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5800000002

第2章 伟人嘱托 执掌帅印

1992年11月11日至16日,四川全省治理风景名胜区“脏、乱、差”反面典型现场会在峨眉山召开。这个会议的起因是一位台湾同胞在游览了峨眉山之后,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但是他在游览峨眉山时,看到那里垃圾遍地、管理秩序混乱、个体商贩拉客宰客现象严重,使人非常反感,破坏了游客的心情,也破坏了峨眉山的生态,他对峨眉山的现状深感失望和痛心。

现场会期间,峨眉山人在羞愧中度过了漫长的六天。

要彻底改变峨眉山景区面貌,管委会首先要有一个得力的“统帅”。时任乐山市委副书记的陈德玉在这六天中,一直在思考、观察、调研。

峨眉山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植被,高等植物有242科,3200多种,占中国物种总数的1/10,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峨眉山还是世界上罕见的动物集中分布区,有动物2300多种,其中珍稀特产和以峨眉山为模式产地的有157种,国家列级保护的29种;峨眉山有两千多年的宗教文化历史,有文物古迹保护点168处、文物6000多件。

中国只有一个峨眉山,它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世界也只有一个峨眉山,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些世界珍稀动植物和珍贵文化遗产,如果不认真加强保护,就会给中国乃至全人类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必须为峨眉山景区选一个可靠的“看山人”。

会议期间,陈德玉书记了解到,马元祝为改变峨眉山面貌作了大量工作,并得力地解决了峨眉山许多重大问题。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所有景区中农民最多、驻山单位最多、管理服务难度最大的景区,脏、乱、差现象由来已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体制不顺,多头管理。

峨眉山景区内有一个乡,17000多名农民,有26座庙庵,300多名僧尼,有中央、地方、部队、驻山单位50余个,还有工商、税务、公安、林业、交通等行政执法部门30余家。而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是个事业单位,没有指挥、调度上述任何一个部门的权力。自1982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峨眉山进行了多次治理整顿,但是一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马元祝作为峨眉山市常务副市长兼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曾经多次参加景区的整治工作。1988年夏天,马元祝带领一个工作组,在海拔3000多米的金顶上连续工作了56天。由于没有预防太阳紫外线的经验,每天找农民一边晒太阳一边对话,时间一长,面部皮肤被紫外线严重灼伤,皮肤曝脱,脸色红紫,等到下山回家时,他爱人杜光秀几乎认不出他了,差点把他当成客人。

那时候,峨眉山上的农民工作很难做。拆他们的摊位,就是断他们的财路。这些农民可不是好对付的,有的“钉子户”曾经威胁说,谁敢拆他们的摊棚,就和谁一起跳舍身崖。

舍身崖是峨眉山金顶上的一处陡峭的悬崖,崖下是浓雾缭绕的万丈深渊,摔下悬崖必然粉身碎骨。几任管委会的领导都曾受到这样的威胁。但是马元祝在金顶上与他们朝夕相处,促膝谈心,谈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意义,谈开发旅游资源的未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时而声色俱厉,时而苦口婆心,最后终于说服了农民,主动拆除乱搭乱建的摊棚近1000间。

在金顶华藏寺的一侧,有一座建于1972年的电视发射台,电视塔周围有很多该台搭建的违章经营建筑。由于电视台不归峨眉山市管辖,马元祝只能通过省里有关部门与他们交涉,但是迟迟没有结果。

农民们对马元祝说:“你们不能光管穿草鞋的,不管穿皮鞋的!”

顶着这种令人难堪的压力,马元祝对农民还是作了安抚,并解释说:“有些工作需要按程序一步步来,最后总是要解决的。”

但农民们不愿意等,只相信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要是缺少人手,我们帮你拆!”

马元祝觉得民意不可违,自己既然是峨眉山市人民选出的副市长,就得秉公办事,就有义务为一方百姓作主,而且给电视台限定的期限已过。

作为上级驻山机构的电视台,理应带头遵守有关法规。然而,由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作怪,竟然明知违法,却拒绝改正。

电视台这种知法违法的行为,引起了极大的民愤,在将要酿成自发群众运动的时候,为支持正义,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引导农民避免过激行为,马元祝果断地站在广大农民群众一边,同电视台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一齐涌向电视台搭建的经营摊位时,电视台内一位领导出来阻止,声称要对他们“冲击国家新闻单位”的行为进行新闻曝光。

马元祝让人做了50个“拆除违章建筑”的牌子。不是要通过电视曝光么?镜头里全是这些标语牌,到时候看谁曝谁的光!

当时电视台保卫部门有上级配发的枪支,他们见用“电视曝光”威胁不成,又以电视台是国家特殊保护单位为由,在房顶上架起了机枪,威胁道:“如果谁敢向前一步就开枪!”

现场气氛剑拔弩张,有些胆小的农民没见过这种阵势,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又气愤,又害怕,腿都打起了哆嗦。

马元祝对电视台的这种错误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对农民们说:“我们是拆除违章建筑,没有冲击电视台,他们不敢开枪!”并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农民们深受感动,顿时士气大涨,像洪水般涌向那些违章建筑。

顷刻之间,所有违章建筑如遇地震,摧枯拉朽。

不打不相识。后来电视台的领导见了马元祝,拍着他的肩膀调侃道:“老马呀,我们什么招数都想了,还是吓唬不倒你!你那股劲头,很像个峨眉山的山大王啊!”

峨眉山全山共有3600多个经营户,很多经营户的背后都有公安、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影子。特别是在1980年峨眉山率先实行“停耕还林”政策以后,农民吃饭问题日益尖锐。陈德玉深知,峨眉山的问题必须要综合治理,不但要取缔、拆除农民经营户的违章建筑,还要妥善解决17000多农民的生计问题。

在现场会期间,陈德玉还了解到,马元祝作为峨眉山市分管建设和财贸的常务副市长,每天工作十分繁忙。为了解决峨眉山市的交通不畅问题,马元祝向市政府提议拆除一片居民区,打通一条南北向的交通主干道。这条长达2.6公里、宽四车道的交通干道,从居民拆迁到完工通车,马元祝定下的工期只有150天。召开现场会时,这项工程刚刚开工。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了解马元祝的人却充满信心。

陈德玉了解到这些情况,觉得马元祝工作有魄力、有办法,要想把峨眉山的事情办好,必须要有他这样的人才行。陈德玉向乐山市委建议,立即调整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的领导班子,由马元祝出任中共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兼常务副主任(主任由峨眉山市市长兼任),主持风景名胜区的全面工作(乐山市是地级市,峨眉山市是县级市,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是正县级单位,峨眉山市和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均由乐山市管辖)。

马元祝已经在市里分管了本来应该由两名副市长分管的城建和财贸工作,现在再把风景名胜区这个烂摊子交给他,担子实在太重了。陈德玉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担子是重了些,但是这副担子只有你来挑。”

马元祝是党员,党组织的决定当然要无条件地服从。

陈德玉说:你比我更清楚,峨眉山是中国名山,世界闻名。它有那么多珍稀动植物,又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但是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峨眉山的坏名声已经传到了海外,并且惊动了中央领导同志,我们必须尽快改变峨眉山的面貌。

马元祝频频点头,显然陈德玉的话都说到他的心里去了。

陈德玉紧逼一句问道,“你准备用多长时间做好这件事?”

马元祝没有马上回答,他思索了一会儿,然后用坚定的口吻说:“半年初见成效,一年大见成效,三年彻底改变峨眉山的面貌,跨入全国先进景区行列。”

陈德玉兴奋地说:“好。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马元祝说:“别的我不需要,我只需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必要的时候授予我解决峨眉山一切问题的权力。”

陈德玉痛快地答应了:“没问题。”

几天之后,马元祝成为中共峨眉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两年后任主任),全面主持峨眉山风景区的日常工作,执掌起保护峨眉山的帅印。

巧遇小平

马元祝家卧室的正面墙上,有一张24英寸的大幅黑白照片,是邓小平与多人的合影。站在邓小平身边的那个小女孩就是他的女儿马千里,挨着马千里的是他的爱人杜光秀和她的妹妹。他们四个人位于照片的正中央。邓小平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扶着马千里的肩膀,慈祥地微笑着。杜光秀和妹妹紧挨着邓小平,脸上荡漾着幸福灿烂的笑容。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0年7月6日,照片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天,刚从洪雅县调到峨眉县计委工作的马元祝,带着妻子、女儿和母亲去峨眉山游览。同行的还有他的岳母和妻妹。途中,他们听说,邓小平今天也来游峨眉山了。

杜光秀说:“要是我们也能见到他就好了。”她问五岁的女儿马千里:“你认识邓小平爷爷么?”

马千里说:“认识,我在电视里见过他!”

说来也巧,在万年寺,他们真的就碰见了邓小平和夫人卓琳。76岁高龄的邓小平神采奕奕,拄着一根峨竹拐杖,正健步向他们走来。

性格开朗的马千里高兴地大声喊道:“邓爷爷好!”

卓琳笑着夸马千里:“你好勇敢!”

邓小平问马千里:“你几岁了?”

“我五岁。”

“你叫什么名字?”

“马千里。”

邓小平笑道:“马千里。志在千里,这个名字好。”接着又问杜光秀,“妈妈是干什么的?”

杜光秀回答:“我是小学教师。”

邓小平点点头说:“啊,教师!教师光荣!”

接着,邓小平在警卫人员的保护下,向山下走去。马千里在后面喊:“邓爷爷再见!”邓小平和卓琳一齐向这个活泼的小女孩挥了挥手。

在邓小平与马千里和杜光秀说话的时候,马元祝一直站在围观的人群中。在这方面,他没有女儿“勇敢”。邓小平走后,他们一家又在山上游览了一会儿,开始下山。没想到,在清音阁,他们又与邓小平和卓琳等一行人相遇了。

马千里又欢快地向邓小平喊道:“邓爷爷好!”

邓小平看见马千里,马上认出了她,向她招手说:“马千里,过来,过来!”

马千里就脱开妈妈的手,跑了过去。邓小平抱起她来,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随行记者立刻拍下了这个镜头。邓小平放下马千里,牵着她的手又让记者给他们拍照。这时,杜光秀提醒女儿:“马千里站好,邓爷爷要和你照相。”

邓小平和马千里合完影,又召唤杜光秀:“妈妈一起来。”

杜光秀马上拉着妹妹跑了过去。没想到,其他游山的群众见到邓小平要和她们合影,呼啦一下都围了过去。马元祝也想凑上前去。但是他的动作慢了一点,离邓小平较远,没能被记者摄入镜头。

不久,杜光秀收到一封寄自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的邮件,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用硬纸板夹着的8英寸的照片,是她们和邓小平的合影!里面还有一封小平同志的秘书写来的信:

杜光秀同志:照片已冲洗出来了,首长嘱咐一定给你一张。收到照片后请回复。

一家人捧着照片看啊看啊,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杜光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能够与全国人民敬仰的邓小平同志一起照相,已经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了,更没想到的是,小平同志还会嘱咐秘书给她寄来一张照片作纪念!

杜光秀连夜给小平同志写了回信,代表全家人向他老人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一定不辜负小平同志的期望,她要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丈夫要当一名优秀的国家干部,女儿要当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接着,她又到照相馆放大了一张24英寸的照片镶在镜框里,挂在卧室的正面墙上,每天一起床,就会看见那张照片。他们之所以把照片挂在卧室里,是不想张扬此事,只想用以鞭策和鼓励自己。

此后的20多年间,杜光秀真的实现了她向小平同志许下的诺言,连续被峨眉山市评为“峨眉山市十佳德育工作者”“职称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峨眉山市教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先进工会工作者”等。

马千里也非常出色,她获得的各种奖状,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

那次游览峨眉山之后,马元祝得知,邓小平和卓琳是在时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的陪同下到峨眉山视察的。邓小平在视察中对峨眉山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

邓小平说:“峨眉山是个文化型的风景区,是一个宝库。要作好保护,要作好规划,要综合开发;要加强建设,加强管理。办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峨眉山志》)

峨眉县后来向机关干部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马元祝认真学习了许多遍。因为他亲眼看到了邓小平,他的女儿和妻子还和邓小平一起照了相,从感情上更比别人感到亲切一些。邓小平的那几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溶化在血液中了。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这一次巧遇的十多年后,马元祝成了峨眉山管委会的党委书记兼副主任,担当起保护、管理、开发峨眉山的重任,成为峨眉山真正的守护者。

他敢于向陈德玉立“军令状”,就是小平的那些指示让他热血沸腾。“半年初见成效,一年大见成效,三年彻底改变峨眉山的面貌,跨入全国先进景区行列。”这么大胆的计划,别人难以理解,而他认为,自己是在完成小平同志当年的嘱托。

马元祝与陈德玉谈话之后回到家里,在那张照片前站了很久,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小平同志,我一定要发扬“登山不止的精神”,当好峨眉山的“看山人”!

接下来的日子可想而知,马元祝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快马,日夜穿梭于市区与风景区之间。他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日程表上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他的大部分白天是在市政府办公,晚上在管委会办公。南北干道改造和风景区治理都是限时完成的大工程,一个是150天,一个是半年。

那段时间,人们经常看见马元祝骑着一辆叮当作响的破自行车,在泥泞的工地上到处穿梭,哪里遇到棘手的问题,他就会及时出现在哪里。那时手机还不普及,如果谁有急事在办公室找不到他,就直奔工地。

开始很多人不认识他,以为他是哪个施工队的工头儿。后来听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峨眉山市常务副市长马元祝,都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说:“有这样的常务副市长,哪还有干不好的工程!”甚至有的市民遇到疑难问题,也会在路上拦住他的自行车,在尘土飞扬的路边和他唠叨唠叨。凡是可以当即拍板的事情,他都会马上着手解决。

在很多人看来很难在150天完成的道路改造工程(包括水、电、气、通信线路等地下管道配套工程),终于在计划的时间内顺利完工并验收合格。在很多人看来无法在半年内初见成效的峨眉山景区整治工作居然大见成效。

半年之后,已经升任乐山市委书记的陈德玉再次来到峨眉山,看见山上面貌焕然一新,不由得高兴地对马元祝说:“看来我当初选你主持峨眉山景区的工作,是选对人了。”

世界遗产

1994年12月,峨眉山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卫生山”。这标志着峨眉山已彻底告别“脏、乱、差”,跻身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行列。达到这个目标,马元祝仅用了两年时间,比他的“三年计划”提前了一年。

马元祝的目标不止于此。早在1994年初,他就在管委会领导班子会上提出更高目标: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这是马元祝脚下的新起点。

有人担心地说:“哪有这么快哟!”

马元祝说:“现在不争论,大家可以先走出去看一看,学习学习。”

马元祝自从主持景区工作以后,就刻苦学习、认真钻研风景名胜区业务知识。他深知,自然和文化遗产是大自然和前人的馈赠,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变迁,具有强烈象征意义。自然和文化遗产对人民大众产生的凝聚力和精神鼓舞作用,是其他类型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无法替代的,其核心内容构成了当代和未来的精神源泉。对于这种宝贵财富,我辈有责任保护,并确保将它传给后代。

1994年以前,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风景名胜区只有泰山和黄山。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参加申报世界遗产的行列,这是影响中国和世界的一件大事。当时的中国,既无能力承办世博会,也没有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就是进国际考场,向联合国交答卷。如果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就将永远承受考验、压力和约束,同时也将会重新唤起民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对那些还在以各种理由破坏资源的人敲响警钟。实际上,设立国家风景名胜区,参加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也是后来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早期实践。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基本达成共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美学、科研、科普和观光旅游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当争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世界永久性的保护。

但是,大家很清楚,申报世界遗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非常难。联合国每两年才评选一次世界遗产申报材料,世界各国有几十个地区在排队,而每个国家每次只能评一至两名。一旦申报失败,按规定十年内不得再申报。据了解,申报失败的景区,后来几乎没有再申报成功的。如果峨眉山申报失败,怎么办?

马元祝斩钉截铁地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们要借申报世界遗产的机会,进一步改变景区的面貌。”

马元祝是个有激情的人,有人说他同时具有诗人气质和战士情怀。他的思想像诗人一样浪漫,他的行动像战士一样勇猛。他的很多在别人看来是无法实现的过于浪漫的计划,都被他用勇猛的行动实现了。用150天拆迁改造一条长2.6公里的交通干道,用“半年初见成效,一年大见成效,三年彻底改变峨眉山的面貌”,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一次申报世界遗产,他的激情又深深感染了大家。

有激情才有想像力,有激情才有创造力。做工作,没有激情的投入,只能叫办理事务;一个没有激情的人,只能平庸地活着。激情是生命中的火焰,灵魂中的飓风,血脉中的核能——马元祝就是这样诠释激情的。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体现了马元祝的远见卓识,对申报世界遗产这场战斗,他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1994年9月8日,管委会成立了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以破釜沉舟的气概,赋予整治“脏、乱、差”工作新的标准,赋予争创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活动新的内涵。

1995年12月,峨眉山申报世界遗产整治工作全面完成,从世界级的层次上向“脏、乱、差”告别。在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一年多时间里,峨眉山的每一条路,每一个景点,都留下了马元祝的足迹。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脉峰峦起伏,重岩叠翠,气势磅礴,雄秀幽奇。山麓至峰顶50余公里,石径、公路盘旋,直上云霄。明代诗人有“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云连烟,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之语。峨眉山势高低不一,气候差别甚大。大体上低山区属亚热带,中山区属温带,高山区属亚寒带。山麓与峰顶温差约15°C。峨眉山共有六大景区,近50个景点,有的景点,马元祝多次往返,反复查证,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没有人知道他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上了多少次山,走了多少里路。他热爱峨眉山、热爱大自然。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中,蕴藏着民族性和自豪感,他把这种民族性和自豪感,溶进了自己的血脉之中。他把自己与峨眉山融为了一体。

国内国外的专家来了一批又一批,申报世界遗产的文件改了一遍又一遍。马元祝山上山下地跑,省城首都地飞,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申报的历程充满艰辛。

1996年8月18日,马元祝乘坐轿车从峨眉山市出发,到省建设厅修改补充峨眉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文件。在快到成都时,一辆刹车失灵的中巴车突然从左前方撞来,轿车受损,马元祝受伤。事后到医院查明,马元祝三根肋骨骨折,颈椎错位。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正进入紧要阶段,他怎能在医院里住那么长时间?一个月后,伤未痊愈,他就不顾医生的劝阻,戴着石膏颈托登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世界遗产委员会在那里召开世界遗产评审会,马元祝要向大会主席团作申报陈述,并接受提问。当时,他折断的肋骨还没有长好,错位的颈椎还没有完全复位,胸口和双肩不时产生剧烈的疼痛,那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疼痛,一不留神就会痛得全身冒汗,因此起卧行走都要非常小心。但是,整个申报工作只有他最熟悉,成败在此一举,这项任务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一旦申报失败,就是十年内不得再申报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到了巴黎,马元祝发现,外国人开会与中国开会方式不同,与会人员不统一住会,开会时从四面八方赶来,一散会,又找不到人了。为了能和委员们多作一些交流,马元祝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同志每天都提前到达会场,利用开会前的时间和委员们进行接触,赠送一些风景名胜区的宣传材料,使委员们加深对峨眉山的印象。

大会发言时,马元祝戴着颈托登上讲台。这个颈托,不仅托着他充满智慧的头颅,也托着峨眉山申报成功的希望。马元祝深知,这次参加世界遗产评审大会,是世界给峨眉山的一次机遇,他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在这个国际讲台上,他代表的不仅仅是峨眉山,是代表中国!他感觉到峨眉山正在翘首遥望着他,峨眉山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正在翘首遥望着他。

当他登上申报大会的讲台时,峨眉山的山川、溪流、古寺、碑林、云海、佛光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一幕幕出现在他的眼前,使他的发言充满激情,充满诗意。讲到激动处,他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不慎牵动了伤患处,剧烈的疼痛使他顿时汗流满面。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员们知道他是带伤陈述,深深被他的激情和敬业精神所感动。他们知道,这个生于峨眉山,长于峨眉山,现在又来管理峨眉山的中国人,对峨眉山充满感情。他是峨眉山的儿子,与峨眉山早已达到山人合一的境界。峨眉山有这样的管理人,还用担心在峨眉山成为世界遗产之后管不好它么?

马元祝在陈述的最后说:“保护好遗产资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我们有责任向全人类保证:将竭尽全力对本国领土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保存和展出,使其世代相传,永续利用!”

这是向世界的承诺,向地球的承诺,向人类文明的承诺。

马元祝的陈述获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在主席团进行表决时,峨眉山的申报材料一举获得通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桑塞尔博士对马元祝说:“你们的保护管理工作有非常高的水平,申报文本写得非常好,是1996年联合国收到的17份申报文本中写得最好的,应作为范本在全世界推广。”

后来有委员和马元祝开玩笑说,他本人留给大家的印象,比峨眉山的印象更深。是的,在世界遗产这个讲坛上,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戴颈托的申报者。

两个月后的12月6日,世界遗产评委会全体委员会议在墨西哥梅里达召开。马元祝伤未痊愈,再次戴着颈托参加会议,向全委会作最后陈述。世界遗产委员会全票通过,同意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十八个、中国第三个“双遗产”。

在大会表决通过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那一刻,马元祝默默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切,来得太不容易了。这是祖国的荣誉,而维护和保持这一荣誉,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同类推荐
  • 茶话人生

    茶话人生

    茶, 是中国的特产,中国人喜欢喝茶。中国喝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俗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最重要的七件物品,茶就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国人对茶的看重。茶,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从日常饮食到养生保健、从品茶论道到以茶修身,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虽然日本也有茶道,但茶的真髓,从骨子里散发着中华文明的味道。
  • 深情史

    深情史

    《深情史》一书收录了七十余篇短小精致的故事,题材丰富,尤以爱情为主。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点,但个中的缠绵悱恻、恩怨纠葛都是一致的,所引发的哀戚感伤、唏嘘感叹也是一以贯之的。同时,这也是一本阅读之书或重写之书——这些故事都来自阅读,皆为化典新编,每篇题后均标明了故事来源。作者身兼古典文学博士、新生小说家、诗人的三重身份,博古通今,涉笔成趣,具有极强的化古为今的能力,其以简洁、细腻的语言对它们进行了重写。
  • 扈学秋随笔集:一年之隙

    扈学秋随笔集:一年之隙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随笔集,是作者2017年的心路历程的全记录,作者通过随笔的方式记述下生活、工作、亲情、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故事,每一篇都有特定的主题。作者文笔轻松幽默,旨在通过发掘和展现生活中的美妙故事来向读者传递自己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和歌颂。作者把2017年一年来,写的文字,积累起来,和朋友一起品味生活,滋养心灵,感悟生活。人生是短暂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匆匆前行的脚步,总要留下些什么,而文字是最好的记录。
  • 王小波作品精选

    王小波作品精选

    集中了王小波的杂文和小说代表作。王小波是中国富有创造性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英。其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他的文字,是透明的也是朦胧的,是本份的也是狡猾的。迷宫一般的文字,可以让你想到博尔赫斯……总之,你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热门推荐
  • 赤血令

    赤血令

    平凡年轻人如重生一样来到镜蓝大陆,携带着家传功法,书写新一代神话!实力至上的世界,女人,权势,财富紧紧相连。战兵团中的女子,家族的千金,逃亡的公主,皇朝的女王,龙族的公主,一个个绝色美女与聂鹰不期而遇,演绎出一曲惊心动魄的传奇……
  • 古墓之谜

    古墓之谜

    护士艾米·莱瑟兰接受考古学家莱德纳博士的聘用,来到哈沙尼的挖掘场,照顾莱德纳博士美丽而神经质的妻子。不知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考古队里的气氛越来越奇怪,这真的是因为莱德纳太太不断产生的被害妄想吗?至少有一个人知道那不是妄想,因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莱德纳太太真的陈尸于窗户紧锁的房间中……
  • 犬系青梅:傲娇竹马,别太凶

    犬系青梅:傲娇竹马,别太凶

    因为种种原因,颜音成为了易嘉禾的专属保镖兼陪读。却没想到,这一陪,就把她的身和心都给赔进去了,从此开始了每年365天的忠犬生涯,负责他的衣,食,住,行兼......暖床。......人前,他是高冷毒舌的校草,身份尊贵的少爷,考一百分只因为考卷只有一百分的学神。人后,只有颜音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傲娇,记仇,抠门,以及......超级护短的大路痴。
  • 爱若清浅,拾而复得

    爱若清浅,拾而复得

    好友的陷害让夏雨沫沦为笑柄,喜欢的人离她而去。父母的不理解让她痛苦万分,纨绔陆之宇的乘人之危更是雪上加霜。爱而不得,强加的爱她不屑。可一步步走来,强加的爱却让她动了心。爱若清浅,拾而复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智大勇的探险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大智大勇的探险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大智大勇的探险家(2)》本书分为哥伦布、麦哲伦、白令等部分。
  • 老大你的小娇妻翻天啦

    老大你的小娇妻翻天啦

    和从小的邻家哥哥结了婚,本来以为这是一个甜蜜蜜的爱情故事,没想到,这“画风”却朝着鬼畜这条“光明大道”,一去不复返。众小弟:老大,为什么你打不过老婆啊!“老大”:开玩笑,老子上辈子就没打得过她。(男强女强,不虚弱,身心干净。)
  • 松下用人之道

    松下用人之道

    组织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健全的硬体组织则更重要。有实力者兴起,无实力者消没,所以人也需要有真才实学,才能拥有实力。这是自由主义的好处,它能促使人们不断充实自己,培养实力。如果没有经营产品的实力,或不称职,就不得不败下阵来。那么公司要经营得当,应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书,一起阅读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松言只云

    松言只云

    悲催的人生,当那扇门打开时,他穿越重生到了异世界,这个世界的发展已经接近近代了,魔法师,剑圣等勇士在这随处可见。虽然时代不落后,可是除了平民区,其他地方还活在乱世之中。为了资源,为了生存,他们迫不得已发动战争,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阴谋诡计,用尽一切方法,只为支配一方,只有这样才能安心活着,虽然没有永远的和平,可是只要强大了,占领了一方,手下勇者无数,只有这样才足以让那些在黑暗处怀着狼子野心,虎视眈眈的人望而止步。没有人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的血脉能繁衍生息,可是这又是为了什么呢?没有人明白,他们只知道,活着就是一个等待死亡的过程。那天,松言只云来到了这个世界,带着生前的记忆出生在了平民区的家庭里。本以为来到了新世界,摆脱了现世的痛苦,可谁知,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双亲的死亡,还有逃不了的天额巨款,一件件倒霉的事,上天见他可怜,给了他独特的能力。生活就是如此,松言只云可不会这样就倒下了,坚决向命运说不!逃避并不是办法,一边还债,一边寻找生命的意义!从此,松言只云踏上了一刻不得停歇,疯狂接受委托赚钱还债的道路。别人是为了生活,而他,是为了——活着……
  • 西厂

    西厂

    雨化田:“你问我西厂算什么东西?你听好,东厂不敢杀的人我杀,东厂不敢管的人我管,一句话,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够不够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