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6300000023

第23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形态(3)

2.线条为主

书画同源,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观点。与书法相同,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凝集和表现着画家浓烈的情感,这使国画成了一种抒情重于写实的艺术。抒情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画注重于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格调风度,不注重对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铺张描绘。这种内在的精神世界,既指向创作主体,又指向创作客体,是精神内容和具体物象的和谐统一。因此,“以形写神”、“离形得似”、“遗形取神”成了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审美原则。“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画的最高审美要求,它源自于创作过程中的“遗形取神”、“离形得似”,是画面整体高度和谐统一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绘画注重表现“神”,并不意味对“形”的放逐与漠视,而是说为了追求象外之韵、味外之旨,不必拘泥于事物之“形”。“神”由“形”生,没有一定的“形”则不足以显“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遗形取神是其要旨所在。明代徐渭画牡丹,以泼墨画之,与其常形相去甚远,然而却生意盎然、神气充盈,堪称神品。

3.平面色彩与骨法用笔

西方传统绘画彩色的明暗深度是由焦点产生的光效应决定的。中国绘画由于遵循散点透视的方法,难以产生光的效应,因此基本上是平面色彩的中国彩画,其立体感便要借助笔法的浓淡枯实来表现,从而使笔法在中国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成为影响绘画是否气韵生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中国画时,注意以骨为质,崇尚笔力,是对画家的一项普遍性要求。相传是卫夫人所作的《笔阵图》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讲的虽是书法,对绘画照样适用。骨法用笔主要体现在笔墨线条的运用上。富有生命情感的线条是中国画的基础与骨干。骨法用笔的骨法,既包括画家有个性的书法语言中有骨气的线条,也包括画家捕捉到的物象本身所溢出的骨气,二者和谐统一于中国画特有的笔墨线条之中。

§§§第四节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象征。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呈现出华夏人格精神、心灵世界和艺术精神,并以其极为独特的形式、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中国书法的内涵

中国书法是一门借助汉字的书写,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性能,通过点线的变化运动,以表达作者的审美观念、学问修养、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等精神因素的美的艺术。具体而言,从哲学的角度看,书法是东方人类用以表达民族美感、人性美感,非具象而又产生某些具象(意象)思维,即在形象思维(直感、感觉)+抽象思维(逻辑、理性)+灵感思维(情感、顿悟)之综合思维状态下的包容性极强的内涵性艺术。就文化形态而言,书法是“天人合一”精神最彻底最鲜明的迹化形式,而“天人合一”精神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精神。对书法家来说,书法是其人格精神及文化品质的延伸。就其物化形态观之,书法是汉字本体再造的“复艺术形态”,或者说“第二艺术形态”。

书法艺术有两项基本要求:一要书写汉字。汉字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其独特的结构与丰富的内涵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优越的表现条件。书法与汉字的这种紧密关系,使书法成为中国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艺术形态。二要使用毛笔。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是最适宜表现千变万化的书法风格的书写工具。书法线条用毛笔写成,可以各有奇趣而不雷同,这只有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才能达到。不同性能的毛笔可以用来书写不同大小、不同书体的字。根据这两点,英文、法文、德文等字母,不论它们被今天的部分中国人书写得如何漂亮,都难以纳入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书法的范畴。而目前流行的硬笔书法,尽管有其可取之处,也概莫能外。

中国书法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它对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文学、戏曲等艺术及华夏民族的审美心理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字体类型上,中国书法分为篆、隶、楷、草、行五类,各有自己独特的风貌。篆属古文字,与隶、楷、草、行在字型上不同。篆、隶、楷皆是一字自成一体,行、草则可两字连写,草书则往往数字甚至一行连写。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结构特征、用笔特色和整体风貌。大致而言,篆书古雅,隶书丽姿,楷书雅正,行书流丽,草书飘逸。

作为一种建立在汉文字这种特殊符号基础上的艺术,书法不同于文字这种只具有单纯社会实用功能的交际符号,而是一种借以表达书家思想、修养、爱好、情感等审美趣向的艺术符号。有人将“天下三行书”作了比较,认为:“《兰亭序》(王羲之)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颜真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是学士才子的风格。”(龙协涛:《天下三行书》,《人民政协报》,1988年5月6日。)又如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书写此帖时,已57岁的作者以流谪之身,正游于湖北鄂城县的樊山,触景生情,感慨万端而写之。其生涩的用笔,欹侧的结体,颇似诗中所谓参天老松之高古,表现了一种久经风雨摧压而不屈的气概。

书法作为艺术还反映整个时代的审美风貌。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已成为古今谈论历代书法艺术特色的定论。由此宗白华说,西方艺术整体风格的变化可以从建筑的变化上显示出来,而中国建筑各时代的变化不明显,但中国有各时代美学特征各异的书法,它可以代替西方建筑的功用(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P156。)。晋人尚韵,以王羲之行书为代表,从其书法风貌可以使人领会晋人的诗歌、散文、绘画、园林的风貌。唐人尚法,以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为代表,从中又可联想到杜甫的诗、韩愈的文、吴道子的画。宋人尚意,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从其字可以贯通于宋诗的平淡、宋画的远逸、宋词的清空。明清尚态,无论是浪漫派徐渭,帖学派董其昌,还是碑学派郑燮都有明显表现,它又与戏曲、小说中的市民性、世俗风相暗通。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重要艺术,在于它与中国文化之道紧密相连。在中国文化中,道是一切具体事物的根本,通过一切事物表现出来。而书法家作书的过程,也就是深刻领悟中国文化之道的过程。中国文化的宇宙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对非质实而虚灵的气的摹拟,以用笔的浓淡枯实,周流运转的书法来表现是最易令人体悟的了。书法之为书法主要表现为字形本身,而中国文字的笔画结构本身就具有中国式的建筑美。它的间架结构的多样性,用笔浓枯的虚灵性,使之在形成“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抽象美时,具有审美的多样性。总之,如果说中国文化之道是执一而驭万,书法则因其“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二、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它表现了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最集中、最精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的精神追求。

1.线条飞动

书法是线的艺术。书法的三要素是线条、结体与章法,其中线条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线条飞动是对书法艺术的一个普遍要求,也是优秀的书法作品都具有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

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感。书法的点画线条不是板滞的,而是灵动的。自然界本无纯粹的线,线条是人创造出来的形象的抽象,它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图景,却又是为了表现宇宙的活力和生命的力量,为了表现“道”而与普遍性的情感形式同构。因此,中国书法线条依于笔,本乎道,通乎神,达乎气,表现出与天地万物和人的生命同构。

作为人对世界万物审美性抽象的线条,其象征功能是直接为人的情感的外化(迹化)。线条(心画)可使书家情感迹化而禀有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这种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是流动的、生生不息的,线条因此成为时间的、节律的、大化流行运行轨迹的写照。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干湿等变化,通过轻重疾徐、光润滞涩、枯硬软柔的墨痕,传达出人的心灵的焦灼、畅达、甜美、苦涩等情感意绪。

书法以线条为其生命。线条作为书法艺术最精纯的语言,表现出中国美学“为道日损”的根本精神。书家对宇宙作“俯仰往返,远近取与”的观照,用灵动的线条表现大千世界,从有限中游离出无限,化实象为空灵,以生动的与道相通的线条勾勒文字形体而表现心灵情思,传达出一种超越于墨象之外的不可言喻的思想、倏忽即逝的意绪和独得于心的生命风神。书家用灵动的线条契合元气淋漓的道:线条飞动飘洒,绵延摇曳,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墨气四射,四表无穷,臻达生命的极境。

书法之线关乎人的心灵,使人生在书艺之中成为诗意的人生。“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刘熙载:《艺概》。)生命是自由的不断展开的过程,而书法是生命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简约的形式。书法通过点线的律动和追摄情思的运动,成为揭示精神世界的“有意味的形式”。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黑白的线条艺术世界中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言微意,寻求自由、获取自由的同时,也在不断验证自由的含义。

2.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南朝谢赫评画优劣的首要标准。传统书画的同源关系,书法对绘画的深刻影响,使气韵生动也成为中国书法的重要美学特征。

从美学意义上界定,气韵生动的“气”具有三层含义:第一,“气”是概括艺术本源的范畴,指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气;第二,“气”是概括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范畴,主要指审美主体之气;第三,“气”是概括艺术作品生命的范畴,指作品存在的内在生命之气。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凝结在笔意墨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故王羲之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者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大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初为品评人物神态风度之语,后才逐渐扩大到书画诗文中,并成为写意艺术流派的风神卓然的理想美。韵在书法中,指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境。中国书法重视线条,伟大书家追求的则是忘掉线条,从线条中解放出来,以表现其心情境遇之悲喜怒忧,展露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心秩序或失序。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以书写作者主观审美体验为主的,或生动自然、或清奇冲淡、或缜密洗练、或委曲含蓄的艺术氛围。书法得其“韵”,即可达到自然随化、笔化冥合之境。

气韵密不可分,气是韵的本体和生命,韵是气的表征。得气韵之作已非写字而是写心。其气韵氤氲,不在形而在神,以其形写其神,取其意略其迹。线条运动的关键在于得神韵,神在灵府而不在感官耳目,韵在其心而不在规度格法。书法艺术之美在于书中之精蕴和书外之运致。例如,《兰亭序》无论是写喜抒悲,无一不是发自灵府;《祭侄帖》更是性情毕现,真气扑人。具有本真之情、本真之性方能创造本真之境。书法气韵的生动与否,与用笔、用墨、灵感、心性大有关系,只有“四美俱”才能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勃勃的整体,只有整幅作品成为一个气韵灌注的生命体,作品才会呈现出卓约不凡的气象和境界。

作为一种美学范畴,气韵生动体现在优秀书作中,贯穿于许多书评之中。“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阙,故历代金之……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韦诞书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在这种风格特征的品鉴中,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焕然可见。

3.意境灿然

真正优秀的书作都是一个独立的充满审美意味的线条世界。点线按字形结构进行创造,使书作在空间构成中充盈着时间的动感,而成为有独立生命的运动着的时空境界。书法意境产生于文字线条墨象的无穷变化之中,产生于走笔运墨所诞生的笔意情性之中。

书法意境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即象内之象(笔墨线条上)、象外之象(心物相契)、无形之象(道体光辉)。

同类推荐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本套书包括《国学之子学精粹》、《国学之史学精粹》、《国学之蒙学精粹》、《国学之经学精粹》、《国学之集学精粹》、《国学之常识精选与趣典》、《庄子(杂篇一)》、《庄子(杂篇二)》、《庄子(外篇一)》、《庄子(外篇三)》、《庄子(外篇二)》、《庄子(内篇)》等,共21册。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也称《商子》,现存24篇。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司马迁录入《史记·商君列传》,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 菊与刀(译林人文精选)

    菊与刀(译林人文精选)

    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两种颇具象征意义的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从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历史事件入手分析了日本社会的等级、习俗、教育等,力图透析日本,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热门推荐
  • 此间是你也是我

    此间是你也是我

    我们都在成长路上,人生中总是会有不同的人教会我们不同的人生法则,彼此的经历,是彼此相互的成长。
  • 说英雄·谁是英雄4:伤心小箭

    说英雄·谁是英雄4:伤心小箭

    《伤心小箭》讲述白愁飞自任二当家以来,越骄横跋扈,他令人连根铲除了当年苏老楼新手种植的大树。而苏梦枕闻讯,并无动静,却令树大夫宴请白愁飞,意要为白请功。白愁飞应命前往,却遭阻击,且中了毒,与会群雄让为苏梦枕心地太毒,欲杀手足。事情确是如此吗?还是另有玄机?
  •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分析中的行动、结构与矛盾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分析中的行动、结构与矛盾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当代著名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吉登斯庞大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现代性理论体系,第三条道路理论等。本书在吉登斯的思想体系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一方面,它秉承了反思三大思想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对结构主义思潮的反思,从而对社会学理论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检视。在此基础上,吉登斯系统提出了其对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解。本书以能动与结构作为两个支点,沿着意识、权力、再生产、制度化和社会变迁等线索,系统建立起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本书在社会学理论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了解吉登斯社会学理论思想的重要著作,而且是理解20世纪中后期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著作。它将20世纪中期有关能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等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推向深入。它超越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在这些问题上形成的尖锐对立,从实践的角度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将社会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戏骨多秋

    戏骨多秋

    佛前冷盏茶,粉面披肩妆,一眼念清秋。人前慈花怜,身后诡谲涌,不知世人鬼面蛇心,不念通天晓地识意,不愿叹尽人间雪月。谁言戏子多秋,皆曾戏言骨中性生寒,亦称冷暖不自知无情锁月桐。他是地狱中来自天堂的一缕光,引着来人仰头张望。她曾是黑暗中堕落的邪魅,魅惑众生,勾引来人一心向恶。他曾是神佛,她曾是邪魔;他曾一心向善,她曾一心向恶;他曾为善屠尽恶人,她曾为恶护尽恶人。他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她说:放下屠刀,我也成不了佛,我已是邪魔!万劫不复了。他说:放下屠刀,我陪你成魔可好。一个是皇孙贵胄,位极天尊的神子;一个是卑贱如泥,辗转红尘的戏子,两人本不是同个世界的人,却纠缠不清。不知是他误入了她的镜花水月,荡漾了寒潭心湖,还是她撩拨了他的一池春水,拂乱了清风明月。一面是自己生而为神固守的信条,一面是打破天道规则为爱逆天的执念,他将作出何种选择,他又能否融化她心上的冰雪,与她携手白头呢?
  • 卜奎大侠

    卜奎大侠

    浩浩嫩水从大兴安岭的小溪小河汇聚而成滔天之势,奔腾之间已经来到平原,忽然一个大拐弯,宽阔和宁静了许多。在那大拐弯处,打鱼人狩猎人挖参人淘金人买卖人樵夫耕者渐渐会聚,马架子变成土坯房。一些个自然屯应运而生。公元十九〇〇年前后,中东铁路的路基已经蟒蛇般爬过来,把五福玛、榆树屯、昂昂溪、顾店、水师营、炮台屯这些村落穿成一线,但是铁路还未开通,它们之间的交通还是要靠传统的驿路水路。这些众多村屯从外围向一个地方靠拢,那地方的土坯房变成青砖房,四周修葺青砖城墙。
  • 交错时空的爱恋

    交错时空的爱恋

    时常出现在她梦里的黑色水车,在她十六岁的时候,真实的呈现在了她的面前,然后,它有着能够穿越过去和未来的力量,穿过水车的夹缝,她遇见了过去的紫和未来的玄,以及心爱着她的影!也在触手可及之间,她失去了一切。
  • 九转混沌诀

    九转混沌诀

    地球大学生萧凌宇,意外穿越到修真界,于古神洞府中得到无上神典《九转混沌诀》,开始了逆天修炼之旅。自由出入修真界的洞府墓穴,极品功法、法宝、丹药随便拿;他冲击混沌,创造神奇传说!
  • 篮场执剑人

    篮场执剑人

    问:第四节比赛了,你觉得要如何调整才能赢球?亨森:得更多的分。问:教练,你怎么看对方这么多的转移球?亨森:怎么看?场边站着看啊!问:在季后赛中处于落后位置,你会怎么做?亨森:看情况吧,难不成你想我现在去交易几个球员?有人说亨森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全联盟最出色的执剑人!PS:已有完本小说《中锋之道》、《壹号卫》,人品保证,安心入坑。
  • 大荒奇谈之神女

    大荒奇谈之神女

    金乌五千年一轮回,扶桑十万年一枯荣。风有停息日,海水有竭时。万物皆有交替轮回。而这世间唯一的永恒,是那颗想爱的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