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97

第97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下)(1)

法性实在论的确立与转向法性,「法」,一切现象、存在。「性」,真实不变的本性。「法性」中指现象、存在的本性、本质。印第二十六章度大乘佛教认为,法性是空,即一切现象、存在都是空无自性的。在中国传统观念的熏陶下,中国佛教学者对于「空」的理解往往偏离印度佛教,上述关于气、道、无(原理、原则)诸节的论述都表明了这一点。东晋慧远更认为,一切现象的本性都是实有的,并把这种实有的本性与人的精神、灵魂结合起来,为阐明众生轮回转世的主体和修持成佛的根据提供本体论的论证。慧远的观点受到当时的大译经家鸠摩罗什的批评后,中国佛教学者又转而强调法性是真理之所在,法性即是真如本体,并进而将这种真如本体与众生主体合而为一,把「真心」作为成就佛果的根源和一切现象、存在的本体。

一、慧远的法性实在论

史载东晋慧远曾作《法性论》,然原文已佚,仅在《高僧传》慧远的本传中保存了引用该文的两句话。现在我们只能以慧远现存著作中有关法性思想的资料为根据进行论述。从现存的有关资料来看,慧远对法性的论述比较简要,且在表述上前后不一,现将其所论法性的基本内涵归纳为以下四项:

法性是「不变」之性。

在《高僧传》本传中提到慧远曾作《法性论》,并引其主要论点,即「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注释:《大正藏》第50卷,360页上。〕两句话。「至极」和「极」,均指泥洹(涅盘),「性」指法性。意思是说,涅盘是以「不变」为其法性的,而要得到这种不变的法性,就应以体证涅盘为宗旨。从这两句话来看,慧远以为得到法性是获得解脱的最重要的关键,而涅盘法性是不变的,由此也可说,法性就是「不变」之性。法性的「性」就是「不变」。这里所谓的「不变」,不是指时间的长久,也非指寂灭空无,而是指实有的自性不变,这一点再结合下面的论述就清楚了。

法性是「己性」(自性)。

慧远在庐山曾请僧伽提婆重释《阿毗昙心论》和《三法度论》,译成后均为文作序。《阿毗昙心论》是小乘早期说一切有部的大纲性著作。序文把该书前二品的思想归结为三个要点,其中一点就是「定己性于自然」,并说:「己性定于自然,则达至当之有极。」〔注释:《阿毗昙心序》,《出三藏记集》卷10,378页,北京,中华书局,1995。〕「己性」即自性。「自然」,指自然因,即自种因、同类因。「至当之极」,指涅盘。意思是说,一切现象、存在的自性均取决于它和自身的「种」、「类」。从同种、同类的角度来看,一切现象、存在的自性都是「不变」的,只有明白法性不变,才能通达涅盘境界。也就是说,涅盘以及各种不同的现象、存在,都各有自身实有不变的本性。值得注意的是慧远对物种种性不灭、物种相因思想的发展。《阿毗昙心论?行品》在解释「自然因」时说:「自然因者,谓彼自己相似,如习善生善,习不善生不善,习无记生无记,如物种随类相因。」〔注释:《大正藏》第28卷,811页下。〕认为自然因是「自己相似」,如善恶相因乃至物种相因。慧远在《明报应论》中说:「推夫四大之性,以明受形之本,则假于异物,托为同体。」〔注释: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89页。〕认为构成人形体的根本是「四大」(地、水、火、风)的自性,「四大之性」假于「神」,与「神」相合,成为不灭的永恒本体。这也就是说,四大有聚散,形体有生灭,「四大之性」则与「神」相融为一体而不灭。这是把「神」和「四大之性」统一起来,以神不灭论证「四大之性」的不灭,从而坚持了一切现象、存在自性不灭的理论立场。

法性是「法真性」。

唐代元康《肇论疏》卷上引用了慧远论述法性的一段话:「自问云:『性空是法性乎?』答曰:『非。性空者,即所空而为名,法性是法真性,非空名也。』」〔注释:《大正藏》第45卷,165页上。〕这是说,性空与法性有本质上的不同:性空是把「性」空掉,由空而得名;法性是指「性」为有,为真,是「真法性」,即一切现象、存在真实具有的性,绝不是空名。慧远不赞成把事物的「性」空掉,以「空」名「性」,而强调事物的「性」真有实有,这是和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相对立的。

法性是「无性之性」。

慧远在《大智论抄序》中有一段论及宇宙万物最终本体的话,是这样说的:

有而在有者,有于有者也;无而在无者,无于无者也。有有则非有,无无则非无。何以知其然?无性之性,谓之法性,法性无性,因缘以之生。生缘无自相,虽有而常无。常无非绝有,犹火传而不息。夫然,则法无异趣,始末沦虚,毕竟同争(疑为净),有无交归矣。〔注释:《出三记集》卷10,390页。〕

这是说,以有为有,有便被执着为有;以无为无,无便被执着为无。执着为有的有是非有,执着为无的无是非无。执着有和执着无都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事物是非有非无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性之性」是一切现象、存在的本性,也即法性,法性是无性,只有有了一定的因缘条件,事物才得以产生。因缘所生的事物就是无自性的,这样,虽然是有但又是「常无」,虽是「常无」,却也不是断绝有。这就犹如薪火之喻一样,薪有烧尽之时,而火是永传不息的。事物有生有灭,而事物的本性是恒常存在着的。可见,一切事物都有其不灭的本性,这本性就是始终寂静的法性,就是有无最终所归融的本体——法性。这段话主要是说,事物的产生是因缘条件的作用,由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是「无自相」的,是「常无」;但是「常无」并不断绝「有」,这就是「无性之性」,它存在于事物的生灭现象的内层,是不变的、永恒实在的。慧远从事物缘起的意义上来论述法性是「无性之性」,这一点是和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相一致的。看来,这是他研读《大智度论》后的心得。同时,慧远又认为「无性之性」是实在的法性,如「火」存在于生灭无常的「薪」中一样,慧远如此强调法性的实有,依然是过去《阿毗昙心论序》中所说的「己性定于自然」的观点。这又背离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了。

总之,慧远所讲的法性是规定事物性质的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的本性,是和生灭无常的现象有别的、内在的本质,是存在于事物之中、又对事物具有决定意义的本体。

慧远的法性本体论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具有鲜明的宗教意义。它是和神不灭论以及涅盘境界说紧密联系着的。法性实在论为众生轮回流转的主体、众生成佛的根据和涅盘境界的不变性(超越生灭)提供了哲学本体论的理论基石。

二、鸠摩罗什对法性实在论的批评

慧远曾就法性问题向鸠摩罗什讨教,鸠摩罗什回答并批评了慧远的观点。

《大智度论》有这样的记载:「如、法性、实际……是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注释:《大智度论》卷32,《大正藏》第25卷,297页下。〕而佛经所论述的如、法性和实际的具体意义又各不相同。就此慧远请教鸠摩罗什,如、法性、真际(即实际)三说的异义何在?鸠摩罗什回答说:「所谓断一切语言道,灭一切心行,名为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假为如、法性、真际。」〔注释:《大乘大义章?次问如、法性、真际并答》《大正藏》第45卷,135页下。〕他认为一切事物的真实本相是不能以语言和思维来论述、表示的,只能是假设为如、法性、真际,这都是随时而定名的。什么是「如」呢?他说:「若如实是诸法性相者,一切义论所不能破,名为如。」〔注释:《大正藏》第45卷,136页上。〕如果能如实得知一切事物的性相,不为其它议论所破斥,是为「如」。什么是「法性」呢?「知诸法如相,性自尔故,如地坚性,水湿性,……如是诸法性,性自尔,是名法性。」〔注释:《大正藏》第45卷,136页上。〕这是说,一切事物本来具有的自然的本质属性,是为「法性」。再进一步,什么是「真际」呢?「更不求胜事,尔时心定,尽其边极,是名真际。」〔注释:《大正藏》第45卷,136页上。〕在定中体悟最高真理,进入最高境界,称为「真际」。为什么会有这三种说法呢?他又说:「真际为上,法性为中,如为下,随观力故,而有差别。」〔注释:《大正藏》第45卷,136页上。〕由于众生的观照能力有强弱之分,工夫修养有高下之别,对于一切事物实相的把握也会有深浅的不同,故而有如、法性、真际的差别。可见,在鸠摩罗什看来,实相是不能表述的,只是根据佛教徒修行观照的具体情况而设定如、法、性、真际这样三种认识和境界。如、法性、真际三个概念仅是说明实相的相对名称。这里,鸠摩罗什确立了一个认识法性的方法论标尺,即法性只是人为表述一切事物实相的一种名称、是佛教徒认识一切事物实相的一个阶段,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是不能执着的。

慧远提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关于「法性常住」的有无问题。他问「法性常住」究竟是无呢?还是有呢?如果说「法性常住」是如虚空一样的无,那就与有彻底断绝了关系,不应说「法性常住」;如果说法性是有且常住,则必然苟同于一切事物常住不灭的观点(「常见」);如果法性是无而且常住,则又会堕入那种认为一切事物是断灭不相连续的观点(「断见」);如果说「法性常住」是不有不无,那么就有一种不同于有,也不同于无的东西,这个东西又是什么呢?〔注释:详见《大正藏》第45卷,135页下。〕对此,鸠摩罗什回答说:「诸法实相者,假为如、法性、真际。此中非有非无尚不可得,何况有无耶?以忆想分别者,各有有无之难耳。若随佛法寂灭相者,则无戏论。」〔注释:同上书,135页下。〕这是说,法性只是表述实相的一种言说,实际上,实相、法性都是「寂灭相」,是不可言说的,不能用心思计度,也即世俗认识所不能达到的。如果一定要用世俗认识的有、无以及非有非无、异于有无来说明法性,忆想分别,那就是一种由言说分别而来的见解,即「戏论」。这里涉及两个根本性的分歧:一是慧远以中国固有思想,尤其是玄学家的有、无思想论事物的本性,认为法性是实在的,而鸠摩罗什则依据佛教般若学的立场,强调事物是无定相的,事物本性是当体即空的。二是慧远不仅认为事物本性的真实存在,还认为佛说的法也都是有定性的,并死执佛教经典的各种说法,鸠摩罗什则认为佛说的法是无定性的,对佛说法不能死执。这些分歧说明,对于宇宙万物本性的看法,中国固有学说与印度佛教般若学,在思维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偏于肯定,后者偏于否定。

三、法性实在论的理论转轨

鸠摩罗什以法性为空的解说,虽然在理论上为尔后中国佛教各派学者所认同,但是中国佛教学者却并不热衷阐明法性是空这一论点,而是把法性和宇宙真理、心性主体、成佛根源乃至世界存在及其体性联系起来,继续变相地阐扬法性实在论。这从以下南朝佛教学者、《大乘起信论》、天台宗和华严宗的有关论述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北凉时昙无谶译出的《大般涅盘经》〔注释:该经译出后传入南方宋地,由慧严、慧观、谢灵运等人加以重修,增加品数,史称《南本涅盘经》,昙无谶译本则称为《北本涅盘经》〕引起了南北朝佛教学者的普遍关注,这是一部论述成佛的根据及其境界的重要佛典。经文论及法性问题时说:「涅盘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注释:南本《大般涅盘经》卷3《长寿品》,《大正藏》第12卷,622页上。〕又说:「夫法性者,无有灭也。……善男子,不应说言如来身者是灭法也。善男子,如来灭法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注释:同上书,622页中。〕对于经中的法性思想,南朝佛教学者竺道生、宝亮、僧亮等人在《大般涅般经集解》中都有注释,他们把法性与涅盘联系起来,都认为法性是涅盘,是寂灭,而不是灭尽,不是断灭,同时,又对法性作了各自的发挥。如竺道生认为法性是唯一真实、永恒不变的存在:「法者,无复非法之义也。性者,真极无变之义也。」〔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9,《大正藏》第37卷,419页下。〕他还说:「法性照圆,理实常存。」〔注释:同上书,420页上。〕把「法性」和「理」等同起来,都作为宇宙的最高真实。又如,宝亮说:「以法性为寿命故,所以长远也。有人解此灭相为断灭之灭,谓之不然。」〔注释:同上书,419页下。〕认为佛的法性是长远的寿命,是永恒的,不是断灭的。法瑶则明确地说:「夫法性者,即是法身者。若以灭尽为法性者,则为无所有,岂有法身乎?」〔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9,《大正藏》第37卷,420页上。〕视法性为法身的常住本体,法性即法身。僧亮则从本末的角度发挥说:「推本以证末,是则有为横生灭耳。法性本来非有,故无灭也。如来亦本来非有,岂有灭也!」〔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9,《大正藏》第37卷,420页上。〕法性是本,是超越生灭,是无灭的,现象是末,是有生灭的。这些论述都不是从空性论法性,而是从成佛的最高境界和宇宙的根本存在论法性,依然表现出深深扎根于中国佛教学者思想深处的有无本末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

《大乘起信论》把法性论引向真理论和主体论,认为法性即真如,而真如又与众生主体性合而为一,从而宣扬法性本体实在论。《大乘起信论》一开头就提出「法性真如海」〔注释:《大正藏》第32卷,575页中。〕的观念,视法性与真如为同一意义的范畴,同是宇宙万物的真理、本性、本体。而真如又「名为如来藏」〔注释:同上书,579页上。〕,真如就是众生主体的真心。「唯一真心无所不遍」〔注释:同上书,580页上。〕,而「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注释:同上书,581页上。〕,「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注释:同上书,581页中。〕,真如即真心,真心即法性,真如、真心、法性是宇宙与人生的同一本体,分别表示宇宙与人生的最高真理,终极本原,真实本性。《大乘起信论》在把法性主体化之后,还指出法性具有「无悭贪」、「无染」、「无苦」、「无身心相」、「常定」、「体明」〔注释:同上书,581页上。〕的特性,这也就是真心的特性。《大乘起信论》把法性本体归结为真心本体,对于尔后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如天台、华严、禅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天台宗一系的《大乘止观法门》(题为慧思作,后人疑为伪托)继承《大乘起信论》的思想,也以自性清净心与法性同义,说:「此心(指一心)即是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复名法身,又称如来藏,亦号法界,复名法性。」〔注释:《大乘止观法门》卷1,《大正藏》第46卷,642页上。〕为什么说净心是法性呢?该书说:「法者一切法,性者体别义。以此净心有差别之性故,能与诸法作体也。又性者体实不改义,以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诸法之相自有生灭,故名虚妄。此心真实不改不灭,故名法性也。」〔注释:同上书,644页下。〕这是说,一切存在都有性和相两个方面,性是「体实不改」,而净心有差别之性,又是真实不改的,能作为一切存在的体性,所以净心也名法性。后来天台宗人还进一步提出「一念无明法性心」的观念,吊诡地宣扬法性与无明可在一念之间互相转化,把心的本质、本性,即法性心,与现象的心即念念生灭的妄心统一起来。智顗在《四念处》中说:

色心不二,不二而二。为化众生,假名说二耳。此之观慧,只观众生一念无明心。此心即是法性,为因缘所生,即空即假即中。……今虽说色心两名,其实只一念,无明法性十法界,即是不可思议一心,具一切因缘所生法。一句,名为一念无明法性心;若广说四句成一偈,即因缘所生心,即空即假即中。〔注释:《四念处》卷4,《大正藏》第46卷,578页。〕

同类推荐
  • 聆听大师胡适

    聆听大师胡适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先生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一直对人文精神的高度关切,并且由此总结出了许多动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他的“半半哲学”秉承的是这样的信仰:工作,并且快乐;劳动,并且幸福着。人生也有缺憾,如果能从中超脱,做个平常而又受人欢迎和尊重的人,也是人的一大成就。倡导中庸的生存,肯定刚柔并济的处世,奉行豁达随性的生活,活得天真、简朴、自然、中道、幽默,这在纷乱繁杂、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无疑是往寂寂的水潭中投进了一粒粒圆润美丽的鹅卵石,激荡起迷人的涟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

    你为所在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发愁过吗?参加工作几年了,你对自己的职位和薪水满意吗?当初离开家乡或是走出校园时,你梦想着要干一番事业,现在成功了吗?你曾经心仪的对象,跟随于你,还是成了别人的眷属?你想要结束单身生活,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怎么办?……生存难、发展累、梦想远,有时候忽然心灰意冷,自己看似像哲学家一样解答着人生的重要课题,可你却是一个很累的哲学家。面对锋利的生活场,是听天任命、得过且过,还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其实,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 行走,一堂哲学课

    行走,一堂哲学课

    改变世界走向的思想,都是走出来的!“走路”并非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悠闲漫步,还是沿计划好的道路健行,行走令我们暂时摆脱各种世俗的责任义务,回归简单的“移动两足动物”。不少哲学家都热衷走路:尼采不断行走,以对抗剧烈头痛,直到再也无法挪步;兰波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是为了抹去他的忧伤。卢梭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只要一看到桌椅他就感到一阵恶心。梭罗喜欢走到大自然中去冥想。“走路”终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

    美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浓缩康德、黑格尔、尼采、佛洛伊德等众多哲学家思想精华。本书缘起于作者主持的“周二哲学研讨会”。在四年时间里,通过围绕“美与决定,美的决定”这一问题的讨论,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选择提拉米苏,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了减肥?一个老实人为什么会喜欢黑帮片?一幅举世闻名、众人称赞的油画又为何无法触动我?我们有太多需要选择的时刻,那些非此即彼的选项,每次都在拷问内心,让我们恐惧未来,怀疑自己,在现实面前不知所措。这一次,放下对自己的怀疑,让美的愉悦指引我们直面自己平常害怕的东西,直面神秘,直面自我的黑暗面。
热门推荐
  • 永恒圣帝

    永恒圣帝

    【日更百万字神作!】在这天地间,有一帝座,至高无上,主宰天下沉浮。诸天万域,万千种族,亿万生灵,莫不俯首称臣。大世天骄,万域纷争,争相竞逐无上帝座,角逐最强帝者。一代人族绝世天骄叶晨渡史上最可怕的大劫而殒落,转世重生,带着前世记忆再度修炼,欲要成为永恒不朽的无上帝君。且看一代至尊的重生逆天之路!
  • 星辰超能风暴

    星辰超能风暴

    当上天选中了你作为万恶之源,你会怎么做?左角遭遇了一场车祸,醒来时不仅过去了五十年还获得了超能力?更意外的是,因为你,全世界都有了超能力者。作者日常潜水的书友qq群:826535733
  • 生而复死

    生而复死

    位面主宰?不死君王?不不不,这些我都不要。我愿付出一切,回到人生被打乱之前,继续自己平淡的生活。任何试图阻挡我实现夙愿的,都要为他们的不自量力付出代价。PS.小白一枚,没有书友群,如果大家有需要再建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之心——眼科篇

    医之心——眼科篇

    生活中我们享受的所有服务,几乎都能以等价形式体现消费的交易特征,独独医患,不能,也不可以。患者,因病痛求助医生;医生,因使命和职责,为患者提供治愈、帮助或者安慰等专业性很强,非一般意义的服务。花钱可以买任何商品,唯独生命和健康不能用钱等价交换。医生与患者,本是陌路人,却因为天职,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求,坐在了面对面,构筑了人世间最奇特的人际关系。医,是医疗、医术,又是医疗、医术之上承载医德、医风的医生之心地。医之心,是医生对患者的理解所体现的心性,是从医者对专业的不懈追求,又是对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医之专,医之难,医之疼,医之美,构成了医之心。医学专家们发自心底的文字,是千万个好医生执业感悟的一部分。如果,你能静下心听他们平实讲述职业生涯中对患者的感念之情,以及有痛更有欣慰的医之心感悟,作为医生,你会对怎样才是一个好医生,怎样做个好医生,何为仁心,何以信守仁心,有新的解读;作为患者,当你生病就诊时,会因为对医生的更理解和信任,得到更科学、更有效的健康服务。
  • 深爱从来只是你

    深爱从来只是你

    江白宛以为,自己离开了这座城市就能放下一切,可是当她再次回到这里,再次遇见那个男人……和他身边的那个女人。才发现,原来她从未能彻底放下他。明明以为他们之间毫无瓜葛,可是——为什么不管她走到哪里?总是能看见某男?终于,江白宛在被逼走的第九十九个男朋友时,她忍无可忍了。江白宛:“沈先生,请注意我们之间的关系!”沈先生:“我们什么关系?嗯?你是说,夫妻关系?”江白宛:“……”
  • 最强战士辅助系统

    最强战士辅助系统

    韩岳穿越到了平行世界,发现自己成了一名军人,身上貌似还有一个金手指相助,抽到宗师级的太极拳,近战无敌,宗师级的枪法,鹰的眼睛,射程内,有我无敌!宗师级军姿,不动如山,当然还有其它的生活类技能,琴艺,书法,绘画,唱歌,做饭,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还能日常装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君霸宠,绝世妖娆妃

    魔君霸宠,绝世妖娆妃

    世分三界,又有六族,六族之外,是更多无可知的事物。原本相安无事的天地,却因为一位魔界主君与一位凡人女子发生的故事,而天下大乱。即使时光逆转,历史依旧无法彻底改变,又白白牵扯进更多的痴男怨女,爱恨情仇。神兽为伴,酒香入眠,如果时间能定格在最初的最初,那么至死不渝也并非难事了。身份枷锁,他为了她抛弃魔界;无力回天,他为了她切换时空,却仍然只能保留一时的温存。魔君与凡人,到底是缘是劫,是债是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又被团宠了

    王爷又被团宠了

    一个没有心机王爷,被一群大灰狼包围着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王爷:我不懂,我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