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68000000003

第3章 涵养: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不小题大做,不计较鸡毛蒜皮,不纠结于他人过失……这样的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能充满理性地跟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孩子在潜移默化下也定能保持心平气和,这是一种广度的涵养,这样的孩子运气永远不会太差,未来的路也一定越走越宽。

一怒之下踩石头,只会痛着脚指头

当父母无缘无故对你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你的时候,你心里会如何想?

当戴安娜6岁的时候,她心里想的是:希望妈妈早点死掉。

或许很多父母觉得非常震惊,一个小女孩怎么会有如此可怕的想法。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了戴安娜的故事,或许就不会如此想了。在戴安娜的眼中,妈妈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人,脾气非常暴躁,情绪随时都会失控,动不动就会责骂甚至是打她和姐姐。而每当这个时候,戴安娜不是躲在桌子底下就是藏在卧室的角落里,心里希望妈妈早点死掉。

也许你会觉得,可能是戴安娜和姐姐太调皮了,妈妈忍无可忍才会冲她们发火。可事实上,姐妹两人非常乖巧和聪明,很少做出过分的事情来。而且,不管姐妹两人做得多好、多优秀,妈妈永远都会找到新的理由来责骂她们,动不动就会向她们发泄自己的怒火。

慢慢地,戴安娜开始想:“是不是我是多余的?”“是不是我真的非常糟糕?”“是不是我从一出生,发出第一声啼哭就是一个错误,就让妈妈感到失望和生气?”于是,她开始逃避,开始避免与妈妈接触。不管妈妈提出的要求有多么过分,她都会尽量去做,去努力,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躲避妈妈的怒火和责骂。可即便是这样,妈妈的责骂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慢慢地,戴安娜长大了,为了逃避妈妈,她在17岁的时候就和交往了3个月的男友结了婚,搬到了英国生活。因为她觉得这里没有妈妈,没有责骂,没有怒火,更没有压抑的生活。可是,她错了,丈夫也是一个暴躁的人,时常挑剔她、责骂她。这时,戴安娜再次选择了逃避,躲进了自己的“壳子”中,尽量顺从、逃避丈夫,尽量避免与他发生冲突。就这样,她的婚姻只持续了5年,而这时戴安娜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

离婚之后的戴安娜,由于生活的各种压力也变得和妈妈一样暴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动不动就对自己的孩子发火,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一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变化,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自己小时候写的纸条:当我成为妈妈后,我绝对不会对孩子发火,绝对不会轻易打骂他们,责骂他们搞砸了一切。这时候,她才发现自己虽然讨厌妈妈,也急于离开妈妈,可是在无形中她的性格和心理却被印上了妈妈的印记,成了像妈妈那样的人。

当然,故事的结尾是好的,戴安娜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也及时看医生、调整心态,让自己避免了妈妈的悲剧。同时,她还积极帮助妈妈,尝试着和妈妈沟通,及时让妈妈避免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她的孩子。渐渐地,妈妈也有了改变,脾气不再那么暴躁,不再动不动就发火。

戴安娜把自己和妈妈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叫作MOM, MANIA, and ME。这个故事真的非常值得父母们思考和反思。虽然故事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展开的,但却揭示了一个最普遍的教育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扮演着戴安娜妈妈的角色,让自己的孩子成了可怜的戴安娜?如果不是戴安娜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做出了改变,那么她的孩子会不会又变成了另外一个妈妈?这个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人们常说,父母这个职业是最简单的,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只要可以生育就可以。可是,父母这个职业却也是最复杂和深奥的,因为你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会直接关系到他的道路是否越走越远,他的人生是幸福还是不幸。

如果父母能够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自然就会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让孩子乐于倾诉自己的心事,更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更温和。可如果父母像炮仗一样一点就着,无法控制自己的怒火,那么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怯懦自卑,甚至让孩子从此变得自闭起来。还会像以前的戴安娜一样,也变成一个容易暴躁、容易发火的人,然后将自己的悲剧传给自己的孩子。

怒火和发脾气对孩子的杀伤力是非常大,一位教育学家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如果父母不想伤害到孩子,那么就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冲着孩子发脾气。

事实上,很多时候,每次冲孩子发完脾气之后,父母自己也会感到非常内疚,担心自己的愤怒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于是,事后这些父母就会郑重地告诉自己,以后决不再对孩子发火,绝不大声喊叫,甚至做出惩罚自己的事情。但是,当孩子继续任性胡闹的时候,愤怒仍然会无可避免地再次袭来,自己的情绪仍然会无法控制。以至于孩子逐渐疏远父母,加深对父母的恐惧,从而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就像是一怒之下踩石头,脚指头也会疼痛一样。动不动就向自己的孩子发火,不管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一种伤害。更何况,人们不是常说,愤怒只是无能的表现,除了发泄负面的情绪,只会显示你没有涵养和气度。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愤怒对于教育孩子根本没有太大的用处。

诚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父母怒不可遏的事情肯定是存在的,父母因为孩子的顽皮捣蛋而发怒也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做出令父母抓狂的事情来。可是,不管父母想要冲孩子发火的时候,或是动手打孩子的时候,都应该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避免让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冷静下来,让自己深呼吸,真的是很有效的方法。如果父母发现自己有愤怒、发火的前兆,那么就提醒自己闭嘴,心里数5个数字,然后深呼吸3次,等到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和孩子交谈。

相信,当你做出改变,控制自己的怒火之后,孩子也会走近你,愿意主动给你拥抱。

要讲道理,不要大喊大叫

现代生活中,经常有父母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看到孩子顽皮或是犯错误的时候,动不动就大声呵斥孩子,对着孩子大喊大叫。比如,当孩子穿着鞋子踩在沙发上时,父母便会大吼大叫地训斥道:“你给我下来!不许穿鞋踩沙发!”当孩子因为想要超市中的玩具而耍赖皮时,父母往往会忍无可忍地大声命令:“不许哭!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我们相信,很多父母都不是故意对孩子大喊大叫,都不是故意想要伤害孩子,只是一时的情绪失控才如此。可遗憾的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喊大叫已经成为新的一种体罚方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于体罚对于孩子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伤害,很多父母决定不再体罚孩子,或是不再打孩子。当孩子淘气或是犯错的时候,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采取了大喊大叫的方式,训斥和制止的孩子的犯错。他们或许觉得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听从自己的管教,树立自己的威信,还避免了体罚孩子的不良影响。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大声地呵斥也是一种变相的体罚。

有些父母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会采取温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会选择讲道理、劝解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可一旦说一次不听,再说一次还不听,父母的情绪就会失控,失去了讲道理的耐心,而对孩子发火,甚至是大吼大叫。

也就是说,虽然一些父母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体罚打骂孩子,却让大喊大叫成了新的体罚方式。这不仅给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极大的危害,还破坏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的心与父母越来越疏远。我们相信,这些都不是父母愿意看到的,但是这样的事例却每天都发生着。

一天,王聪正在院子里踢球,不小心将家里的玻璃踢碎了。他立即向妈妈承认错误,原本以为妈妈会原谅自己。可谁知,妈妈异常愤怒地大声骂道:“早就说了,不要在院子里踢球!你就是不听!下次再看到你在院子里踢球,看我怎么揍你!”

原本,王聪已经向妈妈道歉了,可还是被妈妈大声训斥了。他感到非常委屈,觉得妈妈太不讲道理了。从那之后,不管妈妈说了什么,他都不往心里去了。每当妈妈大喊大叫地教育他,不准他这么做不许他那么做的时候,他都在心里说:“你尽管大声骂吧!反正我就是坏孩子,我不会听你话的!”就这样,王聪和妈妈的关系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妈妈越大声训斥他,他就越叛逆,而他越淘气捣乱,妈妈就越无法控制情绪,忍不住对他大喊大叫。

其实,王聪本来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如果妈妈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只是点拨一下孩子不要在院子里踢球,那么问题就会得到完满的解决,相信王聪之后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是,妈妈却采用了相反的、错误的方式,不顾孩子的认错态度,一味地对孩子大喊大叫,使得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喊大叫是很多父母常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但遗憾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似乎没有太大的效果,只是大人们负面情绪的发泄。因为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也许会如你所愿地被吓住,听你的话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次数多了,孩子就会习以为常了。当你喊叫的时候,或许他正在“神游太虚”,根本没有在听你讲话;或许他正在想“刚才我做的事情很有趣,趁着妈妈不注意,我可以再做一次”;或许他还会想“妈妈就知道大吼大叫,看她的头发都凌乱了,好像头顶在冒火一样”。试问,这样的喊叫,除了让自己情绪失控,还有什么作用?

或许有些父母认为,大喊大叫对于小一些的孩子还是管用的,因为他们通常不像大孩子那样有自己的主意。但是父母想错了,这样的方式对几岁的孩子同样没有效果。大喊大叫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同时,当父母因为生气而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精神就会变得紧张起来,大脑就会自动进去逃生机制,使他瞳孔放大、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这时,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如何逃过一劫,如何避免被妈妈惩罚,根本听不进去你的话。那么,你即便是声音再大也是白费了。

当然,父母还应该注意,大声喊叫还有另外一个后遗症。因为孩子是非常善于模仿的,你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时常大声吼他,那么他也会养成这样的坏习惯,时不时大声吼自己的朋友、同学。而孩子一旦脾气不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就会遇到很多障碍,没有好人缘,甚至交不到好朋友。

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作为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和孩子讲道理。因为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和沟通方式,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道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更知道为什么父母会禁止自己这样做。同时,只有不吼不叫的教育,孩子才能主动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父母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孩子的问题,从而赢得他的信任和尊重。

更关键的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涵养。如此,孩子之后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接纳孩子的情绪,比什么都重要

绝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会告知孩子,受到了表扬不要骄傲,受了批评也不要沮丧,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更不要乱发脾气。但是,父母要知道,孩子的情绪是由内心而发的,做得好就会兴奋,受到了批评就会难受,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会生气、郁闷,而生气了自然也想要发发脾气。

况且孩子只是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情绪包括了正面的喜悦、快乐、幸福;当然也包括了负面的骄傲、自满、沮丧、愤怒,等等。身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不是以平常心接受,反而采取了压制的手段,或是感到烦躁不已,显然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父母们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难道我们大人就没有情绪吗?难道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吗?当我们遇到赞扬的时候,就不会骄傲、心生得意吗?当我们受到批评的时候,就不会沮丧难过吗?在生活中,我们就很少愤怒和发脾气吗?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为什么要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呢?

诚然,负面情绪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东西。在它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做出一些不冷静的事情,甚至是错误的决定。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十几岁的孩子,都有着些许的叛逆思想,容易滋生出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因为心智的不成熟而无法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但是,这时候,父母要做的并不是否定它,要求孩子压抑自己。这只会让孩子更加烦躁,甚至会否定自己,做出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的事情来。父母首先应该告诉自己,任何情绪都是孩子真实感受的体现,是生理和心理的本能反应,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只有接受了孩子的情绪,别把它想得太严重,而不是急着指责孩子、纠正孩子。如此,才能逐渐地帮助孩子正确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负面情绪始终围绕着自己。

事实上,很少有父母教会孩子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也很少有父母尝试着接纳孩子的情绪。正因为如此,当父母真正地接受了孩子的情绪,理解和认可了孩子的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时候,父母才能够让孩子彻底打开自己的心扉,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想法和建议。而父母越是坦然地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那么孩子就越容易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就越能够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得乐观向上。

当然,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不是说要溺爱和纵容孩子,并不意味着纵容孩子无理取闹、肆意发泄。当孩子因为不高兴而摔东西的时候,父母首先应该尊重和接受孩子本身的情绪,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不高兴”,然后再询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巧妙地帮助孩子释放情绪,解决问题。最后要让他明白,摔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他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此一来,孩子才不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旋涡之中。

一位名人小时候脾气非常不好,每当发起脾气来就像火山爆发一样,乱摔东西,不管不顾。小朋友都远远地躲着他,生怕被他的坏脾气招惹上。其实,他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父母看到这个情况,于是想到了一个方法: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就钉一颗钉子在木板上。第一天,他就钉下了8颗钉子,很快整块木板就快钉满了。于是,他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这时他发现,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像比钉下那些钉子还要容易些。之后,他发脾气的次数一天比一天少。

看到这个情况,父母又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一段时间后,他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之后父母拿着那块满是钉子孔的木板,对他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要知道,乱发脾气就像这些钉子也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尽管你承认了错误,也会给别人留下伤疤。”

至此,他才明白父母的苦心,之后始终坚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乱发脾气。而他的人缘也越来越好。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然要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不仅是孩子自身意志发展的标志,也是孩子日后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如果一个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很差,那么他就会表现得任性、冲动,将来对于人生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错的不是情绪本身,也不是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的行为,而是父母对待情绪的态度。孩子表达出来的情绪,就是他内心想法传递的信号。如果父母一味地让孩子压抑自己,使其情绪表达不出来,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因为一个人的情绪就像是压力锅中的蒸汽,发散不出来就会不停地堆积、堆积,直到最后无法承受的时候,就会爆炸。所以,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巧妙地为孩子的情绪降降温,让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进一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接受孩子的情绪,用自己的爱和理解来感受他的情绪,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不仅给了孩子一个释放情绪的窗口,更在亲子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桥梁,让孩子的心更加明媚快乐起来。

永远不要取笑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一些父母喜欢以逗弄孩子为乐。孩子高高兴兴地唱歌,父母却哈哈大笑地说唱得太难听,就像是鸭子叫一样;孩子比较活泼,喜欢蹦蹦跳跳的,父母则取笑孩子像猴子一样。

事实上,当父母取笑孩子唱歌像鸭子,或是行为像猴子,从而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损、心灵受到伤害的时候,父母就笑不出来了。当孩子因为父母的取笑而产生敌对情绪,或是憎恨父母的时候,父母就更笑不出来了。而且,这并没有什么好笑的。孩子所有的表现都是天性使然,他们高兴所以会唱歌,他们天真活泼所以会蹦蹦跳跳。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取笑他们,那么孩子就会形成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是不是很糟糕?爸爸妈妈是不是觉得我很可笑?当他们自己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就会失去了信心。

同时,对于孩子来说,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别人议论和评价自己。父母的取笑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情绪,“叫我向东我偏向西”,还会影响到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等孩子到了十五六岁时,独立性与自主性已经完全成熟,这个时候,他们对自尊的追求也达到“顶峰”,从而更加无法接受父母对自己的取笑。即便这份取笑是善意的,是无心的。

十几岁的然然非常喜欢唱歌,平时高兴的时候总要哼唱几句,自从网络上唱吧、K歌等APP火了之后,他就好像是找到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总是将自己的得意作品传到网络上,希望更多人肯定自己的歌声。

一天,他上传了一首李荣浩的《李白》,短短十几个小时,就受到了很多好评,这令然然非常高兴。吃完晚饭之后,他回到了自己屋子里,高兴地哼唱着这首歌曲,心情非常舒畅。这时候,爸爸敲门进来,找他有事情说。听到孩子正在唱歌,不自觉地说了句:“这都唱得什么啊!我一句都没有听懂,不知道你每天都唱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然然反驳说:“这是李荣浩的《李白》,现在很流行的。我上传了自己唱的到网络上,还受到很多好评呢!”

谁知爸爸笑着说:“你唱得还好听?我怎么觉得越听越像鸭子叫呢!”

然然一听愣住了,心想:我唱歌还好吧,要不怎么那么多人给我好评!可爸爸为什么非要说我像鸭子叫呢?难道我唱得真的很难听?然然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觉得爸爸完全就不懂自己,更不尊重自己。因为这件事情,然然在爸爸面前再也没有唱过歌,和爸爸的距离也逐渐疏远。

很显然,爸爸的取笑让孩子接受不了,深深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我们都知道,爸爸是爱孩子的,也许并不是真的觉得孩子唱歌不好听,这只是一句玩笑话罢了。可就是这言不由衷的话让孩子受到了伤害,也让孩子的心里产生了隔阂。

还有些父母总是习惯把讽刺挖苦的话挂在嘴边,不管时间和场合地讽刺孩子,“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啊!”或许父母的讽刺都是无心的,或许父母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孩子进步。可是,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是,正是这样无心的行为,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刺痛了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内心。

取笑是一把刺向孩子的锋利的剑,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心,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损伤,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一位美国教育家曾这样说过:“永远也不要取笑孩子,因为没有什么比取笑更能让一个孩子变得无礼、粗暴、心理扭曲了。”

身为父母,我们都爱孩子,可就是无意间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当而伤害了孩子。所以,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主,在任何时候都以平和、友善的方式来和孩子交流,不要用取笑和讽刺的口吻对孩子说话。同样的意思,用取笑和讽刺的口吻,与用鼓励和平和的方式来表达,效果完全不一样。你的取笑和讽刺只会让孩子怀疑自己,只会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既然我们是爱孩子的,为什么又非要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呢?

更何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大人都反感别人的取笑和讽刺,又为什么非要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所以,当孩子因为天真的本性而做出让人忍俊不禁的行为时,父母千万不要失声大笑;当孩子因为高兴而高歌或是手舞足蹈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取笑他们像鸭子、像猩猩;更为重要的是,当孩子某件事情做得不那么好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想要激励孩子,而把讽刺挖苦的话挂在嘴边。因为这只会伤害到孩子。

父母应该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不要随意取笑他们,这不仅是对自己孩子的一份尊重,更是良好涵养的一种体现。当然,也只有父母给予孩子尊重,孩子才能从心里更愿意接近父母,更尊重父母。

同时,面对别人对自己孩子的戏弄和取笑,父母也应该理直气壮地拒绝——对不起,请尊重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不喜欢开这种玩笑。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怕得罪人,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更应该看重孩子。不是吗?

用鼓励和安慰来替代取笑和讽刺吧!换个态度、换个说话方式,你将会看到不一样的孩子!你的孩子将更自信地面对成长和未来!

在别人面前挨骂,孩子也觉得很丢脸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堂前教子,枕边训妻”。这句话出自《朱子家训》,意思是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在人前,这样孩子知道了羞耻,就会尽快改正错误不再犯。而对于妻子,应该顾虑妻子的颜面,不能在人前教育妻子,这样才能使得妻子改正错误,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加和睦。

事实上,很多父母好像都沿袭并认同这一教育方式,喜欢在别人面前教训自己的孩子。碰到朋友的时候,当面数落自己的孩子,“你看看这个孩子,从小就不爱学习,现在成绩总是排在后几名,你说愁人不愁人”;或是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不管是在公众场合,也不管有多少人在场,开口就教训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又把衣服弄脏了,就不该带你出来玩”“别人都好好在玩,你为什么总是犯错误”……

大多时候,父母因为孩子的不听话,不分场合就一顿教训。或许有些父母是无意的,只是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或许有些父母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正常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接受教训,下次才不敢再造次。

殊不知,当众教训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长记性,还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也是最错误的教育方式。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便是做了再糟糕的错事需要教训,也应该分清时间和场合。因为孩子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自尊心又是非常强烈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尊心会越来越强。如果父母当众教训或是责骂孩子,很容易会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损伤,并且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同时,这样的教育还可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糟糕,日后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更加粗鲁、粗暴无礼,甚至是故意地目无尊长。

要知道,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方法有千千万,可重建自尊的过程却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父母在别人面前教训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自尊,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起来。真的这样了,父母再想要重建孩子的自尊,那么就比登天还难了。

李磊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学习比较优秀,平时喜欢唱歌,人缘也非常好。学校社团组织了一个歌唱比赛,李磊积极参与并获得了合唱团主唱的位置。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磊每天放学之后都会到社团排练。不过,一天几个同学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了点小摩擦。平时比较斯文的李磊不知道为什么把一个同学的鼻子打流血了。

爸爸接到老师的电话之后,立即赶到了老师办公室,看到这个同学鼻子堵着纸团,还流血不止,立即就赔礼道歉。虽然对方家长的态度还比较客气,同学也表示双方都有错,但是李磊爸爸还是非常生气。他当着老师、同学和其他家长的面,大声骂道:“你真是出息了!这么大就学会打人了!你这么厉害怎么不到其他地方显显身手!”

李磊本来已经承认了错误,可听到爸爸的话就不服气地顶了句嘴:“又不是全怨我!他也有错啊!”

爸爸这下更怒了,要不是别人拉着,甚至还要打孩子一顿。“我给你提供最好的条件,是让你好好学习的,不是为了让你打架的。你小小年纪还学会打人了,真是丢人现眼!”事后,尽管李磊跟着爸爸回了家,可内心却受到了伤害。他觉得爸爸可以批评自己,也可以骂自己,但是不能在那么多人面前教训自己。“我已经没有尊严了,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尽了脸面。我还怎么面对他们呢?”从那之后,李磊不再是一个乖孩子,越来越叛逆。

就如同英国作家洛克说过:“对儿童进行批评时,要在私下里执行;对儿童的赞扬,则应当着众人的面进行。儿童受到赞扬后,经过大家的一番传播,意义会很大,他会以之为骄傲和目标,并在以后的岁月里更加努力去获得更大的赞扬。而当众宣布他的过失,会使他无地自容,会使他失望,因而父母制裁他的工具也就没有了。”

也就是说,自尊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一旦孩子失去了自尊,那么就会肆无忌惮了。他的品德会瓦解,他的行为会变本加厉。一些人之所以变成了醉汉、赌徒、乞丐和盗贼,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自尊,已经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所以,如果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那么就必须避免当众教训孩子。

事实上,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父母是绝不能在外人面前训斥孩子的,即便是孩子所犯的错误让父母非常难堪,错误非常大,父母也不会轻易在外人面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为他们明确地知道,这样的行为会使孩子的心里受到严重伤害,会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在他们的心里,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相比,这些错误都是不重要的。所以,父母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避免在别人面前或是公众场合教训自己的孩子。即便孩子做了再糟糕的事情需要教训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

或许有父母要说,难道孩子做得非常过分,也当看不见吗?不,我们并不是这个意思。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制止,适当地给予警告,但是并不是当众责骂和批评。父母可以把孩子叫到一旁,远离他人的视线,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刚才的行为是错误,必须停止这样的行为。因为现在有外人在,我不会教训你,但是到家之后,你就要接受教训。

这样一来,孩子的行为不仅可以收敛,还会感谢父母顾全了他的面子。而这样的教育方式,起到的效果要比当面的教训更有效,更让孩子长记性。

改变“堂前教子”的思想和习惯吧!你会发现这对于孩子改错和成长真的有很大帮助!

孩子,你要学会原谅别人的错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从小就娇生惯养,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因为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孩子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又因为不懂为别人着想,所以孩子往往在行为上表现出自私、心胸狭窄、对人不友善等特点。正是因为如此,绝大部分孩子总希望别人能够理解、支持自己,却很少能够主动顾忌别人的感受,能够包容和宽容别人。

一家研究中心曾经对中小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对于过去欺负过你或严重伤害过你的人,你会选择原谅和宽容吗?”有24%的学生表示绝不原谅或是很难原谅,29.9%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原谅,其余的56.1%则表示可以原谅,但是绝不会忘记别人给予自己的伤害。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能够主动原谅别人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能够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别人的也实在是太少了。可实际上,孩子的宽容心是非常珍贵的,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大海一样的胸怀,也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成长经验,并且在孩子之后的人际交往、生活事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是善良、温和、惹人喜爱的;而那些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孩子往往是自私、偏执、不易为人亲近的。因此,教会孩子宽容是尤为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孩子的将来打下更好的基础。正如美国著名文学家爱默生所说的:“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当然,孩子的宽容之心需要父母细心地培养,需要父母播下宽容的种子。只有父母有大格局,凡事懂得为别人着想,不纠结于别人的过失,孩子在潜移默化下才能学父母那样主动宽容和原谅别人,变成一个心胸宽广、性情温和的人。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度假村的大厅中,一位满怀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小女孩显然是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哭得已经声嘶力竭了。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妈妈带来的,准备参加儿童网球训练课。可是由于当天参加活动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这位工作人员又是新来的,因为一时的疏忽,把小女孩遗漏在空旷的网球场上。小女孩独自一人留在偏远的网球场,找不到工作人员,也找不到妈妈,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哭得稀里哗啦的,很是可怜。好在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就在工作人员安慰小女孩的时候,女孩妈妈来了,看到自己可怜的孩子。

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妈妈,会怎么做呢?痛骂那位不称职的工作人员,还是直接向领导抗议?是退出网球训练课,还是要求赔偿?相信很多父母会大发雷霆吧!因为确实是工作人员的疏忽,孩子也实在太小了,并且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但是,这位妈妈的做法却令人震惊,也令人感到敬佩。她蹲了下来,把孩子抱在怀中,轻轻地安慰自己的孩子。等到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她温柔地说:“宝贝,已经没事了,不要害怕了!那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也非常紧张难过,你看她也快急哭了。而且她并不是故意的,之前她把你们照顾得也很好,是不是?”

小女孩点点头。接着女孩妈妈说:“现在你亲亲那位姐姐吧,安慰她一下。她确实也吓坏了。”之后小女孩走到工作人员身边,亲了亲她的脸颊,并学着妈妈的口吻说:“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可以说,故事中的母亲是伟大的,因为她不仅宽容了工作人员的失误,而且还将这种美德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告诉了孩子应该宽容。而小女孩虽然受到了惊吓,但是在妈妈的安慰和教育下,懂得了宽容和原谅。我们相信,小女孩在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善良、友爱、宽容的人。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孩子运气永远也不会差,生活也一定会幸福快乐。

而对于孩子来说,从接触这个世界开始,就开始了漫长的学习。由于他们心智不成熟,再加上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所以当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就会本能产生愤怒、还击的行为。比如别的孩子打了他,他就会本能地反击;别的孩子抢了他的玩具,他就会本能地以攻击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愤怒,或是强硬地抢过来;别的人伤害了他,即便是无意的,他的内心中也会心生恨意和报复的冲动。

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好好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当别人的伤害是无意的时候,让孩子学会宽容,尝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事实上,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他。如果父母教导孩子宽容,那么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自然就会多一些宽容;如果父母只会教孩子斤斤计较、睚眦必报,那么孩子在将来也会心胸狭隘,对人不会宽容。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当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就会愤恨地教训孩子说:“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吗?你怎么这么懦弱啊?”“别人欺负你,你就要报复回去。这样他下次就不敢欺负你了!”有些父母甚至采用了更极端的方式,时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在学校只要不挨欺负就好了。你打了别人,爸爸妈妈可以给别人赔礼道歉,但是你要是被别人打了,哭着回家的话,不仅得不到安慰,还会受到惩罚。”父母总是教育孩子不吃亏、反击别人,从不教孩子忍让、包容,就更别提教育孩子原谅和宽容别人的错误和过失了。

试问,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学会宽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要知道,教会孩子爱和宽容,可以说是父母的必修课。因为自私狭隘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会让别人对孩子避而远之,更会让孩子失去美好的素质和涵养,失去健康快乐成长的机会。

教会孩子宽容,这样他们才会拥有快乐的人生!

同类推荐
  • 批评孩子50招

    批评孩子50招

    每个孩子的本性中部存在着“善”和“恶”的两面。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唤醒并激发他(她)人性中“善”的一面,同时抑制和消除人性中“恶”的一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完全是灰色阴暗的,还应该有美丽灿烂的阳光。批评之所以为一门艺术,在于它并非只要满足某些既定的条件即可得到某种确定的结果,而更多地取决于一些微妙的、甚至难以言传的感应和领悟,要特别注重批评对象、时机、场合和方式的选择。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批评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教育变得事半功倍。
  •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家庭教育的核心首先应该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长大成人,然后才是成绩、成才、成功。对于孩子来说,少年时期健全人格的培养正是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因此,家长不能本末倒置,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成长过程中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结合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子实例,旨在告诉家长,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希望家长能在阅读中得到启迪,掌握智慧育子的方法,从而更懂得如何去关爱自己的孩子,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
  •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教育在学校,培养在家长!培养好孩子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父母要真正地了解并用适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本书首先向父母们分析了孩子的哪些特性是先天注定的,哪些特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先天注定的特性,如男孩女孩的区别,好动与好静的区别,才艺方面的区别等等,我们尽量不去违背而是引导。对于后天可以培养的,我们又从父母、环境、心理、德商、情商、智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争取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性格有特点有能力有智慧的好孩子。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小斯宾塞是作者赫伯特·斯宾塞的侄子,因为一次不幸,失去了父母,于是被作者收养。在家乡的小镇上,小斯宾塞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他接受的是名符其实的快乐教育。尽管小斯宾塞的天资并不聪颖,但在作者的教育下,他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后来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成为著名的植物学家。那么何为快乐教育?作者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因此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也应当是快乐的。而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对孩子发布命令,要用积极的暗示令他们看见希望,让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社会之书,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一本生命之书。本书精选了许多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切合孩子的心理。而故事以外的悟语,更像是一盏盏智慧的明灯,把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技巧、人生的建议通过妈妈之口娓娓道来,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感悟。而且,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后都配有一个“妈妈锦囊”,为每一位妈妈提供切实的解决技巧。愿在那些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妈妈种下的是正直善良的品格种子,结出的是令人欣喜的美德之果,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农门弃妇要翻身

    农门弃妇要翻身

    赵书妍醒来发现自己一纸休书被休回家,私定终身的丈夫本以为是良配,没想到却勾搭成奸就是个渣,亲娘跟别人跑了,父亲是个终日饮酒脾气暴躁的醉酒汉,大伯是个疯子,家中一贫如洗,还有极品亲戚来闹腾,看赵书妍怎么带奶和包子弟弟发家致富。。。收拾渣男。
  • 天火魔刀

    天火魔刀

    武家小妮子霸占了李家的江山,为防“反周复唐”,封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封天剑为国师,暗查天下。封天剑一心做江湖至尊,借朝廷之力招降不少江湖门派,并借口天火魔刀失踪一案,排除异己。从此江湖再无宁日……
  • 寒松传

    寒松传

    “我兄弟四人,都以芳草为名,却没有一个如父亲所愿,成为朝廷栋梁之才。孙辈出生时,他便以树木命名,说道:大厦将倾,芳草易腐,吾愿汝等生为乔木。”“可叹这老朽越发痴了,凌寒独立,这是多么重的名字。”-*成长故事,穿越架空,战争主线。
  • 扶朝遗世录

    扶朝遗世录

    一本名为《遗世录》的竹简上,刻着无数亡魂的名姓,他们进入一间古怪的铺子里,献出自己的生平,拿走自己想要的东西,完成交易。在西北边陲的戈壁滩上,有一座被分割在历史之外的古城——扶城。城内人世代不得出城,并且岁岁年年供奉着一位活人的牌位……而扶城铺子里,白绸遮目地神秘男子扶朝,一直在等待着。
  • 泣吟闽越

    泣吟闽越

    三十年功与名,半世生情与爱,只道成就功名富贵,不知已是幸福人间。香消一骑绝尘去,英雄倚剑平四方。到头来,满头悲白发,落得个兔死狐悲。再看当年,把酒吟欢,感叹蹉跎岁月,今朝可发一笑!
  • 华娱小明星

    华娱小明星

    一纸价值1000万的中奖彩票直接将群众演员岳华捧上人生巅峰!究竟是福还是祸!
  • 慕爱承欢

    慕爱承欢

    结婚现场,未婚夫临时换新娘,还曝出我不堪的视频。这个男人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挺身而出,还要假戏真做。向来我的爱情拿得起放得下。后来我才发现,一切只是未到深爱。变幻诡谲的家族利益之争,我心甘情愿被他利用。我以为,只要我守在他的身边,就会得到他的真爱。终究发现他的心给了别人就再也装不下我。可是,我痛下决心离开,他却又扰我,缠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渔家纪事前传

    渔家纪事前传

    赵桂英没想到老天爷会对她那么好,先是给她一个重生的闺女,后来又送她一个……多少年之后——好什么好!全都是讨债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