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8500000003

第3章 警铃响起时

天津大爆炸后,许多人在追问:为什么那个叫瑞海的公司将那么多危险化学品堆放在一个距居民区如此近的地方?背后是否有腐败贪官在插手和经营这家企业?而当那么多消防队员牺牲之后,许多人又在追问他们为什么不能避免“无谓”的死亡,为什么不赶紧躲开爆炸?甚至有人在不停地嘀咕:为什么中国的消防队员那么没知识、指挥员为什么那样“瞎指挥”?

关于天津大爆炸确实有太多的“为什么”!有些“为什么”我跟大家一样,恐怕根本就无法彻底弄清楚。好在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还在深入调查,最终会作出一些客观的结论。然而,我所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有些事情并不像公众所置疑的那样简单,比如消防队员和他们的指挥员该不该避开大爆炸,现场指挥是否得当……这样的问题似乎充满了正义的追问。其实,当我们采访清楚所有基本事实之后,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回答:天津瑞海公司的大爆炸事故,消防队员们在现场的行动无可挑剔,甚至从消防队员的角度而言,他们做得极其完美,无论牺牲的还是活下来的人,在现场都表现得尽心尽职,也尽情尽性。

没有在现场的人,可以说得很轻松,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地“畅想”和“谴责”。但消防队员们不行,他们的任何一个行动都在“命令”和“规程”之中。也就是说,他们接到火警后,所有行动都是“规定”好了的,即使面对百分之百的死亡,他们也必须服从命令。像天津大爆炸这样的现场,能活着回来简直是万幸,是“意外”,是绝对的命大!

无论是那些只有十七八岁的年轻消防队员,还是久经沙场的老消防警官,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一旦接到火警,所有出警的队员,必须在一分钟内完成出警,也就是说,那一分钟内,你无论在睡觉,还是在吃饭、洗澡,即便是上厕所,你都得完成战斗前的一切准备,穿上战斗服,飞奔着登上消防车,奔赴火灾现场……

一分钟,是消防队出警最长的时间。一般消防队只给50秒、55秒时间。也就是说,当突如其来的火警警铃响起的那一刻,不管你在干什么、身在何处,你必须用短于50秒或60秒的时间,完成一系列规范动作,带上参与消防战斗的必需装备随车出营区。这就是我们的消防队员!

他们训练有素,钢铁意志,行动迅速,绝不犹豫,视死如归!英勇和牺牲,对他们而言,中间并不间隔任何距离,时刻连在一起,我因此理解了为什么天津大爆炸中我们的消防队员牺牲得那么惨烈和巨大……

“8·12”大爆炸,到底是谁最早获知的火情,是谁最先报的警?据天津消防总队值班室的“119”火警处电话记录,是一位市民最先拨打了电话,说是滨海新区有“油罐”爆炸了——其实是滨海新区瑞海公司的危险化学品集装箱发生了小爆炸的火情,虽说最初的小爆炸威力并不大,但它引发的火情仍然比一般的火情要大得多,于是就有市民报了警。

时间是2015年8月12日晚上10点50分钟左右。

“119”火警报警系统是个自动传输系统,还有人工值班,一旦有人报警后,值班人员就会迅速地记录下报警的内容和大致方位,随后由值班指挥员向相关消防队发出命令。

“丁零零——!”几乎是同一时刻,天津公安消防总队的“119”系统应天津滨海新区消防支队的请求,立即向距滨海新区最近的四个消防中队发出紧急增援的警情和命令。现代化的通讯设备给了下达紧急命令的快速性。在警铃响起的同时,每个消防中队值班室的传真机也自动地将“出警命令”传输给了消防队。

当晚22时55分前,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八大街消防中队、三大街消防中队、开发区特勤中队和保税区天保中队四个中队级消防队接到总队下达的出警命令。

“快快!有火情,立即出发!”消防队员们无一例外地在60秒内将车开出营区,奔赴火场。快十秒八秒最好,但慢于60秒的,总队值班系统实时录像记录在案,将追究责任。这是铁的纪律!

四个消防中队中,距火灾发生地最近的当属八大街中队。这一夜值班的是2013年入伍的战士张梦帆。小伙子长得机灵,所以中队干部一直将他放在值班室。值班室是消防队的“指挥首脑部门”,虽然平时在中队编入“通讯班”,其实真正值班的可能就一两个人。八大街值班就张梦帆一人,他吃住在值班室。“我的腿在一次出警时受过伤,所以中队领导后来就让我守在值班室值班。”张梦帆解释道。

今年中秋节那天(9月26日,大爆炸发生一个半月后),我来到他所在的中队采访,小张领我到他当时值班的那间房子内。里面已经破碎不堪,靠窗口放着一张床,这便是张梦帆生活的主要“根据地”。床头依然保持着爆炸那一刻的原状:满床的玻璃渣和碎石块,还有断裂的钢窗条……

“我们中队离爆炸现场约三里路远,当时的冲击波将我们的营房内震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小张随后带着我看了看其他房间。那一刻,我才真切地体会到“8·12”大爆炸的威力:三里路之外的消防中队营房内,所有的天花板基本上全部被震落,玻璃窗上的玻璃所剩无几,甚至有的钢窗框都变了形。尤其令我吃惊的是中队阅览室内,十来台电脑和书架上的书,不仅撒落一地,且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土……

“当时随爆炸冲击波一起袭来的什么东西都有,我正在值班室与前方战友用对讲电台联系,突然营房四周像被一股热乎乎的飓风压过来,力量大得你根本站不住,人倒了,天花板落下了,屋里所有的东西乱七八糟地被打翻了,整个房子像一只摇晃的船在海浪中飘荡……我们不知怎么回事,以为是大地震来了!”张梦帆说这话时,双眼仍然布满了恐惧。

“你能回忆一下在接警的最初时的情况吗?”我想了解消防队员们在大爆炸那天自始至终的每一个细节。

“好的。”张梦帆从落满尘土的“接警终端”——其实是一台自动传真机(爆炸后已经不能用了)上拿下一份当时的“接警命令单”给我看。

在这份全称为“灭火救援出动命令单”上,清楚无误地写着两个时间:一是天津消防“119”接到报警的时间:“2015-08-12-22:52:18”,就是第一个报火警的时间;另一个是天津消防总队向消防灭火中队“下达命令”时间:“2015-08-12-22:54:22”。天津消防接到火情报警后,在2分4秒钟后作出了派部队增援的命令。这时间包括了天津消防总队值班首长了解基本火情后拟定增援方案和战斗部署并下达命令的全过程。从这2分4秒钟的时间可以看出,我们消防系统的战斗行动之快捷、果断,令人敬佩和感叹。

在国家灭火消防最高指挥部——公安部消防局的总值班室里,局长于建华少将指着全国灭火指挥系统大屏幕,告诉我:无论在哪个地方出现紧急火情,我们的消防指挥系统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向所在地区的消防官兵发布命令,而且这个命令一直从北京通向最基层的消防中队。也就是说,北京的警铃一按,几秒钟、几十秒钟内就可以指挥并启动一个地区、一个中队的消防力量奔赴灭火现场。“当然,出动多少兵力、增援多少力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但我们的指挥系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畅通无阻的。”于局长说。

“天津大爆炸发生后,当我们从前方基本了解火情后,不到两三个小时内,我们就调动了河北、北京、山东等几个省市的消防兵力支援,很快基本控制了火势蔓延。但天津大爆炸来得突然,现场的火情变化在最初时完全超出了一般火情的发展,所以造成了我们消防队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伤亡最严重的事故……”于建华局长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

蘑菇云腾空而起,满天火光映红天津港区,几千辆汽车片刻间烧成铁疙瘩,数万户居民楼的门窗片甲不留……这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人通过手机和电视视频所看到的当晚爆炸现场的情景。

此情此景,何等的揪心!那一刻,是天津消防队员们最为悲壮的时刻,却在所有视频上没有留下印痕,而我的文字正是记录了他们在这一刻的所有表现:

张梦帆在警铃响起的第二三秒钟内,便向战友传递了“出警”的命令。

“上级的‘出警铃’响起与部队出动之间是没有间隙的,就是说,我值班室里的警铃响起,我们全中队的战斗员们就要立即投入55秒的出发前的战斗准备行动,并把消防车开出营区。这时间内我作为值班员,就是负责把上级命令中的内容交给通讯班长,再由他将命令交给中队指挥员。具体出动多少辆战斗车、火情在哪儿,上级的‘命令单’上都有详细的文字表达。”张梦帆把“8·12”当日的“命令单”拿给我看。当时上级给予中队下达的“火情(灾害)描述”和相关要求是这样写的:

灾害类型:火灾扑救。

灾害等级:一级。

注意事项:请参战官兵携带必备灭火、救援器材,速到现场科学处置并及时上报情况。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和现场警戒。

在看这份天津消防总队下达的“出警命令单”时,我脑海里闪出另一幅场景:在大爆炸发生后的第二天、第三天里,我在北京连续参加了几个会议,碰在一起大家自然而然地议论起天津的这场火灾,尤其听说爆炸现场的消防队员们巨大的牺牲后,便有很多人慷慨激昂、振振有词地批评消防指挥员,说什么的都有,最多的当数“他们在瞎指挥”“不拿战士们的命当回事”云云。虽然我不懂消防,但多少知道火情与消防队员之间的关系:对任何一个消防队员来说,只要一见火情,任务就是往火场上冲,无论火有多大、多危险,他的责任就是灭火和与火情进行殊死搏斗,不能犹豫,分秒必争。所谓的“科学”与“不科学”,在那一刻,外行人和不在火场的人根本无法比正在战斗的消防队员们更清楚。

事实证明,天津大爆炸的现场情况更是如此。争论没用。原始的“出动命令单”上留下的文字可以说明,公安消防指挥员们对当时参战的一线消防队员们不仅有着非常专业的要求,而且特别强调了在灭火现场要“科学处置”“注意安全”,尤其强调消防队员“个人防护”。我想读者还应当需要特别留意“命令单”上另外几个字:做好“现场警戒”。这句话的意思是,消防队员除了在现场要确保灭火正常进行外,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是,防止火场围观的群众发生危险和火灾的次生灾难。消防队员们每次执行任务都具有双重责任:灭火和保护群众。

“牺牲了那么多可爱的战友,社会上就有人骂我们指挥不力,这是一直以来让我们非常难过的事,我们自己又有嘴说不清。事实上,在当时的大爆炸现场,我们的消防队员们一边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一边又在不停地劝阻和驱赶许多在现场围观的群众。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我们消防队员用自己的生命在保护围观的群众离火场远一点的话,大爆炸那一瞬间,大家想想还会有多少人失去生命?”天津公安消防总队政委岳喜强有点激动地对我说。

岳政委的话,让我想象着爆炸现场的一些情景:瑞海公司的院子起火之初,附近的居民和路过的群众,出于好奇和关注,便纷纷朝火场四周靠近与围观,不同方向的人数绝不下几百人。

“大家务必不要靠近现场!”

“快往后退!退——!”

“呜——”

“呜!呜!!”

11时左右,起火的瑞海公司院内外,已经聚集了相当多的消防车和消防队员。正当各路消防队员准备灭火的同时,他们的身后和四周也陆陆续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围观群众。

“危险!你们不能往前走了!”

现场的消防队员和驻地跃进路派出所(港区的这个派出所与瑞海公司一路之隔)民警不停地将围观者劝阻至警戒线之外,大声喊话:“火场危险!往后撤!越远越好!”

“撤!不能在这里围观!快撤!撤——”民警中领头的是当晚正在所里值班的派出所教导员王万强。只见他一边在现场指挥其他民警将警戒线往外拉,一边向围观的人群不停地高喊着。当他回头看到警戒线内仍有非消防战斗员时,跑步将其拉送到警戒线外。就在他折身再次将离火场较近的那根警戒线往外拉的那一瞬间,惊天撼地的第一声大爆炸响起了……十余秒后,又一个更巨大的爆炸响起!王万强在一团火光中消失了……

“我们是在8月30日那天才找到王万强同志的遗体的。”10月的最后一天,我来到天津港公安局所在地,一位局干部告诉我,“当时我们找到万强同志时,见他的尸体已经不成样儿,半个脸没了,上半身也被什么东西给劈掉了……惨不忍睹啊!”

这位王万强的战友颤动着双唇回忆道:“大爆炸之后,王万强同志一直处于‘失联’状态,我们找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发现他的踪影。火灾后的第十天,也就是8月23日那天,王万强的父亲王胜朋先生来到我们局里。他老人家见了我们领导后第一句话就说:‘领导啊,我儿子没给你们丢脸吧!’66岁的老天津人,儿子找不着了,他却对我们说这样的话,你说让人感动还是悲伤?后来老人家一定要到派出所去,说要看看他儿子工作的地方。我们领导陪他去了跃进路派出所。干警们知道他们教导员的父亲来了,便赶紧集合迎接。老人家见了干警们后,说:万强不在了,你们还要把工作干好,我代儿子拜托了……之后,他说要到火场那边去喊喊儿子。那个时候,火场核心区还处在警戒状态,我们只能陪他站在远远的立交桥上往火场那边遥望。老人家当时眼望着还在冒烟的爆炸场地,连声喊着:‘万强!爸爸来了!爸爸想带你回去!你在哪里呀——’那一刻,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跟着掉眼泪的……”

“事故发生后,不少人说我们天津消防水平不行,我们天津港公安更不行,可说句老实话,我们公安的干警和消防队员的水平和战斗力是摆在那儿的,他们在现场的表现没说的!现在我们的领导已经被追责,其实我们心里是不服的。”

“大家不知道,其实我们局里的干警当时为了避免更多的围观群众无谓伤亡,何止牺牲了王万强一个好同志!副局长兼消防支队队长陈嘉华牺牲了!分局局长刘峰牺牲了!跃进路派出所所长刘学军至今还在医院躺着,身上缝了77针,一只眼永远地没有了……”这位干部说。

有关天津港公安人员的事暂且放一下,让我们还是再回到八大街消防中队的干部战士们接到出警命令后的事吧——

“根据上级指令,我们全中队的战斗力量全部出动,包括了全中队4部消防车。”张梦帆说。

现在我才明白,通常一个消防中队有3部或4部消防车,特勤中队会有5部以上的消防车。这些车辆都各有其责,第一辆车被叫作“第一班车”,一般都是指挥车,出警的最高指挥者坐在上面,还有负责通讯、记录和录像等工作的文书一名,其他都是战斗员,五六个、三四个人不等;第二辆、第三辆,是供水车或战斗增援车;最后一辆是警戒车加增援车。在灭火现场,各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得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如果现场狭窄拥挤的话,有时几辆车会挤在一起作业。

“8·12”火情出现后,天津消防总队给港区范围内的4个消防中队同时下达了紧急增援令。距火场最近的八大街中队冲在前面。

“那天晚上10点多钟后,中队的有些同志已经上床了,尚未休息的同志看到不远的地方升起了火焰,大家很快知道是火情。就在等待战斗命令时,总队直接按动的警铃响了,我在值班室也同时收到了自动传输过来的‘出动命令单’。像往常一样,我把出警单交给了值班室斜对面通讯班的訾青海,我俩平时工作在一起,住得又近,每次出警他是跟在指挥员身边的文书,所以在战斗中前后方的联系也是我们俩,可根本没有想到这一次是我们俩最后的诀别……”尽管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一提起牺牲的战友,张梦帆依然无法控制悲伤的情绪。

“我们现在都不愿意再提起那天的事了!”张梦帆说,如果不是首长提前跟他说我是专门从北京来的作家的话,他和中队那些活下来的战士都不会轻易提起“8·12”大爆炸的事。“简直就像噩梦一样,好端端天天在一起的战友们,转眼就没了……我至今还是不相信这是真的!”

国庆节我再去采访时,被爆炸破坏的八中队营房基本保持了原状,我看到战士们临时挤住在一楼的两间通铺上休息。中队还有7名战士没有出院,留下的原八中队战士暂时不再执行任务,由总队另调来充实力量帮助八中队执行日常出警任务。

进入消防队,会深深感觉弥漫着一种悲伤和压抑的气氛。战士们相互之间很少说话,个个表情凝重。“现在我不太去二楼了,一上去就会出现错觉,訾青海、杨钢、成圆、蔡家远……他们都会嘻嘻哈哈地过来跟我说话,我受不了……”张梦帆念叨的这些名字,都是牺牲的战友,与他一样年轻。

“訾青海才20岁,再过20天他就到了退伍期限。‘8·12’爆炸的前一天,我俩还在商量他留下来当士官的事呢!我对他说,你留下来吧,还有谁比你条件更好的呢?訾青海要个头有个头,各项工作都出色,又特别听话,电脑玩得好,尤其是电脑上画画特厉害!中队长、指导员都非常喜欢他,每次出警总带着他。这回也一样,结果他和中队长、指导员都没有回来……我受不了!受不了!”张梦帆突然将头压在桌上,失声痛哭,哭得异常悲伤,令人无法安慰。

啊,大爆炸给这些年轻的战士留下的心理阴影何时才能消失?我焦虑地想。

“抱歉。”片刻,张梦帆抬起头,用袖子擦脸拭泪,“我们中队出动了4部车,26名战斗员,除了几个在家站岗的和炊事员外,就是我了。我是值班员,必须坚守岗位,负责与前方联络并及时掌握情况,同时还要把上级的指令传达到前方……”

“他们离开营区后你跟他们联系过吗?”我问。

“联系过的。一路上我一直没中断过与指导员、中队长的联系。因为我们要掌握火情的准确位置和具体情况,所以我一直在跟那个报警的人联系,但没有打通对方的手机。这前后也就半个来小时,当时我就坐在值班室通讯台前的椅子上,突然感觉窗外一片热浪压过来,赶紧一边喊着‘危险!大家快往外面跑’,一边带着手持电台冲向楼下。就在这时大爆炸开始了,随即又是一个更大的爆炸声。”张梦帆的眼睛变得溜圆,仿佛爆炸现场又出现在他眼前。“走到楼下往火场那边一看,天哪,一团蘑菇云高高地在升起,而且天都是亮的……当时我的心一下就凉了,我知道我的战友必定凶多吉少,于是就赶紧拿起电台和手机跟前方联系,但谁也联系不上……”

“这种事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真的吓坏了。但好像那个时候又特别胆大,我清楚这时中队留下来的战斗员就我一个人了!我应该挺住,应该坚守岗位,应该把中队撑起来呀!”一个1993年出生、仅当兵三年的张梦帆,在最关键的时刻会有这样的想法,令人敬佩!这叫什么?叫担当。勇敢的担当。是责任,一个战士的责任。

大爆炸让中国消防队的一代年轻人突然成熟了起来!

然而,令张梦帆没有想到的是,正在他为前方的战友万分担忧时,营房外突然拥来几百名周边的群众,他们惊恐万状地跑着过来,寻求张梦帆及营房站岗的消防战士的保护。

张梦帆有些感动了:最紧急关头,老百姓信任的还是消防队员、武警官兵。百姓认为,此刻警营才是安全和可以安身的地方。

“大家不要紧张,要注意安全!注意秩序!”张梦帆觉得自己的责任一下大得需要他挺直腰板站出来,“就在这时,一个只穿着内衣的年轻女子,突然拉住我的胳膊,一边哭一边乞求我保护她,我感觉她浑身在发抖,抖得特别厉害,甚至有些失去理智地死拉着我不放,好像离开了我她就有危险似的。无论我怎么劝说、解释,她就是不放,且越说越激动,又哭又闹,我一时真是不知所措。我看到现场的群众,都被大爆炸吓坏了……好一阵后,我才把缠着我的那位女士安置在一个草坪上,让另外几个稍稍镇静些的群众代为照顾。我又赶紧回到营房。那个时候我们的营房已经不像样了,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被震碎的玻璃、拧断的钢条和倒了一地的天花板,总之乱成一片。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起了,一看是三班车司机王大力打来的,赶紧接,只听他说:‘我现在找不着回去的路了,找不着……’就挂掉了。第二个电话是前方车也就是第一辆车的司机潘友航打来的,他断断续续地说:‘我受伤了,伤得很重,一身血……’就再也没有了声音。当时我急得拼命喊啊!可就是没有人再回答我,没有人应我。我看着空荡荡又乱七八糟的营房,想哭又觉得嗓子里像被啥东西堵住了。但脑子的意识没有糊涂,我当时只想的一件事:寻找到前方的战友,了解他们在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现在是活着还是……”

之后的几十个小时内,张梦帆独自一人坚守在八大街那幢千疮百孔的消防中队营房,等待着大爆炸现场那些战友的生与死的每一个消息——只有他了,营房内站岗的烧饭的战士甚至连家属院的大人和小孩子都往火场去寻找他们的战友和亲人去了……

这是离大爆炸现场三里多远的一个消防队的情形。大爆炸现场的情形又是怎样呢?

同类推荐
  • 黄埔对决(精华版)

    黄埔对决(精华版)

    黄埔军校是在苏共、中共的帮助下,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其广大师生日后成为中国现代化军队的主干。本书在扎实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最近解密的文献资料,叙述了1924~1949年黄埔师生在校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毕业后的战场对决,如东征、北伐、内战、抗战和解放时期的国共将领的各场战役、战斗。他们斗智斗勇的对决,不仅决定两党和国家的命运,而且彰显了中国现代军事史的灿烂篇章。
  • 文学形态论(王韶华文集)

    文学形态论(王韶华文集)

    这部著作主要有关于文学形态、文化诗学、散文品美和小说艺术研究等内容。文学是一种闪耀人类文明最璀璨光华的文化审美形态,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表现创作主体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感情,而且以语言为媒介实现对生活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把人们带进一个深远的、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世界。
  • 我说出了风的形状

    我说出了风的形状

    这是一部散文集。杨克的散文语言流畅,充满诗意,本书收集了杨克多年的文化随笔,有些是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有些是对文化现象的思索,也有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等等;大到世界文化潮流,小到一个生动的文学关键词,本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阔,集中展现了杨克近年来的散文成果。
  • 痴爱:萧红情书集

    痴爱:萧红情书集

    本书收入萧红写给萧军的42封书信。其中,35封是萧红于1936至1937年间,由日本东京寄回上海和青岛给萧军的,7封是她回国后又去北京,由北京寄到上海给萧军的。记录了女作家萧红与萧军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段过往心态和对历史往事的追忆。另外还收录了萧红致黄源、高原、胡风、许广平、白朗、华岗的11封书信。
  • 蜀中旧闻

    蜀中旧闻

    蜀人魏明伦有句云:“巴国出诗酒,布衣傲王侯!”这出诗又出酒的蜀地,自然就有了无限的浪漫与温馨,洒脱与豪迈。书剑快意恩仇,诗酒放歌江湖。一部《花间集》,尽揽清绝之词,写尽了蜀中妖娆之态,让富甲天下的四川盆地,占尽了中华文明的无限风流。一杯剑南春,醉了唐朝,醉了宋朝,香飘古今。一曲蜀道难,壮了巴山,壮了蜀水,惊绝天下。《蜀中旧闻》,无意庙堂王道,也无意教化育人。独喜山野寻古访幽,坊间搜奇猎异,以飨读者诸君。
热门推荐
  • 无敌神豪修仙系统

    无敌神豪修仙系统

    偶获无敌神豪修仙系统,从此,夏玄走上了一条通往人生巅峰的道路。“什么?你是灵寂境强者?等等,我再给直播小姐姐刷一波礼物就可以超过你了。”“什么?你拥有三品灵器?等等,我再给初中同学发个红包就能够获得十品灵器了。”……
  • 1亿光年

    1亿光年

    51亿年的光与热,最终等待人类的,是一道闪光中的毁灭还是黑暗中的奋起挣扎?命运,被如何改写?人类,何去何从?或许只有流浪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
  • 三界玲珑塔

    三界玲珑塔

    “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枪炮声里,前业界大亨关桃惊闻父亲被绑架,不得不筹款救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屡遭打击,生意失败,爱人牺牲。但关桃始终如千年的龙华塔那样,虽八面玲珑,却傲骨嶙峋。在血与火的较量中,为乡梓家国,他和爱人如飞蛾扑火,舍生取义。旧上海由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组成。魔都三界,红尘滚滚,却是近代中国革命发轫之所,各路英豪聚集之地。小说围绕这三界中的中国人、西洋人和东洋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发展情节,通过讲述以关桃为代表的一群中国人面对强大外族侵略时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故事,讴歌中华民族经历苦难后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 老井

    老井

    十二岁那年,我刚刚能扳得动辘轳把儿。一个黑瘦羸弱的男孩,还称不上男子汉,能扳得动辘轳,说明已经开始做男子汉该干的活了。在我们那片干旱厚重的黄土高原上,挑一副水桶,扳动辘轳,去井台上挑水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谁家若男人在外,女人耸着肩膀,趔趔趄趄,东倒西歪,一路洒着水花,挑水从巷里走过,连两边的房子也会投来怜悯的目光。男人回来,第一件事必然是挑着水桶去井台上挑水。离家不远的男人,隔一段时间回到家,一定要把水缸挑满才能放心离去。衡量一个男人是勤快还是懒惰,只需看看水缸里的水。
  • 曲径通幽弹琴处

    曲径通幽弹琴处

    杜小若高中毕业后辍学在家,本想着就此跟舅舅学个算卦的本事便也算了,谁知一朝穿越来到了北原国。这个国家不兵荒,不马乱,琴声瑟瑟,到处都是优美的景色。爹爹疼,丫鬟爱,可这姨娘和妹妹怎么回事?一日不害我浑身就痒痒,看我不使出我中华五千多年的智商与你一斗到底!————————————————————————带着前世今生的玉佩来追帅哥,没想到刚打算撩一下却被对方当做是贼!“这不是本王小时候遗失的玉佩吗,怎么会在你那里?”“额?这个…这个…你听我解释。”~~~~~~~~~~~~~~~本文男女双洁,绝对是暗戳戳的宠文。明里是个傲娇冷漠王爷,实则是个爱吃醋、爱面子的小奶狗。
  • 习惯解析

    习惯解析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娘子不太乖

    娘子不太乖

    某王爷不是对天下的女人都反感吗?但是为毛却把她这个穿越来的可怜人圈在身边呢?还不许她反抗,当她是死的吗?不仅如此,他竟然还威胁她:“你若是再敢逃跑的话,就把你的腿打断,让你哪里也去不了……”
  • Monkey

    Monkey

    Probably the most popular book in the history of the Far East, this classic sixteenth century novel is a combination of picaresque novel and folk epic that mixes satire, allegory, and history into a rollicking adventure. It is the story of the roguish Monkey and his encounters with major and minor spirits, gods, demigods, demons, ogres, monsters, and fairies. This translation, by the distinguished scholar Arthur Waley, is the first accurate English version; it makes available to the Western reader a faithful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and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冥想,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主题。所有传统的灵性探索者,为了宁静、和平和幸福都以某种方式实践冥想。因古老而受仰的冥想教导,就像体现在瑜伽和吠檀多中的那样,充当了全界灵性探索者的灵感之源。在印度教众多冥想传统中,瑜伽传和吠檀多传统普遍被视为两个主流的教导。瑜伽和吠檀多都力争达到同样的目标,它们的区别在于抵达目标的方法。本书将随这两个体系的方法和教导,研究冥想及其实践。 瑜伽和吠檀多有四个普遍的原则,即:个体灵魂的神性、生存的统一性、终极实在的单一性和诸宗教的和谐。灵魂的神性自由和自我实现不可动摇的灵性基础。生存的统一性是所有伦理美德的基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