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900000025

第25章 转换:现代视野中的以意逆志(5)

中西比较对可比性应该有不同的形式。“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是作为一个范畴,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本质与关系的一种概括,一种思维结果,因而它是主客观的统一,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就表现出不同的可比性。”“可比性原则实际上在比较文学不同的跨越中体现出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其具体地表现为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几个层面。”比较不是简单地把这一个与那一个加以比较,而主要是两个带有根本性范式差异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把研究者从已有的方式中唤醒,使之意识到自己的局限;通过引进另一种不同的体系,对原来的理论范式进行一种根基性的突破,而走向一种更广大的新境界。

在中西方文化的相遇中做学问,并非就不可以寻“同”(钱钟书先生一生都在寻“同”),而非要寻“异”。无论找“异”、还是寻“同”,都不是文化相遇研究的Sachlichekeit(实处)。“异”就是“异”,“同”就是“同”,看到“异”抑或“同”,都算触到Sachlichekeit。重要的是,要看到真正的“同”或“异”,不要搞错——为此往往需要在“同”中见“异”,或从“异”中见“同”,从而,更为重要的是,搞清楚寻“异”找“同”所依赖的划分尺度(Nomos)。

刘小枫追问:“理解古典,就得回到古典的视域。在中西方文化的相遇中,中国与西方的古典相遇过吗?”这种追问开启着以意逆志命题现代诠释未尽之义。

现代语境中的以意逆志诠释,从孟子方法、儒家方法到中国古典诠释方法、一般诠释方法的扩展,所依赖的是以意逆志说《诗》的文化经验。这种经验在传统语境中显示为经学经验,在现代语境中转换成为美学经验。也就是说,这种经验在传统语境中是作为解经的法则而扩展,而在现代语境中是作为存在经验而扩展。可以说,其现代语境中的扩展是现代文化审美独立性建构的产物,以意逆志现代诠释是现代审美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

徐复观从文学方法到思想史方法的扩展,反对“今人所谈的科学方法应用到文史方面,实际还未跳出清人考据的范围一步,其不足以治思想史”,而主张以意逆志的追体验方法。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建构了文学经验的普遍性与基础性。黄俊杰论诗教传统对中国学术的影响,论以意逆志的经典诠释传统方法,以及运用以意逆志方法理解传统。张伯伟论说以意逆志法在传统文学中产生的意义,并强调“这些意义并不局限于文学,实可旁通于艺术,更能上推至文化”。他们把孟子针对说《诗》提出的以意逆志命题放在现代语境中文学经验上,并阐释这种经验的一般方法论意义,赋予了文学经验的普遍性与基础性特质。而文学经验的普遍性与基础性正是现代审美文化的核心观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建构以意逆志方法的逻辑形式与传统意义,把以意逆志说《诗》的文化经验从经学经验转换为美学经验,实现了审美现代性的现代文化建构。

总的来说,从文论学术史的角度看,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建构中国知识,形成了中西比较的文论学术方法。从文学思想史角度看,以意逆志方法与逻辑的建构现代诠释学知识,确立了文学作为独立自主的审美经验是现代文学思想。

$第三节 多维视野中的以意逆志诠释史

包括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方法与逻辑建构在内,从孟子提出以意逆志命题一直到当下各种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在不同学科论域、不同时代论题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诠释形式、丰富多样的诠释经验。

整体上看,以意逆志诠释史包括不同学科出现的字词解释、思想阐释、历史研究、现实运用等诠释形式。传统语境中赵岐开始语言训诂形式、朱熹显示思想阐释方式,现代语境中顾颉刚是历史研究的代表、徐复观与黄俊杰是现实运用的典型。

首先,从形式来看,以意逆志命题本身作为古代命题、思想产物、历史存在与语言形式等不同层面的意义空间,使得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以字词训诂、思想阐释、历史研究、现实运用等诠释形式展开。汉语命题本身具有的词语、思想、现象等不同层次内涵是诠释方式产生的对象因素,而语言学、哲学与历史学的不同思维差异是产生诠释方式差异的主体因素,语言变化、观念转变、学术转向与文化转型等导致现实需求不同是以意逆志诠释差异的语境因素。

其次,从历史经验来看,孟子提出具有明确问题意识、方法观念与模糊语义空间、有限使用范围的以意逆志命题,在后世的诠释中出现语义拓展、边界限定与逻辑建构的诠释历史阶段与主要方法。

赵岐与朱熹代表了从汉到宋的历史时期中,侧重语义拓展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第一阶段。赵岐、朱熹是在不断扩展以意逆志命题的使用范围的同时,拓展以意逆志命题的语义内涵。顾镇与顾颉刚代表了从清代以来到近代的历史时期中,注重边界限定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第二阶段。顾镇、顾颉刚是在总结历史传统的视野中,设定以意逆志命题的边界。与从外在寻求的边界限定不同,内在逻辑建构成为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现代方向。徐复观、黄俊杰、张伯伟、周光庆代表了现代的历史时期中,关注逻辑建构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第三阶段。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是在遭遇西学的文化背景中,建构以意逆志命题的逻辑空间。

最后,字词解释、思想阐释、历史研究、现实运用等诠释形式的有机统一是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突出特征。在不同的学术语境之中,历代诠释者都有把以意逆志命题作为解决其自身问题的方法。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既解释文、辞、志、意、逆等关键字的语义内涵,其“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语义梳理又凸现了孟子命题平心以待的理解思想;同时,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又是超越已有解释,以追求孟子本义为目标的历史研究。而且朱熹自觉运用以意逆志命题,建构了其读书之法的现实论题。同样,赵岐提出以意逆志不但施于说《诗》,是其解决注释《孟子》的方法;徐复观诠释以意逆志的追体验方式,是其文学研究、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而认同以意逆志命题,作为其《诗经》学方法、释诗方法的诠释者更是层出不穷。

一、传统与权威

不同时代论者在不同学科论题中以不同形式共同关注以意逆志命题,呈现出多个历史阶段、不同经验结构构成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从现代诠释学视野看,以意逆志命题这一个生成于子学时代的命题形式,成为后世诠释对象的关键在于其传统性质与权威作用。

首先,以意逆志命题是先于诠释者存在的语言形式,同时又是使诠释者存在的形式语言。以意逆志命题作为一种传统存在而成为诠释对象。

所谓传统,词典的含义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哲学家揭示的含义是:“我们其实是经常地处于传统之中,而且这种处于决不是什么对象化的行为,以致传统所告诉的东西被认为是某种另外的异己的东西——它一直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一种范例和借鉴,一种对于自身的重新认识,在这种自我认识里,我们以后的历史判断几乎不被看作为认识,而被认为是对传统的最单纯的吸收或融合。”“传统经常是自由和历史本身的一个要素。甚至最真实最坚固的传统也并不因为以前存在的东西的惰性就自然而然地实现自身,而是需要肯定、掌握和培养。传统按其本质就是保存,尽管在历史的一切变迁中它一直是积极活动的。但是保存是一种理性活动,当然也是这样一种难以觉察的不显眼的理性活动。”

通常含义与哲学含义共同显示了传统是先于我们存在的文化构成要素,同时是使我们存在的文化构成过程。“传统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语言和言语作品,为现时代提供过去人们创造的各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想理论和知识系统,亦即文化学所津津乐道的经典型文化。”因此,传统就是先于诠释者存在的使得现在与过去得以关联的纽带。

以意逆志命题是先于诠释者存在的语言形式。对赵岐来说,以意逆志命题是早已存在、“孟子以来五百余载”一直被诠释的文本,是关于理解问题五百年前就有的答案。对于21世纪的论者来说,以意逆志命题是两千多年前的回答。

以意逆志命题作为先于诠释者存在的语言形式,但同时又是使诠释者存在的东西。赵岐、朱熹与黄俊杰等人都是通过诠释而成就其经学、理学、中国诠释学的建构,并在其建构中形成诠释者身份特质。通过诠释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者建立其当下语境与孟子时代的联系,并确立其诠释者的身份与性质。诠释者因着其理解而从不可见的深处不断流淌出来、并按照其所理解的方式构成着其传统。

其次,以意逆志命题作为诠释对象起着权威作用。在丰富多样的先于诠释者存在的文本中,孟子文本中的以意逆志命题被凸现出来关键在于其权威作用。所谓权威,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

自孟子提出“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说《诗》原则之后,“以意逆志”经过历代批评家的运用和阐发,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最大、发展最充分的批评原则、批评模式和批评方法。“以意逆志,一言而尽说诗之要”,成为历代批评家的共识,“以意逆志”作为他们经常宣称和遵循的说诗原则,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也就是说,孟子命题的传统性质与权威作用直接决定着以意逆志诠释史。换言之,孟子命题的传统权威性是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形成的基本力量。在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中,孟子命题的权威性是影响历代诠释者的重要因素。权威与传统直接影响着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诠释形式、诠释主题以及命题内涵。

孟子命题的传统权威性本身是一个历史建构之物。随着孟子权威的确立,以意逆志命题逐步显示其权威的特质与传统的力量。以意逆志命题的诠释状况与孟子的地位紧密相关。赵岐称孟子为亚圣,宋代把孟子升为道统,这种背景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的有效解释是以扩展为特色。在语义上,赵岐“以学者之意逆诗人之志”,朱熹释为“以读者之意迎取圣人之志”。这种把以意逆志命题内涵具体化的同时使之成为论者认同的理解法则。

传统学术体系中以语义拓展的方式实现权威作用,而现代学术背景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是以逻辑建构的方式实现孟子以意逆志命题的权威作用。现代论者不是接受传统思想而另造他词,而是拓展传统命题的意义空间。现代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逻辑建构也是一种权威需求下的产物,其凭借现代逻辑形式重塑传统命题的权威面貌。

对于以意逆志命题而言,历代论者都是出于现实的需求选择孟子命题。赵岐、朱熹以字词训诂的诠释形式,实现了对以意逆志命题的语义拓展。赵岐感受文辞与文意的距离,认同五百年前的以意逆志命题,建构以意逆志的解《孟》方法。朱熹、徐复观诠释以意逆志命题,也是一方面建构现实理解的方法,另一方面认同孟子命题的权威。传统学术体系中,历代论者面对丰富的传统材料,在建构儒家方法时以意逆志凸现出来;现代学术体系中,在诠释学方法论说中,以意逆志方法突出出来。

朱熹是在其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中生成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先关注文辞问题,后关注意-志关系从而完成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诠释。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与其为学方法观念同步形成,在方法论观念的视野中选择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而在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中建构方法论观念。同样,黄俊杰在论孟子命题的历史状况之后,才有认同以意逆志方法,并自觉使用孟子论题以表达其自身理解观念。因此可以说,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是传统认同与权威建构的历史。传统的存在、权威的需求与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是其历史的内在原因。

作为传统的以意逆志命题在不同时代的论者世界中呈现,诠释是论者面对传统的必然。无论是认同还是批判,作为在文化中生成的论者,传统是其不可避免的存在。

我们的一切理解的内在语言条件都暗含着这样一种意思,即对于推动我们向前的意义的那种模糊的陈述可以被逐字连接起来,并且因此成为可传达的东西。在我看来,一切理解的集体性无不建基于其内在的语言特性之上,同时,这种集体性又构成解释学经验中的最本质的内容。当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时,我们也就是在不断地塑造着共同的视界,并且因此也是在积极地投身于我们的世界经验的集体性之中。

无论是传统学术体系还是现代学术体系中,以意逆志命题诠释都是建构文化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正是要把先秦文化经验纳入经学文化系统之中,才有赵岐、朱熹、顾镇等人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正是要把中国传统经验纳入现代文化的共同体之中,才有张隆溪《道与逻各斯:文学诠释学——东方与西方》、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等等论著与叶维廉传释学、李清良中国阐释学等等论题展开的比较视野中呈现以意逆志命题诠释。

以意逆志诠释史作为传统权威生成的历史、传统权威作用的历史,具有哈贝马斯所揭示的意识形态作用。权威和知识并不结合在一起,“为了根本分清武断的承认和真正的意见一致,就需要有那种以未受控制的普遍意见一致为条件的原则。从合理谈话的原则这一意义上说,理性意味着是一块基石,但实际的权威却一向猛烈地加以撞击,而并非以之为基础”。

从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看,以意逆志命题作为权威,其语言形式本身遮蔽了后世论者主张的新意或命题应有的思想意义。虽有朱熹等人创造性的诠释,但现代论者更强调:“本来‘以意逆志’这一理论命题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由孟子提出,其有关文学释义的基本理论内涵也由孟子作了界定,但孟子以后的两千多年里无数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几乎都在无休止地重复这一理论命题。尽管人们对该理论命题的‘意’是作者之‘意’还是读者之‘意’有过喋喋不休的争论,但从理论上并未提出超越孟子的新见。”以意逆志诠释史中存在运用以意逆志命题作为一种修辞术语,借助其外部力量来获取修辞效果。

尽管孟子主张“不以文害辞,不以文害志”,但后世“害辞”、“害志”的注释者及其辩护者偏偏从孟子那里寻找理论依据,不仅“以意逆志”被借为“断章取义”的幌子,而且本来有关“尚友之道”的“知人论世”之说,也被扯进阐释领域,当作“以诗为史”的护照。

同类推荐
  • 真理求索历程

    真理求索历程

    作者在充分的事实和说理的基础上,论证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并提出建设天堂般地球的数点构想。作者提出了宇宙科学和哲学新理论。并能很好地认识和解释世界。作者的散文、诗歌辅助佐证着以上理论。这样,我对取消型唯物论还是很敬仰的。但反过来,我认为我的二元中和理论也许没错:(1)灵魂不朽从来没被反证明;(2)即使灵魂随肉体消失而消失,但灵魂不朽作为一种信仰,可让人们的心灵慰藉和道德规范于此生世界中。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聆听东方智慧,启迪当下生活。天与人,古与今;阴与阳,生与克;是与非,真与假;知与行,善与恶;义与利,德与才;和与同,治与乱;民本与任贤,礼与法;小康与大同……听周桂钿教授为你,答疑解惑,点亮人生。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热门推荐
  •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灯寺(四)

    青灯寺(四)

    不知道跑了多久,我们终于缓下脚步,回头看去,已经没有湖底怪物的踪迹,我们似乎摆脱他们了。我虚脱地倚靠着大树喘气,一会儿,索性坐下休息,双腿这时才感觉到酸软无力。阿月和阿全也跟着我找地方坐下,半晌时间,阿全打破沉默问道:“怎么回事?”“我们在湖底,看见了怪物,那大概就是你们所说的圣湖妖怪吧,皮肤绿油油的,身体像泡烂的尸体。吓死我们了,还好跑得快,不然怎么打得过他们,至少有一百只吧。”阿月翻了翻白眼,立即站起了身子,脱下还穿在身上的潜水装备。
  • 系统请我当老板

    系统请我当老板

    新书《我有一个兜率宫》已发布,请各位看官移步!
  • 波西·杰克逊与希腊英雄

    波西·杰克逊与希腊英雄

    在《波西·杰克逊与希腊英雄》中,波西不但为我们讲述了他那些知名前辈的故事,充分表达了他的敬佩与同情,也通过这些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真实例子告诫现代半神们:千万别忘了时刻对诸神保持敬畏之心,因为谁也不知道那些恶趣味的家伙下一秒会干出些什么。
  • 田园美色

    田园美色

    来自异世的鱼儿穿到贫贱之家,好在娘疼弟妹亲。为了改善生活状况,前世就有素描底子的她靠着给绣铺描花样子,挣下了第一份银子。买田买地种菜,咱卖酱菜去,这小小酱菜也能卖出金子。象棋斗地主拖拉机,现代牌艺被鱼儿在这个年代耍得风生水起。卖着酱菜,开着绣铺,耍着牌艺,还勾上个有权有势的美男,这日子实在是太潇洒。
  • 今天殿下也很忙

    今天殿下也很忙

    【1v1】时歌她死了,死得很惨,方式也有点奇怪,好吧这没什么。莫名其妙被绑定了系统,这也没什么。在苦逼的存积分与被坑积分里苟且存生,努力工作,修复位面,虐渣与被反虐。这些也都算了可这位大佬?大叔?大神!你能不能不要每个世界都阴魂不散?我就一穷二白的打工仔,咱无冤无仇,就此别过。某人舌尖舔舔刀面,薄唇勾起眸子冷冽:你说什么呢?时歌:爸爸!
  • 永不变质

    永不变质

    故事是从校园生活开始的,校园中的友情可以说最纯洁也最刻骨铭心,但是对于现代的校园友情之间却或多或少掺杂着许多金钱和利益的东西。同时也正是这些东西让人感受到了现代校园情感中的复杂和辛酸。因为“义”的吸引四个相互不太看好的少年走在了一起,他们诠释着那个懵懂年带的兄弟“义气”。时间的步伐让他们不得不分开,分开后的兄弟们,面临着各自的生活,时间磨练他们年轻的意志,生活紧张的节奏和来自家庭的压力让他们只能在远方默默的祝福自己的兄弟。少有的电话、少有的问候,并不是他们在淡忘彼此,只是因为不愿意听到问候中那些虚情假意的“嘘寒问暖”,他们都想找回以前的美好回忆,但是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有的只是祝福,默默的祝福。故事没有结尾,因为结尾仍然充满着无尽的牵挂,既然是牵挂所以就没有尽头,只是这种牵挂相比校园种的情感而言却更纯洁了很多,不知道是悲哀还是……
  • 紫眸神帝

    紫眸神帝

    血紫作为魔族四王子,拥有一双独一无二的紫色眼眸的他从小就被兄长们排挤。因为一些原因离开魔族之后的血紫开始了他真正的一生。他的未来担负了许多的责任,面对着许多的分分合合,朋友的背叛亲人的死亡。总之,他的未来不是随便可以猜测揣摩的,结局总是出人意料……
  • 古文观止鉴赏

    古文观止鉴赏

    在社会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科技的车轮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世界,终日在电脑和千奇百怪的机器前忙碌的现代人,用电线、轨道、或航线,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