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300000004

第4章 长盛不衰的禅

禅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2—前1世纪)为小乘佛教盛行时期,基本遵守释迦牟尼的遗训,精勤实修,以证得果位,称为正法阶段;第二阶段(前1—7世纪)为大乘佛教盛行时期,“定”学得到长足发展,建立了精致严密的禅定理论体系;公元7世纪后为第三阶段,密乘盛行,形成了系统严密的密宗瑜伽,重修气脉。

中国化的佛教禅法可分为五个阶段:

(1)后汉末期到西晋末期为第一阶段

西域安息国的安世高于公元148年来到洛阳,译出了《安般守意经》、《禅行法想经》等10多种小乘禅法,为印度禅学传入中国之开端。它简便易行,数息(计算呼吸次数)与道家导引、吐纳养生长寿相近似,易为中国人接受,得以广泛盛行。康僧会的数息、随息、“六妙门”也属于小乘禅法。

(2)东晋到南北朝为第二阶段

西域著名高僧鸠摩罗什于401年来到长安,译出了《坐禅三昧经》二卷(小乘禅法)以及空宗的《大品般若经》、《维摩诘经》等,奠定了大乘禅法的基础。在两百多年间,有大批印度、西域禅僧来到中国传授禅法,中国僧人也西行学禅。其间,又可分为纯禅时代和禅机时代:

纯禅时代

指印度高僧达摩来中国到六祖慧能。释迦牟尼“以心传心”,传至菩提达摩已28代。禅宗不以语言文字绊脚跟,以“传佛心印”自称,以觉悟众生的佛性为目的。传至5代弘忍分为南北二宗。北宗神秀强调经教,力主“渐修”,晚唐后衰落。南宗慧能在南方日益强盛,威望越高,名为禅宗六祖,是我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定为正宗。他主张“顿悟见性”。

慧能(638-713),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人,是位奇僧。传说诞生时满天雪亮,房里芬芳异常,不吸母乳,常梦见天神来喂甘露。有两位外地僧人来访,对其父说:“我们是专门来为孩子取名的,就叫惠能吧。惠,以佛法化渡众生;能,能做佛事。”两位僧人说后,不知去向。

慧能3岁丧父,自幼跟随母亲烧香拜佛。成人后以卖柴为生,赡养老母,从不识字。一日他挑柴到一家客店,听人诵《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段,即能理解。有人劝他去湖北黄梅投拜五祖弘忍禅师。弘忍问:“汝自何来?”“岭南。”“须欲何事?”“唯求作佛。”又问:“岭南人无佛性,怎么作佛?”答:“人地即有南北,佛性岂有东西?”弘忍见他悟性极高,派去碓房舂米。一日,弘忍集合700余人,要每人各写一偈,谁能领悟佛法大意,衣钵就传给他并立为六祖。教授师神秀连夜写了一偈贴于壁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请人代读,即知大意,觉得并未悟入佛境。他请人代写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夜间潜入碓房问他:“米熟也未?”他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筛师谐音)在。”弘忍示他三更入室为他讲解《金刚经》,授予代代相传的法衣,定为六祖,并要他速逃南下。惠明赶来追杀,他弃衣于石上。惠明于法衣抢之不动,反投门下。慧能几次被追杀,后逃至广东曹溪森林与猎人为伴,隐姓埋名。15年后到广州法性寺落发具戒,备受宗印法师赏识。两年后慧能回到韶关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传法,门徒达10万之众。

前几代禅师均以独宿孤峰,端居树下,终朝寂寂,静坐修习为特点,重林谷而远人间。慧能力主先识道,后居山,反对离世间求解脱,使佛教成为人间佛教,是一伟大革新。他强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注重从身心中顿见佛性,看重《金刚经》,门人将其说法录为《坛经》,流传于世。

慧能76岁时于7月1日集徒众说:“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果然,八月卒于南华寺,白气如练直上,长一里许,五日方散。遗体至今尚在,生动逼真,千古不朽。“文革”时期,红卫兵抬出真身游行,拿鞭子抽像打在铁上一样,怀疑是假的,在身上打了一个洞,发现一根根骨头像黄金一样。慧能曾将得法袈裟赠与武则天,女皇赐他水晶钵盂一只,金绣千佛袈裟一领。这些遗物连同历代圣旨等,在南华寺内至今保存完好。

禅宗的基础是如来藏的“缘起论”,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人皆可成佛。禅宗成为中国汉地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净化了印度数千年的宗教哲学思想,最具中国特色。此前佛教知识化,与修行实践相脱离。禅宗使佛教平民化,不识字也可参禅打坐悟道,经过汉魏隋唐,融摄孔孟老庄之言理,最终孕育出无与伦比的禅宗。公元8世纪初传入吐蕃,北宋传入朝鲜,三祖时传入越南,12世纪传入日本,又经中国、日本传入欧美,形成西化禅宗。

它早已超越宗教界,受到社会各阶层,各学科的欢迎和应用。在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伦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未来学等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不同程度的深远影响。当今在日本、美国均有用禅学管理企业的成功者。中国禅受到全世界普遍欢迎,当代五大洲中个人拥有《六祖坛经》的达十几亿人之多。

禅机时代

六祖慧能之后,禅宗的纯朴风格大有改变,棒打及喝骂的机用盛行。不讲基本理论,不重“戒、定、慧”三学要则,重智慧开发。师对徒因时,因地、因人不同,采用直接紧逼的方式或棒喝,或拳打脚踢,或用矛盾语、无意味语,或指桑喻柳,点出戳破修行者的我见(成见,偏见等思想上的障碍),使其达到悟的境地。

灵活地运用不拘一定形式的动作和语句,使修行者收到禅的功效,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便是禅机。如提出:“鸡蛋碰石头,石头破了,鸡蛋完好。”悟有深浅:有一知半解之悟,有透彻之悟。“禅道唯在妙悟”,即灵活的悟,创造性的悟。越是莫名其妙,语义不明,越能考察出悟性。被考察者若能应对自如,表明他悟性极高。重悟,是禅宗最大特色之一。

(3)隋至五代为第三阶段

这是中国佛教禅法的成熟、兴盛时期,各宗派禅法争奇斗艳。

天台宗

天台宗的创立人是智,因他长期住在浙江天台山而得名,以《法华经》为经典。他也是位奇僧。传说母亲怀孕时,三次梦见吞白鼠入腹。卜师说:“是白龙在腹之兆也。”出生时室内神光洞明,映照邻居,两位僧人叩门道:“你家生了出家人也!”说后,立即不见身影。

智18岁出家,23岁拜慧思为师。公元575年他到浙江会稽(绍兴)天台山讲经说法,隋炀帝杨广也来听讲。他将“南义北禅”(南朝佛教重义理,北朝佛教重坐禅)、大小二乘佛教交融会合,倡导“止观并重”、“定慧双修”。“止”即“定”(止散乱心,专注一境),“观”即“慧”。智慧、观想,是佛教两种修行方法,如鸟之两翼。“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

智于公元597年去世,605年肉身置于六角形宝塔内,至今犹在天台山直觉寺。他以崇高的声望取得崇高的政治地位,谋取经济实力,一生建寺36所,著书140余卷,度僧14000余人。

唯识宗

唯识宗的创始人是玄奘(602-664)。他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沿江东下参学,尽览各家学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从敦煌由新疆经中亚到印度,游历数十国,广事参学。往返17年,行程2.5万余公里,取经657部,译出75部,1,335卷,是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他弘传了印度大乘瑜伽行派之说,阐述法相、唯识义理,故名法相唯识宗。着重从认识论分析诸法性空,论证万法不离心识,“外境非有,内识非无,心外无法,无法唯识”。他照搬的经院哲学并不适合国情,30多年后便衰落了。

玄奘原名陈祎,5岁丧母,10岁丧父,后去洛阳净土寺,读《老》、《庄》,诵经文,天赋极高,后来成为旅行家,中印文化交流巨人。公元633年他到达那烂陀寺,1,000多人持幢盖香花相迎。106岁的戒贤泣涕如雨道:“三年前身患重病,梦见有一金身之人来告,有一东土高僧来此求学,三年后方到,应以法受彼,使大法流通。”公元645年,玄奘带着大量经典、佛像、舍利、花种、异国珍宝等回到长安。唐太宗邀他从政,他坚持译经。65岁圆寂,高宗以金棺银椁厚葬。

华严宗

以《华严经》为宗,由唐代高僧法藏创立。法藏批判地继承了天台宗、唯识宗的有关思想,糅和成为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法界缘起”和“圆融无碍”两方面,修持上多归于禅宗与净土宗。

净土宗

创始人为唐代善导、道绰等人。依据为三经一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往生论》,以“信、愿、行”为宗。信:信心,念佛必定会往西方净土。愿:立誓发愿死后往生西方净土。行:依教修行,如念佛、修禅、积德等,临终前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去西方。修行方法简便易行,贫富皆宜。宋代以来,天台、华严等也念佛,唐宋后渐渐合流,多为禅净双修,佛教进一步中国化。禅宗非常注重内力,净土宗仰赖外力,内外结合就成为“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中唐后的禅宗,注重心性悟解,提倡超越佛祖,自尊自信,否定印度传统佛教。净土宗以“信、愿、行”为宗,扫除了传统佛教三学兼修的方法。两相夹击,衍化成中国佛教,再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交融会合。“以禅入儒,诱儒知禅”,道家也向禅宗靠拢。吕洞宾说:“神即心,心即道,道即禅也。”

(4)北宋至清末为第四个阶段

主要传承有禅宗、净土宗、天台宗。藏传密宗在元代一度传入,它不等于藏传佛教,在修法上以密乘为达即身成就的最上法门,保存了印度晚期的无上部密法,以无上瑜伽部法为主。

藏传密宗简称藏密,诸派所传密法几乎如出一辙,注重修身与气功,也有与汉地禅宗相近的地方,特别不同的是“灌顶”。灌顶有多种,在“结缘灌顶”基础上才进一步“传法灌顶”,上师传授功力和心授精妙。此外,还有增福寿智慧而受的“增益灌顶”、“消灾灌顶”等。其中“破瓦灌顶”,意为神识迁移法,即开顶。藏密认为,修功可打开人体的顶门穴位,从而与宇宙信息和宇宙能量接通,可出功治病,即所谓神通。

(5)近代到建国前为第五阶段

主要是禅宗禅法和净土宗念佛禅,唐代密宗复由日本传入中国。藏传佛教各派密宗传入内地,汉地僧人也到川康藏学习密法,将藏文密宗译成汉文。

藏传佛教通常被称为“喇嘛(意为上师)教”,以藏族地区为中心,是中国佛教重要的一支。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为公主带去的佛像建造了大、小昭寺,为汉地佛教传入之始。从印度迎请大师入藏传法,开宗立派,以修晚期印度佛教密乘无上部密法为特色。喇嘛教是在佛教教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苯教的一些神祇和仪式,独具特色。达赖(意为大海)、班禅(智慧双全的大学者)为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系统。

在元代,藏传佛教被定为国教,掌握西藏政教大权,长期以来为藏族全体人民信仰,对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它向北传入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向南传入锡金、不丹、尼泊尔,向东传入汉地,近几十年又传入欧美。

同类推荐
  •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3(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3(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3·上册 感冒俗称伤风,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人体在一定诱发因素作用下,感染上致感冒病毒,从而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普通感冒潜伏期短,一天左右,起病较急,一般伴有轻度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9℃。常咽痛、头痛、全身乏力,并有鼻塞、喷嚏、流涕、胃不适等,有时有轻度咳嗽,如果无并发症,则多在3~5天症状减轻、消退。全年都会发生,以冬末春初季节较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祖宗别催婚

    祖宗别催婚

    连州有四美——“月、水、花、镜”,作为“琴筝二友”之一的墨妭却被称为“连州四美之五”。不过她并不在意这些虚名,连未婚夫失踪了十四年也没让她焦心。真正让她在意的是那个在耳边唤她“阿秋”的人是谁。但是,未婚夫那芝兰玉树般的弟弟可以代替失踪的兄长与她履行婚约吗?诶,那个亦仆亦友不着调的人会是失踪了的未婚夫?而她自己,在层层迷雾拨开之后,又会是谁?他是来自天堂的恶魔,亦是潜伏于地狱的天使。——我不能离开黑暗,正如我不能离开光明。他是寒夜中温暖的光,亦是烈日里的当空骄阳。——在你看来,我是不是可以被随时抛弃,我要变成什么样子,才不会被你舍弃?她是温室里娇贵的花,亦是荒原上顽强的草。——为情所困,不如跳出其中,放眼别处,不生婆娑。“情爱一事,众说纷纭,可能古往今来,无人能参破。故,不敢妄言之。而你于我而言,是我身上最脆弱的部分,除了我,不放心将你放于任何人来保护;同时,你亦是我最坚硬的铠甲,有了你,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将我摧毁。如果这种感觉能够称之为——爱,我希望,这爱能刚刚好够一辈子。因为,下一世,我们不一定能相遇。”如果我爱你,只求莫失莫忘,永不相离;若失若忘,亦不相离。如果爱不能拯救我的无望,也不能阻止——我爱你。
  • 以法理之名

    以法理之名

    李星穿越到了法理世界。这个世界中,法学理论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李星接到了特殊人物的任务,要在冒险过程中,不断的讲述法律知识以获取奖励。而我们可以看看李星的故事,顺带学点法律知识。
  • 问剑征天

    问剑征天

    道有千条万道,剑有千变万化,幽幽指弹人间情,不过三两声。若以白刃断命织,从何起剑?剑仙三声笑来,自为人间潇洒。子孝请雷惊天,亦使苍天低眉。月影萧声悠扬,低眉掩含杀机。玉楼倩影弄舞,软香胜过天仙。痴剑着利身伤,入意三分天绝。天道苍茫,触不及,望无边,敢与剑问。
  • 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

    当我每每看到场凌城南那高大的炎帝雕像时,不尽会想起宝鸡常羊山来,因为,那里是炎帝长眠的地方,那里的清姜流域,有着炎帝生息并倡导稼樯的记忆,所以,我对常羊山的向往也就随之产生。
  • 未完之战

    未完之战

    从两个世界交集的一刻,一切都开始不同。遭受另一个世界的信息干扰,普通人不再平凡。异兽,星际来客,未完之战再度继续。要怎样在夹缝间挣扎,才能摆脱被愚弄的命运。人类如今的历史进程,竟是扭曲的结果。一切骄傲的成果,进步,探索,仿佛成了笑话。一个文明的升华,注定伴随另一个文明的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愿意为人类尽一份微薄之力吗?
  • 大明审死官

    大明审死官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无话说。。。。
  •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收录了石评梅的大部分散文及小说作品,介绍了石评梅自身的情感苦旅和内心的彷徨与迷惘,揭示了“五四”时代知识女性在情感与理智冲突中的挣扎,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光明的渴望,以及对妇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呐喊,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