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900000023

第23章 杨少衡(3)

少衡现在跑到福州去了,说不准还要跑得更远。我想,跑到福州的杨少衡还是漳州人,不管他走到哪里,我们都认为他是漳州人。漳州是个小地方,以前总是打水仙花牌,后来又说是中国女排的训练基地,人家还是不知道漳州在哪里,只好说就在厦门边上。这让漳州人很失落,1300多年前漳州建州的时候,厦门在哪里?漳州的确很古老也很文化。伟大如朱熹者还在漳州当过一年市长,他的《四书章句集注》就是在漳州完成和刊行的。还有明朝的理学大家黄道周,写过《东西洋考》的张燮,现代文学史上的林语堂、许地山和杨骚。当然这些离我们都比较远。平和的漳州人有时也很虚荣,很希望漳州再出一两个名人。看来杨少衡有点希望。有朝一日,万一杨少衡出了大名,我们就可以说,这人我认得,而且关系有点铁。

3.快乐地孤独——杨少衡印象

赖妙宽

接到邀请写一篇杨少衡印象的电话时,出现在我头脑中的直感是:快乐、孤独。细说起来,对杨少衡的评价还有许多,比如善良、聪明、勤奋、谨慎、好脾气……但我以为,快乐与孤独,可以像以前穿皂衣的人一样,一前一后贴在他身上。

记得在一次采风活动中,一位作者在座谈会上不知说到了什么,引申出一个问题,他说马是双眼皮,驴是单眼皮,它们杂交出来的骡子不知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我听得坐在我附近的杨少衡仿佛自言自语道:“有的单,有的双。”此时他是作为首长坐在必须正襟危坐的位置上,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但作为作家,他对这个问题有抑制不住的兴奋。所以,他这样悄悄说,说给自己听,自己偷偷乐。这一刻,我看到的分明是个少年杨少衡。这是他骨子里即便经过几十年官场打磨也消不掉的天性,那是一个智慧、快乐甚至顽皮的灵魂。这样一个灵魂,却被放到了一个有太多潜的、显的规则的环境里。让这样一个在官场上是个领导干部,好同志,前途光明的仕子;在家里是长子,父母的骄傲,弟妹的榜样,又是好丈夫好父亲,要为妻女擎起一片天的男人;在朋友中是热情、仗义、无私的哥们儿的人,不得不把自己灵动的气质收藏起来,放在一个被人们不易看见的地方。只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他那不安分的灵气,会趁他不注意跑出来亮相一下,又被他赶快收回去。

他的出身、教养、性格使他无可选择地充当了一个人人接受的角色,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他好。这个好,应该是以牺牲自己的个性为代价的。这样,他难免要孤独,有时甚至是痛苦。他是如何委屈自己,又是如何安抚自己的?

对于具备作家气质的人,当现实与心灵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好的去处和解决办法就是写作了。从现实退守到虚拟,在虚构的世界里,自己的意愿扬眉吐气,现实的委屈可以得到纠正,被淡化,变得无足轻重、十分可笑。他的灵魂在这里可以得到安抚,自由翱翔。

在写作的世界里休养生息以后,再回到现实中来,他就有更好的韧性和包容度,来接受他的孤独,甚至从写作的角度看过去,这孤独也是美的。他似乎是经历着这样的循环:在现实中孤独,在写作中快乐,用孤独的养料浇灌快乐的花朵,用快乐的花朵把孤独都变成养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可以说,是写作拯救了他,支撑了他,也成全了他。他会以无为的姿态,把官越当越大,又会在人们以为天上要掉下一个大馅饼的时候,从一个炙手可热的权力部门,逃逸到一个冷清的单位,在冷清的单位已经少得可怜的权力中,又尽可能地放弃。因为我们看到,他作品里的人物世界,与他生活的现实世界,已经发生了转换。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从早期的单纯理想,到后来的惶惑疲惫,到现在的老练通达,与他越来越超脱的人生态度成正比。

但他本质上是个乐观、热爱生活的人,他的孤独是因为参透了生活,不再跟着热闹。如果不热爱生活,哪来写作激情?如果对生活没有自己的洞察,哪来作品的价值?他是不多的把现实和写作处理得恰到好处、相辅相成的作家之一。比起那些对现实一看不惯就拍案而起、拂袖而去,或是因写作而恋上权力,最终只熟透官场而不知写作的人,他总是保持了更多的清醒和独立。

他的写作,应该是生命的需要,给他的性格和操守一个出口,一个自由挥洒的世界,与文坛的热闹无关,与个人的名利无关。他是注定要写的,这是一种快乐地孤独的生活方式,或者倒过来说,孤独地快乐的生活方式。

但不可避免的,他的出身、教养、性格、经历,使他仍站在“正统”的立场上,“一个我党好干部”的影子总是与他相随。这就圈定了他的价值观和视角,使他的作品有了某种局限。似乎是一到某个临界点上,他就自觉地回到正道,作品也就在是非、道德、经验上盘桓。

这就是我理解和想象中的杨少衡,是我给他画的人物肖像,不一定准确,只是我个人的印象。

4.福建出了个杨少衡

何镇邦

当我动手编这组关于杨少衡的文字时,杨少衡摁响了我家的门铃。这真是太巧了!他是到北京参加湖南文艺出版社刚为他出版的长篇小说新作《海峡之痛》的新闻发布会的。昨天刚参加完发布会,今天一大早就专程赶来看望我了。这有点让我喜出望外!当我翻阅他送来的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海峡之痛》时,不禁心潮澎湃。记得去年盛夏时节,接到少衡从福州打来的长途电话,说他刚完成一部长篇新作,是写台湾半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的,想让我先看一看。我当然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过了几天,即收到他用特快专递寄来的书稿,并立刻读了起来。在酷暑中,我很快读完了这部三十余万言的长篇小说书稿,为少衡在创作上新的跃进感到高兴,即挥笔写成一篇四千余字的长篇评论,题为《世纪之痛与民族之痛》,因为书还没有正式出版,故评论也压了半年。现在,在虚心地倾听了我的意见和出版社有关领导、责任编辑的意见认真修改之后出版的这部标志着杨少衡创作新水平,也可以说是代表着2006年这新一年长篇小说创作新水平的新作摆在我的眼前,怎能不让我心潮澎湃呢!

冬日里,在我并不宽敞的客厅里,我和少衡一边品着家乡的“大红袍”,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不禁回忆起同他将近二十年来的交往。

那是1987年春天,我刚从中国作协创作研究室调到鲁迅文学院主持教学行政工作,杨少衡则是作为鲁迅文学院第二期文学创作进修班的学员来到北京。于是,我们开始了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同乡的将近二十年的交往。

杨少衡祖籍河南林州市,但他的父亲当年参加革命南下,过了黄河过了长江,从福州到漳州,在漳州扎下了根。于是杨少衡生于漳州长于漳州,成了河南林州籍的漳州人,成了我的同乡。其实,我的祖上也是河南人,不过早杨家一千三百年移民漳州而已。由于同杨少衡是同乡,又是朋友,并且是一个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朋友,于是近二十年来的交往从不间断,并有与时俱进之势。这在我的众多的学生中,实在不多见。

少衡近年来的创作颇能与时俱进,他连续发表的写基层官员的中短篇小说被称为“官人小说”,引起相当强烈的社会反响,一不留神,成了悄然崛起的福建小说家群体的领军人物。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他始终是个常带笑容又有一张娃娃脸的老实人。直至准备写这篇补白性的文字,才在脑海里搜索出以下几点对少衡较深的印象。

印象之一:做官不像官。

少衡二十几岁就当上了当时公社(即现时之乡镇)党委常委,20世纪80年代末奉命组建漳州电视台并任首任台长;以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连任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和组织部副部长,有一段时间,市委组织部部长一职空缺,他就以常务副部长的身份主持工作。常言说:“要进步,到组织部。”在一个地级市委组织部主持工作,管着千百个县、局级干部的升迁与安排,这是一个权倾一方的职位。但是,少衡在此位置上待了几年,我看他并不以自己是“权倾一方者”而趾高气扬,也没从这个职位上给自己捞什么好处。本世纪初,大概是2002年或2003年吧,他奉命调到福建省文联担任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算是文坛上的一方诸侯。但是,他却更谦和了。如果说到省文联就职对少衡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可以摆脱诸多行政事务的纠缠,挤出较多的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使他的创作出现了一个新的喷发期。以上说的是少衡从政经历,也是他在官场的一个履历表。在我的印象中,他做官不像官,主要有如下的表现。

一是没有官架子。他始终是一副谦和、微笑的样子。不仅是对长辈、对上级。我见到过他时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时同文友一起神聊的情景,完全不像个官的样子,是个标准的文人或文学爱好者。我也见到过他对一般群众谦和虚心和认真办事的样子,十分佩服。说他没有官架子,还有一点是他对朋友的态度,他虽然不以权谋私,但是对朋友的托付,却是十分认真的。他在漳州工作时,我的兄弟姐妹有点什么事找到他,他都认真去办,办不了的,也耐心解释,这使我十分感动。前不久,我到厦门参加鲁迅文学院培训中心的面授,他得知后,尽管工作十分繁忙,还是专程赶到厦门来探望我,让我既激动又不安。

二是不争权夺利。争权夺利是当今官场一大奇观和一大恶习,杨少衡为官,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无论在哪儿,在什么岗位上,从不争权夺利,而是让权让利。

三是从不以权谋私。在他主持漳州市委组织部工作的几年间,他的权是很大的,多少人想从各种门路找他谋个一官半职,大概都没找到什么门道,也没听说过他利用这种权安排谁,得到什么好处。到了省文联以后,倒是为文友办了不少事,连须一瓜加入中国作协的事他都操心。但是,轮到他自己的事,却是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他的长篇新作《海峡之痛》出来了,我是看好这部作品的,因为他站在民族的利益上来审视台湾海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分裂,且把宏大叙事(社会、历史的叙事)同个人叙事(家族、个人命运的叙事)结合得比较好,通过杜、罗两家的命运和纠葛写尽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峡两岸人民分裂之苦。我在他送书并看望我时,建议他搞个作品研讨会。他说出版社不愿花钱也无此打算,省文联那边,关涉到他自己的作品,也不好去说。这倒是让我很敬佩,但也有点怅然。

印象之二:当文人不像文人。

杨少衡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近年来不少作品被选载,连续获奖,被誉为“南方实力派作家领军人物”,可谓声名鹊起于文坛。但是,在他身上,却看不到当下文坛的恶习和一些稍有点成就的青年作家的坏毛病。

他把“文人相轻”变成“文人相亲”。在漳州文坛,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有杨少衡与青禾、海迪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之称。后来,他们发现有个眼科医生赖妙宽会写小说,就把她拉来入伙。再后来,发现了有个写小说的小学教师何也(何之杰),又把他送到鲁迅文学院进修,后又调进漳州文联编《南方》杂志;同时又发现有个写小小说的金声和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何葆国,他们通通拉进来,形成一个颇有点名气的“漳州作家群”。这个作家群的小气候很好,风气正,大家常在一起切磋小说技艺,并在各方面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我是目睹到他们在一起的亲热劲和体味到他们“相亲”的情景的。这大致同少衡、青禾、海迪他们三个带头有关。后来,少衡调福州,妙宽调厦门,但这个写作群体并未解体,且越来越有活力。

在少衡身上也没有当下一些文人常有的狂气和酸味。有些稍有点名气的作家,自我感觉很好,有的作家一给我打电话总是自夸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好,要我赶紧读,赶紧评论,否则就会后悔似的。少衡就没有这种狂气,也没有一些文人的酸味。他总是那么发自内心的谦和,有时夸他的作品几句,他好像都有点不好意思似的。

印象之三:为人老实,为文不老实。

少衡说曾听过我讲的这么一句话:“为人要老实,为文不能老实。”记得我是说过这么一句话,但在哪儿说过,冲什么说的,却记不起来了。难得少衡还记住我的这句话。我自以为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

为人老实,上面我已记下少衡做人办事老实本分的种种。至于为文的不老实,我想大概是1998年秋日我出差顺道返乡,正赶上省作协和漳州文联一起开少衡、青禾、海迪的作品研讨会,要我读少衡的作品,并发个言、写篇文章。记得我有事要赶回北京,来不及参加正式的会,于是先开少衡的会,让我发一发议论。我是在漳州宾馆读了少衡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主要作品,并用一个通宵写下一篇近八千字的长文的。这篇文章题为《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杨少衡小说创作散论》,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评论集《文体的自觉与抉择》中。记得我读了少衡早期的作品,认为写得比较老实,因而大都比较平实,才有“为文不能老实”那一番话。没想到,少衡把这话记在心头,并付诸创作实践之中。

我们可以看到,大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少衡的小说叙事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不老实,但越来越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了。先是长篇小说《金瓦砾》,再后来就是写他熟悉的基层官员(官人)的中短篇系列,如《钓鱼过程》《霸王阵》《红布狮子》《尼古丁》《纳米布》《林老板的枪》《金粉》等等,再就是他新近出版的长篇新作《海峡之痛》。这些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风格与叙事节奏都是很有特色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海迪称之为“软幽默”,说对了其中一部分,其实不止于软幽默。少衡的小说变得好读、耐读,意味无穷,魅力四射,固然是由于他对熟悉的官场生活的洞悉与独特的发现,也不能不说归功于这种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叙事韵味。这似乎值得专文来论述,不是这篇印象记所能包容的。

福建出了个杨少衡,真让人感到高兴!

同类推荐
  •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我一直都在渴望一种另类爱情,以想像为空间,以绵延不绝的思念为填充物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某种程度上要比俗世的爱情来得更真实,因而也就更有魅力。
  • 李若冰纪念文集

    李若冰纪念文集

    这部纪念文集,是由李若冰先生的夫人贺抒玉女士编选的。从收入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若冰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履历,窥探到他文学世界的奥妙,欣赏到他生活和思想的动人情景。
  • 勇气·挑战不可能的目标

    勇气·挑战不可能的目标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有思想。可是有时候思想不见得会给我们带来好的人生体验,甚至有时候会让我们因为有了过多的思想,而停滞不前或者退缩。所谓的“思想压力”、“心理负担”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这些“思想压力”、“心理负担”比作一道门槛,那么跨越这个门槛的秘密武器就是勇气,只要勇敢地迈过去,我们才能够成长。
  •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以他独有的思想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智慧,国学大师的底蕴去勾勒人物,带有一种“史”的眼光,简单几笔就写出了人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勾魂摄魄。
  • 你是世间唯一的花

    你是世间唯一的花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读物,讲述了日本女作家渡边和子一生的人生态度,如何对待世界,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拥有爱的话,就算生活有诸多烦恼,也会克服的。渡边和子用她毕生的人生智慧去教导她的学生,影响世人,珍爱自己,重视自己的同时也不忘了去做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事。倾注所有爱与善意,善待自己,细致生活。
热门推荐
  • 完美心理

    完美心理

    其实,林夕一点也不白,也不富有,更谈不上美丽,所以在公元2012年12月12日前她从未想过会有哪个高富帅爱上自己,更不知道她以后的历险竟然和一个唐朝年间就开始流传的传说密切相关。至少在这一天午后两点零一分之前,事实的确如此。一场突如其来的日蚀,突然之间的大转身,上天在赋予了她幸运的同时,也伴随着磨难,祸事不断,阴谋死亡如影随形。在她与真命天子的爱情路上,又有怎样的阴谋与苦痛在纠葛、缠绵、蔓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她是他的独一无二

    她是他的独一无二

    偷拍不成反而惹上了某个混蛋,因为生气砸了他家N多东西,杯具的成了他的女人……“乖啦,我会负责的……”席少卿紧搂着她,低声的在她耳边低语着。某丫崩溃:啊啊,谁要他负责啊?她可是有喜欢的人了……
  • 我为什么要写作(小经典系列)

    我为什么要写作(小经典系列)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的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我为什么要写作》选入作者《如此欢乐童年》等著名忆旧、纪实作品以及《我为什么要写作》、《政治与英语》等著名论文。
  • 乡村小妖孽

    乡村小妖孽

    美女师父传授他绝世神功、超凡医术后飘然离去。为了寻找师父,他只能高调行事。他相信,只有高调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美女师父!
  • 不变的归宿

    不变的归宿

    剑如歌,刀似曲,一入江湖,难以自拔。每个热血的少年曾经都有一个大侠梦,身背一把剑,浪迹天涯,笑看江山如画,醉卧美人膝。经历过世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最后才发现,江湖才是人们不变的归宿。躲,却又躲不过去的归宿。逃,怎么也逃不开的归宿。一人,一妻,一剑,几个好友,足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炮灰女配不服输

    炮灰女配不服输

    穿成恶毒炮灰的温芷很绝望。自己上辈子好不容易成仙,结果被天道坑成了一个女娃娃!不过,想想上一世的修仙屈辱,这辈子要好好活!“诶诶,我没说我要谈情说爱啊!”
  • 佛说稻秆经

    佛说稻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商管理课,优秀的人如何掌控情绪

    情商管理课,优秀的人如何掌控情绪

    情商并非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哲学命题,主要是表达自我情绪、识别他人情绪、自我激励、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绪能力。那些情商高的人所表现的品质为:人格健全、情感稳定、身心和谐、理智豁达、内在平和。他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准确的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内在的情绪所控制;在与他人共事或交流时,他们不会强迫自己和对方,而是找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式将自己的情绪妥善的表达出来;他们在自我认识、自我激励时,会用一种变通的方式面对眼前的现实,哪怕身处逆境或人生的低谷之中,他们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与现实对话,相信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
  • 史上第一武者

    史上第一武者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仅仅在物质层面锻炼肉身的武者,如何超越以身化道的超凡修真者?林淼从遗产偶获高维造物碎片,从此获得无限可能……属性系统,穿梭诸天,能够想象的金手指应用尽有。法宝飞剑,道术神通,林淼定要用自己的铁拳让那些花里胡哨的修真者知道什么叫做硬核武道的魅力!?剑仙道祖,旧神古魔。光怪陆离的伪修真世界异常危险,金手指只够填平他与超凡者之间的天堑沟壑。于是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成了……推衍到「量子界限」的武道巅峰!以凡人之躯,凌驾神魔之上。整个四维宇宙,终将无任何存在能挡得住他的一击。PS:脑洞文,非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