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900000029

第29章 重建:以意逆志诠释学(2)

徐复观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具有字词解释、思想阐释、历史研究、现实运用等诠释形式。他首先解释孟子以意逆志命题的文、辞、志、意关键词,关注孟子方法对经学影响的历史;同时,突出孟子方法的普遍妥当性,引申出追体验的观念内涵,并广泛运用于其自身文学批评与思想史研究之中。他既注重把以意逆志命题引申出追体认、追体验的语义核心,扩展其经学范围到现代文学欣赏与思想史研究领域;又强调以意逆志追体验方法研究伟大的思想家与伟大作家,提升读者精神境界,实现为己之学的边界;并从文学特质、思想特质以及儒家人文世界等论题建构其方法论逻辑。可以说,徐复观融合语义拓展、边界限定、逻辑建构等诠释方法,实现了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所包含中国文化经验的现代知识转化。

叶维廉按照哲学阐释学的思路来看孟子的以意逆志之说,强调这里实际上同样设定了对话双方:说诗者之意与诗人之志,而逆则是对话的过程。他揭示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与哲学阐释学的相通性,并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诗学解释学思路并使之运用于对古今中外诗歌的解释实践之中。其对话方法论与传释学体系建构显示了“东方或许可以为西方的传释系统作某一个程度的解困”的目的。

张伯伟的以意逆志论中对以意逆志命题的诠释,既是对孟子命题的思想内涵的阐释,也是借以意逆志这一传统命题来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命名。思想阐释与术语运用结合在一起。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本身是特定价值的主张与宣扬,指向其“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的基本目的。

黄俊杰在孟子方法、儒家方法、中国古典方法、一般诠释方法几个层面跳跃扩展,显示其字词解释、思想阐释、历史研究、现实运用等诠释形式的统一与语义拓展、边界限定、逻辑建构等诠释方法的融合。黄俊杰研究孟子对待经典的态度及其所提出的解经方法,论说“孟子所提出的‘以(读者之)意逆(经典作者之)志’的方法”。并强调其方法的巨大影响,成为儒家一般法则:“解读者如何透过解经以求‘道’呢?从儒家解经史来看,至少有两种方法:(一)第一是孟子所谓‘以意逆志’的解经方法,诉诸解经者个人生命的体认。”并以此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为基础建构现代诠释的普遍法则。因此,他在研究孟子、理解中国经典诠释学等传统思想时都主张以意逆志方法,自觉运用以意逆志的理解方式。他强调:“圣人或作者之意不仅可求,抑且可知。如何求?如何知?孟子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细玩‘文本’,踏实诵读,再以读者之‘意’逆推作者之‘志’,则经典作者之意向亦可忖度之矣。”强调“中国人的‘兴’式思维方式,表现方法固不限一格,但借经典诠释以寄寓心曲则为常见之方法……凡此种种皆不取僵直之逻辑论证,而达意为尚,是故后人亦当‘以意逆之,是为得之’”!

徐复观、叶维廉、张伯伟、黄俊杰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建构现代知识也是传统语境中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方式,传统转化是其共同的学术形式。赵岐、朱熹、阎若璩等人使用以意逆志传统术语,同时拓展新意,建构新论题。以朱熹为例,他批判俗儒之学与禅道之学而建构圣人之学,其“以自家之意迎取圣人之志”读书之法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正是把孟子特殊命题提升为方法论命题的经典建构。朱熹自我体认传统命题完成现实方法论建构的同时,通过传统命题的方法论提升建构孟子命题的经典意义。其经典命题的建构,一方面是朱子与孟子之间问答展开的古今对话;另一方面是儒学应对外来佛学实现的中外融合。

历代诠释者都是带着自己现实的问题,进入传统命题的思想世界;并在传统命题中寻求答案,完成经典建构。因此,这里的传统命题不是作为历史陈迹的特殊命题,而是经过现实诠释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有效法则。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以意逆志命题,其诠释就是一种对话。而此对话的特性在于论者的问题结构与传统命题的意义结构的同构性。

传统命题是作为一个意义生成的场域,而不仅是一个后世立场上分析评判的材料。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具有一种力量,成为通向古典视野的通道。首先,以意逆志命题被纳入诠释者视野,反映的现实需求;同时,以意逆志命题存在本身,导引着诠释者的走向。在宋代学术的向内转背景中,以意逆志命题的存在使得意私志公观念的生成得到支持。而意私志公观念又使得“逆”作为等待的语义得以生成。同样,赵岐、王国维等人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也显示了带着自己的问题诠释传统命题这种古代文论转化的历史经验。

从徐复观、朱熹等人命题诠释经验看,传统转化的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积极培养、传统视野的有机融合与语言形式的意义激发。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就是带着现代的问题,沿着古人的思路,把古人思考过的问题重新思想一遍。在重新思想中,把古人思想时心智未及的方面、思之未透的方面、明而未融的方面思想出来,让它与现代问题接榫。如是,“问题意识”的培养,“解释空间”的发现,就密切关联着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成败。缺乏问题意识,现代转换将失去理论激情。失去理论激情的现代转换,会蜕变成琐屑的知识考索。缺少解释空间,现代转换将失去思想根基。失去思想根基的现代转换,会蜕变成观念病态地顾影自怜。

首先是在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上提出现代论题。以命题诠释实现传统转化的知识生成是在新论题中生成的,如朱熹读书之法、顾镇释诗方法、黄俊杰经典诠释方法。论者现实语境中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就是通过传统而思,又是传统视域的重建、解释空间的发现,还是语言形式的意义激发。赵岐注重意志的关联,朱熹、徐复观、叶维廉关注“逆”的意义,他们都是从汉语形式中寻求命题生成的意义内涵。

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了汉语意义空间建构的历史,其现代历史既有对话的现代性建构的历史必然,也有现代问题与传统思想隔绝的危机。在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思想应该注意诠释本身的语言问题,注重激活以意逆志命题的语义空间,以拓展汉语思想意义可能性。

汉语文化传统中存在着通过借用传统命题来表达现实需求。从孔子开始的述而不作的悠久历史起源,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学术体系之中。“在两千年的中国史上,各种典籍以五经为核心,各种学问以经学为核心,重要的思想无不以解经的方式提出,因而经学的形式几乎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模式,简称为‘经学模式’应该是适宜的。”

汉代赵岐的“以学者之意逆诗人之志”的解孟之法,宋代朱熹的“以读者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读书之法,再到现代徐复观的“追体验”方法、黄俊杰“以读者之意逆经典作者之志”的解经之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以意逆志命题的诠释有着不同的论题范畴与思想内涵。以意逆志诠释史中的以意逆志命题共同性在于,它不是作为一个外在的研究对象存在,而是作为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传统智慧存在,作为诠释者认同的方法法则存在。也就是说对于理解问题,汉语文化中存在着以诠释以意逆志命题的方式建构方法论来解决。通过语义扩展、边界限定、逻辑建构等不同途径,共同把以意逆志命题建构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命题;这种方式从赵岐诠释开始一直到当代诠释者。

赵岐诠释以意逆志“以学者之意逆诗人之志”不但施于说《诗》,徐复观诠释以意逆志命题不但施于说《诗》,还作为文学欣赏批判、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叶维廉诠释以意逆志建构新的方法论,他“按照哲学阐释学的思路来看孟子的‘以意逆志’之说,则这里实际上同样设定了对话双方:说诗者之意与诗人之志,而逆则是对话的过程。……揭示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与哲学阐释学的这种相通性当然不是叶维廉的目的……他的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诗学解释学思路并使之运用于对古今中外诗歌的解释实践之中。构建一个‘平台’来进行新的方法论建构——这才是中西比较的真正价值所在”。

现代语境中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是以比较诗学的方式展开的。在比较诗学的论域中,董洪利以意逆志诠释强调“‘志’就应当理解为作品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不是作者的原意;‘以意逆志’,就是读者的前理解与作品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相互融合的过程,而不是用读者的心意去追寻迎合作者原意的过程,只有这样理解,‘以意逆志’才能成为具有可行性的文学批评与鉴赏的正确方法”。一方面是受西方观念的影响,“由于哲学诠释学的兴起,‘作者原意说’受到了相当的质疑,因此大陆学者董洪利在《古籍的阐释》一书中,便借用高达美(Hans-Georg Gadamer)的‘视域融合’说来重新诠释‘以意逆志’,认为孟子此说超越了‘作者原意说’”。另一方面,这种诠释也是论者自身方法观念的建构,是把具有哲学诠释学意义空间的以意逆志作为其古籍诠释的方法。

无论是传统学术体系中的经学注疏形式,还是现代学术体系中的比较诗学研究等学术形式,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中的命题诠释,就是使命题这种历史命题形式转化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命题。在现代语境中,论者强调对以意逆志命题这种古代文论的宏观研究。

宏观的研究,不是就“兴观群怨”谈“兴观群怨”,就“以意逆志”谈“以意逆志”,就“神思”谈“神思”,就“意境”谈“意境”,总之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把中国古代文论放置到古今中外所形成的视界中去考察把握,并从古今对话、中西对话中得出必要的结论,甚至提出新说。

汉语知识的生成形式多样,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存在巨大的差异,但命题诠释的知识生成方式是贯穿中国传统与现代学术体系始终的。命题诠释显示的汉语意义的生成方式是传统转化、经典建构。传统转化是带着自己问题通过传统而思,既是每个论者现实语境的问题感受,也是传统视野的重新发现。古代的经学注疏、现代的比较诗学中的命题诠释的知识生成方式,显示了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有效途径。

知识在于创新,而创新取决于传统。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从知识生成的角度看,仍然是传统转化的学术形式。其现代转换的有效途径应该是通过历史而思。不仅是西方思想与学术的现代历史,还有中国文化自身历史以及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历史经验。因此,就理解问题而言,通过以意逆志诠释史,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经验的现代转换目标。

$第二节 为己之学与以意逆志诠释史

从内在理路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显示了汉语文化特色的学术思想是为己之学。

所谓内在理路是余英时所强调的概念,他提出:“现在西方研究intellectual history或histoy of ideas,有很多种看法。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把思想史本身看做有生命的、有传统的。这个生命、这个传统的成长并不是完全仰赖于外在刺激的,因此单纯地用外缘来解释思想史是不完备的。同样的外在条件、同样的政治压迫、同样的经济背景,在不同的思想史传统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得到不同的反应。所以在外缘之外,我们还特别要讲到思想史的内在发展。我称之为内在的理路(inner logic),也就是每一个特定的思想传统本身都有一套问题,需要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暂时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有的当时重要,后来不重要。而且旧问题又衍生新问题,如此流传不已。这中间是有线索条理可寻的。”

学术思想发展是内在理路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余英时强调必须找寻思想史的内在理路,也就是每一个特定的思想传统本身提出的一套问题与解决方案。“‘内在理路’说不过是要展示学术思想的变迁也有它的自主性而已(此即所谓“The autonomy of intellectucal history”)。必须指出,这种‘自主性’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学术思想的动向随时随地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我之所以强调‘内在理路’,是因为它足以破除现代各种决定论(determinism)的迷信,如‘存在决定意识’之类。‘内在理路’的有效性是受到严格限定的,它只能相对于一个特定的研究传统或学者社群而成立。”

相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而言,历代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涉及共同的以意逆志命题形式,同时面对文本理解的共同问题。从汉语学术思想传统看,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历史的形成、发展与汉语文化中为学观念有关。汉语思想传统针对理解所提出的一套问题与解决方案呈现出为己之学的特质。

一、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

具体来说,命题诠释的学术方式及其所诠释的以意逆志方法内涵都与诠释者的为学观念相关。历代诠释者都是带着自己现实的问题,进入传统命题的思想世界,并在传统命题中寻求答案,完成经典建构。因此,这里的传统命题不是作为历史陈迹的特殊命题,而是经过现实诠释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有效法则。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以意逆志命题,其诠释就是一种对话。而此对话的特性在于论者的问题结构与传统命题的意义结构的同构性。

首先,传统学术语境中的命题诠释是经学的学术认同与实践。“从孔门后学到孟子,‘传述’儒家六部经典及孔子言论,已经成为学术和知识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荀子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前进,不仅据‘经传’引‘经传’,而且传述‘经传’。这种经典传述主义在汉代以后成为中国传统学术和知识发展的一种基本途径,后儒不断通过诠释儒家经典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是创见性的思想,也是安放在经文之下自认是‘阐述’经的微言大义,学术和知识就在这种经典注释中获得进展和积累。”

学术和知识就在这种经典注释中获得进展和积累,赵岐、朱熹正是通过诠释孟子命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关于经典文本理解的思想观念。“对经的传、记、笺、注、疏、章句、训诂等的解释之学谓之‘经学’”,其对以意逆志命题的语义注疏与扩展运用,就是传统经学的组成。

同类推荐
  • 当代中国的智慧论: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当代中国的智慧论: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的内容在于述评我国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智慧说的创立者冯契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的贡献,资料详实、论证严谨、表达顺畅、层次架构安排合理,体例格式也较为规范,是了解并研究冯契哲学的较好读本。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一部巨著,是尼采智慧的结晶,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几乎将尼采所有的思想囊括其中。全书借助“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世界。不管是在哲学史上,还是诗歌史上,其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下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下卷)

    本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眨眼之间

    眨眼之间

    我们在一眨眼之间做出的决定,比三思而后行,或许更具大师级的水准。只是,直觉背后的内涵,远比表象来得深刻。生活中的决策无论好坏,我们到底是如何做成的?在本书中,格拉德威尔阐述并解答了这些问题。他通过多样化的个案,诸如快速约会的过程、流行音乐的运作以及无辜黑人遭警方枪杀的疑案,彰显了一项重大发现:人们在一眨眼间做出的决策,其内涵远比表相来得复杂。格拉德威尔援引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影响决策优劣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多少信息,而是在于我们全神贯注的专注力。格拉德威尔在各个例证之间纵横挥洒,再度展现了他的精湛才华。他告诉我们在家庭关系、职业生涯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成为更成功的决策者。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热门推荐
  • 恋时微风

    恋时微风

    没想到,再遇见竟是如此窘境。时微在这过去的七年中幻想过无数次的重逢,期待过无数次,可当重逢真正发生时,自己却没了幻想时的那般兴奋和激动。这两种情绪好像已经被岁月磨成了粉末,散落在了无尽尘埃之中。“时微,我喜欢你。”这是他欠她的告白。
  • 辛弃疾文集1

    辛弃疾文集1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苏医生,你笑起来很好看

    苏医生,你笑起来很好看

    陶然的身份:北雅医院呼吸内科护士、苏主任忠实小迷妹、苏主任后援团团长。业余生活:日常和神外宁主任迷妹撕逼。什么?神外宁主任比苏主任帅?拜托!你该去眼科找专家治治眼睛了!不然叫你家宁主任给你看看脑子呗?口头禅:我苏老师天下第一帅!不接受反驳!陶然十八岁爱上苏寒山,改志愿、报护理,用尽洪荒之力来到他身边,只为对他说:苏医生,你好,我是陶然。哪怕,他并不记得六年前有这么一个女孩在他温柔的目光里找到了希望。2020年开年,一场肺炎让全国医护加入到逆行者行列,结束了陶然没心没肺加班追爱豆的日子。苏主任:出发在即,有什么想说的吗?陶然:我还没谈过恋爱,如果,如果我回不来,苏老师你能当我一天男朋友吗?你为这世界遍体鳞伤,我只想守护你眼里的光【微信公众号:遇见吉祥读书会微博:吉祥夜-hx抖音:ningziningzi(宁家姐姐)】
  • 如果爱美好的朦胧

    如果爱美好的朦胧

    我们初中毕业非典了,我们高中毕业禽流感了,我们大学毕业甲流了,我们终于要工作了……2012了……这代人的那些事儿……
  • 失落的元素

    失落的元素

    动乱的元素,狂暴的世界;延绵无数世纪光年!沉寂吧!结束这一切。安息吧,我的同胞!承载无数世纪的回应,它们终会踏上归途,回归平静。
  • 听说记忆深处有遗忘

    听说记忆深处有遗忘

    年少时,他和她是一对青梅竹马,许下了一生的誓言;可他远渡重洋,飞机失事,只剩下她一人。就在她以为自己再不会爱时,另一个人闯进她的生命.....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爱上的人都像你......
  • 风倾天下:凰妃归来

    风倾天下:凰妃归来

    她,有着绝世的才华,绝色的容颜,却只能生活在光的背后,用着别人的身份生活。只因为她想要为无辜的族人报仇雪恨。她的姓氏是一个禁忌,她的存在是一个侥幸,数十年的隐忍,她终于有了报仇的可能,却不料被人暗算致死。她是21世纪的高材生,参加好友婚礼却昏迷不醒,阴差阳错代替了她。他,是大名鼎鼎的二皇子,是呼声最高的储君人选,却与她陷入感情中的纠葛,欲罢不能。是接受内心的呼唤,还是挥刀斩情,让一切回到正轨?她是否能大仇得报,他是否能够得偿所愿?她与他,是否能够经受住感情的考验?一切的一切,才刚刚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摸我的脸

    别摸我的脸

    套用一个老掉牙的说法:遇到过不少混账的,没遇到过如此混账的。“别摸我的脸——!”根本没想要去摸她的脸,我只想确认一下她是新人还是常客。可那一声歇斯底里,分明是她蹲在我头顶撒了泡大尿。这还不够,她那蜘蛛腿般的双手,简直还想把那两个铁环扭成橡皮圈。如果不是被铐着,她是否还不由分说甩我一巴掌?哪怕甩过之后更糟糕的是她。我恨不得把自己想象中的那一巴掌还过去,好不容易才忍住。但一旁的同事小王没忍住,只是比我来得更有韵味。他已经在不停扯动着脸皮,但就是不让皮底下的肉动一动。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2(东周列国卷2):王者之剑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2(东周列国卷2):王者之剑

    郑庄公是东周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他是如何平定自己弟弟发动的叛乱并成就霸业的呢?书魔会隐藏在哪里?神奇的小黑又有怎样的秘密呢?请翻开这本书,和汤小团共同走进东周初年的郑国吧!
  • 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这本书讲述的都是一些琐碎的片段,身边真实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诉说,或者天马行空地做梦,使读者可以从中收获微小的、错综复杂的、细枝末节的感动,得到一种共鸣和安慰。作者以治愈的风格和平实的文字打造温暖的主题,让读者从书中得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