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900000030

第30章 唯识五法与三性之学说(2)

此能遍计的心与所遍计的境,皆依他起,而心缘境时,于触缘所缘之中,妄执实有我法自计,此即名为遍计所执。此所妄计的我法等类,只不过是迷情所现的虚妄相,但有假名无有实体。如《大智度论》说:“谓随言说依假名言,建立自性。”《唯识三十颂》说:“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如黑暗中见绳,误以为是蛇,此蛇毕竟不存在,不过是恐怖心中所现的妄相,无有实体,是情有理无。

2.依他起性:梵文ParatantraSvabhāva。又作依他起相、缘起自性、因缘法体自相相。即指由各种缘所生起之法。因为是“缘合则生,缘尽则灭”之法,故如虚如幻,而非固定永远不变之实在,故说“如幻假有”、“假有实无”,然此并非遍计所执而有之迷情,而系借种种助缘而生者,亦即离妄情而自存之“理有情无”。依者依托,他者众缘,起者生也。色心诸法依托众缘而生起,故名依他起。诸法皆因缘所生故,唯是无实性的假法,故实有假无。如了知为绳,蛇觉不存。《唯识三十颂》云:“依他起自性,分别众缘生。”所谓分别,即虚妄分别,杂染诸法皆依他起。故此依他起性乃属有为之法,在五位百法中,除六无为法外,其他九十四法皆摄于此性之中。

依他起性又可分为染分、净分二种:(1)染分依他,指虚妄分别之缘而生起的有漏杂染之诸法。(2)净分依他,指依圣智之缘而生起的无漏纯净之法。其中,若就别义而言,净分依地亦摄唯识三性之第三“圆成实性”中,故此中唯说染分依他。

3.圆成实性:梵文Parinis·panna。又作圆成实相、圆成自性、第一义谛体性。依他起性的真实之体(真如)乃遍满一切法(圆满)、不生不灭(成就)、体性真实(真实)者,故称名为“圆成实”。故圆成实性就具有这三种性质:(1)圆满,诸法之相仅局限于其自身之法体,不通余处;相对于此,真如之妙理则可周遍四处。(2)成就,诸法具有空、无常、无我等共相;而真如之实体常住,无生灭作用。(3)真实,诸法之体虚妄不真;而真如之性常住遍通。

为解释圆成实性,又设有二门:(1)常无常门,“常”为圆成实之名,“无常”则摄于依他起性而不离生灭。(2)漏无漏门,“无漏”为圆成实之名,“有漏”则摄于依他起性而不颠倒。《唯识三十颂》云:“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前性即是前面的遍计所执性,此圆成实性于诸法上常远离众生的虚妄执著。如分析绳,了知为麻,绳觉亦灭。百法中的六个无为法,都是圆成实性。无漏有为是清净的依他起,圆成实性具足的三种性质,故为“真空妙有”;又此性仅能由觉悟真理智慧而得知,故为“理有情无”。

以上三性具有不即不离之关系。唯识学经典中常以蛇、绳、麻三物为喻,则愚人(能遍计)于黑暗中见绳,信以为真蛇(实我相之遍计所执性),遂心生恐怖;后经觉者(佛、菩萨)教示,而知非蛇(生空),仅为似蛇之绳(指依他起性之假有)。且更进一步了解实际所执之绳(实法相之遍计所执性)亦不具实体之意义(法空),其本质为麻(圆成实性);绳(依他起性)仅为因缘假合,由麻而成之形态。

针对三性而建立“三无性”说。三无性,梵文trividhānih·svabhāvata。乃根据佛之密意所立,即基于三性之说,又恐众生执有,故显示三性各具空义。又作三种无自性、三无自性、三种无性。据《成唯识论》卷九,三无性即:

1.相无性:梵文laks·an·anih·svabhāvata。全称为相无自性性,或称诸法无自体相。此系就遍计所执性而论空者。盖遍计所执之法,乃所谓情有理无,虽在迷情上为有,唯是当情所现之相而已。犹如龟毛兔角,于实理上,其体相乃属空无。《解深密经》云:“由假名安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无相自性。”故名相无自性。

2.生无性:梵文utpattinihsvabhāvata。亦作无生性、诸法无生体性、生无自性。是依依他起性而立。生,缘生之义;依他起性之法由因缘和合而生,为假有之法,实无自性。或谓生乃自然生,即外道凡夫妄执于诸法自然而生,为明示依众缘和合而生实无自性,故称名生无自性。《解深密经》云:“此由依他缘力故,非自然有,是故说无生性。”《成唯识论》卷九亦云:“依他立生无性,如幻事托众缘生,无如妄执自然性,故假说生无自性,非性全无。”

3.胜义无性:梵文paramārthanih·svabāvatā。又称胜义无自性性、无真性、第一义谛无自体相。乃针对圆成实性而立。真如为殊胜之真理,亦为根本无分别智之对境,故称胜义。谓由远离前遍计所执“我、法”性故,假说无性,非性全无。此即真如,亦即唯识实性。

此三无性被视为“密意说”,而非“了义”,因三自性中之后二自性,其性非无;今假说其无性者,是为否定世俗所执持之“实性”。生无性、胜义无性乃针对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而说,故其体不能谓为空无。关于此二性依据何种观点而说无性,日本法相宗有二说。据南寺所传,其体非无,但因离法我二执,故说意为无执(执空);据北寺所传,依他起性之体如幻,圆成实性之体离相,由此观点而言,可谓是虚假空、空寂空。故知二性之体乃超越有无之无(体空)。又生无性之“生”,南寺所传指自然生,而北寺所传则解为缘生之意。

由以上三性三无性之说,而立“非有非空”之中道,即三性具有不即不离之关系,其中遍计所执性是情有理无,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是理有情无,故合三性而明中道,是为三性对望中道。三性对望中道是言诠中道,与一法中道相对。即就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之对望所立之中道义。法相唯识宗认为,以遍计所执为妄情,故判为空;以依他起性为众缘和合,故判为假有;以圆成实性为真实如常,故判为真空妙有。若此三性为一法上之三性,则其法即为非有非空之中道;反之,若各就其一性立中道之义则称一法中道。因为若详论之,则三性中之每一性皆具有中道之义,也就是说遍计所执性是情有理无,在妄情之上属有,故非空;依理而言无,故非有,是为非有非空之中道。依他起性于众缘和合上为假之存在,故为假有实无。以其假有,故非空;以其实无,故非有,是为非有非空之中道。圆成实性远离一切妄想而无相,故非有;然以其为真实如常之性,故非空,是为非有非空之中道。此乃各就三性中之一性,立中道之义,故称为一法中道。或谓一法中道系依三性对望而圆成实性之体,于依他起性上成为一法,而于一色一香上谈论中道之理。故《百法问答抄》卷八谓,三性对望中道之外,无一法中道之义。

关于三性与诸法的关系,可分为十二门解释,但在唯识学中,主要的是:

六无为与三性的相摄:五位百法中,最后一位是无为法,有六种,即: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等无为。此六无为法属于三性的“何性”所“摄”?这是三性皆可容摄的。怎知三性皆摄六种无为?据《成唯识论》卷九云:“心等变似虚空等相随心生故依他起摄;愚夫于中妄执实有此即遍计所执性摄;若于真如假施设有虚空等义圆成实摄。有漏心等定属依他,无漏心等容二性摄,众缘生故摄属依他,无颠倒故圆成实摄。”这是谓:如曾听说过虚空等的无为之名,在脑海中潜存着,并不时的分别有虚空等相。由于经常这样,数数串习的力量,于是就在“心等”生起的时候,“变”现“似虚空等”无为“相”。此所现相,前后相似,没有变易,假说为常。正因虚空等六无为,是“随心”分别缘所“生”的,所以属于“依他起摄”。可是愚痴凡夫,不知道它是心识之所变似,而于其“中妄执”以为“实有”,当知“此即”属于“遍计所执性摄”。假“若于真如”上,“假施设有虚空等义”,当知这就属于“圆成实摄”。如就有漏无漏心解释,假定是“有漏心等”之所变现的虚空等无为,那就决“定”属于染“依他”起;假定是“无漏心等”之所变现的虚空等无为,那就“容”可为依他,圆成“二性”所“摄”。这意思是说,如果是清净“众缘”和合所“生”的,那就属于清净“依他”起;由于是“无”有“颠倒”的,所以属于“圆成实摄”。

同类推荐
  • 三论宗浅说

    三论宗浅说

    本书是一本佛学三论宗方面的通俗读本,所涉知识内容较多,且易于理解,可方便普通大众对三论宗的认识。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热门推荐
  • 玩命拍戏

    玩命拍戏

    一个零票房的导演,一部大投资的文艺片,女主角突然离奇跳楼,没过多久又死而复生。生生死死,导演看不清自己导的戏,谁又能分得清戏内戏外?一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没有丝毫预警,以致导演雷海水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一如晴空中响了一声闷雷,在地毯上栽了一个跟头,刚出门就遇到了鬼。这天早上,雷海水照例早早爬起来,虽然昨晚酒喝多了,头还在隐隐作痛,眼前一切似乎还处在恍惚状态中,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准点早起。
  • 魔法师的降级日记

    魔法师的降级日记

    凝聚了数千年魔法师智慧的神秘法师塔,直至今日终于制造出了一个全系全能的魔法师。塔内的法师都那么称呼他——最完美的瑕疵品,没有魔力核心,不能自主产生魔力的最强傀儡法师。
  • 西游最强除魔传

    西游最强除魔传

    人生如戏,痴笑众生。徐仙穿越到西游记里保着和尚西行,前面几千个妖怪饥肠辘辘等着他们来,苦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 东厂督公

    东厂督公

    穿越到大明,莫名得了个<东厂督公>系统。秦书淮舍不得那二两肉,于是只好曲线救国,从一个小帮派的楼咯做起,一步步成长为权倾天下的妖人,人称大明之妖。嗯,妖人和人.妖差不多,人.妖又和太监差不多,反正都差不多,皇上,要不东厂督公让我做了吧?谁反对谁赞成?本书讨论群:473518001
  • 奥术诡道

    奥术诡道

    享有“万光之源”盛誉的圣辉城、以浪漫与自由闻名的诗湾、由风霜与坚毅铸成的雪巢、神秘而又古老的埃法司奥尼亚、全民皆兵的狼堡……在这片由凡人支配的土地上,和平许久的局势重现动荡,列王的纷争再度兴起。有的力量,可以使人成为最强大的人形兵器;而另一些力量,则能让人成为这些兵器的操控者。这是一个幻术学派的魔法师的故事。
  • 盛世娇宠:牧少劫个婚

    盛世娇宠:牧少劫个婚

    楚希媛,一个踩着玻璃渣也能华丽亮相的女人,在这个不相信眼泪的时代,她把自己武装的像是钢铁侠,然而在他面前,她却可以哭的像个孩子;牧宇琛,一个在别人眼里严肃,严谨,又冷酷无情的男人,然而在她面前,他却可以像个大猫一样撒娇卖萌求抱抱;总之,这是一个甜到你想shi,也虐到你想shi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在崩坏世界当剑仙

    在崩坏世界当剑仙

    原本新书前期细纲准备好开始存稿了,但是要竞选迎新晚会的主持人(话说,迎新晚会为什么是新生上?),所以又得拖一段时间了,然后学生会和易班手上还有写稿的活,所以又是一段时间
  • 重生八零小悍妻

    重生八零小悍妻

    【求月票~求推荐~求收藏~】前世她是糯米团子~继母虐打,她忍!继姐陷害,她忍!婆婆嫌弃,她忍!五岁女儿意外溺水身亡,闺蜜和丈夫珠胎暗结,闺蜜又害得她流产。在这样的三重打击之下,她却懦弱地选择了解脱,在死亡那一刻,她醒悟了。若有来生,她定要护住她所在意的人!......重生之后,忍什么忍!她要护住母亲!护住父亲!恶邻上门,扫帚招呼! 大伯娘恶语相对,洗脚水招呼!却不小心惹上了令人闻风丧胆地江军官。肖青:听说你曾经是大院里的孩子王?没人打架能打过你?江军官:他们现在也打不过我~肖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