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2400000017

第17章 戊戌流亡后康有为的孔教思想(1)

1911年在日本出版的《戊戌奏稿》中载有《请尊孔教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以下简称“国教折”)。由于在《杰士上书汇录》中发现了前面讨论过的保教折,所以论者提出,国教折是康有为后来根据原来所上的保教折“改删而来”(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386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比较一下保教折和国教折,发现无论从立意到内容,二者的差异都非常之大,因此,说国教折是根据保教折改删而来其实是非常勉强的。不过,从《我史》的有关文字可以证实,国教折与保教折的确具有对应关系,即就康有为的写作动机而言,国教折的确是对保教折的重撰。

《我史》“光绪二十四年”条下记载说:“于初一日……又陈请废八股及开孔教会,以衍圣公为会长,听天下人入会,令天主、耶稣教各立会长与议定教律。凡有教案,归教会中按照议定之教律商办,国家不与闻。并进呈《孔子改制考》,请听沿边口岸准用孔子纪年。”(《康有为全集》第五集,94页。)茅海建指出,《我史》手稿本中“并进呈《孔子改制考》,请听沿边口岸准用孔子纪年”之语为后来添加,补在行间与页脚。(参见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42页。)以孔子纪年是国教折的一个要点,而在保教折中根本没有出现。既然康有为在此增加了以孔子纪年的说法,就表示他将专门论及以孔子纪年的国教折系之于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一日进呈的论及孔教的折子,即后来在《杰士上书汇录》中发现的保教折。

还须指出的是,在国教折中,并没有“请听沿边口岸”等字眼。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我史》中“并进呈《孔子改制考》,请听沿边口岸准用孔子纪年”之语的添加要早于国教折的撰写,因为如果国教折的撰写在先,那么,康有为在修改《我史》时增加国教折中没有的“请听沿边口岸”等文字就是难以理解的。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说明这一点。国教折中提到此次进呈的与孔教有关的书目除了《孔子改制考》的刻本之外,还有《新学伪经考》和《董子春秋学》。孔祥吉指出,《孔子改制考》并非以刻本进呈,而是康有为重新缮写后进呈的,且《新学伪经考》和《董子春秋学》二书康有为并未进呈。(参见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350、386页。《董子春秋学》即《春秋董氏学》。)康有为之所以掩盖自己以缮写本而非刻本进呈的事实,是有明确的原因和意图的。(有关康有为何以缮写《孔子改制考》的具体分析可参见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350页以下。)可以想见,康有为在国教折中将进呈的书目从《孔子改制考》扩大到《新学伪经考》和《董子春秋学》,同样并非随意为之。如果国教折的撰写在先,那么,康有为在修改《我史》时所增加的字样就不会仅仅是“进呈《孔子改制考》”了,而应当是“进呈《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董子春秋学》”了。

那么,国教折究竟撰于何时呢?虽然目前对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得到一个确凿的答案,但是,将国教折与康有为其他著作中的有关内容作一对照性的分析,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

如前所述,在保教折中,康有为一开始就提出教案问题,然后顺着如何解决教案问题的思路引出自己的孔教建制主张。在国教折中,康有为一开始则是提出淫祀问题,然后顺此引出自己的孔教建制主张。对于淫祠遍布中国的危害,康有为言之凿凿:“夫神道设教,圣人所许,乡曲必庙,祷赛是资。而牛鬼蛇神,日窃香火,山精木魅,谬设庙祠,于人心无所激厉,于俗尚无所风导,徒令妖巫欺惑,神怪惊人,虚糜牲醴之资,日竭香烛之费。而欧美游者,视为野蛮,拍像传观,以为笑柄,等中国于爪哇、印度、非洲之蛮俗而已。于国为大耻,于民无少益。”(《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6页。)接着,康有为分析了淫祠遍布中国的原因。

在康有为看来,从宗教进化的角度上看,孔教无疑是最先进的,孔子乃是文明世之教主:“夫大地教主,未有不托神道以令人尊信者,时地为之,若不假神道而能为教主者,惟有孔子,真文明世之教主,大地所无也。”(同上书,97页。)宗教进化的思想,康有为获之甚早。在出版于1898年春的《日本书目志》中,康有为在“宗教门”下所加的按语就是以宗教进化为主题,其中他以勇、仁、智说宗教进化之迹,并在阐明“教必明之鬼神”的基础上指出人类智慧越发展,就越是重视精神,即他所谓“人智愈凿,贱形而尊魂”:“合无量数圆首方足之民,必有聪明首出者作师以教之。崇山洪波,梯航未通,则九大洲各有开天之圣以为教主。太古之圣,则以勇为教主;中古之圣,则以仁为教主;后古之圣,则以知为教主。同是圆颅方趾则不畏敬,不畏敬而无以耸其身,则不遵信,故教必明之鬼神。故有群鬼之教,有多神之教,有合鬼神之教,有一神之教。有托之木石禽畜以为鬼神,有托之尸像以为鬼神,有托之空虚以为鬼神,此亦鬼神之三统、三世也。有专讲体魄之教,有专讲魂之教,有兼言形魂之教,此又教旨之三统也。老氏倡不神之说,阮瞻为无鬼之论,宋贤误释为二气良能,而孔子六经、六纬之言鬼神者晦,而孔子之道微。岂知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诗纬》以魂为物本,魂灵固孔子之道。而大地诸教乃独专之,此亦宋贤不穷理而误割地哉!人智愈凿,贱形而尊魂。必矣,后十年魂教其大明乎!日人所译佛、婆罗门、耶、回之书,及《宗教进化论》、《宗教新论》、《未来世界论》、《天地镕造化育论》,环伟连忭而俶诡可观也。日本神学乃儒、佛未东渡之前为东夷旧俗,无足观焉。”(《康有为全集》第三集,297~298页。)从这一段按语以及按语前面所列的书目可以断言,其时康有为对西方宗教学界关于巫术与宗教的区分、多神教与一神教的区分、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的区分,乃至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宗教等概念都有所了解,而且他将宗教进化与他的三世说也关联起来了。

能够看到的是,关联于三世说的宗教进化思想,正是国教折的一个核心思想。回到淫祠何以遍布中国这个问题,既然孔教是最先进的宗教,而孔教从汉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的国教,那么,中国就不应该出现淫祠遍布的情况。对此,康有为提出他对中国风俗之理解的另一面来加以解释:“窃惟孔子之圣,光并日月;孔子之经,流亘江河,岂待臣愚有所赞发!惟中国尚为多神之俗,未知专奉教主,以发德心。”(《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6页。)联系康有为的宗教进化思想,这里的意思当然是说,从中国的风俗来看,还需要从尊崇多神之状况进化到专尊一教。言下之意即是,孔教虽然从汉代以来就是中国的国教,但孔教并没有真正泽被庶民。(参阅上篇可知,这个看法正可溯源于《教学通义》。)康有为还以欧美为例,来说明在神道教中一神教的先进性:“旋观欧美之民,祈祷必于天神,庙祀只于教主,七日斋洁,膜拜诵其教经,称于神名,起立恭默,雅琴合歌,一唱三叹,警其天良,起其齐肃。此真得神教之意,而又不失尊敬之心。”(《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7页。)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教折,康有为明确论述神道为教与人道为教之间的区别以及孔子为文明世之教主,是在写作于1904年的《意大利游记》中。其论神道设教之法云:“夫教之为道多矣,有以神道为教者,有以人道为教者,有合人、神为教者。要教之为义,皆在使人去恶为善而已,但其用法不同。圣者皆是医王,并明权实而双用之。古者民愚,阴冥之中事事物物皆以为鬼神,圣者因其所明而怵之,则有所畏而不为恶,有所慕而易向善。故太古之教,必多明鬼;而佛、耶、回乃因旧说,为天堂、地狱以诱民。今读佛典言地狱者,尚为之震栗。而常人循行城隍、庙廊之地狱,亦多有所动而改过者。欧亚之人,俗皆略同,此耶、回所以成教宗而能大行。在中世愚俗,其有益于人心风俗,岂浅鲜也!管子曰:‘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孔子亦言:‘圣人以神道设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今六经言鬼神者甚多,肃祭祀者尤严,或托天以明赏罚,甚者于古来日、月、食、社、稷五祀亦不废之,此神道设教之法也。”(《康有为全集》第七集,374~375页。)其论孔子以合人、神为教而以人道为重云:“孔子恶神权之太昌而大扫除之,故于当时一切神鬼皆罢弃,惟留天、地、山川、社稷五祀数者,以临鉴斯民。虽不专发一神教,而扫荡旧俗如此,功力亦极大矣!其仍留山川、社稷五祀者,俾诸侯、大夫、小民切近而有所畏,亦不得已之事也。若至人智大明,则泛扫之亦易事耳。孔子以扫荡旧时神俗,故罕语神,又曰‘敬鬼神而远之’。若其尊天之丁宁直捷,以《诗》、《书》考之,几于语必称天。如《诗》之‘明明在上,赫赫在下,天难忱斯,不易为王,天位殷适’,五语四称天。又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此虽耶、回之一神教,亦岂能过?况孔子实为改制之教主,立三统三世之法,包含神人,一切莫不覆帱,至今莫能外之。其三世之法,与时变通,再过千年,未能出其范围。朱子不深明本末,乃仅发明《论语》,以为孔子之道在是,则割地偏安多矣。此乃朱子之孔子,非真孔子也。或乃不知孔子实为儒教之祖,误以为哲学之一家,乃以梭格拉底比之,则亦朱子之孔子而已。但孔子敷教在宽,不尚迷信,故听人自由,压制最少。此乃孔子至公处,而教之弱亦因之。然治古民用神道,渐进则用人道,乃文明之进者。故孔子之为教主,已加进一层矣。治较智之民,教主自不能太尊矣。”(《康有为全集》第七集,375页。)

两相对照之下可以发现,国教折中关于神道设教与孔子为文明世之教主的思想与《意大利游记》中对以神道为教与以人道为教的论述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国教折中还提到“近人遂妄称孔子为哲学、政治、教育家……遂令中国诞育大教主而失之”,此与《意大利游记》中批评以孔子为苏格拉底式的哲学家略同。此外,在同样写作于1904年的《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中,康有为同样阐述了以神道为教与以人道为教的区别及二者各自的意义,也同样批评了“谓孔子乃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而非教主者”的观点,可以说与《意大利游记》和国教折中的有关论述基本一致。(参见《康有为全集》第八集,32~36页。同样的内容亦见作于1904年的《欧美学校图记·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见《康有为全集》第八集,125~129页。)而我们知道,以孔子为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的观点背后是认为孔教不是宗教,而孔教是否是宗教在戊戌时尚未成为士夫争论的议题。(参见陈熙远:《“宗教”——一个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关键词》,载《新史学》,2002(12)。另外,或许有必要指出,梁启超1902年写作的《保教之所以非尊孔论》一文,其中也是以“孔子为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而非教主”立论。溯其渊源,这一观点在日本学界比较流行,更早则来自基督教传教士。)

再次回到淫祠何以遍布中国这个问题。既然孔子为文明世之教主,而中国之俗仍尚多神,那么,康有为就提出,淫祠遍布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朝廷未能令天下人民专祀孔子:“中国数千年来,敬教正学,凡历代儒先所论,我朝圣训所垂,罔不迪于正典,力辟怪邪。而坐听妖巫神怪不经之事,大供奉于民间,积久尊崇,或光列于祀典,岂不异哉?历朝间有刚正之大臣,时请为淫祀之严禁,明主在上,亦或采行,乃不旋踵而淫祀复兴,遍于民间。推原其故,盖朝廷虽言敬教正学,只等具文,而未令天下人民专祀先圣故也。”(《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6页。)同时,康有为还提到,在明代其实已经有了民间祭祀孔子的先例,只不过在清代又被禁止了:“闻昔在明世,民间尚有祠祀孔子者。至康熙时,御史吴培乃始奏禁妇女入孔庙烧香。自是禁民间庙祀孔子,以为尊崇先圣,岂知圣教从此不及于民矣。圣教日微,而淫祀日盛。”(同上书,97页。)

顺着如何解决淫祠问题这个思路,康有为首先提出“何不直祀孔子,同奉教主”的主张,然后进一步阐发了人人皆可祀天之义。他广引经典,以“凡人皆天之子”立论,提出为顺应升平之世,朝廷应当“正定其礼”以令人民祀天:“臣窃谓中国祀法,有过尊之弊,而大害生焉。《穀梁传》述孔子之大义,曰‘人非天不生,非父不生,非母不生,故谓天之子也可,谓之母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称焉,卑者取卑称焉,故王者称为天子,不过取尊称云尔,实则凡人皆天之子也。《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董仲舒述孔子大义亦曰:‘天者,人之祖父也。’人既不忘所生,祀其祖、父,又岂可忘所自出而不祀天哉?王者至尊,为天之子,宜祀天;人民虽卑,亦天之子也,亦宜祀天也。不过古者尊卑过分,故殊祀典,以为礼秩,岂所论于今升平之世哉?《论语》:‘子路请祷于天。’孟子曰:‘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可以祀上帝。’然则孔、孟大义,许人人祷祀天帝矣。且今功令即不定人民祀天,而民间岁时向空,无不祀天者。既久听之而不禁,何不因而正定其礼乎?即今欲禁之,则基督之教人,皆日膜拜上帝矣。信教自由,为宪法大义,万无禁理。若实与而文不与,于民教既大损,于国秩又何益哉?”(《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7页。)

在阐述了人民祀孔、祀天之义后,康有为提出了祀天以孔子配的制度建议。这项建议不见于康有为辛亥以前的其他著作,辛亥以后则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即1913年发表于《不忍》杂志的《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就是说,假如我们能够证明国教折写于辛亥以前的话,那么,这意味着康有为第一次提出祀天以孔子配的制度建议正是在国教折中。(《大同书》手稿本“大同合国三世表”中谈到升平世之宗教制度时康有为说:“公商教义,兼采诸圣之长,以为新教。”其中“兼采诸圣之长”在1913年的《不忍》本和1935年的中华本中则作“尊天而兼采诸圣之长以配天”(《康有为全集》第七集,153页)。可见经过康有为后来修改的《大同书》才有了升平世之教当以诸圣配天的思想。)

同类推荐
  • 伦理与文明(第1辑)

    伦理与文明(第1辑)

    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为主旨、以面向“中国问题和中国立场”的伦理学研究为旨归、以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各级党校从事伦理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为对象的以书代刊系列出版物。本刊力图体现伦理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成果,并期望将其办成伦理学领域的一个前沿性、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整体结构严谨合理,体系完整,材料丰富,论证翔实。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作者首先梳理了伯林思想发展的过程和背景及国内外关于伯林思想研究的现状。第二章研究了伯林的历史观,在分析了历史决定论的历史形态和产生根源之后,从决定论与自由选择、决定论与责任两方面批判地研究了伯林的历史决定论。第三章研究了伯林的自由观。作者将马克思与伯林在自由观上的异质性作为比较性研究的讨论平台,首先指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并非伯林首先提出,消除了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误解,进而分析了伯林形成两种自由概念过程中两个阶段(即“自由”与“浪漫”、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自由观念。第四章研究了伯林的价值多元论思想,分别从价值多元论对自由主义的辩护与背离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理论的探讨。最后两章分别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如何超越伯林的自由理论。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先生成就卓越,他低调为人、高调治学,与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这正是对如今骄纵、虚妄的社会风气的鞭策和激励。
  • 道的气场

    道的气场

    修一颗清净心,心清净了,智慧自然而生。处理一切事务,就不会有错误,不会有偏差;是非、邪正、善恶,都会看得清楚、想得明白。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传递到身体,就会让我们在行动上散发出无穷的感召力、影响力,实现悟禅、修心、正行的过程。《禅的气场》将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结合,边读边悟,能使你的心灵从佛的气息中得到洗涤,让自身的气场变得和善、慈爱、博大,无形中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实现和谐、温情的人际关系,迎来超脱的大境界。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通缉犯逃遁案

    通缉犯逃遁案

    1892年晚秋,有个机会又让我得以跟好友福尔摩斯一起精彩地侦破另一起案件。我妻子最近身体状况欠佳,我费了好大劲儿才说服她在她的老同学凯特?怀特尼陪同下去瑞士休养一阵。料想您还记得凯特?怀特尼这个姓名吧,她曾经在我以前发表的那个以《歪唇男子》为题的案件中出现过。近来我的医疗业务相当兴旺,使我一连好几个月都在繁忙操劳,自己也真想度个假休息休息。但是我并不想离开本职工作太久,无意到阿尔卑斯山中住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答应妻子我也陪她到那里去短暂休息一周或十天,她这才同意下来。当时我有个老病号病情相当严重,直到八月底过后才转危为安开始康复,我就放心地把业务委托给一位临时代理的医生,开始琢磨到哪儿去度假最佳。
  • 合作心理学

    合作心理学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个人都无法独立完成一件事,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与他人合作。我们在与人合作时,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对他人的心理进行细致的洞察与研究,以此来影响、控制和操纵身边的人,从而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翻开本书,从八个方面剖析人际交往中的合作心理,运用心理学原理深入浅出地揭示人们在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不同事件下的心理特征,并结合客观的事实分析,在以人性为考量基准的同时,为合作行为提供良好指导,使你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 此情不可追

    此情不可追

    陈染、赵然、周烨、张铭、谷雨、王哲,六个男孩儿,性格各异,一间宿舍,一个缩影,既包含了一所学校,或许又涵盖世界。既有欢笑又有悲伤,既理性又感性,既是成长的献礼,也是青春的赞歌。
  • 田野边那橘子味的猫

    田野边那橘子味的猫

    每一个人的设定都是不一样,细看几个不同的人生,每一个人都是这本小说的主角,没有细腻的文笔,单纯写给自己的一半小说。
  • 休夫傻皇后

    休夫傻皇后

    一纸休书仍在她的脚下,她不怒反笑,弯腰捡起,见到上面的内容后笑容更盛:“因为无后?呵呵…似乎这宫内没有妃嫔怀孕,追究根本,怕是不能有后的缘由是另有其人,既然如此,这休书…就让我这个废后重新再写一份吧。”大笔一挥,潇洒的在纸上落下几个大字:今日我慕容皓雪休夫!因无后为不孝,唯有另嫁!皇帝面色大变。…这就是所谓的穿越?冷漠腹黑的跨国集团总裁兼杰出女魔术师的她,竟然穿越了,而且还是穿越到了一个傻子花痴,任人欺辱的丞相府二小姐的身上…走路左摇右摆,吃饭胡吃海塞,睡觉四仰八叉,总之是没有一点女人样,甚至比男人还男人,疯疯癫癫,痴痴傻傻。被誉为京城第一疯。关键的是,她还是个花痴,见色就扑…当被人耻笑的二小姐再睁眼之时,一切便开始改变。曾经的出气筒变成了现在玩弄心机权术的高手,这让丞相府里的那些别有心机的人如何能接受?比计谋:没有人有资格做她的对手!比陷害:当她那几年的魔术是白学的么?比武力:看飞镖!这就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几米之外!比深情:抱歉,他不是她的菜!不料,深宅大院还未斗完,兴趣正浓之时,一道圣旨,便将她送入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为后!…片段一:大婚当夜,尊贵的皇帝背手立在窗前,冷眼望着她,寒声道:“无论你是傻是癫,进了宫,只能给朕安分守己!而你永远也别妄想得到朕的宠爱!”闻言,她藏于红色喜帕下的嘴角微微上扬,声音低沉淡漠:“臣妾谨记皇上所言,并深切的希望皇上能够记住今日的誓言,永远如此。”让她和他OOXX,岂不等同于与种猪交配!片段二:大婚第二日,便有得宠妃嫔前来闹事,将她一国之后完全不放在眼中!靠!不出手当她是病猫?!眨眼间,只听惨叫一声,盛气凌人的妃嫔已然倒在地上,抱着左臂痛哭哀嚎,“你竟敢这样对本宫!皇上一定不会饶了你!”她傲然的笑,吹了吹指尖,轻蔑道:“你是在找死!”————分割线————推荐好友的文文:《酷丫环:爷,你太坏》一叶心香《丑颜皇后要休夫》薄荷清凉糖《嫡妃不如美妾》舒歌
  • 倾城妖妃灭君王

    倾城妖妃灭君王

    她一朝灵魂穿越皇宫,变身废妃一枚?皇后欺凌,姐妹相残,宫人唾弃,就连最卑微的恶奴都可以欺压上身?当魂魄归来,她锋芒毕露,惊才艳艳,覆手为雨,重颠王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史上最狂老祖

    史上最狂老祖

    万年前,混世大魔王林天在人界成为无敌传说。万年后,林天修重回故里。曾经他创建的第一大宗已经成了不入流门派,而徒弟们又下落不明,最可恶的是徒孙们被人欺压。一怒之下,林天一手撕天,一脚跺地,让无数仙神陪葬!
  • 卢一萍中短篇集:最高处的雪原

    卢一萍中短篇集:最高处的雪原

    本套书为纪实文学大家卢一萍作品,共包含18册,以雪域荒原为背景,既描绘出壮丽广阔的边疆气息,也生动写出不畏艰险的军旅生活。人类与自然的博弈,是渺小与伟大的融合,自然灾害与行军征程的互相映衬,刻画出铮铮铁骨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分别为《哈巴克达坂》《雷场》《巴娜玛柯》《新兵班》《最高处的雪原》《幽默记》《在喜马拉雅南麓》《铁翼飞旋》《为了爱,达巴并不遥远》《吾甫浪巡逻》《猛虎连长付立志》《一对登上世界屋脊的猪》《蓝色士兵》《七年前那场赛马》《如歌军旅》《白色群山》《光荣牺牲》《荒原情歌》。
  • 重生之超级游戏大亨

    重生之超级游戏大亨

    重生后的叶垂,发现这个世界的游戏产业基础竟然为零,于是他怀着蛋疼的心制作了连连看这款小游戏。没想到,这款小游戏竟然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疯狂!面对疯狂的连连看游戏迷,叶垂只能无语的表示——“真是一群可怜的孩子!哥只是弄出了连连看就把你们惊喜成这个样子,那要是再推出了CS、仙剑、暗黑、魔兽、上古卷轴这些神作,你们岂不是都要幸福的激动死了吗?” ******新书重生之超级食神开始了,请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