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71

第71章 儒 佛心性思想的互动(3)

这又是以水为喻,水无动性,水因风而动,风止则水不动,而水的湿性不变。意思是以水喻心,说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也是不动的,心动是因无明(无知)而起,由此而有无量的妄染烦恼,而心性不动,智性不坏,则有无量的清净功德。这都是以心的动静论心的染净,心性动则染,心性静则净。中国佛教以性静释性净,除受道家主静思想影响外,还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上述梁武帝引《礼记·乐记》的话,强调“人生而静”即以静为人的本性就是证明。此外《周易·坤》载:“《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坤是地,所以称至静。认为极静而坤德是方正的。《论语·雍也》说:“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是有智慧者,仁者是有德行者。水动(流)山静,有智慧的人活跃,有德行的人沉静。这些思想对于熟稔儒家典籍的中国佛教学者显然发生了作用。

关于性觉,“觉”,梵语、巴利语音译为菩提,旧译为道,后译为觉,是指证悟涅盘妙理的特殊智慧。又印度大乘佛教认为,声闻、缘觉只具有自觉,菩萨能自觉,也能觉他,只有佛才是自觉、觉他,且又觉行圆满者。至于凡人则是不觉的、未觉的、无觉性。中国佛教重视以觉与不觉相对性论心性,提出以心性远离妄念而照用朗然为觉,以无明为不觉,从而用心性本觉说取代心性本净说。印度佛教的心性学说强调性净与性染相对,着重从排除烦恼、贪欲方面立论。中国佛教的心性学说强调性觉与无明相对,着重从排除无知、妄念方面立论。二者立论的角度、内涵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如前所述,《大乘起信论》就用“觉”与“不觉”来表述出世间与世间的差别,强调众生本性是本来觉悟、众生本有清净的觉体(本觉)的。沈绩在《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序》中语:“莫能精求,互起偏执,乃使天然觉性自没浮谈。”[注释:《弘明集》卷9。]众生具有天然觉性,是成佛的根据。沈约在《众和佛不相异义》(《佛知不异众生知义》)中说:“佛者觉也,觉者知也。……凡夫得正路之知,与佛之知不异也。……此众生之为佛性,实在其知性常传也。”[注释:《广弘明集》卷22。]觉是知的意思,佛知与众生知不异。唐代宗密更在《原人论》中宣布“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注释:《原人论·直显真源第三》,《大正藏》第45卷,710页上。],强调一切众生都有本来觉悟的真实心。中国佛教学者提出“本觉”、“觉性”、“本觉真心”的观念绝不是偶然的,是深受儒家等中国传统哲学影响的结果。儒家重视伦理道德修养,为此也重视开发人的认知智慧。孔子就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亿”,同“肊”。这里的觉是察知、发觉的意思。孔子认为,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无根据地猜测别人的不诚实,却又能及时发觉,这样是贤人吧!孟子也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认为人具有天赋的区分是非的智慧萌芽。他还明确地提“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的区别,强调“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孟子·万章上》)。“知”,认知;“觉”,觉悟。先知先觉,指对事理的认识、觉悟比一般人早的人。意思是天生百姓要使先知先觉的人去唤醒、觉悟后知后觉的人。我们认为,孟子把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相对立的说法,在思维框架上对《大乘起信论》的作者有着一定的启示,看来是可能的。荀子认为具有认识客观事理的能力是人的本性,说:“凡以知,人之性也。”(《荀子·解蔽》)荀子也重视觉醒说:“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荀子·成相》)意思是说,一个君主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地作出失当的指示,就会使上下颠倒。《礼记·乐记》说:“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知”同“智”。心知即心智。人本有心智之性,即本来就具有聪明智慧。儒家对人的认识能力、聪明智慧的肯定,无疑对中国佛教学者在探索人的心性内涵方面是有影响的。

三、真妄净染与心性二元

在北宋以前,绝大多数的儒家学者认为人心是一,人性是一,心和性是统一不可分的。而宋代的张载、二程和朱熹及其门徒则主张人性有两种,有的还认为人心也可以分为两种。如张载从其气本论的宇宙观出发,创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性二元论体系,认为“天地之性”是人有形体前本来具有的、湛然存一的、不偏不倚的善性,“气质之性”则是在人有了形体之后才有的、互相攻取的、偏驳的性,是有善有恶的性。张载此说与以往的性善、性恶论不同,较能自圆其说地阐明以往一直难以说明的善恶产生的根源问题,由此也受到朱熹等人的高度赞扬。二程和张载所持的观点基本相同,也把人性分为“天命之谓性”和“生之谓性”两种,同时强调两种不同的性是分别由理或气派生的。

朱熹综合了张载、二程的思想,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作了系统的论述,尤其是对“气质之性”的论述更为详尽。此外,朱熹还从心有体有用的思想出发,把心分为“道心”与“人心”两种,所谓道心是本体的心,是天理的体现;所谓人心是发用的心,有善与不善之分,不善是由于受物欲的引诱或牵累而发用的结果。我们认为宋代这些理学大家,从儒家心和性的一元论转轨到心和性的二元论(或近于二元论)是有其儒家心性思想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原因的。同时也不能不说是受了佛教心性论思想启发的结果。佛教心性论的一个著名论点就是心分别为真与妄,性分为染与净两种。《大乘起信论》就以一心二门为纲,把心分为真如心与生灭心两种,相应地,性也有觉与不觉两种。此论作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基本著作和入门书,不仅对中国佛教宗派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唐以来儒家心性论的重建发生了影响,应当说,这样说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

四、忘心无境与无心无著

一般说来,宋代以前,儒家多遵循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的理路,主张尽量发挥人心对主体和客体的认识作用。但是,自宋以来,尤其中是南宋有的心学家们转而提倡人心空灵,无思无著,作为人生修养的境界。这是儒家深受佛教心性思想影响的又一突出表现。

北宋中叶的程颢在《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中有一段重要论断:“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注释:《河南程氏文集》卷2,《二程集》第2册,461页。]唐代黄檗希运禅师说:“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若不忘心,而但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纷扰。”[注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81页中。]两者何等相似!可以说不仅思路一致,语言也颇为近似。

曾对陆九渊的思想形成发生过重要影响的程颐高弟王蘋(字信伯),在回答弟子问及“孔颜乐处”时说:“心上一毫不留。若有所乐,则有所倚。功名富贵固无足乐,道德性命亦无可乐。”[注释:《震泽学案》,《宋元学案》卷29,第2册,1049页。]“孔颜乐处”是北宋理学家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程颐认为,孔颜之乐是与道合一的精神喜悦,不是“乐道”,不是以道为乐的对象。[注释:《朱熹集》卷70《杂著·记疑》载:“问:‘伊川先生答鲜于之问曰:“若颜子而乐道,则不足为颜子”如何?’曰:‘心上一毫不留。若有心乐道,即有著矣。’”见《朱熹集》第6册,3681页。]王信伯也以这种观念来阐发程颐思想,强调“心上一毫不留”,反对心有执著,认为不能对外界、对追求的对象有任何执著。这显然是受佛教无我、无心、无著思想影响的结果。陆九渊也同样接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他说:

内无所累,外无所累,自然自在,才有一些子意便沉重了。彻骨彻髓,见得超然,于一身自然轻清,自然灵。[注释:《语录下》,《陆九渊集》卷35,468页。]

“意”,指意念。这是说,一个人“有意”便心头沉重,应当无意,即要内外无累,自然自在,轻清灵明,如此才是达到了超然境界。后来杨慈湖又发展了陆九渊的思想,进一步主张以“心不起意”为宗旨,认为人性本善,性恶的根源在于“意之起”,他说:“但不起意,自然静定,是非贤否自明”[注释:《慈湖学案》,《宋元学案》卷74,第3册,246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一个人只要不起意念,无思无为,心境自然保持静定,是非贤否也就历历分明,从而也就会达到去恶存善,由动归静的理想境界。这也是扬慈湖吸取佛教的保守本心、不起妄念思想的鲜明例证。

心性修养方式方法的吸取容摄

在心性修养方式方法上,儒、佛两家的互相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在儒家重要修养方式方法——“极高明而道中庸”和“尽心知性”的传统思想影响下,禅师提出“平常心是道”和“明心见性”的心性修养命题;而佛教的一套性净情染理论和灭除情欲呈现本性的修持方法,也为有的儒家学者所吸取,转而成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

一、“极高明而道中庸”与“平常心是道”

同类推荐
  • 哲学课套装

    哲学课套装

    哲学的发展本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浪漫传奇,对于幸福、美和自在生活,我们从不曾停止追求与思考,激发创造和想象力,给灵魂更清晰的认知和抒发。哲学的故事套装共收录4册真理与智慧的哲学之书:《哲学的故事》《行走,一堂哲学课》《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南怀瑾的16堂智慧课

    南怀瑾的16堂智慧课

    南怀瑾先生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西方哲学与诸子百家智慧融合,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讲述人生大得大失间的成败智慧。大师之言,字字珠玑;大师之语,意蕴无穷。平实的话语挥洒如诗,智慧的箴言豁达飘逸。仿佛一泓清水,清明透彻又无边无底。沉浸在国学大师思想的汪洋中,渡光浮动,光华闪现,无价的瑰宝呈现在你我眼前。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Seeing Things

    Seeing Things

    This collection of Seamus Heaney's work, especially in the vivid and surprising twelve-line poems entitled &quot;e;Squarings&quot;e;, shows he is ready to re-imagine experience and &quot;e;to credit marvels&quot;e;. The title poem, &quot;e;Seeing Things&quot;e;, is typical of the whole book. It begins with memories of an actual event, then moves towards the visionary while never relinquishing its feel for the textures and sensations of the world. Translations of Virgil and Homer provide a prelude and a coda where motifs implicit in the earlier lyrics are given direct expression in extended narratives. Journeys to underworlds and otherworlds correspond to the journeys made by poetic language itself. From the author of &quot;e;The Haw Lantern&quot;e;, &quot;e;Wintering Out&quot;e;, &quot;e;Station Island&quot;e; and &quot;e;North&quot;e;.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风知意,浅沉低吟

    南风知意,浅沉低吟

    顾知意觉得,她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脑子发昏,导致没有抵挡住美色的诱惑,和一个只认识七天的男人领了证,从此开始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陆沉看着在怀里睡去的女人,很是想不明白,当初看着沉稳庄重,偶尔露出一丝俏皮的人,怎么婚后变了样,像一只小狐狸,每次看他的眼神,赤裸裸的勾引,让他忍不住把她吃干抹净;即便有东西横在两人之间,但在爱情面前,又算什么呢?
  • 我是毒瘤我怕谁

    我是毒瘤我怕谁

    青铜坑逼回到s7,做rng的毒瘤上单!输出基本靠吼,手速基本靠抖,支援基本靠瞅,传送还不如走!但就是能赢!!!
  • 不纠结不焦虑的正能量励志书系(套装共8册)

    不纠结不焦虑的正能量励志书系(套装共8册)

    《不纠结不焦虑的正能量励志书系(套装共8册)》向读者展示了如何用另一种眼光、另一种态度看待世界,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为幸福;从端正说话时的态度、注意说话的表现技巧、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扩大自己的知识积累、运用幽默、留心说话的语气、说话的不同对象、说话的场合地点等八个角度,详尽论述了应该如何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口才;从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如何展示自己的魅力、如何赢得别人的喜欢、如何彻底打开自己的人际关系这四个角度,全面揭示了社交的技巧和原理;告诉读者如何培养积极心态,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积极心态获得各方面的成功等。
  • 欲战江湖谁与争锋

    欲战江湖谁与争锋

    天纵奇才却被家族抛弃,练就家族神功《天蚕十三变》。偶遇酒剑仙,习得不世剑法,自立门派与群雄争锋。
  • 且听剑鸣

    且听剑鸣

    一纸催命符重现江湖,这和消失三十年的大内神秘机构是否还有关联?剑圣门下不鸣锋,到底是个传说,还是江湖中不可忤逆的秩序。剑以出鞘,敢问谁拭锋芒!
  • 蜜爱娇妻,冷帝的心尖宠

    蜜爱娇妻,冷帝的心尖宠

    母亲葬礼,她的丈夫带着小三儿来送葬。苏久念心如死灰,答应离婚,转身嫁给了替她完成孝礼的男人。等到季子煜发现她的爱意找上门,她和新婚丈夫的小包子一个人躺在摇床里嘤嘤哭,他以为找到机会,抱起宝宝闯进屋,“念念他不懂得疼宝宝,我来替他当奶爸!”滚!”陆擎深拦住想要起身的小妻子,冷冷踹上门赶人,“我们再生个儿子让他宠姐姐。”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一曲帝王歌罢,多少凄凄艾艾

    一曲帝王歌罢,多少凄凄艾艾

    作者细细走访海昏侯墓与紫金城,结合大量史料,试图想象出曾经的刘贺在被废为庶民十一年后重又封作海昏侯的那一天,引着一家众小杂踏逶迤朝着这现今的新建行来的时候的心境。作者从刘贺华服玉裹、金衣玉食自在任性地成长和生活写起,直写到霍氏的被诛与废帝刘贺的庶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