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000000025

第25章 草原都城历史溯源(1)

元上都的建造,开始于大蒙古国时期。而这一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一、瓯脱地的变迁

最早进入滦河上游的,是东胡和匈奴两个古老的北方游牧民族。东胡的活动以今天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匈奴则以今天黄河河套和阴山山脉地区为中心。两族之间有一千余里的弃地无人居住,“各居其边为瓯脱”。“瓯脱”,意为“界上屯守处”,有人将它解释为“境上斥候之室”或“土穴”①(《史记》卷一一〇,《匈奴列传》)。元上都所在地区,应是当时东胡瓯脱的一个组成部分。

西汉初年,东胡王想用武力夺取其瓯脱之外的弃地,从而引起匈奴和东胡的战争。匈奴冒顿单于(音墨毒蝉余,单于为匈奴的最高首领)率军东出奔袭东胡,杀死东胡王,虏其人、畜,占据了包括瓯脱在内的东胡故地。

匈奴的统治机构分为单于庭、左贤王庭、右贤王庭三大部分。左贤王庭管辖原瓯脱界以东地区。西汉上谷郡(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县东)正北的濡水(即今滦河)上游地区,成为左贤王属部的驻牧地。匈奴人以左为上,单于之下,左贤王最为尊贵,大多由单于长子充任。左贤王以下,设有左谷蠡(音鹿黎)王、左大将、左大都尉、左大当户等官长。

西汉前期,左贤王属部经常在上谷、渔阳、右北平三郡塞外与西汉军队交战,濡水上游是双方争夺的地区之一。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汉军出塞,大败左贤王,斩首虏七万余级,左贤王及其属部遁走漠北,汉军夺取了上谷郡塞外地区。

东胡被匈奴击破之后,残部分为两部,一部号乌桓,居住在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附近的乌桓山:一部号鲜卑,居住在今兴安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西边的鲜卑山。西汉统治者虽然以武力驱走了匈奴左贤王,但也难以在草原长期立足,汉军很快就退回到边塞之内。接受汉朝管辖的乌桓被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塞外居住,填充匈奴人与汉人的中间地带。汉代特别设置护乌桓校尉,监护和管辖乌桓各部,使他们“不得与匈奴交通”,“为汉侦察匈奴动静”①(《后汉书》卷九〇,《乌桓传》)。从这时起到东汉中期乌桓内迁中原诸郡,上谷乌桓在濡水流域驻牧了二百余年。

乌桓南迁之后,鲜卑各部陆续南下。到东汉后期,鲜卑首领檀石槐曾短暂统一草原各部,“尽据匈奴故地”②(同上书,《鲜卑传》)。檀石槐的牙帐设在弹汗山(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附近),下辖东、中、西三部大人,中部大人管辖右北平以西至上谷郡的区域。檀石槐死后,部众分裂成若干集团。被称为“小种鲜卑”③(《三国志》卷三〇,《乌丸鲜卑东夷传》)的轲比能拥有十余万骑,占据了代郡、上谷郡边塞内外地区。曹魏初年,轲比能统一了原来鲜卑的东部和中部。青龙三年(235年),轲比能被魏明帝派刺客杀死,以濡水为中心活动区域统一起来的鲜卑部,只存在了不到十年。

轲比能之后,以濡水为界,东边是鲜卑化了的匈奴宇文部,东晋建元二年(344年)被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所灭。西边是由大鲜卑山迁来的拓跋部。拓跋鲜卑后来以盛乐为中心,逐渐南推,建立了北魏王朝,在原来的聚居区设置了武川、沃野、抚冥、柔玄、怀荒、御夷六镇,濡河上游属御夷镇管辖。④(参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

宇文鲜卑部“别种”库莫奚,北魏至唐朝时游牧于濡河上游。库莫奚人的东北是契丹族,居住地就是原来东胡活动的区域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库莫奚和契丹归附于唐,太宗李世民在库莫奚地设立饶乐都督府,以库莫奚人首领为都督,受营州都督府节制。饶乐府治即库莫奚族牙帐的所在,地处今内蒙古宁城县境。契丹建国前后,库莫奚族被征服。①(关于北方各族的历史情况,参见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编:《中国古代北方各族简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

经过一千余年的历史演变和民族迁徙,滦河上游地区迎来了辽、金的统治。在元人诗中,有“穹庐区脱(即瓯脱———引者)云弥野”②(吴师道:《吴礼部集》卷八,《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另周伯琦在《扈从集·后序》中亦称鸳鸯泊“居者三百余家,区脱相比,诸部与汉人杂处”。)等句,说明瓯脱的称呼,一直传到了元代。

二、辽、金皇帝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

由契丹族建立的辽朝(916—1125),先后设置了五个都城,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南京幽都府(后改称燕京析津府,今北京)、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和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大名城)。五京之中,上京为首都,其他四个是陪都。元朝上都路所辖区域,在辽朝时分属中京道和西京道管辖。

辽朝虽然建有都城,皇帝却不经常在城里居住,而是保持着契丹族游牧渔猎的风俗,“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③(《辽史》卷三二,《营卫志中》)。“捺钵”是契丹语的汉文音写,意为“行营”、“行在”或“行帐”,专指辽朝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帐幕,即所谓“皇帝牙帐”。金、元时,捺钵又译写作“纳拔”、“纳钵”、“纳宝”、“剌钵”等,元人周伯琦、杨允孚更明确的解释是“车驾行幸宿顿之所”①(周伯琦:《扈从集·前序》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上),不管是迁移的帐幕还是固定的营所,都称为捺钵。

辽朝皇帝的四时捺钵,从辽圣宗耶律隆绪(983—1031)开始有了比较固定的地点和内容。春捺钵纵鹰捕鹅,凿冰钓鱼,地点在鱼儿泊(今称月亮泡,吉林扶余他虎城附近)、混同江(亦称鸭子河,今松花江)或鸳鸯泊(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安固里淖)。夏捺钵避暑,无固定场所,驻帐永安山(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西)和炭山的时间较多。秋捺钵在山中射鹿,地点在伏虎林(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流处西北)或临时选择合适的地点。冬捺钵避寒猎虎,设帐于广平淀(伏虎林东南)。当时人们把这种活动概括为“春水秋山,冬夏捺钵”。辽朝皇帝捺钵的区域,大多在契丹族的发祥地附近,或在五个都城附近择便地举行。皇帝捺钵,大小臣僚随行,在冬夏捺钵时要“会议国事”②(傅乐焕:《辽代四时捺钵考五篇》,见《辽史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成为辽朝决定军政大事的重要方式。

由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循契丹故事,四时游猎,春水秋山,冬夏剌钵”③(《大金国志》卷一一,《熙宗纪》),金太祖、太宗、熙宗三朝,建都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后改为上京),捺钵于附近的山水。贞元元年(1153年),金帝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在迁都后的几年里,完颜亮忙于对南宋战争,来不及选择适当的捺钵地点。后继者世宗完颜雍,则很快就选择了一个捺钵的理想之地———金莲川。

金莲川,原名曷里浒东川。辽道宗耶律洪基曾于清宁九年(1063年)五月“清暑曷里狘”④(《辽史》卷二二,《道宗纪二》),有人认为“曷里狘”就是“曷里浒”的异译,但还缺乏旁证。川中长满金莲花,花色“金黄,七瓣环绕其心,一茎数朵,若莲而小。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烂然。至秋花干而不落,结子如粟米而黑。其叶绿色,瘦尖而长,或五尖,或七尖”,“味极凉,佐茗饮之,可疗火疾”⑤(《口北三厅志》卷五,《风俗物产》)。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年)五月,以“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将曷里浒东川命名为金莲川。⑥(参见《金史》卷六,《世宗纪上》:卷二四,《地理志上》)现在滦水南岸仍有一片草原,东西长近10里,南北宽1~3里,长满金莲花。当地人称为“沙拉塔拉”,意思是“黄色的平野”,就是“金莲川”。在金莲川的南边,是辽朝皇帝的夏捺钵地炭山,又称陉头、凉陉,契丹语为“王国崖”(亦作“旺国崖”),位置在今河北省沽源县境。金朝沿袭了“凉陉”的称呼,元初人王恽对此有明确记载:“按地志,滦野盖金人驻夏金莲、凉陉一带,辽人曰王国崖者是也。”①(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八〇,《中堂事记上》)大定八年(1168年)五月,将旺国崖改名为静宁山。由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攻北宋时曾驻帐旺国崖,后人特在此处建立了庙宇,并册封山神为镇安公,以示纪念。②(参见《金史》卷六,《世宗纪上》:卷二四,《地理志上》:卷三五,《礼志八》)

金朝也建有五京,除前述上京外,还有东京辽宁府、中都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和南京开封府。五京均为陪都,首都是中都(今北京市),金莲川及其附近地区,隶西京路管辖。在川西北约二十公里处(黄旗大营子正北五公里),建有桓州城,至今遗址仍存,是金西北路招讨司的所在地。金朝在沿边三十八州设兵屯守,桓州为其中之一③(参见《金史》卷四四,《兵志·兵制》),所以州中人以士兵为主,民户只有五百七十八户。桓州西南还有两个屯兵边州昌州(治狗泺,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白城子)和抚州(治柔远,今河北张北县)。这两个地方原来都是桓州的下属县镇,金章宗时才升为州城。④(参见《金史》卷二四,《地理志上》)桓州及其附近地区,是金朝的重要牧马地。金世宗时新设置七处群牧所,特满、忒满两所就建在抚州。⑤(参见《金史》卷四四,《兵志·诸群牧马政》)

金初已有贵族在凉陉居住。金太祖第二子宗望曾于天会五年(1127年)由中原“西上凉陉”,并死于该地。天德四年(1152年)夏,完颜亮曾从泰州前往凉陉,在附近狩猎。⑥(《金史》卷五,《海陵王纪》:卷七四,《宗望传》)大定六年(1166年)夏天,金世宗前往银山狩猎,八月初由银山抵凉陉⑦(参见《金史》卷六,《世宗纪上》),大概就在这时选定了金莲川作为夏捺钵避暑之地。当时人说“金莲川在重山之北,地积阴冷,五谷不殖,郡县难建,盖自古极边荒弃之壤也。气候殊异,中夏降霜,一日之间寒暑交至”①(《金史》卷九六,《梁襄传》),确实是避暑的好地方。金世宗之所以选择金莲川,除了它气候宜于夏季避暑外,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这时漠北的蒙古、塔塔儿等部族已有相当的力量,金人几次征伐未能殄灭,不得不改行羁縻政策,以宴赐招抚各部领袖人物,开榷场“以易北方牧畜”。在桓、抚、昌三州置有燕子城(燕赐城)、北羊城、狗泺三处榷场,使该地区成为金朝控制“北部”的重要前哨阵地。②(参见贾敬颜:《从金朝的北征、界壕、榷场和宴赐看蒙古的兴起》,见《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1985(9))选择有利地点,利用皇帝北出捺钵的机会,巡边耀武,震慑、安抚北边各部族,巩固边塞,才是金世宗的真正意图,即所谓“远幸金莲,至于松漠,名为坐夏打围,实欲服劳讲武”③(《金史》卷九六,《梁襄传》)。金世宗特地在凉陉建了避暑宫殿景明宫,宫有数殿,有一殿就称为“扬武殿”④(《金史》卷二四,《地理志上》)。为保卫行宫的安全,大臣移剌子敬、粘割斡特剌、杨伯仁上奏:“车驾至曷里浒,西北招讨司囿于行宫之内地矣。乞迁之于界上,以屏蔽环卫。”金世宗因此命令招讨使斜里虎迁徙招讨司于界上,治蕃部事,都监撒八则留在燕子城掌管猛安谋克事。⑤(参见《金史》卷八九,《移剌子敬传》)

景明宫的规模似乎并不大,设备也很简陋。反对金世宗每年北幸金莲川的梁襄曾指出,“今行宫之所,非有高殿广宇城池之固”,“公卿百官卫士,富者车帐仅容,贫者穴居露处,舆台皂隶不免困踣”,“挂甲常坐之马,日暴雨蚀”,“御侮待用之军,穴居野处,冷啖寒眠”,“卫宫周庐才容数人,一旦霖潦积旬,衣甲弓刀沾湿柔脆”,“所次之宫,草略尤甚,殿宇周垣唯用毡布”,而且“凡奉养之具无不远劳飞挽,越山逾险,其费数倍”⑥(《金史》卷九六,《梁襄传》)。他认为远在都城千里之外捺钵,于国情不符,于民不利,力劝金世宗在中都附近选择合适地点安排夏捺钵。金世宗没有采纳梁襄的建议,从大定十二年(1172年)开始,每年或隔年赴金莲川,往返时间4~5个月,大多是四、五月由中都出发,八、九月还都,间或在六月间起程,也要在九月返回。①(参见《金史》卷七、八,《世宗纪中、下》)“当时事少游幸多,御马御衣尝得赐。年年春水复秋山,风毛雨血金莲川。归来宴贺满宫醉,山呼摇动东南天。”②(《国朝文类》卷四,杨果《羽林行》)在金莲川的主要活动是夏狩、秋猎和宴赐边部首领,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进士赵秉文曾有诗赋金莲川狩猎:

一望金莲五色中,离宫风月满云龙。

向来菡萏香销尽,何许蔷薇露染浓。

秋水明边罗袜步,夕阳低处紫金容。

长阳猎罢回天仗,万烛煌煌下翠峰。③(赵秉文:《滏水集》卷七,《金莲》)

除了以金莲川为夏秋捺钵的主要地点外,金世宗仍有“春水”之行,地点都离中都不远,有安州(今河北安新旧安州)、顺州(今北京顺义县北)、玉田(今河北玉田县)、滦州(今河北滦县)等地,内容也是纵鹰捕鹅。冬天时大多住在中都宫殿内,集中处理朝政大事。金章宗(1190—1208)时,蒙古已勃兴于漠北。章宗“不禁暑热”,想要遵循世宗制度捺钵金莲川,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坚决反对,理由是“边鄙不驯,反侧无定”,“财力大困,流移未复”④(《金史》卷九五,《董师中传》:卷一〇〇,《路铎传》:卷一〇六,《贾益谦侍》)。金章宗虽然执意前往,也只在明昌五年(1194年)成行。⑤(参见《金史》卷一〇,《章宗纪二》)以后的捺钵就都在塞内举行了。“邻沙漠,隔关岭”⑥(《金史》卷九六,《许安仁传》),远在千里之外的金莲川,又要换主人了。

同类推荐
  • 交趾猛人

    交趾猛人

    奋不顾身救战友的陈昱,竟然穿越到明朝一位死囚犯的身上。意外越狱后,又被追到跳崖。加入山贼之后,竟然被坑,得罪了大帮派---铁衣社。原本以为必死无疑,竟然成为了铁衣社的魁首。原本一句敷衍的话,竟然让自己成为了县令。…………一桩桩、一件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在陈昱的身上。陈昱在机缘巧合之下,最终成为交趾猛人,一代霸主。完结作品《明末之顺其自然》,欢迎订阅!
  • 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思维

    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思维

    “老顽童”太古带你细数体现在古人的经济学思维,翻开那些被遗忘的人和事儿,妙趣横生。
  • 隋唐小书生

    隋唐小书生

    刚刚毕业,找到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却不想第三天就出事,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了,来到隋朝末年,关键是整个图书馆也随着穿越,住进了脑海里面。
  • 青楼掌柜

    青楼掌柜

    阎王满足某人三个愿望---长寿,有钱,有美女。于是,主角轮回转世,成了响当当的青楼掌柜,且看主角怎样带着MM走出新一片天地。目前每天10更。各位朋友可以多看看。请大家有什么意见都留在书评区,好的坏的都可以,来者不拒。或者加到这个群里面来。群号:110771300,110900727。验证的时候输主角名字就可以了最后,求收藏,订阅,推荐。
  • 逆天变宋

    逆天变宋

    卷首语:一个神州陆沉的故事,一幅末世浮生的画卷,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一曲不屈抗争的壮歌。北宋末年,大金国的铁蹄肆虐北方,百姓被异族当作奴隶,承受着巨大的苦难,汴梁城内的高官贵戚们还在醉生梦死,一个少年穿越了,面对着亡国灭种的前路,他用手中的刀杀出了一个朗朗乾坤。
热门推荐
  • 观自在菩萨化身蘘麌哩曳童女销伏毒害陀罗尼经

    观自在菩萨化身蘘麌哩曳童女销伏毒害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世求生法则

    末世求生法则

    重生之后,暮雨只想跟父母好好地活下去。可是总会有麻烦找上门。
  • 大道在钱

    大道在钱

    自从有了坑货系统过后,不是让我给别人推销棒棒糖,就是让我销售肥皂,还能快乐吗?当然,我很快乐?????
  • 我的皮皮塔罗

    我的皮皮塔罗

    一位傻白甜的师尊,一只萌萌哒的妹妹,一堆皮皮皮的塔罗,几位大佬级的前辈,在雪凌云的身边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说不定会擦出烟花?!
  • 青玉二十年

    青玉二十年

    青玉剑严方任原是江湖三大势力之一的少堂主,前途光明。不出意外,他就将这样度过一生。不料,十六岁起,青玉剑严方任就被卷入了一场颠覆江湖的动荡。他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偏移,爱上了一个人,付出了一切,但是他自己也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存在的一切必须准备着悲惨的覆灭。”
  • 仇桦之翼

    仇桦之翼

    一代强者,却被人暗算围杀致死,临死之前,他明白了,很多事情不像是自己想的这么简单,但明白了这些的他,却没有余力为这片祥和做些什么,他坦然接受死亡,但没成想,却可以意外重生,明白了事情前因后果的他,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
  • 时间里的简单物质

    时间里的简单物质

    《时间里的简单物质》收录了诗人成路的代表性作品30余组(首)。这部诗集是从成路的体温和血液里流出来的,融合了现代汉语、方言、古汉语等语言材料,大量使用单音节词语,尽量排除修饰性语汇,并通过个性化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古直简括却极具包容性的语言风格,带来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诗人在作品里追索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多种文化的聚合,中华大地是一个大地域,追索地域文化就是追索民族文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诗性观照,沟通了生命存在的现时与既往。而方言和古语正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交融和固化的结果,携带着特定的文化因子。《时间里的简单物质》依附在生命之上的文化源头这一巨大根基,横跨中国大陆版块,给诗歌赋予了生命体和地理属性。本书中许多作品是第一次结集出版。
  • 没有人像你

    没有人像你

    所有人都知道,陶夭夭和江南城的关系……是好兄弟。好到她为他挡酒挡情人,他因她一通电话放弃春宵千金。陶夭夭咬着手指想她这辈子也就骗过江南城一件事情,可是,当他的昔日小情人跑来兴师问罪,他却这么轻易的就开始怀疑她的人品?原来,恋人未满终究敌不过心中明月。
  • 道德(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道德(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一本好书,就像一粒饱含智慧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播下这粒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伴随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此刻,您手中的《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道德》正是这样一粒种子,还等什么?快快将它播撒在孩子的心里吧!
  • 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