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39800000002

第2章 “谢幕”后的董鼎山

春假刚开始,我躲出去写作还文债,回家听说董鼎山先生来电话催我去他家。妻说老爷子招呼得很恳切,说是给我找到了一本书让我去取;我不去,会是他的一块心病。

前不久,读到了董先生的告别读者的公开信。在纽约首发前,鼎山先生还特意通知我留心报纸,他会有重要消息公布。其时,我不几天前刚跟他见面,正纳闷老爷子有什么话不当面说却这么神神鬼鬼,待读到了他的“告别信”却不禁一怔。什么!这好老头儿就这么搁笔了?

老爷子身体不好已经有些日子了。大约从去年春起,好热闹、好美食的董先生就不再参加朋友间的各种聚会了。到了后来,他连亲友拜访也拒绝了。这个几乎一生在国外、特别重情谊而且喜欢招朋友的老人开始离群索居了。去年冬天,一位多年的好友从国内来纽约见他并想给老爷子拍个纪录片,可是因其身体状况董先生忍痛谢绝了,只在电话上好好聊了聊。在国外久了,我们理解董先生。他是个自尊且要强的老人。年老体衰,他不希望以倦容示人;他一生风发扬厉精神抖擞,是个文坛骑士和老帅哥,少年成名,从十里洋场的上海到世界之都的纽约,他一直引领文化风范的新潮流。一旦进入暮年,一是不愿日常生活被打扰,二是不想以老弱貌示人而愿给朋友和读者留下昔年美好记忆;当然,第三个原因是他瑞典籍的妻子特爱干净,家里总是有条不紊一尘不染,到了老年则更是保持尊严。而每来客人他们必要悉心收拾打理,除了屋室典雅涓洁而且要特意准备配合时令的优雅鲜花和正规的下午茶,所以每当客人来访,这些常人不难做到的小事对二位耄耋老人来说都是负担。

可是对我,两位老人却是网开一面无需刻意准备,虽然他们的客厅总是一如既往涓洁如故。为什么呢?因为我跟董先生有过一段合作经历,我们曾因合作出书需要大量访谈和讨论。董夫人跟我非常相熟竟至熟不拘礼,所以老人家对我说虽然他们对别人皆谢绝而对我,他不需要请示老妻而可以随时邀请。显然,他已经跟妻子沟通好了,我的到访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额外负担。但我深知自己这个特权来之不易,所以,没有特殊必要,我绝不去打扰老人。

基于此,董先生称我是他在告别读者前最后见的一位朋友。可是,为了什么,老爷子又打电话要见我呢?原来,起因还是缘于上次的见面。去年八月,纽约文化界为了庆祝董鼎山写作七十五周年有个隆重的纪念会,会上签售老爷子的新书《纽约客随感录》。当时场面很大很热闹,人人都把热点集中到老爷子身上,董太太去给先生捧场,人孤独地在轮椅上,看到我马上喜笑颜开。虽然主办方悉心配备了翻译,可是老太太跟我熟悉,凡不懂的地方都向我询问,所以会议期间我跟老太太多在一起,等到去寻董先生书时早已售罄。老爷子几乎每有新书都送给我签名留念,是故,上次见面时自然想到问董先生手上是否还有存书。

没想到那次纪念会是公开活动,读者众多而且热情太高,居然一下子把书全部买走了。董先生搜检时已经手头无书,他感到非常遗憾。我劝老爷子不必介意,因为回国这书我一定能买到的。

可是这个老人却真有股认真劲儿。他说对好友不能让买书。不几日,他就来电话了。据说,是董先生觉得怕身体不好应该抽空把手头的东西归理一下给不谙中文的女儿一个交代。在收拾东西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本他的新书。老爷子陡然想到了我。在给我妻的电话上,他深情告白说是自那天我走后他一直不安,必得把这本书送到我手上才能释然。对这样一个老人,我还能说什么!内心的感动无以言表,这传递的绝不是一本书,真是一种难得的人间情愫。

“你是我告别读者和亲友前见的最后一位客人,又是在我发表‘告别书’后见到的第一位客人!”见到我,老爷子的喜悦写在脸上。

通过跟董先生交谈,得知他虽然近年时感体弱老迈,但还是坚持每星期写作并发表文章。前一段他的告别读者信,那把他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因为他发现妻子被诊断出了癌症。多年相依为命、鹣鲽情深,平日起居多靠老妻照顾的董先生一旦发现相濡以沫的妻子身患此症,骤然间被这噩耗打倒了。毋庸讳言,这次见到的董鼎山比前次见到的他衰弱了。他的缓步行走变成了碎步彳亍,但他还是行动自如的,只是精神上明显看出他是从一场挣扎中刚刚复元。

董鼎山最后序言

当然,跟我见面老爷子很欢愉,话头儿不期而然地转到了“告别信”上。“没想到这封信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董鼎山非常激动:“我一发出,几乎当天全世界就都知道了。不止美国,香港和国内的友人陡然间都发来了慰问。最让我感动的是好多媒体朋友的关注和惋惜。上海新民晚报和香港大公报的友人居然告诉我他们会拒绝转载我的‘告别信’——这两份报通常是非常及时转载我的文章的。可是他们这次说不愿意我搁笔,他们和读者都不会同意也更不能接受这告别。”

显然友人和读者们的挽留和情义感染了他。是的,初读这篇告别信我也感到了揪心。曾经给老爷子打电话,但当时他的情绪委实低落。其后跟老爷子联络并不断传递托友人及患者了解到的他妻子此类病有缓的信息,渐渐让老人有了希望,低落情绪有了缓释。

一生在外闯荡,老人经历了不少风波。但这次的打击居然几乎把他压垮的原因一是的确因为他太年高难以承受这生命中不堪面对的奇祸;另外也是自己一生独闯天涯寻觅知音不易,生死相依的老伴比他年轻许多却居然将先他撒手而去,这个事实,哪怕只是想一想,就足以让他肝肠寸断。

但董鼎山毕竟是董鼎山,只经过几个星期的疗伤,他就挣扎着站起来了。

站起来的董鼎山第一个信念就是想着读者。见到我,他最多谈到的仍然是他的读者、他的写作和他的信念。猝不及防被命运的一击他倒下了,可痛定思痛后他又摇摇晃晃站起来。“我为什么活着?人们又为什么关心我?”老人嗫嚅着:“那是因为人们读我的东西。因为我的文章传递心声,因为我写的东西他们觉着有意义。”——我写故我在,如果我停止了写作,对得起读者们的期待么?老人扪心自问。

看到一生写作的董先生这么珍惜读者的呼唤,不由不令人动容。一石激起千层浪。查看了一下最近的新闻,的确有大量的媒体和网站惋惜董先生的告别文坛。更多的是媒体总结董鼎山一生写作对国内的文化启蒙意义。董鼎山是最早为国内打开西风窗的人。当年《读书》洛阳纸贵风靡知识界。董鼎山写书、读书,涉猎面广,虽则他的话题主要是文坛,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问题等方面皆有灼见,其影响不限于一两代文化人,一朝说封笔,实在是一步三回头,难说再见。

这不,见面谈话不久,董先生不等我劝进,就有些神秘和羞赧地告诉我,他有些后悔说告别了。因为,被妻子患上绝症这突袭的一击打倒后,董鼎山曾经怀疑自己再难爬起来。心情极度哀伤之时,他写了跟读者告别的信。可痛定思痛缓过来后,他发现自己仍然要读书看报。老爷子表面看起来是个恂恂君子,其实是个性格直率有话必说的性情中人。即使他到了九十多岁遇事有感也是直言无忌。熟悉董先生的人都知道他虽然表面儒雅但骨子里有着古越人的天性,其性情刚直与燕赵大汉无异。既要看书读报就难免有感,虽然写字较慢,但表达自己思想他仍然驾轻就熟。偶尔有感而发写写短文仍是他的最爱或者说活下去的动力。

现在,他仍然在写。说着,老爷子就把他的一篇近作拿给了我。一如他的性格,董先生的新作仍然是快人快语话锋犀利。可惜他怕他的新作没人刊登。“为什么呢?”我不禁发问。董先生有点儿愧怍,“我有些犹豫要不要再写东西发表。已经告别了……别人以为我已经退出,一个退出的老人刚刚离队又要加入,读者会不会觉得奇怪,会不会觉得我没有信用?”“您别想那么多,其实没人愿意跟您告别。不是新民晚报、大公报都不愿意刊载您的告别文章吗!”“那倒是!”老人孩子气地跟我挤眼微哂。

“您说告别可并没说封笔。更何况近现代的文坛上一些作家即使宣布封笔后又有复出。而中外影坛上也有不少演员宣布息影又有屡次重出江湖的。您这算是什么?您愿意再捉笔,应该是读者的福气,没人会抱怨的。”董先生却正襟危坐说:“你说的是,可那些人是拿声明做噱头跟我不一样。我不是想用这个赚什么,只是我不写作就不愿意思考就无异于自尽。你觉着读者会理解我吗?”

“会!”我肯定地回答。说这些话,我是有这种自信,这观点也的确能代表着相当一部分读者的。而我本人,从七十年代末就是董鼎山的读者。这写作了一生的老人,陡受暴风雨的袭扰倒下了,他挣扎着爬起来,他心爱的读者们没有理由不接受他的又一次崛起。其实,他的告别只是一瞬。我甚至把这理解为不是告别而是一场短暂的谢幕。谢幕,是为了休息一下再上舞台。而借这个短暂休息疗伤的董鼎山没有必要担心读者们,大家其实还在翘首以待他的出场呢!我们要为老人的再度出发鼓与呼。

这是一个多么天真、自尊的老人!拜读着老人用刚毅的手签名给我的新书,我发现一如他一贯的文风,老人惯挥长戈大刀,运斤成风,著文汪洋恣肆,除了信息量大而且他刚正敢言。其文风沛然莫御且有亲和力。董鼎山一生关心出版、媒体文化特别是在文坛及读书、知识界影响甚巨,他写的中外书评深有影响力。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的有些作家时常寄书请教,某些无非有请先生题跋宣传之意。其实,寄给董鼎山书并钓其美言者是要承受风险的。我看到即使是对名人和知友,董先生也从不苟且或者笔下超生。他敢言、不怕得罪人。有相熟的后辈缠他写书评,董先生不止不盲目捧场却把这种行径写入文章并进行婉讽。他秉持其笃信的纽约时报书评的原则,对新书好处说好,坏处批评。他基本不评价熟人作品;偶或涉及,必随时公开作者底细,不藏私、不留情。真正是个磊落的新书判官。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崇高的人格力量,所以他的文坛信誉是建筑在他高风亮节的文化伦理上的。我看到在他的新书封底上作家王蒙先生写道:“读董鼎山先生,脑子里马上就出现了‘信息量’‘开脑筋’‘另类’‘视角’‘文体’等一些词。当然,脑海里也出现了董先生那种风度翩翩、谦恭含蓄、温文尔雅、魅力十足的形象。斯人斯书,能不令人雀跃!”

我也看到了纽约《侨报》代表文化界对他的评价:“董鼎山先生独特的文化背景,使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剖析能深入骨髓,行文间有种耐人寻味的魅力,既有东方的细致缜密,又有西方的浪漫气息……文风平淡自然,却处处机趣;既弥漫着浓郁的异国文化气息,也时时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文化乡愁。”这些评价,对董先生一生的写作,我以为,是中肯的。

很巧合的,这里的评论都提到了“魅力”这个字眼儿。——董老爷子这个人的确是有魅力的。跟他相处久了,你会发现他磊落、儒雅、率性且帅气。说他帅气,不是谬赞,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他依然如宝玉琥珀,温润而有光泽。凡跟董先生有过交往的人都知道,他没有架子,对人极善且温存。但他却绝不盲目捧场,永远说真话。是个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传统文化人。这样的国宝级老人已经不多了。

跟董先生告别,有些难舍。我跟他同住曼哈顿其实距离并不远,不到一小时就能互相见到。但毕竟他年事已高,不被召唤,我不愿打扰他的清静。

离别老先生时,有些依依不舍。他执意要送我到门口,我不舍,嘱咐他站在原处,躬身挥别。董先生身材高大,背窗的剪影中他已有点儿形销骨立,像一只老仙鹤在梳理着自己的羽毛,等待着下一次展翅。不知怎的,想到这身影略微感有点儿凄楚。但董鼎山一生经历过了不少的风雨,我相信,风暂歇时,他还会翱翔的。

同类推荐
  • 中国禁毒大案要案经典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禁毒大案要案经典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汇编了《中国禁毒报》公开发表的公安部督办以及各省禁毒部门的重大禁毒缉毒案件,这些案件充分展示了禁毒干警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毒贩斗智斗勇的曲折惊险。
  • 用奔跑来忘记悲伤

    用奔跑来忘记悲伤

    梦想是每个青春期男孩心里的一簇微光,它照亮所有灰暗的日子,照亮前行的路。但梦想也是荆棘密布的山丘,翻越这座山丘,欣赏山顶的风景,需要勇气、毅力、汗水,甚至泪水,梦想也让男孩们变得强大。所以,我将与你一起,翻开那泛黄的青春启事,聆听铅笔头“吱吱”划过纸背的响声,以及广场上悠扬而后散去的钟声;还有那阳台前,我们看着彼此的发梢,呼啸而过的风声。在那些声音中,你是否还记得我们曾大声说出的青春物语?是不想长大,还是各自保重?是不要忘记,还是有缘再会?是淡淡的殇逝,还是幽幽的暖意?
  • 创造宣言

    创造宣言

    本书是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人生主张的散文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博大而丰富的,本书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教育宣言篇、斋夫杂谈篇和书信演讲篇。陶行知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阐述了他的教育观,在生活中懂得学习,理解教育。其《创造宣言》等入选中国中学语文课本。
  • 萧红小说集

    萧红小说集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本书精选了萧红的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萧红的作品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生。正如茅盾先生给出的评价:“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 被遗忘的战士

    被遗忘的战士

    今年春节,辽宁省锦州市大岭村的蒋庆泉老汉接到北京老战友洪炉的电话,对方告诉他,“美国要再拍一部《英雄儿女》,想请你去开机仪式现场。”蒋老汉爽快地答应了这个邀约,甚至开始筹划,让正在上高中的孙女教自己几句“简单的英文”。但家里人有点担心这个83岁老人的健康。去年年底,一个电视编导专门带来一张电影《英雄儿女》的光碟为老人播放。片子刚放了几分钟,蒋老汉便开始不停地发抖,随后大喊着“不看,不能看”,冲出了屋门。在场的孙女惊慌失措地跑出去追爷爷。
热门推荐
  • 九天王帝

    九天王帝

    人法天,法地,法道,道法自然。与人斗,天斗,地斗,斗无止境。
  • 名柯之猜不透的心

    名柯之猜不透的心

    等待、一个人的思念。她毛利兰从未奢望着什么,只是希望他能够陪她的身边就好,可为什么……在他的心里,爱人终究没有案子重要,对吗?(作者是个新兰党哦,不喜欢看的就不要进来哦)
  •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素心以往

    素心以往

    一个爱与错过的故事,他们相爱,却因为害怕伤害而选择退缩,一次次夜里梦回,只看见对方从身边擦身而过,今生无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静思

    静思

    嗯?顺治有什么了不起?董鄂到底迷人在哪里?孝庄太后也不一定就那么难搞定嘛。有吃有喝有人伺候不用干活就有钱拿的好职业,在现代没找到,莫名其妙穿越之后倒是找到了一份。……失宠的妃子……这真是一份有保障而没有前途的希罕职业啊……俺不想失业,所以俺要在这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当好差站好岗。只要没什么变数……但是,生活里避开不开的,就是变数啊……
  • 火星崛起

    火星崛起

    他认为我这样的种族是弱小的。他觉得我愚笨、孱弱,不配为人。我来自这个世界的底层,严酷的环境铸就了我,仇恨把我打磨得锋利,爱使我变得坚不可摧。他错了。这些人谁都别想活到最后。戴罗是个红种,生活在火星地底。他和他的族人整日干活,深信他们是为地球上的人类能移居火星表面而忙碌。可是,他们遭到了背叛,人类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移居火星,城市、街道与公园遍布整颗星球,戴罗和所有红种人成了这个世界底层的奴隶。为了复仇,也为了寻求公道,戴罗在神秘的反抗组织帮助下,进入社会顶层色种金种人所梦寐以求的学院,踏上了谋求权力与力量的征途。
  •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本书针对当代社会孩子成长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套颇具科学性的教育方法。
  • 喵喵别拆家

    喵喵别拆家

    鱼得水死后悲催地成了一只猫,更悲催的是遇上了一个有恐猫症的主人欧阳修竹。为了讨好主人,她卖萌撒娇,结果把欧阳修竹吓晕;为了赚钱,她上街卖艺,结果被打断了猫腿。这日子没法过了,喵喵决定――拆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等待你,拥抱我

    等待你,拥抱我

    “你知道月季花的花语吗?”“是等待希望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