,碑帖善本的价值在国内外都不被人们所认识。而恰恰从20世纪80年代起,安思远开始购藏中国碑帖善本。作为一个不懂中文的外国人,这无疑需要极其超前的眼光。以这四本《淳化阁帖》为例,1994年和1995年,安思远先后在纽约佳士得中国书法专场拍卖会购得,总共只用了30万美元,但到2003年,他以450万美元卖给了上海博物馆。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碑帖善本的价值才开始慢慢又被人们重新认识。

(原载《藏书报》2015年9月14日)

《清华周刊》所载梁启超演说词考证

地点:清华学堂时间:1916年1月10日

2008年5月12日《藏书报》曾刊发拙文《刊载梁启超清华演说辞的〈清华周刊〉疑为梁任公文献之孤本》。8年过去了,经笔者进一步考证,《清华周刊》所载的《梁任公先生演说辞》虽不是孤本,但却有着重要的考证价值。

《梁启超演讲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一书共收录了梁启超先生的32篇演说词,其中有29篇注明了演讲的时间和地点,另有3篇只注明时间而未注明地点,分别是《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1917年3月)、《对报界之演说》(1917年3月)、《敬业与乐业》(1922年8月)。在该书的编辑说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本丛书编校原则如下:一、原著出版于二十世纪初期,内容、结构及语言文字自有其时代印痕。此次编辑出版,原则上一仍其旧,一般不做改动,以存原貌。”由此可见,这三篇有演说时间而没有演说地点的演说词,并非编辑疏漏所致。

近日,重新翻阅民国6年(1917)出版的《清华周刊》第59期,内有《梁任公先生演说辞》,两相对照,方知《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正是梁启超先生的这篇演说词,只不过文字略有不同。《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中的小标题为“为人之要义”、“做事之要义”和“学问之要义”,而《清华周刊》所载《梁任公先生演说辞》中的小标题为“做人之要点”“做事之要点”和“做学问之要点”。两篇演说词的篇幅相当,文字大同小异,各有增减,但完全可以断定是梁启超先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所作的同一篇演说词。由此可知,梁启超先生的这篇《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演说地点正是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

另外,对《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的演说时间,似有探讨的必要。因为《梁启超演讲集》中标注的时间是1917年3月,而根据《清华周刊》上的记载推算,应该是1916年1月10日。以下是《清华周刊》所载的这篇演说词的第一自然段:

“忆昔民国三年十一月五日,先生曾莅校演说,命题曰君子,举周易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语,为吾人为人之标准。嗣即馆校中,著《欧洲战役史论》一书,复为吾人演讲欧战者,凡两次。又尝于吾校留音题词中有言曰:‘吾在城市,与混浊之社会相接,往往悲诧愤悒,心灰意尽。吾一诣兹校,则常觉一线光明横吾前,吾希望无涯涘也。’先生爱悦吾校之诚,盼望吾校之深且切,可以概见矣。今者先生手活共和,解甲归来,于元月十日重莅吾校。吾人不得睹先生丰采者,已两易寒暑矣。今复得相聚一堂,则欣慰愉快,何可言喻。是日午后四钟,先生演说,复谆谆以学生自修方法应注意之要点。告诫吾人,至理名言,足为吾人之圭臬,终身用之有不尽者。爰述大意如左,藉作吾清华同学之晨钟暮鼓,庶不负先生殷殷之厚爱也。”

这段话是《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中没有的,应该是《梁任公先生演说辞》的撰稿人程树仁加上的。读起来,这段文字更像是梁任公演说前的预告。不仅有具体时间:“元月十日”和“午后四钟”,而且还有演说内容:“复谆谆以学生自修方法应注意之要点”。

此外,根据这段文字还可以推算出梁启超先生这次演说的时间应该是1916年。“忆昔民国三年十一月五日,先生曾莅校演说……今者先生手活共和,解甲归来,于元月十日重莅吾校,吾人不得睹先生丰采者,已两易寒暑矣”。从民国3年(1914)11月5日,“两易寒暑”,则应为1916年。

《清华周刊》刊登这篇《梁任公先生演说辞》的时间,距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学堂演说的时间仅一年,因此其所记载的关于梁启超先生的演说时间应是准确的。

综上所述,梁启超先生《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的演说地点,可以确定在清华学堂,时间是1916年1月10日,而不是《梁启超演讲集》所注的1917年3月。

今年恰是梁启超先生作《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演说100周年。百年之后,重读梁任公的这篇演说词,深感并未过时。自修之三大要义,无论对今天的年轻人,还是对整个社会,依然大有裨益。

(原载《藏书报》2016年3月14日)

李镜池先生藏书零拾

前不久路经广州一旧书店,见旧书10元3本任挑,便选了6本。其中有2本值得一提:一本是《中国大事年表》(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三年初版),书的封面用钢笔书红字“李镜池”,书中天头多处有补录并夹有两张旧的摘录卡片,补录与卡片字体相符,应是李镜池所作。此外,该书还夹带一张“广东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阅卷委员”胸签,第00317号,盖有“广东省高等学校一九五六年招生工作委员会”印章。胸签同样应为李镜池旧物,至今刚好一个甲子;另一本是《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九年十月初版),书中同样有补录,而且,在该书的扉页,有李镜池用钢笔自书跋文两段,全文如下:

梁氏书备检点用颇便,前有小字本,曾略有订误及补遗,为友人借去,久不还,后亦忘借者姓名,遂告遗失,此后当不轻于借出,免致麻烦,书此志戒。

梁书还不完备,姜亮夫有附载传志篇目本,更较方便,但已不易得。

李镜池 一九五四年

这两本书所补录字体与李镜池自书跋文的字体相符,由此可以证明都是李镜池的旧藏。

今天的广州人,也许大多数不知李镜池是何许人,但只要读过有关《周易》方面书籍的人,便会知道,李镜池是广东现代易学大家。

李镜池(1902—1975),字圣东,广东开平金鸡镇横岗村人。其父李希殷是美国华侨,逝世于美国波士顿。李镜池早年就读于广州协和神学院,二十年代中期赴燕京大学,在国学研究所师从陈垣,亦从许地山、顾颉刚等先生学道教史、古史研究等课程。自1931年起,先后任教于广州协和神学院、燕京大学、岭南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古代宗教研究等课程。1952年,李镜池在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五十年代末因染脊髓灰质炎退休。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李镜池便开始对《周易》的研究。1978年,在李镜池逝世三年后,中华书局出版李镜池研究《周易》的论文结集《周易探源》。书中最早的论文完成于1930年,最晚的写于1962年前后。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当代《周易》研究者必备的参考著作。2016年1月,该书第5次再版。

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李镜池晚年所著《周易通义》。该书是李镜池晚年研究《周易》的专著,系李镜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因病退休后至1966年完成。李镜池写作这部书稿颇为艰辛,此时,他已经因病行动不便,每天只能坐在床上研读和写作。1981年,也就是书稿完成后的第15年,他的学生曹础基教授完成老师遗愿,把书稿整理出版。

《周易通义》反映了李镜池一生探索和研究《周易》的成果,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该书就古经六十四卦的卦爻辞进行注释和解说,简明扼要,浅白易懂,既博取古今注释之优长,又有其独到的见解,如对《周易》是何人所写、何时所写,都有其独到的见解。1985年,该书被香港商务印书馆评为十大畅销书之一。2015年11月,中华书局第8次再版,发行量达十几万册。

这样一位易学大家,在他离世四十一年后,他的藏书竟然流落街头旧书店,不知何故?令人感叹。前不久,读到香港翻译家马海甸的一篇文章,回忆他与李镜池先生长达一年的借书还书的交往过程(《南方都市报》,2013年7月28日)文中还提到有关李镜池的藏书。以下,是摘录马海甸文章原文:

记不清是1973还是1974年,同学的父亲余叔告诉我,华南师院中文系有一位姓李的教授,家里有一些书准备送人,问我可有兴趣。我那时正愁没书读,一听说有书,立时与余叔约好,第二天即到石牌……李住在师院西区的小平房里,房子虽然不大,但房间倒有好几个,他十来个书架近万册藏书就散置在各个房间里。房间湫隘,藏书有些发霉,显然已疏于管理。李教授其时已偏瘫,半卧在床,我们就到他的卧室聊了一会天。

他指着床边的书说:“这些书我准备留给女婿,你不能动,也不能借,其他书你可以借走,读完还我再借。我老了,家里的孩子都不是干我这行的,这些书我留着早晚也得散掉,让有缘人读读也好。”

从马海甸文章可知,李镜池先生的藏书有近万册,而且早在他离世前的几年,他就考虑如何处置这批书。“让有缘人读读也好”,这或许是李镜池认为对藏书处理的最好方法。我想,他的近万册藏书,应该就是这样处理的。只是今天不愿看到,他的藏书,以白菜价出现在旧书店。他的藏书,完全有理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雅之堂。

(原载《羊城晚报》2016年5月19日)

同类推荐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6:阿里斯托芬喜剧(上)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6:阿里斯托芬喜剧(上)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 我的黛蓝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黛蓝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集中收录了季羡林于1978—2000年所写的游历德国、印度、泰国、台湾地区以及内地著名景点的系列散文。这些文章流露了真挚的情、动人的忆,笔调清新古雅,不仅是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结合,也是思考和怀想之间的碰撞。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2)散文随笔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2)散文随笔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集结成书。本书为第2册,收录第一届大赛12篇散文作品,包括“生死之恋”、“怀念,属于我们青春的那些事儿”、“美好记忆话情长”、“永远在路上的客家人”、“井”、“老槐树”、“叫一声嬷嬷泪双流”、“盛大的月光”、“打不死的武侠”、“满怀虔诚游祖庭”、“我的名字叫‘留守’”“汪曾祺的故乡情结”等感怀抒情散文。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热门推荐
  •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本读本是我们在新时期为当代青少年量身定做、专业打造的一套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它涵盖了青少年在成长的重要时期不可或缺的科普知识,带领青少年探索神秘的大千世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及未知空间的求知欲。我们希望以此引领青少年探求无穷的科学知识,让青少年在对知识的渴求与完善中不断成就自我。
  • 你好不一样的贵族

    你好不一样的贵族

    不一样的‘贵族’,不一样的她们。时间线有点早,大家耐心等等,这本依然还是娱乐文。
  • 沉默的证人

    沉默的证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世界里有善意,就当然也有恶意。人性本善,但是恶由心生。我叫杨一琼,一个刚刚上任的技术警察。曾经我以为当警察对于我而言只是个责任。但是慢慢我知道了,警察这个职业,本身就是责任的所在。这世界有阳光,当然也就有黑暗,而我所接触的,是没有人接触到的黑暗。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我一开口,就能说服所有人

    我一开口,就能说服所有人

    古人说:“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本书以马云的真实事例作为写作的主体,向读者展示了马云口才的惊人力量。你既可以欣赏其中的精彩绝妙之处,也可以从中寻觅到自我提升的方法与路径。
  • 万象剑仙

    万象剑仙

    万象剑决,以气凝剑,以意控剑,世间万物皆可成剑,心中有剑则处处有剑,剑到极致则通神……
  • 人生·点滴卷(读者精品)

    人生·点滴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影后一带一

    重生影后一带一

    上一世,她脑子有坑埋自己,居然不屑国民男神,最后众叛亲离,被所有人算计至死。一睁眼,人生却按了重启键……这一世,她左手影后奖杯,右手重生剧本,势不可挡卷土重来。那个,老娘炮灰逆袭,各位悠着点作,否则演技吊打你祖宗十八代!
  • 冥纪情缘

    冥纪情缘

    一瞬痴恋,换来三世纠缠……这一世,他是至高无上的冰冷神衹,我只是骨肉之驱的渺小凡人……他低冷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今生你别想逃离,哪怕是上苍也无法改变,因为你是我早已定下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