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29900000002

第2章

杨大明到家时,天已擦黑。老婆张美慧正在做饭,屋里飘出肉的香味,他不由狠吸了几下鼻子。他踱进厨房,张美慧正俯身往灶膛里喂柴禾,噼噼啪啪燃起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颊。她一抬头瞧见他虎着个脸,就嗔道,谁惹恼你了,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杨大明嘴上含糊地应道,都是为一些工作上的事,心里却暗自狐疑:今天既不过年又不过节的,也没有来客,竟然买了肉,而且待他的态度大变样,莫非太阳打西头出来啦?

往堂屋端菜时,张美慧告诉他说,女儿下午托人带信儿来,学校又要收三百块钱的什么资料费。唉,学校的收费真是个无底洞。杨大明听后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由想到下午给罗嫂的三百块钱,便有些发慌,嘴上却仍没好言语地说,又不是收你女儿一个人的,别人交得起咱们就交得起。想想觉得这话太刺耳,便缓和了口气说,要不,先找她大舅借点儿,等卖了栏里的几头猪再还他。

张美慧抱怨道,光靠借也不是个事,得想个挣钱的长远路子呀。这么下去,日子真没法过了。杨大明见她话里已有了借题发挥的味道,心想今晚恐怕又难得平静了。

两人坐到饭桌边,张美慧拧开酒瓶豪气地说,我陪你喝两杯。杨大明答道,好哇。酒就是当地酿的一块多钱一壶的老烧,辛辣得很。杨大明善饮,加上心头不畅快,所以饭桌上他是大口大口地喝,而张美慧的酒量有限,她只是小口小口地抿,但很快脸上就飞起了两片红霞。

正如杨大明所预料的,酒酣耳热之际,张美慧又提起了那件以前扯过多次的事:要他辞了这村支书,到女儿大舅的公司去干。大舅子原是乡里的一名机关干部,工作特别舍得下力气,可提拔干部时却始终没有他的份儿,最后便灰了心,一气之下辞了公职,出去和人合伙办起了精米加工厂,几年下来腰包就鼓起来了,在县城置了复式结构的大房子,还买了辆桑塔纳车。发富了的大舅子对他这个妹夫关爱有加,经常接济他们一些钱物,还多次邀请他到公司去帮着打理,想以此来拉他们家一把。大舅子有这个美意,张美慧自然积极响应。谁厌烦过好日子?何况这好日子有人给你指引,有人帮你谋划,可以想象,可以预见,谁又舍得错过呢?张美慧便三番五次在杨大明耳边唠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杨大明却榆木脑瓜不开窍,老是推说村里的一摊子事丢不开。有一天张美慧急了,便以嘲讽的口吻说,咱大哥那可是国家干部,响当当的铁饭碗呢,还不是说甩就甩了!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支书,说好听点儿还是个草帽子官,说不好听就是一农民头儿,补助又少得可怜,还不如给建筑队打零工挣得多,你还忙得屁颠屁颠的,要你不干了竟然还说丢不开!这番话把杨大明说恼了,当时就撕破脸皮和张美慧大发雷霆,事后俩人就一直不冷不热地僵持着。

但现在张美慧却主动打破僵局,并借酒壮胆,重提旧话。她说,大哥又来电话了,他的米业公司新上了一条生产线,急需人手,要我们两个都过去,不要再犹犹豫豫了,去了亏待不了我们。张美慧真是拿自家这个犟脾气的男人没办法,她尽量把话说得委婉一些,话音里还带着一点儿撒娇的味道。她只能春风化雨般地慢慢感化他,她知道不能再激怒他了。如果再把他激怒了,他的犟劲儿一上来,这事就将遥遥无期地拖下去。她抿上一口酒,望着对面这个闷头喝酒的男人,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男人,一脸哀怨,满心凄苦。她说,老辈人讲,姑娘伢是菜籽命,落在哪里是哪里,落在肥地里就尽享福,掉在石窝子里只得受苦。我嫁给你十多年,吃没吃个好的,穿没穿个暖的。回娘家去,有人还羡慕我是村支书的老婆,好像我跟着沾了天大的光似的,其实我只是陪着你受了些苦,怄了些气。说着说着,她就泪流满面了。喝了一点儿酒的女人,一旦向男人诉起苦楚来,那话语和眼泪就会像开闸的洪水一样飞泄不止。她颤着声说,你不替我着想,总得替女儿想想吧。女儿明年就要高考了,到时拿什么供她上大学?

听张美慧声泪俱下地诉说时,杨大明已往肚里倒进了几大杯酒,有了七八分醉意了。老婆的话,就像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上。他何尝不想跟着大舅子去干,让老婆和女儿日子过好一点儿?可他做了十多年村干部,当支书也快五年了,突然撇下全村一千多号老老少少不管了,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决心。所以前几次张美慧和他死磨硬泡,他始终不敢松口。但今天却有所不同,今天他喝了很多酒。男人一喝酒,心肠就特别软,感情就特别容易失控。张美慧这样一番带泪的表白,一下子就击中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了。老婆其实就是以前做乡干部的大舅子介绍给他认识的。那年大舅子到保丰河村驻队,就住在杨大明家里,两人很快就成了朋友。有一天大舅子半开玩笑地说,我有个妹妹,介绍给你怎么样?杨大明当时正被另一段感情折磨得万念俱灰,就淡淡地说,行啊,只要你不怕你妹妹将来跟着我吃苦受穷。后来两人就见了面。杨大明见她名字挺好听,人样儿也长得秀气,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但心里却并不怎么在意她。不过他知道,她一开始就是喜欢他的。结婚后,他发现这个女人有很多优点,如心地宽厚、吃苦耐劳、待他贴心贴肺。他一年到头,大部分日子都在忙乎村里的事情,到自家地里干活的时间很少,这样一多半的农活都压在她瘦弱的肩头,包括许多本该男人干的重体力活,她都咬着牙硬撑过去了。这样的好女人打着灯笼也难找啊,日子久了,杨大明的心就是一块生铁也被焐热了,他渐渐就接纳了她,认可了她。而眼下,这个不怕吃苦受累的女人,这个好脾性、好心肠的女人所奢望的,只不过是借助她大哥的力量,帮自己一家人摆脱这土里刨食的穷巴巴的日子。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呀,他为什么就不能答应她呢?他是男人,是一家之主,没能耐让一家子人日子过好,却只会冲老婆乱发脾气,他还算男人吗!再说女儿特别乖巧,又特别黏他,功课也好,眼看就要上大学了,他是该认真考虑大学学费如何筹措了。否则,他这个做父亲的就是不称职啊!

何况,杨大明还是带着一肚子闷气回家的。半醉半醒中,他心里的那份郁闷便被放大了无数倍。村里穷,人心又难捏拢,想做点儿事太难了,他这个村支书干得窝囊啊!工作难做都罢了,可还有人在背后告刁状,乱咬一气。个别乡领导因为一件事被得罪了,竟然就不待见他。一想到下午肖乡长那盛气凌人的嘴脸,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左想右想,越想越不是个滋味,越想越觉得憋闷。醉意朦胧的杨大明头脑就发热了,情绪就冲动了,就对梨花带雨的老婆张美慧嚷道,不干了,不干这破支书了,就听你的,听你大哥的,到他那个米业公司去。

男人的嘴终于被撬开了,男人的心终于被说动了,张美慧不由高兴得落下泪来。她打来热水,帮喝多了的杨大明洗了脚,把他扶上床。正在给他解衣扣时,他却就势一把将她拉倒在床上。

恩爱过后,张美慧仍睡不着。迷迷糊糊中,她听见睡梦中的杨大明在含含混混地叫嚷,不干了,不干了!她心疼地抚摸着男人的头,就像安抚孩子似的喃喃地说,好,好,不干了就不干了!

同类推荐
  • 鞭影下的尼采

    鞭影下的尼采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三个月前,我向太太调查。对曰:晓得。大喜,追问:晓得啥子?对曰:他不是说,带上你的鞭子,去找你心爱的人!我当时很不谨慎地放声大笑,几至缺氧。该回答起码代表99.9999%的中国人民。我的笑其实有点道理。因为,尼采的原话是:“你要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虽然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哲学就不大喜欢女人(哲学家喜欢女人的当然不乏其人),但这句话仍然当选哲学史恶毒污蔑女性口号的世界冠军。尼采由此遗臭万年。
  • 像雪一样温暖

    像雪一样温暖

    本书包含著名作家王大进的短篇小说作品十二篇。其或以从容的笔墨揭示各种社会矛盾,或以冷酷讽刺的笔调呈现人性的阴暗与扭曲……世俗男女在一幕幕凛冽的人间短剧中出演了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人性弱点无时不在精确透视之下,人际关系被一次次地冷冷剖析,耐人寻味。通过此书,可充分地窥探作家的内心世界。
  • 血色残阳:西部的故事

    血色残阳:西部的故事

    彪悍男人与多情女人造出如许生动故事。独特乡情与现代意识结成耐品风味小说。西部,一个包含七情六欲的土地。男人、女人与山山水水都情感泛滥,处处充满奇闻轶事。血与泪、恩与仇、爱与恨、人性与野情,在冲突,在撞击。作者以获国内外大奖的《野山》《男人的风格》等等作品蜚声文坛。在此,又将以秦地那些劲朗的硬派故事及沉郁、苍凉的文风与深刻的哲理使你陷入沉思, 秦人贾平凹为此书作序。
  • 柳树堰(中篇小说)

    柳树堰(中篇小说)

    在女邻居被人非礼的那个傍晚,我和大多数邻居一样,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名字叫锦绣,听起来很乡气、一琢磨又大气的名字。听到人喊她,我脑子里就蹦出大好山河、大好前程这些图景来。人长得也开阔,没有从农村来的做派。几年前住进柳树堰,租住的是菜场卖肉佬的房子。看不出年纪,听不出口音,她的普通话来历不明地标准。说的时候有点咬牙切齿,下颌骨就有点摇摆不定,把脸相的宽厚柔和弄出一股子娇媚来。我经常在下班的时候,遇到她出门。她手里挽个包,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结成一个髻。那发髻光溜溜的,打得结实、雅致,我摸索了几回也没学会。
  • 霾爻谣

    霾爻谣

    霾系列长篇小说第三部,作者是环境保护一线工作人员,根据工作中所见所思所想,塑造出大侃、盼杰、老康等一批鲜活的人物,通过“抢红包”“吓死宝宝了”等幽默而贴近生活的故事,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传播环境保护正能量。该系列《霾来了》《霾之殇》陆续出版后,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关注。
热门推荐
  • 亚特兰蒂斯船票

    亚特兰蒂斯船票

    晚上,竹仓贺一郎从地铁站下车后,出了站,再向西走了两个路口,就到了他家所在的偏僻街区。他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今天公司的事情,心情越来越沮丧。公司今天得到通知,一种本来由自己公司代理的产品,代理权保不住了。厂家说,对这种产品在东京的销售情况非常不满意,决定把代理权转交给另外一家公司。公司代理的产品,本来赚钱的就那么几个,现在又少了一个。虽然办公用房和仓库都是自己的资产,但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差。而且,他觉得,作为公司董事长的武贺忠荣,似乎对于这种局面没有任何解决办法。
  • 丽人行

    丽人行

    众生平等话自然没错,可初绽嫩芽的柳条傲娇地迎风摆动,满缀黄花的迎春藤却谦卑地匍匐在水边,叫人不得不疑惑:等级的出现,大概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倒春寒天本来就冷,再加上会议室里那种冷森森的高大上氛围,更觉料峭逼人环形的会议桌上,每人面前摆着一杯绿茶,只是没人动,个个都是屏气肃然的模样——余老大重视形式感,这又是开年以来逼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众人自然都得拿出点敬意。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杨夕月无意识里忽然蹦出这么两句,她赶紧hold住——这种大话狠话,也就是酸户头在背后说说,当着权贵,哪怕你是李白呢。
  • 杰出青少年的思维力训练

    杰出青少年的思维力训练

    弹奏一首动听的乐曲,需要训练;写得一手好字,需要训练: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需要训练;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运动员,需要训练……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同样需要训练。经过训练让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是每个杰出青少年制胜的关键! 本书为你提供了34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希冀能对你有所帮助!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近距离接触陈佩斯

    近距离接触陈佩斯

    众所周知,陈佩斯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却很少有人知道,陈佩斯自诩小学毕业,并没有上过任何专业艺术学校。可是,受上海戏剧学院邀请,他的喜剧实践经验和理论展示,居然走进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艺术圣殿,并由他指导大学生们实践和体验陈氏喜剧的风格。此举不但受到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师生们的认同和赞许,同时还得到戏剧界同仁们的认可和推崇。从喜剧小品到电影、电视,再到舞台喜剧的升华,用他自己的话说:演小品不过瘾、也太麻烦;演电影门坎儿高、太繁琐;演电视剧周期长、运作难。
  •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当代著名教育家、学者王东华曾提出了这样的教育观点,如今它已被许多有识之士及家长们普遍认同。一个孩子在成长之初,如同一张白纸,父母给予什么样的教育,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大学,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是启蒙之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性格形成,习惯养成,心态、能力、品德的培育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可以说,父母的作用无人可替,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 禅是一枝解语花

    禅是一枝解语花

    本书将禅宗故事和生活感悟融为一体,解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碰到的各种困惑,语言清新灵动,哲理深邃睿智,指引读者在古老而精辟的禅思中咀嚼人生百味,在尘世的喧嚣中洗涤心灵的尘埃,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幸福真谛。禅,来自梵语“禅那”,即静坐冥想,参悟智慧。相传,有佛陀在灵山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给众人,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禅就在这“拈花微笑”中诞生了。
  • 天降萌娃:霸戾狂爷,喜当爹

    天降萌娃:霸戾狂爷,喜当爹

    他是主宰世界资本财团的掌舵人,却在遇到她后变身宠妻狂魔,活脱脱绝版狗皮膏药。“文诗诗,这小赖皮是谁的儿子?”他指着逃妻身边的小奶狗,一脸狂暴愤恨。“大赖皮的儿子。”她幽幽回答。“妈咪,这不是你手机通讯录里的大赖皮吗,手机里有他的照片耶?”文诗诗忙捂住萌娃小嘴。被称作大赖皮的暴君忽然发现,包子手小奶狗……满眼熟。她是文家“唯一”的千金——文诗诗,却在十八岁成人礼上奋身跳入海里…*重生甜宠1V1,架空文,免考据。
  • 丘东平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丘东平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赛娥出世的时候,那将一切陈旧的经验都神圣化了的催产婆,把耳朵里的痛苦的呻吟声搁在一边,冷静地吩咐着:“尾审仔,来啦!……”
  • 穿成农家田园小地主

    穿成农家田园小地主

    路人甲“听说没有,河口村有人生了闺女可会赚钱了,给家里买了老多田。”路人乙“嘿!老哥,那闺女是大难不死得菩萨保佑,不是谁羡慕得来的。”路人丙“那家啊!养的啥闺女挑挑捡捡的,都二十了嫁不出去。”路人丁“你们那都是老消息,前两天听我表弟的姑姑说,那小姐要嫁给个老光棍了。”某女对去到那里都能听到类似的八卦很是无语,只怪古代的娱乐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