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200000038

第38章 李白文化及其现代价值概说(1)

$第一节李白文化概念的界定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歌一千多年来盛传不衰,其传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堪称第一。他传奇般的经历、丰富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精神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与李白相关的遗迹游踪、传说、轶闻趣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凡是会说话的小朋友,几乎都会背诵他的《静夜思》;“铁杵磨针”的传说,已成为激励刻苦学习而经常引用的成语;在神州大地上,有无数的酒店打着“太白遗风”的招牌;有无数的地方以李白命名,如“太白路”、“太白大道”、“太白小道”、“太白桥”、“太白岩”、“太白中学”……在李白漫游过的地方留下许多遗迹游踪,有些地方还为他建祠、立庙、塑像,纪念他的太白祠、太白楼、李白纪念馆全国就有近二十处;唐宋以来,历代研究李白其人其诗的学者和著述层出不穷。可以说,李白是我国历代诗人中最受人民欢迎知名度最高的诗人。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说,李白“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一千多年来,李白其人其诗历久不衰的影响,已大大超过了文学诗歌的范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应不应当称为李白文化,或者说,以个人命名一种文化是否妥当?一个人的影响能否构成一个文化单元?李白文化现象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何念龙先生还专门撰文《“李白文化现象”论纲》,论述了李白文化现象的生成机制及其意义,但又不同意提“李白文化”概念。其理由是“文化是一个具有集群性、广泛性的概念……个体的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某个文化现象的生成源……但将某个人与文化并列,并称之为‘××文化’是不妥的”。笔者以为承认“李白文化现象”而又不承认“李白文化”这是不符合辩证逻辑的。现象与本质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不可能没有本质的现象。

我们既然承认在客观上存在着李白文化现象,必然有隐伏在这种李白文化现象下的本质,研究者的任务就是透过对种种李白文化现象对其本质作深入系统的研究。“李白文化”这一概念正是对李白文化现象及其本质的全面的概括。如果只承认“李白文化现象”这一概念,而不承认“李白文化”这一概念,那就是说我们只需客观的陈述各种各样的李白文化现象,而不必通过现象去研究本质,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就减轻了研究者的责任。

以个人命名一种文化是否妥当呢?文化具有集群性、广泛性,但文化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创造的,当某个人创造或者说参与创造某种文化,而这个具体的人又在其中起了主导的作用,这种文化以这个具体的人命名又有何不可呢?如许多地方为发掘与弘扬传统文化,纷纷打“名人牌”,提出“大禹文化”、“文昌文化”、“嫘祖文化”……谁也没有提出异议。何先生担心:“如果以某一在文化史上较有影响的人来命名一种文化,那么‘文化’是否有太多太滥的危险。”命名了“李白文化”,“那就可以有孔子文化、孟子文化、老子文化、庄子文化、屈原文化、司马迁文化、杜甫文化、陆游文化……”孔子文化、孟子文化、老子文化、庄子文化因已经有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概念为大家所公认,当然不必再以个人命名。屈原文化、司马迁文化、杜甫文化、陆游文化等概念,在某种特定的范围仍然是可以存在的,例如在他们的家乡要打“名人牌”,提出要弘扬以他们命名的文化,又未尝不可。但在全国以至世界的范围并未通行这些概念,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李白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他们。何念龙先生说得好:“从李白所处的盛唐时代开始,与李白其人其诗相关的历代故事传说,甚至直到今天有关李白的文艺作品(如小说、电视剧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内容十分广阔,历史异常悠久的文化景观。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这几乎是一个绝无仅有、极为奇特的个案。从生时的无比辉煌和轰动效应,到死后广泛、巨大久远的影响,再加上历代文人和普通民众不停地对李白予以接受、阐释、传播,特别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美学理想对李白加以改塑、再创……所有这些,就传播地区之广泛、传播层面之多样性、传播内涵之再创性而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有哪一位文学家能与之相比较?”何先生还列举了杜甫、庄子、陶渊明、屈原“在其影响的广泛与多维上也无法与李白相比”。苏轼、陆游与李白“不在一个档次”。关汉卿、汤显祖等,“较之李白,则未免有小巫见大巫之感了”。其结论是“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产生影响之广泛和久远,的确是无人可比的特例”。既然李白是一个“特例”,那么以李白命名一种“文化”又怎能造成“太多太滥的危险”呢?现在的问题是已经在客观上存在的李白文化现象及其本质够不够得上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文化单元?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文化”下过上百个定义。当代我国学者公认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从文化的结构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质文化,或称物态文化,指可以感知的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第二层次是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也就是风俗习惯,有的已形成为规范化的制度。也有学者把这一层次细分为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第三层次是抽象的精神文化。指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人类文化丰富多彩,类型与模式千差万别,但不同的文化都具有上述相同的结构。每一个大的文化系统又包含若干子系统,或者说在主流文化之下又有亚文化,亚文化又被称作次文化、副文化,是相对于占主导地位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或者说它是中华文化这个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崇敬李白的这一社会群体中形成的,既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又具有自己独特要素的文化。李白文化的形成有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作为历史人物的李白,他的生平、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他创作的诗歌,是李白文化的原生体。李白在世时已经名闻全国,他的诗歌在全国各地传唱。崇拜他的人很多,用现在的话说,他有一大群“粉丝”。李白去世后,其诗歌流传千余年,愈传愈广,人们在崇敬李白、接受李白、传播李白、研究李白的过程中,产生了对李白生平事迹及其诗歌进行研究的各种著作;宣传李白及其诗歌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还形成了崇敬李白的民俗文化,这些可总称为李白文化。按文化结构来说,李白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物质文化:能用视觉和听觉感知到的物质实体,指在李白的遗迹游踪所及之地的纪念李白的祠堂、庙宇、雕塑及其传说、戏剧等。李白一生漫游全国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遗迹游踪,人民出于对李白的崇敬和怀念,在这些地方建祠、立庙,供李白塑像,挂李白画像,传说李白的故事,上演李白的戏剧;文人墨客前来凭吊,又留下怀念李白的诗文。经千余年来的积淀,形成了若干李白文化景观。据王琦《李太白文集》附录的李白遗迹有40余处。《李白大词典》收录李白胜迹50处。事实上远远不止此数。在李白故里江油就有20余处;青年李白在蜀中“来往旁郡”,留有遗迹10余处;在李白成婚的安陆有18处;在李白寓家的山东有10余处;在李白终老之地马鞍山有22处;在李白流放地夜郎(今贵州桐梓)有太白宅、太白井、太白桥、太白闻莺处、怀白堂、太白书院和太白碑亭等7处。此外在李白足迹所到的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还有大量的李白遗迹,总计不下百处,其遗迹之多,在历代文人中是绝无仅有的。纪念李白的太白祠、太白楼就有14 处。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兴建和扩建了四川江油、安徽马鞍山、山东济宁、湖北安陆等四大李白纪念馆。

在李白传说故事的基础上,文人们写成戏剧,在民间久演不衰,使李白故事在民间流传更广。据现在所知,早在元代就有《李太白贬夜郎》、《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等6部戏曲作品。明清两代各有10部。据不完全统计,在京剧、川剧、秦腔、豫剧、汉剧、湘剧、徽剧、桂剧、粤剧、滇剧、昆曲、河北梆子、并州梆子等十多个剧种中,都有以李白为题材的戏目。除改编,还有新创作的,如京剧《太白进京》,川剧《诗酒长安》、《峨眉山月》、《坎坷太白》、《太白下凡》等。此外,还在北京隆重推出了话剧《李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以李白为主题的小说、电视剧不断出现,如安旗的《李白传》、马昭的《醉卧长安》、王慧清的《李白》、李子龙的《残阳》等。李白在民间的传说很多,1986年,江油文化部门组织人深入民间进行收集整理,共得31则故事,编印成册。1997年,又印发了《李太白的故事》,其中收集李白故事46则。这些书的发行,使李白的故事在更广的范围内流传,使伟大诗人李白的光辉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2)行为文化:民众为表达对李白的崇敬之情,每年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和庙会。据马鞍山市地方志记载,每年清明节有上万民众到当涂青山李白墓祭祀、扫墓。南宋绍兴年间,郡守赵松年规定每年清明节前一天为李白墓的扫墓日,此后当地士庶前往李白墓祭祀扫墓成为习惯性的民俗活动。《李白在安陆》一书中收录有清代《祭唐供奉翰林李青莲先生文》,可见在安陆也有祭祀李白的活动。李白故里江油的祭祀李白活动非常隆重、热闹。根据《彰明县志》记载,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是李白的诞辰,彰明县的地方官出面,带领百姓举行隆重的祭祀李白的典礼。正月初一,远近百姓要到陇西院中拜李白。这一天在天宝山上人山人海,各地小商贩和各种小食也在这里营业,这实际上是陇西院的庙会,称为迎春会。正月十六的太白长寿会,属民间纪念活动。从上午到晚上,抬着雕有李白像的太白架,举行数万人参加的游行,烟花闪耀,鞭炮齐鸣,龙灯、狮灯翻腾跳跃,至深夜方休。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在青莲太华山罗汉洞举行庙会,也是为纪念李白和胞妹李月圆每年三月初三要到太华山罗汉洞踏青。青莲罗汉洞庙会一直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在李白故里江油和李白的终老之地马鞍山,多次举行国际李白吟诗节、李白文化节,恢复了李白祭祀典礼和群众性的纪念李白的诗歌吟唱会。江油一些热爱李白的退休职工组成“太白之声”演唱队,为参观李白故里的游人,义务举行李白诗歌演唱会。江油还举办过几次李白文化旅游节和太白灯会。这些属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李白行为文化。

(3)精神文化:李白之所以受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崇敬,是因为他的光辉而传奇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的诗歌所表达的精神感动了人们。李白自来是中国文人崇拜的偶像。李白傲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成为中国文人推崇的精神。在封建专制制度禁锢下的士人,在内心深处有一种争取独立人格和抗衡权贵的愿望,而李白傲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恰好代表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吐露出了中国文人共同的心声,引起士人们的共鸣。广大民众之所以崇敬李白,主要是因为他具有人民大众所理想的各种美德。他行侠好义,扶危济困,蔑视权贵,笑傲王侯。一介布衣凭自己的勤奋和才华,“名动京师”,让最高统治者皇帝“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使炙手可热的高力士脱靴、贵妃捧砚,这真使广大受压迫民众扬眉吐气。世界各国人民热爱李白,就在于他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精神,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究竟李白精神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点:(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深情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国家统一富强,“寰宇大定,海县清一”,国泰民安。为“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而积极进取,奋斗终生。(二)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关心民众疾苦,行侠好义,扶危济困。(三)刚正不阿,敢于蔑视权贵,笑傲王侯,同腐败黑暗势力抗争。(四)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五)热爱大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善于博采众长,创新独具特色的作品。

李白精神是李白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是高层次的不可直接感知的抽象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李白文化的本质部分。上述的李白文化的物质层面与行为层面可以说是李白文化现象。有关研究李白生平事迹、诗歌艺术及李白精神的成果,也应当属于李白文化的最高层次。既然李白文化具有自身的较为完整的结构,其影响又广泛而深远,当然可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以“李白”命名这一文化单元,也是顺理成章的。

有不少学者提出建立“李白学”,窃以为李白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李白文化。笔者认为,现在李白的研究者应当是扩大视野,超出诗歌评论和鉴赏的范围,从文化学的角度,在更广阔的文化层面上来研究李白文化,而不是争论存不存在李白文化,该不该以李白来命名的问题。存在决定意识,总是先有事实,而后才有界定这种事实的概念。李白文化在客观上已经存在,提出“李白文化”这个概念,就是研究者们从主观上承认这种事实,并深入、系统地研究它。

同类推荐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就怕起错名

    就怕起错名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引导读者,让更多的父母学会给孩子、更多的企业界人士学会给企业和产品起独特、有内涵、有品味的名字,从而起好名、改好运。
  • 户籍:安居乐业时代

    户籍:安居乐业时代

    夏、商、周、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夏、商、周代采取中央王朝与各部落联盟分土而治的方式;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兼并战争的加剧,各诸侯国对疆土采取分层划区进行管理。这一时期的户籍制度最初处于萌芽阶段,至春秋战国时期,户籍则与兵籍、赋籍、地籍联结在一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的依据。
热门推荐
  • 童年异闻

    童年异闻

    被神秘笼罩下的山村,接二连三的怪事发生。离奇的溺水孩童,神秘的水鬼为何出现,隐藏在死亡背后的真相是如何。半夜凄厉的婴孩啼哭声,午夜时分谁在敲响我家的院门,一步步,离奇背后是什么惊天的秘密。。。。。。我不是道士,不是巫师;我只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经历者;悠闲的乡村生活;轻松,随意,悬疑,诡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领主和他的使徒们

    领主和他的使徒们

    成风偶然的发现,作为一个领主,他没有和大陆上其他职业者签订契约的能力。他该如何面对强大的敌人?面对其他领主手下众多的使徒、凶残的怪物、神秘组织的追杀,且看成风如何成为史上最强领主。
  • 时太太又失忆了

    时太太又失忆了

    他是莫城时家的长孙,S国顶尖娱乐集团总裁,时帧。她是离家出走寻找梦想的呆萌少女,厉米欣。传言,他有很严重的洁癖,活了二十五年,性子冷漠情窦不开。意外相逢,她为他挡下致命一击。记忆丢失,她被他拎回家,摇身一变成时家的小姐,时萌。从此,时家常有护妹狂魔——“不准吃垃圾食品!”“不准穿膝盖以上的裙子!”“不准化妆!”“还有,不准早恋!”直到有一天,时家长孙宣布,他要娶厉米欣。一时间,全城哗然!(无血缘)
  • 穿越之丞相夫人

    穿越之丞相夫人

    在家打字的宅女,意外穿越到异界……而且还成为了堂堂的丞相夫人……与皇帝斗,与朝臣斗,与内宫妃子斗……不是将门之女,也没有穿成倾世王妃,一介宰相的夫人,会在异界捣鼓出一番什么景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道王

    穿越道王

    一夜间,魔法大开,怪物横行。叶林偶遇一道士,学会道术和各种穿越、移动空间之法。又遇到两位驱魔师,开始搜集远古原始魔法,对抗魔鬼的阴谋,准备恢复平等、和平世界。但是他发现自己的师父身上有一种更为可怕的秘密,一种连神魔都惊惧不已的游走于各种空间远古生物形态开始浮现……
  • 盛宠侯门医妃

    盛宠侯门医妃

    重生女强文,爽文,虐渣,男女互宠一对一。内容简介:顾妃妃,华夏朝最耀眼的康宁郡主,昌平长公主和威武大将军的掌上明珠,自幼聪慧过人,文武双全,却在十四岁意外引发旧疾而亡,令人唏嘘。沈卿瞳,靖康侯府嫡出二小姐,却是这盛京城中最胆小怕事的怂包小姐,自幼丧母,被庶出姐姐和姨娘合谋害死。一朝重生,顾妃妃变成了沈卿瞳。冷眸微眯,既然上天给了她一次重新活过的机会,她岂会辜负。她即使顾妃妃,也是沈卿瞳。既要血了沈卿瞳的前耻,也要查清楚她自己的死亡真相,还要去认下她的亲生父母。什么庶出的姐姐,恶毒的姨娘,掌家的婶娘,居心叵测的堂妹,对付她们小菜一碟。渣姐惦记她的未婚夫,无所谓,正好渣男渣女凑成一对。渣姨娘想要扶正,没门儿,送你去黄泉下扶正吧。婶娘想要算计她娘的嫁妆,不好意思,以前拿走的,通通连本带利的拿回来。重生后的沈卿瞳绽放异彩,绝代风华,整个靖康侯府被她玩转在手心。只是没想到,她竟然不经意间惹了一个大人物…………鹿鹿的新文,仍旧是宅斗,虐渣,强强联手,希望亲们可以多多支持喜欢,跟着鹿鹿去感受一个新的故事。
  • 爱在前方你在心上

    爱在前方你在心上

    不是什么好书!!!请千万别看!!!
  • 冠宠皇后:绝魅外交官

    冠宠皇后:绝魅外交官

    “……秦氏之女秦贞,勾结外臣,意图叛国,诛秦家满门,秦贞革去贵妃之位,逐出京师,终生不得踏入……”“离绍寒——”她为他北冥国七年为质,她助他问鼎九五之尊……却最终,落得秦家满门抄斩,曝尸荒野,抛尸乱葬岗中,任由野狗吞食……“你只有五年可活……贞儿……值得吗?”“……我父亲不该背负这千古骂名,身为秦氏子孙不该让家族蒙冤而苟且偷生……秦贞苟且偷生,只为秦家死去的人能有一方堂堂正正的埋骨之地……”商澜国摄政王商洛宸,白衣如谪仙,温润如暖玉,“陛下,臣向陛下要一人,江忆雨!”“王叔,你……“
  • 南风过境入我怀

    南风过境入我怀

    “林晚,你就该被人欺骗”“林晚,我怎么可能喜欢你这种人”“林晚,你就该是个受气筒”……………………看少女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