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6500000003

第3章 要不要上大学?

研究表明,大学教育的收益率介于10%到15%之间。

大学教育的良好收益率很有可能再持续几十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上大学,当然也不能保证每个上大学的人都能获得投资回报。每个人应该接受多少教育并没有正确答案,这取决于你的兴趣、能力、经济水平、时间偏好等诸多因素。

世界是我的牡蛎,我要拿剑把它撬开。

——《温莎的风流娘们儿》

研究表明,大学教育的收益率介于10%到15%之间。

大学教育的良好收益率很有可能再持续几十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上大学,当然也不能保证每个上大学的人都能获得投资回报。

每个人应该接受多少教育并没有正确答案,这取决于你的兴趣、能力、经济水平、时间偏好等诸多因素。

如果你处在20岁左右的年纪,那么你之前的大部分人生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目前为止,你已经在教育方面做出了一些关键性选择,所以就先从教育谈起吧。如果书中的一些想法给了你新的启发,你就可以将它们融入到将来的选择中;当然,教育是无止境的,我们一生都在学习。

接受多少学校教育这个问题十分具有挑战性。原因很多,我们列出了其中一些,并逐个考虑。

首先,学校教育和很多成本相关。这些成本不仅仅是包括学杂费、房租、课本费等在内的金钱。你在学校花费的时间也有成本。

其次,高中毕业后对教育问题的抉择意味着你在思考现在还是未来。这是诸多人生选择中的重要元素。你在做出教育相关的选择时可以完全不考虑未来。正如,你选择去音乐会还是出门旅行时不会考虑未来,而是看哪个有趣。学校教育也可以很有趣。但是,你在考虑学校教育的时候也可以将目光放到多年以后。学校教育可以在未来很多年内对你的人生产生多种影响。简而言之,你可以选择关注在学校里的时光还是未来的岁月。这是选择中的一个关键点。

再次,如果你疑虑的其他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你在选择学校教育时就会轻松很多。例如,如果你知道你男友明年打算干什么,或者一直困扰你的胃疼痊愈,又或者你家附近的公司在未来几个月内就会招人,这都会有所帮助。如果你能准确地判断以下事物对你的影响——你所期待的工作类型、你可能采取的生活方式、你交友的类型和你学到的东西,你在学校教育上的选择也会很轻松。关于这一选择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会讨论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

最后,你要意识到,在交学费时,一些人很轻松,而另一些人则十分困难,可能比你困难得多。但在考虑接受多少学校教育时,金钱并非是导致显著差异的唯一因素。在众多的事物中都有大量的变数可以影响这一选择:健康、个性、运动能力、智力、精力、乐观程度等等。这里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平等。

选择是否接受更多的学校教育可能会使人感到困惑。问题是,这并非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面临的唯一困难选择——选择职业、选择是否从父母的家中搬出去住、选择对待男友的认真程度等等,诸多选择都是无比复杂且相互联系的。

在上学的各个阶段,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抉择会反复出现。人们对接受学校教育程度的不同观点引发了是否继续接受更多的学校教育,以及接受何种类型的学校教育的问题。对一些人而言,上完高中再上大学几乎是明摆着的事,但对其他人而言,由于各种理由,高中毕业后是去上职业学校、两年制社区大学,还是四年制正规大学成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在上完大学后,一些人选择追求攻读硕士博士,或者考取各类职业证书。我们将以是否上四年制大学这一选择为重点进行讨论,但在考虑是否从高中辍学去参加职业培训,是否获取两年制或四年制大学学位,以及是否读研等选择时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成本、当下与未来的权衡、不确定性和不平等。这里没有吃遍天的一招鲜:对一些人而言,高中毕业后借钱交学费,接受高等教育并非明智之举;对其他人而言,这可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在选择时,你需要考虑所处的环境。

在做出关于学校教育的选择时,有一些概念可以提供有益的指导。这些概念可以使选择中的要素变得更加清晰,帮助你确保一些关键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关于学校教育及其结果还有很多有用的事实。接下来,我们会逐一审视教育选择上的四大难点,并讨论如何用这些概念指导选择。同时,我们会了解若干事实。

价格

上大学需要钱,很多的钱。各大学费用的差别似乎也很大。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价格通常反映两个问题:生产成本和人们赋予它的重要性或价值。或许你听说过万事归于“供求”的说法。大多数东西的卖家——无论是橡皮还是大学教育——都要支付生产和销售成本,这就是供给侧。但是,买家在决定实际价格上具有同等的话语权,因为如果他们认为产品不具有价值,不愿按照报价购买产品,产品就卖不出去。如果是这样,价格就需要下降至民众愿意支付的价格。卖家会发现,按完全回本的价格卖的话就没人出钱。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产品就会从市场上消失。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例如你家附近的餐馆关门,一款手机或者网球鞋取代了另一款。

你经常听说价格反映了产品的质量,因此较高的价格意味着其质量优于其他低价产品。这通常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意味着高价产品适合每个人。想一想,你最近买的东西是不是有些“附加功能”从没用过。这样,你会发现花更多的钱购买更贵的相机、汽车、电脑或教育服务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其中有很多你并不看中的附加功能。

一些大学费用更高是因为它们有一些你并不在意的课程、专业或体育项目,它们的价格反映了提供学校服务产生的额外成本。别人可能会看重这些服务,但是这些昂贵的附加项目和你并不相关。购买一款产品体现了你的偏好,但是你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寻找能够满足你偏好的正确产品。

在高中以后的学校教育问题上有诸多的选项。有些职业教育项目只对某些工作的技能有用,但很实用,例如美容、焊接或推销。有些项目只要一两年就能拿证书,还有的学校提供两年制的专科学位,而其他学校则提供更全面的四年制普通教育学位,例如文学学士(BA)或理学学士(BS)。社区学院一般只提供一种学位,例如文学学士,而大学则提供多种学位,而且通常包含文学学士以上的学位,例如文学硕士(MA)、哲学博士(PhD)或医学博士(MD)。

学校的规模、专业与课程的数量以及诸多其他要素均会影响大学或学院的价格。这其中包括了师资、实验室、图书馆、宿舍、体育馆等设施以及学习生活的其他部分。

为了让需要考虑的选项不那么复杂,你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准备申请学校的学生,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创意写作项目或汉语语言项目这样的具体专业,还是在校生规模,是是否提供某些体育项目,还是学校的地理位置。了解你选择中的哪些元素很重要、哪些元素不太重要能使选择变得轻松。价格是服务性质的一种指南,但你需要深究价格所反映的东西,再考虑学校所提供的内容是否是你想要的。

学校的价格还有其另一面,即价格超出很多家庭承受范围的事实。现在,买房买车,婚礼度假,莫不如是。对大额开销而言,通常需要攒上几年的钱,或是先借钱再分期还款。我们先把这个方面放在一边,后面再来谈。

时间成本

上大学的另一项成本是时间。你想想,你上学花费的全部时间可以用于工作赚钱,或是做一些对你而言更有价值的事,所以学费仅仅是全部成本的一半。放弃的薪水和学费、住宿费一样,都是上学价格的一部分。时间成本在各类消费行为中都是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常被称作“机会成本”,因为它反映了你因花费时间在一件事上而不得不放弃的机会的价值。

如果你认为上一年大学的全部成本是学杂费加上你在学校花费时间的价值,那么这一总数就反映了你上一年学花费的全部资源的价值。一些资源是由学校提供的,已经计入学杂费中。而其他资源实际上是由你自己提供的,就是你上课做作业所花的时间。这也是价格的一个功能——它显示了你上一年学花费的全部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你是不是想知道“成本”和“价格”有什么区别?成本一般指用于生产产品的资源的价值——在这里就是学校和你所使用资源的价值,因为生产教育产品确实需要双方合力。价格是从生产者或任一所有者那里获取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在大多数情况下,成本和价格基本一致,但是不少产品却并非如此,因为卖家可以坚持索取高于成本的价格(例如在卖家垄断市场的情况下),或者在有人愿意支付部分成本的情况下,你面临的价格可能会低于成本(例如,如果国家想要鼓励你上大学,就会规定本国学生学费低于教育成本)。

现在还是未来

关于上大学的抉择还涉及时间的另一层含义——今天还是明天。你可能听说过上学就像投资——你先付出一定的代价,然后在未来获得投资的“收益”。这是其中一部分内容,但是在我们的回忆中,上大学本身充满了乐趣。你上的很多课程确实很有趣,学到东西这本身也令人高兴。另外还有这样一个事实,即你将和很多志趣相投、能力相近的人共度时光。正如很多上过大学的人所说,这会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你可能会在大学里遇到一生的挚友,也有很多人在上大学期间找到了人生伴侣。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探索很多对你重要的事物,找到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发现你想要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影响。

因此,享受大学生活,得到新思想、导师和老师的启迪,探索对你重要的事物,体验新的机会,这些都会抵消掉上大学的部分成本。这一部分的大学成本与你听一晚上音乐会,或者远行一周的成本性质相似,因为你付出了代价,并从获取的体验中得到了真正的享受。

不要忘了选择大学的这一面——人们在做这个选择时,经常会陷入是否付得起学费、申请哪所学校、能否被你相中的学校录取等问题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忽略你正处在一个多么幸运的年龄及人生阶段,在这一阶段,你可以获取很多激动人心的新奇体验,学到很多可以在未来的岁月里带给你满足感的东西,结交延续一生的朋友。

现在让我们来考虑“投资”大学这一概念。如前所述,大学有成本,而且也可能带来很多乐趣,那么为什么选择上大学不能和其他选择一样呢?比方说买车,或者你最爱的球队主场季票。投资是有差别的。你投资某种事物是因为你期待回报能超过成本,多出的所得就是这项投资的“收益”。由于投资渠道很多,所以你会希望把它投入到收益最高的地方去。投资不同,回报方式也不同。投资教育可以回报你更高的薪资水平或收入。让我们看一些事实来证明这一说法大体上是正确的,然后我们再来考虑其中的原因以及对你的意义。

表2.1 按学历分类的全职工薪阶层周薪

(25岁及以上男性和女性)

学历 周薪中位数(美元)

高中以下 488

高中 668

专科 761

本科 1101

本科以上 1386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表2.1显示了不同学历的全职员工的平均周薪。该表的前两行显示高中以下学历者工作一周可赚488美元,而高中学历者可赚668美元。然后学历每高一级,平均周薪随之提高。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让我们来思考其中的原因。

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然后按照能收回成本的价格出售。反过来,这些成本包括了员工薪资,购置机器、厂房、原材料、信息技术支持等的费用以及专利费、保险费。工资反映了员工对产品所作贡献的价值。因此企业会向所作贡献更多的员工支付更高的工资——他们可能工作效率更高,或是能够为关键决策提供意见,又或是更可靠,再或是导致其工作绩效更高的其他因素。

表中所显示的关于周薪的事实表明,大学毕业生工作一周所产生的价值是高中辍学者的两倍。是的,这其中还涉及更多的东西,但是这一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多上学意味着更高的产出,也就意味着更高的薪资。这和其他类型的投资极为相似:你先付钱购买学校教育,从而获得使你在工作中生产力得以提升的技能,随后你就可以获得高薪。

高薪是对你投资学校教育的回报。正如在生产中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和建筑厂房一样,在学校教育中获取的技能或知识也是“资本”。由于学校教育的资本是存在于人本身的,因此也被称作“人力资本”。这一资本具有实际成本和实际价值。

有人在考虑了全部成本和高收入后,对大学投资的收益率进行了计算。事实表明,对于大多数获得大学文凭的人而言,大学教育的收益率介于10%到15%之间。这意味着大多数投资大学教育的人都收回了投资成本,并在一生中得到了额外10%——15%的收益。这一收益率会随着年代更迭而变化,但已在这一区间内维持了很长时间,近年来的科技发展更是将它推向了这一区间的顶端。

目前,大学教育的良好收益率很有可能再持续几十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上大学,当然也不能保证每个上大学的人都能获得投资回报。实际回报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了上大学所做准备的充分程度、天赋、本科专业和努力程度。它也取决于你被聘用后在工作上所花的时间多少及努力程度,还有你上完大学后经济的整体状况。

你所获得的回报多少是不确定的,因此我们浅谈輒止。但还有一个问题是,无论你在投资中获得的回报或者“收益率”是多少,你的选择还会取决于你为筹集上大学所需费用而付出的成本。这正是不平等问题出现的地方,我们也将对其进行讨论。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些和“人力资本投资”相关的问题。这里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你所能想到的其他投资是不同的,例如股票债券投资或房地产投资等。

首先,与储蓄或房地产不同,这项投资不易出售——它并非是所谓的“流动性”投资。这项投资存在于你本身。如果你在获取后又决定不要了,你不能像处置股票或汽车那样将其出售,也不能把钱从学校要回。对学校教育的投资给了你技能、知识、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有价值的东西,它产生了回报,但是却成为了你自身的一部分。这和你在股票上的投资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为了获得高收益,你必须充分利用这项投资。如果你买了一些基金,然后多年不管不顾,这些基金也有可能在你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升值。但投资学校教育却并非如此。你必须要将这些新技能、习惯和知识用于工作中,这样投资才能产生回报。从好的方面来说,证据表明,使用的新技能越多,获得的回报越大。因此,回报是随着你利用投资的程度而增加的。

想想看,这正是教育程度高的人通常比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健康的原因之一:为了能工作并获取学校教育投资的回报,他们需要保持健康。教育程度高的人有更多的理由或更大的动力去改掉可能对健康及工作能力造成危害的习惯。到第六章谈到关于健康的选择时,我们会再来讨论这一问题。

再次,这项投资与众不同还在于,由于它存在于你本身,并通过影响你的生产力产生回报,因此尽早投资是一个明智之举。这样你就可以在一生中享受这项投资产生的回报。你去世时并不能将这些资产(你的技能和知识)传给你所爱之人。这项投资在那一刻终结,因此你应该尽早得到它。

如果你允许我用更加诗意的方式表达的话,我们可以将教育视为本章引语中的“剑”——学校教育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让你抓住出现的追求生产力的机会——也就是说撬开你的牡蛎。

我们说投资教育可以回报你高薪,这是真的,但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有证据表明,你在学校中获得的技能会影响你在劳务市场以外的“生产力”。如果学校教育可以让你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更有成效,那么它也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在家里帮助你——帮助你选择购买哪种产品或是和商贩讨价还价。如果学校教育可以让你在使用工作中的机器设备时更加熟练,它也有可能让你在使用家中的电器时更加游刃有余,例如电脑。如果学校教育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中更轻松或者更快地学到新东西,又或是在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时给了你更多的选择,那么,在你休息、过周末或度假时也能同样如此。因此,投资学校教育对你人生的整体影响远远不止潜在的高薪。

表2.2 按学历分类的美国失业率(2012年和2014年)

学历 失业率 2012年 失业率 2014年

高中以下 12.4% 9.0%

高中 8.3 6.0

大学肄业 7.7 6.0

大学专科 6.2 4.5

大学本科 4.5 3.5

硕士研究生 3.5 2.8

专业学位研究生 2.1 1.9

博士研究生 2.5 2.1

整体 6.8 5.0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提到薪水,投资更多的教育还有另一层面上的“收益”:更有希望找到工作,同时避免失业。2012年是美国就业市场相当糟糕的一年,如表2.2所示,教育程度较低者尤其不好过。

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辍学者的失业率(无法找到工作的人在所有能够且想要找工作的人当中的比例)比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失业率高出近三倍。总体来说,学历越低,失业率越高。在2012年整体失业率偏高(6.8%)的情况下如此,在几年后整体失业率大幅降低(5%)的情况下亦是如此。

低学历者找工作更难有诸多原因,我们将在下一章讨论。但是如果你正在考虑多上学,这样一个事实就显得更重要:在经济衰退期,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更容易被裁掉,再找一份新工作的难度也大得多。

让我们回到对时间的讨论,如果你多上学的原因是为了更高的收入,你需要考虑一下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取舍。假如你正在考虑上一所年均花费20000美元的学校,而且不用贷款就能交齐。这意味着你现在拥有20000美元,可以将其用在你喜欢的任何事物上。你可以将这20000美元投资到上一年大学中去,那么在进入你选择的行业工作后,你就可以期待获得超出20000美元的回报——从这项投资上获取的“额外部分”就是收益,上文我们提到,这一收益率在10%到15%之间。

但是你只能在之后收回,甚至很多年之后。因此你必须等待。你现在必须放弃这笔钱,这样在你年长之后换取更多的钱。你可以选择现在就得到心仪之物,或者选择等待,选择去投资,以便今后得到更多。

你选择中的一个要素取决于你等待的意愿。试想一下:你感觉如何?毕竟是越快越好,我们可能都同意这一观点。现在就可以享受的东西,为什么要等一段时间再享受呢?但是如果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获取更多,那么等待似乎便更具吸引力。这至少有一部分取决于你需要等待的时间以及你等待后能够获得的多少。更专业地来说,你等待的意愿就是“时间偏好”。

大多人的时间偏好都是喜欢现在胜过未来,但在程度上有差别。一般而言,偏好现在程度较低的人(也就是更愿意等待的人)整体过得更好——收入更高、生活更健康、人际关系更稳定等等。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父母和导师热衷于投资学校教育,而不鼓励那些现在看起来极具吸引力,但对未来结果却有不良影响的行为。时间偏好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20世纪70年代初曾有一项著名的研究(现称作“棉花糖实验”),对儿童在多大年纪养成了控制“今天”行为以换取“明天”回报的能力进行了探究。实验中,幼儿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在房间里独自待几分钟,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得到一块棉花糖(或是脆饼干、曲奇饼等),或者选择在大人返回房间前不吃棉花糖,这样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要得到两块棉花糖就必须要等待,不能吃掉摆在面前的棉花糖。

好吧,有些小孩吃掉了那一块棉花糖,另一些则选择等待并得到了两块——你可能觉得这对于等上几分钟而言是一份很不错的回报。主持这项研究的教授随后总结了为什么有些小孩等待回报,而另一些没有。但是这项研究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位教授在几年后又联系了这一批小孩。那些选择等待并得到两块棉花糖的人在青少年阶段“能力更强”(根据父母的判断),成绩更好,最后也获得了更高的学历,人生也更成功。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今天的行为和明天的选择之间的关系:向后看和向前看都是一样的,你此前的所作所为以及年轻时所做的选择都已经对你今天的状况产生了影响。明天以及你的余生仍旧如此。你年幼时在体育方面所做的选择已对你现在的运动能力产生了影响。你上小学时做功课的努力程度已对你高中时的分数和排名产生了影响(并延续至大学)。几年前你养成的兴趣或爱好已经成为你现在更为精通、更加了解的领域。过去你结交并努力维持亲密关系的朋友现在可能已成为你的挚友。

这一关系也有其无情的一面:如果你在年轻时养成了高度危险或对社会有害的行为,或是参加了相关活动,那就可能对你今天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不要绝望:你现在还比较年轻,可以从现在做一些将使你的未来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事,也希望你能消除过去做出、现在又后悔的选择所带来的影响。

人生有点像油灰和黏土:一开始,人生就像油灰一样,可塑、可调节、柔韧;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选择及能力变得更加有限、不可调节且有些僵硬——更像是一块反映了你之前所做选择的烧制黏土。用你年轻时在练习钢琴、学习西班牙语、打球等方面所做的选择作为示例再好不过。如果你当时在某项技能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现在你很有可能很擅长这项活动。在你年长之后,想要获得本该在年轻时多加练习的技能就更难了。因此你有必要考虑今天所做选择的远期影响,因为你将来会承担其后果,在你年长之后想要改变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有的这些都是“时间偏好”问题的一部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偏好未来的人过得更好。在本书中,这是少有的几处违反“不给具体建议”原则的地方之一,或许这也是合理的。我认为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如果你更加看重未来而非当下,也就是对现在的时间偏好程度较低,就会有更好的结果。

如果你努力去关注今天所做事情可能产生的未来结果,这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你在做很多选择时都会依靠这一习惯。但这由你决定。没有人能告诉你,你偏好现在胜过未来的程度是多少。认真思考这一问题吧。

不确定性和风险

上大学这一选择之所以有些可怕,部分原因在于,你无法真正获知上大学的经历会带给你什么,或者说如何对你产生影响。围绕这一选择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人生中的大多数重大抉择都伴随着不确定性——在哪里生活、和谁一起生活、找什么样的工作、加入什么样的群体、是否要孩子等等。很不幸,不确定性就是生活的事实。成长为一位成熟、负责任的成年人时,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学会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的第一个要点是,因为不确定就逃避选择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忽视确实存在的不确定性也不是一个好主意。不确定性的程度各有不同——有些是稍微不确定,有些则是非常不确定。同样地,有些不确定性很重要,有些则并不那么重要。在针对不确定性采取措施时有三个有用的策略:(1)做一些可以帮助你了解并评估不确定性的事;(2)经常采取措施来实际减少不确定性;(3)当你无法进一步减少不确定性时,你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弱其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正在考虑从邻居那儿买一辆二手车。这里的不确定性在于,它能不能正常开。为解决这一不确定性,你可以采取多种措施。(1)仔细盘问这辆车的过去,以便了解不确定性程度有多大:这辆车是否出过重大事故?经销商的检查维修处是否拥有其保养记录?这样,你就能了解一些关于这辆车具有的不确定性的信息。(2)你也可以采取措施来实际减少不确定性,例如要求邻居对车进行保养,并更换轮胎和刹车片。(3)你还可以保护自己免于遭受不良后果,例如购买保险,或是对车辆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进行担保。

这些措施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但是现在花一些钱来降低未来的风险总是明智的。与其坐等问题暴露,带来大麻烦,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或者进行相应的风险担保的成本要低得多(这又涉及我们之前讨论的时间偏好问题)。

就是否进一步接受教育而言,其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确定性。你可以检索你感兴趣的学校的相关信息,了解它们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期望学生实现什么样的学术成果,你的同学会是哪种类型。你可以寻找合适的奖学金或实习项目来抵消部分成本。你也可以了解一下你中意的专业或者项目。

除了调查作为潜在目标的学校以外,你还可以找到很多其他信息,例如各种工作需要什么技能,是什么性质,薪资水平如何,这些工作的人员流动率是多少,工作地点在哪儿,具备你所学技能的人员获得工作的难度如何,等等。你也可以询问心仪的公司的员工,听取他们对于相关培训计划的建议,还可以问一下公司雇用的新员工大多来自于哪些学校。

你每收集一条关于不确定因素的信息,你在选择适合你的教育程度、适合你的学校以及适合你的专业时就会更加胸有成竹。

当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做出明智的选择:将所有你感到不确定的事物列个表,然后用之前提到的三个步骤逐一进行检查。(1)尽可能获得列表上每个项目的全部相关信息;(2)自问是否有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法;(3)考虑如何避免剩余的不确定性可能造成的最坏结果。你可能仍有很多感到不确定的地方,但却可以大大缩小其范围。

你还可以做一件事:首先说出三到四种你不确定的可能结果。例如,如果你不确定你能交到什么样的朋友,你是否能融入到校园的社交生活之中,那么先说出A、B、C、D四种结果。A是在那所学校中你能想象到的最好结果,交到了几个新的挚友,同学关系十分融洽,社交活动令人愉悦。B是尚可的结果,还算不错,但没有达到最好,或许和你高中最近一年的状况持平。C是令人失望的结果,朋友不多,聚会和周末的课余生活有限但尚可容忍,整体来看有些乏味。D是你能想到的最差的可能发生的结果(并非是你能想象到的最差结果,只是你认为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的最差结果)。

然后针对这一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结果采取以下三个步骤。首先,用1(十分糟糕,你无法忍受太长时间)至5(太棒了,和你期望中完全一致)给这四个结果打分:比方说A打5分,B打4分,C打3分,D打2分。由于这件事情对你而言并非那么糟糕,至少不算最差,因此1分在这里显得不太合适。

其次,问自己这四种结果各自发生的概率有多少,尽你所能进行判断。或许你会说A不太可能发生,或许只有10%的概率,而B似乎是你所能想到的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你可能认为有70%的概率。C可能会有15%的概率,因为你认为它比A发生的可能性要高,但是由于你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可以慢慢地仔细选择朋友,它又不是那么可能发生。最后考虑最糟糕的结果D,它发生的可能性不高,但确实存在,或许你会认为有5%的概率(要注意,概率之和应为100%,你可以调整这四种情况各自的概率,但总和永远是100%)。

最后,将每一项的概率与得分之积加总。在这一示例中,A:5×0.10=0.50,B:4×0.70=2.8,C:3×0.15=0.45,D:2×0.05=0.10;所以,四项总和为3.85。你可以将这一数字认为是你在该学校的一项不确定性因素上的期望,对这个方面有了一定的把握。也就是说,你已经意识到了在社交方面的预期结果,也就可以将其与学校的其他方面以及其他学校进行比较了。

你可以对所有你考虑的学校分别进行这种分析。你也可以将其用于分析其他类型的不确定性,例如这所学校的学习要求,或者你如何负担这所学校的各种花费,等等。某些学校的某些方面并不存在不确定性,但却对你很重要,这时你也可以给它们打分。完成之后,你可以对不同学校之间以及不同风险之间的分数进行比较,一些学校可能就会一下子让你觉得讨厌或是特别喜欢。这会帮助你做出选择。你不能仅仅将每所学校的得分加起来,然后就直接比较,因为这会赋予每个不确定因素同等的重要性。相反,你应该分别列出各项分数,单独考虑这些分数并逐一进行考量。如果某些因素对你尤为重要,就要特别关注各个学校在这一项上的得分。

上大学还有另外一种不确定性:你会进到你选择的大学吗?这里面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一问题却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么重要。好大学有很多,你在很多学校里都可以获得优良的体验,并学到很多东西。你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类学校提供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由自己做出理智的选择。你确实需要通过申请多所学校来稍微“对冲”一下选择带来的风险,其中或许有一两所需要冲一冲,还有一两所是保底学校。

归根结底,在能够满足你需求的几所学校中选择上哪一所,远不及你到了学校之后所做的选择重要:你上哪些课程、学习努力程度、选择什么朋友、生活方式等等。不要让进入那所“合适的”学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你做出理智的选择,而是要去想象置身于这所或那所学校中的情景。

还要注意一点:没有一所学校是完美的!你会发现,任何一所大学或项目都不可能正好符合你的要求:授课内容正好,成本正好,位置正好,住宿条件也正好……学校、工作、伴侣、住房、宗教,莫不如是,因此你可能会习惯这一事实。对你而言也是如此,完美是不太可能存在的,如果你体验过就会知道它不会持续太久。习惯不完美是成长的一部分,承认不完美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完美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能够证明你足够坚强,可以不受其影响,并能过上有价值的美好生活。

支付学费

在是否继续上学这一点上,我们最后要提出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可以轻易地交上学费,而其他人则没那么容易。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有钱人应该上大学。但是获得上大学所需的金钱是一个重大问题,而获得它的最佳方式也是需要选择的。

如果借钱的成本过高,即便“收益”不错也不应该进行此项投资。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

这里涉及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一个是如何以最佳方式获得上大学所需的资金,另一个则更加简单:为什么有些家庭有现成的钱来交大学学费,而有些没有。让我们依次进行讨论。

对于上大学这种大额支出,如果你没有现钱,通常有两种办法获取:可以一直攒钱,也可以先借钱,然后慢慢还贷。

慢慢攒钱的优势在于,你可以从中获得利息,而不用向贷方支付利息;劣势则在于,你需要等上好几年时间。如果你正在考虑购买大件商品用于个人享受及“消费”,大多数的财务顾问会建议你等一等,攒够钱后再买。

对于一项有着不错收益的投资,等待通常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借钱用于投资也是有意义的,只要收益大于贷款的成本,你就可以获得投资收益。对于其他类型的投资也是如此,比如你正在考虑开一家小餐馆或别的生意。

这一原则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适用程度要更高,毕竟它的投资对象是知识和技能,因此越早获得,在人生中利用这项投资的时间也就越长。如果你尽早投资,收益率就会更高。这一基本问题非常简单:如果你认为上大学可能从未来收入中获得前文所说的10%——15%的收益,而且你能获得的贷款利率低于上大学的收益率,那么借钱上大学从财务角度看就是明智之举。但你先要确实地了解贷款的利率是多少,评估上大学可能获得的收益率时则要务实。

教育贷款与购房或创业贷款的一个区别就是前文提到的“流动性”问题。如果你借钱买了房,或者为创业买了机器设备,然后你还不起贷款,贷方可以收回房屋或设备——这些都是“抵押物”。它们给了你议价的空间,也给了贷方一定的保障。但这对教育不适用——如果你还不起贷款,贷方无法收回你在学校获得的技能、知识和体验来抵偿欠款。你也不能将这些东西出售换钱后偿还贷款。这也是一些项目中会由政府来“担保”学生贷款的原因之一,这样你和贷方实际上就可以将支付给学校的贷款视为一般的商业贷款。因此贷方收取的利率也会低一些(或者是应该低一些),这也有助你在投资教育时节约成本。

在贷款付学费的选择上还要再考虑几个问题。尽管对于很多高中毕业生而言,投资人力资本的收益很高,且对很多人都是一笔明智的投资,但研究表明,投资一半并不能对你的薪资产生一半的影响。完成你的学业才能获得“溢价”。如果你上的是四年制大学,在这项投资中,完成四年学业并获得学位是相当重要的。就业市场似乎对于一开始上了四年制大学,后来又放弃了这一点很敏感,因此你需要坚持下去。

另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能对你的薪资有同样的提升作用。你在大学获取特定技能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出其他选择。这意味着,你不应该只参加能赋予你求职技能的课程,即便你的兴趣另有所属。我们注意到,大学毕竟还是充满乐趣的,可以为你提供的东西远超过为求职所做的准备。它还给你提供机会,让你学到超出工作以外的东西,接触到各种有益的思想、经历、事实和思维方式。无论你作为一名体力劳动者,还是为人父母,抑或是作为公民、伴侣和成年人,这些益处都会伴随你的一生。

因此不要限制你自己,要意识到,你在教育方面的专业选择实际上只为你提供了某些职业所需的技能,而非所有职业。你要注意你获取的技能如何影响你的职业前景,尤其是在你还需要偿还助学贷款的情况下。

最后,我们回到上文提出的深层次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家庭在支付子女大学学费的能力上存在那么大的差别?这种经济不平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先跳过其中一个问题,在后面的章节中继续论述,因为学校教育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一个人通过上学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是影响其劳动生产力的一大要素,因此对薪资水平也有很大影响。这对于你和你的父辈而言均是如此,从而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虽然并非绝对——父母受教育越多的家庭收入就越高,一生中获取的积蓄也就越多。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不公平的——那些“受教育的”家庭可以得到更多,“未受教育的”家庭则被抛在后面。这有点像篮球中的“得分者发球”规则。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那些曾经付出了努力,勤奋学习,接受了更多学校教育的人现在享受到了回报,他们拥有足够的金钱支付子女的学费。但是这一现象存在诸多的例外。你的一些家境优渥的朋友或许父母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相反他们的父母曾经在事业中经历了严重的挫折,但最终挺了过来,或者只是运气奇佳,又或者工作极为努力,并且愿意付出辛劳来积攒你朋友上大学所需的资金。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大量的事实来确信,有足够的钱支付大学学费的父母最为可靠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自身的教育程度也很高。

受教育时间较短、掌握知识较少的人在就业市场上很受局限,无法“产出足够的价值”,因此不能获得高薪,也就不太可能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以及机器取代重体力劳动,低薪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岗位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工作要求掌握数学和沟通技巧。若没有接受足够的学校教育,这些需求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是无法得到的。虽然存在例外,但是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上学最少的人收入通常最低。

几十年前,联邦政府宣布“向贫困开战”,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主要武器——帮助脱贫的方法——就是教育。这场“战争”取得了诸多成果,虽然我们的社会肯定不能宣告胜利,但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教育是最有效的扶贫手段之一。

这对你的意义在于:首先,教育水平和收入紧密关联的大量证据应该使你确信,上学确实是使你在工作生涯获得较高收入的有效手段;其次,考虑到很多年之后,当你的孩子到了决定是否上大学的年纪,你现在所做的选择很有可能会对你帮他付学费的能力产生影响,这或许会对你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八十年代同生群在上学方面的选择

我们已经讨论了几个关于教育选择的重要观点。在继续讨论之前,我们还要先看一下整整一代人在上学方面近年来所做的选择,也就是八十年代同生群,他们在21世纪初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了解千禧一代在上学方面所做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他们奔三时的生活,可以提供一些有助于你做出选择的事实。

查看大量信息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表格。为了确保你能知道如何看懂下面的表格,我们详细解释几个表格,然后在后面的章节中出现表格时,你就能够自己解读了。

表2.3 高中平均成绩和30岁时获得大学学历的可能性

A组:高中平均成绩(GPA) 总体 白人 黑人 西班牙裔 女性 男性

<2. 0(低于C等平均水平) 10.2%9.1%13.6%12.1%6.8%13.3%

2.0 (C等平均水平) 12.1 10.3 17.1 14.6 8.6 15.4

2.1 ——2.9(B等和C等之间) 24.8 22.2 32.7 30.1 22.5 26.9

3.0 (B等平均水平) 16.5 16.9 14.7 16.5 16.5 16.5

3.1 ——3.9(A等和B等之间) 22.5 24.1 17.8 19.5 27.1 18.1

4.0 (全部为A等) 13.9 17.5 4.1 7.2 18.3 9.8

B组:30岁时获得四年制大学学历的个人预期(1997年) 总体 白人 黑人 西班牙裔 女性 男性

不可能(0%) 6% 6% 4% 5% 4% 7%

可能性较小(1%—25%) 7 6 9 10 6 9

有一定可能(26%—75%) 30 28 29 39 25 34

非常有可能(76%—99%) 22 24 15 18 21 23

完全可能(100%) 35 35 43 28 43 28

资料来源:八十年代同生群研究计划

在表2.3中,A组数据将高中平均成绩分为不同的水平。第一列数据(或者称为纵列,在该表中为“总体”)显示了整个同生群的状况,也就是所有出生在1980年至1984年这五年间的人。各行(横向)列出了高中平均成绩的各个等级。每个单元格中的数字说明了所在列的群体中具有所在行成绩水平的人所占的比例。因此左上角的第一个数字10.2的意思是,在整个同生群中,约有超过10%的人高中平均成绩低于C等平均水平。下面的数字12.1表示,12%的人平均成绩为C等,24.8%的人在B等和C等之间。以此类推,有近14%(13.9%)的人成绩全部为A等。由此可见,有一些人确实天资聪颖,学习努力,但更多人成绩普通。

第二列是同生群中所有白人的状况,第三列则只包含黑人。我们可以看到,略多于9%的白人成绩低于C等,全部为A等的所占比例较大,为17.5%。后面每一列都代表一个特定的种族或性别群体。

同生群中的每个人只可能出现在“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这三列中的其中一列(如果有人可能真的属于多个群体,会有一个过程来决定将其放到哪一类,因此这三个群体是互斥的,一个人最多出现在一列中)。最后两列,男性和女性,也是如此(同生群中谁的成绩更好呢?男性还是女性?)。第一列中的总体包括了一些不属于上述三个种族的人,例如亚裔和印第安人,但是由于人数过少,未单独成列。

表2.3的B组数据有些奇怪,我们也来看一下吧。在开展此项调查的第一年,也就是1997年,这群青少年被问了多个关于未来期望的问题。当时至少已经14岁的人被问道:“现在想象一下你到30岁时的景象。到你30岁时获得四年制大学学历的概率有多少呢?”如果他们认为没有机会获得大学学历,他们当然可以回答概率为0;如果他们认为完全肯定能获得大学学历,他们可以回答100%;其他人的回答则介于两者之间。

表2.4 八十年代同生群的教育水平

A组:20岁时所获最高学历 总体 白人 黑人 西班牙裔 女性 男性

无学历 15.4% 12.0% 24.4% 23.4% 13.4% 17.3%

普通教育发展证书 6.7 6.7 7.6 5.9 5.7 7.6

高中学历 76.4 79.6 67.3 69.2 79.1 73.8

专科学历 1.4 1.6 0.7 1.4 1.6 1.2

本科学历(BA和BS) 0.1 0.1 0.0 0.1 0.1 0.1

B组:25岁时所获最高学历 总体 白人 黑人 西班牙裔 女性 男性

无学历 10.0% 7.8% 15.0% 15.7% 9.2% 10.8%

普通教育发展证书 10.4 9.5 14.2 10.4 8.7 12.1

高中学历 47.8 45.2 53.1 55.9 45.0 50.5

专科学历 6.3 6.7 4.8 5.8 7.1 5.6

本科学历(BA和BS) 23.5 28.3 11.9 11.6 27.4 19.7

硕士学历(MA和MS) 1.5 2.0 0.8 0.4 2.0 1.1

PhD, JD, MD等 0.4 0.4 0.4 0.2 0.6 0.2

资料来源:八十年代同生群研究计划

表中的B组数据显示了他们对于到30岁时获得大学学历的期望值;这些受访者的回答确实从0到100%都有。在整个群体中,只有6%的人认为获得这一学历的概率为035%的人则认为肯定能获得。整体看,他们还是相当乐观的:只有13%(6%+7%)的人认为不可能或可能性很小,有超过一半的人,也就是57%(22%+35%)的人认为可能性较大。

具体看按种族或性别划分的子群给出的答案,几乎每个群体都相当乐观,只有西班牙裔群体中认为获得大学学历概率很大的人不到一半。女性要比男性更乐观一些,黑人中认为肯定能获得大学学历的人占比也很高。

这一表格中的两组数据说明了关于八十年代同生群的若干问题:他们在上高中时成绩差别很大,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14岁左右时对于获得大学学历的预期都很乐观。下面我们通过他们后来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他们的乐观是否得到了证实。

表2.4说明了这些群体到20岁(A组)及25岁(B组)时实际获得的学历。八十年代同生群的成员中还没有到30岁的,因此我们无法得知到30岁时这一表格会呈现什么样的数据。A组数据表明,整个同生群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人(76.4%)到20岁时取得了高中学历。当然,能在这个年纪上完大学的人则很少(只有0.10%)。但是你会注意到,约有15.4%的人尚未取得高中学历,另外还有6.7%的人取得了普通教育发展证书(GED),但尚未取得高中学历。对表中各列进行比较,你会发现白人获得高中学历的比例要比黑人或西班牙裔高,在20岁时获得高中学历的女性比男性多。

表2.4中的B组数据表明了同样的事实,在五年之后,也就是八十年代同生群25岁之时,有近四分之一(23.5%)的人获得了四年制本科学历,但黑人和西班牙裔中获得大学学历的比例则没有这么高。

那么,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美国人的教育选择中能学到什么呢?我们看到,他们在二十多岁时接受教育的程度差别很大。有超过25%的人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但还有20%的人未取得高中学历。女性和男性之间接受教育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女性受教育程度更高),白人和黑人或西班牙裔相比也是如此。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看一下表2.3中的高中平均成绩,问问这些男女对于接受教育的预期是否符合实际,答案就显示在表2.5中。在这个表中,每个人都根据高中平均成绩进行了分组,而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一组在14岁左右时对在30岁时获得大学学历可能性的预期。

表2.5 高中成绩和大学预期及成就之间的关系

高中平均成绩 30岁时获得 大学学历的 个人预期 2009年(24岁至29岁之间)获得高中学历的实际比例 2009年(24岁至29岁之间)获得大学学历的实际比例

<2.0 53%33.7%1.4%

2.0 66 67.5 6.2

2.1—2.9 69 77.5 11.5

3.0 78 90.9 28.3

3.1 ——3.9 82 93.0 39.0

4.0 92 97.1 67.9

资料来源:八十年代同生群研究计划

我们也知道了他们到24岁至29岁时实际接受的教育水平是多少。现在问题就很显然了:高中平均成绩每提高一个等级,对于获得大学学历的预期就会显著上升。例如,在高中平均成绩低于C等的人中,认为自己获得大学学历的可能性仅略高于二分之一(53%),C等的人就达到了66%,上了很大的一个台阶。那些平均成绩为4.0(全部为A等)的人认为其获得大学学历的概率高达92%。

从表2.5的最左列可以看出一点,这些年轻人的自我评估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性的——他们知道高中成绩会影响到从大学毕业的概率。但是从整个表来看,很多人对于获得大学学历还是太乐观了!几乎所有人对获得大学学历的预期都远超过实际情况。在本书写作时,这些人尚未到30岁,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获得大学学历,但是我们可以从表2.5看出,他们的个人预期要比他们24岁至29岁时的实际情况高出很多。例如,B等(平均成绩为3.0)的学生认为,他们到30岁时获得大学学历的可能性为78%。表2.5则表明他们之中只有28.3%——十个人中不足三个——获得了这一学历,而且十个人中还有将近一个连高中学历都没有。

即便对于全部A等的学生而言,目前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获得了大学学历。或许乐观向上、敢想敢干的态度是一件好事,但在你评估自己获得大学学历的概率时应该记得这一事实:从实际出发(说句公道话,这些人在做评估时才14岁至17岁,因此如果你现在已经过了这个年纪,你可能就会更加现实了)。

通过表2.5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成绩和高中学历及大学学历之间都有着很强的联系。一个人的平均成绩越高,他从高中和大学毕业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尚不能只通过这一关系就断定成绩是导致毕业率千差万别的理由或原因。但是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分数确实对毕业率有很大的影响。这是油灰——黏土理论的一个应用——在学校时,你在学习努力程度上所做的选择及获得的分数似乎尽在你掌握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之前做或不做作业的选择就会影响到你之后在学校出人头地的难易程度,那时你的可塑性就会更小。之前所做的决定也会影响到之后所能获得的机会。表2.5表明,这一理论在八十年代同生群身上得到了体现。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事实,但也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下一个表格也显示了一些很强的联系,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其中任意一个因素是否是导致其他因素的原因,或者对其有关键影响。表2.6显示了八十年代同生群中,家庭背景特征和是否大学毕业之间的联系。

首先来看A组数据。你会发现在每个群体之中(表中的每一列),一个人的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他获得大学学历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关系非常明显:总体看,父亲接受教育年限少于12年的人获得大学学历的比例仅为7%,而在父亲接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的人当中这一比例则达到19%。父亲上过大学的人获得大学学历的比例更高,为30%,而父亲获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获得大学学历的比例约为54%。毫无疑问,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自身受教育程度也较高,这是一个事实。现在你该如何理解它呢?

首先,这一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父亲受教育导致了孩子上大学,也不意味着前者对后者有重大影响(你在早上拿了一把伞和当天中午下雨这两者间存在很强的联系,但据此并不能说明你拿伞“引起了”雨)。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说法:“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一点。

另一方面,我们之前讨论了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与其支付大学学费的能力之间的密切相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受教育的程度也可能会对子女上大学产生实际影响。表2.6中体现的相关关系并未证明这一点,但是还有很多其他证据能够让我们相信其成立。

我们要说的第二点是,即便这一关系具有“因果联系”,这里面还存在着很多其他因素,例如选择、动机和努力等。在那些父亲未从高中毕业的人当中,毕竟有7%的人获得了大学学历;在女性中更是有十分之一的人做到了。另一端,父亲获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当中,目前也只有54%的人做到了这一点。

因此,即便父亲受教育的程度对子女的教育水平有很大影响,这里面也还存在着其他因素。人们还有选择,这并非是命中注定的。你的所作所为、你的选择很重要——不管你父亲受教育程度如何,这一点都很重要。

从表2.6的每一组数据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B组数据显示,在12岁至16岁期间的家庭收入水平和能否在近30岁时获得大学学历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家庭收入低于20000美元的人当中获得大学学历的比例仅为7%,而家庭收入达到50000美元以上的人当中这一比例达到41%。因此A组数据和B组数据用事实证据表明,群体成员年幼时的经济状况和他们能否获得大学学历密切相关。

表2.6 家庭背景和获得大学学历之间的关系(截至2009年)

A组:父亲受教育的年限和获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比 总体 白人 黑人 西班牙裔 女性 男性

<12年 7% 8% 6% 6% 10% 5%

12 年 19 21 12 16 25 12

13—15年 30 32 26 18 35 26

16+年 54 57 33 32 60 49

B组:12岁至16岁期间家庭收入水平和获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比 总体 白人 黑人 西班牙裔 女性 男性

<20000美元 7% 10% 5% 5% 10% 5%

20000—50000美元 19 21 15 13 24 14

>50000美元 41 43 31 24 48 35

C组:母亲的婚史和获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比 总体 白人 黑人 西班牙裔 女性 男性

结过婚 27% 31% 16% 13% 32% 22%

从未结婚 8 12 6 9 11 6

D组:居住地(1997年)和获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比 总体 白人 黑人 西班牙裔 女性 男性

东北地区 31% 37% 10% 13% 36% 26%

中北部地区 28 33 9 10 34 23

南部地区 22 27 15 11 25 18

西部地区 23 28 17 13 29 18

资料来源:八十年代同生群研究计划

C组数据则展现了完全不同的一面:母亲结过婚(包括离婚和丧偶)的人比母亲从未结婚的人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大学学历。和表2.6中的大部分联系一样,这一联系对白人、黑人、西班牙裔、男性和女性等各群体均适用。同样地,这一联系并不意味着结过婚的母亲导致子女更有可能获得大学学历。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与她的婚史以及子女获得大学学历的概率相关,例如家庭收入、子女数量、所居城市内小学和高中的教学质量等诸多因素。此处表格展现出的仍然是一个事实,一种联系,而不是注定或必然之事,也肯定不是单一的因果关系。了解这些既有用又有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路可选。

但是你还需要考虑最后一点。父亲受教育的程度(或母亲受教育的程度,这两者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但表中并未显示出来)、家庭收入情况、父母婚姻状况等家庭背景特征之间的强烈联系确实表明,家庭背景与孩子能否获得大学学历之间密切相关。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这些表格就这么说,而是应该说这和八十年代同生群紧密相连。因此在你就接受多少教育的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你应该记住,你的受教育程度将和你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你的选择对你很重要(在后面几章中,我们将具体讨论其对你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也和若干年后你孩子的受教育程度相关。这也是这些选择被称为重大人生抉择的原因,它们对你有着重大影响,对你的爱人(包括未来的爱人)而言也是如此。

如表2.6的D组所示,并非所有背景特征都和能否获得大学学历密切相关。尽管美国各大地理区域间存在一些差别,但并不存在明显、一致的关系。在这四大区域中的哪个地区长大和能否获得大学学历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各个种族及性别群体而言都是如此。

要不要上大学?

本章我们讨论了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我们介绍了几个概念,可以很好地阐明学校教育选择的相关问题。我们讨论了价格是怎样反映产品的成本和价值的;解释了为何价格涉及金钱以外的因素,因为在上学时,消耗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成本”构成要素。我们也探讨了现在就获取想要的东西,与选择等待以便未来获取更多东西两者之间的取舍关系,也就是你的时间偏好。等待因回报更大而更具吸引力,这会反映在你投资于“人力资本”所产生的收益上。

我们也考虑了关于是否多接受教育这一选择的不确定性,并给出了三个应对不确定性的一般策略。我们讨论了天赋和资源的不平等,并注意到学校教育对你掌握攀爬收入阶梯所需技能起到的关键作用。虽然我们在讨论这些选择时以上大学为重点,但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那些正在考虑是否要完成高中学业,是否参加职业培训,或者是否在本科毕业后读研的人身上。你的能力、资源、兴趣及诸多其他因素都会对这些选择产生影响。上学的选择体现了油灰和黏土的概念,因为你在某一年龄阶段所做的选择会在后来产生影响,会为你打开一扇门,或者封闭一些选项。这也是你的时间偏好之所以如此重要的一个原因:你未来的机会取决于你今天所做的选择。

除了探讨这些概念之外,我们还看了一些体现了你所做选择的事实。一些事实来源于政府对社会整体的统计数据,例如表2.1和表2.2中的信息显示了教育水平是如何同收入水平及失业风险紧密相连的。投资学校教育的“收益”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保持较高的吸引力,但是每个人应该接受多少教育并没有正确答案。这取决于你的兴趣、能力、经济水平、时间偏好等诸多因素。

根据另一组相关数据,我们了解到八十年代同生群所做的选择,也就是出生在1980年至1984年间的1800万人。我们看到他们在上学问题上所做的广泛选择及一些后果。例如,我们注意到,他们在年少时期大多对在30岁之前获得大学学历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很多人的预期并未实现,或者说至少现在还未实现。这告诉我们,在面对未来上学的前景时应尽量保持实事求是。例如,当你正在考虑贷一大笔款来支付学费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多地获取关于未来前景的信息。我们在表2.5中看到的另一个事实是,八十年代同生群成员的高中成绩是如何同之后取得的教育水平相关联的。

在你做选择时,概念可以给予你指导,事实可以让你了解其他人做出的选择及其后果。在做重大抉择时,对真实情况(而非我们想象的情况)保持一定程度的“实事求是”态度是必须的,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进步。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2017

    中国经济2017

    产能过剩、资本过剩、模式过剩……过剩成为全球趋势,经济发展如何找到“新大陆”?中国经济陷入“冰火两重天”,让人如坠云雾,其复杂性是有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抄合围”的综合结果,是历史“积病”的积劳成疾,是改革操之过急后的乱象叠加,也是超大国体背后的“众口难调”。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围点在哪里,其未来又在哪里?只有改革落地、创新理念,才能破解中国经济复杂局势。2017年正值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科技产业、电影产业、体育产业等新兴产业的火爆,能否将中国经济推回快车道,让人充满期待。
  •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与战略研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与战略研究

    2009年12月北京市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的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样,建设世界城市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目标。之后的2010年,北京学术界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相关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北京社科院也设立了三项关于世界城市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参与了齐心博士主持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评”课题,开始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思考。
  • 3分钟读懂一个经济学常识

    3分钟读懂一个经济学常识

    以浅显的语言普及经济学常识,以轻松的笔墨回答经济学问题,是本书的编写宗旨。本书将经济学划分为商品、市场、金融、消费、投资、职场、民生、三农以及世界经济,分门别类总结归纳了生活中各个方面遇到的经济学常识及规律。在本书中每篇内容之后,还附着一个经济学小常识。这些小常识基本囊括了经济学中常见的规律、定理、定律、效应、法则等。每天读一篇内容,每天读一个小常识,能帮助广大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并应用经济学。其实,经济学并不像远远挂在天边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即;经济学也并不是复杂的理论,高深的原理以及抽象的数学符号。在本书里,经济学仅仅是和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妙趣横生的事实。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问题(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问题(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系统阐述改革开放三十来年的历程和对改革开放应该澄清的一些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但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充分、不够完善,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此外,因经验不足、犯了市场幼稚病,从而导致过度市场化的地方,如在教育、医疗、住宅等不该市场化的领域也搞市场化,以至于发展到对市场迷信的地步,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随着人类自身的解放逐步开始形成了工作,人们发现自然的秘密,发展文化的力量。在现代社会里工作已成为文明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来,在我们现实生活和意识里,工作世界的作用几乎已无法继续上升。
热门推荐
  • 芳意揽星辰

    芳意揽星辰

    你的梦想是什么?谁又能将谁救赎?不相信姻缘的两个人,在观音山上因缘相遇。他们不知会有怎样的缘分……那日,叶策站在城门阙楼上,看着林染从石台阶上一步步往下走,突然想起那段话: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 命案目睹

    命案目睹

    七月的夏夜窒闷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看看表,已经指向深夜一点,子晴躺在床上,瞪大眼睛看着天花板,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白天阴沉了一整天,到现在一滴雨也没下,即使屋子里开着空调,也仍然是又闷又热。她再次翻了个身,将脸面向窗口,天黑得不见一丝星光,连月亮也隐去了面容。子晴居住的是一个老旧的小区,但紧邻她家的楼新近盖了几栋高层公寓,从她家的窗子望去,在这静寂的夜里森然伫立着,整个院子显得没有一点生气。子晴闭上眼,说服自己定下心来入睡,屋子里瞬时静得只听到她自己的心跳声。
  • 全世界都知道我不好惹

    全世界都知道我不好惹

    【封面底图为作者本人私有,非商用,侵权必究。】为了恰饭的初迢接了一桩单子,成为即将死去的厉家大少的未婚妻。不仅能够得到丰厚报酬,还有机会继承庞大遗产。大佬初欣然接受,却没想到厉家大少能够听见她的心声——厉司丞在家人的要求下有了一个未婚妻该未婚妻每天都会对着他,含情脉脉,泪眼婆娑的说:“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我是鱼,你就是水,离开了你,我怎能独活?”下一秒厉司丞就听见她的真实想法:我到底啥时候才能继承他的遗产,哎,愁人。厉司丞:呵呵(欢乐逗比文,带沙雕玄幻风格)
  • 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读本

    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读本

    2016年是七五普法的开局之年,本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展开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而编写,各级公务员,尤其是司法和行政机关执法人员要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本书几乎涵盖了所有行政法律法规,是广大公务员熟练掌握依法行政必备法律知识的重要参考。
  • 绝色帝师红颜

    绝色帝师红颜

    为人冷傲,淡漠是她的保护色,其实她一直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她逐鹿天下,并肩看天地浩大。一朝穿越,她竟然成为了云染大陆最为出色的学院帝师,与一群将来要成为帝王的男人打成了一片,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竟红妆,只因她冷酷傲气,自有一股帝王的威严。这是一片奇幻的大陆,有着不可思的异能和凶兽。她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顶端成为众人心中的神。众多的王者是她的门生,因为她是不折不扣的帝师!他是九五至尊,帝王之像,霸气横生,器宇轩昂,生来就是坐拥万里江山如画,三千后宫粉黛,只是他的眼中却只容得下那个教他帝王之术的人,纵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袖手天下,他只愿意换她倾心一笑。妖娆异世,她是一抹孤魂,游遍天下也只为找到一个能够与她共度一生的人,她只想要一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为何如此困难?领略奇幻异世风采,尽在绝色帝师红颜!
  • 我,一只正直的丧尸王

    我,一只正直的丧尸王

    啥?为啥末世刚开头就凉了?成为丧尸的唐易,正悲泣自己人生的时候,却出乎意料的成为了丧尸中的王者,拥有秒杀吊打现阶段任何存在的挂比属性。而为了成就自己末世主角的伟大理想,秉持着一颗圣母之心,唐易毅然决然的踏上弘扬正能量,救世济民的道路……真的是这样吗?
  • 九天尊耀

    九天尊耀

    必须的必想都别想都不晓得不晓得不晓得不晓得
  • 林先生才不是病娇呢

    林先生才不是病娇呢

    考虑到名字可能不好,于是我又想了一个名字《人间四月天尚白》。林先生和比自己小两岁的青梅结婚了,这个消息着实震惊了不少人,一个是权利只手遮天的太子爷,一个是闻名世界的魔鬼教官,谁能想到居然真在一起了,还结婚了。傲娇又宠妻的林尚白×拽酷又护短的黎四月,绝对爽文,包甜,本文只遵循一个字——宠!宠!!宠!!!
  • 天价闪婚:顾少花式宠妻

    天价闪婚:顾少花式宠妻

    随便找了个男公关应付相亲没想到男公关腰好腿长,让人欲罢不能。安夏;“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首富顾先生笑眯眯:“夫人你加油。”顾景行是传说中的商场杀神。他冷漠地传授自己的训妻绝学。“女人这种生物,就是不能惯着,你看我把我妻子被调教地多好,我让她往东,她绝不敢往西,我让她洗衣服,她绝不敢拖地。众人:”……“顾总,你看你要不要先从遥控器上起来,再来吹牛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之我有辐射避难所

    末日之我有辐射避难所

    在末日降临的前一年,我们的主角得知了末日降落,并获得了辐射避难所系统。(觉得还行的话,就投个票吧...单机作者伤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