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600000024

第24章 儒家之流传

(西汉)司马迁

【导读】

本文选自《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

从孔子游学者,相传有三千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收录孔子弟子六十七人,皆才华横溢之士。《论语·先进》将孔门弟子分为四类, 其中子贡长于言语,而子夏优于文学,两者似乎暗示着儒家后学将来的影踪。

子贡是卫国人,以敏于事理、善于言辞著称。孔子往来诸国,交接之事多倚靠子贡。子贡还擅长经营,在孔子弟子中家资最为殷实。他周游诸国,可与诸侯分庭抗礼。齐国大夫田常曾有意攻伐鲁国,为救鲁国于危亡,孔子派遣子贡出使诸国。子贡相继前往齐、吴、越、晋诸国, 拜会游说各国的执政者,最后终于挽救了鲁国的危难。子贡后来曾为鲁相,终老于齐国。战国时期往来于各国的客卿、纵横家之行事、地位, 多与子贡相近。

子夏是鲁国人,是孔子弟子之中的博学者,致力于研究古代礼制。子夏后来任魏文侯之师,魏国贵族纷纷从其学,其中著名的弟子有李悝和吴起。但是子夏的后学更多是教授古典学艺的教习,秦汉之间博士多近乎此一流派,如汉初定礼仪的叔孙通之辈。

与子贡、子夏相比,曾子在很长时间里影响微弱,其后学亦鲜为人知。与孔子、子贡、子夏等师长在政治上的积极活动不同,拘谨矜持的曾子更注意内心的自省。曾子的自省意味着古典政治理想向内心自觉的过渡,最后演变成孟子的道德先验论,不断寻求人类心灵的共鸣。

子贡派的变法家、纵横家在战国时期昙花一现。子夏派的博士、经师随着汉代的衰亡而没落。宋代儒学兴起之际,复兴者们最为钟情的却是早年颇受冷落的曾子一派,在古典时代终结后,他们依然以内心的自省为反观现实的参照。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功令:此指国家颁布的发展教育、实施考核、选拔人才的法令。广厉学官:指扩大国学规模,提高教师素质。学官,太学里的教官。],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关雎》:《诗经》篇名。司马迁认为此诗是用来讽刺周代政治的。],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闵:通“悯”,可怜,痛惜。王路:即王道。], 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韶》:古乐曲名。相传孔子在齐国学韶乐专心,食肉无味。],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 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辞微而指博:语言简单但含义深刻。],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子路、子张、澹台子羽、子夏、子贡:皆孔子弟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田子方、段干木:都是魏国名士,分别受学于子贡、子夏。吴起:曾受学于曾子。禽滑厘:墨子弟子,司马迁言其受学于儒门,未知据从何出。],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孔甲:孔子八世孙。],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故孔子在陈,曰“归与归与!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归与归与”至此:语见《论语·公冶长》]”。夫齐鲁之闲于文学[闲:通“娴”,熟悉。],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选首:首先被任命为官。],于是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庠序:学校。见下文。]。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乡:通“向”,趋向,赞同。],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 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公孙弘:因熟悉《公羊春秋》而获得汉武帝宠信,以布衣身份平步青云。],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丞相御史言:汉代群臣上书,开头的固定格式。下文“制曰” 是引用汉武帝诏书中的话。]: 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故详延天下方正博闻之士,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与博士弟子[与博士弟子:给博士配备弟子。与,给予。],崇乡里之化,以广贤材焉’。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太常臧:指孔臧,太常是官名。博士平:博士名平的,姓不详。]: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 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令相长丞:指县一级的行政长官。二千石:指高于县的郡一级。],二千石谨察可者, 当与计偕,诣太常[与计偕,诣太常:跟随各郡国上计的官吏进京,到太常那里报到。计,代表郡国到朝廷汇报郡国情况的官吏。],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通一艺:精通五艺中的一种。文学掌故:太常下属的小官。];其高弟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高弟:成绩优异。郎中:皇帝身边的低级侍卫官。籍奏:造册上报。]。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秀才异等:成绩特别突出的。辄以名闻:将其姓名上报朝廷。]。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请诸不称者罚:意谓有不称职的,荐举的要受罚。]。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 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治礼次治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此句晦涩。颜师古曰:“言治礼、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学、习礼仪而用之,又所以迁擢留滞之人。”刘敞曰:“言治礼、掌故,其迁常留滞,故请特选用以劝之。” ]。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让他们给左右内史与大行令充当卒史,担任卒史者必须具备一定职阶。左右内史,指当时首都长安及其郊区的行政长官。];比百石已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诵多者:指诵习儒书多的人。],若不足, 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备员:指按照沿边各郡一人,内地郡国两人的规定把人数配齐。]。请著功令。佗如律令[“请著功令”至此:意谓请求把这一项作为法律确定下来,其他按旧有的规章办。]。”制曰:“可。”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

【延伸阅读】

今古文之争议

春秋、战国时代流传的书籍大致有三种:诸侯国的史记,鲁国收藏的周代官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述。其中前两种著述多是周代王官之书, 以古代文字写成,而诸子之书多以晚近文字流传。

秦代施行书同文的政策,以严密的正字法统一帝国境内的文字。此后又发布挟书令,禁止私人收藏古代政治书籍。历经秦末汉初的战乱, 至汉代重兴学艺时,古典著述大多流散,可以辨识古代文字的学者也为数寥寥。汉朝廷唯有向民间搜求书籍、学者,以弥补此一缺憾。

汉初复原古代典籍的工作主要依靠世代传习经文的学者的口述,这些抄本是以汉代流行的隶书记下学者的口传回忆。在这种情形下,抄本之中自然也录下了学者自己的理解,发挥甚至谬误在所难免。另外少量的经典是根据尚存于世的古代典籍残本,将其重新写成隶书而得的。

这种在汉初以隶书写就的典籍复原本被称为今文经。通习今文经的各家学者被立为博士,负责传授典籍,赞襄政务。博士并非高官显宦, 但是常常参与政治要务的讨论,或者被委以独当一面的重大使命,故而是汉代极受推崇的官位。在学术上,今文经学者极其重视恪守世代相传的经义解释,往往视自由的研究为离经叛道之举,这种保守的倾向与朝廷的认可不无关联。

与今文经学不同,古文经学源自出土的古代典籍原本。这些原本收藏于皇家图书馆,但是汉初今文经学者大多不识古代文字,难以考证其真伪。况且恪守本门经义的今文经学者,对古代典籍有意冷落。但是后来的学者研究之后,逐渐对这些早期的抄本发生兴趣。他们要求将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并立为官学,两种经学之间的争议由此展开。

今文经学者与朝廷联系密切,他们受到朝廷的鼓励,以经文为朝廷粉饰政治。各家学者严格坚持本门的解释,以维持自己的学官地位,并搜罗弟子以自固。在各家内部,学者与其弟子的关系形同官员与下属, 于学术难以交相启发。而后起的弟子为了追求学官地位,也往往发扬新说,以附会、粉饰当时的朝政。故而今文经学派渐渐沦落为不惜巧言令辞,穿凿附会以追求荣禄,在学术上空洞、虚妄,而又四分五裂的官方学派,越来越难以吸引追求知识的学者。

相比较而言,古文经学长期在民间流传,与朝廷疏远,保存着较为朴实的学风。而且治古文经以辨识古代文字为先,故而古文经学者往往是训练有素的文字、音韵、考据学者,有着严格的学术传统。古文经学本着民间的立场,更着意于知识的追求,因此可以兼采诸家之所长,甚至对于其向来轻视的今文经派学者,也不因人废言。今文经学盛行几百年后,越来越借朝廷的支持以自固。因此在朝廷厌弃这个一无所长的学派后,立刻烟消云散,唯有部分被古文经学派吸纳的见解,依然受到后人的追忆。

同类推荐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孝经(全集)

    孝经(全集)

    《孝经》通篇谈孝,那么,《孝经》之孝是什么呢?“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孝经》的基本观点,也是全篇的基石。《孝经》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被广为传诵,其影响甚至远及异族他国。它主张珍视生命、尊长敬上、敢言直谏等,具有超时代意义,与当前我们国家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处。本书以解读古代家喻户晓的儒学经典《孝经》为切入点,配以古代及现当代流传的孝道故事,力求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去粗存精,领略传统孝文化的积极意义与思想真谛。
  •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这首先是人类已经可以将很少精力用于维生的产物,很多人已经变得穷极无聊,所以写作。有一次我受一个读书俱乐部之邀去深圳,遇到当地某区作协的人,他告诉我说,仅仅这个区注册的写作者就有几千人。……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是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叔本华的“钟摆理论”在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热门推荐
  • 眉飞色舞

    眉飞色舞

    三个相依相伴的女生苏眉、倪蔚佳和叶莎,有人敏感脆弱,有人大胆泼辣,有人美丽善舞,却在相同的时段里不约而同陷入情感雨季。喜欢的对象各不相同:俊雅的家庭教师,优秀的同班尖子生,飞扬的吉它手,成熟的作家。她们高高低低,她们起起伏伏,忧伤与欢喜一起连绵不绝。清澈见底的爱与哀愁。一群青春女伴带你走进17岁那令人眉飞色舞的夏天。
  • 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主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指定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在参考和借鉴许多译本优点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内容概述和欣赏与评析等全面性指导阅读,可谓是高度浓缩,既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又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把握。
  • 暖辰四时夏

    暖辰四时夏

    据说每个人都是一只蝶。在广袤的平原上,高大的山间,深深的低谷中,默默的飞翔着。也许会经历许多风霜,也许还来不及迎接清晨的第一缕光芒。但终究会冲破迷雾奔向和暖的地方。是四时之中的夏,热烈而张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同室男女

    同室男女

    邱光朗与左雨黎共同租了一处房子,从公司的楼里的宿舍间搬出,住了进去,预想中的风波不仅没起,反觉一切都似乎顺理成章了起来。邱光朗,男,现年三十五岁,祖籍山东,北京某名牌大学电子专业毕业,负责公司销售产品的质量验收。北方家中有一妻一子,妻因单位亏损放长假,子七岁。左雨黎,女,现年二十六岁,未婚。从小在杭州西子湖畔长大,在上海读完大学,负责公司里的技术资料收集和英文翻译。父亲是大学里的教授,教中国古代文学,诚所谓诗书世家,书香门第。未婚夫现在美国读博士。
  • 我家大黄能寻宝

    我家大黄能寻宝

    养了三年的土狗居然能嗅到各种各样的宝物的味道,作为他的主人,我的人生就犹如开挂般从一个坑里掉进另一个坑里。“哼,看见我掉坑里居然也不拉一把。”“汪汪”
  • 仙界归来

    仙界归来

    仙界一代通天巨擘魂飞魄散,一缕魂魄回归到地球上原本的身体之中,唐修惊讶地发现仙界过去了一万年,地球上才过去了一年时间。
  • 妖伶

    妖伶

    他原本只是一团魔气,因得她滴血之恩,幻化成人,一朝成为魔族之王,本可一统三界,却因她,愿死在黄泉剑下,成全他们所谓的天下苍生,只为,仙界不要在逼她。她是山神君,不用修炼便是上神,拥有上古神力,原本拥有至高无上的身份,却为他,脱仙骨入魔池,盗青铃灭鬼族取鬼火,为他聚魂,剜心为他重塑身躯。奈何桥上有一碗汤,名为孟婆。奈何桥下有一条河,名为忘川。这人世间流传着一句话。一喝孟婆汤,前尘往事恩消断。一饮忘川水,忘情忘爱忘此生。昔日仙界太子曾问她“值吗?“她站在十万大山望着那无底的深渊,轻笑一声,”值”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
  • 大三女生

    大三女生

    叶凡,江零零,秦怡,夏邱娟,四个住在1001的大三女生,在新学期里各自遇到了成长的困惑,有人经历暗恋班草的苦涩,有人遇到了三年爱情能否修成正果的考验,也有人一直默默守护着友情·····你能看到的,不仅是简单而日常的大学生活,四个经历迷茫青春的大三女生,其实就是生活中平凡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