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7400000002

第2章

八岁,我刚上二年级,母亲撇下我走了。这一打击对我是致命的!不仅失去了最疼最爱我的亲人,更重要的是没人背我上学了。父亲懒惰、木讷,除了上班就是喝酒,一向把我看作废人。若不是母亲坚持,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根本不可能进校门。是妈妈求校长,拜老师,为我争得一席座位,并天天接送,风雨无阻。脑袋的求知欲天生强烈,我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征服了老师和同学。可是,妈妈的病逝毁灭了我人生的唯一希望!我躺在床上,脸向墙壁一动不动,眼前是无尽的黑暗。我觉得自己将烂在床上,就这样烂掉……

毛大吾,毛大吾。这是我的名字,有人站在我背后执拗地呼唤。

我的同桌米小强来了。我不想见人,不去理他。可他动手了,把我翻过来,背在背上。他说:快走,要迟到了!

从那一刻起,我再也没离开米小强的脊背。他父母是慈爱之人,在儿子房间里放一张小床,干脆让我住在他家。父亲每月发了工资,就过来看看我。他总是说:走吧,回家躺着,我养你一辈子。我也总是回答一句:不,我要站着活!爸爸无奈地摇头,留下一半工资,独自喝闷酒去了。

学校生活是快乐的,老师同学大多善待我。残疾人有种种不便之处,谁都以体谅的态度给予我帮助。但教体育的朱老师却是例外,他坚持对我来说过于苛刻的要求:你必须上体育课,否则吃零分。我试图开玩笑:好吧,我就用脑袋在操场上滚。朱老师不苟言笑,板着脸:不,让米小强同学背着你上课,成绩算你们俩的。

于是,我出现在体育场上。米小强刚开始发育,瘦瘦长长的身子好像一根豆芽菜,背着我跑跑跳跳实在不容易。我们跑步,绕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跑,小强脸上的汗珠啪啪掉在沙土上。我用哀求的目光瞅着朱老师,可他视而不见,仍吹着逼命的哨子,让我们跟上队伍。铁石心肠的家伙,那一刻我真恨透了他!这还不算,我们必须参加短跑比赛。你想想这是怎样的情景吧,起跑枪声一响,同学们野兔似地嗖一下蹿出去,我们却像一只鸭子,歪歪扭扭落在后面。我不是脑袋,而是一只面口袋,在米小强的肩头东倒西斜。跑几步,他就用双手托一托我,生怕我掉下来。在同学们的嬉笑声中,我们总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

最悲惨的是跳远比赛。米小强奔到沙坑跟前一个急刹车,不敢跳了。朱老师板着脸:再来一遍!可再来几遍也没用,关键时刻米小强老是悬崖勒马,拿鞭子抽他也纹丝不动。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急得直跺脚。朱老师面无表情,还是那句话:再来一遍。我哭了,用两只拳头擂他的头:你跳啊,跳啊!米小强红眼了,大吼一声:我来啦——他飞一样起跑,到了沙坑前奋力一跃,我就觉得自己起空了,腾云驾雾似的。接着,眼前一黑,我的脑袋栽入沙窝!同学们一片惊呼:头掉了!头掉了!米小强抱起我,坐在沙坑里哇哇大哭,仿佛自己真地掉了脑袋。就从那时起,我们俩确立了头和身体的关系,一生一世不动摇!

风高月黑,我和米小强又来到操场。我说:丢不起这个人啊,咱们练吧!小强咬牙点头:狠练!我的头脑发挥作用,预先准备好一根尼龙绳,将我和他牢牢绑定。我们一遍一遍地跑,一次一次地跳,终于练得身轻如燕,顺风飞扬!

小学毕业时,体育成了我们的强项。最拿手的是篮球,两人相加,身高优势不言而喻。我双手托起篮球,轻轻投出,每每准确落网。那一瞬间,我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信心随着落地的皮球,一蹦老高!朱老师让我们在校队打主力,仍板着一张黑脸,逼我们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多年以后,我去看望朱老师,问他:当初你为啥非逼我上体育课呢?上了年纪的朱老师依然不苟言笑,淡淡回答一句:体育精神,重在参与。停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你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我深受感动。如果一直在教室里憋着,我还真不知成啥样子呢!朱老师的两句话,足以影响我终生。

生存意识一直给我带来压力,残疾孩子总是想得多。屋后有一棵小杨树,每天放学走过那里,我就指指小树:老米,你踢它三脚。米小强虽然纳闷,仍按我的要求踢了三脚。小杨树摇摇晃晃,立不住的样子。时间长了,一向不爱说话的小强忍不住发问:干吗老让我踢树啊?它惹着你了吗?

我笑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武功大师,教了三个徒弟。老三最笨,什么拳路也学不会。师傅就把他领到一棵小松树下,命他每天打树。招式极简单——一巴掌一腿。好,三徒弟就对着松树一巴掌一腿地练,整整练了一生!松树长粗长大,三徒弟也渐渐老去。可只要他一动手,老松树就像幼时一样哗哗颤抖。一日,有个武林高手前来挑战,坐在一座悬崖上,声称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只要把他打下悬崖,就痛快认输。师傅已经不在了,老大老二为捍卫师门尊严,奋力一搏。他们拿出毕生武艺,使尽各路拳法,高手却盘坐在巨岩上,纹丝不动。老三离开松树林,说我来试试。自然,没有谁看好他。可是他赢了,且赢得惊天地泣鬼神——只一巴掌一腿,就把巨岩劈下悬崖,坐在其上的挑战者,连影儿都不见了!

米小强听完故事,半天合不拢嘴巴。从此,他见了小杨树就一阵猛踢,直把那棵树踢死了。不过没关系,老米见啥踢啥,像一匹烈马,连我都勒不住他。非凡的脚头功夫就这样练成了,我一生的安全也得到保障。

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我住的小胡同对面,有一幢高楼,名曰红旗楼,尽住着有权有势的人家。红旗楼里有个顽皮男孩,叫林大东,是高我两级的同学。这家伙不知出于何种心理,老拿我恶作剧。他领着一群红旗楼的小孩,放学时把我们堵在胡同口,尽情嘲笑戏弄。他用绳子套米小强的脚,说是绊马索;又往地下吐一口痰,逼我拿帽子擦掉。由于明显处于劣势,我们只能忍耐,尽量拖延时间,直到救星出现。

救星是一位女同学,名叫杨雨妹。她也住在小瞎胡同,是我们的中队长。林大东有点儿怪,见到雨妹脸就红。小姑娘像一只小辣椒,甩着两条小辫子冲到他面前,指着鼻尖就骂:不要脸,不要脸!大欺小,多欺少,你还算个男子汉吗?林大东特别在乎男子汉的称谓,腆着大红脸,带领手下灰溜溜地跑回红旗楼。杨雨妹转过身朝我笑笑,说:走吧,去我家写作业。我们跟在她后面走进小瞎胡同。

我也重视男子汉的尊严,总靠一个女孩子救驾实在没面子。当米小强脚头有了几分功夫,我们决定不再等待小救星。那天,林大东摆出新阵势,男孩子一个背一个,隔着马路冲过来。骑马打仗!骑马打仗!他们喊叫着冲上前,几双手同时抓住我的衣服,使劲往地下拽。幸亏尼龙绳已经升格为皮带,我还能抵挡一阵,否则真像林大东喊的那样,我的头要被他们当破瓦罐摔了。这工夫,米小强开始踢树!孩子们密密麻麻的小腿,还真像一片小树林,可是远不如小杨树经踢。只三五下子,对方人仰马翻,地上躺倒了一片。老米还不过瘾,照着林大东连踢三脚,踢得他从人行道滚到街中央!杨雨妹恰好赶到,目睹这情景惊得目瞪口呆。

我对雨妹一笑: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咱们了!我刻意使用“咱们”这个词,将她也包括在内。

总的来说,我们是和平主义者,除了这一仗,再没有与其他男生发生冲突。尤其是米小强,人越长越强壮,脚头越练越坚硬,性格却越来越温和。这是天性使然。像他这样的好人,世上罕见!从小学到中学,他不离不弃背了我十多年。许多人为他的事迹所感动,报纸上经常刊登表扬他的文章。读到高中,共青团市委把他树为学雷锋标兵,一时轰动Y市!

这家伙,虽然使很多人热泪盈眶,自己却笑嘻嘻地认为沾了我的光!他说:没有你,我能出那么大的名吗?谢谢啦!

同类推荐
  • 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保卫战

    《钓鱼城保卫战》是星光系列丛书之中的一本。钓鱼城保卫战,以孤城抗击蒙古进攻三十余年,甚至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军队也未能越雷池半步后,终止抵抗后也不降旗、不收兵器、不改县志。用实力让敌人放下屠刀,被欧洲人惊叹为“上帝折鞭之地”。因为其历史意义和传奇性,我们单独予以讲述。
  • 怀抱太阳

    怀抱太阳

    中篇小说集《怀抱太阳》收入建国以来蒙文文学创作中的五个优秀中篇小说:《怀抱太阳》、《落在心中的魔影》、《再见吧,瓦柳什卡》、《世界的色彩》、《翁根博格达之乡》。《怀抱太阳》描写一对蒙古族牧民夫妇为供女儿出国深造抵押了草场,在城市以拾荒为生,贫困的物质生活并未摧毁他们乐观向善的生活信念,在热心帮助他人的同时,还收养了一个有残疾的弃婴。小说文字质朴,人物形象饱满,颇具艺术感染力。《落在心中的魔影》则通过侦破一起发生在生产队的命案,以幽默的笔法探入人的内心世界,情节复杂、文字鲜活。
  • 永恒的影子

    永恒的影子

    鲁文基教授和助手梅丽将鸟巢号重新改造一番,便开启了两个人银河旅行。两人驾着新生的鸟巢号走到仙女座大星云附近发现了X射线光,鲁文基教授让梅丽赶紧调头往回走,正当梅丽疑惑的时候,教授告诉梅丽他们遇到了黑洞。此时,鸟巢号里的求救信号响了起来,鲁文基打开求救信号,发现了一对被困在黑洞里的夫妇,随即展开救援,却最终却敌不过宇宙的残酷,看着夫妇俩消失在黑洞中,成为永恒的影子。
  • 手语者

    手语者

    我二十二岁那年过得并不好,我可能一生过得都不好。这一年我快要挺不下去了,十二月底我给我继父于勒写信解释——前段时间没回信因为我在忙,你用不着内疚,更用不着一封封地写信给我,我已经原谅你了。五月份和你分开,回到清华我就开始挂科。我沮丧很长时间,我还不知道今后做什么,有人十五岁就清楚人生理想,有人如我如你,浑噩至死都不去想想到这世界是干吗来的。你知道我后来怎么释然的吗?我这样跟你说,我对上什么大学无所谓,可你不是,你把你继子上清华当作是你这一辈子的高光时刻。如果我被清华劝退,最受伤的是你,不是我。我好多了,很高兴我原谅你了,我依然恨你,我原谅不了你。
  •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经典译林)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经典译林)

    全书收录了欧·亨利最负盛名的四十二篇短篇小说,多以20世纪初的纽约为背景,集中展现了世纪之交的时代风貌。作者敏锐地将社会热点问题剥离出来,以优雅和精炼的语言加以艺术再现。小说主人公多是小职员、警察、流浪汉和贫穷艺术家之类的小人物,但同时又是恩爱的夫妻、守信的友人、舍己为人的平民英雄等。小说构思精致机巧,情节张弛有度,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整体风格乐观诙谐,行文间充满机智。
热门推荐
  • 《逍遥游》

    《逍遥游》

    “我不受善恶羁绊,我只顾自己快活。你对我无用的那一刻,就是我抛弃你的那一天。可是,只要你一天在我羽翼之下,我就会……保护你。”——无论你是人还是兽。
  • 北大口才课

    北大口才课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知识和经验,85%取决于沟通能力——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可见,语言表达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人际交往中,高超的口才技巧能够帮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维护人际关系,甚至可以变危机为转机、化劣势为优势。它可以让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职场中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在朋友面前口若悬河,谈笑风生;在恋人面前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在演讲台上慷慨激昂,意气风发;在论辩场上舌战群儒,雄智多辩。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命不好命,说话来决定。因此,好口才是人们闯荡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每个人都推荐的社交能力。
  • 妃常特工:王爷请负责

    妃常特工:王爷请负责

    盛大的婚礼,鲜艳的盖头,那盖头下的人,是谁?他是冷漠残暴的亲王,她是一缕不知情爱的幽魂。她一朝穿越,成为他的部下,他教她读书写字,武功心法,却教她,不要爱上任何一个人。可是她却飞蛾扑火般爱上他,甘愿为他所用。她为他打下半壁江山,无数的忍让,却始终不敌他心爱女子的一滴眼泪。当尘埃落定,他手一挥,她成了他的弃妃……再次相见,她在邻国国君的婚礼上,一曲清歌倾尽天下,他狠厉的握住她的手,阴冷的眸子闪烁着骇人的光泽,“你竟然敢,嫁给别人?”她微微一笑,绝美无双,“请问,你是谁?”他被打击的踉跄不稳,后退几步,忽而凛然上前抓住她的肩膀疯狂摇晃,“不准忘记我,不准,我曾经那么伤害你,报复我啊,报复我!”女子依旧微笑,星眸中平静无波,其实他不知道,真正的报复,已经开始……
  • 我家娘子已黑化

    我家娘子已黑化

    天官赐福的周言词,这辈子,只想放飞自我。谁拦,怼谁!娇弱女儿要逆袭,精分少女欢乐多。相公:娘子已黑化,夫君好怕怕!您的镇宅小达人已携洪福齐天光环火辣上线。
  • 宫蔷燕歌

    宫蔷燕歌

    三十三重天宫,离恨天最高。四百四十种病,相思病最苦。----------------------------------------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你要耐心听完啊。----------------------------------------我从江南到京都,繁花似锦。又从京都到漠北,擐甲执兵。这一路我看遍了路上的风景,却始终看不透自己的内心。
  • 在后台的后台

    在后台的后台

    《在后台的后台》收入了韩少功的主要作品,占发表总量的七八成左右。借此次结集出版机会,作者对其中部分作品做了修订。我投入文学写作已三十年。回顾身后这些零散足迹,不免常有惶愧之感。以我当年浓厚的理科兴趣和自学成果,当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大概是顺理成章的人生前景。如果不是“文革”造成的命运抛掷,我是不大可能滑入写作这条路的。我自以为缺乏为文的禀赋,也不大相信文学的神力,拿起笔来不过是别无选择,应运而为,不过是心存某种积郁和隐痛,难舍某种长念和深愿,便口无遮拦地不平则鸣。
  • 大唐的裂变 遍地狼烟

    大唐的裂变 遍地狼烟

    残唐天下,遍地狼烟。肆虐大唐半壁江山的黄巢之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从此朝廷再也无力约制各藩镇。本稿从朱温降唐开始写起,描写了大唐日渐衰败,各地诸侯拥兵自重,天下一地碎片的政治乱象。书稿采用编年体体例,多角度刻试图全景式地展示唐末复杂烦乱的景象。
  • 妙好宝车经

    妙好宝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官匪”县太爷

    “官匪”县太爷

    希望读者朋友们记住这个惊心动魄的日子: 2000年12月12日。2000年12月12日上午,一位自称是“即将成为死囚”的中年男人给成都《天府早报》社的编辑苏黎先生打来了一个热线电话。据那位“即将成为死囚”的中年男人在电话里说:他很喜欢阅读《天府早报》上自2000年8月14日起开始连载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为苑囚写遗书》。据他说: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数百万资产的大老板,家境豪富,没想到遇到一个比土匪还黑心的官匪“县太爷”。
  • 变革

    变革

    "小说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线,展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回水坨为代表的我国农村社会,是如何在基层干部的领导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变革,以及如何创办乡镇企业、走上致富的道路的。小说重点描写了以赵志清、赵志明、陈长生、杨永志等为代表的党的各级农村基层干部敢于开拓的精神,敢于发展的精神,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赞扬了他们冲破“左”的思想桎梏,率先在农村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崭新农村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