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900000032

第32章 唯识义(1)

(第一节) 能变、习气及种子义

唯识,梵文vijaptimatratā,音译为毗若底摩呾喇多。识,即心之本体,离识变现之外无任何实在,称为唯识。即认为人类自己心外之物心诸现象皆由八识自体所变现之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又以所认识对象之相似形状为心内之影像所映现而认为实在实有,且作为认识对象之物境自体(本质)亦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变生,故唯识以外无其他实在,称为唯识无境,或称万有从识所变之意义,而称唯识所变。唯者简别义,遍无外境;即排除所执我法离心而心。识者了别义,表有内心,即表因缘所生之法性皆不离心。《华严经》就集起义言唯心,《成唯识论》就了别言唯识。或唯心通因果,唯识唯在因位。如《义林章》云,识者心也,由于心的集起,彩画为主之根本,故经云唯心。分别了达之根本,故论称唯识。识的了别,在因位中作用最强,故说识为唯。《成唯识论述记》云有二义:(1)简别义:庶无心外境,显其非有。但是虚妄执著。(2)决定义:离增减义,决定有识存在。

法相唯识学以八识二无我成立唯识义,说明法界无我的唯是识。主张一切诸法皆是阿赖耶识等诸识之所变,然而,所变法虽有森罗万象,但能变识只有三种,即第八识、第七识、前六识。《成唯识论》依次名为异熟能变、思量能变、了别能变;亦即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此三皆名能变,而能变有二种,即因能变及果能变。认为第八阿赖耶识中,摄藏产生一切法的原因之种子,由此种子能转变现起诸法,称为因能变;又由此种子所生起之八识能各从自体变现出见、相二分,称为果能变。因能变之“变”为转变、生变之义,故又称因变、生变;果能变之“变”则为变现、缘变之义;其结果在第八识上起主观与客观之区别,而向对象起作用。《观心梦觉钞》卷下分为二种道理说明:(1)熏习道理,即生变之义,种子系由自心之作用深植于识中。(2)转变道理,即缘变之义,由识变现见、相二分。

据《成唯识论》卷二载,因能变指第八识中的等流、异熟二因之习气,能转变成诸法,故称因能变。即:(1)等流习气,又作名言习气、名言种子。即瑜伽行学派所说,由“七转识”之善、恶、无记等三性为同类因,而熏成第八识中之名言种子。等流,谓流类相等或相似;由七转识所引生等流果之习气,称为等流习气。此习气乃第八识所藏之生果功能,故谓之种子;此习气与由其所生之果(即现行法)流类相似,例如由善因则生善果,由恶因则生恶果,由无记因则生无记果,故谓之等流。如是依善、恶、无记等各种性质而熏成之流类相似之种子者,即是具有“能熏”作用之七转识,故《成唯识论》卷八谓,等流习气是由七识中之善、恶、无记三性所熏而生之种子。(2)异熟习气,指能招感三界异熟果之业种子,即前六识之有漏善、恶业熏习第八识而生之业种子。此业种子即是第六识相应的善恶等思心所之种子,乃招感第八异熟识之增上缘,而第八识则是一切有情总报之果体。这种子有二种功能:自生现行之功能和资助其他异熟无记之种子令生现行之功能。其中,自生现行之种子,即是等流习气;资助其他异熟无记之种子,即是异熟习气。盖此一体之二用,并非远离等流习气而另有别体。所谓资助所生之其他无记之果,系指总报之第八识与别报之前六识;而第七识仅为无记,故非异熟因所摄,又具有覆蔽圣道之性质,故亦非异熟果。总果之第八识,称为异熟或真异熟;别果之前六识,称为异熟生,此异熟与异熟生,合称异熟果。

异熟习气又称为业种子,等流习气又称名言种子,那么种子义怎样呢?这是唯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种子,梵文bija,如同谷类等由其种子所生,色法(物质)与心法(精神)等一切现象亦有其产生之因种,称为种子。对谷内之种子称为外种;对外之种子而言,唯识学将其种子摄于阿赖耶种中,称为内种。内种子系指其生果功能而言(生果作用),乃为现行诸法(现行所显现之诸现象)熏习于阿赖耶识中,而形成一种特殊之习气或余习。

种子之说,原为一种譬喻,最早见于《杂阿含经》。部派佛教中之化地部亦谓,于“穷生死蕴”之识中,常藏有色法和心法之种子;对此,经量部认为色法与心法,互为种子而具有熏他之性质,故主张“色心互熏”之说。于《瑜伽师地论》中,立阿赖耶识为“种子识”,并谓此识能生色、心、善、恶等一切诸法,而藏有一切种子。“种子”一词,其后成为唯识学重要术语之一。据《成唯识论》卷二之说,于阿赖耶识中,能同时生起七转诸法现行之果,又具有令自类之种子前后相续不断之功能;即能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等诸法之功能者,皆称种子。如同植物之种子,具有产生一切现象之可能性。种子藏于阿赖耶识中,前者(种子)为因、作用,后者(阿赖耶识)为果、本体。然种子并非一客体,而系一纯粹之精神作用。

自类别而言,种子可分为二种:(1)能产生诸现象(众生之迷界)者,称为有漏种子。(2)能生菩提之因者,称为无漏种子。有漏种子复可分为二类:(1)能产生与种子同类之现象者,称为名言种子、等流种子,即前说之等流习气。(2)可帮助名言种子,以善恶业而产生异熟作用者(即具有产生当来有漏果之功能),称为业种子、异熟种子、有支习气、异熟习气等。上述之中,名言种子系一切诸法之“亲因缘”种子,乃以名言为缘所熏成之种子,又分表义名言与显境名言两种。表义名言种子,指于名言(名、句、文等)中诠表诸法之义者;第六识即缘此名言,随其语言音声而变现一切诸法之相状,由之所熏成之种子。显境种子,指缘前七识之见分(认识诸法相状之作用)为境,随缘所熏成之种子。若就现行所受用之情形而言,名言种子又有共相与不共相二种名言种子。共相名言种子,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等,举凡可以供自他共同受用者,是为共相;能生起此类共相境界的种子,皆称为共相名言种子。自相名相种子,例如各人之身体,仅能供一己受用,能变现此等自相之种子,称为自相名言种子(即不共相)。就作用而言,共相与不共相之名言种子,均由共业与不共业之业种子为之资助,始能招感其相,即共业种子资助共相种子,始能招感共相;不共业种子资助不共相种子,始能招感不共相。准此可知,大乘唯识之宗义,乃谓无论依报、正报等一切万法皆由种子所变现者。

瑜伽行学派及法相唯识宗谓,诸法之种子各有本有、始起二类,而种子须具备之六项条件,称为种子六义。据《成唯识论》卷二、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二等载,即:(1)刹那灭义,谓眼、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一念才生,生则随灭,念念不停,刹那变异。(2)果俱有义,果即识与根,谓识与根同时俱起,以成力用。如眼根照色境时,眼识随即同缘,于诸实境分明显了。耳、鼻、舌、身、意亦同。(3)恒随转义,谓眼、耳、鼻、舌、身、意等诸识起时,种子随转。如眼根照境时,眼识种子随即相续,无有间隔。(4)性决定义,谓诸识各各所缘善、恶、无记等三性,无有间杂。如眼识缘恶境,则成恶法,不能成善法;若缘无记,则不能成善、恶二法。(5)待众缘义,谓诸识之种子非一因缘而生,必假众缘而后成就,如眼识之种子须得空(无壅塞、不障碍)、明(亮光)、根、境等众缘,方得显发。(6)引自果义,谓诸识各引自体果用,非是色、心交互而成。如眼根照境时,眼识即缘所对之实境,而不混于声、香等别体。《瑜伽师地论》卷五谓,“因”有七相,即:无常法因、与他性为因、与后自性为因、已生为灭因、得余缘为因、成变异为因、与功能相应为因、相称相顺为因。《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以此七相相当于种子之六义,将二者对应之关系。

至于种子生起之情形,依历来各家之主张,可归纳为三说:(1)本有说,乃护月之主张,称为本有家。主张第八识所藏之种子,皆为先天本具,而非新熏习,现行之熏力唯增长本有之种子而已。(2)新熏说,乃难陀、胜军之主张,称为新熏家。主张一切种子悉皆七转现行之新熏,非先天本具。(3)新旧合生说,乃护法之主张,称为新旧合生家。法相唯识宗系以第三说为正说,即认为种子有二类:(1)本有种子,即无始以来,先天存在于阿赖耶中之种子,又称本性住种子。(2)新熏种子,即由后天现行诸法所熏习成之种子,又称习气成种。诸法之发生,除初入“见道”刹那之无漏智,仅从本有无漏种子生起外,其余一切、一切法无不由本有、新熏二类种子和合而生。盖唯识学对由“种子”变成“诸法”之关系,最重要者即为:由“三法”所构成的“二重”因果说。所谓三法:即指“能生之种子”(本有种子)、“所生现行”、“所生之新种”(新熏种子);所谓二重因果,即指“种子生现行”(略称“种生现”。系指由心识内之“种子”而形成诸法之现行。亦即存在于第八阿赖耶识中之无数种子,生起现前存在之诸多事物;而“种子”与“现行”两者之间同一刹那,不相隔时)、“现行熏种子”(是在“种子生现行”之同时,彼种子所现行之万法,又于藏识中新熏其种子)。此三法同时辗转互成二重之因果,即一切种子既为同一刹那间“现行之因”,亦为后一刹那之“种子之果”,故又可称为“种子生种子”。如是,由本有种子、现行、新熏种子等三法之辗转相生,而有“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之关系,这就是阿赖耶识缘起说。赖耶缘起,谓由藏识所执持之本有种子遇缘生现行,次由所现行之万法新熏种子于藏识中,而后更遇缘,则自种子再生现行,自现行再熏种子,如此经由本有种子、现行、新熏种子三法辗转轮回,互为因果而无穷始终。也就是说,当色、心之诸缘和合时,阿赖耶识可持之种子,必令当前之外果产生某现象,此即“生起现行”;于同一刹那,其现行之法必随所应而熏种子,此即现行熏种子。就八识而论之,则第八识所持之种子为因,生起眼等之七转识;同一刹那,七转识之现行法亦为因,而生起第八识之种子,故有所谓“七转、八识,互为因果”之说。

我国法相唯识宗之根本教义,说唯识之相,以“五位百法”不离识者,即为总门唯识或不离门唯识;如《五位百法》章所述,五位之中,心王是识之自相,心所为相应于心王作用之心理活动,色法为识所变现,不相应行法为以上三位之分位假立,无为法为以上四位之实性,依此等理由显示唯识者,称为别门唯识。别门唯识之说,系为愚者分别能所而说明,故又称虚妄唯识、不净品唯识、方便唯识。初地以上之菩萨,能了悟唯识之理,证得唯识无尘智,而存有真实者,称为真实唯识、净品唯识或正观唯识。《成唯识论》卷九,列举对唯识教理九种疑难(唯识九难)之答译,对初习唯识义之理解很有启迪。唯识九难即:

1.唯识所因难,此乃据何教理而立论唯识之问难。对此问难,举《华严》、《深密》、《楞伽》、《维摩》、《阿毗达磨》等经论之诸唯识说而立证,就心内之境不离识,更以四比量论证。

2.四事乖宗难,见世间之事实,时处一定,多有情同缘,如是境中有实之作用,岂非心外有实境佐证之问难。对此问难,答以若定有实境,何以缘同一物,而自他所见不同、感受不同。

3.圣教相违难,若心外无色等实境,佛何以于经中说有十二处之问难。释此疑难,谓有十二处,非心外有实色等,乃为令了知心外无有实色等诸法。

4.唯识成空难,若云为令了知法空而说唯识,其识亦应毕竟空无之问难。对此问难,答说破遣心外实有之遍计所执,故说法空无我,非谓根本、后得二智境之依他、圆成之事理亦为空无,故说唯识无偏空之失。

5.色相非心难,色乃有形有质碍,何以之唯识之问难。对此问难,谓众生无始以来,执著色相有形而受熏习,依其妄分别之熏习力,遂生起似色相之境,此非心外实有之境。

6.现量为宗难,色等外境为现量智之所缘,若无外境,何以现量得知色等之问难。释之,谓前五识之现量者,乃心内之相分,以此为心外之色等系意识之妄分别,并非现量之故。

7.梦觉相违难,梦中之境醒后知其为妄境,醒时之境却无此事,不以之为例之问难。对之,谓虽梦境,其梦不醒时自不知妄境,知乃在醒后,故醒时之境亦尔,至廓然大悟,始知其妄。

8.外取他心难,他人心识在自心之外,如以他心智缘(知)他心,是否缘心外之境之问难。对之,谓虽以他心智缘他人之心识,乃在自心之中缘现他人之影像,非亲缘他心,故无缘心外之境之失。

9.异境非唯难,续前问,虽非亲缘,而自心之外有他心之异境,则是否应唯识之问难。对之,谓唯识非唯一人之识,十方世界有无量之凡圣,一切诸法乃此等凡圣之各自唯识所变,所谓唯识乃遮遣以凡情执著心外有实法之失,成立唯识所变,非谓唯一人之识所变。

(第二节) 初能变

第八识阿赖耶识又称初能变、第一能变、异熟能变。第八识系人界乃至天上界之有情所共之果报,其报由引业牵引,而为恒常相续之总报体,故称为异熟,或称异熟能变、异熟识、真异熟。例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识与贫富贵贱等个别之果报,系由满业而来之别报体;然以其报有断绝,故不称异熟,而称异熟生。若自赖耶三位而言,异熟识之名即相当于善恶业果位。关于初能变,可分八门释之。

一、三相门

初能变识体相虽多,大小共说,有三种相,即自相、果相、因相。自相名阿赖耶,果相名异熟,因相名一切种。

1.自相:自相即自体也。以阿赖耶识为自体相,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谓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

(1)能藏,第八识能含藏前七识诸法的种子,犹如仓库,能含藏宝贝,故得藏名。此识能含藏杂染种子,故名为种,亦即持义。谓根身种子器界等法,皆藏于识身之中,如影像在摩尼珠内。故曰:欲觅一切法,总在赖耶中,欲觅一切像,总在摩尼内。

(2)所藏,即是所依义;犹如库藏,是宝贝等所依。此识是杂染法所依处,谓是身根种子器世间所藏处也。以根身等,是此识之相分。如藏中物像,如身在宝内。故曰:欲觅赖耶识,只在色心中,欲觅摩尼珠,只在青黄内。

(3)执藏,第七识从无始以来,迷执第八识为自内我故,生起我爱执故。犹如金银等宝藏,为人坚守,是坚守不舍义。诸有漏法,皆名杂染,非唯染法。有情执为自内我者,是解藏字之义;唯指烦恼而言,不指所知障。不尔,无学应有此名。此不别执为其我所及与他我,名自内我。

三藏之义,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虽具三藏义,但正取第三执藏义,名第八识曰藏,即阿赖耶识,因为我爱执藏的过失重故。但是,第八识如果到了第八识的烦恼障即我爱执藏不现行位,即舍阿赖耶识之名。

第八识共有三位。这八识从凡夫发心到圆证佛果,由于断证有异,因此第八识的名义有三位的差别:

(1)我爱执藏现行位,圣位七地以前的菩萨、二乘有学,一切凡夫从无始以来名阿赖耶,此云执藏,到无我执位,这阿赖耶的名称就舍掉了。

(2)善恶业果位,即从无始凡夫位至菩萨金刚无间道时,乃至二乘无学位,名毗播迦,此云异熟,至无所知障位,第八识纯善无漏,这异熟的名称也就舍掉了。

(3)相续执持位,即从无始乃至如此尽未来际利乐有情位,名阿陀那,此云持执,执持种子根身等,永无弃舍。

同类推荐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阿赖耶识论

    阿赖耶识论

    《阿赖耶识论》共10章,于1942年冬至1945年秋作于黄梅,脱稿则在三十四年秋。本书是一本宗教哲学论著。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作者在本书里说“我选择阿赖耶识做题目,却是从我的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我欢喜赞叹于大乘佛教成立阿赖耶识的教义,觉得印度圣贤求真理的习惯与欧西学人一般是向外物出发,中国儒家则是向内,前者的方法是论理,后者的方法等于“诗言志”。究其极儒佛应是一致,所谓殊途而同归,欧西哲学无论唯心与唯物却始终是门外汉未能见真。”
  • 每天读点鬼谷子

    每天读点鬼谷子

    本书以从先贤的思想中吸取营养,在创业时从实际出发、思虑周详,在事业发展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职场竞争中认清形势、胜券在握,从而使我们能够在生活工作中捭阖纵横、潇洒自如,逐步达到人生的顶峰。
  •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逻各斯基督论(第二版)

    此著为作者的博士论文,以前在上海出版,现在重新修订后再出版。此书主要探讨基督教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学派之一——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是公元二至四世纪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轴心,通过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它深深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想传统。对于欧洲文明来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出现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哲学和神学理论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希腊化时期两希文化结合的典范。在这一著作中,作者力图以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神哲学为基本视域,勾略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概貌和基督教哲学和神学的特点,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欧洲文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

    中篇小说《星》成功塑造了一个从蒙昧中日渐觉醒,在驯顺中起而抗争的女性形象。农妇梅春姐一直在丈夫的冷淡和凌辱中过着逆来顺受的非人生活,直到革命的星火袭来,梅春姐在对爱情的追求中开始一步步觉醒,终于无畏地走上了抗争之路。小说通过主人公几经曲折的经历来展现时代的风云变幻,将多变的场景、错综的人物和纷杂的情节处理得有条不紊。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小说更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与内心独白,突破了当时革命文学脸谱化的粗疏笔法,为文学史增添了浓酽的一笔。叶紫以其悲壮而情感深挚的小说创作,理应在文学史上获得更高的评价和更多的关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2050超级大国

    2050超级大国

    一百年前,没人可以预言美国会成为威震地球的超级强国;五十年前,没人敢去预言横行霸道的苏联会突然崩溃;三十年前,没人能够预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 那么,展望四十年后,谁将主宰地球?谁将成为2050超级大国的种子选手呢?本书为你分析2050超级大国。
  • 快乐的金色年代

    快乐的金色年代

    罗兰为了给玛丽进入盲人学校筹学费,只身赴十多英里外的布鲁斯特屯垦区教书。那是罗兰最无助、最失意的一段日子。幸好阿曼乐每周星期五下午都不畏风雪严寒.驾雪橇接她回家过周末。冬去春来。伴随着清脆的雪橇铃声。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罗兰又离家去马基家的放领地陪伴孤独寂寞的马基太太,赚取每周一块钱的酬劳。同时,阿曼乐也忙于放领地的农事。两人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而让罗兰若有所失的是,那个凡事都爱与人争夺的奈妮·奥尔森正向阿曼乐传递着情意……
  • 人类往事之猩球大战

    人类往事之猩球大战

    一场诡异的太空灾难使主角萧羽智等同胞穿越到了一个异星球:古星。古星是个猿统治人的世界,人类的尊严和生命被猿族无情践踏,人类面临灭种的危机。为避免猿族将来为祸地球,萧羽智等人率领本地人类对猿族帝国展开坚决反击,并逐步赢得胜利。可萧羽智不知道的是,古星的战争不过是开始,人类和猿族的战争将会成为波及整个银河的种族存亡大战。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开始!
  • 一剑无晴

    一剑无晴

    强忍着伤痛离开这个嫌弃他的地方,他愿意死在外面死在魔兽口里,只为能够再感受尊严在心的感觉......
  • 香江之大亨崛起

    香江之大亨崛起

    1979年胡兵来到纸醉金迷的香江,开始了声色犬马的生活……曾经渴望不可及的,幻想式的,一切一切都一一实现……
  • 别输在不会拒绝上

    别输在不会拒绝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好人,希望能给别人带来助益。于是乎,当别人向自己提出某种要求时,即便自己的能力尚且无法帮对方实现目标,也要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种做好人的方式,其实并不值得提倡。《别输在不会拒绝上》从心理层面入手,分析“好人心态”形成的原因及对“好人”自己和受助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清晰明确、条分缕析地告诉读者应该如何借助空间距离、肢体动作、有效拖延等手段高情商地拒绝别人。
  • 异世界的核善军火商

    异世界的核善军火商

    由于女神的疏忽而被迫穿越到异世界的男人,获得了从地球带一些行李的权利。不可以太多哦,最多只有半个地球......女神这样说道。嗯,卧槽!半个地球!我这不是要上天?天空母舰,战术机甲,粒子大炮,天基武器......看我带着这些二十二世纪的人间大杀器横扫六合,席卷八荒,荡平异世界!......哈哈哈,那是不可能的,诶诶诶,别拆我的机甲!哎呦,我的战机!!那个谁!为了这个世界着想,千万别碰反应堆!!!做一个军火商太累了,或许我应该当个好领主,和我的魔物娘妹子们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哦,骑士姐姐,我知道错了,我不该这么堕落,女王姐姐救我啊!!!那边的巨大怪兽已经摧毁了一半的世界,什么,你们也没有办法?!那么.....只有我了吗?别怕!这次,我绝对会保护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