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46700000002

第2章 重点问题点击(1)

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上,始终有一些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大是大非问题,都是严峻现实问题,你必须时时面对,并要在思想上做出回答,在行动上做出选择。

如何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

——不要有“坏”的第一次

问题点击:习近平同志在北大与师生座谈时讲了这样一段话:“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这番话既是对青年学生讲的,也是对青年干部和所有干部讲的。

青年领导干部走入领导干部队伍后,一个非常现实和急迫的问题就是怎样一开始就要把“官”当好,别犯错误。领导干部一旦第一粒扣子扣错,往往会影响他的一生,特别是涉及腐败方面问题,错一步,常常是步步错,那真是陆游《钗头凤》中的“恨笔”——“错、错、错”!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逻辑不成立,犯错误是可以改正的啊。犯错误是可以改正的,我们也应该积极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我们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就是对全体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帮助,这其中便包括了犯了错误的同志。但是,有一个概率现象,当一个领导干部一旦在廉洁自律方面失足之后,再收脚便成了一件相当难的事了。

《边走边悟》登了一个故事,说《枕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在初任御史参见都台长官珽相时,珽相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讲了个乘轿的见闻。他说,昨天乘轿进城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从灰丁到长安街时,这个轿夫还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之中,便不再小心顾惜了。珽相说:“屈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这个故事蕴含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它告诉我们一个最质朴的道理:人如何对待生命的起点,特别是政治生命的起点,如何使我们在政治上、在品质上迈好每一步,防止堕落性的第一次出现。它一旦出现,便极难控制。

为什么这么说呢?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迈不好第一步,在重要问题上扣错了第一粒扣子后,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使其难以回归:

一是侥幸心理使他还想错扣下去。人们“坏”的第一次常常不容易被人发现,做完了,惶恐起来,躲在隐处,环顾四周,搜索信息,评估形势,紧张过后,一看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于是便轻轻点头,露出胜利者的微笑。对于腐败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成本机制、代价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种悖世格言还有较强的统治力。加之侥幸有着很大的魔力,人们常常希望自己成为命运的宠儿,很多玩股票的人就是这样。正是这种心理,使侥幸不断地成为心灵世界的纵容者,于是第二次、第三次便接连不断地出现了。但是,很多人不曾真正知道,侥幸本身就蕴含着风险,从事侥幸行为,就是在从事风险行为。侥幸从来都是不幸的姻亲,它们是一枚钱币的两面,钱币颠落在地,不会总是一个面冲上的,当另一面冲上时,一切就都翻个儿了,不是钱币翻个儿了,是你这个人翻个儿了。

二是惯性巨大收不住。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一致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惯性的。从物理学上讲,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上讲,越能产生兴趣的东西、越能带来利益的东西越容易产生惯性。“坏”的第一次,实质是非法或者是不正当获得利益的第一次,利益最大的功能、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满足人的欲望,诱惑的力量会使人的原始本性在这种满足中不断膨胀,那时的人就像一部高速运行而又没有刹车的汽车,如果它不翻车,就只有汽油耗尽时才能停得下来。世上最宝贵的东西不都是前进,有时恰恰是停顿,但他们停不下来了。这种惯性害了我们多少干部,数都数不清!

二十年前,有这样一位干部,可以说年轻有为,如日中天。刚开始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从来不收别人任何钱物礼品,你用什么办法也攻不破这座堡垒。但是,有一天他把第一粒扣子扣错了,他的“坏的第一次”出现了。他得了一种比较重的病,一个部下通过关系给他在外地请来一位全国著名的大夫,这位大夫把副手和麻醉师全带来了。大夫亲自操刀,把他的病治好了。治病期间,这个部下送给他2000元钱。开始他坚决不收,部下对他说,我这也不是行贿,就是表达一种心情,如果我有病你来看我,我能拒绝吗?如果你拒绝了,就是拒绝了我的感情,这对我其实是一种挺大的伤害。这位年轻的领导无法坚持了,何况他还欠人家的人情呢,人家救了他一命,他怎么还能再伤害他的感情呢?于是就收下了。后来他知道,请来的几位大夫的费用也是这位部下掏的,总计竟花了一万多元。那时的一万多元是个很大的数目,这位领导一方面无力偿还,另一方面在感情上也觉得不便偿还,而且他在心里还闪过一丝念头,多亏这个部下了,不这样打点,人家也不会来呀。接着,这个部下逢年过节总去看望他,而且数额不断增长,渐渐,他便习惯了。后来别人看出门道了,知道他不再是铁板一块了,于是“勇敢者”纷至沓来。事情的结果是可以预料的,最后这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在不长的时间里就黯然陨落了,陨落于深渊之中。

三是“破罐子”效应将其毁掉。正像前面说的那个轿夫的故事,他的新鞋已经沾上了泥土,所以他再也没什么顾忌了。突破“第一次”界限的人常常会有两种情形:或者形成习惯,不顾一切地不断向新的一次出击;或者当他良心发现之后,会产生一种“心死”的心境。为什么会“心死”呢?因为良心的法庭是永远不会休庭的,它没有“黄金周”,也不“带薪休假”。在他还有一点飘摇残存的良心、在他的人性被尘埃埋封但还没完全泯灭的时候,他就不会有真正的彻底的快乐。有一句话叫“人只要会脸红,就不会太野蛮”。但是,他在黑暗的隧道里走得太长了,他身后留下的歪歪斜斜的脚印也太长了,遥遥回望不见尽端,他心里残存的那丝活力再也鼓不起生命前进的风帆了。于是他也许可以停止自己的属于“第一次”的行为,但是,他不再有生机、不再有活力,不再有追求,也不再有阳光的生活,他这时演奏出的只能是一首生命的挽歌。如果说前一种人是生命的毁灭,那么这种人则是心的尸焚,他们的一声叹息可以把人撕成两半儿。

四是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使他蹦不出去。如果是别有用心的人让官员扣错了第一粒扣子,那么,剩下的扣子就几乎全都会扣错,那真是“必需的”,因为,他已经成为了那个蚂蚱的“人质”!为什么有一些官员手握重拳却怕大款,因为他后脑勺的辫子已经死死地被人攥住了,他只能全心全意为“他”服务,在这种服务中再一次次得到“租金”。

对待“坏”的第一次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它的巨大诱惑性,现实生活中某种“现实”的巨大诱惑力、暗示性和人们心中某些原生态的弱点,使我们对它的“战斗”困难重重。我想,态度决定一切,意志力决定一切,对付“第一次”只能用七个字:坚决、坚决、再坚决。钱鍾书说了一句风趣而深刻的话,他说:“打消已起的念头仿佛跟女人怀孕要打胎一样的难受。”但是,纲纪严严,法网恢恢,再难受也要打。

我们常说要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要超越什么?就是要超越自己身上原始性的弱点,超越一般人性上的弱点,超越心理的荒原和障碍,从而达到一种朝着人性完善方向攀升的境界。我想,当我们早晨起来扣第一粒扣子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要把它扣好,依次扣下去,然后,整整齐齐地出发;我们还要想到,第一粒扣子千万不要扣错,否则,这一生也许就再没有往下继续扣扣子的机会了。

怎样才能稳稳站在“安全岛”里

——有两条线不要踩

问题点击:现在“出事”的领导干部比较多,看到这些人被法律审判,成了“生命之囚”,既感到愤慨,也深觉惋惜,其实这也是事业的一大损失。一个领导干部怎样才能保证一生不出大事,不犯大的错误,不触法犯罪,这是一个既现实又严峻的课题。

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到一生不出“大事”,不出现“好同志”变成“阶下囚”现象,需要下很多功夫,需要加强学习,需要严以修身,需要不断改造世界观,等等。除了这些之外,一个很有效率和效益的做法是要真心敬畏两条线,凡事都用这两条线去量一下,看看踩到没有。

第一条线是底线。这条线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讲的,确切说是道德底线。一个领导干部道德品质一定要过硬,比如,你必须遵守公共道德,你不能在大街上骂人、打架;你不能酗酒闹事;你不能欺上瞒下,到处撒谎;你不能做有伤风化的事,等等。出现这样的事都是要处理的,都是要给处分的,都是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讲的“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涉及的范畴。我们有不少干部喝完酒就闹事,不是互相之间大骂出口,就是跟酒店人员干仗,甚至还有调戏女服务员的,对这样的人怎么能不给处分呢?我们党为什么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之魂,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是它能促进整个民族道德水平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共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后8个字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我们要求普通公民努力这么去做,领导干部还有其他什么选择吗?领导干部必须做得更好。你连这样一个“普世”的要求都做不到,还怎么当干部、做领导?《左传》说“太上有立德”,它告诉人们最上等的是树立道德。在中国的文化中,道德永远站在社会心理和人民心中的制高点上。

第二条线是红线。这个好理解,红线就是党纪国法。为什么叫红线?因为这条线是罪与非罪的分界线,超越了这条线就犯罪了(许多违反党纪的同时也是违法的),就掉下去了。现在的问题是谁都知道不该违反党纪国法,但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屡屡突破这条本应让人感到畏惧的生死线。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四种原因:

一是侥幸心理。有的人很喜欢概率这个词,并经常做着概率方面的计算,在他们眼里,概率总是低的,自己肯定会在“概率”之外,几乎没有一个领导干部把最初的违法乱纪算在“概率”之内。为官从政,如何能够行得正、坐得稳?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这一告诫再次明确了一个道理:侥幸非常道,靠侥幸过日子,迟早要跌跟头。不论做官还是做人,都是如此。当然,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偶然因素的作用,确实存在有的腐败分子长期没有被揭露、没有受到相应惩罚的情况。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人的侥幸当作自己搞腐败的理由。针对这一点,《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说得好:显然不能。须知,偶然是例外,必然是常态。“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有人腐败或许因“侥幸”一时躲过惩处,但保不齐明天就会被发现和查处。这样的事情真是太多了!话说回来,即便有这种侥幸,腐败分子的日子就真的好过了吗?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曾对臣下有过这样一番谈话:贪财受贿必受惩处。受贿的人即使事情不暴露,难道就不担惊受怕吗?一个人在恐惧中生活,能活长久吗?人不能靠侥幸过日子,过日子还得回到过日子的规律上来。

二是过于相信自己所在“体系”的牢靠性。一些领导同志非常爱搞小圈子,组织“哥们帮”,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他们这样搞就是为了结党营私。一些人非常相信“铁哥们”这个“铁”字,以为这个“铁”字就是安全阀,以为这个特殊关系网就是安全岛。他们就是这样在高估自己的能量之后,变得胆大妄为起来。现在出现的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都和这有关系。这是世界上最恶劣、最愚蠢的误判!当党纪国法之剑猛然亮出之时,那个“铁”立刻就会被“削铁如泥”,那个网立刻就会鱼死网破。

三是认为会被上级“保护”。有的领导干部平素和上级关系很好,一旦个人出了什么问题,他相信上级一定会想办法保护他,帮他摆平。他们判断得很准,一些领导在这个时候确实常常出手相助。他们这样做,有的出于自保,有的则是迫于潜规则的压力。对于后一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做了深刻的揭示:“现在,一些地方从政环境中存在不少问题。某个领导干部因腐败受到法律制裁,便有人说是该领导干部的直接上级‘保护’不力,否则不会出事。在这些人看来,领导干部犯了错误受不受到追究,不是该不该执法执纪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得到上级领导庇护的问题。”这种倾向也进一步给一些干部违法乱纪添了胆。现在,党中央的反腐力度和逐渐完善起来的反腐机制使这种“保护”机能明显萎缩,违法违纪必究,谁做这方面的“保护”,谁就要付出代价。

四是一些人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跟着别人一起违法违纪”。我们一些人有一种思维惯式——大家都这么做就不算错。这个来自所谓生活中的经验,其实也是一个愚蠢的误判,前一个时期,湖南衡阳选举舞弊案涉及了那么多人,不都被处理了吗?习近平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又针对四川南充市贿选案明确指出:“党中央态度很明确,对有关责任人一定要严肃处理,涉及多少人就处理多少人,处理结果要向全党公开,吸取教训。”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但这四条比较普遍。这是四个误区,不走出这个误区,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随笔,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路边书

    路边书

    《路边书》是作家罗伟章的一部散文随笔自选集,分“小笔记”“路边书”“对谈录”三辑。其中“小笔记”记录罗伟章读书、写作的心得;“路边书”记录了行走祖国大地的感悟;“对谈录”记录了作者作品创作过程的思考。
  • 贾大泉自选文集

    贾大泉自选文集

    文集收录的文章,大多登载于国内学术刊物,也有登刊于台湾地区和日本学术刊物。其内容有研究全国性的文章;有研究四川纸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提高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文章;有研究四川茶业和马贸易,促进川、藏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的文章;有研究宋代全国性的文章和研究宋代四川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以及给某书籍写的序言、前言、导言等等。
热门推荐
  • 公主请留下

    公主请留下

    圣天王朝三公主璟玄,皆称璟儿,曾遇江湖术士透天机,爱而不得是她的宿命。人别离,梦相见,今生不忘怀,就是她宿命的开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父师善诱法

    父师善诱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King Solomon's Mines

    King Solomon's Min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他的温柔独宠

    他的温柔独宠

    陆宁笙一觉醒成了恶毒女配还多了个儿子。书中女配陷害女主不成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最终含恨怀着孩子嫁给反派。因为不是真心实意嫁给反派,女配纵容家中佣人虐待三多岁的儿子,冷眼漠视。被反派发现后,关进精神病院,逃跑时车祸身亡。而三岁多的孩子被虐待后,心理扭曲,成了小反派,长大后走上不归路。陆宁笙内心惊恐,天啊我不想英年早逝。#一家三口都是反派##作为恶毒女配的我不想英年早逝##恶毒女配自救计划#【甜宠文】【1v1】
  • 我有一个认输系统

    我有一个认输系统

    秒天秒地秒空气从认输开始,宿主,我是你的认输系统。我信了你的邪,为什么我已经百输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我有一个认输系统》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书友群:580924236
  • 繁星灿烂遇星辰

    繁星灿烂遇星辰

    重来一世,再度走上娱乐圈顶端的她,不再是上一世那个傻傻的她了,现在的她,有一个男人守护着,有家人疼爱着,那些对不起她的人,都必须付出应有的代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间谍风波

    间谍风波

    1937年,上海已经完全被日本人控制。沦为孤岛,日本人在上海展开了重重的阴谋,最终都被间谍机智粉碎,日本人设计一份《归原计划》,所有的一切,围绕《归原计划》展开。
  • 红尘扰紫陌败

    红尘扰紫陌败

    大士莲花座下一汪清池幻化成形,名唤净生,天性顽劣难驯。为神时是最难缠的小仙,若是惹到她不报复到她心爽誓不罢休。为人时自身修为不高,还特爱打抱不平。入魔后话不对意,直接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