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300000005

第5章 佛教与禅(1)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尤以佛教创立最早,经籍有8,000多部,教义体系最庞大,哲学意味最深邃,影响也最深广。恩格斯说:“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据粗略统计,当今全世界的佛教徒已超过6亿人,尤以中国人为最,而且成迅猛发展趋势。胡适先生曾说:“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

一、佛教的产生

什么是佛教?一般指释迦牟尼的言传身教。佛,是人格的最高标准。佛所说的经典、佛典,及其所昭示的义理规则,是一种道德教育。在印度,佛就是“觉”,即大彻大悟的觉解,“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中国佛教把“觉”解释为心灵的自我直觉。与生俱来的本体觉悟,称为“本觉”;在修养中得到的称为“始觉”。由“始觉”实现“本觉”,进入佛的境界,即可实现自我超越。说穿了,佛教就是在教育我们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视它为迷信,是大大的误解或无知。

佛教是在反对婆罗门教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的过程中创立起来的。婆罗门教是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上下)正统的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它把所有的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僧侣或祭司),是当时社会知识的垄断者和精神生活的指导者,被誉为“人间之神”;武士和军人为“刹地利”,是世俗政权和王权的支柱;农民、手工业者、商人被称为“吠舍”,属当时社会生产者阶层;雇佣劳动者和奴隶被称为“首陀罗”。婆罗门是从“梵天”(好比上帝,万物由它创造)口中生出的,天生高贵;刹帝利从梵天肩上生出,低一等;吠舍从梵天膝上生出,再低一等;首陀罗从梵天脚上生出,地位最低。后来反对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自由思想)纷纷出现,释迦牟尼在出家前,对96种外道都涉猎过,认为全非彻底了生脱死之法。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族姓乔达摩,释迦为其种族名,牟尼是教徒们对他的尊称,即“圣人”,有如中国的孔子(两人几乎同一时代)被称为“孔圣人”。释迦牟尼大约生于公元前623年,卒于公元前543年,是尼泊尔(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贩王的太子,母亲名摩耶,属刹帝利种姓。

成语“借花献佛”,一般人理解为献给佛祖释迦牟尼。恰恰相反,是他前世(善慧仙人)闻普光如来出世,觅花献佛,至普光佛所散五茎花,花于空中化为花台。普光佛授记善慧: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载《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

传说临产的摩耶皇后回娘家途中,繁花盛开,婆罗门树枝垂到了她身边,她伸手握住端然而立,悉达多太子就从她右腋降生。他生下来就能说会走,向东西南北各走七步,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声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唯有真理至上)。”他浑身金黄色,有32种异相,其父为他取名悉达多,意为奇异吉祥。占相师见了断然道:“如果出家,能证成佛果。”他从小接受婆罗门教育,有绝世的睿智,少年博识,遍寻远古哲人的遗教,十二三岁时已精通当时的各种学问及武艺。

17岁时父亲要他继承王位,娶邻国的王女耶输陀罗为妃,生一子(后随他出家)。他生性悲天悯人,观察到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目睹印度战争的相互残杀,想寻求一个真正和平的途径。见有病、老死者最终成为白骨一堆,见托钵持杖的修道比丘怡然自得,十分羡慕。这些都促使他思考如何解脱世间痛苦。29岁时,他于十二月初八半夜偷偷出家去修道,以求得宇宙人生的真谛。

阿陀罗是他的第一位老师,他掌握了苦行术后,“离情去欲”,和树林中的苦行人一起,6年而不得解脱,就到尼连禅河洗身,接受林中牧女苏耶妲的乳糜供养。父亲劝阻他无效,只好在亲族中挑选侨陈如等5个弟子随他去波罗奈的鹿野苑中去苦修。他仍未找到解脱之道,放弃了苦行,独自到10里外的一棵毕钵罗树(后人称为菩提树,“菩提”意即对佛教真理的觉悟)下坐禅,铺上吉祥草,盘腿打坐,发誓“不证到无上正觉,终不起坐”。

七七四十九天后的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时他豁然大悟: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因一定条件而产生(因缘而起),只要条件发生变化,该事物将不复存在。由此而生彼谓之因,依此而成彼谓之缘。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宇宙万物皆无自性,自己不能决定自己,依赖于某种因缘(条件转移),便是“空”。同样,人生在世不过于执著,生、老、病、死、苦等所有烦恼自然也就解脱了。这条“真理”就是后来佛教学说的基础理论——“缘起论”。从他修道过程来看,不太注重信仰、苦修,更重视“智慧”和觉悟。他“从老死逆推至无明”,大彻大悟,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最终证成佛果。悉达多太子的诞生乃至出家成正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释迦牟尼悟道成佛时已经35岁,后收徒传法,到鹿野苑去度化离他而去的侨陈如等5位弟子,初转法轮(首次说法),并开始建立教团。他的堂兄弟阿难陀提婆达多,异母弟难陀,儿子罗怙罗都随他出家。随后他又到印度北部、中部的恒河流域说法传教,就像孔子周游列国一样。摩揭托国王、拘萨罗国王都皈依拥护他。后来徒众越来越多,他便制定出家弟子集体生活的戒律,宣扬“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佛法。佛(释迦牟尼),梵语为“布达”;法(释迦牟尼宣扬的佛法),梵语为“达玛”;僧(以侨陈如为首的弟子),梵语为“僧伽”:三宝齐备。

他80岁时,自知寿命将终,在拘尸那迦城附近的一条河边洗了澡,在一处四方各有两棵婆罗树林中架上绳床,枕着右侧卧,安静地进入涅槃。据史书记载,释祖涅槃后众徒火焚尸体而不燃,“转作虔诚祈祷,尸中自出火焰焚烧,……得舍利”。舍利为周边八国分享,建塔供养。我国西安法门寺的佛指骨舍利,于唐宪宗时迎来供奉,以保国泰民安,消灾避祸,延年益寿。1986年在塔基下发现了4枚佛指舍利,震惊中外。

中国曾有四处接受舍利,其中三处下落不明,唯法门寺佛指骨独存。仅一枚是真身灵骨,另三枚为保护真骨而特制的影骨。有经书记载,史实可鉴,为世界佛教界所公认,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人生问题是佛教的出发点,其思想旨趣是求得个人解脱,发展为大乘佛教才注重“慈悲普度”。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是已故的先辈。《中阿含经》说:“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著世间法。”他没有创造宇宙,不主宰万物,只是“解脱一切苦,济彼苦众生;安乐众生故,演说于正法”。他生前也反对人们把他当作神,只是后来的信徒们奉他为神。塑像供奉是展示他伟大的人格,有目共睹,以感化众生,不能当作天神,如同我国的孔子修有孔庙供奉。中国禅宗也认为“心外无佛”,“佛者,心清净是”。《六祖坛经》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二、印度佛教的传入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便有月支国(伊犁)口授《浮屠经》,由丝绸之路商队传入。正式传入始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明帝梦见金人项有日光,飞在殿前,问群臣为何神?道人傅毅说是天竺得道者,号曰佛。他就派人去西方求佛法。在月支国碰见印度僧人的佛经便用白马驮回,在洛阳建立了第一座寺院,命名为“白马寺”,名震中外。另一条路线是从海上,随着商人的船舶来到广州,从此遍布华夏。

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播,汉桓帝在宫中设华盖,以祀黄(帝)、老(老子)、浮屠,把佛混为神仙。东汉末年,佛经翻译增多。安(世高)译系统的小乘禅法,注重修炼精神,接近仙家。支(娄迦谶)译系统的大乘禅法,宣传性空的般若学,侧重实践,开创了大乘佛经的先河,如《道行般若经》,两者皆为质朴的直译。信奉佛教从宫廷始,是大乘佛教思想在中国的最初萌芽。

安系之禅学,即“安(吸气)般(呼气)守意(专注)”,不令心浮躁、散乱。所译《安般守意》中即有四禅:

同类推荐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欢喜满人间:慈悲

    欢喜满人间:慈悲

    本书分为欢喜满人间、传家之宝、幸福之门等三卷。从个人的身心修养和家庭的和睦相处,到社会的祥和幸福,综述了人生的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快乐生活的法则。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能忙能闲生活禅:星云大师谈心的妙用

    能忙能闲生活禅:星云大师谈心的妙用

    本书共8章,约57千字。书中主要节选星云大师的生平著作与在各地弘法讲演中的精彩言论和开示,包括对禅的解释、学禅的目的,如何修禅、禅对生活的帮助,活在当下,利益社会。以平实、浅白的文字叙述禅对人生,对生活的意义,给人智慧和启迪,给人信心。
热门推荐
  • The Illustrious Gaudissart

    The Illustrious Gaudiss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莱辛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莱辛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莱辛所写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伊索、罗马和菲得路等人,但经过改写,赋予了新意,都同当时德国社会中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以及文艺斗争息息相关,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例如,在《水蛇》、《仙女的礼物》、《绵羊》、《被保护的羔羊》等篇中,通过对蛇、狼、国王、朱诺的描绘,读者自然而然会想到德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暴虐、残忍、伪善和昏聩。另一些篇章如《驴和狼》、《鹅》、《驴》、《幼鹿和老鹿》、《鼠》等,对于德国市侩阶层的狂妄、愚昧、驯顺和苟且,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莱辛的寓言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政治意义,战斗气息和时代感十分强烈。弗朗茨?梅林在谈到莱辛的寓言时写道:这些寓言是“小型火器里喷射出的连续不断的火舌”。
  • 红豆女的恋情

    红豆女的恋情

    从前有两个女孩,一个是美丽善良的土豆女,而另一个是长相难看而且心眼很坏的红豆女,红豆女总是想方设法的陷害土豆女。
  • 天帝他真香

    天帝他真香

    古人言,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史上第一真香帝,在线躺尸学习吐泡泡啦!
  • 冉冉物华休

    冉冉物华休

    她,百里上原,是西煌亡国公主,他,南独,是南邕国世子。
  • 我可以兑换悟性

    我可以兑换悟性

    “恭喜宿主,斩杀邪神,获得百万善功,善功可兑换悟性时间。”穿越神灵道法世界,成为小小捕快。沈追发现自己每击杀一个头顶罪恶值的人,就会获得善功,更能兑换一次次悟性时间!
  • 皇女策:邪君的倾城帝妃

    皇女策:邪君的倾城帝妃

    她堂堂玉飞龙在盗墓界赫赫有名,竟在阴沟里翻船。一朝穿越,浴火重生,失去倾城容貌。恶姐欺负她,刁奴为难她,皇帝威胁她,夫君欺辱她。很好,老虎不发威就当她是小白兔。烧恶姐,打刁奴,虐白莲,斗王爷,我们慢慢来。
  • 满洲秘档选辑

    满洲秘档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都市神帝

    重生之都市神帝

    世界顶尖杀手叶错,因为被组织出卖而死,重生回学生时代。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全校通报批评的讲台上。他当着全校人的面,向暗恋三年却从不敢说出口的校花当众表白!本书读者群:365888892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