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600000021

第21章 行腔技术理论及其民族特色(3)

王德晖、徐沅澂《顾误录》一书中也多次谈到字声的协调之法,如其《四声纪略》云:“上声字固宜低唱,第前文遇揭字高腔,及曲情促急时,势难过低,则初出口不妨稍高,转腔即可低唱,平出上收。亦有上声字面,所落低腔,宜短不宜长,与丢腔相仿,一出即顿住,所谓上有顿音者是也。……入声唱法,毋长吟,毋连腔。出口即断;至紧板之曲,更宜一出便收,要无丝毫粘滞,方是入声字面。”王、徐二人指出,上声字本来适宜低唱,但如果遇见前面是音往上揭、曲调高的字音,同时感情十分急促时,要想低唱就很困难。因此在吐字时要注意,刚出口时音可以稍高一些,在转腔时再低唱,则可做到平出上收。也有的上声字面本来就配以低的曲调,演唱时就宜短不宜长,和丢腔相仿,字音一出口马上收住,这就是所谓的上有顿音者。入声字的唱法,不要拖长,不要连唱,要出口即断。在遇到速度较快的曲调时,更需要字音一出口就收住,不能有丝毫粘连停滞,这样唱出来才是正确的入声字音。可见,中国古代行腔理论都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性,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西洋的行腔技术理论常常结合现代的科学手段和研究方法,对人声的发声器官与发声原理进行详细的研究。如1741年,外科医生弗兰(Ferrein)在从死尸身上切除下来的喉器下面安上供气的设备,吹气作发音实验,证明了声带振动是人体发声的根本原因。其所著的《论人声的形成》(Formation de la Voix de L’Homme)一书是最早描写声带振动的著作。1854年,加尔西亚在发明喉镜后指出,歌唱的发声是由于气息冲击闭合的声门迫使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良好的声带闭合是发声起音和唱跳音的基础。1880年,外科医生班克(E.Behnke)发表《人声的发声机能》(The Mechanism of the Human Voice),从生理方面详细研究了人体的发声机能。1886年,霍华德(J.Howard)出版《艺术性歌唱的生理学》(Physiology of Artistic Singing)一书,书中详细论述了人体发声器官的机能,并证实人只能发出两种机能状态(即两个声区)的声音。1887年,英国马肯齐爵士在《发声器官卫生学》一书中,把声带比作乐器的簧片或哨片,分为“长簧片”和“短簧片”两种发声机能状态,因此产生“胸声区”和“头声区”两个声区。

再如美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赫伯特·伟则斯朋(Herbert Wihtespoon)对加而西亚歌唱时喉腔的活动规律做了详尽的阐释:“我们发现当音调上行时……舌头配合着向上向前抬起,从而改变了喉腔和口腔的形状,咽门点前移而变窄或靠近;小舌上升并在最后靠起;软腭朝前抬,从不向后移(这一点是有争议的)。当会厌软骨升起靠近舌根时,它似乎具有其自身会影响到音质的作用,即关系到声音的明朗或隐蔽、清亮或沉暗的色调,这些体内的活动形成一种协调关系,借以操纵着各共鸣体彼此间的比例变化,依各种不同的音高、音色,构成各自的共鸣腔体,这便是歌唱时产生的实际情况。”正是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西方的研究者得出结论:“人所唱出的完好声音,乃是由于声源的波动得到了增强、丰富和共鸣所致。它的不完好也只能是由于声源的振动不稳定或增强作用与共鸣作用不好的结果。”西方这种从生理学、声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对歌唱特性进行的研究,体现了其以科学知识为本,注重理性的特点。

由以上分析可见,正是基于汉语的语言特点以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自身特性才形成了中国古代行腔技术理论强调行腔的连贯灵活、重视字声结合的特点。但是古人对感性体验的过度重视以及现代科学的不发达,使得中国古代的行腔理论中对喉部的结构、作用和发声时气息与声带之间的关系等研究不够,研究手段、研究方法显得单一、滞后。事实上,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灵枢经》中就曾对歌唱的发声器官有所指明:“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这段论述已经准确地道出了歌唱发声的机能以及各发声器官在发声时的功用。但遗憾的是,由于条件所限,更由于中国人重感性、轻理性的文化传统,使得古代对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的研究并没有发展下去。而西方重理性、重科学的文化传统,则让西方的歌唱者和欣赏者们比其他任何地区的人们更倾向于把歌唱看作是具有机械性质的活动,他们常常通过各种先进的科学研究手段对歌唱的发声器官、发声原理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从生理上探明歌唱的奥秘。同时,由于西方语言的吐字比汉语容易许多,因此,形成了西方行腔技术理论重发声技巧、轻字声结合的特点。

以上从三个方面分析和阐发了中国古代唱技的理论成就,并在与西方唱技理论的比较中突出了中国古代唱技理论鲜明的民族特色。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具有四个明显的基本特征,民族特色突出。

其一,古代唱技理论的表述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散文、诗、词、散曲、专著、曲话等,呈现出驳杂的面貌,感悟性、随意性特征较明显。同时,从张炎《讴曲旨要》、陈元靓《遏云要诀》的歌诀形式,到燕南芝庵《唱论》、魏良辅《曲律》的纲领形式,再到沈宠绥《度曲须知》、徐大椿《乐府传声》的专著形式,可以看出,古代唱技理论的发展体现了由“要诀性”、“纲领性”向“理论性”、“体系性”逐步发展的演进倾向,表明了古代唱技理论逐步走向科学与系统的发展方向。

其二,古代唱技理论具有明显的自身特性,即实践技巧性。由于其出发点在于对演唱的技术追求,因此古代唱技理论较少深层次的、形而上的理论和思想的辨析,更多的是形式技巧的规范,其大都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实用性较强。但同时,古代唱技的理论主体又兼有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双重性质。由于古代唱论作家多为文人和歌唱家,如魏良辅、沈宠绥、李渔、徐大椿等,他们既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又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因而能对唱技理论作较系统的总结,故其理论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其三,古代唱技理论的零散研究较多,整体性研究较差,多数理论著述缺乏深度,系统性不强,缺乏高屋建瓴的宏观研究。一般而言,古代研究者们多是根据其自身的修养、爱好和兴趣,偏重于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演唱各方面做不同层面的论述,从而形成一些分科的著作,因而大部分论述都不够规范,缺乏专业化、系统化,还没有形成严格的体系认识,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作为一种不断成长、变化的舞台艺术,对演唱的研究没有既成的理论方法和格局可以承袭,唱技理论只能在演唱实践和理论探讨中逐渐产生。因此,较为零散也就不足为怪了。以现代人划分学科的标准严格说来,元代以前都没有真正的唱技理论,因为在元《唱论》以前未见有对演唱各方面进行阐述的专论。而明清的众多论著在唱技方面有深度、有新意者也并不多见,多数对唱技的论述较为简略,往往浅尝辄止;个别论述更是因循守旧,将前人论点完全照搬,没有任何创见。古代真正在唱技理论上有所建树、成就突出的只有《唱论》、《度曲须知》、《乐府传声》等少数几本论著,其着墨点都在“唱”字,对唱技各方面都有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因此理论性、学术性较强。

其四,实践技艺与理论探讨的不平衡性。作为理论形态的唱技理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进程,但这种逻辑进程的终极依托却是与之相应的声乐艺术。古代声乐艺术有众多的成熟形态,如相和歌、唐声诗、宋词乐、元杂剧、明南戏等等,但唱技理论与演唱实践的内在发展倾向并不十分吻合,呈现出一头高的趋势。如无论是唐声诗还是宋词乐等声乐形式的演唱实践都十分成熟,具有相当高超的技艺,但相应的理论探讨却十分缺失。只是在元代以后,随着戏曲演唱的繁荣,众多研究者才有意识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使理论直接为演唱服务,使其价值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此时,实践技艺越成熟,理论探讨越深入,二者达到了合乎逻辑的一致。

同类推荐
  • 行走与歌唱

    行走与歌唱

    我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磨床工人。父亲很希望我有一技之长,所以,我岁数还小的时候,就想让我学乐器。快上小学的时候,我随他们去了贵州遵义,那里有一个工业基地,许多上海人到那里支援建设。环境极为艰苦,粮食不够,副食匮缺,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肉,两次豆制品。文化生活就更贫乏了,学习音乐几乎是奢望。孩子们的玩具多是报废的螺丝钉、轴承和打磨的鹅卵石。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父亲也不放过任何可以让我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楼下住着民兵连长小王,他的京胡拉得不错。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摄影入门:知道这些就够了

    摄影入门:知道这些就够了

    本书简明扼要,但又涉及到摄影知识与技巧的方方面面。若你是摄影爱好者,本书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m.pgsk.com)到勃拉姆斯(Brahms),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热门推荐
  • 空间之弃妇也悠闲

    空间之弃妇也悠闲

    一朝穿越成弃妇,叶微凉看着空荡荡的屋子,不禁哑然失笑。虽说,此微凉,非彼微凉。可是有着原身的记忆,叶微凉觉得她们两个人,真是一对儿“倒霉蛋”。原身刚刚成亲不久,夫君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娶青梅竹马的表妹。原身一个想不开,就这样香消玉殒了。本文是一个现代女,手握空间,立志在古代当一个资深米虫的故事。本文不是教科书,有些事不必较真儿,就当君日行一善。谢谢!有完结文:猎户独宠小娇妻、瑾色撩人,可供观赏新书:穿越福宝有空间,已经通过审核,欢迎大家收藏围观。
  • 魔纹之怒

    魔纹之怒

    叶沉通过灵魂投射器,转生至神秘的中央世界。他的灵魂被灵魂投射器加强,获得了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机缘巧合之下他更是得到奇点爆炸后,伴随中央世界诞生的魔纹以及神秘短刀。随后他聚纹力、锻纹兵、创刀法,从一个弱小的少年成长为一名纵横天地的高手。从此以后,中央世界又多出一个被人永恒传唱的名字!
  • 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形势和新问题,本书首先重点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内外部形势、特点,深层次挖掘企业本身的动因,从多个维度归纳整理主要的并购类型。然后,具体总结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施流程,结合具体实施阶段,分析并购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并从而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和建议。最后,收集整理国内外对跨国并购的监管环境和审批流程,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对推动跨国并购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 传说中鬼怪的传说

    传说中鬼怪的传说

    一对痴男怨女几世的爱恨情仇,没有三角恋,端看命运怎么弄人。
  • 人类的脚步:交通科学知识3(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脚步:交通科学知识3(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 娇妻难宠:安少别太坏

    娇妻难宠:安少别太坏

    但她却因此落魄不堪,他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他勾着她的下颌,轻笑着说,“做我的女人。”“什……什么?”
  • 难忘的亲情

    难忘的亲情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都习惯家丑不可外扬,家底不可示人。作者则以百倍的勇气,真实的情感,细腻的笔法,写《长哥未必当父》里的大哥的欠债烂赌与不负责任不守信用的习性;《童年的期盼》中自己虽处贫寒家庭却生活在亲情与爱的包围中的感动;《哭泣的木香花》写二姐倔强的性格与命运;《飘拂的山羊胡中》的阿公的偏心;《心中的父亲》中父亲的辛劳与眷顾;《要强的女人》岳母的一家子人的爱情与生活;《永远的爸》中的亲情,《走进无声的世界中》大姐不幸的一生,这些原汁原味的生活,勾勒出一个农家人鲜活的亲情世界。
  • 五味

    五味

    宝蓝色的玻璃外墙,反射着刺目的天光,郑宣和悬挂在百米高空,腿间被粗粝的安全绳勒得生疼,外墙清洁的工作让人每时每刻都无法放松精神。他拿起抹水器,一点点刮干净蒙满灰尘的大厦外墙,玻璃渐渐干净,映出里面小半张女人扭曲的侧脸。郑宣和愣了愣,以为看花了眼,下意识地把最后一块污迹刮净,凑近了些。玻璃里的确是个女人,她纤细的手指正掐着一个壮汉的脖子。壮汉的脸涨得通红,两只大手紧紧攥着女人的手腕,却没能将之掰开。
  • 无限人生聊天群

    无限人生聊天群

    无限,耶!当少年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婴儿。而父母慈爱地看着他,并取名为西乡十六夜的那一刻,他知道今生不会再无聊了。不,应该说,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偏转了!
  • 神箭传说

    神箭传说

    一场延续了十年的战争随着匈奴王庭的覆灭终告结束,天下却并没有恢复人们意想中的太平盛世,一场更大的战乱悄然降临到了立国百余年的大陈帝国。揭杆而起的贫苦百姓、据险而守的亡命大盗、不甘覆灭的匈奴残余、力图复国的前朝遗族、大权在握的权臣大将、觊觎中原的四方夷族、忠于帝国的贤臣良将……一时间群豪并起,纷纷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命相搏。乱世英雄出,卧虎藏龙的神州大地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再可以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