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900000024

第24章 叶广芩(1)

1.但写真情并实景任它埋没与流传

叶广芩

每月从单位领些个工资,以前还得盖章签字,月月跟会计打照面,现在省事了,直接转到银行,取不取由你。工资的补贴名目繁多,扣除也名目繁多,让人很难闹明白究竟该挣多少。工资折上的数字月月变化,索性不去管它,想的是单位总不会亏待你,任它攀升与下滑。我写文章与此雷同,写了投了,从来不问收获,我敢说,至今各编辑部的编辑朋友中没有一个接到过我问询稿件的电话和信件,稿子寄出便寄出了,管它做甚。令人愉快的是从传达室经过,常常被传达喊住,因为有小稿费寄来。哪儿来的,多少钱也不管,反正传达的本子上一笔笔给记着,都是自己劳动所得,拿得很踏实。有这些稿费在兜里装着,至少在菜市场提着篮子买菜会感到充实,不会再为那些红盐白米的贵贱伤神。

这样赚钱真好!每天早晨在公园里操练自编的体操,多为“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射大雕”之类的传统动作。迎着太阳看着蓝天,练得微有汗意、浑身通泰了到早市上一转,花五六块钱买束时鲜的花儿,举回来插在瓶子里,书桌上便有了清香。敲几行电脑喝几口香茶,进入自己造出的天地,喜怒哀乐,嬉笑怒骂,十分丰富。饮食清素,朋友二三,家常的日子家常的人,写些家常的文章,说些家常的话,装腔作势的年龄已经过去,天命己知,所崇尚的唯有恬淡和平安。

这样活着真好,有人问起我“家族小说”的事情,也不知是谁,在什么时候,将我写的那些《梦也何曾到谢桥》一类作品归类于“家族小说”范畴。我常想,这个词汇挺怪,谁的家族呢?我的吗?瞎掰!我的老哥哥、老姐姐们大都还健在,我写的那些故事,他们一概不认可,害得我出了书只好藏着掖着,怕他们笑话。在他们眼里,我是家族中最没出息的一个,他们说“咱家那位作家,只会把些个事儿驴唇不对马嘴地胡安……”在这里应该提出的是,他们嘴里的“作家”绝对是个贬义词,与“不学无术”画等号。深秋,我在北京创作老舍《茶馆》的电视连续剧,闲暇和妹妹小荃去看望我们的四哥,这个大我两轮的哥哥给我们每人找了两本老字帖,字帖上有家里老一辈留下的墨迹,越发显得珍贵。他让我们回去好好临摹,不许偷懒,下次见他的时候要把作业带来……他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法教授,我知道,他对我们的要求不会比他的学生宽松。我说现在写作用电脑,已经许久不用笔写字了,他批评了我那“没有灵魂和个性的肉头字”,说一切艺术都是相通的,字写得很臭,文章也好不到哪儿去……听着兄长的训导,望着屋里暗红色陈旧的家具,望着墙上映在夕阳中发黄的老照片,望着白髯飘洒、清癯飘逸的兄长,嗅着儿时便熟识的气味,我想,这就是伴随我成长的家的基调,我的文学……

人们说,作家要跟得上时代,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绝对是真知灼见,我特别敬重的崔道怡先生也说,大凡作者,其思想水平和境界要高于、新于常人,要看得远,挖得深,要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成为群众与时代的先知先觉。我常常用这句话提醒鞭策自己,可是不行,我做不到。许多人家里挂着郑板桥的书法“难得糊涂”,我的房间里也挂过,后来搬了新房被我丈夫换了,换成了他写的“难得清醒”,在广岛的书房索性被他题了“糊涂斋”几个字。后来想想,他也真是题到了点子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一种超越聪明的大智慧,我是一种浸泡在迷糊中的真憨傻,自己糊涂却企图让读者明白,自己浅薄却让评论家去寻找深刻,实在是让人受罪。我写文章的时候永远是没有主题,永远是信马由缰,谁让我谈创新体会,我便如实招来,下笔之前从不知自己要写的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就好像面对一个被雪覆盖着的花园,我拿着笤帚要把通往各个景点的路扫出来,哪儿有小桥,哪儿有花台,哪儿有甬路全然不知道,从哪儿下笤帚全凭感觉,也许歪七扭八地扫出些没用的东西,也许扫到湖边险些掉进水里……但是我知道,我终究会把这些美丽景致一个一个掏出来,让人来欣赏它,享受它。这是我写作的自信,是我面对空白的电脑首先产生的意念。当然,有时写着写着没兴趣了,立马就能打住,绝不怕有虎头蛇尾之嫌。我知道,我都不想写了,读者肯定也不想看了,算了吧!

睡觉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自然醒”,心里越放松醒得越早,我从没有睡懒觉的习惯。顶怕的是早晨有事,哪怕是上午十点开会,我晚上也得失眠,关键是心里搁不住事儿。这跟写文章一样,我最怕命题,谁告诉我要写什么,十有八九我准失败,因为我的个性迟缓又黏稠,很多时候是处于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莫名其妙中。我非常佩服也非常羡慕那些能写出“主旋律”的作家,常跟朋友说,看看人家,那脑袋是怎么长的!看问题多么敏锐,多么深刻。的确,这对我太难,在县里当了近五年副书记,开了无数次党委会,总也进入不了角色,官场上常说些让人喷饭的傻话,在乡下人跟前老是露怯,丢面子。

我写了些作品,阐述了我的感觉,我的心曲,我的朦胧与糊涂,竟然也能得到一部分读者的理解和喜爱,我于是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如我这样的人绝不止我一个,这是性情的共同,是文学的美丽。我总是想,搞文学的不能太清醒,太理智,那样会把美文写成论文。作家和学者有时候可以融合,有时候必须分开。有人问我作品素材的来源,揣测它们在我身上的真实程度究竟有多少,甚至将作品中的“我”和生活中的我等同起来,这让我尴尬。当然,家庭的熏陶,成长的经历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组成,从某种程度说它决定了我的性情,决定了我的为人处世,决定了我永不能更改的基因遗传。走了大半辈子回过头再看这一切,一切都很释然。人说狗是不知道自己的长相的,它们没有照镜子的意识,它们眼里只能看到人,所以它们以为自己长得跟人一样,是人的一种。我在楼观台住着,所见大部分是发髻高耸,长袍飘逸的道士,那种清澈无为、恬淡安逸让我崇敬,便以为自己也是那样的状态,产生一种模糊的认同。有一天,看见两个白发老道在廊下对弈,便凑上去看,一盘棋看完,于我是一头雾水,回头看那廊舍屋宇,四周人物,并无多少变化,绝没有斧柄、柴绳糟烂的迹象,就知自己还是个俗人,没有一点儿仙根的俗人。我对老子文化便有自己糊涂的理解——人不能跟自然较劲,人不能跟命运较劲,人不能跟人较劲,人不能跟自己较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像写文章,全力投入地写了,写出我的真性情,糊涂也罢,聪明也罢,由人去评由人去说,褒耶贬耶,喜耶厌耶,都是客观存在,一切顺其自然……

2.我看叶广芩

邓友梅

“叶广芩的作品好就好在够味儿,不仅有京味共性,还有她叶赫家的个性。好比‘穆柯寨’的‘炒疙瘩’,一样的面,她炒出来就另个味!”

这是五年前我为她的小说集《采桑子》写的序中的一段话。评论家们创出“京味小说”一词多年,我一直没弄明白其准确定义,主观上估计是除了用北京话写北京事外,还得有北京“味儿”。要不怎么不叫“京话小说”或“京事小说”呢?而这个“味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是浸透在作者血液中的一种气质。话可以学,我的北京话就是学来的,事可以编,我的一些故事是瞎编的,唯独“味儿”作不得秀装不了假,是长期在一个族群中生活熏染浸泡出来的。老北京人中有皇亲贵族也有平民百姓,味儿也就有雅俗之别。但要俗得不粗,雅得自然,很不容易。广芩作品透着优雅大气而不扭捏作态。后来见到广芩本人,尽管她在西北高原的基层生活工作多年,穿着朴素,言语谦和,但举止言谈却自然流露出雍容高雅的风度,我便联想起故友九王多尔衮的后人金寄水。他们似乎有一种相似的渗透到骨髓中的文化底蕴。

于是我就认定了叶广芩是个出色的“京味作家”,虽然她也写过其他题材的作品,但我认为只有“京味小说”是她的强项。

突然,我毫无准备地在《人民文学》读到了她的《广岛故事》,才发现我大大地错了!五年前为她的作品写序实在自不量力。怎么能说她的强项只是“京味小说”呢?

中国人写日本人,特别是写广岛的日本人,对其世风民俗观察之细,对历史伤痕体味之深,对人物心理刻画之准,达到这个地步的作品,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当然这跟我读书不多孤陋寡闻有关。因为我熟悉的中国人写广岛故事的作品只有一部,叫《别了,濑户内海》,与叶广芩这部一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而那篇小说的作者就是在下本人。所以看完叶广芩这篇大作后,我立即打电话给《人民文学》编辑,表示我对这部作品的钦佩。

或许这也叫缘分。我写过她的老家北京,她又写我熟悉的广岛。她写得比我高明。

五十年前我在日本劳动的地方,距广岛只有十几海里,和我站在一个机器前干活的“勤劳奉仕”的中小学生,不少就来自广岛。三十多年后我再次来到广岛,站在和平广场纪念碑前,看着那位被原子弹杀死的小姑娘用包药纸叠的千纸鹤,真是百感交集。

我亲眼看到日本侵略军在我的家乡奸淫烧杀,曾对所有日本人都充满仇恨。所以我十二岁就参军抗战。精兵简政中奉命复员,为躲避日军搜捕,流浪到敌占区,被骗往日本做劳工。这时才看到普通的日本老百姓不仅跟中国人一样善良勤劳,而且也受尽战争之苦——男人被征兵去送命,女人穿着破衣烂衫日夜劳动换不来一顿饱饭,学龄儿童停课停学被送到工厂“勤劳奉仕”义务劳动。

才认识到罪魁祸首只是那些掌权领军的***帝国主义分子!普通的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在共同劳动和躲避空袭中,我受到过奥巴桑们的关照,也和几个一起劳动的少年成了朋友。在我重访广岛期间,其中一位从电视上认出了我,想方设法打听到我的行踪,特意打电话来问候。我问她家里人好吗?她带着哭声说:“原子弹爆炸那天,除了我一个人外,全家都在广岛……”

激动之下,我写《别了,濑户内海》。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对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灾难,罄竹难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翻这本老账,就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以防重演。但因才智所限,要诉的心声没有诉尽,总感到遗憾。因此读到了广芩的《广岛故事》,就有一种满足感、欣慰感。我理了许久没理清楚的思绪她理清了,我没诉尽的心声,她用独特而优美的艺术语言倾诉出来。

《广岛故事》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两位女人和一条狗的平淡生活记录。

与作者住在同一单元的山本和柴田两姊妹,生活得平平静静。她们斯文谦和,穿着华丽高雅的服装,蹬着木屐从院里走过时,向每一个人鞠躬问好,“那情景让人觉得像是刚从天上飘下来的神仙,是不食烟火的仙女下了凡,飘逸潇洒极了。”两人虽然都已年过半百,却各有忙不完的闲事。姐姐是俳句俱乐部的会员、和服教室的老师,妹妹是老年合唱团成员和妇女相谈会干事。常常听到两人在屋里一个弹钢琴一个练唱歌。唱的是广岛人人熟悉的儿歌。她们养着一条叫贺茂的狗,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出来遛狗,在固定的地点请那条狗喝苹果汁。此外还有一个年轻的亲戚隔一段时间来看望她们一次,那人与狗同名也叫贺茂,他管两位老人都叫“奥上学桑”,就是妈妈。来了就替两位老人做些力气活,而且来时必定抱着一丛黄色雏菊。老人的家中永远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没任何杂物,就是花多。卧室、客厅、饭桌上,甚至厕所里都摆着花,而且都是黄色雏菊。淡雅的气氛,平静的内心,成了她们的生活基调。使旁观的作者不由得发出感慨:人家老太太才真叫“幸福生活”。

两人也有一点特殊处,就是特别怕雨,只要一下雨,她们就蔫了,不化妆了,不打扮了,不唱歌了,不弹琴了,毫无声息地闷在单元里,停止一切户外活动,连卧在庭院中的狗也不出来喂了。而正是在广岛一次狂风暴雨之后,狗贺茂死了。老人郑重地穿起丧服,还戴上黑珍珠项链。把狗的遗体洗干净后,用吹风机吹干皮毛,盖上了小毯子,停放在客厅主要位置上,两人平平静静地坐在两边守灵,直到殡仪馆来车把它接走。不久,作者得知那位叫贺茂的年轻人也因白血病去世了,原因是他母亲受过原子弹辐射污染,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妹妹……

雨!透过那一滴滴晶莹水珠,作者以女人和作家特有的敏锐细致的眼光,终于看到了半个世纪前广岛那天崩地裂血肉横飞的惨剧写真,看到了成堆的尸体中两个侥幸活下来目瞪口呆的小姑娘,身旁是为掩护小主人被炸得变形的家狗贺茂,还看到了在一片死寂的废墟下悄悄冒出带有病态的小小黄色雏菊!更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为本国无辜百姓带来的灾难,看到了留在日本人民灵魂和骨髓深处永难平复的伤痛!

作品表现了超越国界的爱心良心,展示了作者观察生活艺术创作的才能,为中国文坛增添了一丛光彩奇葩!

可能有人认为我的看法带有太多个人情绪。是的,这可能跟个人经历和审美倾向有关。但抛开我那些情绪化的感触,相信人们读完叶广芩写日本、写广岛的这篇小说,也会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承认这是部有特色,有深度的佳作。

本来编辑是约我写对叶广芩这个人的看法,不想只谈她的作品,就啰唆了这么多。也罢,有道是文如其人,要认识这位才女,还是读她的小说,毋须我来多嘴。

3.最是书香能致远

殷慧芬

1996年6月我在庐山参加百花洲笔会,初识叶广芩,和她同居一室,不无陌生。

我俩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我们彼此的家乡一北(北京)一南(上海);她出身满族贵族,我出身上海普通市民家庭;她曾经闯荡西北,东渡扶桑,我除了旅游从未离开过上海;她说非常标准的京味普通话,我说一口被她称作“鸟语”的上海话。我们勉强相似的是年龄,或者还有对文学的敬畏。我猜想,广芩最初对我这个说“鸟语”的上海女子,是抱着观望的心态,不指望会产生什么劳什子的友谊吧?一年后我看到她描写上海男人的文字小气,斤斤计较,怕老婆……你看看,她对上海人的偏见(好在我们都“为人实诚”——广芩语),友情就在这样的陌生和偏见中,一点一滴仿佛凉水泡茶慢慢滋味起来。待到下山分手,我们已经成了好朋友。

同类推荐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50年来,石嘴山市的经济文化不断地繁荣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新型工业化山水园林城市迅速崛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嘴山市的文学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门类到多门类共同发展繁荣的光荣历程。
  •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书中讲述了善良忠厚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替朋友巴萨尼奥向冷酷无情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借高利贷,并以自己的商船作为抵押,夏洛克想乘机割取安东尼奥的肉便答应了。但安东尼奥的商船却出事了,夏洛克把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聪明的鲍西亚答应夏洛克可以割取安东尼奥身上的任意一块肉,只是若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和财产来抵换。最后安东尼奥获救,除了夏洛克之外,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生活已成碎片。短暂的宁静之所以能够常常回到内心,完全是因为内心还在自然地抵抗着。这样的内心自然是不够强大的,它充满了矛盾、放弃、坚守、游离、妥协。它自然无法构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冲破现实的束缚和藩篱,它同样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理想国中。一个更大更久远的困惑常常将我抛上抛下:哪里是我的故乡?
  • 开卷书坊·一些书一些人

    开卷书坊·一些书一些人

    本书分甲乙丙丁四辑以及小引和附录,收录其散文、书评、随笔、书信、序跋等作品三十余篇。在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作者分别接触了施蛰存、冰心、牛汉、蔡其矫、吴伯箫、吕剑、钱谷融、魏荒弩等现当代文学名家学者,本书的许多篇什对这些经历都有所描述。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今天已经逝去,因此作者的这些文字和图像实在是为后人保存了很多关于这些大师的遗爱绝响、流风遗韵,一些书信还是较为珍贵的史料。一些书评作品主要探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人物、著作,评骘臧否,多出新见,比如对吴祖光、巴金、老舍、李广田、孙犁等的作品和其复杂人生经历的讨论,同时也延伸到对现代文学史和社会生活层面的广阔思考上去了。
热门推荐
  • 张爱玲传:失望是一种幸福

    张爱玲传:失望是一种幸福

    本书用优美的文字、诗意的叙述讲述了张爱玲的生平事迹,从年少时的恐怖遭遇到成年后与胡兰成的爱情,再到五光十色的成名经历,最后是令人哀叹的孤独晚年,带领读者走进张爱玲的世界,见证属于她的传奇。带领我们走进张爱玲的世界,见证属于她的传奇。
  • 帝妃惊华

    帝妃惊华

    手握神级功法身具女娲血脉的素若上仙被害,再睁眼,成了废材苏轻默。天生绝脉?不能修炼?以丹入道,画符布阵,天才也被踩在脚下!九品灵丹?超品圣器?抱歉,只是她练手的小玩意。一朝重生风云起,势要复仇震苍穹,只是......高贵冷艳的太子殿下怎么画风不对了?东方阡陌:“等了轮回,念了万古,盼的三生石都被望穿,如今重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霸爱夫人

    重生之霸爱夫人

    前生,因为误信“良人”,晋城第一美人尹丽君抛夫弃子,落得身败名裂,不得善终。从地狱深处回归,尹丽君誓要保护挚爱的家人,扫除一切妖孽,在这个乱世找到自己的真爱,活出自己的精彩。【片段一】“冉家成,你可信我?”女子临风而立,双目含笑地看着眼前一身戎装的男子。“你叫我如何信你?放下布兵图,我便······”男子一脸沉痛的望着女子手中的染血的布兵图。“可是······我不能”,女子笑得凄然,爱而不信,爱何其深?万丈悬崖,女子迎面跳下,只留下满目仓惶的男子在悬崖边痛苦咆哮。【片段二】“无论是尹丽君还是君飞凰,我都不会再放手。除非,我死!”妖娆绝美的男子深情无悔地说。“飞凰,无论以何种身份守护,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清冷俊美男子的眼中一抹瑰丽一闪而过。【片段三】“娘亲,便宜爹爹说,你要是再不回去,他就纳妾了。”粉雕玉琢的小女娃向拿着金豆喂宠物的娘亲打小报告。“女人,难道你要看着别的女人睡你的床,霸占你的夫君,甚至打你的娃吗?”一脸严肃的男娃娃在一边耳提面皮。“告诉他,他敢纳妾,我就敢娶夫!”女子将一把金豆扔在一边,眸中含笑,芳华潋滟。
  • 重生之恰恰年华

    重生之恰恰年华

    一朝穿回十八年前,颜秋意誓要活出自己的恣意人生。调教弟弟,佑护双亲,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实现理想,成为最骄傲的军中红颜。——————连载现言《林楚楚今天暴富了吗》—————— 林楚楚重生在一本总裁文里,成为了身娇体软的白富美。可惜这个白富美是个炮灰小可怜而且开篇就得了白血病。不过好在她拥有一个鞭策她赚钱的暴富系统。林楚楚:“我爱赚钱,赚钱使我快乐。沉迷赚钱不可自拔,在暴富之前我是不会考虑谈恋爱的!”某人(甩出一沓文件):“这是我名下的所有动产不动产股份信托基金,已经全都转到你名下。现在,我有个恋爱想和你谈谈。”
  • 簪缨世家

    簪缨世家

    她得天独厚的握了一手好牌。哥哥疼,祖母爱,更有各功勋之家的大佬们倾力庇护,在这繁华盛世的上京城里她可以横着走。可这世上胜败,从来不在你手上的牌是好是差,而在于你会不会打。更何况,她那亲爹后妈,手上还握着可以压制她的二王炸弹。可秦昭相信,二A后青年欢乐多,她铁定了是自己人生的赢家。
  • 位面龙戒

    位面龙戒

    被弟弟害死的凌浩意外重生,凭借龙戒穿梭于各个位面,开始了其时空之旅。一切都只为了寻找真相,却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了金字塔顶端。但看凌浩的传奇人生。现已登陆位面:《天下第一》;下一个《龙珠》群聊697416065,欢迎各位进群。
  • 萌宝来袭:酷冷总裁宠上瘾

    萌宝来袭:酷冷总裁宠上瘾

    家道中落,父母车祸身亡,万般绝望的她向他求助,却被狠狠拒绝。多年后,她带着儿子重新归来,再也记不起关于他的任何事,却没想到再次爱上了他。记忆涌现,她终究没有释怀:“牧晟,放过我吧,希望下辈子我们不会再遇见。”男人却将她紧紧抱在怀里,“放过你,谁来放过我?萧允然,这辈子、下辈子,你都只能是我的。”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鹅城人物志

    鹅城人物志

    继《少年游》这部平凡人物的非凡传奇之后,羽戈推出了一部普通人的家族史《鹅城人物志》。不同于《少年游》的写实风格,《鹅城人物志》则介于虚实、真幻之间。在虚构的鹅城,那些源自历史与现实的人和事,或神奇,或平淡,或热血,或悲凄,然而无不情深意切,无不直击人心。就此而言,《鹅城人物志》承接了《少年游》的香火,共同谱写了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生死之旅。如果说《少年游》可比“朝花夕拾”,那么《鹅城人物志》便是对“生死场”的穿越、思索与记录。羽戈的文字平淡、节制而不失韵味,讲究留白,书中故事仿若乡间的袅袅炊烟,悠远绵长,又似雨前清茶,回味无穷。
  • 大叔有点帅

    大叔有点帅

    还没彻底长大的话痨女青年季朵,信奉及时行乐,人生在世,就要在红尘里多打几个滚儿才不枉青春一场。身家背景惊人却喜欢装普通人的文艺大叔维今,信奉随遇而安、云淡风轻,一心想做一个出色的制表师,生活中没有物质、没有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能守住心中一方净土,真正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凑到一起,季朵以为自己在追的是一个普通大叔,所以软磨硬泡,蹭饭、耍赖、强吻、甚至一夜追出千公里……用尽浑身解数。季朵:“大叔,你只靠修表……能养活自己么?”大叔:“年纪大了,总会有点家底的。”总担心大叔钱不够用,却没想过大叔竟然还是个拥有一座岛的隐形富豪。大叔:“我以这座岛为聘礼,请你嫁给我。”“这……”季朵表示腿有点软。