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900000031

第31章 唯识五法与三性之学说(3)

七真如与三性的相摄:何谓“七真如”,又是怎样与三性相摄的呢?《成唯识论》卷九云:“如是三性与七真如云何相摄?七真如者:一、流转真如,谓有为法流转实性;二、实相真如,谓二无我所显实性;三、唯识真如,谓染净法唯识实性;四、安立真如,谓苦实性;五、邪行真如,谓集实性;六、清净真如,谓灭实性;七、正行真如,谓道实性。此七实性圆成实摄,根本、后得二智故。随相摄者,流转、苦、集三,前二性摄,妄执杂染故;余四皆是圆成实摄。”这七真如的名体是约能诠而立:1.流转真如,又称生真如、生如如、轮转如如、生起真实等,若随相而言,生死流转非以自在等为因,即由分别、依他之因缘而起,此乃真实不虚。2.实相真如,又称相真如、相如如、空相如,指于一切法上之人法二无我所显之实相。3.唯识真如,又称了别真如、识真如、识如如、唯识如等,若随相而言,指无漏唯识之观智。4.安立真如,又称依止真如、依止如、安立真实,即苦圣谛,若随言而言,乃我、我所之所执处,指器世间、众生世间。5.邪行真如,又称邪行如、邪行如如、邪行真实,即集圣谛,若随相而言,为苦因之渴爱。6.清净真如,又称清净如、清净如如、清净真实,即灭圣谛,乃烦恼、所知二障永灭之毕竟清净。7.正行真如,又称正行如、正行如如、正行真实,即道圣谛,谓苦灭之道,如八正道等。所说这七种真如,是约能诠义所说的,并不是真如体真的有七种差别。假使废除诠言专就体说,实际唯一真如实性,这是需要强调的。若约实性来说,“此七”真如“实性”在三性中,属于“圆成实摄”,因为它是“根本”及“后得二智”所缘的“境”界。如分开来说,实相、唯识、清净的三真如,是根本智所缘的境;余流转、安立、邪行、正行的四真如,是后得智所缘的境。以实性说,固然都是属于圆成实摄,若“随相摄”,那就应该是“流转、苦、集”三种真如,属“前”遍计、依他“二性”所“摄”。分开来说,此三真如,如果是“妄”所“执”的,那就属于遍计执摄;如果是诠“杂染”的,那就属于依他起摄。《辩中边论》卷中说“流转与安立,邪行依初二”,就是此意。其余的实相、唯识、清净、正行“四”种真如,“皆是”属于“圆成实摄”。因为这唯是圣境圣智之所显的。《辩中边论》卷中说“实相、唯识、净、正行依后一”,亦即此意。

明三性与六法的相摄:所谓“六法”,就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及不生灭的“无为”,《成唯识论》卷九云:“彼六法中皆具三性,色受想行识及无为皆有妄执缘生理故。”如于色等五蕴之中,妄执有其实我实法,是即属于遍计所执;色等五蕴都是众缘生的,所以是属依他起摄;色等五蕴自性本空,所以是属圆成实摄。《辩中边论》说:“且等色蕴中有三义者:一所执义色,谓色之遍计所执性;二分别义色,谓色依他起性,此中分别之为色故;三法性义色,谓色之圆成实性。如色蕴中有此三义,受等四蕴、界等九法,各有三义,随应当知。如是蕴等由三义别,无不摄入彼三性中。”

明五事与三性的相摄:五事就是本章第一节所说之“五法”。《成唯识论》卷九说:“三性五事相摄云何?诸圣教说相摄不定:谓或有处说依他起摄彼相、名、分别、正智;圆成性摄彼真如;遍计所执不摄五事。彼说有漏心心所法变似所诠说名为相,似能诠现施设为名,能变心等立为分别,无漏心等离戏论故,但总名正智不说能所诠,四从缘生皆依他摄。或复有处说依他起摄相、分别,遍计所执唯摄彼名;正智、真如圆成实摄。彼说有漏心及心所相分名相,余名分别,遍计所执都无体故,为显非有假说为名;二无颠倒故圆成实摄。或有处说依他起性唯摄分别;遍计所执摄彼相、名;正智、真如圆成实摄。彼说有漏心及心所相见分等总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遍计所执能诠所诠随情立为名、相二事。复有处说名属依他起性,义属遍计所执。彼说有漏心心所法相见分等,由名势力成所遍计故说为名,遍计所执随名横计,体实非有假立义名。诸圣教中所说五事,文虽有异而义无违,然初所说不相杂乱,如《瑜伽论》广说应知。”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名、相、分别、正智、真如等五法的相摄,有种种的不同,没有一“定”的。“谓或有处”,就是有的论典中,如《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显扬圣教论》之第六及十六,皆说“依他起”能“摄彼相、名、分别、正智”的前四法,而“圆成实性”,唯“摄彼一真如”一法。至于“遍计所执不摄五事”的任何一事,如《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说:“问:三种自性等五法,初自性五法中几所摄?答:都非所摄。问:第二自性几所摄?答:四所摄。问:第三自性几所摄?答:一所摄。”《瑜伽师地论》等为什么要这样的说呢?是从他们对五法的解释不同而来的。据“有漏”的“心心所法”所变现的,假定是“变似所诠”为所说之义,就“说名为相”,假定是变“似能诠”而为种种的言说,就“施设为名”,至于“能变”的“心”心所法“等”本身,就建“立为分别”,有漏心等不离戏论,所以有这能诠所诠的差别,出世间的“无漏心等”,因为是“离”一切“戏论”颠倒的,所以“但总名”为“正智”,“不”再“说”有“能”诠名“所诠”义的差别。相、名、分别、正智的“四事”,虽有有漏无漏的不同,但都“从”因“缘”和合而“生”的,所以“皆”是“依他”起“摄”。《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说:“问:若依他起亦正智所摄,何故前说依他起自性缘遍计所执自性应可了知?答:彼意唯说依他起自性杂染分非清净分,若清净分当知缘彼无执应可了知。”此中所说缘彼无执,是缘二空性。由此故,有漏染分依他,但缘遍计执性,无漏净分依他,则缘二空真如,所以无漏依他通圆成摄。

“或复有处”,如《辩中边论》卷二,“说依他起”只“摄相”与“分别”二法,“遍计所执唯摄彼名”一法,“正智、真如”二法皆属“圆成实摄”。依此分别,五法为三性之所摄尽。该论颂说:“名遍计所执,相、分别依他,真如及正智,圆成实所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彼说有漏心及心所”的“相分”,说“名”为“相”,即使有能诠名,亦在相中所摄,是见分相的缘故,“余”见分及自证分,因为是能缘性,所以说“名分别”。不论是相或分别,都是因缘所生的,所以皆属依他起摄。至于“遍计所执”,“都无”它的实在自“体”,“为”了“显”示它的“非有”,所以“假说为名”。正因遍计执是无体的,所以于五法中,但为名之所摄,意显所执但在其名,都无实体。最后正智、真如二法,因为是“无颠倒”的,其体又是无漏的,所以属于“圆成实摄”。

“或复有处”,如《入楞伽经》卷七《五法品》说“依他起性唯摄五法”中的分别,不摄其他的四法;“遍计所执”能“摄彼”五法中的“相、名”二法;无漏的“正智、真如”二法,则为“圆成实”性所“摄”。为什么要这样相摄呢?因为“彼”经典中,“说有漏”的“心及心所”的“相见分等,总名”叫做“分别”,因为这些都是以“虚妄分别为自性”的。至于“遍计所执”,由于“能诠所诠”的差别,即“随”能计的妄“情”,假“立”能诠为“名”,所诠为“相”,是为二事(法)。依名而计于义,依义而计于名,讲到它们的自体,实在是都无有的,就是若名若相亦非,不过假立所执而为相、名而已。

“复有处说”,是指世亲之《摄大乘论释》卷五所说,五事(法)中的“名”属于“依他起性”所摄,“义(相及分别)”属于“遍计所执性”所摄。关于这个问题,由显境名言识的假名(依他起),觉得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也就是《摄大乘论》所说的“缘名为境,取彼相貌”。这似义显现,属于遍计所执性。明显地说明名是依他起,义是遍计执。“彼”为什么要这样识呢?原来“心心所法”的“相、见分等”,等是等于自证分及证自证分,由于能诠“名”的“势力”,随那能诠名,缘之生起执著,始“成”为“所遍计”,所以说“依他起”为“名”所摄。“遍计所执”随于这个能诠“名”,于中“横计”其义,以为能诠名所表诠的就是那个义,名义是互相一致的,实际名称与义体,根本是不相称的,因为义“体实”在是“非有”的,不过是于非有中“假立”为“义”,于非义中假立义“名”。真正说来,唯有所执之义,无随之依他之名。所以义属遍计所执。

上述所引“诸圣教中所说五事”,在文字方面虽则是有差异的,而在义理方面,并无什么乖违,都很合理,不过比较起来,《瑜伽师地论》所说“不相杂乱”,尤为尽善。读者可以从该论之卷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中去探索。

另外尚有:五相与三性的相摄,五相指是所诠、能诠、相属、执著、不执著等;四真实与三性的相摄,四真实指世间所成真实,道理所成真实,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成所真实等;三性与四圣谛相摄;三解脱门与三性相摄;三性与二谛相摄;凡圣境智门与三性是假是实门及异不异门等,读者可从《成唯识论》卷九中去探索,此不赘述。

同类推荐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神圣与疯狂:宗教精神病学经验、理性与建构

    神圣与疯狂:宗教精神病学经验、理性与建构

    本书稿用宗教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的田野作业及荣格学派的“集体无意识”、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等精神分析理论为主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宗教与精神病理之关系的深入解析与思辨,为人们打开了认识宗教与人类深层心理之关系的新窗口。本书稿为国家后期资助项目,送审后经国家宗教局审核,认为书稿是一本严肃的宗教心理学著作,其中对宗教的认知判断是科学理性的,不违反宗教政策,可以公开出版。
  • 坚固其心·洗心禅(1)

    坚固其心·洗心禅(1)

    《贤宗法师演讲集》里的每一个主题,都是一轮明月,使人读后,拨云见日,如入慧海。大家可以从这套演讲集里摘取任何一轮明月,擎着她,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光明的世界。那个时候,我们大家也都会像贤宗法师一样,成为赠送明月的人!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热门推荐
  • 万千宠爱于一身:霸君宠妃

    万千宠爱于一身:霸君宠妃

    为什么一觉醒来,她的世界就这样改变了。西皇最得宠的云妃,居然变成了一个丑陋令人作呕的女人。昔日万千宠爱于一身,今日却成了任人凌辱的阶下囚。曾经的奢华生活已经离她远去,深爱的男人始终不愿意相信她就是一直陪伴了七年的女人。凌仙云一个被巫术所害的西皇妃嫔,当她的容易被巫术所改变的那刻起,她注定要失去所有,甚至自己深爱的男人。有谁会去相信这样荒谬的事情呢?一夕之间容颜全变,变成陌生的女人?轩辕灏无法相信眼前的女人就是她的仙云,她拥有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而这个女人却长着一张丑陋的面容。谁能告诉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冒险战纪

    冒险战纪

    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穿越打怪拯救世界的故事。
  • 林纾:译界之王

    林纾:译界之王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孟伯仲的神异录

    孟伯仲的神异录

    孟伯仲在人类的地盘开了一家小店,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故事。
  • 不在场证明

    不在场证明

    凶手,从来没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你要做的就是,从蛛丝马迹中发现!
  • 形婚时代

    形婚时代

    她梦里单手托腮,问月光下那身影绰约的少年人,“徐求鲤,你有什么愿望吗?”他苦笑,“有,但无法实现。”“说来听听。”“如果我能选,我想停留在围城之外,逃离时间和那个人谈一场恋爱,漫长一生的那种。对了,你呢?”梁正嫣叹息,“我想留住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光。”一句话简介:既能停驻伤痕,能否停住时光?
  • 名人传记丛书:拜伦

    名人传记丛书:拜伦

    名人传记丛书——拜伦——为自由而战的伟大诗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大棚地

    大棚地

    到晚春,夜晚渐短,白昼渐长,桃花谢尽,油菜花开。太阳落下去,露珠升上来。田地、村庄弥漫着金黄的油菜花香,寡静得慌。一只野猫窜过村巷,村庄里流动着一缕绵绵暖暖的塑料气息,酷像一只野猫在村前村后、院落屋脊间蹑足轻走,在满满的油菜花香的缝隙,在零星的几盏灯影里。灯影甜兮兮的,灯一盏一盏的熄灭,灯影愈来愈稀,唯有村主任家的灯要亮至深夜。村主任家聚着一桌麻将,这恰是村主任聚拢村人的一种饱含德意的举措,若是没有麻将机,村民小组就是召开个与新农村有关的会议,都别想传达下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